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89|回复: 0

谛闲大师遗集第五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新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9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新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新疏
提纲大科分二 :初总释名题五、二别解文义三。
 初总释名题五:初释名二、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
            初释别名、二释通名。   
        初序分二:初通序、二别序。       
             初示降住其心历彰般若妙用二 初当机请益二 初请益之仪、二请益之词二:初赞益、二正请。
                           二如来许示三 初印赞许说、二领旨复请、三正为开示二(接)。
                           初正明菩提无法二:初当机蹑问、二如来直答三(接)。
             二明菩提无法直显般若本体三 二直示般若本体二:初审示三(接)、二直显三(接)。
        三流通○               三通结始终心法。   
(续)三正为开示二:初明降住其心二、二彰般若妙用二。
 初明降住其心二 初略示二:初略示降心离相、二略示住心无住。
         二详示二 初约佛法广示降心离相三:初约佛身离三(接)、二约果法离三(接)、三引事况胜二:初引事、二况胜。
              二约圣果广明住心无住四:初历明无住三(接)、二正明无住、三喻明无住、四较量显胜二(接)。
 二彰般若妙用二 初当机请名、二如来垂示二 初出名劝持二:初正标名、二重释义。  初说法离相、二依正离相二(接)、三显示经功、
                      二即事显用二 初彰般若离相用五   四闻义述解二(接)、五结成离相。
                             二彰般若无住用二:初正明无住三(接)、二举喻显用二(接)。
(续)初约佛身离三:初正明离相、二兼示殊胜二、三结成离相。
 二兼示殊胜二 初当机疑问、二如来诫说二:初诫答、二说胜二 初能信人善根殊胜、二所信义离相殊胜二:初顺明所以、二转释所以。
(续)二约果法离三:初如来双审、二空生双对、三承上双释。
(续)初历明无住三:初小乘圣果二、二佛所得法、三菩萨庄严。   
 初小乘圣果二 初泛论三 初论见道位、二论修道位二:初论二果位、二论三果位。
        二确证。 三论无学位。  初显略持人处胜二:初显人胜、二显处胜。
(续)四较量显胜二 初较量、二显胜二  二显广持人处胜二:初显人胜、二显处胜。
(续)二依正离相二:初依报、二正报。
(续)四闻义述解二:初当机呈解三、二世尊印述二。
 初当机呈解三:初解自闻希有、二叹他闻希有、三明后闻希有。
 二世尊印述二 初印证二:初总印、二别证。
        二述成二 初约法述成二:初就智度述成、二就忍度述成。
             二引人证成。
(续)二彰般若无住用二:初正明无住三、二举喻显用二。
 初正明无住三 初不住六尘、二不住人法、三结显真实二:初正明真实、二转释真实。
 二举喻显用二 初举喻二:初喻住则不妙、二喻不住方妙。   初明略说福、  
        二显用二 初生福用二 初自利福、二利他福二 二明广说福三:初明广福说功德、二反显乐小不能、三结指经处当供。
             二明灭罪用三:初正明灭罪妙用、二兼显经功妙用、三总结经功妙用。
(续)二如来直答三
 初蹑前住降无法、         初约果示三 初示得果无法、二示得记无法、三转释无法义二:初约法释二、二约喻释。
 二正明发心无法、三分示因果无法二 二约因示三:初明度生无法、二明严土无法、三明达我无法。     初正释无法、二释法非法。
(续)二直示般若本体二:初审示三、二直显三。
      初约知见圆明示三 初示佛眼图见、二示佛智图知、三示实福非福二:初明有实非多、二明无实乃多。
 初审示三 二约色相言说示三:初示即色非色、二示即相离相、三示即说非说。            
