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37|回复: 1

太上感应篇汇编定弘法师主讲(第十二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定弘法师:太上感应篇汇编讲记》

太上感应篇汇编  定弘法师主讲  (第十二集)  2013/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109-0012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学习《太上感应篇汇编》,请大家打开经本第三十七页,倒数第二行,从中间看起。

  【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

  这是我们昨天讲到了凡先生跟云谷禅师在栖霞山,对坐三天三夜不打一个妄想,令云谷禅师觉得很赞叹,因为很少人能有这样的功夫,居然坐禅坐三天三夜不起妄想,所以云谷禅师就问他用什么功夫。了凡先生跟他说老实话,说「我也没什么功夫,只是我的命运被孔先生算定了,荣辱死生皆有定数,所以也没什么妄想可打了」。深信命运他也能够不打妄想,这也很难得,所谓顺时听天、听天由命,人就很老实,没有妄念。没有妄念,佛菩萨就很容易帮得上忙,一定是你自己心清净了,佛菩萨就容易加持。所以云谷禅师就点化他说,「我原来以为你是个英雄好汉,是一个有功夫的圣贤,你却还是个凡夫,为什么?你看你的命运给算定了,居然也不能改造一下,那不就是凡夫吗?」然后跟他讲,「命自我作,福自己求」。这个深刻的道理让了凡先生明白了,这可以说是改造命运的一个起点了,起点就是觉悟,觉悟了才能够改造命运。所以善知识的恩德就是让他能够觉悟,而至于改造命运是他自己的事情,这就是命自我作,福自己求,别人帮不上忙。这里云谷大师又继续启发了凡,就问他,「孔公(就是孔先生)算你的命运,这一生是什么样的?你给我细细说来」。

  【余以实告。】

  了凡先生说,我就如实的向云谷大师汇报。把他这一生什么样的命运都讲出来了,也就是他一生没有功名,只得个秀才,最高能够做到贡生,当不上举人;一生没有儿女;也会短命。一五一十如实相告。

  【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

  云谷禅师的教学是启发式,没有直接把道理告诉你,让你自己去悟。他问,你自己好好想想,『自揣』(这个「揣」就是揣摩一下,也就是思考一下),你自己思考思考,你应不应该得到『科第』?「科」是讲中举人,「及第」就是中进士,这是古时候的学位,就像现在的硕士、博士,进士是最高学位。你自己想想,你能不能拿到这些学位,你应不应该有儿女?

  【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

  了凡先生于是就回光返照,自己反省,追忆自己这半生的行为,反省检点,『良久』是想了很长时间,然后回答云谷禅师说,『不应也』,我不应该得科第,我不应该有儿女。为什么?底下他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8-4-24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哪四方面?悠忽,这第一个,就是懈怠、懒散,不肯认真来改过自新,不肯努力的学习圣道,荒废时日,悠哉游哉的过日子,轻忽懈怠,这就是悠忽。第二个昏惰,人昏头昏脑、懒惰,什么都不想干,不能奋发,这就是第二个,整个就是堕在无明当中。第三是自欺,什么叫自欺?明知自己有过错,不肯改,这叫自欺,害了自己,没有害别人,害自己而已。第四是饰非,掩饰自己的过错,文过饰非,非就是过错,有过错不肯改,还要掩饰,「倘掩饰,增一辜」,过上又加过、罪上又加罪,当然他就会有灾殃。这四条是天夺其魄者也,第一悠忽,第二昏惰,第三自欺,第四饰非。了凡先生在这里给我们示现的是什么?惭愧、奋发、改过。所以智慧开了,福报就会来。下面: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这一段话讲得很精彩,我们先看前半部。云谷禅师在这里就给他教诲了,看到这个人可以教,因为他肯忏悔,他愿意改过,必然能够老实、听话、真干,所以不教他就对不起他。老师观人,看学生可不可教,就是看学生肯不肯回头,肯不肯认错、忏悔、痛改前非,能不能够接受自己是一个这里讲的「过恶尚多,不能悉数」之人。夏莲居老居士讲,灼然见得自己满身不是处,便是功夫下手处,才是功夫能得力的起点。如果我们觉得自己还不错,自我感觉很良好,「我没什么过恶,我挺不错的,你看别人都比不上我」,这种人没办法了,悠忽、昏惰、自欺、饰非都占了。老师就不会教他,教他没用,教他会顶嘴、会对立,甚至会怨恨老师。所以了凡在这里忏悔这么真诚,感得云谷禅师真诚的把这些圣贤教诲和盘托出。『岂惟科第哉』,「岂惟」就是何止,何止是讲科第、功名这种福相。下面说『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这是讲富贵的人、大富人家,有千金之产,我们现在话讲亿万富翁,世间这样的人定是千金人物。意思是说,他有这样的德,才有这样的富贵;如果没有这样的德,即使有这种富贵,也不会很长久。这是前生余福,福很快享尽了,他就穷困潦倒,甚至家破人亡,很多这样的人。这种人就不是「千金人物」,所以享不起「千金之产」,没有厚德,福报太大就把他压死了。我们也看到不少,你看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都非常呵护。我听说有这么一家,父母是富翁,孩子满月的时候,给这个儿女召开一个很大型的宴会,请了很多的名流、歌手来给他开演唱会。一个月大的孩子他能享受什么?你把福报全给他折掉了,不如把这些钱布施出去,供养穷苦、支持教育、弘扬正法,给这个孩子修福,他才能成千金人物。所以父母要积德,儿女才会好。

