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89|回复: 1

[大德开示] 第一讲以师志为己志201803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9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讲述学祖宗智慧 改人生命运》

第一讲 以师志为己志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诸位同志,共同的志向,这是很难得的。俗话说「
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假如我们这一生能找到一群同志、知己,那人生是
痛快的,是无悔的,是能做出贡献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二人同心,其
利可以断金,所以不能小看自己的诚心、自己的力量。
今天第一堂课程,跟大家交流的是「以师志为己志」,末学是跟大家交流一下自
己的一些心境。而事实上,在座的很多长辈、朋友,他们做得比我还好,而且他
们做得比我还要久很多。他们可能这一二十年来,都是以「承传正法、落实古圣
先贤教诲」为自己一生的志向,所以我讲得不到位的地方,还请我们来自各地的
长辈、朋友们不吝赐教。而且确实,大家在各地都在实践圣贤的教诲,也都非常
地不容易,因为我们现在面对文化承传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在这里也向诸位长辈
、朋友致上诚恳的敬意,谢谢大家!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一个人没有志向,那就好像树没有根,他就没有生
命力,没有光亮,活着好像过一天算一天。所以志向就好比一个人人生的动力一
样,他有动力去迈向这个目标,他每一步走得明白,走得踏实,走得无怨无悔。
那我们思考一下,我们自己有没有坚定的志向,我们的孩子有没有从小立志?
一个人一生成就的大小,一定跟他的志向有关。苏东坡先生讲过一句话,「古之
立大事者」,不管他是为家还是为社会民族做了有意义的事情,「不惟有超世之
才」,不仅有很好的才能去服务人,「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他这个「坚忍不
拔」就是,他已经立下了愿誓了,他这一生都不会改变,「纵使身止诸苦中,如
是愿心永不退」。
卢叔叔曾经送给我八个字,我在这里也与大家分享。因为我假如不讲,我下辈子
就没有智慧了,所以我们要把分享智慧经验变成一种自然的习惯,就好像给人一
个微笑一样自然,就好像顺手帮人扶一下门那么自然。愿要大,志要坚,心要细
,气要和。当然,愿是利益大众的,是与道义、恩义、情义相应的愿。假如这个
愿是为了去满足自己的欲望,那这个叫「卑志」,卑下的志向,那这一生就没什
么意义了,可能就变成欲望的奴隶了,所以要立高志,要立壮志,要立大志。
我们的志向也会影响我们小孩的志向。我们思考一下,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有
责任感?一讲到下一代的情况,那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那个是结果,原因出在
哪?我们上一代有没有把立志,有没有把人生的格局,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孩子
?还是孩子从小也是以追求人生的享乐为他的目标?那他要有大志、要有责任感
就很不容易了。
范仲淹先生的祖上,从汉朝的范滂起,都是以天下为己任,才能出这样的后代。
范公的后代这八九百年,每一个人心中都以他这样的教诲来作为人生的态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所以身为父母,为人师表,以至于为人领导,或者在一个地方推广传统文化,那
我们就要把愿大、志坚真正做出来。孔老夫子讲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我们学习儒家的教诲,目标就是做君子,再提升,做贤人,终极目标是要做圣
人。大家听到「圣人」两个字,有没有突然觉得好遥远啊?遥不遥远?圣人遥不
遥远啊?
