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94|回复: 1

净公上人讲真愿集第三九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4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真愿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居土、生方便土,但是同居、方便是得佛力的加持,佛的愿力加持,居然就跟实报土的菩萨平等,就是等同实报土菩萨,这个非常不容易。明心见性的菩萨,他们的智慧、道力、神通超过二乘(声闻、缘觉),超过三贤菩萨(别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特别是凡夫往生,一品烦恼没有断,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如果造极重罪业的人,《观经》说下品往生,也能得到弥陀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真正不可思议。我们知道这个信息,能信,不怀疑,能生欢喜心,这都证明自己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如果过去生中没有净宗的善根福德,你听了之后不会有感觉,不会生欢喜心;能生欢喜心,就是有善根、有福德。善根福德,如果遇到好的缘,很快把它加强,你就会真信真愿,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下面这一段,「愿生成佛」:
  【菩萨兴至愿。】
  『兴』,就是发的意思。『至愿』,愿达到了极处了,这叫至。念老的注解,「菩萨兴至愿以下,表已得往生之诸菩萨」,这一句说得好,这个地方所说的菩萨,已经往生在极乐世界,他们亲眼看到,不是在经上听到的,在极乐世界亲眼看到的,见到阿弥陀佛。
  【愿己国无异。普念度一切。各发菩提心。舍彼轮回身。俱令登彼岸。】
  念老说,已经往生在极乐世界的这些人,「感佛深恩,誓师弥陀」,发誓以阿弥陀佛为老师,一切都向阿弥陀佛学习。我们在前面讲过,用中国传统修学的理念方法来讲,古圣先贤教我们从格物下手,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六集)  2012/6/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6 》)


...觉,认为佛法是消极的,佛法是厌世的,佛法是逃避责任的,有许许多多的误会,对它造成了严重障碍。所以佛法要走出门去,要跟广大群众去接触,不要回避,把佛法的真诚做出来,把佛法的慈悲做出来,把佛法的三福、六和、六度做出来,你看人欢不欢喜?你看他要不要接受?他就会来找你了,你不用去找他,他会来找你。
  学佛,头一个学什么?学真正爱别人,爱一切众生,真正关怀一切众生,真正有心想成就一切众生。成就别人比成就自己还重要,我希望别人先我成就,我在他后成就都可以,他成就了,他来度我。古德说得好,自己没有成就,想成就别人,这就是菩萨心肠。真正成就、真实成就、圆满的成就,无过于引导众生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真信、真愿,念佛求往生,这是利益当中无比殊胜的利益。
  到了极乐世界,安住在极乐,复能普供十方如来闻法受教。在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教诲,同时他有能力。到极乐世界不是这个身体,往生在莲花里面就转变了,这个身体变成了法性身,体是法性。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本体是法性,可是它还附带了一个东西,附带什么?附带着阿赖耶,阿赖耶不善;本性本善,里头夹杂着不善。往生到极乐世界,在莲花里头转识成智,把阿赖耶那一分完全转变成智慧。相宗常说的,「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识没有了,全是智慧,所以一法句里头说得好,「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这个身体有能力,本身在...(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六集)  2012/6/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6 》)


...化天人。天人看到他去供佛,也跟他学习,也效法他。在天道宣扬净宗,提倡念佛法门,是这些人,有凡夫、有圣人,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他善于修习,善于摄取,乃至于善于成就。「故今乃能以种种妙供,来至极乐供养弥陀」。
  『前后往来,熙怡快乐』,「更令善根增上」。那我们就想到,这些天人将来决定求生净土,他跟阿弥陀佛的缘深,跟极乐世界的缘深。他现在还不求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知道,因为他在他这一族里面有声望、有地位,他影响很多人。在影响众里面,当然他就会希望多带一些人到极乐世界,当然愈多愈好。他在天道里头专弘净土、专念弥陀,接引天人往生极乐世界。像许许多多的菩萨、罗汉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真信真愿,发心一向专念,他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向他学习。这是这些人随时都能够往生。我们相信,也有极乐世界的人,跟他特别有缘的地区他化身过来,以应身、以化身,示现比丘身、居士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他是来接引众生的。所以,极乐世界前后往来,常常往来,熙怡快乐,这种人多自在。我们能想得到,我们要到极乐世界了再回来,再回来就是法身菩萨,再回来就是再来人,不是凡夫。无论现什么身,一定都是专修净土、专弘净土,替阿弥陀佛招生,庄严极乐世界,更令善根增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八集)  2012/6/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七集)  2012/6/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7 》)


