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62|回复: 1

佛说威仪诸经集第一七七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佛说威仪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鬼神不能受故。故萨婆多论。畜生以痴钝故。不发律仪。若依成论。鬼神畜等亦有得戒。  
  若就人中。北单越人。唯成意地。三善业道而不现行。不断善故。至劫尽时人皆修禅。彼独不能离欲非分。自余三方皆有十善。有不具者。  
  若就欲界六天以论。即无出家别解脱戒。但有十善及在家戒。故成论云。如天帝释多受八戒。龙等亦受。不局在人。若论色界诸天。以论依毗昙。生上失下。上界不起下界善业。以其界地因果断故。身生上界。下地法断。此据有漏。在下成上。生上失下。便不修起。若依成论。上得成下。亦得寄起下界善业。如诸梵天。见佛礼拜。发言赞叹。即是散善。此是寄起欲界善业。若依毗昙毗婆沙论等。梵天礼赞非欲界善。是其初禅威仪心起。据此所依无记非善。据外身口。是上色业。此明欲界乱善福业依身起处竟。  
  第二明色界四禅定业。依身起处。若鬼畜中。值圣强缘能悟道者。亦得修起。以其无漏依禅起故。纵无根本深定正体。必有粗浅未来禅心。此未来禅是色界业。依此未来断欲结时。此业则招初禅梵果。若就人天以论。修色界业。除北单越无修禅者。自余三方及欲界天。皆得修起色界十善。谓得禅者。意地有三所。谓无贪无嗔正见。若论身口七善业者。谓依定心发得禅戒。禅戒则是身口七善。故得禅时有色十善。若就无色诸天以论。依毗昙。无色界天不得修起色界定业。生上舍下界地断故。若依成论。凡生无色。亦得起下色界中业。此明色界禅定福业十善业道依身起处。若论无...(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不可拔。如智度论偈云。  
  不应作而作  应作而不作
  悔恼火所烧  后世堕恶道
  若人罪能悔  悔已莫复忧
  如是心安乐  不应常念着
  若有二种悔  若应作不作
  不应作而作  是则愚人相
  不以心悔故  不作而能作
  诸恶事已作  不能令不作  
  第五疑盖者。谓以疑覆心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如人入于宝山。若无有手无所能取。复次通疑甚多。未必障定。今障定者。有三种疑。一疑自。二疑师。三疑法。一疑自者。而作是念。我等诸根暗钝罪垢深重。其非人乎。作此自疑定慧不发。若欲学法勿当自轻。以宿世善根难测故。二疑师者。彼人威仪相貌如是。自尚无道何能教我。作是疑慢。即为障定。欲除之法。如臭皮囊中金。以贪金故。不可弃于皮囊。行者亦尔。师虽不清净。亦应生于佛想。三疑法者。如世人多执本心。于所受法。不能即信敬心受行。若生犹豫即法不染心。何以故。如智度论偈云。  
  如人在岐道  疑惑无所取
  诸法实相中  疑亦复如是
  疑故不勤求  诸法之实相
  是疑从痴生  恶中之恶者
  善不善法中  生死及涅槃
  定实其有法  法中莫生疑
  汝若怀疑惑  死王狱吏缚
  如师子搏鹿  不能得解脱
  在世虽有疑  当随妙善法
  譬如观岐道  利好者应逐  
  问曰。不善法无...(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现。名钵罗赊佉。从此以后发毛爪现。即名此位。从此以后。眼等根生。名为根位。从此以后。彼所依处。分明显现。名为形位。  