圣人遥不遥远不是自己想,自己想就是跟自己学了,哪是跟圣人学,是吧?我们
今天就是因为几十年来顺着自己的想法做错了很多事,甚至于染上了很多习气,
过得不自在、不快乐。现在有机会跟孔老夫子学习,那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那样的人生快乐,是我们要去效法、去契入的。
那既然要契入孔子那个「无入而不自得」,那个「饭疏食饮水」,吃很简单的饭
菜,穿很简单的衣服,「曲肱而枕之」,连枕头都买不起,怎么办?这个手一弯
,哇,睡得很甜,还能梦到周公,是不是?我们睡那个席梦思,睡的那个枕头这
么贵,梦到谁了?所以梦不梦得到周公跟有没有钱没关系,跟诚心有关系。孔子
是喝汤的时候看到尧帝,在墙上见到大禹,在梦里见到周公。我讲到这里都觉得
很惭愧,我都还没梦到。但是孔子又提醒我们,这个时候不要自责,也不要没自
信,孔子说「知耻近乎勇」,为什么没梦到?诚心还不够。等我们有像尧、舜那
样胸怀天下的存心,我相信一定梦得到。
孔子,我们刚刚讲到,我们既然要跟老人家学习了,那就要放下自己错误的想法
了,要随顺圣贤的教诲,这是刚学习时非常非常重要的态度。我们假如学归学,
怎么烦恼还是顺着我们自己的想法,那这样要受益就很困难了。我们要希圣希贤
,当然要用圣贤的模子来打造自己。不能学了之后,该怎么样生气还怎么样生气
,该怎么样傲慢还怎么样傲慢,该怎么样贪吃还怎么样贪吃。当然了,还是要吃
,但要适当,自己的心不能贪着,这样才是在学圣学贤。《孝经》有一段话非常
好,「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就是一个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都想着有没有符合圣贤人的教诲。一个
人能时时是这个态度,他三年就有成就了。每一天都这样地观照自己,三年就习
惯成自然了,处事待人接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全部都跟孔老夫子的教诲一样

所以老夫子又讲到,「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立住道德,立住人品,首先
他要学礼。而这些礼,其实就是圣贤人立身处世的所有的原理原则跟准则准绳,
就在这个礼教里面了。顺着这样去做了,就能彰显自己的明德,而不是说圣贤人
硬要我们这么做。圣贤人又没有控制的欲望,强迫我们干什么?他们把这些教诲
告诉我们,我们这么做能恢复明德、恢复本善。处事待人都是顺着我们自己的性
德、道德,那样的人生很痛快、很自在。
我们首先一定要放下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才行。修学的路上,真正的功夫就是
放下习气,就是「放下」两个字。错误的习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一定
要放下。没放下,很难提升,很难受益。所以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
心而已矣」,就是把我们已经偏离了本来的性德、明德,再把它调回来,这个叫
做修身,叫学问。
那我们想一想,我们这一生,小的时候是赤子之心,我们现在的心灵比起我们小
的时候进步还是退步了?看似外在的东西越来越多,可是事实上心灵是在退步。
科学家有实验,一个人三岁以前一天笑一百七十次。大家从这里去体会,孟子讲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些圣贤人处世跟婴儿一样的单纯。你看孔
子,人家唱好听的歌,他就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唱,一起快乐。你看那小朋友,
一个人唱得很高兴了,其它的不知不觉地就走过来跟着他一起唱,是吧?还在那
里左右晃。那我们看到一个人在那里唱歌,还先跟他交换一下名片,看看这个人
够不够水平我跟他讲话。人心中太多的执着、太多的虚荣,就把这个善心、赤子
之心给障住了,所以学习最重要的是放下,回归本来的单纯、本善。
我自己二十多年,人生经营得也是很多烦恼,也做错很多事情,父母对我的人生
也还有很多担忧。我也感觉得到,也不想让父母担心,可是做出来的事还是控制
不了。因为我们没定力,因为我们还没功夫,这个都得学才行。
后来我在二十五岁那个时候,刚好在电视上看到师长的教诲。我不是不想学啊!
去伤害别人,去造成别人的痛苦、困扰,我也不愿意啊,可是我伏不住烦恼,我
也不知道怎么样去利益人。结果第一次听,觉得老人家怎么可以把人生的道理讲