...我们一般就是世间人情来说,阿弥陀佛的学生,这能不照顾吗?看到佛的面子得一定特别照顾你,你不是普通人,阿弥陀佛的学生。真正做阿弥陀佛的学生才行,诸佛护念,龙天鬼神拥护,这真的是阿弥陀佛的学生。
  阿弥陀佛的学生,真学生,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我们净宗行门的五个科目。你把这五个科目老老实实做到了,你是标准的弥陀弟子。第一个「净业三福」,第二个「六和敬」,第三个「戒定慧三学」,第四个「菩萨六波罗蜜」,第五个「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这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是我们的行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这五条。这是真正的弥陀弟子,阿弥陀佛保佑你,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保佑你。只要把这个做好,真信、真愿就是发菩提心,接着一向专念。这个就是弘誓铠,就能够教化一切有情,帮助一切有情众生,「皆发信心」,真信真愿,「修菩提行,行普贤道」。我们净宗行门的五个科目,就是菩提行,就是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你到他方世界去示现,示现是应化身,这个应化身永远不会堕三恶道。
  「凡生极乐者,不离安养,必至一生补处。」凡是生到极乐世界,不离安养,安养就是极乐世界,不离开极乐世界,你一生决定成佛。这句话很重要。所以,到极乐世界去,一定要效法极乐世界那些菩萨。可不可以回到这个地球上来帮助大家苦难?行。真身还是在阿弥陀佛讲堂如如不动,到这个地球上救度众生,化身过来,有本事化身,就是应化身过来,就行了。到极乐世界之后才晓得,我们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是从地球上去的,过去生中,也许我们不在这个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九集)  2012/6/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9 》)


...点摄取,缺点不要,这样建立了极乐世界,这样成就了阿弥陀佛无比殊胜的智慧。这个智慧是后得智,无所不知。所以这文中,因地求得大愿,无量劫积功累德,是这么成就的。
  「阿弥陀佛以此无上恩德」,他的成就,把他的成就,他不是自己享福,「普施十方,无有穷极」。佛的心量太大了,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用极乐世界供养十方一切有缘众生。有缘是什么?真相信,真发心求生极乐世界,这叫有缘。如果对极乐世界有怀疑,信心不足,对这个世界还有留恋,不想求往生,这就没有缘。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缘不在佛,在众生,你什么时候回头,佛就什么时候来加持你。你不回头佛也加持,但是这个加持的力量你接收不到。为什么?接收的条件是真信、真愿、真念佛,具足这个条件,弥陀的加持你就接收到;没有这三个条件佛也加持,你接收不到,你没有感触。这是普施十方,无有穷极。
  「弥陀恩德,广大深远,言语难明」,言语确实没有法子说。不但言语没法子说,我们怎么去想也想不到,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无法想到,你说不出来。「纵身有百口」,这是比喻的话,你有一百张嘴,「口有百舌,穷劫说之,亦不能尽」,你说上一劫说不完,你说无量劫也说不完。穷劫是无量劫,无量劫说之都不能尽。「故云不可胜言」。这是什么缘故?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圆满的流露。诸佛如来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未必是圆满,阿弥陀佛是自然流露、是圆满流露。为什么?慈悲心太切,真的没想自己,没有自己,...(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0集)  2012/6/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80 》)


