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11|回复: 2

[大德开示]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四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3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四集)  2005/3/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014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好!我们昨天进入《弟子规》的第二个单元「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这个兄友弟恭的态度,除了在家庭要落实之外,我们到了学校,到公司、团体里面也应该把兄友弟恭好好落实。诸位同修,如何落实兄友弟恭?我们有这样的态度,就要让这个态度化成人与人相处的言语、行为,其实落实就是把《弟子规》做到。《弟子规》后面的教诲,包含「出则弟」的部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所有「出则弟」的教诲也都是在落实兄友弟恭。再来「谨」的部分,「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甚至于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我们在团体当中能够很勤奋,能够做表率,都是落实兄友弟恭。在「信」的部分也都是在落实,比方说,「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些都是让团体气氛融洽,都是兄友弟恭。再来「泛爱众」的部分,「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扬人恶,即是恶」,这些都是跟人相处当中能够互相友爱的具体落实。所以我们往后的学习,就能够把它点点滴滴去领会。

  现在整个世界因为交通便利,科技非常发达,所以几乎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一家人,现在都说世界村,交流非常的频繁。在非常频繁的状况之下,国与国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就会有很多的接触,这个时候就要多沟通、多了解;有沟通,有了解,才不至于会造成冲突。我们的师父上人做出最好的典范,跟非常多的种族、宗教都相处得很好。师父上人也告诉我们,与任何其它种族、宗教相处,一定要遵守佛陀的教诲,就是「四摄法」。四摄法头一条是什么?布施,就是多请客,多送礼。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我们应该多了解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教义,不能因为不了解而去批评,这个要『言语忍』。当我们愈了解他们,就会愈尊敬他们圣哲的事迹,都有他的时节因缘,都值得我们跟他们学习。这样彼此的互相包容,互相了解,就能互相团结。

  我们都可以理解到,世界现在是休戚与共,哪个地区真正发生问题,其它的地区能不能有好日子过?这个核子弹,目前全世界的核子弹数可能可以把地球炸毁多少次?几十次都不一定。所以我常跟很多老师讲,我们有责任把下一代好好教好,假如我们现在不把他教好,三十年之后,他们是国家的中坚分子,假如他们的脾气很大,一不小心就把炸弹按下去,那我们也遭殃了。再说我们往后老年的福利也是决定在他们的手上,假如把他教的自私自利,他一定会说,不要管那些糟老头,我们自己吃饱就好,那我们的老年就堪忧了。所以我们也要深谋远虑,要把自己的学生尽心尽力教好。

  我们身为中国人,确实有很重要的使命。以前是因为交通不便利,信息不发达,所以整个孔孟圣贤的教诲只有在中国,在邻近韩国、日本、越南这些地区能够学习。现在已经是世界村,我们应该有责任把这个可以解决世界问题,化解灾难的方法,向全世界宣扬。真理绝对是超越时间跟空间,因为很多人都说,这是老的东西,现在用得上吗?我们来思考一下,德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些几千年前需要,现在需不需要?其实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一下,现在所有的社会问题,我们茶余饭后在那里愤愤不平的社会问题,这十二个字绝对可以彻底解决,所以它是超越时间。

  那空间?亚洲东方可以适用,欧美,甚至于我们澳洲也绝对可以适用,因为这个德是通人的本性。我们在澳洲开《弟子规》的课程,这些澳洲的朋友坐在前排,我们坐在后排听课。在讲解的过程,提到很多像闵子骞的故事、子路的故事,我们坐在后头都看到前面这些澳洲朋友在那里频频点头。后来上完课,我们跟他聊的过程当中,就问他:您听的感受怎么样?他说:做人应该这样,做人应该这样。所以这些澳洲的朋友在点头的意思,就是体会到这样做人才有味道。

  我记得前年到学院来学习,我在听杨淑芬老师讲课,她讲的是《德育课本》,所讲的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故事。我坐在底下,每次听几乎都听到痛哭流涕,觉得这样做人真的才痛快。哭到旁边有位香港的同修(一个男居士)还偷偷的把卫生纸递过来给我,还不敢看我,他很仁慈,怕我不好意思。当我们内心至诚的吶喊,觉得要活出人的味道。诸位同修,现在我们真的不知道人的味道,连食物的味道都吃不出来。人现在吃食物能不能吃到原味?都吃到什么?都吃到这些添加剂、这些佐料而已,其实菜原味都不见了。因为这些菜的成长过程,都是化肥,都是农药,看起来很大颗,好不好吃?不好吃。之前我也曾经自己耕作过,种了一些菜,种了红萝卜,真的,自然种出来真有味道,吃起来特别甜。刚好我种了些空心菜,我也很兴高采烈把它们采收下来给朋友吃,结果一餐吃下来,我一个月的努力化为乌有。我们也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当我们真正去劳动过,就会尊重、珍惜别人的付出,别人的劳动。

  做人亦如是,应该道法自然,而最自然的方式就是遵守道、德,「道」就是宇宙间自然的法则,万物如是,人亦如是。我们看到所有星球运行都有它的轨迹,它的正道,假如今天九大行星,海王星说「我不想这么走,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它要转四十五度转,可不可以?它假如转四十五度了,可能就跟其它的星球磨擦,甚至于相撞,到最后会毁灭掉。星球有正道,人也有正道。什么是人的正道?我们做人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轨迹?这个道在中国讲,最根本、最基础的就是伦常大道。诸位同修,哪五伦?好,第一节上课情况都会比较没精神,所以我要考试,大家就醒过来。

  哪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以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就是五伦。当我们遵循着这个五伦的正道去走,自然而然会有德行流露出来,所以亲是德,君臣有义,义是德;夫妇有别,别是德;长幼有序,序是德;朋友有信,信是德。其实,所有世间的问题,只要人跟人处好了,大半的问题都会化解掉。当人会尊重人,他内心有恭敬、有仁慈,他就会去爱惜万物。所以诸位同修,世界虽然乱,但是要解决并不复杂,只要把这五伦,把做人做好,问题就解决。

  但是这样的方法,这样的法宝,只有中国人有,所以中国人要视「天下兴亡为己任」,要置死生于度外。有没有这么严重?没有!这个时代只要你是真正爱人、敬人,你一定会得到别人的爱戴跟尊敬,我们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文化学好。这一次有来自十多个国家地区的同修,我们学好以后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一定要广宣流布,把《弟子规》推展开来。诸位同修,很多事并不复杂,我们不要想得很难,说:我还没学好,怎么办?假如等诸位同修都学好了,世界已经毁了,所以我们现在抱持着做中学,学中做。

