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供一个超度的牌位。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有些人能够见到的给我讲,每一个人的冤亲债主后面排队有几里路长,看都看不见!你说可怕不可怕?这个话我相信,无量劫来的冤亲债主。所以我们在菩提道上,为什么走得这么辛苦?冤亲债主太多了,你想成就,你想解脱,他不甘心,他要报复,报仇、报怨、讨债、还债,这些恩恩怨怨没完没了,麻烦事情可就多了。我们学佛的人相信,这个决定不是迷信。

  我们要怎么作法?因是已经种了,唯一的办法从缘上解决,我从今之后再不造恶了,痛戒恶言恶行,更重要的把恶念戒除。真正做到心善、言善、行善,三业皆善,把这个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我拿这个还债、抵债。我相信冤亲债主绝大多数愿意接受,这才化解,菩提道上才能够一帆风顺。所以我们常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是释结解怨。但是你要想想,我们拿什么功德?念一遍经,没有功德。拜个佛有没有功德?没有功德。心行不相应,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所作所为还是损人利己,哪来的功德?礼佛,怎样礼佛才有功德?拿礼佛这分恭敬心,恭敬一切众生,这个礼佛就有功德了。我对佛这么恭敬,我对一切众生都是这样恭敬,这才是功德。对佛很恭敬,对人不恭敬,这个没有功德。念经,解义、奉行就有功德。光念不解其义,也不知道落实,念经没有功德。没有功德,那个回向是打妄语,打妄语就有罪过,鬼神讥笑你,鬼神不会原谅你。所以我们要真修,从心地、从言语、从行为要改过自新。

  善恶的标准,《感应篇》是非常好的教材,印光大师为我们介绍,为我们推荐,让我们读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就是善恶的标准。这上面所说的善,我们做到没有?这上面所说的恶,检点检点我们自己有没有犯这些过失?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就是功德。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一七三集)  2000/3/1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7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一百零三节,这是全文第十五大段,讲到「家庭之恶」:

  【贪婪无厌。咒诅求直。】

  第一句的意思就是贪心太重了,批注里面我们把它念一遍,「以口取物曰婪,言人之贪,如口之食物,无有厌止,无有穷极也」。这几句话已经就说得很透彻了。贪而无厌,这个罪过极重极大,下面引老子一句话说,「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世人贪求数盈,终归耗散,固不必言,且又落下一场祸孽,更难了耳」。这段话我们要多念几遍,细细的去体会文里面的意思,再仔细观察现前的社会,我们就了解古圣先贤确实具足真实智慧。今天这个世界贪婪之人为什么这么多?这是造罪业,这是祸端,罪根祸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做,不晓得回头?原因在什么地方?在没有人教导。

  所以我们在讲堂上时时刻刻提醒同学,我们同学自己能不能回头?有没有觉悟?很难说。天天在听,天天在学,还是不能回头,还是不能觉悟,或者是明知故犯。这个原因又在哪里?外面社会的诱惑力量太强大了,我们自己的智慧非常薄弱,敌不过!如果说是遵守佛菩萨的教诲、古圣先贤的训导,好像我们在眼前就吃了大亏、上了大当,便宜都被别人占去了,自己总是不甘心、不情愿,于是怎么?明知故犯。甚至于疑惑古圣先贤的教诲,那已经过时了、过去了,现在不适用,有这种见解的人多,太多太多了!又有几个人了解事实真相?真正了解事实真相,肯吃亏也愿意上当,便宜让别人去占,亏我们自己来吃。他为什么肯这样做?他晓得前面的环境不一样,我们今天吃亏,来生占大便宜;世间人现在占便宜,来生就吃大亏了。这个道理,必须深入经藏、深解义趣的人,他才懂得,他才肯做。解得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将来的利益。

  我们眼前是处在一个什么时代,自己要清楚。过去,这是民国初年,丁福保居士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儒、佛都有相当深的造诣。四十岁的时候,就把人生的真相看清楚,对于世间一切诸法就没有留恋了。他跟朋友说,他说「我住在这个世间,就像旅游作客一样,知道这个家、财产、事业,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金刚经》上所说的「梦幻泡影」,一丝毫执着留恋的念头都没有了,他心得清净,智慧开了,所以专心在佛法。专心在佛法是为前途着想。人,人有来世,来世什么时候来临?谁也不知道,剎那之间。这一剎那什么时候到,没有人知道,也许几十年之后,也许三、五年,也许三、四天,也许就在现在,一定要明了。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告诉学生,「世界乱了。」他说「诸佛菩萨、神仙降临都救不了。」业力不可思议,《地藏经》上讲:「众生的业力,能敌须弥,能深巨海」,业力不可思议,诸佛如来也不能转众生的定业。这不是诸佛菩萨不慈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的业力要能跟佛法结合起来,还能有救,但是众生今天的业力跟佛法完全脱节。

  上个星期,有台湾的几位出家的比丘尼来问我:「埔里寺庙那么多,出家人那么多,为什么还有大地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灾难?」我反过来问她:「为什么忏云法师没有灾难?他也住在那个地区。」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讲:「有庙无道,不能兴教」。不是庙多,佛像多,那个地方就叫有佛法,错了!问你这个地方有没有真正修行人?没有真正修行人,虽然出家了,还是争名夺利,还是互相毁谤,彼此争信徒,不择手段,这哪里有道?现在大家有一个很错误的观念,以为多建几个庙,多造几尊佛像,佛菩萨就来保佑我们,自己就可以毫无忌惮,为非作歹,佛菩萨还保佑他,哪有这个道理!我们自己要清楚、要明白。甚至于现在许多人出家,出家的意义都不晓得;学佛,佛是什么不知道,问题非常非常严重。

  『咒诅』,就是我们讲的赌咒。在台湾很风行,你看哪一届选举的时候,他们都赌咒,还斩鸡头,在神前赌咒,这是造孽。不赌咒罪过已经很重了,赌咒还求神明来包庇你,掩饰你的罪过,哪有这种道理!中国古书里头有解释,「聪明正直是谓神」,神聪明正直,神会接受你的贿赂吗?神会包庇你吗?接受你的贿赂、包庇你、戏弄你,那不是神,那是妖魔鬼怪。所以今天这个世间,我们要问有没有神?给诸位说,佛、菩萨、神都远离了。包围在这个世界里头是些什么东西?妖魔鬼怪。为什么妖魔鬼怪来了,佛菩萨、神仙都走了?感应道交。人以真诚善心,就能感动诸佛菩萨;人要是自私自利,以恶心恶行,你所感得的是妖魔鬼怪。佛家常讲:「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善的感,佛菩萨应;恶的感,妖魔鬼怪应。《易经》里面所说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善与善感应,恶与恶感应。