得这么清楚!听懂一句,好像这个心就透亮了一点。有时候听到感动处,不知不
觉站起来给老人磕头,感谢、感谢啊!没有您给我这些教诲,这些问题我可能一
辈子头想破了都不知道。
所以遇到了经典,遇到了师长老人家的教诲,那这是人生难得的一个缘分。知缘
,惜缘,才能造缘。把自己人生这个缘创出最高价值、最高的意义,那得要珍惜
,得了解这个缘。包括当下所有坐在我们旁边的学长们,这个缘容不容易啊?你
们的表情好像没有表现出不容易的样子,我们的脑子里是不容易,表情好像不是
连在一起。所以学习都要入心。
每一次大家参与课程,念《弟子规》,念到哪一句声音最大?「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这句话有没有从心念出来?有念出来,就鼓舞自己一次。
还是说,「啊,终于念完一遍了,最后一句了」,然后赶紧高昂起来,因为情绪
蛮欢愉的,「啊,终于念完了」。那念这一遍不就是应付自己,应付给谁看的啦

所以修身第一个,不要自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真诚心中流露出来。整
本《中庸》就谈这个「诚」字,诚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有的学长们念这一
句「勿自暴,勿自弃」,念的时候,嘴角还是下垂的,啊,「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别人看了他,有没有信心?他自己这么念,他自己有没有信
心?边念还边想:那个是孔老夫子的,那个不关……越念还越否定自己,这个不
只没提升,还往下降。所以每一句要用心去领受,不怀疑。
真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没有发一个为往圣继绝学的心,我们今天不会坐在
一起,是吧?我都笑得那么开心了,你们怎么都没笑?我们是全然地去融入一个
因缘,全然地去听经典的每一句话。有人就念着念着,念到一半就开悟了。有人
听圣贤他们讲课,听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佛他们讲课,讲讲讲,「啪」就开悟
了。为什么他能开悟?每一句印到他的心上,一下子就顿悟了。
我们现在一边听一边记,然后边记边想,我回去消化消化再说。可是我们假如是
敞开心的,那每一句都会流入心田。我们十多年来的学习,比较习惯的是填鸭。
从小读书,背一大堆知识,一大堆科技名词,然后全压进去,为什么?为了考试
。考完了呢?就忘了。所以用头脑硬记能记多久?记不了多久。可是每一个道理
是用心感悟,能记多久?一辈子都不会忘。这是触动心灵。
我们再反思一个问题,我们今天熏习了三年,学习了五年,我们必须观照自己,
当我们遇到一个境界考验的时候,请问经典里的哪一句马上浮出来?浮出一句,
问题就过了。「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念头一转正,邪的东西上不来了。
《书经》告诉我们,「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学问在哪?就在这个一念之间,提升自己的功夫也在这个一念之间。「圣罔念
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第一个「圣」字代表每一个人都有明明德,可是这个
明明德,我们糟蹋它了,染上很多习气了,都是起邪念,正念提不起来,「罔念
」就是提不起正念,我们就「作狂」了,我们就随顺习气了。可是一个人哪怕前
一秒钟烦恼丛生,但只要他能克制住,下一个念头是正念,而且下一个念头是正
念之后,念念保持,他下一念就成圣了。所以「圣狂之分,在乎一念」。
所以这一段话也告诉我们,修身要从根本修,根本就是起心动念。人的一切言行
,都是有念头之后才会付诸行为。有好的念头,就不可能做出不好的行为了。俗
话常说「擒贼先擒王」,所有不好的言语行为的根源,「贼王」,就是错误的思
想念头。好,理上我们明白了,在这一念。所以当我们真正面对一些境界,习性
快要起来的时候,突然想到孔子的一句话,那马上就转过来了,「克己复礼为仁
」啊!
那实际状况,我们遇到情境,有没有提起来?一句,考试就过关了,是不是?一
个念头转正了、保持了,你就过关了,考卷就交出去了,一百分,是吧?那我们
就要反思了,为什么我们学了这么多年,记了这么多的教诲,却在遇到境界的时
候连一句都上不来?那可能是提醒我们,我们没有把这些教诲用心去感悟、放在
心上。
所以学习要跟颜回学,颜回是孔子的好学生。「有颜回者好学」,孔子赞叹颜回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得到一个善的教诲就完全放在心里,