  我到海口去的时候,一开始也是十几个、二十来个人来听,因为那时候我们也讲得不是很好,这些同修也非常支持我们,我们就慢慢讲,慢慢体会,慢慢修学,无形当中能力就在做当中提升。而人与人交流,口才绝对不是第一位,什么是第一位?真诚心!这一分真诚心流露出来,纵使讲得不是很好,他们听了也会很感动,觉得你处处替他着想,处处替他的下一代着想。我们在教育界就有个体会,刚开始出来教第一年、第二年的时候,教学技巧好不好?不纯熟。教了三年、五年以后,技巧慢慢纯熟了。可是教学过程当中,跟哪些学生,哪一届的学生最亲?前几届最亲。教学技巧最差的时候感情最亲,原因在哪?在那个心时时刻刻都想着我怎么教好,我怎么帮助学生?反而教学技巧纯熟了,跟学生的感情却没这么好,原因在哪?把它当工作,没当志业,这个时候真诚心有退失了,感情就没有那么样的密切。所以根源还在这一分存心跟用心。

  诸位同修,我们回去以后,可以去小区讲,来三个家长,来五个家长,三个小朋友,五个小朋友,都没有关系,我们真诚去教,经验的积累就会非常的快。而且一个人的学问要增长,最好的方法还是要教学相长。《礼记》里面有提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教以后才知道哪些还需要突破的地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当我们学了,知道自己还有不足,还有需要改正的地方,我们就会时时反省。其实入道最重要是时时能够找到自己的缺点,那道业进步就快了,必然是「德日进,过日少」。

  而教的过程,看到底下的小朋友听的过程,眼睛都无神,都有一点打瞌睡,代表我们讲话的方式、引导他的方式他不能接受。我们马上回来,赶快找些好朋友,找些有教学经验的人,互相研究切磋。所以教学也不能闭门造车,应该要相观而善,就是大家互相来学习,绝对不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我在大学的时候,在考试前夕,都会召集一群同学一起来读书,那个方法就是这科你负责,那科你负责,大家一起合作,然后他负责的那一科,就上去帮我们复习;我们自己负责的科目,我们就讲给同学听。后来我念了师范院校以后,我也继续用这种读书会的方法,就把七、八个同学一、二个月聚一次,把他们的教学经验大家都分享出来。每次聚会一整天,每个同学回去的时候都信心满满,因为他装了非常多的好方法、好经验。所以,知困而后能自强也。我们自立自强,自然教学的能力就会愈来愈提升。所以诸位同修,跨出去第一步比较难,等你真正跨出去以后,你慢慢就会体会到教学对自己的成长,教学内心的喜悦,我们也才会了解施比受更有福。

  因为很多的老师,他们从来都没有在成人的面前演讲,他们对孩子很会讲,但是一站到大人的面前,两腿就开始抖了,为什么会这样?还是自己的分别。我母亲教书教了三十多年,但是只要让她站在成人的面前,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所以人还是要磨练。我们要突破这个惯性,一定要加把劲,这个惯性是万物都有,物理学里面有个定律叫「惯性定理」。我们来看,我们在推这个杯子,诸位同修,我现在有没有出力?有没有?有!我现在有出力,可是它没有动,我这个力有没有白出?没有,你一定要出到什么状况?突破了它的惯性以后,它就动了;可是动了以后,你就不用再出那么大的力气。我们修学也是一样,我们希望能够教学也是一样,一定要先突破心理的恐惧跟障碍。当你出力,一定要出力到突破了他的惯性,在物理学叫「静摩擦力」,突破以后就轻松多了,就变成「动摩擦力」,就不需要再这么辛苦。所以为什么要勇猛精进?要把我们的惯性突破,要把我们自我设限、自我障碍突破。而应该提起的是念念为佛法,念念为众生,这样你的能力就会激发出来,所以确确实实发心是关键。

  诸位同修,我的口才很差,从小没有参加过任何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昨天诸位看到我画图,也知道我的美术学得不好,所以从小是什么才华都没有。但是在我大学时代有机会开始学习一些知识,一些健康的常识,因为在学的过程我们深刻体会,诸位看我这个身材,也知道我十大垃圾食物吃的不少,所以我们不愿意这样的遗憾再继续在别人的身上产生,我学了以后就希望告诉别人。我没有才华,不过有个特点,就是热心,这个热心前面还要加一个字,「太」热心。我记得小学毕业的时候,发了很多,每个同学一张,让同学写些话留下来做纪念,结果很高的比例都写我太热心了。

  后来学了佛,我才知道这个「太」要怎么样去调整,要知道缘分不具足的时候不可强求,不然会攀缘,累了自己也累了对方,这时候进退慢慢就比较有度。那时候在读大学,大三、大四,我就在学校附近的泡沫红茶店的地下室,就找二、三个学弟、学妹说「来,我讲话给你们听,你们坐下来」,就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练讲话。所以最重要的,当我们有那分心的时候,会进步得很快。而且现在诸佛菩萨,古圣先贤,念念都想着挽救世界的灾难;而挽救世界的灾难,最重要是要把人心转化过来,人心从自私自利转到仁慈博爱,而这个仁慈博爱的教诲就必须透过我们中国人去传递。当我们发了这样的心,诸佛菩萨就会加持,我们前几天也说到,现在这个时代发心,就是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的什么?你们怎么都会记重点?就是独生子。当我们有这个定位,你往后的人生会走得非常踏实。

  至于这个步骤怎么走?《大学》也有教我们,一定要先从自己的修身做起,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定是先从自己的诚意正心,起心动念下手,进而把自己、把家庭弄好,再透过你积累的这些宝贵的经验去跟大众分享,就能治国平天下。而要诚意正心,必然要先从格物致知下手,格物就是要革除物欲,所谓的五欲六尘、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要放下。我们这一句教诲说「财物轻,怨何生」,人假如有很多欲望的时候,绝不可能跟人家和睦相处。所以怨之所生,人跟人为什么会有怨恨?绝对是起于自私;而当人不自私的时候,一定会让整个团体气氛很融洽。

  在五代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张士选。刚好他的父亲比较早过世,他的叔叔就抚养他,等到他十多岁了,独立了,他叔叔就跟他说:我们把财产分成两份,一份给你,一份给我。可是张士选马上就对他的叔叔讲:叔叔,你有七个儿子,应该分成八份,而不是分成两份。叔叔很坚持:不行,这是分给你父亲的,这是分给我的,分成两份。张士选确确实实感受到要念着叔叔的恩德,而且当他自己拿了那么大一份,其它的兄弟心反而就不平。所以他也是非常坚持,就叫叔叔分成八份,后来确实就是分成了八份,所以家庭一片祥和。