  我们学佛的同修,天天读经,天天念佛,绝对不会到跳舞厅里面去,绝对不会到赌场里面去,你到那里面去找,一个都找不到,不是一类,他不同类,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赌咒,这是侮辱正神,巴结妖魔鬼怪。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是不是这个事实?他的后果,我们不说大家都清楚。所以我们细读《感应篇》,熟读《感应篇》,今天社会上种种现象,你一目了然,吉凶祸福,你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怎样趋吉避凶,你也知道了,理论方法都明白了。我们学佛,特别是印光大师一生当中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他的用意在挽救当前的劫运。我们现前有空前的大灾难,这个灾难是非常非常明显,普通人都已经能够觉察到了。我们要掌握住机会,有一天的机会,认真干一天,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绝不随顺众生作恶,一定要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从心上改起。尤其是学佛人,学佛人当中尤其是出家人,从哪里改?不为自己去着想,一切要为苦难众生,贡献我们一点心力,正是古人所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念慈悲。

  我这么大年岁了,为什么天天还要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还有一些地方邀请,还要劳碌奔波,你们诸位能体会吗?不为自己!为众生,为佛法。如果为自己,我跟很多同学讲过,我希望早一天能够隐居,远离都会,找一个小乡村里面去隐居,你说多自在!读书、诵经、念佛,这个机会我有,我可以做得到,可以安享晚年。为什么还要这样辛苦奔波?是因为这个世间没有人讲经说法,如果有人讲经说法,我决定不干这个事情了。我希望这边培训班的同学,能够好好的学几年,我们可以把这个事情交下去了,我不再在讲台上了,总得有人接替。我接替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师一生讲经说法,九十七岁往生,往生前两个星期还在台上讲经,他老人家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做示范,绝不求自己的安乐,舍己为人。我们学佛菩萨,我们将来的去处是西方极乐世界,前途一片光明。这一生当中受一点辛苦,算什么!
太上感应篇  (第一七四集)  2000/3/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74

  请看《感应篇》第一百零四节,只有一句:

  【嗜酒悖乱。】

  酒在佛法里面是列入重戒,虽然不是最重的,最重的戒,我们看比丘戒、比丘尼戒四重戒杀盗淫妄,可是除了四重戒之后最重的那就是酒,所以五戒末后有酒戒。世尊为什么把这个看得这么重?实在讲佛家的戒律,杀盗淫妄是性罪,本身就有罪,不管你受不受戒,你犯了本身就有罪。可是酒,如果你不受这条戒,没有罪,所以酒是属于遮罪,跟前面四条不一样。世尊把这个看得这么重,就是凡是犯四重罪的,大概是先犯酒戒,酒能乱性。好饮酒的人,酒醉了,智慧不能作主,才会干杀盗淫妄。因此,佛家戒酒就是防范你不要去犯杀盗淫妄这种重罪,是这么一个原因,我们要懂得。所以清净比丘,滴酒不沾。

  可是在戒律里面,酒的开缘也最大、最广。所以世尊教人修学,合情、合理、合法,不是不通人情的。许多药里面,需要用酒来调药的,这个不犯,这是药酒。在菜肴里面,配菜做为佐料的,这个不犯,这是料酒。总而言之,你要想想,它不会让你醉的,不会让你迷惑的。还有身体虚弱,血液循环不好,尤其是老年人,七十岁以上的、年岁大的,出家人都包括在内,身体不好,血液循环不好,世尊有开缘,你可以喝一杯酒,帮助你血液循环。所以七十岁以上,可以穿皮毛衣服。如果七十岁以上,身体很好,很强壮,那就不需要了。所以这一切都要斟酌自己的情况来做决定,不是说到七十岁就可以了,那就错误了。像许哲一百零一岁都不可以,为什么?她身体好!她不可以。甚至于也有五、六十岁的人,身体很不好,他也可以用。所以这是活的,不是死的,每一条戒律都有开遮持犯,一定要懂。懂得佛为什么制定这条戒,它的作用究竟在哪里?我们修学利益何在?如果犯戒,我们自己的损失在什么地方?不要说过失,损失,我们有哪些损失,一定要懂得。然后才知道佛制戒这个心是真实慈悲,真实的智慧,没有一样不是帮助我们、成就我们。佛着重我们身心的健康,帮助我们断烦恼、开智慧,成就道业,照顾得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这个我们要懂得,懂得你才会生恭敬心,才会生感恩之心,遵守佛的教诫。所以饮酒要是变成嗜好,嗜酒如命,这个人不能修行;不但出世法不能成就,世间法也不能成就,这是我们要懂得的,要了解它的深义。再看下面一百零五节,有三句:

  【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

  这一段是伦理的问题。国家社会的基础是家庭,这个道理现在人知道的少了。我们家不和,不要以为这是我们家的自己事情,与你们不相干,那你的想法看法完全错了。家不和,社会就不安定,世界和平就没有了,所以「家」是社会、是国家、是世界的根本。现在人对「家」的观念完全破灭了,我们看中国的古礼,你去看看婚礼,男女结婚的婚礼,为什么那么样的隆重?那么样的繁琐?古人为什么这么作法?古人晓得这是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基础,不可以不隆重,不可以不谨慎。所以在古代,诸位读读历史,就是看看古人的笔记、小说之类的,古代离婚很少听到。我们小时候住在农村里面,七十年前那个社会还没听说有离婚的。离婚造成什么现象?世界大乱。你要不要背这个因果?你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两个人离婚了,如果你还留下有儿女,这个儿女就变成了单亲的家庭,或者得不到父爱,或者得不到母爱,他的性情就产生变化,悖乱的因素从这儿种下去了。