      三约众生非生示二:初当机起疑问生、二如来决答非生。  初示本无余欠、二示本无高下二:初直示平等、二转释平等。
 二直显三 初空生呈悟、二如来印可、三正显本体二 初显自性平等三 三引示显胜。             
                         二示离相平等五 初约生佛以显平等、二离空有以显平等三(接)。 
                                 三约无去来以显平等、四约非一多以显平等、五即诸见以显平等。
(续)二离空有以显平等三 初离有见、二离空见、三较量福胜二 初较胜、二论福二:初当机问、二如来答。 
金刚经新疏跋
金刚经者。如来实相真空之至妙心法也。脱昏迷之滞情。解颠倒之缠缚。扫?荡空。绝相超宗。无不以斯金刚妙智。般若真慧。而会归于摩诃衍。故佛祖迭承。即以此为心印之密旨。如弘忍五祖之嘱持诵斯经。能见心明性。六祖慧能之闻无住生心。豁然有省。自古迄今。信奉受持此经。或妙悟心源。或灵迹昭彰。得获种种胜益者。不知凡几。是诚无明暗室之智灯。生死长夜之慧炬。粤人久润曹溪法水。夙秉大乘圆种者多。凡信事三宝之缁素男女。咸喜持诵此经。即肯彻底研究者。亦不乏人。而苦无相当之疏解。虽是经之注释繁多。而泾渭莫辨。取舍无从。今乃有浙宁谛闲老法师之最近所著金刚经新疏。随机应教。刊行于粤。吾必知其风行一时。纸贵洛阳。尝闻人云。老人持金刚经为常课。约有数十年之久。今以己心所得。藉文字般若。发扬而光大之。契理契机。势所必然。唯老人初着是疏。秘不示人。此次余来粤弘法。为欲发弘法特刊。乃亟函求疏稿。俾增光敝刊。幸蒙慈悲允许。惠然颁赐。除已登入特刊外。复拟印单行本。以资流通。月前膺青山寺之聘。讲梵网经。乃携原稿来港。适该寺住持显奇和尚。亦为谛老人之高足。中兴杯渡道?。弘建青山法幢。兹复请余讲经。普利?生。法会隆盛。得未曾有。余以讲余之暇。偶与谈及。显师一见老人手着疏稿。无量欢喜。遂即与余商诸同人。集资付印。余思初版甫出。当必有发菩提心者。再版续出。从是展转流通。弘传不绝。老人之法雨普周。无复穷尽者矣。时在丁卯夏。释宝静谨跋于香港青山寺。

夫金刚、喻也。取乎坚明利之三德。般若、法也。本乎真俗中之三谛。谛体本寂。取金有坚性。谛体本觉。取金有明相。谛体具德。取金有利用。坚、喻心之体也。明、喻心之相也。利、喻心之用也。体无分别、则利明安寄。体无不备、则利明斯在。语体、则非一而常一。语德、则不三而常三。祇三而不三。祇一而不一。体坚无改。强名为万法之性。相明无染。强名为万法之宗。用利无住。强名为万法之本。万法者、复何谓也。举坚明利三德之所为也。何其然欤。良繇无始性觉之明强照。照生而念起、谓之迷。无始无住之智随缘。缘起而心动、谓之妄。繇迷妄、而有虚空。繇虚空、而有世界。繇世界、故成众生也。于是大觉世尊。本乎俗谛立一切法、而万法全彰。故说文字般若波罗密。本乎真谛泯一切法、而一尘不立。故说即非般若波罗密。本乎中谛统一切法、而不废假名。故说是名般若波罗密。繇俗谛之文字般若、修真空观、不取四相。真空观成、见思惑破、除人我执、以证人空。繇真谛之观照般若、修妙假观、不取法相。妙假观成、尘沙惑破、除法我执、以证法空。繇中谛之实相般若、修圆中观、不取非法相。圆中观成、无明惑破。除空我执、以证俱空。俱空者、第一义空也。故知此经、从始至终。依三谛理、说三般若。教示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依文字般若。悟实相般若。依实相般若。起观照般若。修观照般若。契实相般若。修三观。破三惑。除三执。显三空。证三德。是三即一。是一即三。如梵伊三点。似摩酰三目。非纵横也。非一异也。是之谓不思议之金刚般若波罗密也夫。时维
民国十六年岁次丙寅释谛闲述于四明观宗寺之密藏居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新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四明观宗讲寺台宗后学谛闲述