  又于胎藏中。或由先业力故。或由母不避不平等力所生随顺风故。令此胎藏。或发或色或皮。及余支分变异而生。发变异生者。谓由先世所作。能感此恶不善业。及由其母多习灰盐等味。若饮若食。令此胎藏发毛希鲜。色变异生者。谓由先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习近烟热现在缘故。令彼胎藏黑黯色生。又母习近极寒室等。令彼胎藏极白色生。又由其母多啖热食。令彼胎藏极赤色生。皮变异生者。谓由宿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多习淫欲现在缘故。令彼胎藏或癣疥癞等恶皮而生。支分变异生者。谓由先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多习驰走跳踯威仪。及不避不平等现在缘故。令彼胎藏诸根支分缺减而生。又彼胎藏若当为女。于母右胁倚脊向腹而住。若当为男。于母左胁倚腹向脊而住。又此胎藏极成满时。其母不堪持此重胎。内风便发生大苦恼。又此胎藏业报所发生分风起。令头向下足便向上。胎衣缠里而趣产门。其正出时。胎衣遂裂。分之两腋。出产门时。名正生位。生后渐次触生分触所。谓眼触乃至意触。  
  颂曰。  
  业理信多绪  生途非一门
  安危诚异辙  清浊岂同源
  坠质空遗貌  寻香有去魂
  幽衢下寮落  皓路上飞翻
  凝阴凄复紧  声威聒已喧
  投身庇茅屋  怿虑入花园
  伉俪情多乱  贪嗔坐自昏
  遍知...(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信夫人邪伪之欺。望季女之妻。睹世狂愚皆斯类矣。损佛真诚之戒。信鬼魅之欺。酒药淫乱。或受破门之祸。或死入太山其苦无数。思还为人。犹无羽之鸟欲飞升天。岂不难哉。淫妇之妖蛊喻彼魑魅。靡不由之亡国危身。而愚夫尊之万言无一诚也。而射师信之。斯谓猎者愚矣。王得天医除一国疾。诸毒都灭颜如盛华。巨细欣赖。而王放之。斯谓王愚矣。佛告舍利弗。孔雀王者。自是之后周旋八方。辄以神药。慈心布施愈众生病。孔雀王者。吾身也。国王者。舍利弗是。猎师者。调达是也。夫人者。调达妇是。菩萨慈慧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又杂宝藏经云。佛言乃往过去时。有莲华池。多有水鸟在中而住。时有鹳雀。在于池中。徐步举脚。诸鸟皆言。此鸟善行威仪徐序。不恼水性。时有白鹅。而说偈言。  
  举脚而徐步  音声极柔软
  欺诳于世间  谁不知谄诈  
  鹳雀语言。何为作此语。来共作亲善。白鹅答言。我知汝谄诈。终不亲善。汝欲知尔时鹅王者。即我身是也。尔时鹳雀者。今提婆达多是也。  
  又杂宝藏经云。佛言。于过去世。雪山之侧。有山鸡王。多将鸡众而随从之。鸡冠极赤身体甚白。语诸鸡言。汝等远离城邑聚落。莫与人民之所啖食。我等。多诸怨嫉好自慎护。时聚落中。有一猫子。闻彼有鸡。便往趣之在于树下。徐行低视而语鸡言。我为汝妇。汝为我夫。而汝身形端正。可爱。头上冠赤身体俱白。我相承事。安隐快乐。鸡即说偈言。  
  猫子黄眼愚小物  ...(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常满  火盛不久然
  日出须臾没  月满已复缺
  尊荣豪贵者  无常复过是  
  故知。人身难遇易失。以易失故不须生着。当知人身念念近死。如牵猪羊诣于屠所。故涅槃经云。观是寿命。常为无量怨仇所绕。念念损减无有增长。犹如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雾势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  
  又摩耶经偈言。  
  譬如旃陀罗  驱牛就屠所
  步步近死地  人命疾过是  