  『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这是富贵等级不同,每个人德行就有不一样,所以感得的福报也就不一样。一定是你有多高的德,就有多大的福,前世有多布施,这一生福报就大,布施就是你的德、你的爱心。应饿死的人,『定是饿死人物』,「饿死人物」是什么?刻薄人,福很薄,所以最后福很快享尽,就会饿死了。那不能说,我看某人是很刻薄的人,为什么他现在还有百金、千金之产?你不能看得太短浅,你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看他是什么结果。你知道吗?历史上皇帝都有饿死的,不乏其人。皇帝在位的时候会很风光,应有尽有,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全是他的,为什么最后被饿死?自己的几个儿子争权,他自己病得没人看,就会饿死。生前没积德,没有真正为人民做好事,只想着自己享受,把福都享完了,最后落得个饿死的下场。所以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老天爷只不过是根据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德,这种「材」就是你的材料、你的质地,质地就是讲你的德行,「而笃」,笃是讲很切实、很确凿的给你安排,绝对不会错。所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你该有多少福,天就给你多少福,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一分,这叫「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就是没有人为刻意,纤毫,一点意思都没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全是你自作自受,跟老天爷没什么关系。你是修善积德,自然感得的就是福报;造恶的,自然感得的就是灾殃。这是讲到人福祸全在你自己来掌控,你的命运全靠你自己来创造。下面云谷禅师继续说: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刚才是讲功名富贵因材而笃,全是靠你自己修积多少福,就会有多少福报。那『生子』也是如此,你有『百世之德』,就是你的德行能够影响到百世之后的子孙,你就会有百世的子孙来保你的家业。历史上谁能做到?孔老夫子。孔老夫子确确实实百世之德,所以他有百世的子孙保他这个孔家。你看现在孔家,孔老夫子的第八十几代孙都出世了。我记得有个这样的孙,第八十世的孙,在美国出世,还特别得到美国政府的照顾,享老祖宗的福。孔老夫子在每一个朝代都受到帝王的尊重,都有奉祀。这是因为孔老夫子的德太厚了,一生不为自己想,只为天下万民着想,自己生活非常的俭朴,到处奔波,推行圣贤之道,希望能够恢复周公之治,很可惜没有一个国君用他,他没有办法施展;如果他能够施展,那他创造的福就更大。他只是怀着一颗济世救民的心,有这种心,福就非常的大。福田靠心耕,你那个心就是福田,它能长福,你的心有多大、多真诚,福就会有多厚。这是讲百世之德的人。『有十世之德』的人就会『有十世子孙保之』,这是祖上有德,他的家业长久。一般我们听古谚语讲「富不过三代」,为什么?祖宗积的福不够厚。第一代辛辛苦苦创业,勤俭努力。第二代还能够跟着第一代创业走过来,所以也知道父母的辛苦,虽然自己没有那么辛苦,但是他能看到,所以他也懂得珍惜,还能够保这个家业。到第三代不行了,祖辈的创业艰难完全不知道,生下来就享福,享福就不珍惜,慢慢就养成了奢侈的恶习,最后把家给败了,所以富不过三代。能够有十世的子孙都能够昌盛,这个德就很厚了,而且家教要非常严谨,子孙绝对不能够溺爱、不能娇惯。

