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70|回复: 0

幸福人生讲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3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之弟子规与净宗修学》

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与净宗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05/5/8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52-124-0004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我们的真诚要在一切时一切处当中保持下去,生命当中就会有相当多的好戏连台。《弟子规》最后两节,「亲仁」跟「余力学文」,我们面对仁德之人,面对善知识,也要真诚对待。对善知识如何真诚?中国特别重视师道,因为唯有师道、孝道,才能让文化延续下去。父母给了我们身命,老师给了我们慧命。而真正对老师最重要的回馈,叫依教奉行。

  在明朝末年有一个忠臣叫左光斗,后来这位大臣被封为「左忠毅公」。他在一次科举考试当中,因为担任主考官,念念想着能为国家举栋梁之材,所以还没考试以前,他就微服出巡,穿着平民的衣服,到一些寺庙去巡视。诸位同修,为什么到寺庙巡视,没有到酒楼、饭店去巡视,为什么?因为酒楼、饭店住的都是养尊处优的纨绔子弟,而往往在寺庙住的都是一些穷书生,都抱持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一种斗志。所以从这里我们也体会到,一个家风要能够传承下去,绝对不能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假如这样下去,保证家风不可能延续三代,所谓「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现在不大适用,要与时俱进,改一下,叫「富不过一代」,很多一代到晚年都败丧掉。所以对于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曾国藩先生提到,看一个家风是兴是衰,看三件事,第一个,子孙睡到几点。诸位同修,你们现在孩子睡到几点?第二个,有没有做家事;第三个,有没有读圣贤书,从这三个角度看。诸位同修不要皱眉头,来者可追,现在开始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教。

  左公就到寺庙去巡视这些书生。刚好看到一个书生写了一篇策论,累得睡着了,趴在桌上,他走向前,看完这篇文章,内心很感动,体会到这么年轻的读书人就有忧国忧民的胸怀,所以忍不住把他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他的身上。我们从这个动作可以了解到,读圣贤书、有学问的人念念想着要栽培人才,他绝对不愿意圣贤的教诲在他的手上断送掉。所以他可以没有孩子,他绝对不能接受自己没有把圣学传下去。所以诸位同修,我们有一颗好学的心,绝对得到贵人相助,绝对得到冥冥当中佛菩萨的加持。后来正式考试,当左公改到这个卷子,看完文章,马上感受到这一篇就是这一位书生写的,这个书生叫史可法,给他面署第一,状元。因为按照规定,所有考上的书生都要认主考官为师,所以那一天史可法到了老师的家中,老师看了很欢喜,对着他太太讲,他说往后继承我的志业不是我的孩子,而是这个学生。

  后来史可法跟老师同朝为官。但明朝末年宦官当政,老师被陷害,进入狱中就很危险,被严刑拷打。史可法相当的担心,透过各种管道希望能够到狱中去看老师。后来感动了监狱的士卒,就建议他化妆成捡破烂的模样潜入监狱。史可法走向老师所关的地方,当他看到老师眼睛被烧红的铁片已经烧得面目全非,膝盖以下又被切掉,看了痛哭失声,就扑过去。老师因为耳朵还听得到,一听到史可法的声音,马上用他的双手把黏住的眼皮拉开来,用他的眼睛看着史可法,对他说,他说你是什么身分?你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假如这个时候你又被奸人所害,国家将陷入非常危急的状况。与其被奸人所害,不如现在我就活活把你打死!他老师马上捡起地上的石头往他的方向扔过去。史可法看到老师这么震怒,也快速离开。诸位朋友,他的老师已经面临生死关头,但是他的心中时时刻刻念的是什么?念的是江山社稷,念的是自己学生的安危。

  后来左公去世了,史可法也担任国家很多重要的职位。当史可法领兵在外戍守边疆,他晚上都没睡觉,跟着士兵,士兵分成三组,跟他背靠背休息。他的士兵看不下去,劝他,「大人,你再不休息,身体受不了」。史可法对着士兵讲到,「假如我去睡觉,国家陷入危难,那我就对不起朝廷,更对不起我老师的关爱、教诲」。所以确确实实,时时依教奉行,不敢稍有闪失。史可法回到家乡,第一件事不是去看自己的家人,而是去看他老师的太太,还有老师的子孙,真正做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从史可法与老师之间的一分情义、恩义,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应该如何来对待自己的师长,一定要诚敬的学习,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有一段开示很有味道,提到学子分四等,上等学子能接受师长的折磨,忍耐上进;中等学子能接受师长的鼓励,发愤图强;下等学子能接受师长的赞美,爱中成长;劣等学子什么都不能接受,事事叛逆。诸位同修,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人贵自知,我们是哪一等心里要有数;再来,我们现在用哪一等教法在教小孩?所以范仲淹出得来吗?这些圣哲人出得来吗?大半都在哪?培养出来都是温室里的花朵,一出来就谢掉了。我们一定要期许自己当上等学子。为什么?为什么要折磨?因为对治习气你要咬紧牙关,「玉不琢,不成器」。而且我们常常提到,四弘誓愿第一愿叫「众生无边誓愿度」,而我们没有接受折磨、忍耐,智慧出不来,能力出不来。所以你晚一天成就,众生就晚一天离苦得乐。你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志向,你就很快能成就道业。而大乘佛法大根大本就在慈悲心。所以我们当父母的人就要赶快把德行、智慧提升,才能造福小孩;我们当老师的人要快速累积教学经验,才能造福我们的学生。