  又叔迦经中说。叔迦婆罗门子。白佛言。在家白衣。能修福德善根胜出家者。是事云何。佛言。我于此中不定答。出家或有不修善根。则不如在家。在家能修则胜出家(为判而言出家之人明解法多故胜在家希故故说不如出家人也)又三千威仪云。出家人所作业务者。一者坐禅。二者诵经法。三者劝化众事。若具足作三业者。是应出家人法。若不行者。徒生徒死唯有受罪之因。又百喻经云。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燥灌盛水置于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灭。欲取冷水而水复热。火及冷水二事俱失。世间之人。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还念妻子五欲之乐。由是之故失其功德之火。兼失持戒之水。念欲之人亦复如是。  
  颂曰。  
  善恶相异  圣凡道合  五阴虽同
  六道乖法  占候观色  各知先业
  苦乐殊形  孰能止遏  
诸经要集卷第十八
地狱部第二十八(此有八部)  
  述意缘 会名缘 受报缘 时量缘 典主缘 王...(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语。各一语便回下。一人言沙者。世间六十亿万岁。在泥犁中。始为一日。何时当竟。第二人言那者。无有出期。亦不知何时当得脱。第三人言特者。咄咄我当用作生。不能自制意。夺五家分。供养三尊。愚贪无足。今悔何益。第四人言涉者。言我治生亦不至诚。财产属他。为得苦痛。第五人言姑者。谁当保我。从地罪出。便不犯道禁。得生天乐者。第六人言陀罗者。是事上头本不为心计。譬如御车失道入邪。折轴车怀。悔无所及。  
  又十轮经云。有五逆罪。为最极恶。何者为五。谓故心杀父母阿罗汉。破坏声闻和合僧事。乃至恶心出佛身血。诸如是等。名为五逆。若人于五逆中。作一一逆者不得出家。受具足戒。若听出家。则犯重罪。应殡令出。若已有出家诸威仪者。不应加其鞭杖。及诸系闭。复有四种大罪。同于四逆。犯根本罪。何者为四。杀辟支佛。淫阿罗汉比丘尼。若人舍财与佛法僧。主掌此物而辄用之。若人到见。破坏比丘僧。若人于此四根本罪中。犯一一罪。悉不听佛法出家。设使出家。不得听受具足戒。若受具者应驱令出。以有出家威仪法故。不应鞭杖系闭夺其生命。如是皆犯根本罪。非逆罪也有是根本罪亦是逆罪。若人出家受具足戒。得见谛道。断其命根。是名亦逆亦根本罪。如是众生。于我戒律中。应驱令出。有是根本罪非逆罪。若人出家凡夫众生。故害其命。是名犯根本。非逆罪也。若有四方僧物。饮食敷具。悉不应与同共利养也。有是非根本非逆罪。若有众生。于佛法僧而生疑心。此中出家。乃至见他读诵。而作留难乃至一偈。此非根本罪。亦非逆罪。是名甚恶。近于逆罪。若不忏悔除其罪根。终不听使佛法出家。设使出家受具足戒。不悔过者亦驱令出。何以故。不信正法。毁谤三乘。坏正法眼。欲灭法灯。断三宝种。减损人天而无利益。堕于恶道。此二种人名谤正法。毁呰贤圣。地狱劫寿。增...(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根本罪。非逆罪也有是根本罪亦是逆罪。若人出家受具足戒。得见谛道。断其命根。是名亦逆亦根本罪。如是众生。于我戒律中。应驱令出。有是根本罪非逆罪。若人出家凡夫众生。故害其命。是名犯根本。非逆罪也。若有四方僧物。饮食敷具。悉不应与同共利养也。有是非根本非逆罪。若有众生。于佛法僧而生疑心。此中出家。乃至见他读诵。而作留难乃至一偈。此非根本罪。亦非逆罪。是名甚恶。近于逆罪。若不忏悔除其罪根。终不听使佛法出家。设使出家受具足戒。不悔过者亦驱令出。何以故。不信正法。毁谤三乘。坏正法眼。欲灭法灯。断三宝种。减损人天而无利益。