  哪一个人会想到后果有这么严重?佛菩萨知道,圣人知道。圣人是明白人,对于宇宙人生理事因果透彻明了的人知道,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家庭好像是我们身体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坏了会影响到全身,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不是你一家人的事情,古人看得这么隆重。教育从哪里教起?从教你了解人与人的关系教起。它这个东西是相连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是一个关系,整体的关系。儒、佛的教学,道家的教学,都没有例外的。现在教育没有了,整个崩溃了,所以社会动乱,世界不安。虽然科学技术发达,我们在物质受用上带来一些方便,可是所蒙受的损失有多大,无法想象。人普遍不懂得做人,真正是,我如果说是「忘恩负义」,那是恭惟他,为什么?他还知道有恩有义。现在人「忘恩负义」四个字谈不上了,他不晓得什么是恩,不知道到什么是义,没有恩义了,还谈什么忘恩负义?我们不幸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大乱的时代,将来后世人写历史,这是「黑暗时代」,自古以来没有像现在这种状况。什么叫黑暗?没有教学,人们没有智慧,这叫黑暗,愚痴!光明是人有智慧,人懂事,人明理。

  这一节批注开头举了一个公案,好!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唐朝张公艺,九世同居,只一个「忍」字,忍为大德。《金刚般若经》上,佛给我们讲:「一切法得成于忍」,忍是大德,所有德行里头它是第一,能成一切善法,能遮一切恶法;遮是把它止住。佛教菩萨六波罗蜜,忍是核心,如果没有忍辱,你的精进、禅定、般若统统没有了。你看看精进、禅定、般若是从忍辱波罗蜜里面生的;你能布施,你能持戒,你不能忍辱,你所修的是三界有漏的福报。由此可知,忍辱重要。这一部《金刚经》,佛教菩萨六波罗蜜,布施、忍辱说得最多,我们要懂得佛说法的义趣。不但是骨肉,这是父子兄弟之间,世出世间的圣人教导我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扩展到亲戚朋友,绝不能争,争是罪业。争,现在这个社会不讲忍让,这个小孩从小就教他要竞争,这还得了吗?所以现在的青少年跟父母争,跟兄弟争就更不必说了,在学校念书跟老师争,将来长大到社会上,他只有一个观念,「竞争」。人人都在争,世界末日来了,孟子所谓的「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这个国就没有办法了。

  今天是全世界竞争,没有一个人不争。佛法是讲因果,我们今天世界上的人种的是什么因?我们看他,他想的是什么,他说的是什么,他做的是什么,这是因。从他的心行,我们就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果报,种善因一定得善果。善里面,第一大善是忍让;恶里面,第一大恶是竞争。举世之人,都在讲竞争,想竞争,不择手段去竞争,这个世界还会有前途吗?竞争到最后是同归于尽,这就是世界末日了。所以有人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地球上最后一次战争,叫做终结战争,这个战争打了之后,再不会有战争了。为什么?人都死光了,还有什么战争!你看看法国的预言家诺查.丹玛斯他所讲的这个战争之后,地球上大概剩下来的人数,他是含糊笼统的说,没有说个清楚的,他说「大七之数」,有些人认为可能只剩下七千万人,顶多只剩下七亿人,这是最大的了;也可能说的是七千万人,也可能说的是七百万人。

  我们要觉悟,我们要好好的学习,不违背古圣先贤的教诲。什么是忠?什么是良?什么是柔?什么是顺?你能够依教奉行,对你决定有好处。纵然灾难来了,我们有好地方去,决定不会贪生怕死,知道自己有非常好的地方去。佛菩萨不骗我们,太上老君也不骗我们,我们依教奉行,决定得利益。这一段的意思还没有能讲尽,明天我们接着再讲。
太上感应篇  (第一七五集)  2000/3/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75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一百零五节:

  【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

  昨天我们也是读这一句。我们看到这十二个字,再想想我们现前的处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灾难,根本原因,这十二个字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不能把我们的心行转变过来,我们的苦难决定是有增无疑,决定不可能有好转的一天。也许有同学要问:「我能改过,别人不改,那有什么用处?」有这种念头的,并没有觉悟,也不是聪明人。诸位想想,大家都争着往地狱、饿鬼这两条路上走,大家都走,那我也只好跟着走了,这不是愚人吗?大家都往地狱道上走,我能够觉悟了,回过头走菩萨道,这是多么的幸运!所以我们今天不论别人能不能改过,从我们自己本身改起。我们本身能改,彻底改过来,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自度度他。不要认为我做与别人没有关系,关系很大!我们天天念回向偈,「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有,有见、有闻的,这么多人当中,总会有一、两个见闻到之后,他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改过自新,就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尤其是我们肉眼见不到的天地鬼神,鬼神见到了也赞叹,恶神看到了还赞叹,你难得!

  所以在今天,第一桩要紧的事情是明辨是非,息灭争论,这是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对症下药。今天我们看到李木源居士给我看一个小册子,叫「狮子吼」,里面有不少篇文章全部都是严厉批评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它这个小册子,我听说送到许许多多杂志社要求他们刊登,此地的杂志也有刊登,责备我宣扬这个本子。我宣扬这个本子也有一个好处,我尊师重道,我的老师教我学这个本子,教我宣扬这个本子。我对于老师有信心,我就是做错了,堕地狱,这一条可以给社会大众做榜样,一生决定不违背老师。我的老师一生的行谊,我见到了,我敬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不论是文章道德,他的修持,他的弘法护法,许多出家人都比不上。所以今天天下人都指责我,我也不会改变。我如果改变,那我就是背师叛道,我就错了。你们可以批评,你们可以侮辱、毁谤,我不可以。因为你们不是他的学生,我是他的学生,子不言父过,学生不能称老师的过失,我能做这个好榜样,我想也就够了。纵然堕地狱,我也欢喜,希望举世之人,都懂得孝亲,都懂得尊师,息灭纷争。所以别人怎么样对我,我不会回一句话;别人打我,我不会回手;骂我,我不会还口。我没有学问,没有智慧,没有德行,这几句老师教我的,我一生奉行,我决定不会违背。忍让,重要!

