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08|回复: 0

转帖:持诵《普贤行愿品》往生净土的果报殊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9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自堪布布益西彭措仁波切《普贤行愿品讲记》)



以下讲解持诵《普贤行愿品》往生净土的殊胜果报。首先显明行愿功能: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一段是讲:世间身、财、眷属、有漏果报万般带不去,唯有愿王不相舍离,引导往生净土。



「诸根散坏」,是指自己最爱的身体带不走。「亲属舍离」,是指朝夕相处的亲人眷属带不走。「一切威势退失,辅相大臣乃至珍宝伏藏无复相随」,是指现世 苦心经营而拥有的福报带不走。那么,什么法能带得走呢?「唯此愿王,不相舍离」。愿王是从内心中发起的,愿力存留在自己八识田中,它是自心中的法,怎么会 离开呢?所以说「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在发愿时心中希愿唸唸相续、无有间断,以发愿力不空,会在一切时引导行者向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阿 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称性大愿,尽法界、虚空界摄持众生,普贤愿王与弥陀愿同体,修持愿王与弥陀愿心相应,所以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对于行愿功能,我们再进一步剖析。愿是希欲的意思,由心而发愿,一切唯心造的缘故,发什么愿就成就什么,故说「愿无虚弃,有愿必满。」



在彻悟禅师语录中有这样几则公案:



以前,郁头蓝弗在水边林下修习非想非非想定,每次快修成定时,就被鱼和飞鸟惊动。他因此发恶愿:「将来作飞狸入林吃鸟、入水食鱼。」后来修成非想非非想定,转生天界,天报穷尽,果然堕为飞狸身,入林吃鸟,入水吃鱼。这样发恶愿还有作用,何况称性发普贤愿呢?



有个僧人在石头佛像前戏笑发愿:「今生不了生死,愿我来世作威武大臣。」后来果然作了大将军。戏发的愿都能实现,何况以至诚心发的愿呢?



又有一位僧人,通达经论,但度众生无人缘。有个僧人告诉他卖掉衣物买食物与旁生结缘,并带他到森林中有虫鸟的地方,把食物放在地上,教他发愿,嘱咐他 二十年后才可开法。僧人按嘱咐,二十年后传法,多年受他教化的弟子都是当年接受食物的鸟虫。所以愿力不可思议,以他人的愿摄受虫鸟还能令脱恶道转生人道。 自己主动殷切发愿,怎么会不实现呢?



所以,要懂得如何发愿就如何实现这一心的缘起法则。发愿是在心上造作的,如果发的是短期有穷尽的愿,愿也只在短期内起作用,比如发十年的愿,愿就只在十年中起作用。如果发的是无尽的愿,愿力就会一直持续到尽未来际,与你形影不离,一直推动你的心去做。



有些愿属于恶愿,比如损人利己的愿、追求世间八法的愿;有些愿属于小愿,比如追求人天福报的愿、希求一已解脱的愿,而普贤行愿是证入佛果的愿,完全称 合大方广的心性,成为愿中之王。如果能以无上愿王为因,决定能一切时引导其前,令心自然随顺趣入普贤大行,这是愿王本具不虚的作用,也就是,行者的身心会 自然随愿轮而转,从此生到来世,直至无穷无尽的未来。



世间有哪种法能比得上普贤愿王的作用力呢?比如拥有最好的一辆车,需要你开,才会送你走,你不开,它也不会动,而且它只能送你走世间的路,对走出世间 路毫无作用。又比如,有漏善业虽然会自己转动,但只会牵引我们入生死。唯有乘大愿轮才能走向解脱,走向大菩提。如果我们乘普贤愿轮,愿轮之大,遍覆法界; 愿轮之贤,具足万善;愿轮之远,尽未来际;愿轮之深,称合法界。我们求生极乐世界,乘上愿王之轮是最迅速、最稳当的,能驾驭愿王之轮,可谓世上最稀有、最 尊贵的人了。所以,我们要真切的相信无上愿轮的作用。



