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恳求大家:信守誓言南无阿弥陀佛20180526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认为世界的创造者是大自在天或遍入天。断见是认为所有的外器世界、内情众生,所有的法都是无缘无故形成的,没有因缘、没有创造者。

邪见的感受等流果,是经常处在各种各样的邪见当中,扰乱自心。增上果是转生到贫乏、无依无靠的地方。

     (2)什么是修行

     断恶行善是修行。在贪嗔痴的状态下,一切起心动念、一切语言、一切行为,都是恶。断恶是从内心里立下坚定不移的誓愿:从今以后,纵遇命难再也不做这些恶业。这才是断恶,而不仅仅是在表面上、在行为上不做恶业。

    也许有人要问:下了断恶的决心,如果做不到怎么办?当然会做不到,但是即便做不到你也要这样下决心,这样才有功德。

    如果不下这个决心的话,纵然不做恶事,也只是没有造恶业而已,在相续中没有戒体、没有善根,也就没有功德和福德可言。有的人说,从今以后永远不杀生,这个我做不到,但我能做到在正月——神变月等特殊的日子里不杀生;或者我在某个地方不杀生,或者不杀某某众生。这样也行,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的断恶,但是也比根本没有下这样的决心要好。如果你能下一个决心,“我从今以后纵遇命难,永远也不杀害任何众生的生命!”这才是最圆满的。

    嘎达亚尊者的附近住着一屠夫,嘎达亚尊者让他持不杀生的戒,但他做不到。尊者问他,你能做到晚上不杀生吗?屠夫就在尊者面前发誓晚上不杀生,白天和以前一样杀生。他死后下了孤独地狱,白天在炽热的铁屋里感受地狱的痛苦,但是到了晚上,炽热的铁屋就变成了无量宫殿,有很多天女围绕着他,在那里享受天人的福报。所以说实在下不了圆满的断恶决心的人,也可以这样做。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决心一定要下。

    当我们在心里立下了不再造十恶业的誓愿,相续中就有了戒体。我们行持这些清净戒律,断除十不善业、并且修持对治恶业的善法,就是十善业。我们最好能在上师三宝面前立下这些誓愿,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自己在心里默默地发誓发愿。虽然我们都立下了誓愿,但有时候对因果产生怀疑,或者被各种烦恼习气牵引,以后肯定还会犯戒。犯戒没有关系,我们有忏悔的法门,所有的业障通过忏悔都可以清净,只要你能忏悔就行。

    接下来我们学习十善业的具体内容。

(2)十善业的具体内容

    十善业包括三种身善业、四种口善业和三种意善业。

(3.1)三种身善业

  身善业首先是不杀生。断除杀生是断恶,爱护生命是行善。佛是最慈悲的,对每个众生都一样慈悲,佛从未允许弟子杀生。我们这些学佛修行的人,以前都杀害过很多众生的生命,都有深重的杀业。有些人短命、多病,这都是杀生的果报。比如把蚊子打死,怕它们传播疾病,但是蚊子叮了那么多人,只有你得传染病了,什么原因?不是蚊子咬你的原因,是你的相续中早有杀生的因,才招致得病的果。前几年非典病毒扩散得那么快,每个城市有那么多人口,得病的却只有几个人,这都是因缘。有了因缘,果报现前的时候想躲都躲不开。为了避免得病而打死蚊子,一样是杀生,肯定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果报。打针吃药只能治一时的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多忏悔,多放生,才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方法。相续中杀生的业障消除了,自然就会健康长寿。

    我们学佛,就要学佛的慈悲,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爱护众生的生命。这是第一个应当行持的善业。

    第二,不偷盗。断除不与取是断恶,行持布施是行善。布施波罗蜜里有财布施,上供上师三宝,下施有情众生。只有进行财布施了,才会积福,才会得到财富。有的人总是处在贫穷的窘境当中,为了发财,白天不顾吃饭,晚上不顾休息,全力以赴地奋斗也赚不到钱。只有多忏悔业障,多行持布施,种下布施的善因,财源才会自然而来。这样种地也会有好收成,工作也会得到丰厚的报酬,开公司、做生意也很容易赢利,这都是布施的果报。布施是培福最好的方法。

    断除不予取、行持布施了,就具足受用了,也用不着怕偷怕抢。有的人财物不用特意去保护,也不会丢;有的人无论怎么保护,财产也会流失,这都是各自的因果。

    第三,不邪淫。断除邪淫是断恶,护持戒律是行善。不但断除邪淫,而且护持戒律,以后能获得相貌庄严美丽、夫妻和睦、幸福美满的人天福报。好好地持皈依戒、居士五戒、菩萨戒、密乘戒,这样善业日日夜夜、生生世世都会增长,也会不断得到善报。

(3.2)四种口善业

口善业有四种,第一就是不妄语。断除妄语是断恶,说谛实话是行善。不打妄语,说实在话,这也是得到人天福报的因,以后会得到大家的信任,说话也有分量,没有人诽谤你、欺骗你。

第二是不说离间语。断除离间语是断恶,化解怨恨是行善。别人之间有怨恨,你不但不去挑拨离间,反而帮助他们化解,这样你就会得到被人敬爱的善果。

第三是不恶语。断除恶语是断恶,说悦耳语是行善。不要总是出口伤人,专说人缺点。多说些让人高兴的话、别人喜欢听的话,这样你也能经常听到悦耳语。

第四是不绮语。断除绮语是断恶,精进念诵是行善。不说没有用的闲话,精进念佛、持咒、诵经,多说有意义的话。断除绮语的果报是说话有威力、有分量。
7、十种善业的具体内容及果报之二

我们现在学习的是三种意善业。

1、三种意善业

    第一是不贪心,断除贪心是断恶,行持舍心是行善。对一切财物、受用不起贪心,还要能舍得,这样会得到诸事如愿以偿的果报。

    第二是不起害心。断除害心是断恶,饶益众生是行善。这会使自己远离各种恼损。

    第三是不生邪见。断除邪见是断恶,有正知正见是行善。没有邪见,相续中就会常生善妙之见。

    这些就是十种善业。每种善业都有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四种果报;十种善业的异熟果都是转生善趣,享受人天福报。增上果是种下的善业在外缘上成熟,具足圆满的功德。士用果是善业持续增长,福德不断显现。等流果有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同行等流果是来世也有跟前世一样善的习气。十种善业都有各自的感受等流果,我们已经逐条分别讲述了。   

    (2)相信因果才能改变命运

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超不出因缘果报的范围。现在有的人遇到事情了,并不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认为都是别人找自己麻烦,别人给自己制造障碍,有一点点事就想不开,就怨天尤人,多愚痴啊!明明是自己造的,怎么还不承认呢?不好是自己造的恶业,好是自己修来的福报。

升官发财也没有什么可高兴的,贫困病苦也没有什么可埋怨的,都是自己的事,没有人会影响你的命运。

    能不能解脱,完全看我们能否深信因果。真正懂得了因果,那个时候不会有想不开的,不会有看不透的,也不会有那么多烦恼,顺境逆境都不会动摇我们的心,这样我们就彻底解脱了。

    天上地下的情形、神通神变的境界,这些事天魔外道都会讲,但是因果这个道理,除了佛以外,谁也讲不出来。为什么说佛的智慧是最高的,佛法是最究竟的?“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来世苦。” 三世因果,只有佛能说、佛敢说、佛会说,我们一定要真正懂得两句话的含义。不修持因果不虚,就永远会有理不清的烦恼。

    谁都有各种困扰!身体好也不行,不好也不行;有权也不行,没权也不行;有财也不行,没财也不行!人没有满足的时候!好好地学习因果,好好地行善断恶,才能改变一切命运,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否则不可能!

    现在的人操心太多了,才三、四十岁,头发就白了。各有各的因、各受各的果,操心也没有用,白操心、白想、白牵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多愚痴啊!

    想得开一点、想得通一点,一切一切都是自己的因缘果报。我们都是相信轮回、相信因果的人,我们的目光要放得远一点,不能为了眼前一点点利益去造恶业,不能只考虑今世,要考虑生生世世啊!现在这些人,造业造得那么狠,将来肯定要感受极大的痛苦、难忍的痛苦,但是没办法,说也不相信,也不听。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你种瓜了获得豆、种豆了获得瓜,别做这些梦。一定好好地断恶行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点点也不会有差错。

    有的人心地特别善良,也做了很多善事,但是命运特别坎坷,过得特别艰苦。很多人没有智慧,就说:“他学佛学得那么好,那么善良,怎么还不好呢?”然后怀疑因果。这实际不是坏事,是好事!这就说明他往昔所造的恶业就快结束了、终止了,眼下虽然不幸,但以后的路将不再有黑暗,会完全是光明,会永远的快乐幸福。有的人心地特别恶劣,光做恶事,造业特别多,但是生活非常顺利,有成功的事业、圆满的财富,身体也健康,家庭也和睦。有的人又怀疑因果了:“不是说造恶业有报应吗?他怎么还那么好呢?”我可以告诉你,这实际上不是好事,是个坏事。这就说明了他往昔所做的善业快要结束、快要终止了,再也没有了!以后的路一片黑暗,他会永远的痛苦。有一种说法,有的众生在堕落地狱的前一世就会托生为人,还会做国王、官员等等,死后一下子就堕落地狱。

    春天播下种子,秋天才会有收获,不可能你今天播种了,明天就有收获。报应也是,今天做善业,或者做恶业了,这个业不是立即报的,因果之间也有过程。有的是现世现报,有的是来世报,也有很多生生世世以后因缘具足、业果成熟的时候才报。果报最终都要自己承担,没有人可以替代。

    依靠诸佛菩萨、上师三宝,他们会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佛法。佛法是断恶行善的方法,佛法是解决艰难困苦的方法,佛法是让众生快乐幸福的方法,佛法是一种活法,只有通过佛法才能解决所有问题,才不会感受痛苦。因果法则是佛说的道理,信佛就要信这些。

    哪怕是微小的恶业也会有严重的后果。《百业经》里有无数的公案,很多人随口而说,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言语,就能让人感受无边的痛苦。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切言行、一切起心动念,连微小的恶业也要断除,决不要轻视它,因为它是我们堕落恶趣的因。

    人都这样,说也不相信,有一天灾难真正降临到自己头上,那个时候才知道着急、上火、害怕,但是已经晚了,后悔都来不及了!

从前,印度有一个贫女在城中看见了佛陀,心中顿时升起无比的欢喜心,于是想供养佛陀,但是她没有什么东西可供养,手里只有七粒米,她便将这七粒米撒在佛陀的身上。结果,在未来世中她获得了七次转轮王的果位。转轮王是统治整个南赡部州的国王,不是小小的一个国家的国王。小小的善业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福德。

因果不虚的课程到现在为止,我们全部学习完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再小的恶业也不能忽视,再小的善业也不能放弃。我们应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护持戒律,去护持自己的善念,这样我们所做的一切才会成为解脱、成佛的因缘!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五内加行】

(一)皈依

1、 什么是皈依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每个人都不愿意感受痛苦,都不愿意生起烦恼,但始终没有离开痛苦,始终没有断除烦恼。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得到幸福安乐,但是始终没有达到这个愿望,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我们的每一个行为,乃至每一个起心动念都不是安乐的因,而是痛苦的因。如果我们不会取舍因果,不会断恶行善,也就永远有摆脱不了的痛苦,永远有追求不到的安乐。

真正懂得了六道轮回中充满了痛苦,一处也没有安乐,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解脱的时候。于是我们下定决心:我对轮回没有任何的贪图,没有丝毫的留恋,我一心一意地希求解脱。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出离心以后,就会去寻找皈依处,寻找解脱的道路。

  以佛为真正的导师,以佛法为解脱的道路,以僧人为道友,以上师为真正的怙主,这四种决心,就是四皈依。

我们都想要摆脱轮回,但是我们不会断除轮回的根源。如果能够断除一切烦恼,我们就能摆脱轮回。我们只有通过上师三宝的引导和加持,才能断除这些烦恼。他们已经摆脱了轮回、获得了安乐,他们会教给我们这些方法,只要按照这些方法去做,我们也能摆脱痛苦、获得安乐,也能解脱、也能成佛。

出离心是解脱的前提条件,是最基本的修法。真正明白了轮回是苦海、轮回是火坑,才会希求解脱,之前只是说说而已。很多人都说自己是修禅宗、修密宗、修大圆满的,我们往内观察一下,自己的相续中到底有没有出离心?对轮回、对世间法有没有贪图、有没有留恋?如果有的话,还是没有出离心,这样无论你修什么法都属于世间法,都只是轮回的因,不能成为解脱成佛的因。

没有出离心就直接修大圆满法,不可能证悟大圆满的境界。即使你通过上师特别强的加持力、通过上师殊胜的窍诀暂时证悟了空性,过几天、过几个月也会消失,因为你的相续没有成熟,根本不是大圆满法的法器,所以不可能留得住这些境界。

修成了四种外加行,才能发出真正的出离心,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才能皈依,才能发慈悲心、菩提心。我们现在是修前行、打基础的时候,这些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修任何法门都万万不可缺少这些修法,如果没有这些做基础,其他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但是人都觉得自己很有知识、很有修行、很有智慧似的。如果在你的相续中有傲慢心,就根本看不到别人的功德,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佛度有缘人,如果你实在不相信这些道理,我也不强求。现在是末法时期,是法弱魔强的时候,魔化现的上师、善知识特别多,怎么讲的都有。如果他讲的都是高层次的法,对你来说有什么用?你还没有打好地基呢!那些高深的法对你来说不合适,因为你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

没有真正的出离心之前,无论修什么法,都属于世间法,根本超不出轮回的范围,离不开轮回的本性。要记住这些,好好地修!我们是修行人,我们现在是在修正自己的错误,不是修正别人的错误。把自己修正好了,以后我们慢慢就能修正别人了。

首先自己要做到,不用特意地救度他人,你好好地表法、表演,自然而然地就能度化无数众生了,这才是度化众生善巧方便的方法。你看看自己做的,跟别人吵、闹,还想度别人、纠正别人,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相续,随时随地都发好心、发好愿。你看那些众生那么愚痴、迷茫,那么颠倒、痛苦,现在我们无法帮助他们、无法救度他们,劝也劝不动。他们还觉得自己很聪明、很有智慧,我们反而被说成是傻子、疯子。面对他们,我们没有必要特意去劝说,只要从心里默默发愿:愿他们的相续中也能够早日生起出离心、菩提心,能够早日证悟大圆满法的境界;我成就了、成佛了,第一个度化他。多多地结善缘,等你成就了、成佛了,那个时候你的眷属就多了,你就能度化很多很多的众生。现在你不发愿,成佛了以后也没有眷属,那还怎么去度化众生呢?