  一桩事情,理事因果深广无际,我们能看清楚吗?佛在经教里头一再告诉我们,佛无有定法可说,佛的说法只掌握到一个原则,就是治众生的弊病,众生有什么病,就要用什么方法对治。每一个时代的众生病不一样,祖师大德代代承传,他们有智慧,他们了解现况,现前的状况,如何依据佛陀所讲的原理原则,灵活运用方法技巧,这叫善巧方便。否则的话,善巧方便怎么讲?宋朝时代,王龙舒居士会集,就是善巧方便。那个时候的书籍流通量非常稀少,宋朝时候还是手抄的,没有印刷。一个人想在一生当中,五种原译本都读到,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以王龙舒这样的身分、地位、财富,都没有办法完全搜集到,这五种原译本他只看到四种,这个艰难可想而知。他是什么心会集的,我们要能体会。龙舒居士站着往生,他要是有罪,他怎么能往生?他怎么能预知时至?他怎么能够生死自在?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对于会集本的纷争还有几年,夏莲居老居士往生的时候说过,这个争论大概要到二00四年。他讲底下一个猴年,所有妖魔鬼怪会在这个世间消失,正法逐渐逐渐会复兴。在这个时代法弱魔强,佛弟子很可怜,要受尽一切侮辱,受尽一切灾难,只要有一个坚忍不拔的信心,我们把这灯火传下去。

  《无量寿经》这个会集本,实在讲我们也非常欢喜,今天在全世界流通的数量,我们概略的估计,差不多有一千万册,这是十年的流通量。一千万册的本子流通到全世界,我想魔有再大的神通法力,要把它全部消灭,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何况有三宝护持,龙天拥护,我们有信心。所以今天我们处世,我们讲经说法,总标题「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心行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今天社会大众竞争,不择手段的竞争,我们要做个什么样子?忍让,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我们要落实。毁谤我们的人,侮辱我们的人,陷害我们的人,我们对他尊敬,决定没有一丝毫的怨恨;有一丝毫的怨恨,我们就不是世尊的学生。在顺境里面不起贪爱,逆境里面不起瞋恚,常常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以真诚慈悲处事待人接物,这是佛教我们的,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什么是『忠良』?什么是『柔顺』?「忠」,我们看看这个字,这个字也是会意,这个心要中,不能偏,偏就邪了。所以忠跟诚是一个意思,要把心摆在正中。佛家讲中道第一义,儒家讲中庸,不可以有丝毫的偏邪。什么是偏邪?顺境里面你欢喜了,你的心偏了、邪了;逆境里头你生烦恼、生瞋恚了,你的心偏了、邪了。你在这里就体会什么叫中?中就是《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是中,二心就不中,二心就偏了。谁能做到中?在《华严经》上,那是个标准,法身大士。离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才中;你有分别执着,这个中就没有。「良」是善良,忠落实在形象上是善良,这个意思我们要懂。「柔顺」,「柔」是柔和。你看现在这个世间,称女强人,不好听,强是刚强,吓死人!「顺」是什么?随顺性德。这个说法标准太高了,我们凡夫做不到。我们把标准降低,随顺世出世间圣贤的教诲,这个我们可以做到了。世出世间圣贤存心、行事,他们都是随顺自性的,都是性德的流露。尤其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现的是性德圆满的显露,所以世出世间圣贤,已经给我们做了个榜样,孔老夫子示现给我们的是五德,我们要记住、要学习,「温良恭俭让」。温就是柔,温柔、善良、恭敬、忍让、节俭夫子五德,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柔顺两个字都在五德之中,所以字的意思我们要懂,我们要清楚。

  男女结成夫妇,不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情,是菩萨事业,是教化众生的,是给世间所有家庭、所有夫妇做模范的,是这么一桩事情。你懂得这桩事情,一切众生得度了,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了。这个功德利益是这一对菩萨夫妻修的,他是行菩萨道,他是来示现度众生的,是给世间人做好样子的,这叫在家学佛。如果不懂这个道理,我们这个佛不是白学了!甚至于我还听说有一些学佛的同修,不学佛的还没事,学了佛之后,家里不和,天天吵架,他还以为自己修得不错,修得很好,一家人不学佛,都要堕落,将来都要堕三途,这对佛法完全是误会。开经偈上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就知道这多难!把佛的意思解错了。想想经教里佛常说的,「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一位学佛的菩萨,在家里叫一家人都生烦恼,他这个佛怎么学的?真正学佛,家里有一个人学佛,一家人都和乐,这才如法。为什么一家人和乐?六和敬。

  我们看看今天,学佛的家庭,学佛的寺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居士学佛的道场,像莲社、居士林这一类的,我们仔细观察,哪个道场和和气气?这个道场的大众一团和气,和气决定兴旺。做生意也说「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有一个人真正学,他就是以身作则,自己做个典型、做个榜样,决定能感化一家。你要不相信,你去念一念古书,舜王何以能感化一家?那一家人是最难感化的,最不容易感化的,他居然能感化。什么原因?真诚、慈悲、智慧,你只要有这三个条件,没有不能感化的。不能感化,我这三个有缺陷,我做得不够,做得不够好。果然做得很圆满,哪有不能感化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努力依教奉行,要做到,男要做到忠良,女要做到柔顺,处事待人接物,决定要学忍让,决定不争。
太上感应篇  (第一七六集)  2000/3/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76

  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一百零六节,有两句话:

  【不和其室。不敬其夫。】

  这两句是讲的夫妇。夫妇是人伦的根本,中国几千年来古圣先贤的教育,把这个问题做为核心。儒佛的教诲,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提到,他教导我们的实际上只有三桩事情,第一桩是让我们明了人与人的关系,这就是伦理的教育;第二桩是教我们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就是我们面对着的现实生活的社会;第三桩是教导我们明了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与整个宇宙的关系。这些都明白了,这是真实智慧,在佛家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些关系里面,真实的核心是在夫妇,所以伦理这个伦常教育,夫妇是同住在一个房间,这是圈子最小的。房间之外这是家,家里面上面有父母,下有儿女,平辈有兄弟姊妹,这是个家。家的外面是社会、是国,国里面在上面是有领导人,有领导与被领导,平辈有朋友、有同学,这是五伦的社会。用现代话来讲,这自自然然是一个多元文化,绝对不是一个单一文化的,它是多元的。如果核心都做不好,夫妇不和,这个家还能和吗?社会还能安定吗?国家还能太平吗?统统都谈不上了。所以吉凶祸福的根在哪里?在家室,在室。