...,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不学就通了。为什么?因为它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你见了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这是最高明学习的方法。
  所以佛法教学的时候三个阶段: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世尊告诉我们,这个方法不仅是他走的,十方三世诸佛修因证果,都依照这个方法,所以戒定慧变成成佛的方法。戒,守规矩,听话、守规矩,定就是制心一处,智慧自然就开了。修净宗不例外。净宗比其他宗派方便,因为其他宗派它不是指方立相,你下手很困难,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净宗行,净宗方向清清楚楚,西方;立相,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指方立相。你就把心定在西方,定在阿弥陀佛上,这个是方便太多了,方便中的方便,决定不能怀疑,要真信,要真愿。只要干真的,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感应!真干,佛就来为你示现。佛的示现是什么?安慰你,增长你的信心。你真见到佛了,这还能不相信吗?现前见佛,是佛来安慰你,佛来鼓励你。临终见佛,是佛来接引你。这是佛的大愿,佛一定来接引,时间绝对不会差错,这个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现前见佛不见佛没关系,临终一定佛来接引。都在真诚,真诚心就有感应。缘成熟自己知道。
  东晋时候,慧远大师在中国建立第一个念佛堂,在庐山,东林念佛堂,邀集志同道合的同学,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共修。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往生,你说这还得了!往生就是去作佛去了,这个道场一百二十三尊佛,太稀有了!远公大师往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二集)  2012/6/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82 》)


...相空理及见真空」,这是慧眼,了了见,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见,了见,破相空理。我们用电视做比喻就很容易体会,你真的把电视里头的现象看破了,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不会执著它,你不会分别它,你也没有意思去占有它、去控制它,你晓得是空的,你见到了真空。有就是空,空就是有,空有不二,你在这里看到了,在电视上看到了。然后再转变一下,现实的环境跟电视没有两样,完全一样,把人生当作看电视。
  可是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怎样超越、怎么契入佛法界,这个重要。今天我们遇到这个法门太好了,这个法门确实保证我们一生成就,这本《无量寿经》是保证书,往生极乐世界的护照,往生极乐世界的保证书。只要求我们六个字,真信、真愿、念佛,你看多简单。要把念佛当作一回大事,其他的都是鸡毛蒜皮小事,一概可以不理会,把这句佛号念好,决定生净土。要多长的时间?根据《阿弥陀经》上所说的,最快的一天,若一日,最迟的七天。但是那个七天,一二三四五六是数目字,七不是数目字,七代表什么?你功夫圆满的那一天,七代表圆满。七的意思是四方、上下、当中,是这个意思。那我们看过去跟现前念佛往生的人,他念了多久往生?绝大多数不超过三年,真成功了。
  倓虚老法师晚年就是住在香港,这是谛闲老法师得法的法子,天台宗近代的一位祖师。在世的时候他老人家常讲,讲他的同学锅漏匠,锅漏匠是他同学,同一个老师。锅漏匠是谛闲法师的徒弟,倓虚法师是谛闲法师的学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六集)  2012/6/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86 》)


...。但是生到这两道的人,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统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所以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阿惟越致就是实报庄严土,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换句话说,我们到那里去,没有修成那个等级,但是智慧、神通、道力、种种受用等于实报土。这是极乐世界第一,没有人能跟它相比的,这也是说我们为什么要求生极乐世界。
  八万四千法门是平等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个法门修行,都要断烦恼、消业障,刚才讲了,都是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断掉,你才能证得。西方极乐世界去往生,妄想分别执著一样都不要断也能去。极乐世界里头的道理明了不明了都不重要,它只讲三个条件,你符合了你就成就。第一个真信,不容许有丝毫怀疑;第二个真愿,一心一意,我就是要求生净土,这个愿心永远不退、永远不变,这第二个;第三个,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你看这个东西容易,我们能办得到,这三个条件办到了,你决定得生。
  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你生到哪个阶段,完全看你的信愿跟你是不是真心念阿弥陀佛,是从这个地方决定你的地位、你的位次高下,不是你念佛念了多少,也不是对于经教研究多少,与这个不相干。这法门真不得了!乡下的阿公阿婆,不认识字,没有文化,没有听过经,对于经是什么,什么都不懂,可是那个人老实,你教他念阿弥陀佛,西方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念佛,将来佛就接引你去了,那里很快乐、很好,他就相信了。他拿着念珠,一天到晚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八集)  2012/6/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88 》)