对于普贤愿王的殊胜性,我们再通过比较来说明。比如,劫末火可以把坚固的须弥山化为灰烬,却丝毫损坏不了大愿王;无数世界都在虚空中安住,虚空可谓广 大,但不及愿王广大;又一切世间的内外种子都不坚实,愿王种子最为坚实;又一切象马、车乘、宫殿、园林都会舍你而去,但愿王永不舍离……像这样,智者在了 知大小、优劣后,应当切实摄取坚实,以愿王作为引导。从现在起发普贤愿,愿力不空,生生世世会引导我们,直达佛果。



实际上,能真心随文发普贤愿,未来一切菩萨行的纲领都已经确立好了,未来生生世世修行的道路和方向都已经确定了,从胜解行地直至成佛的宏伟蓝图都已经描好了。所以我们应珍重受持普贤愿王,因为未来的一切修行都是源于她而建立的。



我们可以比较,很多人来到世上,对自己的未来会有种种设想,但想到的只是希望造一些有漏业来得到一点世间圆满,对未来的设想是如此短浅狭小,而我们随普贤愿王构划未来无尽的光明前景,以普贤行愿力会趣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普贤愿海中含有佛子一切时处应作的行为,比如随顺众生、转正正法妙轮、随学诸佛等等,一切行门无不具足。所以能真正受持愿王,生生世世行普贤行,不会走邪道、走小径,最后必然获得与普贤菩萨无二的果位。



以上讲解了普贤愿王的功能,特别从往生净土来说,普贤愿王摄尽了积资净障的扼要,而且体合虚空,与弥陀大愿完全相应,所以是往生净土的圆满正因。



当年,谛闲大师最初听《法华经》听到《法师品》时,心里欢喜仰慕,本准备发愿终身奉持《法华经》,但又顾虑经文长,做不到每天讽诵,心里犹豫不定。后 来,有位同学赠送他一本《普贤行愿品》,他打开读到「又复是人,临命终时」这一段时,心里欢喜,就决定以《普贤行愿品》为日课,终身奉为净土指南。所以, 谛闲大师也是见到普贤愿王的殊胜功能而欢喜信受的。



下面讲解往生后的殊胜果报,分三段:一、化生得记;二、利生大用;三、究竟成佛。



一、化生得记: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到了极乐世界就面见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等等。(「等」字包括其他新贤旧圣和常常随侍弥陀的诸大菩萨,《阿弥陀经》 说:「其国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可见生到极乐就以无量补处菩萨为伴侣。)这些大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 足,共同围绕在阿弥陀佛身边。往生者见自己生在宝莲花中,得到阿弥陀佛授记:善男子,汝于某时在某世间成佛,眷属多少,名号如何……



以上是持诵普贤行愿的异熟果。



二、利生大用



【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得到佛授记后,就能以普贤行愿力极大地发挥利生的作用,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遍在十方不可说不可说的世界中,以智慧力随顺众生意乐而作利益。



以上是受持普贤行愿往生后现前的士用果,就是以普贤行愿力和弥陀愿力的加持,会显发利益众生的大用。



三、究竟成佛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服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正法妙轮。能令佛剎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这是讲成佛前后的六个内容:身坐道场;降魔成佛;传法利生;令众发心;随根成熟;广益无尽。这些可以归在离系果中,就是由受持普贤行愿离一切系缚而成佛。



我们都志求成佛,成佛之路该怎么来走呢?以上经文揭示了这样一条成佛捷径:



一、此生发普贤愿回向极乐。



二、命终往生,得佛授记,圆满实现普贤大愿。



三、究竟成佛,尽未来劫海,广度众生。



因此,这是止于至善的法门,是决定成佛的法门。普贤行愿并非空想,在往生后就能真正实现。这是有情生命的归宿,是整部华严的结局,整个佛法在这里得到了圆满。



以上从远离魔障、净除恶业到最终成佛之间,不论现报、生报、后报,异熟果、等流果等,都来自持诵《普贤行愿品》。可见本法功德巨大,理应珍重修习。



法王曾说:「《普贤行愿品》是修积净土资粮的最殊胜方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捷径,是深入圣者境界的要门,其中总集了三世诸佛菩萨的所有大愿,成为一切愿海中的最胜愿,故又称为大愿王。诸大菩萨依此而发广大誓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4 13:39 , Processed in 0.18714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