  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中国古时候男女结婚婚礼为什么那么隆重,为什么那么样的繁琐,无非是表示这是人生一桩大事。这个人生不是指你们结婚的两个人,是整个人类的大事。你们想想看,家的兴衰,社会的安危,国家的兴亡,世界的和平与动乱,根在这个地方,这叫大事。我们再看看现代社会,中国、外国这个根没有了,连根拔除了,要想社会不动乱,这是不可能的。古人所谓「家不家,则国不国」,家不像家,国就不像国了。家怎么样才像家?夫妻要和睦。所以从前纵然夫妻有争论,或者有不愉快的事情,他会想到这个影响太大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危,影响到一切众生的祸福,想到这一点心平气和了,也就什么都能够忍,什么都能让了。彼此都能忍,彼此都能让一步,这个家就和睦了。

  现在这个道理没有人讲了,也听不到了。古时候的社会,一个世纪之前,父母还用这些道理来教子女,老师也会以这个道理来讲给学生听,我们从小还听到这一点。可是比我小五岁的,大概都没有听到了,都听不到了;比我大五岁的,听得比我多,印象比我深刻。我们韩馆长比我大五岁,她对于这些道理听得比我多,知道做人的根本,这是伦常大道。中国古代的教学,可以说一直到清朝末年,民国才把这个事情疏忽了。近代半个世纪,没有人再提起这个问题了,目光所着重的是科技、工商业、如何致富,上下争利,这还得了吗?居上位的争名夺利,在下的小民看到上位,他就学习、去模仿。所以今天举世之人都在争逐名利,这怎么得了!这个世界还能住吗?

  我们说不幸生在这个时代,要受尽折磨;也可以说我们有幸生在这个时代,尽心尽力为正法做一点事情。究竟能做多少,不必去问,「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甚至于像古圣先贤所谓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菩萨,这是大慈大悲,这真正是救世的事业。纵然我们在这一生现前看不到果报,我们的果报在来生,在来世。这一分耕耘,如佛所说给众生种下菩提种子,这个种子在他阿赖耶识里面不会消失的,当他受尽苦难之后,业障消除了,这个善根种子会发现。谚语常说:「风水轮流转」,这是一个大的风水,大的转变,一般人常讲一千年一个转变;中国人所谓三十年一变,那是小的转变。这个世纪是大世纪,这是个大的转变。我们有幸得人身、闻佛法,还能听到这一点道理,这很难得,很不容易!

  批注里面一开端,「夫妇和而后家道昌」,这一句话是真理,永恒不变,这个道理用在任何地方都是正确的、准确的。这一个小团体,小团体里面上下都能和睦,这个团体兴旺。许许多多我们同参道友,从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到新加坡来参学,看到居士林,你看人这么多,但上上下下一团和睦,没有争论,没有吵架、没有打架的,非常羡慕,都向李会长请教,「你们怎么能做到这么好?」这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反省,能够做到这一点成绩,有两个因素:领导的人大公无私,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第二个因素,这个道场天天讲经,大家对于这些深的道理不能明了,粗浅的道理都懂,这两个因素是非常非常重要。人有私心,弊病丛生,什么毛病都生出来了。人不好学,决定一天到晚打妄想,每个人打的妄想不一样,于是就有争论,就有矛盾,就有冲突,怎么能够和睦相处?

  我们是凡夫,凡夫每天读经、研究讨论,最浅近的目的就是建立共识,消除我们的妄想杂念,逐渐深入之后,自自然然就能够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样建立共识,这个团体才能和睦相处。我们做得够不够?做得还是不够,比起其它地方是要好些,可是我们要跟古大德相比,我们差得太远太远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彻底放下,我们四众同修都要记住,放下之后前途是一片光明,心地自然清净自在,常生智慧,不生烦恼。有一毫自私自利,你就没有办法不堕落。堕落在哪里?堕落在烦恼忧虑之中,这个东西障了你的智慧,障碍你的福德因缘,佛在经上常说善根福德因缘都没有了。所以这一句,它的道理、大道理,它的利害,我们要深思,要细心去领会。

  古人夫妇一生相敬如宾,家庭教育比什么都重要。一个儿童从出生到六、七岁,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这个教育是根。六、七岁之后再亲近老师,老师是从这个根上帮助他茁壮,开花结果。今天再好的老师都没有办法教学生,为什么?根没有了。佛家的教育还是从这个根本上发展出来的,没有良好的家教,你出家,佛也教不了你。所以说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诸位要是念古书,读中国的小学,但不是现在的小学校,中国的小学就是所谓怎样教育童子、儿童。童蒙的教学,这属于小学,特别着重在伦理德行、言语,知道怎样说话。父母、尊长,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给家里面的儿童做好榜样,他都有责任的。所以小孩每天眼睛看的、耳朵听的,这里扎根的,一生都不会改变,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熏修的。

  我们到现在这种年龄才听到这些话,听了之后能够接受,能够相信,能够思惟,能够去奉行,这是佛法里面讲的,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我们这一生没有人教我们,我们过去生中还是有这个根,所以接触佛法之后,听到佛的教诲,我们这个善根发现,这个善根不是今生的,过去生中培的,还是有用,能起得了作用的。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善根是听了明白这些道理,这是善根;福德是懂得之后向往,一心一意要去做,把它落实,这是福德。我们能够闻到佛法,能够读古人的书籍,这是缘分,这个古籍非常非常重要。所以人要读书,要发愤去读书,要明理。如何在这个时代拯救自己,帮助别人,这就是菩萨事业。真正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从最基本的伦理落实。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一七七集)  2000/3/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77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一百零七节:

  【每好矜夸。常行妒忌。】

  注子里面引用古德的话,「《老子》曰,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大禹不矜不伐,愚夫愚妇,皆谓一能胜予,而凿龙门,排伊阙,地平天成,功被万世。周公不骄不吝,劳谦下士,而东征破斧,卒安周室」。这是引古书、引古人的事迹来证明。后面做了个结论,「故曰,真正大圣大贤,都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这一段也是日常生活当中常常犯的毛病,我们自己有没有?不可能没有,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如果真正能把这个毛病消除,自己的德行就有了根底。如果心里面还摆不平,必须知道我们在德行上没有根、没有本;换句话说,无论是求学修道都是严重的障碍。总的来说,这是教我们谦虚、恭敬,要从谦敬里面才能真正有成就。