  诸位同修,这么一让,让出了什么?让出了自己的德行,让自己的自性提升了。而诸位同修,自性里面具足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而相好就是有无量的财富。所以当人跟性德相应的时候,他往后后福无穷。为什么说积阴德的人会有很好的果报?因为阴德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这个张士选要到京城去考试,刚好遇到一个算命的先生,走过去的时候看到他的面相,就告诉他,你积了很厚的阴德,这次考试一定会高中,而且你往后的子孙也会非常荣显。其实这些结果,我们都可以去把来龙去脉推出来。不只他积了阴德给他的后代,他也积了最好的榜样垂范后代子孙。

  而这么一让,又让出了和气,家和万事就兴,所以让中有无量的益处。因为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真相,「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真的你让出去了,该是你的它还是会到你的面前来。所以我们要让人能够把贪念放下,必然也要明白道理,所谓理得心才会安。我们如何引导他人放下贪夺的心,控制、占有的心,怎么引导?我常常会跟朋友讲,人生如棋,就好像下棋一样,首先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你不要急着拿起棋子就下,要先搞清楚下棋的游戏规则,怎么样下才能让棋下得有声有色。这个规矩在哪?规矩在了解命运的真相。

  讲到这边,我们就会介绍一本书给他,诸位同修,哪本书?《了凡四训》。在介绍《了凡四训》,还要观机,他是看原文的好,还是看老和尚讲解的好,还是看VCD拍出来的片子好?这个时候我们时时这些法宝要放在身上,不然人的机缘是稍纵即逝;有时候跟你讲的很有道理,可是过三天以后,他可能又另外的缘分忙得死去活来。所以任何一有机缘,我们要赶快把这个法宝奉送。

  所以学佛过程,我的车子上面一定都会有这些基础的经典,我们中心的老师也都是如此。有个老师他回故乡,就是那位徐老师回故乡去教。有一次他坐车回来,刚好车上坐了两个男士,看起来也已经有小孩,他就在车上开始跟他们聊如何教育孩子。聊完,这两位男士非常欢喜,他顺手就拿了两本《弟子规》送给他们。结果要下车的时候,每个人要交十五块人民币,这个老师刚要拿出来,这两位男士马上阻止他,「你给我们这么多东西,这个钱我们出就好了」,你看一团和气。而且这种法布施的影响相当深远,不只是家长受益,很可能他的家族受益,他世世代代子孙都受益,所以法布施是无量功德。我们在《金刚经》里面也体会到,佛陀多次用财布施跟法布施做较量,再多的财布施也比不上跟人家说一句偈,让人家能开智慧、开慧命。所以有这样的机会,我们都要珍惜去跟他人结这个缘分。

  财富的道理,最重要的是看我们所积累的福分有多少?比方说,这一生假如命中可以赚一千万,现在的一个现象是,很多人去算命准不准?不准!那因为我们都是修行人,所以算不准。大部分的人去算命,讲到一半的时候,当事人眼睛都瞪很大:你怎么都算那么准!因为一般的人都是小善小恶,所以他命中的富贵都是加、减,但是还有乘跟除。比方说,他做了小善,加五;做了小恶,减五;做了大善,乘以五;做了大恶,除以五。所以变成一千零五,当然很准,变成九百九十五,也很准,频率不大。假如做了好事,大的好事就乘以五,而且不只在财富当中有这样的果报,自己的智慧不断提升,所谓福至心灵,然后又垂范后代子孙,你看这么好的事,干嘛不做!

  我们看到范仲淹他的福报很大,他统统给众人享,自己的俸禄奉养了三百多户亲族。连过世的时候,因为他的钱都有预算,一拿到手都不留财,都布施出去,所以过世的时候连棺材都买不起,当场有很多的好友成就了这件事情。可是他这么样的去帮助别人,去布施,却造就他的家族八百多年都不衰。我们在二00二年,在山东曲阜有举办一个「全球华人读经会议」,那场会议当中,请了范仲淹的嫡传后代到现场来当贵宾。当他站上台去,唱了一首歌,叫「岳阳楼记」,他后代子孙把它谱成了曲子。当他唱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我们听到这句话,也可以感受到范仲淹在天之灵也会非常安慰,非常踏实,他说我当初的决定,当初经营人生的态度,完全正确。

  所以诸位同修,你们希不希望八百年以后,你的后代子孙唱着你的教诲?希不希望?怎么这么小声?希不希望?希望!「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诸位同修,做人要不卑不亢,不亢是不能骄傲,因为一个人的成就都是众人所支持的,所以我们要谦虚;但是不可以自卑,因为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我们要常常鼓励自己,我有如来智慧德相。杨老师因为到中国去,她本身也都是从事公务员跟教学工作,有很多的事务都没有接触过。但是每一次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也都是告诉自己,佛陀说我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定可以突破。就是有这种坚毅的态度,往往学什么都可以把困难突破过去。

  杨老师也是四十几岁才开始学计算机,但是我看到杨老师学计算机,我很佩服。当她搞不清楚的时候,可以跟计算机耗三、四个小时,隔天我从房间走出来,杨老师还坐在那里打,这是我做不到的。但是我们开始观察,为什么杨老师能有这么好的耐力?从学书法当中锻炼出来。所以,学才艺不能学杂,杂了以后什么都不专。当你学一门艺术,一门深入,除了把这个艺术学好以外,所有学习的正确态度都形成,这个耐力、毅力、专注都可以放在往后学习任何东西上。因为在学习这个艺术的当中,对于整个艺术的敏感度就特别高。所以杨老师虽然没有学过所谓这些网络的图画编排,但是只要一看,就觉得这里不大协调,那里不够好,很多专业的搞网络的人都不得不佩服。我们从果上也要了解,原因都在一门深入的效果。

  所以诸位同修,让孩子学艺术,不要学一大堆。才华的成就就好像挖井一样,今天你是开一百口井,然后都没有探到水,还是一口井探到底,水源就冒出来。而这一口井的水又通任何地区的水源,所以你再学其它的艺能,就会显得比较简单。而孩子要把才艺学好,还要先把一个前提的根扎好,中国话讲「德才兼备」,为什么要讲德才兼备?德在前,才在后;假如一个人很有才华而没有德行,会有什么结果?他这一生可能被自己的才华害死了。