  像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讲的怎么教养儿女,欣猒居士把这些教诲会集成一册,叫《天下太平之根本》,这本小册子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指南。子孙从小要有严格的家规来管制,家规愈严,孩子愈象样,不要怕严格,愈严格对他愈好,古语有所谓「棒头出孝子」,孝子是怎么出来的?打出来的、骂出来的。「筷头出逆子」,老拿筷子给他夹菜,夹到最后变成个忤逆之子,他不会给你夹菜,他认为你夹菜给他是理所当然的,长大之后你给他钱是理所当然,他不懂得回报,只懂得索取,出个逆子。所以子孙的教育非常重要。你看满清入关之后,清朝的皇帝家规非常的严格,尤其是前面几代皇帝,他们知道,如果子孙不好好教,不认真的管教,这个政权就会被颠覆。清朝也有十世的子孙保之,一个朝代。『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这都是跟他的德有关的,所以真正要对子孙好,不是给他积财,要给他积德。积德给子孙,子孙能长久;积财富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花得上。要想到,如果子孙有福,你不用给钱给他,他自己就会有钱;子孙要是没福,你给他钱他也会败掉,何必要给钱?不如拿这钱多给他做好事,给他积点阴德。『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这是像了凡先生这样的一个情况,没有儿女,「斩焉无后」,后代给斩掉了,为什么?「德至薄也」,德太薄了,所以就无后。这是云谷禅师直指人心的教诲,看到了凡先生那么真诚,这样发露忏悔,就不跟他讲客气话了。这听起来一般人也很难接受,冲着我来讲的,德至薄也。所以老师能够直指人心的来教导你,这是你的福报,你能够接受,你就能够改造命运,而且不仅能够得福报,还能得智慧,还能够转凡成圣。下面说:

  【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登科第。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夫骨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

  这些开示都非常好。云谷禅师是一位开悟的大德,所以讲的话真是句句到位,听起来人都觉得如醍醐灌顶。他说,「你今天既然知道你的过错(『非』就是过错),能够忏悔了」。忏悔最重要的是后不再造,不是老说,老说自己有什么过错,不叫忏悔,说一次就行,老说老说,变成嘴上功夫了,不仅没忏悔,反而是造罪业,为什么?自欺欺人,还欺骗佛菩萨,你没有真改,你改过才是忏悔。所以要『将向来不登科第,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向来」是过去,你有生以来到今天,就是刚才你讲的那些过失,你不能够登科第,你没有办法考得功名,你又不能够有儿女,这些薄福之相,尽情的改刷,「尽情」就是尽心尽力去改过自新,洗刷你的心、洗刷你的言行,身口意都洗刷干净。『务要积德』,这个「务」字是一定,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包荒』,「包」是包容,「荒」是荒秽,就是那些肮脏的人事物。人的缺点、毛病你要能包容,事情的不圆满你也要包容,物品的不如意你也要包容,这叫包荒。肚量要宽大,不要计较,太多的计较就没有福报。所以一个人,你看孩子如果他挑食,挑东西、挑三拣四,一看这个孩子将来没福报,老人家以前都对我们这么讲;不挑食的,给他什么他就吃什么,一天到晚都很欢喜,这种人福报大。老人家就会看,三岁定八十,七岁定终身,从小养成了这个习惯,就可以看出他一生有多少福报。不挑挑拣拣、不计较,这人福报大。所以孩子为什么从小不能惯他?就是因为不能损他的福。

  『务要和爱』,一定要和,一团和气,一定要有爱心。跟任何人都不能对立,都应该关怀、帮助、照顾,如同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一样的去爱别人,甚至如爱自己一样爱别人,你看《圣经》里面有讲,爱人如己,这就是福报的源泉。『务要惜精神』,一定要珍惜、爱惜自己的精神,不要再彻夜长坐了,不要再多言耗气、喜饮烁精,损伤你的精神体力,特别是不要老是打妄想,不要老在那忧虑、筹划、预期,想很多,这些全是妄想,没有用,浪费精神。多读圣贤书多好,多听听光盘多好,听圣贤教诲的光盘,多念念阿弥陀佛多好,爱惜精神。这就能够帮助你积福,你想得功名富贵,想生育儿女,都能得到。『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过去的你死了,过去的你很多毛病、很多过恶,种种过恶就如同昨天死了一样,今天我要重新做人,这就彻底忏悔。忏悔不是老想着我自己过去做了什么恶业,心里老在那纠结、后悔,甚至常常自责,不肯宽恕自己,还要自己惩罚自己,活得很痛苦,这不叫忏悔,哪怕是做了天大的罪业,也不需要这样。知道自己过错,以后不要再犯,就是忏悔。就像昨天的我已经死了,我重新出生、重新来人间,我要怎么过日子?过去那些过恶不仅身不再犯,口也不说,连意也不想,身口意都不再接触恶业,远离恶业、还归清净,这叫真忏悔。所以忏悔偈里面讲,「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了,妄念打掉,罪也没了。把罪给忘了,以后不再犯就行了。「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罪业本空,全是你妄念出生的,你有妄念就有造作,有造作就会犯恶业,你现在根本上把妄念给断掉,那以后不会再犯恶业,心也死了,这个心是妄心,妄心死了,罪也空了,你回归纯善纯净的本性,这是彻底忏悔罪业。