  后面有一段讲妒忌,「妒忌者男女俱有」,这是人之常情。男子见人有功名就妒,见人富贵也嫉妒;地位接近自己,嫉妒心生起来了,怕别人把自己挤下去;才胜己也嫉妒。这里有个总结,都是心量太小,「局量褊浅所使」,我们今天讲的心量太小,不能容人。这都是学没有根基,学不得受用。真正学问有根基、得受用,就像佛讲的,不但没有嫉妒、没有傲慢,谦虚还能修随喜功德,看到才干比我高的,决定能够让贤,不会去竞争。你做得比我好,我应当让你,权位都让给你,为什么?人民得福,社会得福,能够为众生想、为社会想、为人民想,你就会让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这是大德,这是大成就,为什么?别人的成就就是我自己的成就。我自己不如人,居到这个权位不肯让人,害众生!你们想想这因果,这因果就是堕地狱。我能让给别人,别人做得比我好,比我更有成就,就是我的成就。

  在佛门里面,印宗跟六祖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印宗当时在南方,是当时的高僧大德,信仰他的徒众不知道有多少。遇到六祖之后,他给六祖剃度,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师,他知道惠能大师德行、修持在他之上,剃度之后,反过来再拜他为师,把地位让给他,让能大师在南方教化一切众生。你们想想,那个成就到底是惠能的成就,是印宗的成就?实实在在讲,从形式上看是惠能大师的成就,从实质上看是印宗的成就,印宗绝不在惠能之下。这是大德,一般人做不到的,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做不到。世法里面,我们看古时候管仲与鲍叔牙,管仲的成就其实是鲍叔牙的成就,让贤!成就,自己还不费功夫,别人替他做,这叫真正真实的成就。所以佛教给我们修「随喜功德」,随喜功德就是对治这个毛病的,骄慢、嫉妒。我们现前社会里面,无论在世法、在佛法,总是居在自己的位子到死都不肯让,这是绝大的错误。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一出来讲经,我在讲席里头就常说,四十岁以前是我们认真努力学习的阶段;四十到六十岁应当修福,为僧团服劳役,也就是说,担任僧团里面的执事,为大众服务;六十岁以后要修慧,要把自己的职务让给别人,办自己的生死大事,充其量讲经教学而已,一切行政事务完全放下,使这个僧团领导层、行政层的人员,永远是年轻化。中国在古代退休是七十岁,我们在古书上常常看到「七十致仕」,但是在修道人来讲七十岁太晚了,应当六十岁就退休,全心全力办自己的事情,可以做传道、教学、讲经,自己好好的修行,要为来生着想。决定不可以居在自己这个位子不让人,这个不让,就是这一个念头、这个行为,就堕三恶道。谚语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出家,我们要想到,出家意义在哪里?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这叫出家。出家再去营建道场,我们在旁边冷眼旁观是个笑话,你出了你的小家,结果经营了一个大家,你怎么能得解脱?你的心怎么能够得到清净?换句话说,你怎么能够与道相应?所以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不但证果的人没有了,开悟的人也没有了,修学如法的人不多了。什么原因?被家累住了。所以出了家,实际上并没有出家,收了一些徒子徒孙,比一般人家里头那个业还要大。你在家里头,你有几个儿女,几个亲戚朋友?出家没几年,家业愈来愈大,愈来愈操心。

  现在的道场跟古时候不同,古时候的道场是十方道场,真的是选贤与能。我们看古时候的规矩,执事任期是一年,腊月三十,寺院执事从主持所谓一百零八单的执事总辞,重新选举。所以选举制度佛门用得最早,真正的民主。选出来之后,大年初一移交,任期一年的。不是像现在,现在有很多好像是终身职,所谓子孙庙,家大业大,于是出家分子就复杂了。有很多人为什么来出家?看到你家业很大,出家之后,目的想继承这个财产,是为这个来出家的。如果你这个老和尚什么都没有,连个茅蓬都没有,恐怕没有人会跟你出家。为什么?跟你出家要受苦受难。所以今天庙盖得愈大,愈富丽堂皇,跟你出家的人愈多,你就想想他为什么来的?可是我们没有听到有人去问他,你为什么要出家?

  我们天天在读经,天天在念佛,有这么一点觉悟,这不是大彻大悟,这是小小的觉悟,我们深深相信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们在这个道场,这个道场得力于李木源居士的护持,他真的是把家放下了,一切为佛法,一切为众生,全心全力来服务,这是凡夫做不到的。为什么做不到?放不下名利,放不下权位,放不下五欲六尘的享受。现前是得一点名闻利养,将来问题就大了,这一口气不来到哪里去?有没想到。如果能够想到这一层,这个人在佛法里面可以说他开始觉悟了,始觉。不觉则迷,永远迷下去,这还得了吗?人生很短,经上常讲:「人命在呼吸之间」,佛这个开示是给我们提出了高度的警觉,让我们珍惜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我们才能得度。该放下的必须要放下,自己一定要明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为别人辛苦的经营,值不值得?

  世尊当年在世给我们做了榜样,世尊没有去建一个道场,一生他老人家过着最低物质生活的水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那一些亲近他、跟他的弟子,那真的是慕道而来的,绝不是贪图享受而来的。跟到释迦牟尼佛都一样,都是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真正是慕道而来的。讲堂精舍的建立是居士们做的,我们要从这些地方体会,当时世尊的在家弟子国王、大臣,礼请佛去讲经说法,供养居住的地方。别人的地方,自己没有,自己一心在办道。有人供养,我们可以接受,要安心办道,我们才对得起供养的施主;我们道业不能成就,那就欠施主的债,欠债将来要还债的。所以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提出,出家人要是不能恢复托钵的制度,正法要想住在世间就非常困难。他提出的是托钵制度,我们读他的《讲义》深受感动,没有人提倡。

  早年我在台湾,香港洗尘法师来看我,这是一位精明能干、充满活力的法师,我鼓励他,我说你老人家肯不肯带头?你带头,我们追随你,不要多,我们找五个人,五比丘。现在树下一宿我们的体力不行,现在可以住帐篷,你看那个露营的帐蓬做得很精致,也做得很好,又很轻巧,一个背包背在身上,晚上树下帐蓬遮起来,很好!我说我们采取托钵,你带头,我跟你去。他听了之后也点头,好!可是回到香港之后,消息就没有了。真有人带头去干,好事情!托钵不要怕托不到饭,我相信真正发心托钵,没有人供养,诸佛菩萨会化身来供养你,我有这个信心。所以佛法要真正兴旺、真正能起来,江味农居士讲这个话有道理。刻意贪图享受,贪图名利,不但不能够兴教,怕的是过失很难避免。出家跟在家学佛不一样,在家学佛问题不大,出家学佛不容易,相当艰难。
太上感应篇  (第一七八集)  2000/3/1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78