  我们在深圳遇到一个书法家,他比我大两岁,也很年轻,他花了非常多钱去请教很多「名」师。什么名师?有名的老师。请教有名的老师,一定要带什么东西?要带钱!所以他花了很多钱都没学到真本事。诸位同修,要花很多钱去跟这个老师,代表这个老师看重的是什么?钱!当一个人利摆在前面的时候,他的德一定摆在后面。而所有艺术要想达到高峰、达到高点,必然是跟他的德行相互呼应,他的境界才能不断提升。所以,真正很重视钱财的老师,绝对只有名无实。很多家长他会误解,好像有钱才能学到东西,错了。

  当他已经钱都花光了,穷途末路,因为他是确确实实只希望把这么好的文化艺术传承。所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后来遇到了他生命当中最好的书法老师,而这个老师不只没收他钱,还让他住在他们家,给他当面教导。而在教导当中,他的老师跟他讲了一段话,对他影响很大。他老师对他说:我现在把从王羲之传下来的笔法,我现在教给你,但是假如你没有德行,我教给你是害了你,因为这个笔法只要你会,你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名利双收;而当你名利双收的时候,也就是你人生危机出现的时候,当你那个时候不懂得谦卑,不懂得礼让,所有的嫉妒障碍都会向你袭来。所以我们也看到很多的艺术家盛极之后,衰败下来,都会非常潦倒。一在高峰的时候,花钱花得很凶,不把钱当钱看,往往掉下来之后就一蹶不振。所以他的老师对他这样的提醒,他就非常重视自己德行的修持,他在教学当中也常常义务来指导。我还曾经请他到海口去帮我们讲学,他都一文不收,甚至于还买了很多的毛笔去送给我们中心的这些老师。

  我记得我第一次跟他见面的时候,也是很巧,因为我在深圳一次讲课讲八节,一个循环。讲到第七节的时候,刚好有朋友通知这位李老师,那天他本来是要赶过来听课。因为那天他在评判学生的书法比赛,结果一看就可以确定这个根本不是孩子写的,而是大人代笔。他觉得这件事不能就这样算了,就开始跟这些负责的老师沟通,说「我们不能让这样的风气继续下去」,就决定把所有老师代笔的作品统统废掉,应该让这些亲自自己写的这些孩子能够得奖。所以他时间耽搁了,就没有办法来。隔天最后一节课,他要赶来听课,但是时间还是比较仓促,他在车上就开始念佛。在念佛的过程,同一班的车子,他赶过了三辆,所以他提早了四十五分钟到,因为两台车之间是十五分钟,所以提早了四十五分。结果那个老师那天听完课就跟我聊了一下,他第一句话告诉我:书法可以不练,四书五经不能不读,唯有我真正深入圣贤教诲,我的书法才能够再上一层楼。他这样的话也让我很感动,当天我就邀约他跟我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从此就变成很好很好的朋友。

  所以德是根本,相当重要。我们为人父母、为人长辈一定要做下一代的好榜样,把阴德、把风范传递下去,这一生我们将会很有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将会永垂不朽。所以我常常问:范仲淹死了吗?他的精神不灭。为什么不灭?与自性相应的东西没有办法被摧毁。《中庸》里面讲到「诚者,物之终始」,这个诚就是自性,一件事情能够成就,真诚是关键;「不诚无物」,假如我们用妄心去经营家庭、经营事业,迟早会垮下来的。所以,我们不可以自欺欺人,一切要从真实心中去作,自然而然就能够把家业、把事业成就起来。

  我们已经了解命运的真相,绝对不能只做这一个家而已,要做什么?「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我有一群朋友是在我还没有学佛以前交的,后来学了佛,学了二、三年,我也把佛法介绍给他们,他们也很欢喜接受。后来他们就跟我讲,因为看到我学佛以后,决定做什么事都成功,看我考试都很顺利,所以他们也要来学佛。所以佛陀说「为人演说」,你要演在前面,说在后面,就好说了。所以我们学佛也不能学得很穷困潦倒,要学得很有钱,但是很肯布施,他们就觉得学佛真好,求什么得什么,要以这个为目标。

  设定目标一定要高、要深远,「取法乎上」,可以得乎其中;你假如「取法乎中」,那就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就了无所得。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就是取法乎下,他都说我的孩子只要不去犯法就好,那铁定以后会犯法。还有我们在跟家长沟通说要让孩子有礼貌,很多家长马上说:还什么有礼貌、鞠躬?看到你能对你笑一下就不错了,就很看得起你了。这些态度对不对?错了!哪有订这么低的目标教孩子,那还得了!

  第四种情况是做了大恶,除以五,变多少?两百万而已。而且他这两百万拿在手上,每天还要提心吊胆,因为用不法的手段,所以真的是「小人冤枉作小人」。这些道理让他们听到之后,他作恶的心就会慢慢收敛回来。所以,我们把这些道理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让他重视因果,让他知道因果通三世,这个时候他的贪心、他占有的心就会放下。我们看到轮回转世的故事里面就有提到,有一个人在几百年前欠了人家一笔钱,结果几百年以后又遇到一个人,遇到一个他的朋友,他借钱给他,他死都不还他。后来去催眠的结果,就是几百年前的钱,现在因缘具足,果报现前,还加了几百年的汇率还有利息才还给他。所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这辈子不要再去跟人家争什么东西,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不然再跟人家计较东计较西,他们在我们临终前又来障碍,这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会错过,那我们就损失太大了,可能就当面错过。

  明白真相以后,要多忍让、多谦让、多礼让。其实我们要善学,不只是佛陀的风范,祖师大德的风范,我们的师长已经表演得非常彻底。所有那么大的挫折、障碍来的时候,老人家都是完全的让,结果愈让愈殊胜,愈让自己的德行愈提升。既然师长都做了这么好的榜样,我们就如法泡制,相信自己也会得到无穷的利益。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弟子规》与佛法的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五集)  2005/3/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015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昨天我们从中国的文字,也了解到如何把瞋恨、把愤怒化解掉,用什么方法?用宽恕的方法。《格言联璧》里面有句话提到「谦卦,六爻皆吉」,谦虚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很好的利益,无往不利,所以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曾经学生问孔子,有哪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就是这个「恕」字。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他的难处,甚至于去体会他为什么会做出这些不好的行为的因在哪里。不要在果上生气,我们从因上去了解;往往当你了解到他的原因,你的怒气就消一半以上,所谓「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昨天也有提到,我一个学生他常常打人、骂人,所以人际关系不好,很多老师看到他也会觉得很难管教。我们去了解到他的家庭状况,整个怒气都不见了。父亲根本都不回家,妈妈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后来父亲又娶了个泰国人,她根本无法教导孩子。确确实实,我们要用一分宽恕、包容,甚至于是去帮助、去成就的心,就能够转怒为恕。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先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的慈悲心现前就没有困难。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要先伏得住情绪,愤怒。昨天我们也了解到,一句万德洪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一句万德洪名,绝对不是要跟人有言语冲突的时候才拿起来念。什么时候就要念?我们要遵印光大师的教诲,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这个方法不得了,很重要。很多朋友说:蔡老师,你讲课怎么比较不紧张?我说就是因为念佛,当要紧张的时候,赶快念阿弥陀佛,把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我在海口前年十月份要讲第一场演讲,结果是对三百多个老师,我也很紧张,又怕睡不着觉。因为我大学联考吃了两颗镇定剂也没睡着,结果隔天药效发作,考得一塌糊涂,「一饮一啄」。我怕这个情况再度发生,我就到孔老夫子面前跟他顶礼三拜,孔夫子你要保佑我今天睡得好。结果确实一觉到天亮,坐在台下就一直念佛,上了讲台,三百多个生疏的面孔,我也一直想,这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特别亲切,所以也很自然才能够侃侃而谈。所以持佛号益处很大。在那第一场当中,也是很重要的因缘,我们后来中心的老师,大半都是那场演讲当中结识的好友。