  所以当初,刚好我在台中杨老师家里,接到我师范院校同学的电话,提到有一班学生是全校最难带的,问我要不要去带?我们当下跟他说,我一定去。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其实更重要的,我们希望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快速累积教学经验,不能让孩子的人生空过,我们愈早明白,他们愈早得利益。在大陆演说的时候,我们很多的老师都很年轻,都把教学的例子在课堂当中讲出来,有退休的老师走上前来对我们说,我教书四十多年,跟学生都没有这种感觉。所以真的,一个人的能力不一定是时间积累出来,还有更重要一个因素,是有没有用心、有没有使命感。所以当我们能当上等学子,将是给师长最大的回馈。

  「余力学文」里面也有提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所以当我们拿到经典,恭恭敬敬的读,不打妄想,是真诚恭敬对书本。而一个书本都是无量因缘的促成。佛经都是很多高僧大德到西域去取来,去了上百人,回来的寥寥无几,这些高僧大德用生命供养我们。玄奘大师说,「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土一步生」。诸位同修,我们拿什么回馈给玄奘大师?就是至诚恭敬把经典学好,这样才对得起他们,也对得起我们的良心。除了要冒着生死把经典运过来之外,当下朝廷还要成立译经团,上百人,甚至上千人,成就这个大事因缘。接着历代很多的战乱,都必须有心人把它保护好,才能传到我们手上。像这一本《弟子规》,就是清朝李毓秀夫子,相当有真知灼见,他提取孔老夫子在《论语.学而》第六章的一句重要教诲,这一句教诲就是「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七个做人处世的纲领抓到,把它编成这一本《弟子规》。虽然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却做到了纲举目张,这没有高深的学问绝对办不到。杨老师又用她的真诚,一笔一划写出来供养我们。所以得来不易,我们用这一分诚敬的心来学习、来实践。

  真诚心、清净心,怎么修清净心?就是不受到污染,保持我们的清净。什么在污染我们?七情五欲是污染。当然我们对七情五欲要有很高的警觉性,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诸位同修,您现在假如不起七情五欲,那您一定要来找我,您不能再坐在家里,要出来弘法利生才行。所谓「八风吹不动」,八风是哪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诸位同修,您看看这八风,您最常吹哪一风,然后你就要很小心,要有高度警觉性。利、衰、毁、誉、称赞、讥毁,还有苦跟乐,当这八风吹过来,我们马上情绪就波动了,就被污染,要赶快起觉照,不能让它继续下去,不能回过神来又过了三天,那三天又浪费掉了。诸位同修,哪一风最厉害?

  在宋朝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苏轼,他跟当时候一个高僧常常有交流,佛印禅师。刚好那一天苏东坡坐在蒲团上,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烦恼,心很清净,就作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境界能不能贪?很多人坐了觉得很舒服,都不想去跟别人讲话,因为一讲话把我的清净都打乱了。这种清净不是真的清净,清净是要在五欲六尘当中锻炼,都能够不受污染。所以老和尚说,去逛百货公司炼清净心,炼定功,看了这个五颜六色的东西如如不动。苏东坡就把这首诗叫人传给佛印,佛印大师拿来一看完,给他批了一个字,叫「屁」。一拿回来,苏东坡一看,马上火冒三丈。八风动了没有?人家对他的讥毁马上就受不了,就冲到禅师门口来。结果还没进门,看到门前贴了两行对联,讲「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马上就把他气得渡江而来。苏东坡一看,觉得很惭愧。

  苏东坡这个惭愧没有到底,又有一次跟佛印一起禅坐,坐完以后,他就跟佛印讲到,他说你看我坐在蒲团上面像什么?佛印说你真像一尊佛。苏东坡说,我像佛,佛是无上,那我不就赢定了吗?他就问佛印,那你觉得我看你像什么?佛印大师说,你觉得呢?苏东坡说,我看你像一坨粪。因为佛印大师身材比较胖。结果苏东坡很高兴,回到家里洋洋得意。家里的人一看就问他,你在高兴什么?他就把这段过程说了,你看我像一尊佛,他像粪。家里人就告诉他,你输得太惨了!佛印禅师心中有佛,见人是佛;你心中有粪,见人是粪。所以佛菩萨看众生都是什么?都是佛。从这里,相由心生,我们要好好观照自己。