  请掀开《感应篇》,第一百零八节:

  【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

  这一段都是讲的「家庭之恶」。家庭是人伦社会的根本,家要是出了问题,社会就不会有安定,世界也就失去了和平。我们今天观察这个世间,大多数家庭都有问题,所以社会动荡不安,天灾人祸频率增加,灾害的程度加重了,原因都出在这些地方。我们再仔细观察,这个问题是愈来愈严重,我们从因上果上都明显的能看到。夫妻不和,这在前面已经跟诸位说了很多。批注里面注得很好,「待妻宜和而敬,待子宜严而正」,这是古时候不但是圣贤人的教诲,诸佛菩萨也没两样,但是现在在这个社会上看不到了,心行与圣教完全相违背。「不以礼待妻,则失唱随之义」,现在谁懂得礼?什么叫礼?礼失掉了,这是非常可悲的现象。古德教人,德行的标准有五个层次,道德仁义礼,道失掉之后还有德,德失掉之后有仁,仁失掉之后有义,义失掉还有礼,礼要再失掉了,天下大乱了。今天我们看到这个世间的乱象,就是没有礼。

  在中国的历史上,诸位如果细心去读诵,这两千多年来,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一个政权的建立,五年之内,帝王一定是制礼作乐。「礼」是一个人生活行为的标准,大家都懂得,都能够遵守,这是法度;「乐」是调心,人是凡夫总有情绪,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用什么东西来调和?音乐。所以礼跟乐都是教学的落实,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叫娱乐。从前在中国种种的艺术,像戏剧、歌舞、音乐、美术,都是教学的工具,用现在的话来说,高度艺术的教学。现代人不读圣贤书,对于这些事情完全不知道,也不晓得这桩事情对于整个社会的关系,对于一切众生吉凶祸福真实的因素,要想世界安定和平,要想人民幸福,是很难做得到的。

  接着跟你说,「不以道教子,则伤生育之恩。不义不慈,总曰无行」。这些话我们今天念了,就是现前社会的写照。如何挽救社会?如何避免劫难?我们读这个书才真正体会到印光大师的用心。佛陀的教诲是散在经论之中,必须要读诵相当分量的经论,你还要能记得,还要能够深解义趣,而后才能够依教奉行,这是一桩难事情。《感应篇汇编》是把儒释道三家的教诲,都会集在这一篇文字之中。综观全篇的大意,它文字并不多,不到两千字,全文分成七个大段,第一段是总纲;第二段是示警,警告我们;第三段讲善因善果;第四段讲的恶因恶报,这一段长,这一段里面总共分为十七小段,我们现在念的,这是第十五小段「家庭之恶」。《感应篇》写得好,以这么短的文字,儒释道三家重要的教诲,基本的伦理德行,都在其中。我们看底下这几句话,「今之待妻者」,刻薄寡恩,这是功利社会的现象。「待子者」,姑息太过,苛责太甚,很少了,姑息太过!后面结论两句话说得好,「己实无行,何以责妻子乎」,这两句话无穷的感慨。自己无行,你怎么能够把妻子、儿子教好?所以我们读这一句是感到莫大的悲哀。

  第二句『失礼于舅姑』,批注里头也说得好,「妇事舅姑」,这是媳妇怎么样待她的公婆,舅是公,姑是婆,先生的父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婆媳不和,没有办法相处,在全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落,我们都可以看到。圣人教给我们的,「妇事舅姑,一如子事父母」,现在谈不上了,现在儿子不懂得孝顺父母,媳妇怎么会懂得孝顺公婆?哪有这种道理!父子不兼容,母女不兼容,今天是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完全是利害,有利的时候彼此利用,利失掉之后,反目成仇。中国几千年传统的伦理道德,今天是荡然无存,正是古人所说的,「父不父、子不子、家不家、国不国」,大乱之世!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前一天,跟学生说:「世界已经乱了,诸佛菩萨、神仙降凡都救不了。」我们想想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什么人有力量,能教化一切众生回头是岸?他回不了头,他往什么地方走?这是睁着眼睛看到他往地狱走,他不是往天堂走,他是往地狱走。诸佛菩萨看到这个情形也无可奈何,只有等待,等待他堕地狱,等待他在地狱里面吃尽了苦头,哪一天悔过,这才能再教化他。他不能悔过,佛菩萨对他也无可奈何!

  我们这一生得人身、闻佛法这大幸,生于乱世,从经教里面还懂得一点道理,别人不做,举世之人都不做,我们知道利害、知道得失,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果然能够依教奉行,我把《感应篇》列在教学七门功课里面的一门,我们学佛这七种书不能不读。七种书里面,四种是佛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阿弥陀经要解》、《普贤菩萨行愿品》、《大乘无量寿经》,总共四部经;另外三种,《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儒家的《四书》。我希望我们的同学熟读这七种,我们在这一生就决定不堕三恶道。不但要熟读,而且要深解,解得浅不行,要解得深,认真的依教奉行。分量太多,我们的能力时间都不够,这是少到不能再少了,这七门功课。如果还没有能力受持,你就受持两种就好,经里面选一种,《弥陀要解》、《无量寿经》、《行愿品》,选一种就行,再加上《感应篇》。《感应篇》不能少,《感应篇》从佛家观点上来说,它是戒律,它是修心修身的根本、基础,我们要非常重视它。往年我在台北「华藏图书馆」,我要求同学们拿这个做晚课,晚课完了之后《感应篇》念一遍,对照自己今天一天的心行,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佛陀教我们、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我们「转恶为善」,这一本书是善恶的标准,它不是佛教的,它是道教的。佛家的教学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不分宗教,不分族类,只要符合佛家讲的法印,也就是说佛家讲的原理原则,佛就承认这是诸佛如来的经典。佛的原则是什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不是一尊佛,十方三世所有诸佛教化一切众生纲领就是三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我们看看《感应篇》里面,字字句句符不符合这个标准?完全符合,圆满的符合,这是佛家给它印证的,就是佛经。我们要把它看作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之法,等量齐观,不能有分别心去看它。世出世间的贤圣,都从这个地方修起,在家同学学佛,是从你家庭修起。换句话说,「家庭之恶」文字不算多,从「贪婪无厌,咒诅求直」到「损子堕胎,行多隐僻」这一段,总共二十几句,不到三十句,如果这一段做不到,你就不是佛弟子。说老实话,念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这是事实。为什么不能往生?经上说得很明白,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人住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的心行都不善,「口念弥陀心不善,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这一段文尤其要注意,要认真去求解,认真去奉行。这一段文字二十二句,比什么都重要,真正发愿要求生净土,你说从哪里修起?就从这二十二句修起,先把你的家治好,然后才能学佛。