拳拳服膺了,时时拿来受用,不敢忘记。假如人得一善言都时时放在心上,那五
句善的教诲,他的整个人生境界就不断上去了。所以现在不是学的有多少,记的
有多少,是能时时提起来,放在心上的有多少,这是最真实受用处。
所以修学的过程当中,真的是要把陌生的变成熟悉的。我们遇到境界来,这些经
典很陌生,提不起来,要变成随时随地都能提起来。以前很习惯的一些态度,比
方说情绪化,比方说傲慢,这些很熟悉的,都不用给它打招呼,它就上了你的身
体了。这些坏的习性要慢慢陌生了,要慢慢……突然说,哎,我上一次生气是什
么时候?想都想不起来,那恭喜你了,你就「熟处转生」了,功夫就得力了。
而刚刚跟大家谈这一段就是说,我们的人生过程,确实有很多的惯性,有时候自
己都不知道。很想改,但看不到问题,太习惯了,麻木了。就好像到一个都吃辣
的地方,别人都是吃辣的,我不能吃辣,给煮菜的师傅说:「拜托,不要放辣椒
。」然后那个师傅说「好,不放辣椒」,但是「刷」,下去了。他口里念着「不
放辣椒」,可是他那个惯性太强了,一下子根本就转不了,就下去了。
所以我们修学第一关要克服的就是「习气使然,浑然不知」。我们的习气在作用
了,我们自己察觉不到,这个时候很重要的心态,是谦虚。「善相劝」,欢喜别
人提醒我,慢慢提高敏感度,就能看到自己的问题。翻开每一句经典,就感觉到
孔子就站在我面前,这一句就是讲给我听的。有了这样的态度,那个警觉性一定
能提得很高。怕就怕在,读《论语》每一句,「哦,这个在讲我弟弟,这个在讲
我爸爸」。哇,那就麻烦了,这个心态就离修道越离越远了。
我以前掉到这个洞里掉了很久,拼命爬,现在还没爬出来,希望大家别掉下去了
。我以前念「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一念
到「君子」,君子君子,就想到自己;一念到「小人」,小人小人,就想到别人
。这个念一百年都得力不了,心态偏了,怎么可能达到圣贤的目标呢?所以我们
处世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个才对。所以转过态度,一念到「君子」,就想
身边的亲朋好友,哪一个人做得好,见贤思齐;念到「小人」呢,马上对照自己
,这个就是在讲我,就是我的习气。所以真的是态度决定了成就,绝对不是有成
就以后再来改变我们的态度。
刚刚跟大家讲的,我们一定要突破「习气使然,浑然不知」,克服的方法是,用
至诚的心读诵经典,而且读诵的时候,就心里当做,这个都是圣贤人讲给我听的
,不是讲给别人听的,都是来要求我自己的。这样观照力就提升了。
再来,「福在受谏」。能时时谦虚地请教身边的亲朋好友,我有哪一些不足,向
他们请教,就能突破这一关。而且很有意思,我们最不想问的人,就是最可能给
我们讲真话的人,所以这个问还得要不自欺。我们都挑什么人问呢?赞叹我们的
人。就很少去问太太,去问丈夫,去问身边看我们看得最清楚的人。而且这样又
有另一个误区会出现,不喜欢跟另一半谈话,喜欢跟学传统文化的人谈话,跟他
们谈痛快啊!常常都会听到:「哎呀,善根深厚啊,太不容易了,这么年轻……
」这些话听第一次觉得怪怪的,听第十次,蛮舒服的。「八风」吹就动,不是吹
不动。所以人要克服虚荣心,真不容易。没有突破自欺,想看清自己的虚荣,不
容易!所以假如要真干,那真的是问最亲的人,看我们看得最清楚,而且都是从
生活的很多细节处,看得出来我们有没有真正落实圣贤的经典。
而其实一个人能感同身受,他身边的人感不感动?那铁定感动啊。所以在家庭以
外的人,那些亲朋好友都能感动,却感动不了我们身边的人,这个在逻辑上对不
对?那显然,在外面跟在家里的表现不一样,是不是?一个人假如外面跟家里不
一样,那他那个心态是什么?那是演戏,是吧?出去了就上戏台了,回家戏服脱
掉了,那叫虚伪,那叫言行不一致,那不能提升自己。因为真诚才跟道相应,应
付、虚伪、不平等,这个就与道不相应了。所谓不平等就是,见到喜欢你的人,
高兴;见到挑你毛病的人,看他不顺眼,这个都是失去平等。
所以「近处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就很难能够再感动远的人。「小事不能
调理,未有能治大者」,他连小事都处理不好,他怎么做大事?「亲者不能联属
」,亲人之间他都不能团结起来,「未有能格疏者」,还能够把关系疏远的人再
聚起来吗?大家不要紧张记不了,这个经句我们到时候再给大家,你们边听边慌
,「哎呀,都记不了了」,那就听不了了,是吧?那随时都定在当下。「一家子
弟不率规矩,未有能教诲他人者」,自己家里的后代都教不好,能够去教天下的
孩子吗?「一家生理不能全备,未有能赡养百姓者」,一个人不能照顾好自己的
家人,怎么去造福国家、社会呢?