  七情五欲是污染,七情是喜、怒、哀、惧、爱、恶、欲。其实说实在的,只要我们是用情欲在对待一切人,纵使当下跟他处得很好,到头来都有流弊问题。因为情欲它的本质是控制、是占有,到时候缘分不具足,必须分开的时候,那就苦了。所以爱一个人绝对不能产生占有欲。有一对夫妻好得不得了,所有的人羡慕得要死,结果先生突然意外去世,太太过没多久自杀了,她无法接受一个人生活。所以你真正爱你的伴侣,应该是时时想着,假如我不幸离开的时候,他还能够过得很快乐。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经营才是理智,而不是腻在一起。这个欲,财色名食睡,五欲,我们一定不能让这五欲污染。我们来看看,财、色、名、食、睡,懂道理,自然而然就很有免疫系统,有抵抗力。

  我们都了解,财是不是抢来的?绝对不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只要积功累德,该是你的绝对跑不掉。「财物轻,怨何生」,当我们能舍财、能让财,表面上看好像失去了,事实上这一个让财,将带给自己莫大的方便。怎么说?在五代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张士选,他的叔叔跟他父亲,两个兄弟,因为父亲比较早去世,所以他的叔叔把抚养长大。当他已经成人了,他的叔叔把他叫过来,说我现在把爷爷留下来的财产分成两份,一份给你,一份给我。诸位同修,这样好不好?他的叔叔有七个小孩,张士选马上跟他叔叔讲,不应该分成两份,要分成八份,因为我有七个兄弟。本来叔叔很坚持要分成两份,但是看到自己的侄儿这么样肯定,一定要分成八份,后来也就分成八份。这么一让财,成就了什么?首先成就了他的德行,他不贪。一个人不贪,一个人欲望愈低,智慧愈彰显。后来他走到京城赶考,刚好遇到一个道士,看着他的面相就对他说,年轻人,你的脸上有很多阴骘纹,你积了很厚的福德,你这一次考试必然会高中。后来确实顺利考上,家风、家道很快就兴旺起来。所以让出了他跟后代的福分,也让出了整个家族的一团和气。所以舍财、让财,绝对利人又利己。

  不只要让钱财,自己有才能也应该多多尽心尽力帮助别人,所谓「己有能,勿自私」,会的能力都应该尽力去服务他人。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也在做法布施、做财布施,用内财、用智慧,当然就会得财富,又得聪明智慧。孩子这一分服务他人的心一定要从小扎根。我小时候就比较热心,热心比较好听,那时候我记得同学都写我比较鸡婆。这个特质在人生的体会上,也印证确实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记得那时候我参加老师的考试,之前我在补习班补了四个多月,要考十三科,我已经离开学校好多年,那些内容都显得很生疏。但是一件事情的成败首先在信心。因为我分析了一下,我没交女朋友,所以心比较定,第一个赢的地方。第二个,我有佛力加持,他们可能没有。因为我们是为了教育,为了承传正法,所以一定会得佛力加持。再来又告诉自己,只剩这么短的时间,上课的时候听完马上要会,绝对没有时间打包回家消化。所以每一节课都非常专注。

  我记得大半都是女同学来准备,我都坐在第一排,旁边都是女的,百花丛中过,不是,百花丛中一点绿,很有意思。后面的同学都知道前面坐了一个男生,因为比较高,头都突出来,所以后面的人没见过我,但是都知道前面坐了一个人叫师兄,因为她们知道我学佛,都叫我师兄。我考上师范院校,还有同学跑过来说,你是不是就是那个师兄?因为很明显,一个男生坐在前面。

  所以很多女同学过来问我问题,我都很尽心尽力教她,教到很多男同学跑过来说,我好羡慕你!他没有看到重点,因为我们希望能够给与这些同学一些帮忙。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突然体会一个道理,当我在教她的时候,不是她得最大利益,而是我得最大利益,她只是学会把这一题做好,我必须提升到把她教会。所以解题的能力愈来愈强,思考事情方方面面。所以后来,我连续考了三年的数学科,后面两年根本没有时间念书,结果考下来的成绩,第一年八十八分,第二年九十分,第三年八十八分。因为境界已经怎么样?提到不容易掉下来的程度。所以确实,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所以要舍内财、舍外财,舍经验、舍智慧帮人,那你孩子的心量就无限扩宽。为人父母也要演出清廉,不爱财、不贪财的态度。这是「财物轻」。