不能把佛法和相续分开,不能把生活和修行分开,分开就是过错,你永远永远都不会解脱,即使把三藏十二部都背下来,你也不能成就。你懂得了这些道理,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使自己的相续中也具足佛法的功德,才能把佛法变成自己的东西;之前你说的都是别人的东西,跟你没什么关系。

四外加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学的是五内加行:皈依、发心、金刚萨垛除障法、供修曼茶罗和上师瑜伽。

皈依的基础是信心,皈是归投,依是依靠。皈依上师三宝,就是依靠上师三宝。不管在什么处境中,好的时候也是,坏的时候也是,快乐的时候也是,痛苦的时候也是,都不离开上师三宝、不忘记上师三宝。皈依的本体是一种决心,是从内心里下决心、做决定:从今以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跟随上师三宝学佛修行。这种决心才是真正的皈依。
2、皈依的基础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五内加行之一——皈依。

皈依,有皈依的基础、皈依的分类、皈依的方法、皈依的学处和皈依的功德。

(1)皈依的三种信心

皈依的基础也是皈依的条件。条件具足了,才能真正皈依到上师三宝。皈依的前提条件就是信心。没有信心,皈依也只是表面上、形式上的皈依,不是事实上的皈依。对上师三宝有信心,这才是皈依的基础。想皈依上师三宝,先观察自己相续中有没有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如果对上师三宝有信心了,你就可以皈依了。

信心分为清净信心、欲乐信心和胜解信心。

清净信心是最本初的信心。现在很多人都容易对上师三宝生起欢喜心,比如喜欢佛像、佛塔、佛经和佛歌,喜欢僧人,喜欢上师,这些都是清净信心。不仅如此,你还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了;你喜欢上师三宝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你还喜欢有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的人,这些由清净心引发而生起的信心称为清净信心。

信心和贪心不能混淆。如果你对某某上师生起欢喜心了,那个时候一定要仔细地观察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他。你并不了解他,也不知道他是否具足无伪的慈悲心和广大的智慧,仅仅是看他的名气大、地位高、拥有多,或者他的相貌端正,因此你才喜欢他,这些都是贪心,而不是信心。你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对某某上师无伪的慈悲心和广大的智慧生起欢喜心,这才是真正的信心。现在很多人将信心和贪心混为一谈,把贪心当成信心了。贪心是功德的来源吗?如果你对上师生起贪心了,这是罪过,是造恶业啊!都要好好地观察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为什么信心那么重要?如果你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了,你肯定也想得到这些。比如我们现在追求的名誉、财产,正是因为喜欢才去追求。如果我们喜欢无伪的慈悲心和广大的智慧,我们也一样会追求。信心是一切功德和福德的根源。

你为什么喜欢某某上师?因为他持戒清净,这也完全是信心。持戒是一种功德,你特别喜欢这种功德,那你肯定也会持戒,这样在你的相续中也会有戒律清净的功德。你喜欢他清净的戒律,这种欢喜心也是一种功德。

有的人精通显密经典,能读诵讲解,你对此生起欢喜心了,慢慢你也能学会这些,那个时候在你的相续中也有精通显密经典的功德了。这种欢喜心也是信心。

欲乐信心是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所有的功德都包含在无伪的慈悲心和广大的智慧里——大慈大悲和大彻大悟。你喜欢上师三宝无伪的慈悲心,喜欢广大的智慧,喜欢清净的戒律,喜欢精通显密的学问。不仅喜欢,还想得到,想把自己的相续也变成上师三宝的相续,在自己的相续中也生起那些功德,这些都是欲乐信心。

胜解信心是从心里做个决定:我一定要把自己的相续变成上师三宝那样的相续,我一定要在自己的相续中也生起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我一定要得到诸佛菩萨、上师三宝的一切功德和福德。在相续中有了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心,就是胜解信心。

所谓的上等根基、中等根基、下等根基,讲的就是信心。你对上师三宝的信心越大,你所得到的功德和福德也就越大。一切成就的根源也是信心。在你的相续中有上等的信心,就能得到上等的成就;有中等的信心,就能得到中等的成就;有下等的信心,就能得到下等的成就。如果在你的相续中没任何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成就。

(2)信心是成就的根本

  加持的根源也是信心。上师三宝无处不在,无所不知,上师三宝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对上师三宝有信心,加持永远都有,谁都可以得到。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有上等的信心,就能得到上等的加持;有中等的信心,就能得到中等的加持;有下等的信心,就能得到下等的加持;没有信心,根本得不到任何加持。

所有的功德、所有的福德、所有的成就来源也都是信心。但是信心和贪心一定要分清。一定要对上师三宝有信心,最好是坚定不移的信心。好的时候也好,坏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快乐的时候也好,任何时候都不退转对上师三宝的信心,这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你有这样的信心,其他的就容易了。

我们现在做早晚课也是一样。如果你对早晚课有信心,你就愿意去做,做了就能得到加持。如果你对早晚课没有信心,你就不愿意做,做也是勉强的,不是心甘情愿的。其实做课是一种享受,如果不太了解早晚课的功德和意义,也就不会对早晚课有信心。很多人不愿意打坐,不愿意持咒,这些懈怠都来源于自己的烦恼和习气。如果我们总是被这些恶习牵着走,什么时候才能解脱?所以,如果你的信心不足的话,就一定要培养信心,多去了解和思惟上师三宝的功德。
3、皈依的步骤之一:如何观察上师

皈依有因地的皈依和果地的皈依。以佛为导师、以佛法为道、以僧众为道友、以上师为真正怙主,这是因皈依;在上师三宝的相续中有很多无漏的功德,你希望得到这些功德,你想获得上师三宝究竟的果位,这是果皈依。

上师三宝有世俗的上师三宝,也有胜义的上师三宝;因皈依的对境是世俗的上师三宝,果皈依的对境是胜义的上师三宝。最后的皈依处是一个,就是佛,也是上师。上师是佛、法、僧的总体,也可以说就是佛。

皈依上师是以上师为真正怙主的决心,不是那些皈依的形式,也不是那本皈依证。有了这个决心,你跪在上师面前跟上师念这些皈依颂,它能代表你的恭敬心。如果你对上师没有恭敬心,这些恭敬的形式都是伪装的,这不是欺骗上师三宝吗?在内心恭敬的基础上,形式上的皈依是一种表法,你对上师有身体、语言上的恭敬,也能增加你的福德。现在人都特别重视皈依证,特别重视法名,不重视内在的决心,这都是不如法的。

皈依也是一种学习,下决心一定要跟上师修成佛法里讲的那些功德。没有上师之前没有佛, 一切诸佛都是通过上师的窍诀而成就的。佛法广大奥妙,没有善巧方便的智慧,根本无法得到这些。只有上师才是真正的怙主,除了你的上师以外,没有谁能从轮回的苦海中救度你。

印度的那诺巴上师,是精通三藏的班智达,他处在佛法最兴盛的时期。那时在整个印度,没有比那诺巴上师更精通佛理、更有辩才的,但当时他却没有成就,因为他没有得到上师的窍诀,没有善巧方便的智慧。最后智慧空行母告诉他,这样修你永远也无法成就,你生生世世的上师是帝洛巴,你一定要去找他。他听后立即动身去找帝洛巴上师,最后通过上师的窍诀才成就。

通过上师的窍诀,可以很容易、很快速地解脱。不仅仅密宗这样讲,显宗也是。阿难尊者对佛陀说:我才知道善知识多么重要,因为在修行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成就都要依靠善知识。佛陀答道:不是大部分,而是全部成就都要依靠善知识。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教导,你不可能领会佛法的奥妙,也不可能悟到佛法讲的这些境界,不可能解脱,也不可能成就。所以不管修显宗还是修密宗,都不能离开善知识和上师。

依止上师有三个阶段。第一,观察上师;第二,依止上师;第三,修习上师的意行。

一定要先观察上师,然后再依止上师,不能先依止后观察,这是不如法的,是一种罪过。你可以先观察,谁也不会勉强你。佛法很自由、很平等,真正的平等自由就是佛法。佛法里讲人权,这完全是自己的权利。首先你可以仔仔细细地观察,真正的上师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虽然不可能完全观察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你需要大概地了解。莲华生大士说:弟子不观察上师,犹如服毒。为什么这样讲?如果不观察就依止,会断掉你解脱的生命,你再也没有解脱的希望了。

要从四个方面来观察:第一,是否有清净的戒律;第二,是否有无伪的慈悲心;第三,是否有广大的智慧;第四,是否有通过四种方法来摄受弟子的能力。满足这四个条件,才是可以依止的上师。

第一,清净的戒律。首先,他是否违反过别解脱戒、菩萨戒、密宗

三昧耶戒。别解脱戒就是从居士五戒、沙弥戒、比丘戒一直到具足戒。他已经受戒了,从没有违反过这些戒律,这是第一个条件;其次是菩萨戒,他发菩提心了,受菩萨戒了,任何时候都没有违反过菩萨戒。最后是密宗三昧耶戒,他已受过灌顶,受过三昧耶戒,从没有破坏过自己的誓言。那些善知识也好,上师也好,不一定能够修持圆满,没有成佛之前也肯定会犯戒,但是他已经忏悔过,相续中有清净的戒体。

第二,无伪的慈悲心。他对每个众生都一样慈悲,不管贫富,不管

好坏,对每个众生都是平等的。他对自己的父母和对其它的众生都没有任何区别,都有同样无伪的慈悲心。

第三,广大的智慧。这里包括了很多,有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

但这里说的主要是出世间的智慧。他的心态永远都是那么平和,没有想不通的时候,没有想不开的地方。在他眼里,住在监狱里和住在别墅里没有区别;在他眼里,牛粪和黄金没有区别。如果是这样,那他肯定是个大成就者,肯定是个有大智慧的人。有的上师在表面上、在示现上,也是平和的,但他的内心未必是这样。你慢慢地接触他、观察他的时候,一定能察觉出来他是真的还是假的,是表演的还是真心的。

很多人都说,上师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用我们这些凡夫的思惟很难观察出来。但是佛陀说过,那些大成就者,跟一般人完全不一样,即使仅从表面上也能看出来。我们不知道山后是否有火,但是见到山顶的烟,就能推测出山后有火;我们不知道哪里有水,但是见到天空中飞翔的水鸟,就能知道水的方向。观察上师也是一样,你慢慢了解他,从他的言行当中也能观察出来他是不是大成就者。
4、皈依的步骤之二:如何依止上师

  也有这样的大成就者,他有慈悲心,也有智慧,但是他没有摄受弟子的能力。摄受弟子的能力是四种摄受弟子的方法。

    一是布施,刚接触的时候通过布施,送一些加持品、金刚结、甘露丸等等,让他们欢喜。

二是爱语,说弟子爱听的话,称赞他。不能说令他不悦的话。如果刚开始的时候就批评他、指出他的缺点,他就害怕了,所以只能逐渐地引导他,这也是为了他以后能够学佛修行。

三是同行,顺应弟子的行为。

四是共事,跟弟子做共同的事。

这样才能逐渐救度他。观察到上师有清净的戒律、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还能以四种善巧方便来摄受弟子,你对他有信心了,觉得跟他很有缘分,你想依止他,这个时候你一定要从心里做决定:从今以后,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跟他学佛修行。这样你就可以依止他了。

依止上师以后就不能再观察了,不能看上师的过错,不能说上师的过错,一定要将上师的一切都观为清净。具德的上师不可能有任何过错和缺点。如果你看出来他有什么过错或缺点,那完全是你自己的问题。在前面观察的过程中你可以反复看、反复想、反复观,但是依止他的过程中必须是一心一意的,如果三心二意的话就有罪过。

你要把自己的身口意三门完全供养给上师,使它们变成上师利益众生的工具。我们的三门是一种工具,不能让它们成为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和魔障的工具,不能让它们成为造恶业的工具。无始劫以来,贪嗔痴慢疑利用我们的身口意造恶业,使我们不停地流转在轮回中,无法解脱。那些烦恼和魔障牢牢地控制着我们,操纵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怎么还不下决心去降伏它们,还在跟着它们跑呢?

贪心一上来就控制不了,不愿意做的事情也做,不愿意说的话也说,造了恶业以后,果报完全要由我们自己承担,谁也不能代替。它们伤害过我们无数劫,怎么还不知道反抗?都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很能干似的,有什么了不起的?都是贪嗔痴慢疑的奴隶!天天在那边无休止地受苦受累,为了什么?