堕于恶道。此二种人名谤正法。毁呰贤圣。地狱劫寿。增长恶法。是名根本大重罪也。何者。是不威仪根本法罪。若比丘故淫。故杀凡人。不与而取。犯故妄语。于此四中。若犯一一罪。悉不听取四方僧物。饮食卧具。皆悉不得共同受用。然帝王大臣不应加其鞭杖。系闭刑罚乃至夺命。何故名为根本重罪。若人作如是行。身坏命终堕于恶趣。是恶道根本。是故名为根本罪也。譬如铁丸。虽掷空中。终不暂住。速疾投地。如是五逆犯四重禁。及二种众生。毁坏正法。诽谤贤圣。如是等十一种罪中。若人犯一一罪者。身坏命终。皆堕阿鼻地狱。  
  又如正法念经说。阿鼻地狱中苦。千倍过前。七大地狱寿经一劫。其身长大五百由旬。造四逆人四百由旬。造三逆人三百由旬。造二逆人二百由旬。造一逆人一百由旬。彼五逆业人临欲死时。唱唤失粪。咽喉抒气。如是死...(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欲不色有  一切因宿行
  如种随本像  自然报如影  
  佛说偈已。长者意解。大小欢喜。皆得须陀洹道。  
  又四分律云。尔时世尊为利益众生命终。说偈云。  
  一切要归尽  高者会当堕
  生者无不死  有命皆无常
  众生堕有数  一切皆有为
  一切诸世间  无有不老死
  众生是常法  生生皆归死
  随其所造业  罪福有果报
  恶业堕地狱  善业生天上
  高行生善道  得无漏涅槃  
遣送缘第七  
  述曰。生死连环。不离俗谛。虽复出家志求胜道。分段难舍。变易未除。仍依三界。随俗迁流。至于存亡。皆依内外。临终之日。安置得所。葬送威仪。具存下说。且论亡尸。安置南北。魂魄不同。今此略述。礼记礼运曰。体魄则降。知气在上。死者北首。生者南向。  
  郊特生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祭义曰。气也者神之盛。魂也者鬼之盛。  
  左传昭二年。子产对赵景子曰。人生死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凭依于人。以为淫厉。况良霄乎。  
  淮南子曰。天气为魂。地气为魄。魄问于魂曰。道何以为体。魂曰以无有形乎。魂曰有形也。若也无有。何而问也。魂曰吾直有所遇之耳。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  
  问曰。既知魂与魄别。今时俗亡...(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时释提桓因四天王等。前白佛言。唯愿勿自劳神。我等自当供养。佛言止止。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长养恩重。乳哺怀抱。要当报恩。不得不报。过去未来诸佛母。先取灭度。诸佛皆自供养阇维舍利也。时毗沙门天王。使诸鬼神往栴檀林。取旃檀薪至旷野之间。佛躬自举床一脚。难陀举一脚。罗云举一脚。阿难举一脚。飞在虚空往至冢间。尔时佛自取栴檀木。着大爱道身上。佛言。有四人应起塔供养。一者佛。二者辟支佛。三者漏尽阿罗汉。四者转轮圣王。皆以十善化物。尔时人民即取舍利。各起塔供养。  
  依杂阿含经。爱道姨母。即是难陀亲母也。又增一阿含经云。四部弟子中。略取前后者。且列八人。比丘中最初得道者。如拘邻比丘。善能劝化不失威仪。最后得道者。如须跋陀罗。临得道日入般涅槃。比丘尼中最初得道者。如大爱道尼。最后得道者。如陀罗俱夷国尼。优婆塞中最初得道者。如商客男。最后得道者。如俱夷那摩罗。优婆夷中初得道者。难婆女。最后得道者。如蓝优婆夷。  
受生缘第八  
  夫生则八识扶持。死则四大离散。迅矣百龄终归磨灭。循环三界回转靡停。故经曰。有始必终。既生则灭。圣教不虚。目睹交臂。所以于此缘中。略述六门。  