...过吗?你在这个世间吃尽辛苦,得到的是很少,一生辛苦,很少;到极乐世界一顿饭的时间,超过你太多太多!
  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你相不相信?真正相信,我们对于什么样的修行人最尊敬,摆在第一位?经教里头所说的、祖师所说的,愚夫愚妇。乡下这些阿公阿婆,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什么都不知道,教他这一句阿弥陀佛,他就死心塌地去念,他不怀疑。你看他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手上一串念珠,对任何人都笑咪咪的。他什么也不懂,什么杂念都没有,就是这一句佛号,我对于这种人五体投地。为什么?他们这种修行方法暗合道妙,他虽然不知道。上上根人用功的方法跟他完全一样,上上根人一切通达明了,他是一切不通达、不明了,但是真信、真愿、真念佛,完全相同。他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什么品位?给诸位说上辈上生。上辈上生,祖师大德通常都说,什么地位?莲池大师讲的,初地到八地。这些人往生到极乐世界,最高的地位是到八地,一般人不能比,但是一般人都瞧不起他。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李老师给我讲过好多次,他就想学这些阿公阿婆学不像,一生都没有学成功。可不可以学?真可以学。你真的明了了一切放下,不要再想了,经书一个字都不要看。那就像什么?像锅漏匠一样,真自在。谛闲法师那个方法妙绝了,就一句佛号念到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不分昼夜,没有时间,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干。三年,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往生还站了三天,等谛闲法师替他办...(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二集)  2012/6/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92 》)


...有坚实的理论做基础,它不是假的,只要你真干,你就能成就,一门深入。经典不能一门深入,那就学锅漏匠,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一门深入,成佛不难。灾难虽然很多,地球不会毁灭;换句话说,我们未来的时间还很长。真正下定决心三年,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这是无比殊胜的法门。
  所以我到今年,去年八十五岁就下了决心,所有一切经教不看了,我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一部黄念老的集解,集解提供给我们丰富的资料,让我们学习《无量寿经》会集本够了,不要再搞别的东西,世法佛法全放下了。我自己这一生不能往生那就大错特错,如入宝山,空手而回,是彻底错了。我们也在此地做个样子给大家看看,真搞清楚、搞明白之后,就是六个字,真信、真愿、真念。「故经续云成就无量功德」,这真的,一点都不假,无量功德就是往生净土,亲近弥陀。
  「无碍慧者,指圆融通达之佛慧」,佛智慧。《魏译》本里面作「无碍智」。「《大集经》云:无碍智慧无有边,善解众生三世事」。这个智慧得到,遍法界虚空界,六道里头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之事他全知道,不必去问别人。无碍智慧从哪里来的?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无碍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就是佛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不是佛的专利,人人都有,你只要把障碍除掉,智慧就现前,能力就现前,相好也现前。「又《法华经》化城喻品」有这么几句经文,「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这是说这个智慧的德用,知道...(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二集)  2012/6/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92 》)


...富增长。法布施,聪明智慧增长;同样这部经,遍遍有新意思看出来,这就是增长。上一次我也很细心读过,为什么没有看出来?这次一看,突然冒出来了。还有没冒出来的。这书真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遍有一遍的悟处。无畏布施亦如是,健康长寿。这三样东西都是从布施得来的。布施是什么?真诚布施,布施不后悔。所得到的还是要布施,不能够拥为己有,为什么?没有自己。所以施报的理要透彻,我们的行才会相应,信心才会坚固,愿心才会不变,最后一定达到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往生净土,亲近弥陀。开悟的事情不要去理会,古大德说得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楼主| 发表于 2018-4-14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把开悟这桩事情留着到极乐世界再成就。这一个时代成就我往生的资粮,真信、真愿、一心念佛,我只寻求这一个目标,不附带其他,附带其他会产生障碍。
  「于中巧知,故曰方便」,巧是巧妙,音声方便。巧在什么地方?巧在心地清净,这就巧了。妄念少、杂念少、欲望少,愈清净就愈巧妙。不必要去苦心研究,那个苦心研究距离真正的意思(如来真实义)愈去愈远。不用苦心去研究,怎么会知道?我们昨天看了高雄刘医生带给我们的水实验的这些照片,我们看到效果超过日本江本博士,内容非常丰富。让水听念佛号的声音、看佛像,接受我们的意念,你看它的反应,结晶里头还有图腾,好像有什么信息要告诉我们,这个图腾每个人看的感受不相同,确实是有意思。为堕胎祈祷的这个法会,法会台上有一杯水,特别做实验的,法会完了之后...(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四集)  2012/6/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94 》)