  所以讲课可以用念佛,脾气要现前的时候,也可以透过念佛把它伏住,但是这个功夫一定是在平常要练。很多朋友都问我,你什么时间念佛?我们常常要讲课,要固定一天拿出来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很难。都是抓什么时候?煮饭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洗衣服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都可以有节奏;走路的时候,差不多两声一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这样化整为零。所以,凡事为成功找方法,不可以为失败找借口。常常都说,我这也没时间,那也没时间,其实时间是人找出来的。当我们坐下来,别人聊的是是非人我,又不干扰你,赶快修行,念佛。而当行住坐卧常常念佛,我们的心就很平静,就好像一潭湖水一样,等你有得失心、有瞋恚心,念头一起,好像湖面起了波浪,你一看就知道了。突然自己的妄心一起来,马上有警觉,这个时候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赶快再把它伏下来。这个觉照的能力都取决于平常用功的功夫。所以,一句佛号也可以做到『言语忍,忿自泯』。

  我们学习圣教,也要经过几个过程的考验跟提升,师长也常常说,学佛最重要,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我们学《弟子规》,也是要不断提升自己实践的境界。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有提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这句话已经点出来,学问有四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学习;第二个境界,适道就是力行,去做了;第三个境界,是在做的当中,时时可以屹立不摇,如如不动,这是定功。还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什么?懂得通权达变,开智慧了,不会学的死板板的,学成书呆子,这样也不好。

  我们这次这个因缘是可与共学,大家一起来学习,我们也发现到每位同修都相当用功,学了以后马上做,这叫适道。我们曾经在初中、高中、大学这么多的同学,毕业以后,虽然受的是同样的教育,毕业完出来社会,走出来的路一不一样?统统不同,所以那只是在共学的状态,不在适道的境界。古代有两位兵法家,庞涓跟孙膑,他们两个跟同一个老师学习,学出来结果一不一样?完全不同,所以学习最重要还要存心正确才行,不然学不入。两个人同一个老师教,结果两个人出来风格完全不同,到最后还自相残杀。

  「可与适道,未可与立」,虽然这么多的读书人念念都说我要当孔夫子的好学生,要当圣贤人的好学生,看起来都是走在圣贤大道上。但是只要出现跟他的利益有关系,跟他的生命存亡有关系的时候,他就不见得能够死守正道。所以老子《道德经》里面有一段教诲,「国家昏乱」才看得出谁是忠臣。国家没有问题的时候,好像大家都是忠臣,但是真正出状况,就可以了解到谁能够屹立不摇。「六亲不和,有孝慈」,其实虽然我们现在社会乱,但是你可以真正看出来,谁是真正的孝子。在这样的风气之下,他还能够屹立不摇,抓住做人的本分,他的境界已经到了这个立的状态。

  唐朝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祸乱,就是安史之乱。那时候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国政荒废,结果安禄山开始作乱,快速的就把整个国土都占领。几个月之内,半壁江山都打掉了,所有这些科举出身,这些念圣贤书的人到哪里去了?统统都举白旗投降。刚好有两个忠臣,张巡、许远死守睢阳城,死都奋力抵抗,安禄山的军队就打不过去,这才让唐朝的军队得以喘息,得以重新调整,重新备战。假如没有张巡、许远,唐朝可能就败掉了。所以诸位同修,你的人生能够有这些知心至友,很可能在你危难的时候,他们能够真正帮你化解。后来安禄山把张巡、许远抓起来,对他们严刑拷打,叫他们投降,结果他们不肯,还大骂安禄山,安禄山把他们的牙齿都拔掉,他们依然含着血骂。我们在想,安禄山那个时候双脚都发抖,他面对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也会觉得很惭愧。好,这是可与立。

  再提升,就是懂得通权达变。在古代,有个孝子叫毛义,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是乱世,读书人大半都不愿意出来当官,自己独善其身,好好教学,不想贪图这些功名利禄。但是毛义就接受了一个官职,要出来当官,他一些读书的好友就觉得他怎么可以这么做?看不起他。因为毛义在接受官位的时候,还露出微笑,所以这些朋友慢慢都远离他。后来当了一段时间以后,毛义的母亲往生了,毛义就把官职辞掉,从此就没有再出来当官。他的好友当中,也有一个很有名望的读书人叫张奉,他看到毛义后来辞官回来,他内心很惭愧,他说毛义当初这一个笑为谁笑的?我挨饿没关系,怎么可以让我的母亲挨饿!他是为了奉养母亲,心生欢喜。等母亲往生以后,他要守气节,他就不愿再出去。所以这是通权达变。

  我们学《弟子规》,也要从立到权。比方说『财物轻,怨何生』。我们对兄弟是不是「弟弟,所有的财产都给你」?也要看情况。当弟弟不成熟,他的很多德行还没建立,你把钱给他,他会统统败光。所以我们学圣贤学问,还是要有个核心的思惟,念念为他着想,这个时候你就会权变。应该跟他好好沟通,你把生活、把家庭好好弄好,哥哥这些财富一定会给你,你要引导他、要协助他,不然他会倒下来。

  再来,『言语忍,忿自泯』。言语什么时候要忍?是会结怨的时候我们要忍;以退来感化对方,要忍。但是面对公共事物、公德心的时候,该讲的时候你也必须讲,不然整个人群都没公德心,我们「言语忍」就变成姑息养奸。我在搭公交车的时候,常常会看到有人在抽烟,你看车子上都写着什么?「禁止吸烟」,他们都在吸,所以整个社会没有公义,这时候我们要主动劝诫。但是劝诫的时候我们要记住「亲有过,谏使更」,然后怎么劝?「怡吾色,柔吾声」,你假如对他很凶,可能明天报纸就会写一篇「昨天公交车上发生斗殴」,那就不好。

