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03|回复: 0

一切善业都应以菩提心为摄持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6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妙音新闻网怀旧站文章集锦》

[净土社区]一切善业都应以菩提心为摄持


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20059.html
一切善业都应以菩提心为摄持实修的时候要以菩提心作为中心。一切修持都应围绕着菩提心而进行,一切善业都应以菩提心为摄持。

  我们不能仅仅想到自己的享受,不能仅仅为了自己能获得解脱。一定要考虑到天下如母众生,要为了利乐众生而证取无上菩提,为实现这样的终极目标进行修持。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种忧患意识,忧患如何使正法发扬光大,如何让众生离苦得乐,不至于被邪说误导等等。这才是作为大乘行者应当考虑的。如果总是考虑自身的利益,考虑自己是否能往生净土,是否能获得健康平安等等,这个境界就未免太低了一点。我们常常看到那些效忠国家的大臣,以及现代的伟人,他们整天所想的都是忧国忧民。譬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首先想的是天下疾苦,然后才考虑自身安乐。世人尚且有这种无私奉爱的精神,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更应该全心全意地利乐众生。为了如母众生的究竟离苦得乐而发心修证无上菩提,这才是我们修行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既然如此,道次第里为什么要分下、中、上三士道来修心呢?这是因为终极目标需要由一系列的阶段性目标逐步完成。三士道是我们到达终极目标前必经的阶段,所以三士道是共同必经之道,称为共下士道、共中士道和共上士道。下土道和中土道修持完毕之后,必然会进入上土道;要进入上土道,也必须先经历下士道和中士道的阶段。下、中士道是为进入上士道而作准备的。这也是三主要道里把下、中士道的内容摄入出离心的原因。因为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前行,即使在修下士道、中士道的时候,我们也要把目标锁定在成佛上。如果由菩提心作为摄持,思维人身难得、苦谛等等的话,就不会成为真的下、中士道,而是共下士道、共中士道。所以,每次上座观修出离心的时候,我们都要先发菩提心:“为了能究竟成佛,我必须斩断对现世的贪著,因此现在需要修持出离心。”在观修菩提心时,也要先进行出离心的串修,生起了出离心的觉受后再修菩提心。虽然在讲解的时候,三士道可以分开来依次解说,但在实修的时候,每一道都应当与另外两道互为摄持,否则我们最初修“出离心”时,就不会成为大乘道了。

  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进入大乘道,而要另外设立下士道和中土道呢?这是为了利益不同根器的人。大乘根器者可以快速进入上士道,那些心量小的人也可以渐次修心,他们先从下、中士道起修,最终也能进人上士道。另外对那些连出离心都没有生起,却自以为大乘行者、密乘行者的人,为了他们能正视自己所处的阶段,而分为三士道进行修持。因为菩提心的生起,是建立在不忍他人受苦的悲心上,而悲心来源于对苦的认识,我们只有先了解自己的苦,先解脱自己,才能感知他人的苦而生起悲心。所以,最初应在共下士道修心。否则,不可能真正生发菩提心而进入上士道。就像是楼房的地基一样,没有这个地基,你所谓的高楼大厦也只能成为设想中的空中楼阁而已。

  讲完这个三主要道以后,要是大家能遵循这样的次第,修行就不再是做游戏了。这三者就如同我们的腿、心和眼睛一样重要。试想,如果没有出离心,我们怎么会有起步运作的能力,向解脱的目标去迈进?没有菩提心,怎么能辨别是非善恶,不至于走入歧途?没有正见,怎么能看清前进的方向,明确修行的终极目标?尽管大家以前也学了不少密法,灌了不少顶,修持也有一些感应,但那毕竟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沙滩上的建筑也许能起一段时间的作用,但经不起风雨的吹打,终究是不坚固的。你们要是按照三主要道来修的话,终究能够到达圣贤们所达到的解脱彼岸,必定能获得解脱。解脱不是有三级解脱吗?即小乘罗汉的初级解脱,大乘菩萨的解脱,以及佛的终极解脱。我们只要达到小乘罗汉的解脱,也就不再受世间八法的干扰,内心不再被世间的苦乐所动摇,永远保持一种常乐我净的涅槃乐境。如果依照三主要道来修持,就已经超越了罗汉。因为罗汉仅仅获得自我的解脱,解脱了烦恼障而跳出生死轮回,但他还没有菩提心,不能破除微细的无明所知障。那么我们不仅能获得自我的解脱,还有了菩提心的种子,福德资粮很快就能圆满,就有能力带领众生一起迈向终极的解脱——成佛。大家如果想真正地修行,就应该踏踏实实按照这样一个次第来修学,这是一切欲求解脱者必经的道路。