  有一生造恶,最后临终悔悟,能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都能够带业往生。这个带业是带过去的业,过去造作当然会有恶业,但是它不会起现行,它对你不起作用,这叫带业往生,临终十念都能往生佛国作阿惟越致菩萨。所以有什么罪业忏不了?只要你肯忏就能忏得了。这里讲的「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死了你还想它干什么?甚至你在临终的时候,应该讲从前种种譬如刚才死,刚才已经死了。『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现在出生的是完美的佛,你念阿弥陀佛就回归到佛性,你就成佛了。净土法门叫至圆至顿,至圆满顿超,从十恶不赦的凡夫能顿超到成佛,就是看你能不能够放得下、撇得开,不要被罪业所缠,现在就把它忘记、把它丢掉,从内心、记忆里面洗刷掉,从今以后一心做个好人,一心念阿弥陀佛。『此义理再生之身也』,就是你得到重生了,这个「义理」就是合乎道义、伦理,意思就是说纯善的行为,佛法里讲符合自性性德的行为。过去违背性德,造了很多恶,现在一心悔过自新,完全按义理来生活,完全随顺性德生活,这叫「义理再生之身」,你做了个新人。基督教里讲做义人,以前是不义,现在是做义人。义理再生之身,意思是说复活了,过去的那个我死了,现在我复活了,我得到重生。

  下面说:『夫骨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夫」是语气助词,「骨肉之身」,我们现在身体是骨肉构成的,它「尚然有数」,它有命数。人有寿命,你这身体到了八十、九十,可能寿数就到了,它有个数能够算出来。「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这个义理之身就是我们再得的一个生命,我们今后完全按照义理而行,遵守道义、遵守伦理、深信因果、断恶修善,这是得到义理之身。换句话说,这个命运已经改了,原来那个身的命运现在已经不能束缚你,因为你的身已经改成义理之身了。意思说你所有的行为都能改,还是你这副骨肉之身,但是就可以叫义理之身了。岂不能格天,格是感格,感格上天、感动上天,令上天降福给你。下面说: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这个字原文是「不可活」,它改了,改也可以,那个意思没有错。『太甲』是《尚书》里头的一篇讲到的,《尚书》是记录上古时代(夏、商、周三代)的这些历史,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最早的史书。太甲就是商王商汤的孙子,我们知道汤王是一位圣君,当年伊尹来辅佐他,伊尹是一位贤臣,辅佐汤王得到天下。后来到了太甲的时候,就是汤王的孙子,结果伊尹辅政。太甲因为没有创业,没有经过创业艰难,自然他就会比较喜欢享受,他就不能够像自己祖父那样去励精图治,吃喝玩乐去了,所以他当了天子就不能坚守他祖父遗留下来的家风。伊尹当时就当机立断,把太甲放逐了,把他关起来,流放、关起来,不让他继续统理国政。伊尹自己等于是代理太甲来统理天下,但是伊尹并没有想要谋夺天下,只是让太甲能够悔过自新。三年之后,太甲终于忏悔,于是伊尹又把太甲接回来,还是让他当天子,自己重新做他的辅臣。这也是一位很贤德的大臣,他没有任何私心,就是为了帮助天子。「太甲曰」这段话是他自己悔悟之后说出来的,他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天作之孽,也就是天降下的祸,本来要遭殃的,还可以避开,还可以改变。因为灾殃都是人恶念感召的,把恶念、恶行给改了,天就不会降祸殃。就像去年二O一二,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灾难年,可能在冬至那一天会有毁灭性的大灾难,所以大家都在那祈祷、念佛,认真修行改过,平安度过,没事。天作孽,犹可违,明明马雅人预言这是世界末日,都能改造。可是自作孽就不可活了,这里讲『不可逭』,「逭」就是逃避的意思,自己要是作孽,你没办法了,你就逃避不了灾殃、天罚。

  有的人在那说,这二O一二灾难已经过了,其实根本没灾难,都是骗人的,咱们继续造恶,继续为所欲为、吃喝嫖赌,没关系,根本不用怕因果,那都是假的。这叫自作孽,那对不起了,真的有一天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后悔莫及。所以太甲在这里是讲出他觉悟之后的话,自己不能造孽了,自己不造孽,即使原来可能命运不好,也能够改。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有祸能转成福报;可是换句话,命好心不好,福变成祸殃了。这是云谷禅师这些开示,比较长,还没有讲完,下一次我们再跟大家一起来学习。

  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这里。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11:27 , Processed in 0.138897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