  第一门中。临命终时。捡身冷热。验其善恶。具知来报。故瑜伽论云。此有情者非色非心。假为命者大小皆同。死通渐顿。诸师相传。造善之人。从下冷触。至脐已上暖气后尽。即生人中。若至头面热气后尽。即生天道。若造恶者。与...(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处。若瓦瓶若木筒。埋地中小行已。以物盖头莫令有臭气。若上厕去时。应先取筹草至户前。三弹指作声。若人非人令得觉知。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不得厕板梁杙上拭。不得用石。不得青草。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度量法极长者一搩手。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着净筹中。是名上厕用筹法。上厕有二处。一者起止处。二者用水处。用水处坐起褰衣。一切如起止处无异。厕户前着净瓶水。复应着一小瓶。若自有瓶者。当自用。若无瓶者。用厕边小瓶。不得直用僧大瓶水令污。是名上厕用水法。  
  塔前众僧前。和上阿阇梨前。不得张口大洟唾着地。若欲洟唾者。当屏猥处莫令人恶贱。是洟唾法。  
  又三千威仪云。若不洗大小便比丘。得突吉罗罪亦不得净僧座具上坐。及礼三宝。设礼无福德。又至舍后上厕。有二十五事。一欲大小便当行时。不得道上为上座作礼。二亦莫受人礼。三往时当直低头视地。四往当三弹指。五已有人弹指不得逼。六已上正住弹指乃踞身。七正踞中坐。八不得一足前一足却。九不得令身倚。十敛衣不得使垂圊中。十一不得大咽使面赤。十二当直视前不得顾听。十三不得污壁。十四不得低头视圊中。十五不得视阴。十六不得以手持阴。十七不得草画地。十八不得持草画壁作字。十九用水不得大费。二十不得污湔。二十一用水不得使前手着后手。二十二用土当三过。二十三当用澡豆。二十四得三过用水。二十五设见水草土尽。语直日主者。若自手取为善...(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2)


...名不净。应更洗手。比丘食前当护手。若摩头捉衣等更须洗(比丘尚尔白衣亦然)读经受食等准用行之。手净尚尔。何况手杀生命。饮血啖肉以污身口。纵欲传法。心亦不净。  
  又四分律云。时诸比丘患屋内臭。佛言。应洒扫。若故臭以香泥。泥若复臭。应屋四角悬香。  
  又十诵律云。时有比丘。不嚼杨枝口中气臭白佛。佛言。听嚼杨枝。有五利益。一口不苦。二口不臭。三除风。四除热病。五除痰癊。复有五事利益。一除风。二除热。三口味。四能食。五眼明。  
  又四分律云。不嚼杨枝有五过失。一口气臭。二不善别味。三热癊病不消。四不引食。五眼不明。  
  又五分律云。嚼已应洗弃之。以恐虫食死故。  
  又三千威仪云。用杨枝有五事。一断当如度。二破当如法。三嚼头不得过三分。四梳齿当中三齿。五当汁澡自用。刮舌有五事。一不得过三反。二舌上血出当止。三不得大振手污僧伽梨若足。四弃杨枝莫当人道。五当着屏处。  
鸣钟缘第九  
  如付法藏经云。时有国王名曰罽昵吒。贪虐无道。数出征伐劳役人民。不知厌足。欲王四海戍备边境。亲戚分离。若斯之苦何时宁息。宜可同心共屏除之。然后我等乃当快乐。因王病虐。以被镇之人坐其上。须臾气绝。由听马鸣比丘说法缘故。生大海中作千头鱼。剑轮回注斩截其首。续复寻生。次第更斩。如是展转乃至无量。须臾之间头满大海。时有罗汉为僧维那。王即白言。今此剑轮。闻犍稚音即便停止。于其中间苦痛小息...(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3)


...