  有一次刚好看到一位男士在抽烟,我马上走过去,我说:对不起,这位先生,我有气喘,可不可以不要吸烟?我有没有气喘?这叫方便妄语,让人家有台阶下,所以得理还要饶人。说我有气喘,可不可以不要抽烟?我还笑笑跟他讲。结果可能从来没有人劝过他,这个突如其来的劝让他不知所措,又想骂我又不知道怎么骂,所以就这样口齿不清,脸色不好看。这时候我们要有定功,继续看着他微笑,然后缓缓移过来,继续拉着。拉着的时候,我们就想「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要赶快念佛回向给他,把他的善根唤醒。就在那里闭着眼睛一直念佛,阿弥陀佛,一直念。差不多过了一会,我就闻了一下,没有烟味。后来我就下车,下了车以后,同行的两位老师就跟我说:这位男士瞄了你两次。他在那里看我一下,看我一下,这时候我们很镇定,他会生起惭愧心,我们又无意跟他起冲突,让他有空间自我反省。所以面对公义,我们还是要仗义执言,注意态度就好。

  后来我们的老师听完以后,他们坐在公交车上,常常就会听到一句话:这位先生对不起,我有气喘。刚好有位女老师,她就劝了第一个人,这个人就把烟熄掉;结果又上来一个人,又再抽,她又走过去跟他说「我有气喘,可不可以不要抽」;结果上来,又有一个人在抽,她突然觉得是不是佛菩萨要考验她是不是真心的?结果一劝劝到了第五个,突然她要劝那第五个的时候,那第一个说:不要抽烟了!所以我们要形成社会的公义,自然就有一种团体的力量,这就是社会教育,慢慢人就会收敛,这个时候我们也要通权达变。往后每一句《弟子规》,我们也要学的通权达变。

  礼是儒家的本,戒是佛家的本,戒也有开、遮、持、犯,《弟子规》也有开遮持犯。但是这一句教诲当中,我们看到未可,未可,未可,但是前面有一个可,可,可。怎么样让这些境界不断提升?它有个关键词,就在前面,「学」,「好学近乎知」。只要肯好学,一定可以不断提升境界,而这个好学还要善学,善于观察别人到底是如何把事情做圆满,这个我们也要善于去观察才行。所以时时刻刻我们都在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们抓住一个原则「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而且我们面对恶人,不只是在他的行为当中我们不去学习,更要把他恶的因找出来,我们随分随力去引导他们、去帮助他们,让他们从恶因当中去转掉、去改正。我们看下一句经文,一起念一下: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饮食,坐走』都是我们生活当中,常常会出现的情景,当我们有好的食物,一定是先让长者先吃。在几十年前,吃饭一定要等爷爷奶奶,要等父亲回来,为什么?因为家庭的生计都是父亲辛劳工作的成果,当子女的要尊敬、要感恩父亲的付出,当然要请父亲先吃。所以在这个礼仪当中,都是时时提升人的孝心跟恭敬之心。现在食物拿出来,谁先吃?小孩就在那里,还没拿筷子,拿手就在吃了,所以这个机会教育都没有抓好。

  我们用经典教育的小孩,就很懂得食物都先让给长辈来吃。然后在坐位子的时候,这个「坐走」,还教导他们吃饭的时候位子应该怎么坐。主位一定是对着入门的这个方位,因为主位坐在那里,他就能够掌控整个餐厅,或者是这个空间的情况,所以要让主位给长者坐。我们晚辈尽可能坐在哪里?坐在门口旁边,常常有什么事要处理,或者要端菜,就可以坐那里。小孩子学了要马上就做,老师还告诉他们,假如这个桌子有条纹,那个条纹一条一条不能指着主位的人,这样没有礼貌。刚好有一次,我跟这些孩子一起吃饭,我坐下来,孩子马上就在那里调桌子,他们说这个一条一条的痕不能对着蔡老师,他们还把这个转过去。这么细微之处,孩子都提得起恭敬,他在办大事的时候就能够沈稳,从这些小地方去增长孩子的善根相当重要。

  有个老师她学了以后,回去都跟她婆婆问安,问安的时候都鞠一个躬。在吃饭的时候,她也主动夹菜给她婆婆吃。有一次她婆婆刚好要唠叨一下,刚好她把菜就夹过去,她婆婆的话突然停在嘴巴,然后接一句话说:你学得不错。所以,恭敬可以让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小磨擦都化解掉。

  「或饮食」,我们也要学的通权达变。因为我们这几天都过着天堂般的生活,大家都互相夹菜,还有同修夹给对面的,这样怎么样?要通权达变,你这么一夹过去,所有的人都很紧张,还要帮你看衣服有没有被菜给弄脏了,我们就心意了了就好,太远就不方便。再来,你拼命跟旁边的人夹这个菜,结果这个菜他又不大喜欢吃,你夹了他又不得不吃。通权达变就是我们有这个心意,夹了以后夹一点,之后就每个人想吃什么自己夹,这样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刚好您是跟师长坐,或是跟一些长辈坐,而这个长辈正忙着,可能在吃饭过程还要跟很多的朋友做沟通。当然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主动服务,帮长者把菜夹好,因为他可能连夹菜的时间都比较少。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伺机而动,观察一下时机。所以「或饮食」。

  「或坐走」,坐的时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有一个小朋友,他们学了以后,刚好跟妈妈到朋友家里去。他母亲在打电话,用行动电话打,他就跟他母亲说:妈,你坐。他妈妈说:你赶快坐。他接着又说:妈,你坐。他妈妈说:叫你坐就坐,你怎么都讲不听?他说:妈,你没坐,我不能坐。学圣贤学问首先要老实,所以孩子这样老实,很容易有成就,我们当长辈的要成就他这种学习的心。所以当孩子让你坐,孩子给你夹菜,你都要欢欢喜喜接受。

  有一个老师他们刚好出去旅游,结果很多年轻的老师都冲在前面上车,因为没学过《弟子规》,都坐在前排。因为这个老师已经学过《弟子规》,她一上去就想劝一下这些年轻老师往后坐,把前面的位子应该让给长者。这个时候怎么办?她也是「怡吾色,柔吾声」,她马上说:女士优先,你怎么都不让我们坐?用比较缓和的语气跟他们讲。这位老师她又马上坐下来,坐在前面一点,然后有一位年长的老师一起来,她马上站起来:这位老师,您坐这儿!就引这位老师来坐。没有用言语劝,用什么?用行动来劝。所以我们处处要善巧方便。