所以「知所先后」,我们不能学了之后,都想要去利益别人,结果自己家里的人
都生大烦恼。看到别人的老人,哎呀,还帮他洗脚;一进门,自己的父亲「哎呀
」,还叹气给我们看,然后我们还在说,「我爸爸真没善根,都不能学《弟子规
》」,那就麻烦了。
好,刚刚跟大家提醒、交流到,我们学习就是要把错误的惯性调过来。相同的,
我们从小到大,十几年学东西真的都是硬塞进去,用脑子硬记,越学那个脑子压
力越大,快不快乐?大家以前读《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们觉
得「说乎」吗?我那时候这一句都读不进去,我越读越苦,都没消化,肠胃都受
影响了。我们转过来,每一句用心去领受,每一天都觉得自己的心灵在升华,怎
么会不快乐呢?我们要用心来领纳经典的每一句教诲。而且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
,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用很诚敬的心跟孔老夫子学习,十分诚敬了,得到
的收获一定是十分。确实,每一个人读一次经,听一堂同样的课,但是每一个人
的收获不同,请问根源在哪里?在每一个人的恭敬、诚敬程度不同,这个是正确
的思考。但我们有一个惯性思考,责任都推给别人,都不是我的问题。
怎么说呢?我很有幸在二??二年七月份到了澳洲净宗学院学习,那时候祖宗保
佑,我可以跟卢叔叔这一位长者当室友,住在一起,他给我非常多重要的指导,
而且很细腻,很具体。比如,我进去洗澡,洗完出来,刚好卢叔叔进去,他进去
没几秒赶紧出来,把我叫到旁边,他说:「你肯学吗?」我说肯。「肯学我才教
哦。」卢叔叔把我叫到旁边,这个都是在行道,「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
我们有没有跟亲朋好友谈他的问题,旁边还很多人,「啪啪啪」一句接一句就过
去了,都顾及不到人家的自尊?骂完,我们还觉得自己真是为他好,拿着「为他
好」的大刀到处砍,尸横遍野了,我们还在那里说「真没善根!」有没有体恤到
别人能不能接受,顾及他的自尊、面子?所以长者这些细腻的动作,都是他的那
一颗善心流露出来的,所以会学的人就在这举手投足当中都能体会到学问。
所以当下我给长辈讲了,我肯学啊。说实在的,长辈要劝我们,还要先问我们一
下,其实我们已经不及格了,是吧?人家还得让我心理建设建设。假如他觉得我
基础很好,直接就讲了,就不用给我心理建设半天了。
长者讲到,「你今天用完浴室,出来之前有没有检查看看,这地有没有湿?有个
七十多岁的老伯伯跟我们住在一起,假如地湿了,他下一个走进来,不小心滑倒
了怎么办?」有没有可能?我们不谨慎,我们不设身处地,往往一些状况就是在
这个时候发生。我们身边的人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很可能都跟我们谨慎、仔细
的心不够有关。所以卢叔叔的提醒,念念为人着想,这不是空话,就在生活的点
滴,随时随地。「再来,你洗完,头发没捡,假如下一个人有洁癖,他一进来看
到那些头发,哎哟,他就不舒服两个月。跟你住在一起,他每天都睡不好,很难
过。」念念为人着想,是世间第一等学问。不是只为眼前的人着想,还能时时想
着以后的人,能顾及到他们,那这个心量就不断拓宽了。
所以这是卢叔叔那两个多月的时间给我的教育,当然,我们刚刚讲的,知道缘分
难得,还要再造缘,你要珍惜,你不要「哇,卢叔叔,你这些教诲太好了,太好
了,我太感谢你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结果离开以后,Bye-bye,
「哦,终于离开他了」,这个缘就断了。
孔子也讲,人家把好的提醒、教育告诉你,你在那里「哇,太受益了,太受益了
」,叫「法语之言,能无从乎」。看起来你很接受,可是你假如都没改,那个叫
糊弄人家。「改之为贵!」人家跟我们讲完,我们还顺着自己的习气,那个叫糟
蹋别人的好心。尤其又是糟蹋那些有德有志的人,那就更不应该了。所以孔子说
,「法语之言」,人家把这么好的教诲跟你讲,你还不改,那孔子说,这个人我
也拿他没办法了,「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所以我们面对经典这样的缘,我们要珍惜。假如读经是读经,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那叫玩弄经典,玩弄圣贤人的教诲。所以经长者的提醒,让我能时时鞭策自己

过了两年多,二??五年的二月底,我到澳洲净宗学院跟大家交流《弟子规》。
结果我讲完一堂课,有一位朋友跑来找我,这一位朋友也是台湾的朋友,而且他
认识卢叔叔比我还早很多。当他听我谈到卢叔叔给我的这些教导,他看到我讲的
第一句话,就是「卢叔叔对你比较好」。
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其实我们在念头当中常常在误会别人,有一句俗话叫「以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说「卢叔叔对你比较好」,那就代表卢叔叔很偏心了
,是不是?只对谁好,对谁就不好。这算不算毁谤卢叔叔啊?而我是亲身感受到
,我们九个人住在一起,卢叔叔对其他八个人都一样尽心尽力地关怀。有个七十
几岁的人,卢叔叔就把他当成父亲一样地来伺候,我都看在眼里,非常佩服。还
有比我年轻的人,卢叔叔也给他耳提面命,但是,他没有接受。所以缘分的深浅
不是这些有智慧的长者决定的,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不愿意受教,有时长者