大科分二 初总释名题按本宗家规有五重玄义自分为五 初释名二 初释别名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此经以法喻为名。梵语斫迦罗、亦云跋折罗、华言金刚。具含三义。一者、坚义。二者、利义。三者、明义。闻帝释天有宝杵、名曰金刚。其体最坚。其用最利。其相最明。以坚故、万物不能坏。以利故、能坏一切物。以明故、能令一切暗皆除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般若有三。一、实相般若。二、观照般若。三、文字般若。是故取喻金刚。以金刚之三义。与三种般若正相应也。谓金刚之坚。喻经之体。实相般若也。金刚之利。喻经之用。观照般若也。金刚之明。喻经之相。文字般若也。实相体坚。虽经多劫、升沉六道、出没四生。乃至出圣地、入凡流、丝毫无有增减也。观照用利。能了万法无生、当体全空。触有有坏、触无无败、二边未尝取着也。文字相明。能显实相、能起观照、依体起用、以用证体、令得受用、无穷无尽也。繇斯三义、故取金刚、以喻般若。般若是智慧之梵音。金刚即般若之正喻。以故法喻双彰。华梵并举。故云金刚般若。梵云波罗密、华言彼岸到。乃顺印度之语。依我中华、当云到彼岸。意取此经。是依智慧、能到彼岸之经也。盖彼岸者、指涅槃而言。谓离二种生死之此岸。渡二障烦恼之中流。到二种涅槃之彼岸也。
○二释通名
经者、径也。谓一切贤圣、皆依此经而修。即是成佛作祖之捷径也。梵云修多罗、华言契经。谓诠显义理。契合人心。乃契理契机之教。契理、则说事如事、说理如理。契机、能令听者悟解、欢喜信受。又经者、贯也。摄也。谓贯穿所应说义。摄持所化众生。佛灭度后垂三千年、众生得闻正法者、皆贯穿摄持之力也。又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为法。三世不易为常。破长夜之明灯。照迷途之宝炬。故称经也。
○二显体
体、主质也。名傍是宾、体正是主。名是假名。体是实质。名是能诠、体是所诠。名如指、体如月。圆觉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故于释名之后、须显体也。此经、以第一义空为体。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须知无四相、人空也。无法相、法空也。亦无非法相、空空也。又云。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相、亦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故以第一义空、为经所依之正体也。
○三明宗
宗者、趣也。语之所尚曰宗。宗之所归为趣。乃修行之归宿。会体之枢机。若行人不识宗趣、则行业无所归宿、而不能领会不思议之妙体也。故宗不可不明。此经以发菩提心为宗。经中佛言。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则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故以发菩提心为此经之妙宗也。
○四论用
用者、以功能为义。前科显体、是显性。次科明宗、是明修。全性德起于修德、以不二而说二、故有体有宗。全修德即是性德、以二法本自不二、故宗不离体、体不离宗。宗即是体、体即是宗。今科言用者。用从体发。德繇修成。如来以权实二智为妙能。此经以无住生心为力用。经云。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云。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故以无住生心、为此经之大用也。
○五判教
教、是圣人利物之文言。判、是剖析大小之同异。如来五十年说法为一代。所说言教有五时。第一、华严时。第二、阿含时。第三、方等时。第四、般若时。第五、法华涅槃共为一时。我祖以化仪、化法、两种四教。判定如来所说、一代时教、罄无不尽。言化仪四教者。一顿教、二渐教、三秘密教、四不定教、化法四者。一三藏教、二通教、三别教、四圆教。言判定者。初华严时。于化仪、为顿教。以佛初成道时、为先说故。于化法、为兼别教、正明圆教。二阿含时。于化仪、为渐教。以寝顿施渐故。渐教有三时。阿含为渐初。于化法、独明三藏教。三方等时。于化仪、为渐中。引小向大故。于化法、具谈四教。谓对三藏之小、为说通别圆之大也。藏、为半字教。通别圆、为满字教。对半说满、又名对教。四般若时。于化仪、为渐末。荡执废情故。于化法、带说通别二教、正明圆教。五法华涅槃时。于化仪、俱非四教。于化法、法华独明圆教、以纯圆独妙故。涅槃具谈四教、以有横来机故。所谈四教、有二种不同。一、追说四教。二、追?四教。追说为施权。追?为显实。又追说、是为实施权。追?、是废权立实。谓佛临涅槃时、还有横来之机。如须跋陀、是老梵志。年百二十岁、来求出家。佛为说权法、令得阿罗汉果、故须施权。既得阿罗汉已。