你把自己完全交给上师了,就是要全力以赴地学佛、修行,把自己的身口意完全交给上师,一切都让他来安排,那个时候不能违反上师的意愿。一定要相应上师,上师怎么想你也一定要那么想,上师怎么说你也一定要那么说,上师怎么做你也一定要那么做!身口意都要相应。上师瑜伽就是上师相应,上师相应就是使自己的身口意和上师的身口意相应。

那个时候你的身口意已经属于上师三宝,已经属于父母众生,不是自己的了。如果违背了上师的教导,你就违背了一切诸佛菩萨、善神护法、父母众生,那样你今生和来世都不会有好结果。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一心一意地忆念上师的功德,不管什么时候都一定要祈祷上师,请求加持,一定要依靠上师的力量,全力以赴地跟随上师学佛修行。

你的身口意都交给上师了,一定要帮助上师弘扬佛法,救度众生。上师有任何事,都要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去做,完全听上师的安排。一定要把自己的上师看成佛。如果你把自己的上师看成佛了,你就能得到佛力的加持;看成菩萨了,就能得到菩萨的加持;看成凡夫,就得不到任何加持。如果你对上师的信心足了,他对你的加持也完全是圆满的。如果你对他没有任何信心,他对你就完全没有加持。所有的成就都要依靠上师,所有的加持都要依靠上师。能够得到上师的加持,就能得到一切诸佛的加持,立即可以成就。但想得到加持,要靠自己的信心。

上师是三世诸佛的总体,上师是三宝的总体,上师是三根本的总体。你祈祷上师,就等于祈祷一切诸佛菩萨。你念上师就等于念一切诸佛菩萨。佛经里说,十万劫观修本尊,不如观修上师一刹那;十万劫持咒、持真言,不如忆念上师一刹那。这些都是最殊胜的窍决。

信心要足,一是对自己的信心足,二是对上师的信心足。对自己的信心足了,不用靠他力,仅用自力就能解脱、成就。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但是对上师的信心具足了,那么你离佛也就近了。佛在心中,把自己看成佛是最好的了。如果没有那么大的根基,你把上师看成佛了,这样你也可以经常跟佛在一起、跟佛交流。为什么要把佛摆在远处呢?为什么要拜远处的佛、念心外的佛呢?我们所见、所感的这些,包括自己,都是佛,没有什么神秘的。佛不是神,佛法不是神话。佛法是一种活法,所有的修行都在自己的身上,都在自己的眼前,都在自己的生活当中。
5、皈依的观修方法

我们皈依,一定要从内心里皈依。皈依的对境是上师三宝,皈依的本体是对上师三宝的四种决心。什么是上师?具足那些功德的人就是上师。自己的根本上师,还有很多传承上师、法脉相传的上师,所有的上师都是师宝。

佛的法身、化身、报身都是佛宝。法身具足圆满、无量、无漏的功德,佛圆满的智慧是法身,也可以叫法界。报身是佛为了度化众生,从法身里化现出来的。十地菩萨所见的无量光佛、金刚萨垛等五部佛都是报身佛,十地以下菩萨和凡夫都见不到。释迦牟尼佛等十方三世的佛陀都是化身佛,也是从法身里显现出来的。三身佛,就是三宝中的佛宝。

法宝是教证二法。三藏十二部一切显密经典和续部都属于教法。戒定慧三学是证法。教法、证法都是法宝。

僧宝是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团,或者大菩萨。在小乘里,单独一个人不能称为僧宝,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团才是僧宝。在大乘里,登地菩萨以上都是僧,单独一个人也能成为僧宝。以上这些就是皈依的对境——上师三宝。

皈依分为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的皈依。

下等根机的人没有出离心,他只是为了逃避三恶趣的一切痛苦,为了享受富贵名利、健康长寿等三善道的福报而去皈依上师三宝。虽然他皈依了,也成为佛弟子了,但他不是真正的学佛修行人,他修的是世间法,不能解脱。这是下士道的皈依。

中等根机的人为了摆脱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获得寂静涅磐的安乐,为了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为了自己的解脱而皈依上师三宝。他有出离心的基础,但他不是为了众生,所以他的皈依是出世间的、小乘的皈依。这是中士道的皈依。

上等根基的人皈依,是为了救度一切有情众生脱离三界轮回,而证得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他有菩提心的基础,他相续中的戒体有菩提心的摄受,所以他的皈依是大乘佛法的皈依。这是上士道的皈依。

这三种情况,皈依处都是上师三宝,皈依的基础是对上师三宝的信心,皈依的本体是对上师三宝的四种决心。区别在哪里?在发心。一个是为了人天福报,一个是为了自己解脱,一个是为了救度众生。发心有区别,结果就完全不同。

不仅仅是皈依,我们其他的行为也都一样。

早上起床的时候,观察自己的发心,为了什么起床?为了造恶业而起床,这个行为也是恶事。为了做善业,为了修行,起床的行为也是善事。什么也没有想,马马虎虎地,不是善也不是恶。现在我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为了做世间的琐事而起来的,在愚痴的状态中起床,这还是恶业。

  谁也没有想到吧?你连起床这个简单的动作都是造恶业。还说,“我怎么还不好呢?”到处造恶业,随时随地都造恶业,你能好吗!然后是洗脸、刷牙。为了什么洗脸?为了什么刷牙?看看这个动机是贪心、嗔恨心还是愚痴?如果是在贪嗔痴的状态中做这些,又造恶业了!我说过,洗脸刷牙也要发心,不能随随便便地。洗脸是洗去烦恼,刷牙是刷净业障,这是第一个发心。自己的身体就是佛的坛城,为了庄严坛城,我们要把自己打理的得干净利落,收拾得整齐漂亮,这是第二个发心。你有了这样的发心,洗脸、刷牙、抹化妆品、穿戴不仅没有罪过,甚至还有功德,这些行为都是积福消业的修行。做饭的时候,还是看动机。为众生做饭,为众生吃饭,这是善业,有功德,能积福。如果是为了造恶业,你做饭、吃饭也都是恶业。

既然我们都是大乘修行者,就要发一个饶益众生的心,为了救度众生而皈依。然后念仪轨:

  于前如意宝树五枝上 中央上师乌金金刚持  传承上师本尊空行聚 前方师尊三世一切佛   

  右旁亲子大乘圣者众  后枝安奉善说众经卷  左侧八大尊者声缘僧  周围智慧护法众环绕        

  所有十方三世皈依境 悉皆明观犹如芝麻荚  于前我与母等众亲眷  及诸遍天有情敬顶礼        

  从今乃至菩提果之间  发起殊胜信解而皈依 安住虚空遍满虚空者  上师本尊空行诸会众         

  诸佛正法以及圣众前  我与六道众生敬皈依  (念一遍)

皈依的方式有很多种,通过这些方式才能皈依到上师三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最简单、最基础的皈依方式。

观想,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七宝严饰而成的清净刹土。面前有一棵如意宝树,五条枝干遍满东西南北整个虚空界,花叶果实都是奇珍异宝,玲珑满枝,悦意怡神。正当中的树枝上,有铺着日月座垫和各种莲花的八大狮子宝座,上面端坐着莲花生大士,其本体为三世诸佛的总体——自己的根本上师,这是皈依最重要的对境。上师的上方,大圆满法十八代传承上师层层安坐。前方的树枝上有释迦牟尼佛、迦叶佛等十方三世诸佛;右面的树枝上有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等所有菩萨摩诃萨。左面的树枝上有阿难、目犍连、舍利子等所有声闻缘觉。后方的树枝上是所有的经藏和续部,光灿耀眼。

这五个方向的树枝,中间是师宝,前面是佛宝,左右两边的菩萨、声闻缘觉是僧宝,后面是法宝,这些也就是上师三宝。上师三宝的周围,一切善神护法围绕着。全部男相护法朝着外面,阻止一切违缘障碍进入皈依境里。全部女相护法朝向里面,使佛菩萨的事业永不失散。他们都有无量的慈悲、智慧与威德。

  一切上师三宝、善神护法身上都放射出无量的光芒,彻照整个法界。在这样庄严殊胜的皈依境面前,父亲在自己的右边,母亲在自己的左边,前面是所有的冤亲债主、怨敌魔障,后面是一切父母众生,他们与自己一起跪在皈依境前,身语意恭敬顶礼。身恭敬,磕头礼拜;语恭敬,念诵皈依偈、赞叹文;意恭敬,下决心:从今以后,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处境,都完全地依止你们,虔诚地祈祷你们,直至证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我唯一的皈依处就是上师三宝,唯一的怙主就是上师三宝;我要跟随上师三宝修学无上法门,为救度众生而早日圆成无上佛道!

然后念仪轨:

  安住虚空遍满虚空者  上师本尊空行诸会众   诸佛正法以及圣众前  我与六道众生敬皈依  

此皈依偈要反复念、随力念,最好念诵十万遍。
6、皈依的学处

皈依以后,在相续中就有了皈依的戒体,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地修持皈依的学处,护持戒律。皈依的学处,有三所断之学处、三所修之学处、三同分之学处、五共同之学处。

  (1)三所断之学处

三所断之学处是皈依三宝以后要断除的、不应该有的三种行为。

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世间鬼神;皈依法,不恼害众生;皈依僧,不与外道、诽谤上师三宝的人交往共处。

皈依佛以后,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世间鬼神。不是佛有傲慢和嫉妒,是因为天魔外道、世间鬼神不能让你解脱、成佛,他们自己还有烦恼和痛苦,他们不是不想断除这些,而是因为没有方法。我们皈依佛的目的是为了解脱、成佛,谁能让你解脱,谁能让你成佛,你就可以皈依他。只有佛才有这个方法,因为佛已经解脱了,功德福慧已经圆满了。佛讲的是佛法,佛法是脱离痛苦的方法。鬼神没有脱离痛苦的方法,所以不能以他们为导师。

佛和鬼神的区别是什么?佛有饶益众生的菩提心和救度众生的能力,鬼, 神只有神通和神变,不会断除烦恼,也不会救度众生。如果你跟他们学,只能学会神通、神变,只能学会世间八法,你相续中的慈悲心、菩提心也会慢慢退失,剩下的都是自私自利,这样你的相续不是毁了吗?你用这些神通、神变、世间八法去造业,死后就会变成鬼,这样你要永远辗转轮回,永远痛苦下去,永远也解脱不了。

六道轮回里的饿鬼道有什么痛苦,我们在轮回过患里都讲过,所以不能皈依他们。

佛也不允许弟子修神通和神变。如果佛用神通和神变,弟子也修这些,那么在表面上也分不出来是佛法还是外道,是佛还是鬼神。

皈依法以后,纵遇命难也不能做出恼害众生、伤害众生、舍弃众生的事。这个虽然有点难,但也一定要尽心尽力,做错了要立即忏悔。佛法本身就是饶益众生的,如果你不但不饶益众生,反而恼害众生、伤害众生,这不是违背佛法了吗?你让众生起烦恼、让众生痛苦,这就是恼害众生、伤害众生,那个时候你已经犯了皈依戒,皈依戒体就没有了。

对一切众生,包括自己的亲人和敌人,都不仅不能恼害、不能伤害、不能舍弃,甚至连这个念头都不能有。那些不好的念头,要慢慢断除,我们只能饶益众生,好好地对待人,好好地处理事。佛会待人,对所有的众生都一样对待,佛会处理事,所有的事情都会处理好。我们会待人、会处理事的时候,就是会学佛了。

现在还有很多学佛的人,用佛法来伤害众生。“我学佛了,我要修行!”然后把自己关在佛堂里念经拜佛,家也扔了,孩子也不管了,给亲人带来很多烦恼。这就是拿佛法来伤害众生,这个罪过特别严重!你念佛就应该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念,在日常生活中念。多做好事,让他们高兴、满意,这都是念佛,都是诵经。然后也不能伤害那些恼害我们的鬼神,你总想跟他们分开,总想把他们送走,这都是舍弃众生,都是伤害众生。

皈依僧以后,不能跟修习外道、诽谤佛法、诽谤上师、诽谤密法的人有太多交往。他们的相续中有邪知邪见,他们的行为都是造恶业的。如果你跟他们接触的时间长了,你会逐渐被他们影响,慢慢你也随顺他们了,这样会给自己的修行造成障碍和违缘,甚至退失道心。

  (2)三所修之学处

三所修之学处是我们应该做的。

皈依佛以后,要恭敬佛像。甚至佛像的碎片,也应该当成真正的佛宝,供养在高处、清净的地方。

皈依法以后,要恭敬佛经。佛经里的字字句句都要当成法宝,信受奉行。佛经、佛书都不能随便压、随便跨,要恭敬地放在高处供养顶礼。

皈依僧以后,要恭敬僧人。僧人的法衣、用具都要当做真正的僧宝,恭敬顶礼供养。

三同分学处是:皈依佛,把自己的上师当作真正的佛陀,要恭敬;皈依法,把上师所有的开示都当作真正的法宝,不能违背;皈依僧,把上师的眷属和弟子、自己的同修金刚道友们都当作真正的僧宝来恭敬、尊重,和睦相处。

  (3)五共同之学处

  第一,纵遇命难也不能舍弃上师三宝。如果有人让你选择舍弃上师三宝还是舍弃生命,那个时候你宁可舍弃生命也不能舍弃上师三宝。

第二,纵使获得大利也不能舍弃上师三宝。如果你舍弃上师三宝就能成为转轮圣王,也不能舍弃上师三宝;如果你舍弃上师三宝就能得到巨大的财富,也不能舍弃上师三宝。

  第三,遇到危难的时候,不寻求别的依靠,只祈请上师三宝加持;处在逆境中也不能忘记上师三宝,祈祷上师三宝遣除自己的违缘,消除自己的业障,不能求助于算命之类的世间的方法。如果有病需要治疗的, 时候, ,要把吃药、打针、手术这些医疗方法,都观想成上师三宝的化现和加持。

  第四,去任何地方,都要礼敬、祈祷那个方向的上师三宝。比如说你要去西方,就要礼敬、祈祷西方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第五,常常忆念上师三宝,要时刻想着上师三宝的功德。走路的时候把上师三宝观想在右肩,做为绕佛的对境;吃饭的时候把上师三宝观想在喉间,做为供养的对境;安坐的时候把上师三宝观想在头顶,做为祈祷的对境;睡觉的时候把上师三宝观想在心间,做为增长智慧的对境。任何时候都不离开上师三宝的光明,任何时候都不忘记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一切好的意乐都供养给上师三宝。

这些都是皈依的学处,这是简单地说,详细说起来还有很多。很多人虽然暂时做不到这些,但是一定要尽力,慢慢我们就能做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能成为真正的佛门弟子了。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祈祷上师三宝,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好的时候要想成是上师三宝的加持,不好的时候要想成是上师三宝给我们的考验,帮我们消业。

现在,我们的相续中都有人我执和法我执,不用特意去想,它们就自然而然地存在,刹那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相续。所以我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行为都不离开这两个执着的本性,都超不出这两个执着的范围。