讲太多了,我们还嫌他烦,那「算了算了,不跟你结冤仇了」,是吧?那你能说
,这个时候长者偏心吗?不是啦。
我们往往顺着自己的看法,不知道误解了多少有修养的人。所以从这里要深刻提
醒我们自己,绝对不要把责任推给境界、推给别人,这个就与孔子的教诲相违背
了。「君子求诸己」,时时要求自己,一定我有什么问题才会变成这个现象。「
小人求诸人」,我看到大家的眼睛好像对这一句话不是很熟悉,要赶快写一下。
你不能讲话讲得人家口吐白沫,你还继续讲你的,都没有体恤到底下的情况。这
个「诸」字,它是「之于」的意思,就是君子都求之于自己,对自己要求;小人
都是求之于他人,都是别人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君子跟小人也是在自己的
一念之间。
所以我们跟有德的人学习、跟经典学习,得力的程度是由我们自己的态度决定。
一开始我们知道这个缘很难得很难得,这个时候珍惜就是听了一句,就要去做一
句,这个才是珍惜。
包括我们刚刚讲到的,我们一起坐在同一排,甚至同住一个寝室,请问大家这个
缘分的几率等于多少?我们大家都学过几率、数学,等于几分之几?你看我们那
个数学都是用在数学考卷上,都没有用在我们人生的感受上。全世界有六十七亿
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吧?那六十七亿人刚好我们两个坐在一起,几率是多少?算算看,那个几
率很小很小很小。所以大家现在可以抱头痛哭一下。
再来,几率还不是这么算,怎么说呢?全世界的生命有多少,亚马孙河的蚂蚁总
数都不知道是人类的几倍。那请问大家,全世界的鸡是人类的几倍呀?全世界的
动物是人类的几倍?那不好算。我有一阵子专门在研究昆虫跟树木花草,还照了
很多幻灯片,什么台湾蓝雀,台湾栾树,因为我教自然科,得丰富知识,可以跟
孩子引导嘛。所以,所有的生命都算的话,那我们这一生都是当人,太难太难了
,又一起遇到,又一起学习圣贤教诲,难中之难,是吧?太难得的缘分了!人体
会到这个难得了,那种彼此的珍惜、彼此互相成就的心就出来了。
人很多的感悟,不是人家给你讲,你就能接受的,都是自己的心真正体悟到了,
自自然然这个心境就付诸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了。人家就可以从我们的一
个眼神、一个言语当中,体会到我们的诚心啊!那这个诚心一起来,「四海之内
皆兄弟也」。这个诚心现前了,就能体会到,就像大舜,他住在哪里,「一年成
聚」,他才住一年,很多人都跑过来跟他做邻居了。「一年成聚」,大舜住两年
,「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第二年住下来,聚过来的人就好像一个县城一样,
三年就好像一个都市一样多的人。道德之所在,天下人归心,叫「得道者多助」

圣贤人做得到,我们做不做得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肯
做了就一定做得到。这一句话谁说的?颜回夫子说的,后来孟子把它发扬光大。
为什么颜回有成就?从这句话我们听出学问了啊,颜夫子他时时都是有这样的心
境,「有为者亦若是」,是可以做得到的,他时时都有这个信心,不怀疑古圣先
贤的教诲,「有为者亦若是」。这样的德行,后代要承传。胡、陈、虞、傅、田
,这些姓氏都是大舜的后代,请问黑板上有您的尊姓的请举手。举高一点,大舜
的后代要举高一点。来,我们掌声欢迎大舜的后代。承先启后,舜王的德行风范
,我们这一代的子孙再传五千年。有志气,对得起祖先,对得起家族。
当然讲到这里,诸位学长不要说,「啊,没有我」,信心……「你看都不是我」
。一个人进进退退,很多退步在哪?不相信自己,耗了半天。所以学习首先要信
任自己,信任圣贤人讲的,绝对不会骗我们。我帮大家调查过了,大家假如不是
尧舜禹汤的后代,就是文武周公的后代。今天大家都认祖归宗了,所以大家从此
刻开始,连走路都要想着,我是尧帝的后代,我是周文王的后代,连走路都不可
以丢脸,那保证大家走路有风范。
所以我们要不怀疑,确实要有「有为者亦若是」这样的信心。我们也效法颜夫子
他对孔子讲的话都不怀疑,所以他才叫好学,他才有这么高的成就,这都是心境
决定的。
而颜回听孔子教诲,他都是点头,连一句反对或者一句疑惑都没有。孔子讲,我
跟颜回讲一天的话,「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看起来,奇怪了,怎么点头
点一天,到底听懂还是没听懂?「退而省其私」,私底下看看,哎,颜回到底有
没有听懂?「亦足以发」,哎哟,他怎么……给他讲的不只听懂了,还做,做完
了还给别人引导。哎呀,「回也,不愚!」
颜回这个态度跟谁学的?跟孔子学的。孔子可以听一个《文王操》听到吃饭都忘
了,然后可以感受得到这个歌曲所歌颂的人的道德情操,孔子都领纳在心中。你
看他那个诚心到什么程度?孔子讲出他修学的态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他对古圣先贤的信心,而且不掺染自己的想法、看法,所以他「述而不作」,哦
,不是我说的,都是古圣先王从性德里流露出来的智慧,我们只是把它承传下来
。所以这个「述而不作」是真重要,「信而好古」是关键。
刚刚我们提到《孝经》那一段话,「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
敢行」。那个态度就是时时随顺经典、圣贤,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熏啊熏啊
,每天都是用经教观照,就好像那个香,熏了三年,哪有不香的道理?