  在汉朝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杨震,他在担任东莱太守的时候提拔了一个读书人,那个读书人叫王密。后来王密也升官到了昌邑县的县令,离他很近,他就拿了十斤黄金要来谢谢杨震。那时已经晚上,当杨震看到之后就对他说,他说令兄,我这么了解你的才华,所以提拔你,你怎么这么不了解我?接着王密就跟杨震说,没有关系,这是我要感谢你,反正没有人看到。杨震接着对他说,他说怎么会没有人看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有没有其它人知?神目如电,那个一收,阎罗王那边就记上去了,哪有不知的道理!王密一听很惭愧,就把钱拿回去。一个祖宗不贪财,树立了家风已经数千年不衰。因为杨家后来改成「四知堂」,哪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所以当他的后代子孙一走入家里的门,先看到什么?「四知堂」。所以这个风范垂范后代子孙。诸位同修,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当上等学子,要好好折磨、忍耐,您这一生的行持将产生永垂不朽的影响。

  再来,五欲第二,色欲,女色。我常常会问,唐朝杨贵妃还没有出现以前,出现了开元之治,天下大治;杨贵妃出现以后,从开元之治变成安史之乱,天下大乱。所以谁造成的?诸位同修,谁造成的?当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跟军队一直逃亡,幸好唐朝有余福,有忠臣帮助它,张巡、许远死守睢阳城,把安禄山的大军整个挡住,不然唐朝很可能就灭亡。军队走到一个地方停下来,说杨贵妃不死,我们就不走,这个时候唐玄宗头低低的没说话,后来杨贵妃就死在那里。谁应该对安史之乱负最大的责任?万法因缘所生,缘在杨贵妃,因在哪?因在唐玄宗好色。假如是尧帝、舜帝,杨贵妃来有没有用?所以很多话把真相都讲出来,色不迷人人自迷。

  如何能有定功,不被色所迷?也要从小扎根。所以您要担心以后孩子会被色迷,那是多余的,现在要养他浩然正气。这个色关不过,很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尤其现在诱惑又很多。所以,孩子的定功,还有我们自己的定功,要在平常炼。《弟子规》讲,「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还有定功不够,不可以勉强,所以「斗闹场,绝勿近」,一些声色场所绝对要避免。当我们能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能够在平常就这样下功夫,定性就会慢慢形成。中国话讲,「饱暖思淫欲」,所以往往太好命才会犯色戒,每天游手好闲,那特别危险。

  我们要理解到,因为正气不足,才会为邪所夺。正气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人生有没有志向,来自于人生懂不懂得尽做人的本分。当他从小就立志要当一个孝子,那他绝对不会做出让父母丢脸的事,因为「德有伤,贻亲羞」。当从小读书,你告诉他,国家对你有多少栽培,老师对你有多少的爱护,你学有所成一定要回馈社会。当他的思想观念都是这样的存心,他就长养正气。当一个人有正气,一遇到邪气,他会浑身不舒服,自然就会敬而远之。所以假如现在我们到舞厅去,可能一进去听到那个音乐,三分钟头都快晕掉了,就赶快跑了,已经有正气就可以感受到邪气不可待。

  在《孟子》的教诲当中也提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事奉父母,人生第一大事;守节哪一件事最重要?自己的身,不能坏了名节。在一间著名的大学,有一位老师是这个大学一个学院的院长,后来因为嫖妓,四十多岁的教授,当场被换了工作。而且他这个名誉的损害不只害了自己,还会让家人抬不起头;不只对不起家人,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国家社会对他这么多的栽培。所以人生一定要谨慎,所谓成名于一生,但是毁掉可能在顷刻之间。而守身有莫大的利益,成就了自己的德行,又可以感得来生很好的眷属,又能让后代子孙有好的榜样。所以守身相当重要。

  现在社会现象也很乱,我们也发觉到有很多一夜情的状况,此风不可长,我们也要常常在一些场合当中,能够把守身的重要性跟有缘的朋友分享。很多守身的益处,不守身所产生的祸患,在《寿康宝鉴》、在《安士全书》当中都有非常多的事例,我们要转相教诫,多督促。因为一有督促,每个人的正气才提得起来。有时候很多工作场合的气氛,都还会讲一些绮语、一些很轻慢的话,那都在助长邪气。有这样的现象我们绝对不能一起起哄,不能随波逐流,当你那时候非常严肃,他们可能就会收敛。

  这是财、色、名、食、睡。这个名我们也要理解到,名不是拿来炫耀,名是代表背后的责任,要照顾好员工、照顾好人民,我们才对得起这个名,所谓名符其实,不然在享这个名的福报当中不知道要造多少业了。

  好,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边,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18:57 , Processed in 0.16001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