  含识群生普闻知  拔除众生长夜苦
  六识常昏终夜苦  无明被覆久迷情
  昼夜问钟开觉悟  怡神净刹得神通  
入众缘第十  
  如四分律云。凡欲入众当具五法。一应以慈心。二应自卑下如拭尘巾。三应知坐起法。若见上座不应安坐。若见下座不应起立。四彼至僧中。不为杂说谈世俗事。若自说若请他说。五若见僧中不可事。心不安忍。应作默然住之。故智度论云。佛圣弟子住和合故。有二种法。一贤圣语。二贤圣默(今见斋会之处。后生前到已得上妙之处若见上座老师来都不起迎逆逊让坐处污法之深寔由年少复见向他贵胜之家。或经新丧重孝。或为考妣远忌在会道俗放情欢笑喧乱大众岂免俗讥高僧之类矣)  
  又三千威仪经云。凡欲上床当具七法。一庠踞床。二不得匍匐上。三不使床有声。四不得大拂床有声。五不得大吒叹息思惟世事。六不得狗群卧。七应以时节早起又地持论云。若见众生当慰问。欢颜先语。平视和色。正念在前。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菩萨知他众生有实功德。以嫌恨心不向人说。亦不赞叹。有赞叹者不唱善哉。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故。梁摄论云。菩萨若见众生。当欢笑先言然后共语。故五分律云。不忍辱人。有五过失。一凶恶不忍。二后悔恨。三多人不爱。四恶声流布。五死堕恶道。  
衰相缘第十一  
  如分别缘起初法门经云。世尊告曰。老有五种衰损。一者须发衰损。以彼须发色变坏故。二者身相衰损。形色肤力皆衰损故。三者作业衰损。发言气上喘息逾...(第1533部~诸经要集二十卷-003)


...答云若此见者。是离念外求无念者。尚未得于真无念。真无念者念本无。无何能更得念与无念之无碍。又若得真无念。但是无尽行中之一行。岂得总遮无尽之圆行耶。此问答意出华严大疏。若不习帝网相即等观。终不能得无碍佛果。今有小根闻此法门。即嫌繁乱全不介怀。昔人云。井蛙不能居海。泰山难以处囊是也)五无障碍法界观者(即当四法界所依总法界观)谓常观想一切染净诸法。举体全是无障碍法界之心。此能观智。亦想全是法界之心。华严经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又清凉云。若知触物皆心方了心性。今此无障碍法界中。本具三世间四法界一切染净诸法。未有一法出此法界。而此法界全此全彼互无障碍。则知根根尘尘全是无障碍法界。若于四威仪中常观根根尘尘。皆是重重无尽法界。即习普眼之境界也(此观是一切三昧观门根本。若常修习一切三昧观门自然现前)上来所说诸多观门。或乐总修者或修一二者任情皆得。但专切修炼。一生不克三生必圆。又行者须起思想。想得现前常现不隐。方是华严圆教真行。清凉疏主。事事无碍十玄门中多有六句。前五句是起想修炼。炼得现前更不想炼。虽不想炼常现不隐。方成第六行句。法界观云。深细思之令现在前。圆明显现称行境界(圭山禅师释云。思之令现为真解也。已现即不更思。虽不更思而亦常现不隐。方为实行)又一行禅师云。先须起想想得现前。然后用般若空而净除之。即成不思议大用顿入佛果。若不起心观之错会般若意也。纵尔入空亦失圆顿之道。圆宗行...(第1534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二卷)


...此观是一切三昧观门根本。若常修习一切三昧观门自然现前)上来所说诸多观门。或乐总修者或修一二者任情皆得。但专切修炼。一生不克三生必圆。又行者须起思想。想得现前常现不隐。方是华严圆教真行。清凉疏主。事事无碍十玄门中多有六句。前五句是起想修炼。炼得现前更不想炼。虽不想炼常现不隐。方成第六行句。法界观云。深细思之令现在前。圆明显现称行境界(圭山禅师释云。思之令现为真解也。已现即不更思。虽不更思而亦常现不隐。方为实行)又一行禅师云。先须起想想得现前。然后用般若空而净除之。即成不思议大用顿入佛果。若不起心观之错会般若意也。纵尔入空亦失圆顿之道。圆宗行者。炼修功至豁然言亡虑绝。了了分明方为真行。若得如是。四威仪中常见不思议境界。愿修道者于此留心。本来如是但昧之不见。又修心行者。或有诸[番*去]善恶梦境。或逢种种魔障。或现种种违顺境界。或闻种种善恶之声。或诸[番*去]虫蚁身上行走。或身心不安多思多虑。或入观时种种相现。不与本观相应等皆须观之。如梦如幻全体非实。或观之皆是自家真心。起信论云。当念唯心。境界则灭终不为恼。上来显教心要竟。  