我那个时候觉得能遇到这些教诲太难得了,我就做了一个心理建设,我说这二十
多年来就是被错误的想法给害了,今天遇到师长的教诲、经典的教诲了,赶紧把
二十几年来错误的思想打包,包好,就是被它害了嘛。包好,然后呢?隔天垃圾
车来了,丢上去,让这一包错误的思想、垃圾随着《少女的祈祷》,对不起,台
湾垃圾车放的音乐就是《少女的祈祷》。扔掉了,多轻松啊,苦不就苦在这些错
误的烦恼、思想吗?人就轻松了,笑就笑得出来了,就可以慢慢恢复一天笑一百
七十次了。科学家说现在的成人一天笑不到七次。一天都笑不到七次,能不得忧
郁症吗?哦,大家今天都超过标准水平了。今天没有空过,已经笑了很多次了。
告诉大家,笑能补阳气,你们都对我笑,我补得更厉害,我捡到了便宜。
所以,想明白了,「知难行易」。你真的知道,明白了,你要做很容易。人明白
了,谁还愿意自讨苦吃啊?谁还愿意自作自受啊?没人愿意。所以扔出去了,带
走了。有没有人要扔出去的时候还捡回来?哎哟,这一包垃圾跟了我几十年,没
有功劳,也有苦劳,先待几天吧。一留又不知道留多久了。「明日复明日,明日
何其多」,明天再说,明天再改,「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要改,什么时
候?Right now(当下)!我就会这几句英文而已,因为有时候在马来西亚讲讲英
文,人家挺能感受的。当下改掉,才能进步。
好,大家打包好了没有?一起扔,省得人家垃圾车跑好几趟,要有仁慈的心,不
要让它太忙。好,我们一起扔,「一二三!」所以从今以后,所有的起心动念、
一言一行,都是随顺圣贤教诲,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因为唯有这样,我们有了
格物的功夫,我们才有智慧,有智慧能去帮助人家啊,这个志向才不是空的。所
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铁定从「格物」做起,「格物」就是格除自己的
习性、欲望,这个是本,「君子务本」。
好,刚刚跟大家谈到了志向,谈到了《论语》这一句话,「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也」。我们这一生的天命是什么?使命是什么?责任是什么?一个人从小成长,
连对自己的家庭、家族都没有使命,他能做君子吗?他人生能不空过吗?