皈依也一样。我们真正能从内心里皈依了,那个时候皈依的心和为众生的心自然而然地在我们的相续中存在,我们一切起心动念都是祈祷上师三宝,我们一切所作所为都是饶益众生。现在有的人怀疑:不是每时每刻都不能忘记上师三宝吗?那我吃饭的时候怎么办?我肯定有吃饭的念头啊!那个时候的心是不是发错了?不是的。现在你吃饭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去想两个我执,但是它们在你吃饭的时候也存在,因为你的相续中有这些。如果你的相续中有了皈依上师三宝,那个时候一切行为都会被这样的心摄持。
7、修行人怎样处理与神、鬼、仙的关系

我们皈依佛以后,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不能皈依世间鬼神,不能以他们为真正的皈依处,但是可以供奉他们。皈依是四种决心:以佛为导师、法为道、僧为道友、上师为真正怙主的决心。我们对鬼神肯定没有这些决心,没有这些决心就没有皈依,在没有皈依的情况下可以供养、赞叹、礼拜他们。尤其是那些善神护法,他们虽然都是属于世间的,但是他们都护持佛的事业,都护持世间行善断恶的修行人。

很多人都有这种情况,以前家里供神,现在机缘成熟,皈依上师三宝了,要设佛堂供佛,但是又想继续供神,心里很矛盾,这没有什么关系。佛普度众生,那些神不也是众生吗?佛对每个众生都一样,没有一点点区别,佛对自己亲生儿子的慈悲和对一切众生的慈悲是一模一样的,佛对自己父母的感恩和对一切众生的感恩是一模一样的。佛跟自己的儿女、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有什么不行的?我们总是用凡夫的心想这些。

供奉和皈依是两个概念,我们究竟的皈依处是上师三宝,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需要善神护法的帮助。神需要人的供奉和赞叹,人也需要神的护持和保佑——人和神不能分开。佛讲过很多供神的方式,密宗的修法当中也有很多供神的仪轨。我们天天念诵的《八吉祥颂》里面有:世间的八大护法,我恭敬地顶礼;世间的八大天女,我恭敬地顶礼。这是佛说的,佛也恭敬地顶礼了世间护法神,这是人和神之间的一种礼貌。人与人之间也是,应该有礼貌。以前人很有礼貌,现在末法时期,人与人之间没有礼貌、没有恭敬,所以人的福报越来越浅薄。

哪里都有神。每个人都有护持自己的神,每个家都有护持这个家的神,树也有树神,桥也有桥神,水也有水神,还有天神、地神、财神,很多很多。有的人用神通到了神的世界,看到有的地方的神特别穷,因为当地人不供奉他们;有的地方的神却特别富,因为当地人都供奉他们。

我们无论到什么地方,去寺院里也好,去居士家也好,去别的地方也好,做一些法事的时候都要先供地神,然后供天神。借他们的地方跟他们打招呼,请他们保佑帮助,那样的话做事情就会很顺利、很圆满。

做事情之前先打个招呼,这不是很正常吗?人也是啊,你随便到一个地方,不打招呼就办事,肯定会遇到麻烦;如果打招呼了、送礼了,然后办事就能顺利了,就好办了,道理一样!我们现在都是学佛人、修行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我们跟那些鬼神的关系搞好了,他们也会关心我们、帮助我们,不会给我们制造障碍。现在很多学佛人都有这种障碍,修持上有很多违缘,家里不平安,事事不顺利,自己的心情也不好,慢慢地,学佛修行的心就退了。

很多人都不懂装懂,“我信佛了!我才不供这些呢!”然后就轻视、毁谤、舍弃他们。他们有神通,知道你的想法和行为。他们还没有解脱,相续中也有我执我爱,也有贪嗔痴慢疑。尽管他们没有多大的能耐,但是也比你厉害,如果想找你麻烦,你根本没有办法对付。你想送走他们,哪有那么容易?你的家神也好、财神也好,如果跟你没有缘分的话,他不可能找到你,也不可能来到你家。你轻视、毁谤、舍弃他们,他们不可能不找你麻烦、不制造障碍。今天家里出事儿了,明天生病了,这些事大部分都是他们做的。这也是你自己的因果啊,本来应该结善缘的众生,你没有结善缘,却跟他们结恶缘了,恶有恶报,这都是报应!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一点点也不会有差错。你尊重他们、供奉他们、赞叹他们,让他们高兴、满意,跟他们结善缘,好好地相处,就像跟人相处一样,他们反过来也会敬重你、保护你、帮助你,那个时候他们都变成你的善神护法了。你跟他们结恶缘,他们就变成你的恶鬼了,肯定会伤害你、干扰你,找你麻烦。你把他们视为魔了,他们就是魔,就会折磨你。

如果你不仅自己学佛修行,还带着他们修,把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也是众生啊,知道你的心地是那么善良、那么宽阔,肯定会感动。他们会伏在你的面前,跟你学、跟你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就是救度众生吗?一定要伤害他们、送走他们吗?送哪里去?这就是他们自己的地方嘛!他们是这个家的神,特别愿意保护这个家。你认为这是你的家,他认为这是他的家,于是就发生矛盾了。但是你能争得过他吗?这是不可能的事。

财神也是。你认为这是你的财,他认为这是他的财,实际上是你们两个共同的财。你有时候赞叹赞叹,有时候供奉供奉,他们就会好好保护财产,这样就会吉祥,都会圆满,这么做不是很容易吗?其实跟他们很好相处,跟人相处才不容易呢。你看身边的人,有的是冤亲债主,你无论怎么做他也不满意,还会伤害你。这些鬼神都特别讲道理,你对他们好了,他们肯定对你好,很容易高兴,很容易满意,跟人不一样。你跟他们成为好朋友,人和神的力量结合在一起,那样一切都会顺利的。

这些鬼神也是众生,都有佛性啊,我们一切都要观清净嘛!你没有观清净,还把他们当成鬼,当成自己的障碍了,这都是自己的心!你把他当成鬼,他就是鬼;你把他当成佛,他就是佛。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些,真正认识到了,他们就是佛;我们没有认识到,他们就是众生。我们不是对每个众生都发慈悲心、都发菩提心吗?那个时候你的慈悲心哪里去了?你的菩提心哪里去了?皈依法的时候说,不能伤害众生,一定要饶益众生,这个时候你怎么做的?这些不都是众生吗?你伤害了他们,这不是伤害众生了吗?
8、恭敬心是一切功德的来源

仅仅对上师三宝有一颗恭敬心,也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和福德。皈依的学处虽然很不容易做到,事实上也是一颗心。

有一个公案,一个小泥塔成就了两个人。有一个人在路边看见了一个小泥塔,他担心小泥塔被雨淋湿,就从附近找到了一个破鞋底盖在上面。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看见小泥塔上面盖着破烂的鞋底,心里想这太不恭敬了,就把它扔了。凭借这样的因,这两个人后来都做了国王,最后都解脱成就了。完全相反的行为,都发自纯正的恭敬心,所以他们的行为也都是善的。

做善业还是做恶业,制造快乐还是制造痛苦,完全掌握在自已的手里,就是一颗心。恭敬心也是一样。没有恭敬心,表面上看起来很恭敬,然而实际上都是不恭敬的行为。有恭敬心摄持,所有的行为才都是恭敬的。

比如说念佛,只要你对佛的心是恭敬的,那么你坐着念也行,躺着念也行,怎么都行;如果你的心不恭敬,你坐着念也不行,躺着念也不行,怎么都不行!很多人都说“睡觉的时候不能念”,佛说过这样的话吗?没有!你内心里没有恭敬,即使在行为上、表面上恭敬也没有用,都是假的。这不是欺骗上师三宝吗?这也是一种罪过。

供品也是。在藏地,供品已经供给佛了,自己就不能用了,一定要送到清净的地方。在汉地就不一样了,供品一定要吃,一点也不能丢掉。这两种情况看起来是截然相反的,但是实际上并不矛盾。藏地人认为既然供品已经供养给佛菩萨,自己就不能再拿回来;而汉地人认为,供品是佛菩萨赐予自己的加持品,里面有加持力。这两个行为都是发自恭敬心,所以都是恭敬的行为,都是如理如法的。如果你供养佛菩萨了,还心存吝啬,自己又拿来吃,这样的发心就是不恭敬的,你吃供品的行为有罪过。如果你把供品送到清净的地方,自己不吃,但还是觉得很可惜,这样的发心也是不恭敬的,你不吃供品的行为也有罪过。

供养上师三宝,是恭敬心的一种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可以供。如果你把好的东西留做自己用,不好的东西供养给上师三宝,那就有罪过了,因为你的心不正。如果你的心是完全清净、完全恭敬的,那么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供的。你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都应该供养给上师三宝,不能有贪心。听见好听的音乐、看到和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个时候不能有贪心,应该在心里供养给上师三宝。自己吃的、喝的、用的,包括穿戴的衣服和装饰品,对这些都不要有贪心。你在穿新衣服之前,可以在空中甩动一下,这是一种表法。不这样做也行,你在心里先供养给上师三宝,然后自己再穿,这不仅没有罪过,反而还有功德。这都是修行的方法。

有的人说,我想皈依,但是我家里不能设佛堂,所以我不敢皈依。家里设佛堂和你皈依没有直接的关系。家里设佛堂、供佛,这不是皈依,皈依是对上师三宝的四种决心。家里没有这个条件可以不设佛堂,也可以不供佛,心里有佛就行,把佛堂设在心里,把佛供在心里。如果条件允许,就应该设佛堂、应该供佛,因为你是佛门弟子,应该把佛像当做真佛供在家里。你有家,有住的地方,佛堂也代表佛住的地方,所以应该把佛像请过来。自己有什么好东西应该先供上,什么时候都不忘记上师三宝。

愿意供佛就供佛,愿意供菩萨就供菩萨,愿意供三身佛就供三身佛,愿意供西方三圣就供西方三圣,这都没有什么区别。家里有条件,佛堂设大一些,多供几尊,供品也多一点。如果家里没有这个条件,佛堂就小一点,供一尊佛,都是根据自己的条件。

还有的人说,上午可以供佛,下午不能供。上午和下午有什么区别?佛菩萨过午不食吗?真是笑话。持斋时为什么过午不食?是怕你昏沉。佛菩萨哪有昏沉的时候?佛没有无明,没有烦恼,没有昏沉,永远是清醒的。另外,也不是佛菩萨把你供的东西直接拿去吃,这是你对佛菩萨的心意,自己的心到位了,佛菩萨心领了,就行了。早上、晚上都可以供佛,任何时候都可以供佛。

还有的人说,我不能天天供佛,所以我不敢设佛堂。没有关系,你可以初一、十五、二十五,或者是有时间的时候供,这样也不是舍弃,也不是不恭敬。不要轻易忘掉供佛的事情,不能懈怠,不能懒惰,尽到自己的心,就行了。佛是圆融的,佛是容纳的,佛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佛菩萨的心胸像大海一样,我们不要用凡夫的思想和行为来衡量。

有的人说“请佛容易送佛难”,所以家里就不供佛了,不能那么说。请佛的时候你的心到位了,你的行为也到位了,一切都圆满了。后来家里不方便要送走,那个时候你可以把佛像送到寺院或者是其他清净的地方,送佛像别送佛。真正的佛堂在心里,真正的佛在心里,真正的供养也在心里。请的时候是从心里请的,送的时候是表面上送的,心里没有送,不会有任何的罪过。我说过,每时每刻都管住这颗心,调整好这颗心,什么事都没有。

上香也是,上多少柱都行。一柱香,代表一切;三柱香,代表佛法僧三宝;四柱,代表上师、佛、法、僧,也可以代表佛、法、僧、护法。没有固定的数目,也没有固定的时间。礼拜也是,有时候三拜,有时候四拜,越多越好,不是固定的,你实在不方便不拜也行,对上师三宝有恭敬心就行。既不能小看形式,也不能有贡高傲慢的心。
9、佛弟子应断除的两种心态

今天我考了几个人,皈依的基础是什么?皈依的方式是什么?皈依的学处是什么?但是有的人没有答上来。我问他,你是没有皈依还是已经皈依了?他说已经皈依了。我又问,那你皈依的时候怎么皈依的?你也没有方式,你也不会。他就没有话说了。什么叫虚伪?“我才不虚伪呢,天天参加,还记录呢!天天听,还看重播呢!”这就叫虚伪!我们学习皈依已经多少天了?还有人,皈依佛门修习佛法好几年了,亲近过很多上师,跟我在一起也很长时间了。到现在还没有皈依!还不会皈依!这叫虚伪。

学佛修行不能虚伪啊!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才有收获,才能得到加持,才能解脱。你天天糊里糊涂的,也参加了、也看了、也听了,但是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记住,什么也没有明白,有什么用呢?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众生就是这样,特别的虚伪,学什么都一样。在学校里学其它的学问,老师给他们讲,让他们背,虽然都背下来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学会。考试的时候,谁背下的多就得高分,但是一毕业都忘了。

我们学佛也是,天天诵经、念佛、持咒。诵经是为了什么?为了悟!经文里讲的这些要去悟啊!光念,时间长了谁都会念,我们都念过经,实际上什么也没有明白。我现在问,《阿弥陀经》里都讲些什么?重要的内容是什么?都答不上来。

我们天天做早晚课、平时做会供的时候都念《普贤行愿品》,里面有七支供的修法。什么是七支供?七支供的修法是怎么回事?谁也说不上来。一天念《普贤行愿品》好几次,但是含义没有明白。诵经持咒的时候要边念边观想,没有观想就不算念。心要到位啊,都是心!断恶也是一种心,行善也是一种心,不在形式上,不在表面上。

我们学佛的人当中,有很多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断恶,还没有行善,这多可惜啊!念佛、诵经没有用心,相当于没有念佛、没有诵经,这也是虚度光阴、荒度人身啊,一样是造业,用佛法来造业更严重。很多学佛人都成为佛家的油子了,还觉得自己很有层次、很有学问似的。你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你看看自己的表现!

现在社会上对佛法有很多看法、很多疑惑,甚至产生了很多诽谤,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自己没有做好,还到处说我是学佛人、我是修行人。你像学佛人吗?像修行人吗?心胸那么狭窄,内心那么复杂,一会儿发火,一会儿生气,一会儿挑这个理,一会儿挑那个理,光看别人的毛病,不看自己的毛病。对佛法有一点点的了解,就开始议论别人,拿佛法来造业。我们常说,要把佛法当镜子照自己,但是你只照别人,就是不照自己!哪有这样的学佛人?