  二密教心要者。谓神变疏钞。曼荼罗疏钞。皆判陀罗尼教。是密圆也。前显教圆宗。须要先悟毗卢法界。后依悟修满普贤行海。得离生死证成十身无碍佛果。如病人得好药方。须要自知分两炮炙法则。合成服之方能除病身安。今密圆神咒。一切众生并因位菩萨。虽不解得但持诵之。便具毗卢法...(第1534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二卷)


...◇字。吽字变成五股金刚杵。又想此杵移于舌上。方得名为金刚舌。然后持诵(次于二手中亦想◇阿字。阿字变成月轮。月轮变成◇吽字。吽字变为白色五股金刚杵。方得名为金刚手。然后结一切印)或想准提九圣梵字。每一一字有种种光明。安自身分之中。所谓想◇唵字安头上。◇折字安两目。◇隶字安项颈。◇主字安于心。◇隶字安两肩。◇准字安脐中。◇提字安两髀。◇娑婆(二合)安两胫。◇诃字安两足。想安布已然后持诵(持明藏仪轨经说。若于准提菩萨法中求成就者。先观准提菩萨根本微妙字轮。安自身分一一分明。是人先身所造一切罪业悉得除灭。凡有所求决定成就。安布九字藏经数处说也)观想梵字所有功德。广如诸陀罗尼经中说之(此上梵字观门。若四威仪中常思之更妙凡诸经中说想真言字者。皆是梵字。非是此方文字。故一字顶轮王仪轨云所言观诸字。唯瞻于梵字。非是随方文。有大神用力)。或有不能想得梵字者。但只专心持诵亦具一切三昧。故大悲心经云。陀罗尼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若人紧切持诵时。或逢种种魔障或忽然怕怖。或舌难持诵或身心不安。或多嗔多睡或见诸异相。或于咒反生疑心不欲持诵等云云。若对治者。应观梵书◇罗字。或观◇嚂字或观◇阿字等。但随观一字彼竟界自然消灭。若分别心多。当观◇洒字。即成无分别。若著有心多。应观◇含字。即因缘法本空也(此上且约一途而说。若实言之。随一字一切处皆得用之。谓一字实具一切字一切功用。是一切诸佛菩萨也)。问曰何以梵字皆...(第1534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二卷)


...上遍想◇[金*(离-禸+ㄆ)]字。白色变成水轮。水轮上遍想◇阿字。黄色变成金刚地。于金刚地上遍想有大莲华。一一莲华上皆有准提菩萨。无量圣众围绕。一一准提前皆有行者自身。一一身各出无量华果饮食幢旛等诸供养具。而为供养。又皆对准提镜坛三密相应。又行者若无准提像。并华果饮食等供具。但作此观亦得吉祥成就)。一心谛想准提菩萨。具无尽相好光明。于菩萨心月轮中。想有九圣字坛。行者想自心月轮中。亦有九字坛。并自身分中想布九圣之字(心月轮并身分布字如前已说)。所献华果饮食香烛等。于上息灾增益敬爱三法之中。所说物色皆得用之。行者衣服。但一切新净者皆得作法。就中黄衣最吉。又行者不须苦节劳形。恐心神散乱。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皆得三密修习。于见闻觉知唯观◇阿字(于一真清净法界亦常作观行)。依前次第轨仪持诵至准提真言。从头无记无数专精念诵。勤策身心不令懈怠。欲近成就时必有种种障起。应作降伏息灾等法。随行者根性差别。于其中间必获三昧现前。即于定中见无数佛会闻妙法音。证得十地菩萨之位(此一种法。唯求出世间。若欲于此法中求成就者。须得预前持诵准提真言。五百万遍或七百万遍。或千万遍而为先行。方作此法定有灵验)。二验成行相者。谓准泥陀罗尼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等。共十余本经皆说。真言行者用功持诵。或梦见诸佛菩萨圣僧天女。或梦见自身腾空自在。或渡大海或浮江河。或上楼台高树或登白山或乘师子白马白象。或梦见好华果。或梦见着黄衣白...(第1534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二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4:37 , Processed in 0.15937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