...的佛教跟中国比望尘莫及。净宗往生就是成佛。
  佛在《大集经》里头告诉我们,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持戒就能证果。人心厚道,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人都具足老实、听话、真干,所以他很容易成就。像法时期,人慢慢聪明,不听话了,自己意见就多了,喜欢佛教,喜欢经教,但是不能认真修行,这像法。这个时期能够看到,他把在经教所学的东西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烦恼习气没断,就这个问题,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轮回,但是善根种下去了。有这样的根器,如果遇到净土他有办法,他真能往生,遇不到净土他不能成就。现在在末法时期,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在末法时期选择净土,听话,老实听话。我们真信、真愿,真念这句佛号,就真干,这三个条件具足了,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再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放得下,你要是不能往生,原因可能就是你有没放下的,你心里还有牵挂。
  如果心里有这些事情,我们要学祖师大德庞蕴居士,唐朝人。他学佛,家庭环境很不错,他把全部的家当装在一条船上,船划到江当中,把船底打个洞,整个沉下去。放下了。有人问他,你既然这个东西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做做好事,去布施给别人?他说了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做好事还要浪费很多精神,你看沉到江里去多好,什么都没有了。每天生活,他编织草鞋,编草鞋、卖草鞋,一双草鞋一、二个铜板,他能够卖二、三双,一天生活费用就没有问题。什么都不要,干净利落,没有牵挂...(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八集)  2012/6/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98 》)


...菩提心。可是帮助别人,先要成就自己,自己不能成就,我们对别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天这个法门无比殊胜,我们想想,我们有资格,我们够条件。其他的法门我们不敢讲,这个法门条件很简单,真信,真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
  明朝末年,明末清初蕅益大师,这个人不得了。我们现在大家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再来的。蕅益大师的身分没有暴露,但是印光大师对他老人家的赞叹,赞叹他所注的《弥陀经要解》,说「即使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部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句话是大势至菩萨赞叹的,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我们心里就有数了!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这个法门真的是万修万人去,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真信、真愿,你就取得往生的条件。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的浅深,不是说多少。什么是功夫浅深?你的真诚心有多少度,那就是功夫浅深。万分诚敬,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这最深的功夫,生到那边,什么地位?成佛了。这个地方舍身,那个地方往生,往生就成佛,万分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千分诚敬得千分利益,这万分,万分往生极乐世界,就是经上常讲的上上品往生。
  我们能不能争取到?人人都能争取到。关键在哪里?关键在放下,你是不是彻底放下。彻底放下的人,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极乐世界,除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事情,于外人不相干,于佛力加持也不相干。佛力加持...(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九集)  2012/6/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99 》)


...天人最好的饮料称为甘露,常饮甘露,这人就不会死,叫不死药,这也是个比喻。天人寿命长,还是有到的时候,所以他不究竟,他不是无量寿;无量寿只有极乐世界,真无量寿。天人天天饮甘露也不行,寿命到了的时候,他还是要轮回。此以甘露喻佛之教法。「甘露使人起死回生,佛之教法,能令众生,永断生死,得大涅盘,故曰甘露法」。我们晓得甘露法就是比喻大乘经教,那这一部《无量寿经》是甘露当中的甘露,精华。
  我们善根不足,要好好的栽培善根。用什么方法栽培善根?多听经,这是栽培善根的方法,多听之后,慢慢都听明白了。听不明白的时候多听,听个十遍、听个二十遍、听个三十遍,明白了。明白,你就真信,真信就是善根出现。真想往生、真愿往生,这善根具足了。有怀疑,就得用这个方法。没有怀疑,一向专念,那你善根福德具足。一心专念是福,没有怀疑是慧、是属于善根,一心专念这是福,所以念佛,福慧双修。如果有怀疑,他也念,这是修福,里面慧就差一点。完全相信,但是念得很少,那慧多一点,福少一点。最好是福慧都要多,那就是信愿持名圆满具足,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慧。
  所以古人劝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为什么?那一声佛,你说福慧增多少;说话的时候,不但没有福慧,还造业。然后我们就看到,一些阿公阿婆一天到晚在念阿弥陀佛,古大德说,那一种人暗合道妙。他什么都不懂,但是他所做的、所表现的、真干的,跟那些完全通达的菩萨没有两样。菩萨...(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0集)  2012/6/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00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0 12:39 , Processed in 0.15879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