我们现在是佛门弟子,是佛的代表啊!我们应该好好地表法,应该给佛的脸上添光。但是我们那么自私、那么自利、那么自爱,执着心那么强,总觉得自己很不错。学佛人应该有谦虚的态度,不能有傲慢的态度,用不着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你跟他们有什么区别?他们有烦恼你也有烦恼,他们有痛苦你也有痛苦,都是贡高我慢,根本没有功德!谁有傲慢,谁就没有功德,真正有功德的人总带着谦虚的态度。我们都有傲慢心,有嫉妒心,这很难看出来。

那天有一位居士说:“我没有傲慢心。”我问他:“你真没有傲慢心?那你到街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没有分别的,给每一个人磕一个头,能行不?”他说他不干。你看还是有傲慢心。如果在你的相续中彻底没有傲慢心了,这没有什么可难的。

还有嫉妒心,凡夫特别爱嫉妒。别人修行有进步了,生活、工作、身体有好转了,就开始心里不舒服了,这就叫嫉妒!你为什么不舒服?我们已经发愿了,要饶益众生,众生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众生得到好处的时候,我们心里应该高兴。为什么不高兴呢?还是没有发心。如果你真正发心了,让众生高兴是你的责任啊!你没有为他做什么,他自己就能够得到好处,就能高兴,你应该随喜,也应该高兴,众生的好事就是我们的好事。

也有人说:“贪心、嗔恨心我有,但是嫉妒心我没有。”你肯定有嫉妒心。众生得到好处的时候,这个好处不管是从你这里得到的,还是从别的地方得到的,你心里有没有无伪的欢喜心?你为他人得到快乐而高兴,为他人得到好处而随喜,这个心就是欢喜心。有的学佛人说,“那些大富大贵的人、那些当官的总占别人的便宜,心那么坏。”生不起欢喜心。如果不管他人通过什么手段、通过什么方式得到好处,你都没有一点点不高兴、没有一点点不舒服,都能够生起无比的欢喜心,这才说明你彻底没有了嫉妒心。在这之前谁都有嫉妒心,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而已。

有的人为了暂时的利益而造业,我们应该先对他得到的利益生起欢喜心,然后,再悲悯他,替他忏悔,愿他以后不要再造这样的业,愿他以后不要感受这些果报。这样发个好心就行了,管用也行、不管用也行,自己发心是清净的就可以了。“我恨他,因为他造业造得太狠了。”不能这样想,不应该生起嗔恨心。如果这样,你还是不会当菩萨。他造业造得越多,你就越应该可怜他,越应该替他消业,跟他结善缘。
10、皈依的功德

皈依是佛教和外道的界限。皈依了,才是进入佛门,才属于佛教徒,才能成为佛弟子,之前无论你心地有多善良、善根有多深也不是佛门弟子。

皈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没有皈依就不能修持正法,其他的修法暂时都不重要,首先看看自己有没有真正皈依到上师三宝的门下,对上师三宝有没有四种决心?如果有,你就已经皈依上师三宝了;如果没有,即使在形式上做过皈依,但实际上还是没有皈依,没有进入佛门,也根本得不到佛法中的这些功德和福德,更不可能解脱、成佛。

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如果没有皈依,就不能受戒;即使受戒了,也得不到戒体。受什么戒都一样,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大乘菩萨戒、密乘戒,都要有皈依的前提,才能得到这些戒体。密宗所有的仪轨都一样,第一个是皈依的修法,第二个是发心的修法,第三个才是正行的修法。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没有皈依,就不能受戒,不能受灌顶,也不能受这些誓言,仅仅受持一天八关斋戒,也必须要先皈依。

  皈依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佛法里讲的所有的功德都是从皈依里来的,真正能够皈依到上师三宝,这些功德都能产生在你的相续中。首先,皈依就代表你进入佛门了;第二,哪怕是仅仅皈依了,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能播下解脱的种子,一定会逐渐远离恶业、增长善业,死亡以后也不会堕落恶趣,一定会投生为人,遇到佛法,最终一定能解脱、成佛,这是皈依最大的功德;第三,时时刻刻都能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随时随地能得到善神护法的帮助,一切恶魔都会恭敬、顶礼你,都会远远地离开你,而不会给你制造障碍。皈依上师三宝的人不用怕一切鬼魔。

从前一个盗贼被主人逮住,主人一边用棍子打他,一边让他念皈依偈,念一句打一下,“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四句念完以后将他释放了。盗贼想,释迦牟尼佛恩德很大,幸好皈依偈只有四句,如果皈依偈有五句的话,我可能已被打死了。在他心中,疼痛的感觉与念皈依偈的声音牢牢地绑在一起,脑海中一直回响着朗朗的皈依偈声。他到一个桥下躺了下来,这时,桥上来了许多鬼魔,它们说:“这里有一个皈依三宝的人。”不敢过桥害他,吵吵嚷嚷地逃走了。

诚心诚意的祈祷上师三宝,一切一切都会好的,永远都不会离开上师三宝的光明和善神护法的保护,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上师三宝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一心一意特别重要。我们都是渴望解脱、渴望成就的人,我们只要对上师三宝的加持、对上师三宝的力量没有丝毫的怀疑,就一定能解脱、能成就。解脱成佛不是小事,不是一生一世的事,也不是几百万、几千万的事。为了自己能够赚一百万,你肯定会义无反顾地付出自己的一切。为了生生世世的大事,为了永远地安康、永远地解脱,为什么不付出呢?还半信半疑的!高兴的时候做,不高兴的时候不做。哪有这样的学佛人?有怀疑就不能成就,没有信心就没有加持,这是佛说的。

天天强调这两个:认认真真地学,老老实实地修。都做到了吗?我们百日共修一开始的时候说过,闻法有闻法的方式,一定要远离三种过患:耳不听,意不记,起烦恼。认认真真地听,老老实实地记,听进去了,还要记住,闻法的过程中,不能有其他的胡思乱想、其他的烦恼分别念,你做到了,你就能解脱,你就能成佛。

现在很多人都不懂这些道理,还说“我没事,念佛就行,我开悟了,那个时候就什么都会了!”对,开悟了基本上就都会了,但是你能开悟吗?开悟不是那么容易啊,我们现在学、修,不都是为了开悟吗?戒定慧,有戒才有定,有定才有慧,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开悟,如果有那么容易的话,早就都解脱了,轮回早就空了。

持戒的基础是什么?刚才说了,皈依是所有戒的根本,你连皈依都没有做到,你说能开悟,这不是欺骗自己吗?这样,临终时候你念佛也很难很难往生。皈依的基础是信心,信心前面还有断恶行善,这是一切出世间法的基础。断恶行善了才能得到人身,得到人身以后才能学佛,皈依以后才能受戒,受戒以后才能修持禅定,有禅定以后才能开悟。

虚度光阴,怎么虚度不都是一样么?荒度人身,怎么荒度不都是一样么?长寿天,也就是无想天,那里的天人没有任何的思想、没有任何的念头,他们把那个境界当成究竟解脱。结果他们没有解脱,还在轮回里,以后还要感受痛苦。现在很多人都修偏了,都在欺骗自己、糊弄自己,到时候会后悔的。

所有出世间法都以断恶行善为基础,然后才有皈依、持戒、念佛,没有听说仅仅靠念佛就能成就的。修禅宗、密宗,也要有断恶行善的基础。所以我们前几天学习过十善业,那些都是根本。但是十善业谁做到了?自己心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是吧?

自己没有种善根,还想得到好报;所作所为都是恶业,还想得到幸福,这是不可能的事!不懂佛理还学佛,不懂佛法还修行,这都是造业啊!以前没学佛的时候造业还没有这么严重,学佛以后,拿佛法来造业。不如理如法地修行,有罪过啊!这个罪过不是一般的罪过,特别严重!我看现在很多人都不是真正想解脱、想成佛的,如果你真想解脱真想成佛,那为什么还那么懈怠?为什么还不注意取舍因果,天天只知道消福、造业?我们来到人间应该有意义啊,不要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两手空空孤独地堕落恶趣,永远在轮回中感受痛苦,无法解脱。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二)发菩提心

1、为什么要发菩提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发菩提心。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的是皈依。我们真正皈依上师三宝了,才算真正进入佛门了,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修大乘佛法还是修小乘佛法。如果想修持大乘佛法,就要修习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修法的前提和基础。

在相续中没有出离心之前,无论修什么法门、无论念什么佛都是世间法,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得到一点点暂时的利益,根本不能解脱。在相续中真正有出离心了,但是没有菩提心之前,等于你根本没有进入大乘法门。没有进入大乘法门之前,无论念佛、诵经、持咒,无论修净土宗、禅宗、密宗还是修其它法门都一样,因为心没到位,所以修的都是小乘法,只能得到声闻和缘觉的果位,不能成佛。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发菩提心,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再念佛持咒,才能解脱。没有这些前提和基础的修法,修什么都是白修、念什么都是白念,想往生、想成佛是不可能的。

所以发心特别重要,没有前提的修法,没有基础的修法,就是盲修瞎练。没有目标、没有发心就是盲修;今天念这个、明天念那个就是瞎炼。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没有具体的修持方法,没有传承和窍诀,永远永远不可能解脱,永远永远不可能成就,这都是虚度光阴,都是荒度人身!怎么荒度、怎么虚度都一样,虚度光阴就是虚度光阴。浪费时间,怎么浪费都一样。通过盲修瞎练来虚度人身和通过其他方式虚度人身是一样的。

在前面我们通过四种厌离心、四种外加行的修法,才能够在我们的相续中生起出离心。为了解脱,我们皈依了上师三宝,这样才算真正进入了佛门,然后我们为了救度众生要发殊胜菩提心。

我们一定要进入大乘法门,如果没有进入大乘法门,就没有资格修持大乘佛法。如果不修持大乘佛法,就不能成佛。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修习菩提心,经常发菩提心。如果在我们的相续中真正有了菩提心了,以后学佛、修行、解脱、成佛就不难了。那个时候我们的行住坐卧都是修行的过程,吃喝玩乐都是修持的方法,那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有修行了。

小乘佛法在行为上、形式上要求特别高。大乘佛法在行为上,形式上要求并不高,但是在心地、发心上要求特别高。我们是修持大乘佛法的,在现实生活中,他人和环境可以约束限制我们的时间与行为,但是却无法约束限制我们的心。我们是自心的主人。如果我们无法进行那些形式上的修行,但我们可以修炼自心,我们可以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在自心上下功夫。

大乘佛法的修行需要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真正发出了菩提心,你的智慧时时刻刻都能增长,你的福报随时随地都能增加。所以生起菩提心的功德是:第一,不造业;第二,能积福消业。所以说菩提心特别重要。但菩提心不是想发就能发出来的,而是通过正确的修持方法修出来的。发菩提心有它先决的条件,有它基础的修法。

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慈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没有慈悲心就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无论修大圆满、大手印还是大中观,都是世间法。所以真正想解脱、想成佛,首先要发慈悲心。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的“慈悲心”都不是佛法里讲的慈悲心。比如对穷人有慈悲心,对富人没有慈悲心;对好人有慈悲心,对坏人、恶人没有慈悲心;对老人有慈悲心,对年轻人没有慈悲心;对有病苦的人,对乞丐、残疾人有慈悲心,对健全的人、正常的人却没有慈悲心;对亲近的人有慈悲心,对伤害自己的人却没有慈悲心,等等。

佛法里讲的慈悲心是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它的对境是众生,众生是无量的,所以得到的功德也是无量的。

佛法里讲的慈悲心是平等的。因为众生无明愚痴颠倒,烦恼痛苦不断,这才是真正最可怜的地方。无依靠,没人管,没吃没穿没住处,有病,有困难,这都不是真正的可怜,这都是暂时的。富也不可能永远富,穷也不可能永远穷。每个众生都一样,有富的时候,也有穷的时候,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应该站在这个角度看。

每个众生都一样,都不愿意感受痛苦,都希望自己能够幸福快乐,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痛苦的因,所想与所做背道而驰。所想的都是自己解脱,活得快乐幸福,但是所做的却是恶业,所以最后得到的都是苦报。想得到安乐,得到幸福,但是却不会做善业。这就是众生沉沦轮回苦海的原因。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从这种愚痴颠倒中觉醒,进而从苦海中解脱。但是因为我们也是凡夫,就好比我们与他人同时落水,尽管我们有帮助他人的心愿,但是我们连自己都无法解救,又怎么能谈得上解救他人呢?同理,我们与众生同时在轮回中流转,在我们没有能力解救自己的时候,说救度他人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凡夫是没有能力救度众生的。想要解救众生于苦海,只有达到佛的果位,然后辗转*轮,才是真正的救度。

我们解脱成佛,就是为了救度众生出离轮回。解脱成佛的次第是要培养强烈的出离心,然后生起真实的慈悲心,在此基础上发殊胜菩提心,这样才能进入大乘法门。只有进入大乘法门了,我们才有机会修持成佛,才可以救度众生。
2、发菩提心之四无量心

我们都是修净土与大圆满法的人,首先都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提心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出来的,而是有它前提的条件。菩提心的基础是四无量心。四无量心就是:舍、慈、悲、喜无量心,这当中首先要学习、修持的是舍无量心。有了舍无量心的修法,才有慈、悲、喜无量心。

第一是舍无量心。舍,是舍弃。首先,舍弃对亲朋好友的贪恋心;然后,舍弃对仇人、敌人的怨恨心。

在我们的心目当中,有亲朋好友也有怨敌仇人。我们都认为应该爱自己的亲人,恨自己的仇人。因为我们对亲朋好友有贪恋心,所以喜欢他们,爱他们,愿意跟他们在一起。在我们的心目当中有仇人,有敌人,我们怨恨他们,不愿意跟他们相遇,不愿意与他们共处。

我们都是相信三世因果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我们不仅有一生一世,还有很多生生世世。在那些生生世世中,所有的众生都当过我们的亲人、恩人,都曾经爱护过、帮助过我们;也都当过我们的仇人,都憎恨过、伤害过、欺骗过我们。所以,所谓的亲仇、爱恨,都来自于我们的分别心。以三世因果的智慧来看待身边的一切众生,这个心态就是舍无量心,这是一种平等心。对境的众生是无量,所得到的功德也是无量,所以叫无量心。