  结果到了旅社去,她一些同事马上就把整个房间的灯都打开,为什么会这样?人觉得我花钱是老大,所有的电,所有的水,我就尽力去把它花。其实不然,电是不是我们的?地球的能源是不是我们的?不是,地球的能源应该是属于世世代代的人都应该可以拥有。假如在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么浪费,统统把它花掉了,可能后代子孙不知道会怎么看我们。所以做人要对得起上,对得起下,水也要节俭,不可以浪费。假如人对于这些能源不珍惜,对于水源继续浪费的话,那往后最后一滴水将是什么?将是人类的眼泪,因为到头来,可能因为水而打起仗来都说不定。这些对于所有事物应该珍惜的态度、勤俭的态度,一定要从小藉由这些生活情境去教导。

  很多孩子学了以后,坐电梯他也都让长者先走。但是孩子才三岁、四岁,年纪都还小,这时候能不能我们先走?不行,到时候那个电梯门关起来,就有危险。所以,他比较年长的时候,可以服务长者;当他比较年幼,在坐电梯的时候,还是要让小朋友先走,比较安全。

  我们看下一句,『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古代客人到家里来,我们晚辈一看到,「您要找我父亲」,他就马上去叫父亲。假如父亲不在,他一定会恭恭敬敬回来跟这位长者报告,甚至于会询问长者:请问您有什么事吗?我可以通知我父亲,再去跟您报告。在接待的过程当中,就训练一个孩子处理事情有恭敬,处理事情有始有终。有时候我们交代学生去找某个人,结果一去找就没有再回来,后来找他来:你找的怎么样?没找到。他不习惯说没找到,他觉得他已经完事了,其实还要再回来报告,有始有终,对一件事情负责任。

  我们这一句教诲把它延伸成接待的礼仪,接待客人的礼仪。诸位同修,您的孩子您有教他接待的礼仪的举手?这个很重要,礼是人与人之间很优美的距离,当我们不懂礼的时候,给人家的印象就不好,人与人之间可能就会有一些误解、一些磨擦。我们看看现在的现况,孩子在家里,长辈来了,阿姨来了,叔叔来了,孩子正在看电视,他会怎么接待?看看阿姨,然后往屋里面喊「妈,阿姨找你」,继续看他的电视。然后长辈出来:这个孩子!来来,我们这边坐。有没有教?没有教,你愈晚教就愈难教,所以接待的礼仪一定要落实。

  我们在学校里面也同样是遇到这种情况,隔壁班老师来找,学生一看到,也是打开他的嗓门喊老师,这都没有恭敬。有一次几个小朋友,我们一起教导他们接待客人,这句教诲不只要用说的,一定要让他们用做的,现场示范,你当客人,我当主人。所以他们学得不亦乐乎,还角色替换。结果学完刚好中午吃饭,也很巧,就来了一个阿姨,当他们听到门铃声的时候,六个人饭都不吃了,要干嘛?接待客人。僵持不下,六个人排成一排,准备接待客人。门一打开,六个小朋友深深鞠躬:阿姨好!结果这个阿姨不敢进门,她说受宠若惊,假如我们的下一代孩子都像这样,那一定很有希望。

  进门就教他们要摆拖鞋,怎么摆?一定是顺着客人一走进来,马上就可以穿下去。所以仁爱之心在哪里落实?时时处处为人着想。你这么一讲,孩子就愈来愈细腻。一进门来:阿姨,你先请坐,我去帮你倒杯水。然后就恭恭敬敬倒了一杯水,说:阿姨你稍等,我去叫我母亲。这就是接待的礼仪。有一个母亲,她常常接待客人的时候都会切一盘水果。有一天刚好她不在家,来了客人,结果她一进门,看到桌上也有一盘水果,她的孩子才小学。所以上行下效,我们好好表演,孩子无形当中都在学习。

  在公司里面,我们也应该落实这一条教诲。比方说同事的朋友来了,可能公司也满大的,刚好你碰上了,你能不能跟他说「他在那里」,这样就显得有点失礼。你可以「你请坐」,给他倒一杯水,「我去帮你叫」。这个客人会感觉到公司气氛很好,很好相处,留给人家非常好的印象。等你的同事来了,看你还帮他的朋友倒水,他的内心很高兴。所以这点点滴滴的付出,都在拉进了同事之间的距离。还有,假如有客户来找,刚好要找经理,能不能说「经理在那里开会,在那一间,你去吧」?假如这个客户走到经理办公室,一打开,刚好在开会,那会很尴尬,他是要接待还是要继续开会?所以我们这些细微之处要谨慎、要小心,不然连客人都接待不好,有没有可能被重用、被提升?不可能!小事办不好,怎么可能办大事?

  所以接待客人最好也要做训练,让每个人很清楚,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当然训练可以短时间之内达到效果,而更重要,长远的是要教育,让人在做这些行为的时候,是打从心里生欢喜,所谓诚于中,自然而然形于外。很多同修就说,有些规矩我都不懂。不用紧张,只要我们是用恭敬心去做,对方的感受也是很好。自然在做的过程,我们就会慢慢积累很多的经验。

  在政府单位,接待就更重要,不然我们无礼是丢谁的脸?丢整个单位,整个国家的脸。有个政府主管打了一通电话到其它部门去,一个年轻的研究生接的,态度不大好,他说:我找某某某。不在!去哪里?不知道!就把他挂下去了。结果这个主管很生气,开始调查,到底是谁接的电话?最后这个研究生的命运是什么?被解雇了,开除了。后来整个单位接起电话都:你好,请问找哪位?风气大变。当然除了怕丢饭碗以后,更重要的,还是要升起对人的尊敬。

  所以接待,除了人与人的情况之外,还有电话的礼仪也很重要,我们也要教孩子接电话。接起电话来,一定要问候长者,问候对方:喂,你好,我是某某某,请问您找那一位?假如长辈说,请问父亲在吗?父亲假如在,他马上说;您先请等一下,我去叫我父亲。假如父亲不在,就请教对方:对不起,我父亲现在不在,请问您是哪一位?假如有什么重要的事,您交代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父亲回来我再通知他;如果你现在有急事,也可以打我父亲的手机跟他联系。孩子做事、办事的能力,就从这接电话当中,从生活的细节当中,慢慢提升上来。诸位同修,您现在接小孩子的电话都是怎么讲?所以我们从中也要看到一些缺失,赶快把它补上。我们接着看下一句经文,一起念一遍: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称尊长,勿呼名』。虽然是对长者的一个称呼,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恭敬。现在因为西方东进,西方人怎么称父母、称长辈?直接叫名字,这叫平等。这是不是真平等?平等不是这样讲的,平等是对人的一个尊敬心,尊重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纵使我们是父母,也不能把子女当作附属品,因为他往后是属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但是人生的历练平不平等?人生的智慧平不平等?不可能平等!所以长者必然要有教导晚辈的义务,而晚辈如何能真正学到这些宝贵的经验?必然是要从他的恭敬心中才能够获得。假如他没有恭敬心的时候,他就不可能听父母、听长者说什么,因为一分恭敬才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不是长者去希求晚辈尊敬,最重要的是要成就他们的人格,成就他们的学问。