  只有三主要道已经修到合格证量,我们才能再来修持一些甚深的无上密法,以取得即生的彻底证悟。如果不具备三主要道的基础,即使修持无上密法也是不会获得成就的。我们知道密法是非器莫传,对不具足根器者不能宣说密意,这在密乘戒律上有严格要求。如果要想学甚深的密法,就一定要根器成熟。那么如何来成熟呢?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首先是通过修持显教的三主要道来成熟自身,这是第一步显密共行道修习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入密乘,进行成熟根器的灌顶和受三昧耶戒。这样才算是修学密法的根器成熟。灌顶分为一般灌顶和大灌顶。一般灌顶仅仅是加持性的,大家经常接受的大多都是这种加持性的灌顶,这种灌顶对根器的要求不高,修持它也能获得本尊的摄受和加持。但如果要想取得即生成就,成就本尊的果位,这种灌顶就显得不够了,必须要接受成熟根器的大灌顶。大灌顶不象一般灌顶这样可以公开,它对弟子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弟子必须根器成熟。如果弟子根器不成熟就灌顶,那么对师徒双方都有害,法师一般也不会轻易灌这种顶,必须要弟子成为合格的法器。大家一定要成熟自身,注重三主要道的修持,把自己锻造成堪受密法的法器。


  如果没有三主要道的基础,没有菩提心、正见而入无上密乘,我们时时刻刻都会触犯戒律。mi zong十四根本戒中,其中两条就是“对众生缺乏慈悲心”和“持邪见反对性空之说”。没有菩提心和性空正见,你能不触犯这两条吗?如果没有戒律,你纵使能修到本尊现身,修到会产生神通神变,那也是不真实的,一般都是鬼神附体导致的现象。大家一定要明白,金刚乘是建立在大乘的基础上,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大乘的菩萨在度化众生时,感觉自身能力不够,为了能够快速、彻底地引爆潜能,才要进入金刚乘。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修密法呀?就是为了能更快更好地利益众生。如果我们没有菩提心,没有一颗利益众生的心,还修什么无上密法?众生都是父母,我们对父母缺乏一种爱心、慈悲心,这种罪过有多大!大家一定要升华自己,把身口意奉献出来,用彻底利他无我的精神为众生服务,这是金刚乘的戒律要求。


  密乘十四根本戒的“持邪见反对性空之说”,更是与缘起正见有关系。邪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执为实有的常见,执著诸法实有就产生贪爱之心;另一种是持空无的断见,认为万物空无就断除因果之说。而大多数修学密法者容易犯的毛病,是执为实有。认为所修的本尊就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在打坐中见到一个什么影像,就认为见到本尊见到佛菩萨了,顿时欢喜若狂。若是见到一个恐怖的影像,就认为自己被魔盯上了,整天胆战心惊。你心里这么一起波澜,不管是欢喜的心态,还是恐惧的心态,就刚好为魔乘机而入,修到最后,你可能就真的着魔了。因为你把它执为实有,它就真的能产生作用。缘起的现象尽管没有自性,但它的作用并没有消失,只要有现象就会发生作用。


  藏地曾经有一个名叫邬玛巴的喇嘛,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他还在童年的时候,就经常见到文殊菩萨现身说法,像你我之间这样可以相互对话,你想想这是多么的殊胜!我们许多人就是定中或幻觉中,出现一个什么影像或声音,都会感到无比高兴,奉为圣旨般坚信不移,何况这是菩萨的亲自现身。但是邬玛巴并不是很兴奋,因为魔也有可能幻现为佛菩萨的形象呀。如《大涅槃经》中说:“魔等尚能变化佛身。”怎么能肯定这一定是真正的本尊现身呢?于是他决定对现身的文殊菩萨进行考核。要是我们见到佛菩萨现身了,恐怕早就欣喜若狂了,哪里还管他真假?但邬玛巴就是这样的理智和严谨,他请了一位成就者帮他鉴定。那位成就者按照密续的内容,对现身的文殊进行观察和考问之后,告诉邬玛巴:“这应当是真正的本尊,不会有什么问题。”


  宗喀巴大师也是如此。他曾经多次亲见诸佛菩萨及本尊现身,如本师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无量寿佛、弥勒菩萨、白伞盖佛母等等。他在讲道次第的时候,龙树、无著、阿底峡等深观派和广行派的一切祖师,也亲自现身加持,直至法会结束。尽管获得如此稀有难得的境界,大师仍然认为是自心的幻化,不能执为实有,常以“诸法如幻”来观照自心。正如《金刚经》中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们观想诸佛本尊亦是如此,慈悲和智慧才是其内在本质,而形体是幻化无实的,如镜花水月一样无有自性。只有体认到这一要诀,修持才会有成就的可能。所以,我们修学密法要想有所成就,片刻都离不开菩提心的摄持,离不开性空正见的指导。一定要有三主要道的修证基础。否则,一辈子也不可能修出什么成就。
菩提心”是什么?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华严经》中说:“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则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日,普照一切众生类故。菩提心者,则为明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的。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才会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诸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愿力都是菩提心的体现。

        发菩提心、走菩萨路、学佛做人、利益众生,这就是学佛人走的路。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14:36 , Processed in 0.15972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