第二是慈无量心。从心里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安乐,都能得到幸福。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解脱、成就,这个心是慈心。

你怎样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你就要怎样对待一切众生,因为每个众生都曾经是你的亲生儿女。自己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地帮助别他们、照顾他们、尊重他们;发自内心地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永久的安乐,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好处,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快乐幸福、解脱成就,这都是慈无量心。

第三是悲无量心。六道轮回都有痛苦,一切众生都在感受不同的痛苦,我一定要让他们脱离一切痛苦,发自内心地想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就是悲无量心。

第四是喜无量心。特别希望每个众生都能得到快乐幸福。众生有快乐、有幸福的时候,自己不但没有丝毫的嫉妒,还心生欢喜。

这些就是四无量心。这是菩提心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发, 出菩提心,否则要发出真正的菩提心很难。

慈悲心的基础是知母、知恩、报恩,有这三个修法才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修法才有菩提心。

知母。轮回是无始无终的,我们辗转轮回的过程是无数的,生死也是无数的。在我们辗转轮回的过程中,一切众生都无数次地做过我们的母亲。我们一定要相信轮回,相信了这些才能相信这个道理。

知恩。所有的众生做我们母亲的时候也像现在的母亲一样,好的东西先给我们吃,好的衣服先给我们穿,慈爱地抚养我们长大,对我们有着无量的恩德。

报恩。因为所有的众生都对我们有恩德,所以我们一定要报答他们。给他们任何东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都无法报答这种恩德,只有学佛修行,成佛以后辗转*轮了,才能救度父母众生。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跟每个众生都要结善缘,不能结恶缘。如果结恶缘了,以后成佛了也救度不了他们,他们还会给我们制造障碍。以前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等人,都给释迦牟尼佛造成过违缘与障碍。

我们现在劝周围的很多亲戚朋友学佛、修行,他们不仅不学不修,还诽谤我们,甚至诽谤佛法。但是我们不能怨恨他们,一定要可怜、慈悲他们。

我们在修行学佛的过程中,对能够接触到的、听见的、看见的、想到的众生,不能有嫉妒、傲慢、烦恼与分别,要发一个好心,发一个好愿:愿我成佛以后,他们都能成为我的眷属,成为我的弟子,随我修学,最后都能解脱成佛。

佛和佛不一样,有的佛眷属、弟子特别多,成就的人也特别多。有的佛没有那么多弟子,没有那么多成就者。原因是在修行的过程中,在因地的时候,跟众生结善缘少,所以他们的眷属就少,成就的人也少。

为了解脱成佛而修持佛法的人不一定是大乘修行者。为众生而修持成佛的人,才是大乘修行者。众生都有烦恼,都有痛苦,根源就是无明、我执。所以一定要让众生断了这个根源。现在给他们吃的、穿的、用的,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只有成佛了,然后让他们也学佛修行,让他们断烦恼、断我执,那个时候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才是最好的选择。佛菩萨多有智慧啊,这才是真正的报恩,这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

现在有些人说,“我要孝顺父母,我要报恩!”也不懂前世来世,只知道今生的父母对自己有恩德,然后给他们买东西、过生日,这都不是真正的报答。不能让他们生气、伤心、烦恼,如果让父母生气、起烦恼了,那就结恶缘了,以后你成佛了也度不了他们。那个时候他们是你的恶人,不会跟你学。

如果你对他们没有贪心、没有嗔恨心、没有愚痴,那就结善缘了。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好好的跟众生结善缘,不管什么时候,他们对你好也行,对你不好也行,你都一样的对待他们。对你不好、伤害你了,这也是你自己的因果,也不能完全怨他们。他们得到好处了,得到便宜了,这也是他们自己的果报,也没有什么可恨的,也没有什么可埋怨的,这都是应该的。

我们一定要相信轮回、相信因果,这是佛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因果,不相信因果,我们就不能学佛、不能修行了,也得不到佛法了。

不相信轮回就是不相信佛法,没有取舍因果就是没有修持佛法,一定要记住这些。
3、菩提心的分类

想解脱成佛首先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首先要发慈悲心。发慈悲心就是从内心里下决心做决定:我一定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我一定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当这两种想法特别强烈的时候才能发出来菩提心。之前都是在表面上、在形式上发的,实际上并没有发出真正的菩提心。

我们知道,一切众生都当过自己的父母,都对我们有恩德。如果不报答这个恩德,以后还要继续互相伤害,互相结怨。只有报答他们的恩德了,我们才可以解脱,才可以成佛,才可以不再互相讨债还债了。我们特别想报答这个恩德,然后从内心里下决心作决定:我一定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叫悲心;我一定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这叫慈心。这两者合在一起叫慈悲心。

我们怎样才能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怎样才能给予一切众生安乐?那个时候,为了救度一切众生,发誓发愿要成佛的念头自然而然就有了,这叫发菩提心。所以在慈悲心的基础上才可能有真正的菩提心。

菩提心有很多种,分类如下:

(1)从心力分

从心力的角度来讲,菩提心可以分为像国王一样的发心、像舟子一样的发心和像牧童一样的发心三种。心力就是心的力量,有的人心力大,有的人心力小。

像国王一样的发心。国王的想法是首先自己登上王位,然后再维护手下的臣民。这种发心是自己先获得佛果,然后再救度众生,这叫广大意乐之发心,也被称为如国王式发心,这种发心的心力属于下等。

像舟子一样的发心。舟子就是船夫。意思是自己和船上的游客一起,同时达到彼岸。这种发心是自己和一切众生同时成佛,同时到达解脱的彼岸,超出轮回,获得正果。这叫如舟子一样的殊胜智慧的发心。这种发心的心力属于中等。

像牧童一样的发心。是牧童把牦牛赶在前面,自己在后面保护牦牛,让牦牛先到目的地,然后自己再到。这种发心是自己不成佛,先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然后自己再成佛。这是最高、最殊胜的无与伦比的发心。这种发心的心力特别大,属于上等。就像地藏王菩萨发的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就是这种发心。

(2)从地道界限分

依照地道的界限来分,它可以分四种发心:胜解行发心、清净意乐发心、异熟发心和断证发心。

胜解行发心是资粮道、加行道的发心。一地菩萨到七地菩萨的发心是清净意乐之发心。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地菩萨的发心是异熟之发心。佛断证圆满了,叫断证发心。

(3)从发心本体分

从发心本体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两种,一个是世俗菩提心,另一个是胜义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是登地菩萨以下的发心 ,胜义菩提心是登地菩萨以上的发心。

世俗菩提心可以分两个,一个是愿菩提心,一个是行菩提心。

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都特别重要。对于初学者来说世俗菩提心特别重要,尤其是愿菩提心特别重要。

我们天天在讲法、闻法前念的:“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这是愿菩提心;“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这是行菩提心。

这两个都是菩提心,一个是为果而发誓,一个是为因而发誓。

我们一定要反复地这样发愿,反复地这样发誓。直到有一天,我们的相续中自然而然就有那么个念头、有那么个想法的时候,我们才算发出来菩提心。发出菩提心以后就好了,那个时候修行一点也不难了,因为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没有发心之前无论修什么法、无论念什么佛都不会有真正的收获,不会有真正的成就,因为心没有到位。心不到位,做什么事、修什么法都不到位。

我们要发菩提心,多多地发菩提心。有一天在我们的相续中有这个愿、有这个心了,就没有这个“我”了,就只有菩提心了。然后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善事,都是为众生,都是消业积福。行住坐卧都是修行的过程,吃喝玩乐都是修持的方法,每时每刻都能增加我们的智慧与福报。因为现在有我执我爱,所以我们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都是烦恼分别、都是执着、都是造业。

业障深重,不怕!当我们的相续中真正能够产生菩提心的时候,无论多重的业障都会立即消失,无论多薄的福报都会立即增长。

我们念佛、持咒、诵经、求往生,因为没有发菩提心,所以无论念诵多少遍都没有用,解脱不了! 在发出菩提心的基础上,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里讲得清清楚楚,发菩提心后还要有足够的资粮,才能往生。否则什么也没有,没有菩提心,也没有积累资粮,往生是不可能的事!

胜义菩提心是通过修行才能发出来的。资粮道、加行道都是生起胜义菩提心的基础与条件。这些条件都具足了,这些基础都修好了,才能生起胜义菩提心。彻底弄明白了自己的心,彻底见到自己的本性,证悟本性,证悟空性了,这个时候就有无我的智慧,就有证悟空性的智慧了。此后才有胜义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可以分十种,登地菩萨(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发心都是胜义菩提心,之前都是世俗菩提心。
4、如何发菩提心

(1)发菩提心与受菩萨戒的关系

菩提心有很多分类,从发心的本体来讲可以分两种,一个是胜义菩提心,一个是世俗菩提心。

在龙树菩萨的传承里,发菩提心、受菩萨戒是统一的,发菩提心就等于受菩萨戒了。

在上师、善知识面前发心、受戒也行,自己观想在上师三宝面前发心、受戒也行。最初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时候,能在上师、善知识面前受是最好的。

发菩提心必须通过仪轨来发。如果我们想尽快发出菩提心,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暂时什么法都不修,只是不间断地发菩提心、受菩萨戒。

   天天发!我们上早课、晚课,做会供,受八关斋戒的时候,都通过发心仪轨发菩提心、受菩萨戒。

最初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时候,可以观想所有的诸佛菩萨、上师三宝、善神护法及一切众生,在他们面前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他们都是我们发菩提心的见证人。我们现在的发心仪轨是《入菩萨行论》里龙树菩萨的传承,就是“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这是祈请一切诸佛;接下来“及十地菩萨摩诃萨众”,这是祈请所有的菩萨;“及诸位大金刚持上师垂念我”,这是祈请一切上师垂念着自己、护持自己,然后开始发菩提心、受菩萨戒。

  第一是皈依: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三遍)

不管你受的是别解脱戒,菩萨戒,还是密乘三昧耶戒,都需要修持皈依。没有皈依的基础,不能受戒。这是菩提心的基础。

第二个发心: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三遍)

往昔诸佛菩萨怎样发心,我也怎样发心;往昔诸佛菩萨怎样修习菩萨的学处、怎样救度众生,我也那样去做、发这样的心。这就是发菩提心的仪轨,需要念三遍。

    念第一遍,就会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愿菩提心的戒体;

念第二遍,就会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行菩提心的戒体;

念第三遍,就会把这两个戒体稳住在自己的相续中。

有的人一说受菩萨戒就害怕,不要怕。菩萨戒有根本戒,也有支分戒。菩萨戒的根本戒是舍弃众生。舍弃众生的界限是从心里想:我能救度他的时候也不救度他,我能帮助他的时候也不帮助他。对任何一个众生只要有这么个念头的时候,就彻底犯菩萨戒的根本戒了。那个时候在你的相续中存在的菩提心的戒体才失去了。

我们都是凡夫,有时候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没关系,不管是犯了支分戒还是根本戒,都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忏悔,然后再重新受菩萨戒,发菩提心、这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一说受菩萨戒就害怕:我不行,我不敢受。怎么不敢受?是不是不愿意当菩萨呀?

现在很多人都念佛,求往生,但是没有菩提心的基础,没有菩提心的修法,怎么能往生呢?求也没有用,求不到。往生的条件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里面都有。第一要发菩提心,第二要有足够的资粮,然后念佛,才能往生。

我到汉地,发现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些。有的只皈依,但是不敢发心,不敢受菩萨戒。天天念仪轨也是,念一半,另一半不念,只皈依,不发心。皈依、发心应该是一起的,先皈依然后再发心。

如果不按照仪轨发菩提心,发不到位,没有用。发菩提心和受菩萨戒是同一个过程,发菩提心的同时就已经受菩萨戒了。皈依也是一样,皈依了,就已经受皈依戒了,是一样的道理。

持戒不难。你真正能够持戒的时候,才会知道这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自由,不是痛苦,不是勉强。现在人都把持戒当成痛苦了,都害怕。这不是害怕的事!如果不解脱,你失去了人身以后,还要到恶趣中感受恶趣的痛苦,这才是你真正要害怕的。该害怕的时候不害怕,不该害怕的时候却害怕,这就叫愚痴颠倒。

你真正能够持戒了,那个时候才能身心清净。身心清净了,才能快乐,才能自在。这都是脱离痛苦的方法。很多人不懂,都习惯天天在马马虎虎当中过日子,认为这就是幸福。任何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只有吃了才知道味道这么好。同样的道理,不懂这些,所以就怀疑;真正懂了这些,心真正到位了,那个时候才能知道。

我们在相续中真正有了菩提心以后,我们所作所为都是为众生的。那个时候我们的身口意都不属于自己,都是属于众生的,都是属于上师三宝的。你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也不是为自己。你可以吃好,可以穿好,可以玩好,可以休息好,但都不是为自己。因为你已经把一切献给众生、献给上师三宝了,那个时候你就是上师三宝利益众生的工具!所以你更要好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生命。那时候我们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就、成佛。

(2)发心仪轨

吙!

如同三世佛佛子  已发最胜菩提心  我亦为度遍天众  愿发无上胜觉心

(显宗发心仪轨)        

我与无边诸有情  本来即是正觉尊  了知如是之自性  即发殊胜菩提心

(密宗发心仪轨)

如是随力念诵。

这两个仪轨,一个是显宗仪轨,另一个是密宗仪轨,我们在念的时候,念哪个都行,要随力念诵、多多念诵,最好念诵十万遍。
5、愿菩提心的学处

今天我们来学习愿菩提心的学处。

愿菩提心的学处有三种:第一,自他平等的修法;第二,自他相换的修法;第三,自轻他重的修法。

(1)自他平等的修法

要把自己和他人平等地看待。对自己有怎样的希望,也要将这样的希望推及别人。你不愿意感受痛苦,同样,每个众生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你希望自己能够幸福、快乐,同样,每个众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幸福、快乐。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一定要考虑到对方、考虑到众生,不能自私自利。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对方,让众生痛苦。

我们不愿意感受生老病死的痛苦,他人也一样不愿意感受这些;我们不愿意听到的言语,他人也一样不愿意听到;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人也一样不愿意做。有些人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只知道自己的感受,不知道别人的感受。在家里也是,天天吵吵闹闹,你挑他的理,他挑你的理。你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就让他做,多不公平啊!他也有烦恼,也有痛苦,怎么不考虑他呢?怎么不去了解他的感受呢?