  我们也有些朋友他们就学西方,女儿就直接叫他的名字,叫没有多久,他就感觉到孩子跟他讲话很没有分寸。我们自己回想,从小我叫我姐姐都是称大姐,二姐,叫了十多年。有时候人家问我说,你姐姐叫什么名字?我们把姐姐的名字讲出来的时候,全身不舒服。所以一声一声的尊敬称呼,恭敬心都一点一滴在提升。这个礼仪相当重要,而这一声一声姐姐,二姐,愈叫感情愈亲密。所以称呼绝对要尊敬。诸位同修,不然你去观察看看,兄弟姐妹都用兄、尊长互相称呼的感情好?还是直接叫名字的感情好?您自己可以去观察看看,结果一定会非常明显。

  小孩现在也有常常取外号、绰号的习惯,这样好不好?你不要看小孩在那里取外号,你自己还跟着他一起笑,那就不对了。当孩子乱给同学取外号,甚至于还给老师取外号,他就没有恭敬心,所以这个时候要适时导正过来。「将加人,先问己」,你希不希望人家取这种外号取笑你?假如你不愿意,也绝对不能去取别人的外号。

  『对尊长,勿见能』。当孩子有些能力,就开始到处表演,绝对是增长他的傲慢。假如底下的大人还说:你真了不起,真不得了!这样的言语听多了,往后批评的言语就听不进去。而且才华学到了,真正的目的在干嘛?是表现出我比人家高一等吗?那错误了,学到的才华,最重要的要服务他人,要奉献社会。所以我们学历愈高,代表我们接受社会的帮助愈多,社会的付出愈多,我们更应该回馈愈多。这些观念一定要从小扎起,不然孩子都觉得我得到高学历,就是为了我自己可以赚大钱,这样就偏颇了。当孩子知道学能力、读书的目的是要奉献,他整个学习态度就截然不同。

  有个孩子才三岁多,他的母亲带着他到商场上去买东西,刚好一个朋友遇上了,就对他小朋友说:你怎么还没有去念书?想说这个孩子可以送去幼儿园。这个小朋友就问他妈妈:妈妈,为什么要念书?结果对面这个长者马上回答:念书可以赚大钱!所以我们要谨言慎行,有时候假如我们思想、观念错误,都在误导别人。他妈妈很有教育的敏感度,很警觉,马上就给她朋友示意,自己就蹲下来,她说:我们读书是为了要学本事,学了本事以后才能服务别人,就好像你刚刚去买那个馒头,就是因为做馒头的叔叔有这样的能力,我们才能够吃到馒头,整个社会就是互相帮忙,所以你读书学好能力,就可以服务别人;因为我们要感谢叔叔做馒头给我们,假如把你的玩具送给叔叔好不好?他可能不需要,所以我们就拿钱感谢叔叔,让他也可以拿着钱去买他需要的东西。无形当中,都在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当孩子知道提升自己的能力是为了服务人群,他就不会见能,不会傲慢。

  我们看下一句,『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遇到长辈要主动问好,行礼。其实我们接触很多朋友,他们都说这个躬还真不好鞠,可能是因为现在人都长骨刺。有个小朋友躬鞠不下来,这个孩子才三、四岁,为什么鞠不下来?原因在哪里?因为他的母亲有四个兄弟姐妹,父亲有三个兄弟姐妹,只有他一个是男的;然后其它的他父母的兄弟姐妹没有生孩子,所以三千宠爱就在这个小孩子;还有四个老人疼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的爷爷在一次吃饭当中,跟所有的子孙讲:这个孙子就代表我,他讲的话就是我讲的话,打他就是打我。所以你看,这个孩子他的权力很大。

  他的父母有学佛,也警觉到孩子这样带下去不堪设想,用了方法把孩子带回去自己教。有一天吃饭,七点的时候他母亲拿了一些五谷粥给他吃,这个孩子说:我不要吃这个,我要吃面。妈妈也没有响应他,九点的时候又来问他:要不要吃?不要,我要吃面。妈妈还是很有耐心,不理他。九点半过来:你就吃一口试看看。结果孩子已经饿得受不了,就拿起来吃,结果一吃,因为很饿,什么都很好吃,就很快把它吃完了。他的父母就把他带到用经典教育的幼儿园去,一去要学鞠躬,他的母亲带着他说:来,给老师鞠躬。他母亲还亲自鞠给他看,鞠了五次,孩子如如不动。他母亲要去上班,就先离开,结果走到小区门口,想想这个机会点假如错失了,往后更难教。所以打了电话给先生,先生赶过来,两个夫妻又走过来:来,跟老师鞠躬,爸爸做给你看。父亲就开始鞠躬,不知道鞠了多少个躬,一直鞠,一直鞠,鞠到孩子哭出来。这夫妻也很不简单,用身教影响小孩,小孩一哭,有惭愧心,后来躬就鞠下去。他们的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孩子的学习情况,随着他的德行、他的礼貌成正比,效果就愈来愈好。

  刚好也遇到这个孩子生日,一般孩子生日都想到什么?想到礼物,但是刚好老师就开始引导,是母亲受难日,我们要常常想着如何报答父母的恩德。后来这个孩子他就说道:今年的生日我不要蛋糕,我要给父母一个期许,我给父母一个愿望,就是我在这一年要好好学好做人。当一个这么小的孩子,他就已经了解到做人很重要,相信他这一辈子的人生方向已经抓正确了。

  「路遇长,疾趋揖」,我们把它当作一种打招呼的礼仪。中国古代,人与人相见,都是恭恭敬敬鞠一个躬。诸位同修,您现在看到常常会鞠躬的是在哪里?哪个国家看到?日本、韩国。日本、韩国跟谁学的?我们。所以你看,我们现在自己家的东西都到别人家里去卖了,都快要自己都不会了。好,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如何「路遇长,疾趋揖」,谢谢。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oft.ctfile.com/info/IU599850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5:35 , Processed in 0.148898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