当即为说常住佛性、指归三德秘藏、故须显实。亦即废权而立实也。然涅槃四教、与方等四教。同而不同、有二种别。一者方等中四教。藏通二教中人、初后俱不知常住佛性。别教、初不知、后方知。唯圆教、初后俱知。涅槃中四教、皆初后俱知。一不同也。二者方等。对三藏半字之小、说通别圆满字之大。涅槃。借藏通别之三权、助圆教之一实。二不同也。复次。顿有二义。一者顿教部。言佛初成道时说。譬如日出、先照高山。则专指华严。二者顿教相。谓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则不独华严有之。而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皆悉有之。渐亦有二义。一者渐教部。谓曲引钝根、循循善诱。则可指中间三时。二者渐教相。谓历劫修因、积因?果。则匪惟中间三时、而前后二时、亦皆有之。秘密亦有二义。一者秘密部。则指一切陀罗尼灌顶诸部。二者秘密相。言闻小法、而得大益。闻大法、而得小益。彼此互不相知。则前四时皆得有之。唯法华、是显露教。但有秘密咒、更无秘密相。然约一分最钝根人、始终不闻佛说大教、亦可称秘。而必待五千退席后。方乃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故一席中、决无同听异闻之相。非秘密也。不定义者。言如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或闻大教得小益。或闻小教得大益。闻渐得顿益。闻顿得渐益。彼此各得相知。则前四时、皆悉有之。唯法华。是决定义、非不定义也。涅槃以五味相生。譬五时次第。经云。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言佛初说华严。从华严出九部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从方等出般若。从般若出大涅槃。又云。置毒乳中。五味毒发、俱能杀人。言杀人者。谓毒无明父。杀贪爱母也。此经说在第四时。正以熟酥为教相也。总释名题竟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别传。兹不暇录。
二别解文义大科分三 初序分二 初通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通序。亦名证信序。以诸经同故、曰通。以说、听、时、处。一一分明。以证非谬说、曰证信。复名六成就。如是者、信成就也。言信者、肯说如是。否则、便云不然。今言如是、所以谓成就也。我闻者、闻成就也。出世大法、无我谁闻。今言我闻、则成就也。一时者、时成就也。世时不同、众心非一。今言一时。谓如来说法、大众听闻、主伴一心、说听究竟。时成就也。佛者、觉也。三觉圆明、二严克备。教主成就也。舍卫、皇都大。祇园、道场大。处成就也。千二百五十人俱。听众成就也。以上六种。设有一种不就、法即说不成矣。
○二别序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洗足已。敷座而坐。
别序。与诸经异故。亦名发起序。谓序发起之由、为正宗之前导也。般若经。全部有六百卷。凡四处十六会说。一、在灵鹫山七会。二、在给孤园七会。三、在他化天宫摩尼宝藏殿一会。四、在王舍城、竹林园、白鹭池侧一会。若谓文相显然、计有九会放光。见是光者、皆得无上菩提。是光即智慧光也。般若既翻智慧。慧光无会不放。佛说此经、甚深微妙。岂有不放光么。唯人自昧智光。有眼如盲、觌面错过耳。殊不知佛显生佛智慧平等。即放平等智光。而众生不察也。试看世尊着衣持?、手上放光也。入城乞食、足下放光也。次第乞已、眼中放光也。还本饭食、口内放光也。洗足敷座、通身放光也。此经虽有问答。并不假他人为之发起、乃世尊自为发起耳。须知世尊。即就众生、日用寻常、去来动静、行住坐卧、吃饭穿衣处。直显真心本体。以明无住真心之妙用。无法不具实相般若之本体、所以假此乞食、发起斯经。要令一切众生。向日用之间、行住坐卧、吃饭穿衣处。识得自己、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则能事毕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13:20 , Processed in 0.131855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