把自已和他人平等地看待,这就是愿菩提心的第一个学处:自他平等。所以不能恼害他人,一定要帮助别人、照顾别人、尊重别人。一定要讲道理,一定要做公平的事,因为我们都是要当菩萨的人。现在很多人仅仅为了吃得好一点,就残害其他众生的生命。我们不能做这样的事情,不能拿别人的生命来开玩笑。我们一定要善待众生,一定要把所有众生和自己一样平等地对待,不能自私自利。

(2)自他相换的修法

将自己和他人互换角度,互换位置。众生感受痛苦、遇到艰难困苦的时候,愿意把众生所有的不幸都放到自己的身上。比如说,我们生病了,不能希望自己的病情早日康复,而要在心里这样想: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众生像我一样,在感受痛苦。现在机会来了,替众生受苦、受累的机会来了!我愿意去承担所有众生的一切痛苦!

一定要把自己的顺利、幸福和快乐等等所有这些受用、好处、福报和善根都施给众生,愿众生也能这样。那个时候不能有傲慢和嫉妒心。

看见众生受苦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修持。心里观想在自己的前面有很多众生,或者只观想一个众生。在呼气的时候呼出白色的气;白色的气代表自己的健康、长寿、受用及所有的善根和福报,然后将这些全部施给众生。吸气的时候观想吸进黑色的气;黑色的气代表他人的痛苦、不愉快以及艰难困苦等等。将他人的痛苦、不好的东西全部吸到自己的身上,吸到自己的相续中。

听见、看见、了解别人幸福快乐的时候,我们要在心里祝愿他永远幸福、永远快乐,再将自己的幸福快乐毫无保留地施给他人。在他人感受痛苦的时候,我们要在心里观想发愿:愿把他人所有的痛苦都吸纳到自己的相续中,放到自己的身上,由自己一个人来承受这些痛苦。

(3)自轻他重的修法

任何时候都不考虑自己,一点点也不在乎自己,全力以赴、一心一意,完全为众生。为了众生的快乐和幸福,哪怕自己堕落地狱,感受地狱的痛苦也心甘情愿,我们要把自己看得无足轻重,而把他人看得重如泰山,这样的心才是自轻他重的修法。

但是我们现在都做反了。当然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大德高僧,有很多大成就者,他们肯定做得很好,这都不用说了。我说的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说的是重视自己而轻视他人的人。修习自轻他重修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念头转过来。为了他人能够快乐幸福,为了他人能够得到解脱安乐,自己愿意替众生承担艰难困苦,甚至愿意堕落恶趣,替众生感受恶趣的痛苦。

我们看地藏王菩萨的愿力,为了救度地狱众生而赴地狱。我们应该效法地藏王菩萨,也发那样的菩提心和殊胜大愿。

修好了自轻他重的修法,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还有什么可怕的?
6、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布施度

行菩提心的学处是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和智慧。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六度。

第一个是布施。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

(1)财布施

财布施有普通财布施、广大财布施和极大财布施。

普通财布施是用一般的食物、财物、财产,比如吃的、喝的、用的等东西来作布施。

广大财布施是用自己最珍爱的人或最珍贵稀有的财物来做布施。以前那些佛菩萨的传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在众生需要你的儿女的时候,能把自己的儿女布施给众生;众生需要你的爱人的时候,能把自己的爱人布施给众生。把自己最珍贵稀有的东西,在他人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做布施,这都是广大布施。

极大布施就是将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做布施。比如别人需要你的眼睛的时候,你能将它布施给众生。以前的佛菩萨,还有很多大德高僧都做过这样的布施,这也是我们要修持的菩萨的学处。为了众生的安乐,为了众生能满意,舍得拿出自己的生命,来满足他人的需求,这都是极大的布施。

以上三种都属于财布施。有了财布施,才能获得财富,才有财源滚滚。有的人为了发财、为了挣钱而拼搏,纵然付出的一切犹如大海大山,也不如做一刹那微小的布施。

有人说,“我不能做布施,我没有这个条件。”怎么没有条件?用一滴水、一粒米做布施,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也能获得不可思议的福德。我们还可以将自己拥有的财力、智慧、知识用来做布施。

还是没有智慧不会做,还是不好好修行不愿意做!如果你真愿意做,如果你真相信佛说的这些话,你不可能不做。天天奔波、忙碌、操心,还是挣不到钱,还是发不了财,为什么不做布施呢?拿出来一毛钱,一块钱做布施、做供养也行。现在谁拿不出来一毛钱、一块钱?但是人却不做这些布施。拚命地想发财,拚命地追求财富,却始终得不到这些,因为这样的行为不是得到财富的方法。

我们的相续中都有特别粗重的贪心。贪钱财、贪名、贪权;执着孩子、执着丈夫,包括贪着、执着上师。所以在所有的布施中,断除贪心、吝啬心才是最大的布施。

因为我们都有吝啬心,都有贪心,所以发不了财。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所以短命多病,多灾多难。这都是因为我们的吝啬心与贪心造成的,所以一定要布施。

布施要从心里做。我们修习布施波罗蜜的目的就是要断除贪心、断除吝啬心。

(2)法布施

法布施是你有辗转*轮、有讲经说法的能力,你把这个能力布施给众生,用佛法照亮整个世界,用佛法驱除众生心灵中的黑暗,这是真正的法布施。如果你现在没有这个能力,就好好地闻思修行,把平时修行所得的所有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早日遇到佛法,都能够解脱成佛,这也属于法布施。

比如说家里有很多蟑螂、苍蝇、蚊子,你不要有杀掉它、轰走它的想法,不要讨厌、反感它,要给他们诵经,念咒,念佛,然后发愿:愿在他们的相续中能够早日生起慈悲心和菩提心,愿他们能早日解脱。它也是众生啊,也有灵性,它能感觉到。那个时候它们自然而然地就会离开你,不会伤害你、不会找你麻烦。

在任何时候,只要我们看见、听见、想到了那些众生,尤其是可怜的众生,就不应该有贪心、嗔恨心,或者是愚痴、嫉妒、傲慢心,而应该发好心,发大愿。出声说也行,出声说不方便,心里默默说也行:愿在他们的相续中种下善根,播下解脱的种子;愿他们也能早日生起慈悲心、菩提心,早日解脱成佛。这种自利利他的修持方法特别有效果。这样做能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培养自己的福报和智慧。这都属于法布施。

法布施能让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智慧。有些人会想:我就那么默默地念,默默地发愿发心,对他能好处、能有帮助么?有!这是不可思议的。你为他念诵经咒,给他发一个好心的时候,就能给他播下解脱的种子。平时念佛、诵经、持咒让众生听,然后发愿、回向给他们。如果你有讲经说法的能力,就一定要把这个能力布施给众生。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就一定要为众生好好地闻思修行。这就是法布施。

(3)无畏布施

在众生身心不安、恐惧、害怕的时候,能够帮助他消除他的恐惧,这一类的布施叫做无畏布施。比如,有人晚上怕走夜路,你陪伴他,送他一程,他不害怕了,这也叫无畏布施。其实吃素、戒杀、放生、护生是最好的无畏布施。如果能做这样的布施,一切众生看到你都不会害怕,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伤害他。

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健康长寿。再加上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财布施得财富,这是人生最迫切、最基本的需求。我们想要得到这三种果报,就要认真地去修三种布施。

在所有的布施当中,法布施是最大的布施,其次是无畏布施,最低的是财布施。

布施和布施波罗蜜是不一样的。波罗蜜是什么?做布施的时候,一定要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来做布施,这才是布施波罗蜜。什么是三轮体空?做布施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做布施的人、所布施的东西及布施的对境是三轮。三轮的本体都是空。体空是什么?没有实相,都是假相;没有实体,都是空性。有证悟三轮体空的智慧的摄持,才是真正的波罗蜜,这叫布施波罗蜜。你一定要相信这个道理,一定要认识这个道理,站在这个角度来做布施。仅仅做布施,不是波罗蜜。

我们做布施饶益众生的时候,不能有要求、有条件,不能要回报。我们现在照顾家人、抚养孩子、帮助别人的时候,都要把他们当作众生,当作与自己最有缘分、最需要自己的众生,然后去照顾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如果有要求、有条件、要回报的话,就不是真正的布施,不是真正的饶益众生,也不是真正的菩萨心,更不是真正的菩萨行。没有发心,仅仅有行为,就不是真正的修行。
7、行菩提心 修持六度之持戒度 安忍度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持戒和忍辱波罗蜜。

(1)持戒

持戒分三种:(一)断恶行戒;(二)行善法戒;(三)饶益有情众生戒。

(1.1)断恶行戒

断除恶业。断除杀生,断除偷盗,断除邪淫;断除妄语,断除绮语,断除恶语,断除离间语;断除贪心,断除害心,断除邪见。这些是断恶行戒。

发自内心地想: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杀害众生的生命;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偷别人的东西;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邪淫……就这样下决心做决定。断除十种恶业的十种决心叫断恶行戒。

(1.2)行善法戒

是指不杀生,爱护自己和他众的生命(不能自杀,自杀也是杀生);不偷盗,断除不予取,行持布施;不邪淫,断除邪淫,护持戒律;不妄语,断除妄语,说谛实话;不两舌,不说离间语,化解别人的怨恨;不恶语,说悦耳语;不绮语,精进念诵;断除贪心,当持舍心;断除害心,饶益众生,修饶益心;断除邪见,当立正见。这些是行善法戒。

(1.3)饶益有情众生戒

竭尽全力、全力以赴地饶益众生,不自私、不自利,完全是为他人着想。竭尽全力、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尊重别人、关心别人,这些都是饶益有情众生戒。

(2)忍辱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也分三种:他人邪行之安忍;求法苦行之安忍;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2.1)他人邪行之安忍

忍耐别人的谩骂、殴打、诋毁、欺骗、伤害。别人在说你的缺点、过失的时候,不能反抗,不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甚至不能起一丝一毫的嗔恨心。如果表面上没有反感,但是心里有怨恨的话,还是没有安忍。所以应当从心里断除嗔恨,心平气和、心甘情愿地承担他人对自己的伤害。

我们这些凡夫没有智慧,觉得这样的要求很过分,很难做到,实际上不是这样。因为他人欺骗、殴打、伤害你,是帮你消业,帮你积福。如果你有智慧、有修行的话,就会把这当成最好的对境。你心甘情愿地承担了,才是修持忍辱了,才能增加你的智慧,积累你的福报。

你能够安忍了,能够忍辱了,从心里没有怨、没有恨,心没有动,那个时候才有功德!修忍辱非常难,尤其是在对境当中修很难很难。如果真正能够在对境中修成了、修好了,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如果他打骂你、欺骗你、伤害你,这绝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其中肯定有因缘。因为往昔我们肯定曾经这样对待过他,今生他才来找你讨债。这是你曾经种的因,在今生结的果。这是你应该承受的,没有什么不应该的,忍是应该的,让是应该的。如果还继续怨恨,继续伤害他,这就又种因了,以后还要感受这样的果报。

如果你这次忍了、让了,这个缘就了了,以后就不用再遭受别人的欺骗、伤害、殴打和毁谤了。这是了缘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怎么了这个缘?怎么了这个因果呀?一切都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都是自己造的业,都是报应!不修忍辱的话,我们不能增加智慧,也不能成佛。

你所谓的敌人、仇人,他能看出来,甚至还能说出来你的毛病。通过他的诽谤、批评,你知道自己有毛病,肯定会悔改。知道了自己的毛病,这就是觉!改变了毛病,就是解脱!多好啊!如果你有智慧的话,他才是你真正的善知识,他就是你的上师啊!

但是我们看不出来自己的毛病,也不敢承认自己的毛病。周围的亲戚朋友、善知识,他们看出来了也不会说,也不敢说。因为他们太喜欢你、太爱你、太在乎你了,怕你生气、怕伤害你,而你的敌人、仇人就不会考虑这些。一定要好好地修忍辱,如果不修忍辱,彼此继续对抗,以后还要感受这样的果报,而且在心里哪怕有一刹那的嗔恨心,也会摧毁自己在一千个大劫当中积累的福慧资粮。

嗔恨心的过患多可怕,还敢生起嗔恨心么?我天天这样说,有的人还不做回向,有的人一天只做一两次回向。还有人问我,“需要做那么多次么?一天做一次就行吧?”你自己看,从早上开始发心,一直到晚上做回向,这之间你能把握得住吗?你所做的功德、所积的福德,都做回向了,就能保存住,生气了也没有事。在相续中生起邪见了,也没有事。如果没有做回向,一旦在你的相续中生起嗔恨心,生起邪见了,这些功德、福德会立即消失、毁灭。所以我们要统统回向,马上回向,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2.2)求法苦行之安忍

为了修持正法,要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天气冷,不去了;现在困,不念了;今天有事,不修了……不能这样,一定要历尽苦行,精进修持。

我们看那些大德高僧的传记,他们都是饱经艰辛与磨难,都是通过精进修持而获得成就的,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全力以赴、百折不挠地修持佛法;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点。

(2.3)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有的人,一讲空性、大圆满,还有密宗有些特殊的修持方法,就心生疑惑,甚至出口诽谤。以前佛宣讲空性的时候,很多小阿罗汉都承受不了,吐血而亡,最后堕落地狱。现在也是,当我们讲密宗里很多殊胜的修持方法的时候,如果你暂时还不能理解,也不要生起邪见,不能怀疑,不能诽谤。一定要培养信心,恭敬顶礼这些殊胜的传承法要,这才是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8、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精进度