所以古代的人难得在哪?他知命,他知道时时要想着家族的命运。当他念念为家
族着想,不为自己想,那自私自利没起来。我看到身边的一些长者,真的是道义
人生,几十年下来我们从没看他们为自己想过,这个就是传统文化的根。
大家想想,他都没为自己想,招感来的人生是什么境界?「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都不为自己想的母亲,赢得了公婆、赢得了丈夫、赢得了
孩子深深的感激。人生没有吃亏的事情,也没有占便宜的事情。
这个是人这一生要想着,我自己的天命,我要能实践。《中庸》讲的,「天命之
谓性,率性之谓道」,我们自己这一生能不能恢复我们的法身慧命呢?能不能恢
复我们的本善明德呢?那一个人假如时时想着,这就是我人生的目标,他就不会
蹉跎光阴,时时想着提升自己,这一生不能空过。再由他体悟的智慧,去成就他
的家庭、成就社会、成就民族、成就世界。所以我们这个「知命」,知怎么样引
领家族的命运,怎么样改善社会的命运,怎么样承传民族的命运,怎么样挽救地
球的命运。这个是知命,这个是有志气的人的思考。
确确实实我们遇到的是「覆巢之下无完卵」的社会现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所以,我们在这个时代再看到《论语》这些教诲,感慨老祖宗思考得太彻底
了。只要人不为天下想,这个天下铁定完蛋;不为家想,家就完蛋了。这个不是
过高要求,这是做人就应该这样。只要偏离了这些态度,一个世界便可以快速瓦
解。
大家想一想,三十年前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脑海里浮现那些景象没有?你们
都丢出去了吗?那个是垃圾、烦恼丢出去,美好的回忆、感恩都要记住,不能丢
啊!我把它找回来,你们再挑一挑。不急,不要好的也全部扔掉。浮现在眼前的
是,一家办喜事,整个街道全动起来了,搓汤圆啊,就像是自己家里的事一样,
干得热火朝天,在那擦汗,「哎呀,喝杯水」,「不用不用,干完再说」。我小
时候都常常去做花童,大家看得出来我小时候还挺可爱的吧?勉强可以了。这样
的社会多和谐,多有人情味,离我们多远?才二十多年啊。大家就知道,那个文
化你才一代人不传,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快断了,你想拉都不一定拉得回来。
所以真正认知清楚的人知道,文化承传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为什么孔老夫子可以
周游列国十四年无怨无悔?他对文化承传的重要性比谁都清楚啊!而就是因为孔
子的那一份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明明知道在他这一生都看不到成果,
他还无怨无悔、呕心沥血去做,因为他很清楚这个对一个民族太重要太重要了。
孔子以后所有的圣贤人,包含每一个朝代的盛世,哪一个人、哪一个朝代的成就
离开了孔子的教诲呢?那大家想想,孔子那时候的坚持,值不值得?值得。我们
不能只顾眼前,要能看得到千秋万代的子孙,我们要负责任啊!所以后人对孔子
非常赞叹,「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没有孔子,我们根本不认识尧舜
禹汤;「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后孔子而成圣的那些圣贤人,没有孔
子给他们做榜样,他们不知道要效法谁啊!
我记得第一次跟师长见面,第一次谈话,很珍惜啊,当然现在要更珍惜。你不要
第一次每一句都记住,第十次只记五句,那麻烦了,我们的恭敬心在退步了。不
能第一次看光盘,哇,精神抖擞,看到第十次,打瞌睡了,那态度就在往后退了
。所以师长讲的,「学儒就学孔子,学道就学老子,学佛就学释迦牟尼佛。」
儒道释三教的教诲,教化了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很多皇帝都带头学,离我们最
近的清朝,对这三教的教育很重视。为什么叫教育?儒家、道家、佛家,成一家
之言教化众生,这是教育。所以雍正皇帝讲,「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
,这三教的教诲都是贯通的,教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
那我们想一想,学儒就学孔子,学什么?学他的立志,孔子这一生的志向就变成
我们的志向。孔子的志向是什么?《礼运?大同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落实
每一条,都可以做到的,不是要多少条件以后才做得到。道,绝对离不开生活,
每一句当下都可以实践。假如不能实践,那是我们自己的心分别执着了才不能实
践。句句都能当下去落实。
好,那今天这一堂课我们派一个作业,大家会不会听到作业就开始发抖,求学过
程中那个噩梦惊醒的情境都浮现出来了,有没有?不会吧?那一些梦刚刚丢掉没
有?(答:丢掉了。)丢了哦,太好了。大家现在额头都发亮,烦恼放下了,那
个精神就上来了。作业是要把《礼运?大同篇》背下来,这样才能时时对照,以
师志为己志,不然孔子的这个志向不都是空话了吗?但是大家要注意,我们修行
是要改习惯,是不是?我们以前写作业,五天放假,撑到哪一天写作业?(答:
最后一天)结果是什么?很惨,写得乱七八糟,要不然就是去了学校,没写的被
打屁股。改习惯,越早完成心里越踏实、越从容。
好,那这一节课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那我们也以师志为己志,以孔子的志向、
以老教授的志向、以圣贤人的志向,来过我们这一生。也从今天开始,我们面对
一切境界就要提醒自己,孔子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德比于上」,时时都
跟圣贤人效法、靠拢,「则知耻」,人的羞耻心整个就流露出来了。「欲比于下
」,生活的那些基本的需要,跟一般阶层的人比就好了,不要去跟开双B(宝马
、奔驰)的那些人去比,那个无止尽的虚荣追求,那个没有意义。「欲比于下则
知足」,我这样已经不错了,这个衣服还是我妈给我织的,越穿越有感情,这样
人就不会在欲望当中陷进去了。
好,谢谢大家!
二?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3:40 , Processed in 0.14567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