前天、昨天讲的都是行菩提心的学处,布施、持戒、忍辱。今天讲精进。精进有擐甲精进、加行精进和不满精进三种。

擐甲精进也是发誓精进。是从内心里发誓、发愿、下决心、做决定:从今以后再也不能懈怠、懒惰,而要竭尽全力、一心一意地修学。这个决心就是擐甲精进,也叫发誓精进。

从世尊到后来所有的高僧大德,没有一个不是靠精进努力而圆满福慧资粮,最后证得菩提果的。精进就是对善法充满欢喜踊跃快乐的心态,热衷于修持善法。

我们听到诸佛菩萨、上师善知识,那些大成就者、大德高僧们,为了求得正法,修持正法,历尽了无数艰难困苦、艰辛磨难,我们不应该想:他们是佛菩萨,他们能做到,而我是凡夫,我做不到。而应该这样想:那些诸佛菩萨、大德高僧们,尚且要如此精进努力,我这样一个区区凡夫、一个初学者,更应该修苦行,更应该以这样的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去修学,我是他们的追随者,尽管我无法超过他们,但我应该向他们学习,为了修持正法,也要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也要不顾一切严寒酷暑,精进认真闻思修行。这叫擐甲精进,也叫发誓精进。

加行精进,也是行为精进。刚才是在心里发誓、发愿,但是现在要在实际行动中去做。

学佛、修行不能一拖再拖,一定要抓紧时间,就像胆小的农夫怀里钻进了蛇,会立即把毒蛇赶跑。美女最在乎自己的容貌,当她的头上起火的时候,她一刻也不能等,会立即灭火。我们为了解救众生脱离苦海而学佛修行、解脱成佛,更是刻不容缓,更要迫不及待地抓紧时间,认认真真地学,老老实实地修。这叫行为精进,也叫加行精进。

不满精进,就是永远都不满足。自己通过修学,掌握了一点点佛法的知识,有了一点点的变化与进步,得到了一点点的收获与成就,不应该心满意足,而要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样。饥饿的牦牛吃草,前一口没有吃完,就看着下一口。我们也应该这样,前一个修法没有修完,心里就计划着学习下一个法门。

在修行的路上,不能有丝毫的满足。佛法博大精深,我们任重道远,不能看了几本书,听了几片光盘,懂得了一点佛法里讲的道理,就觉得自己已经都得到了,都学好了,然后就狂傲地向人吹嘘。

我们都是修持大乘佛法的人,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救度父母众生脱离苦海,这是我们的目标与方向,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但是我们累生累世积聚的业障让我们养成了懈怠懒惰的恶习。如果我们修行不精进,就已经说明了我们的出离心没有修出来。如果我们真正知道死神正在一旁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我们,我们还能呼呼大睡、懈怠懒惰、得过且过么?

我们在今生已经遇到了具德的上师,也获得了如意宝般暇满的人身,也听闻思惟了正法,如果不精进,反为懈怠烦恼所控制,那自己的未来就如同网中的鸟、上钩的鱼,绝不会有丝毫脱离痛苦烦恼的机会。有的人虽然也向往安乐,希求解脱,然而只是在短时间内修持上师所传授的对治烦恼习气的相应法门,但并不坚持修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刚刚改掉的毛病又死灰复燃。

还有的人修行有极高的目标,但却惯于懈怠,性情娇弱不能吃苦耐劳,修法稍有一点难度,就放弃不做了。而为了追求所谓的享乐,造恶业却是频频不休,方法也是五花八门,身口意三门所作的一切总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还有一种人也明白一些因果、无常方面的道理,但是仍不愿放弃闲散度日的习惯,只顾享受安逸,而不想去修习善法,虽然知道人生死期不定,死后也会因恶业而堕落恶趣受苦,然而因恶业习气力量的推动,仍贪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不去面对现实。不肯精进修习却希望得到安乐成就。这些思想和行为,好比明知前面是火坑,却仍然不回头的愚蠢之举一样,它的下场必定是在苦痛中煎熬。所以如果不改变自己懈怠懒惰的恶习,我们总有一天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所以人要有一种精神,要有一种勇气、志气与骨气,人要学会适当给自己一点压力,甚至是在必要的时候自己逼迫自己,因为我们恶习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

有些人懒惰习气非常深重,开始修行时,念一句咒语都觉得特别困难,身心被懈怠烦恼牢牢地捆绑着,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永远没有战胜懒惰的希望。这种怯懦、自暴自弃其实没有任何必要。虽然懒惰习气势力强大,但是也可以被斩草除根,只要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再一步步踏踏实实地积集福慧二种资粮,以正知正念修持自心。便可以水滴石穿,彻底战胜恶习。

不同的修行人有不同的根基。有的人在修学中,不用别人劝说,就能主动精进。有的人不但自己不能主动精进地修持,对他人的忠告也充满怀疑:我这样业障、烦恼、习气深重的凡夫,根本不可能成就,精进又有什么用呢?这种人大部分都属于缺乏信心、缺乏智慧。所以对佛法生起不退转的正信是每一个学佛者首要的任务。

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能证得佛果的想法没有任何理由。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三世诸佛无上正等觉的果位也是因他们发菩提心、精进修持而得到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自己不行,说自己不能呢?

只要我们依照上师的教言,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百折不挠、勇猛精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为救度众生而成佛的愿望!
9、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禅定度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禅定,也可以说是静虑。它分三种:凡夫行静虑、义分别静虑和缘真如静虑。

第一、凡夫行静虑:耽著明乐无分别的觉受。明乐无分别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境界,那个时候沉迷在明乐无分别的美妙的觉受里,特别执着那样的觉受,这叫凡夫行静虑。

第二、义分别静虑:对明乐无分别的觉受没有执着,没有贪著,但是在那个时候特别执着空,以及对空性的见解。认为执着空性的见解就能对治一切烦恼和习气。这种禅定叫义分别静虑。

第三、缘真如静虑:这才是最究竟的禅定。把自己的心安住于无分别的法性之中,对觉受的味道、对空性也没有执着。这种禅定叫做缘真如静虑。

我们所说的禅定是把自己的心专注在一种正知正见上,这就是禅。把自己的起心动念放在证悟一切法的本性是无常的这个见解上,这也是一种禅;知道轮回是苦海,把己的心专注在知道轮回是苦海这种正知上,这也是一种禅。

但是佛说,最好的禅定是把自己的心安住于本觉当中,把自己的心融入到本来就有的觉悟、觉心当中,这是最高的、最殊胜的、最圆满的禅定。有了这种禅定才能彻底解脱、彻底清净。把心专注于一种正知正见,也是一种禅定,但不是究竟圆满的禅定。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坐禅,也愿意坐禅,但是他们根本不会坐禅,因为没有正知正见,根本不知道本来具有的觉性是什么,不知道一切法的本性是什么,也不知道佛性在哪里。如果你没有正知正见,怎么能把自己的心专注在正知正见上?

 “我想把心静下来,把心定下来。”先不要着急把心定下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正知正见,有没有证悟这个本性、本觉。如果你真的证悟了,你才有禅定。之前你所谓的“安心”,都是虚妄的。

现在人坐禅,都认为不应该有任何念头、任何想法,要把它们全部控制起来。坐禅的时候控制思想,控制情绪,因为认为有思想、有情绪不是禅,没有任何起心动念,那才是禅,然后就刻意把心定在那个状态中。你这样把心定下来了,也许能坐很多天、很多月、甚至很多年。但这并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这都不是真正的禅,都不是出世间的禅,都是轮回的因。如果没有断恶行善的话,不好的投生为傍生,最好的结果是转生天上,到长寿天,还是脱离不了轮回。现在修禅、坐禅的人,大部份都是这种情况。

在一种正确的知见的基础上,或者是在本来觉悟的觉心当中,把心安住、定住,让心自在,这才是禅定。现在我们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你知道了人身有这么难得,然后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个道理上,放在这个认识上,这也是一种禅。

不能要求自己什么想法、什么念头都没有,这是不可能的。有心就肯定有思想、肯定有情绪,就像有太阳就肯定有光芒,有大海就肯定有波浪,但是只要不执着、不追求就行了!你看波浪和大海,大海不执着波浪,波浪也不影响大海,大海里起波浪,波浪的来处是大海,最后的归处也是大海。大海的本身就是波浪,波浪的本身也是大海,都是一体的。心和心的想法也是一体的,有心就有思想,所有的思想也好,所有的情绪也好,都是从心里来的,最后的归处也是心。

现在好多人都把心控制起来,这是一种束缚,一种执着,并不是什么解脱。不要去控制它,也不要放纵它,这两者都是修行的障碍。让它自然——起的时候让它自然起,消的时候让它自然消,这些都不会影响你。

但是我们现在都不会用这个窍诀。所以有的人也想把心定下来,但是真正定下来的时候也是一种执着,也是一种烦恼。并且人也都要生活、都要工作,谁也不可能永远不起任何念头。

这个心,你特意去安住的时候根本安不住。越安,越安不住;越想定下来,就越定不下来;越想静,它就越乱。那怎么办?要把自己的身口意三门完全放松下来,在一种特别自然的状态中——那是本来的状态——才能找到自己的本觉,找到自己的本性,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你会放松的时候你就会安心了,不会放松的时候你就不会安心。

你认识它了,这叫觉。你不离开它,把自己的心安住在本觉当中的时候,那不是糊涂,也不是麻木,而是一种特别清晰、特别明了的状态。

你想把自己的心定下来,就刻意去定,那个时候根本定不下来。你想定,念头出来了,又想定,念头又出来了……这是增加妄念、增加执着,根本不是禅定。现在我们的心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想直接去抓它是不可能的,你越追它跑得越快;你不去追它的时候,它自然就会停下来。我们安心的时候也是——你不让它追随过去,不让它执着现在,也不让它迎接未来时候,它就自然停了。就像风刮的沙,风一停,沙自然就落到地面。风停是什么意思?你不要执着这些,不要特意去想过去的事,不要特意去想现在的事,不要特意去想未来的事,那个时候它自然就落定。

在特别自然的状态中,会出现思想和念头,那个时候你就观照它的来去,不要去做什么。你观照它的时候它就消失,因为它本身也是自然。它一起来的时候你就让它起,不用特意控制它,不要跟随它,你不跟随它的时候它立即就停住了。这是最好的禅定。

我们在诵经、持咒、观想、观呼吸的时候,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所做的内容里,这也是一种禅。通过这些方法才能修出禅定。

这些都是最好的禅。我们静坐的时候,就要这样观修,不要盲目地坐。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坐禅多好也没有用,结果有两个:不好的话,堕落为傍生;好的话,转生为天人。
10、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般若(智慧)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度中的第六个内容:般若,也叫智慧。

智慧分为闻慧、思慧和修慧。

闻慧是通过闻法而得来的智慧。这里所说的智慧,就是上师所讲的一切正法。自己听闻后,如理如法地受持了,这也是一种智慧。

思慧就是对上师所讲的一切法义,不应满足于表面的听闻了解,而应在相续中反复观察、思惟,有不懂的地方请教善知识,这是升起定解。

修慧,是通过修行而得来的智慧。

闻慧是通过闻法而得来的智慧;思慧是通过思维而得来的智慧;修慧是通过修行而得来的智慧。通过修行而证悟空性、证悟本性、证悟一切法的实相真理,这才是圆满的智慧。

我们是修持大乘佛法的,大乘佛法主要讲的是方便与智慧。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可以说,我们这些生存在末法时期的众生,想修行、想解脱成佛比登天还难。怎样把我们的衣食住行、起心动念全部变为修行的方便,这就需要智慧。有智慧才有方便,有方便就有智慧。

如果你有智慧、有方便的话,都是殊胜,都是圆满!怎么都行,没有不行的;什么都好,没有不好的!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把一切都做得圆满而又殊胜,这才能法喜充满,这才是有修行,这才是极乐世界,这才是佛!

“这个不好,那个不对。”心里有这些障碍的人,就是没有修行的人,就是个不清净的人。执着了,就没有方便!

如果在你的相续中没有菩提心,你吃好的、穿好的,这都是贪。真正有了菩提心以后,我们所作所为都有功德。我们为了众生要成佛,为了成佛要修行,为了修行我们可以吃好,可以穿好,可以休息好,可以工作好,可以生活好……     

如果我们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学佛和修行?发出了菩提心以后,我们的身体就是修行的工具,是承办利益众生的工具,不能轻视它,不能伤害它,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它。心情不好、疲惫烦闷的时候,通过什么方式调整心情都行,可以散散心,可以玩一玩。为了修行而吃喝玩乐,都是有功德的,没有罪过。我现在讲的这些,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前提的。在密宗里吃喝玩乐都有功德,都是供养——供养坛城,供养佛。

在你的相续中已经有菩提心了,那个时候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积累功德和福德。如果在你的相续中没有菩提心,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消耗福报。比如两个人吃饭,一个人相续中有菩提心,另外一个人相续中没有菩提心。前者吃饭是一种善业,有功德;后者吃饭是一种恶业,有罪过。因为前者吃饭是利益众生,而后者吃饭是因贪心而吃,是自私自利。

吃饭和吃饭不一样,你吃和我吃不一样。同一时间吃,吃的也是一样的,但是结果不一样,一个是造业,一个是做功德。

你真正能够发出来菩提心了,那时候所有的业障都会立刻消失,无论业障有多深。就像一个黑暗的屋子,无论黑暗了多久、多深,只要阳光一照进来,所有的黑暗都会立即消失。

发胜义菩提心不是很容易,但是发愿行菩提心没有什么可难的,谁都能发出来。当你发出来愿行菩提心后,一切都圆满了,一切都圆融了,而且从今以后再也不会造业了。如果你的心没有到位,一切都不到位。如果你连愿行菩提心都没有发出来,你根本不是大乘佛法的法器。如果你有菩提心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众生的——为了众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善事。仅仅为了自己获得人天福报,为了自己的儿女,或者为了自己能够解脱、能够往生,念佛、拜佛、烧香、磕头,都是造业!好好地观察自己,你烧香拜佛的时候,到底是在造业,还是在修行?

如果没有发菩提心,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恶事,都逃不出轮回,都不能成为成佛的因。你拜佛拜得再多、烧香烧得再多,诵经诵得再好,都是轮回的因,有什么用?

如果你学佛是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了救度众生,这就行了,你以后怎么做都行了,恭喜你!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6:09 , Processed in 0.196871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