  这一部《感应篇》,说实在的话,就是净业三福里头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的详细讲解,就是这四句经文的批注,我们要特别重视。否则的话,这一生修得再好,充其量能得人天有漏的福报,殊胜的佛法功德利益决定得不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一七九集)  2000/3/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7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感应篇》第一百零九节:

  【轻慢先灵。违逆上命。】

  第一句,『先灵』是祖先。批注里面说得简单明了,言语虽然简单,意思非常的深长。「先灵,祖先之灵也。凡殡殓无礼,居丧无制,安葬不速,斋祭不诚,拜扫不勤,祠庙不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香火断续,皆轻慢也」。这是举出这几个例子。「夫水源木本,岂敢或忘,若于此有失,吾不知其可也」。末后这一句是无尽的感叹。这些话在中国文化里面是主流、是核心,可是外国却很不重视,他们没有这个观念,也就是他们没有孝道的观念,孝悌忠信,他们的观念非常薄弱,这跟中国文化完全不相同,所以思惟也是相悖的。中国,我们不能说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人几乎逐渐被外国同化了,从前的中国人观念当中,见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事都是好事。可是外国观念当中跟这个一百八十度的相反,外国人起心动念,人都是坏人,事都没好事,所以他一定要你举出很多证据来证明你是好人,这个跟中国不一样。

  所以这个根本的观念在祭祖,爱父母,敬祖先。所以外国人对中国人祭祖,他是大惑莫解,常常问到,「祖先几百年、几千年,你都没有见过面,你祭他干什么?他又不知道你,你也不知道他。」所以他感觉得很诧异。可是中国人饮水思源,我们有个根、有个本。这个根本是远古的祖先,几千年、几万年,我们这一脉从哪里来的?对这个非常重视。应不应该重视?应该。为什么说应该?像一棵树木一样,我们一个身好比是树上一片树叶,我们要寻根。这叶从哪里来的?叶是树梢生的。梢从哪里来的?从枝来的,枝里头长出来的。枝又从哪里来的?枝从干里头来的。干从本里头来的,本从根里头来的,寻根!然后才知道整棵大树是一个。外国人不懂这个道理,也不懂这个方法。

  所以佛在大乘经教里面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个身。整个大树就像是法身,我们这个身是这棵大树里头的一片树叶而已,这一片树叶跟整棵大树是一体,不是二体。我们称这个大树,在佛家里面称为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佛才把根源找到。所以经上常讲:「彻法底源」,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人与人、人与一切众生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其它宗教里有说,没有说得这么清楚,没有说得这么明白。世间学术达不到,中国的古圣先贤所说的,虽然讲到根本,但是讲得不清楚;但是对于枝与干,可以说是说得相当清楚,再往深处的时候就很模糊,佛法讲得清楚。中国人讲到爱人,佛法讲到一切众生,不是我们这一个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的世界,一切众生跟我们是同一个根,同一个本。根是什么?佛法里面讲的心。本是什么?佛法讲的识。《华严》上讲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跟识是根本。

  所以中国古礼里面,五礼第一条就是祭礼,祭祖先,爱祖先。千百年的祖先,你都那么敬爱,现前父母哪有不孝顺的道理!所以孝道从哪里建立的?孝道从祭祀上建立的。今天人不孝顺父母,祭礼失掉了,他怎么会孝顺父母?祭礼是父母做榜样,做孝顺的榜样给下一代看,意义非常非常重大。老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都已经过世了,你说你孝顺,你的儿孙他没看到,他从你祭祀上看到,斋戒沐浴,祭祀先灵。它的效果,夫子说得好,「民德归厚」,效果是助长社会淳厚的风俗,这个社会才安和乐利,人民才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眼前的效果。深远的利益,无尽!我们在整个佛法里面看,孝道达到究竟圆满,这个人就成佛了。

  佛家的教学始于孝敬,你看「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从这里开始,到最后的圆满还是这两句。修行证到等觉菩萨位,孝敬还欠一分,还没有达到圆满。为什么?你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还是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必须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破尽,证得圆满的佛果,孝亲圆满了,敬老师也圆满了。佛家教学,不仅是释迦,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教学,如此而已!我们要清楚、要明白。学佛学什么?学孝养父母,学奉事师长。你的修养提升到普贤行了,普贤行里面讲的父母,「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把孝养父母这个心、行为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普贤行。如果不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们这一个世界,这一个地球,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那是菩萨行,不是普贤菩萨行;普贤菩萨行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孝心扩展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是我的善知识。善知识就是老师,《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善财童子,除了自己一个是凡夫、是学生之外,皆是善友,这是敬师的心,也扩充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叫普贤行。所以普贤行不容易修,你还对一切众生有分别、有执着,就不是普贤行。

  修行从哪里起?太上此地所说的,对于老人,对于父母尊长,决定不能有『轻慢』这个念头。「轻」是什么?轻视,没有放在心上,俗话说没有放在眼里。「慢」是傲慢,无礼。现在人难了,现在人说「无礼」这两个字都讲得太过分了。无礼是什么?他还懂得礼,他没有去做叫无礼。现在什么叫礼,他根本不懂,「无礼」两个字都谈不上了。所以今天的社会,悲哀!所以我常常想,外国宗教何以说世界末日?世界末日这个念头从哪里来的?我想大概是现在世间人什么都不懂,道德仁义礼全不懂,那怎么办?只好把这个世界毁掉,重新再来过,我想世界末日的思想从这儿来的。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中国古人常讲的失教,教是教育,把教育丢掉了。《无量寿经》上讲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有人教你。举世之人都不懂得教下一代,我们能理解的,为什么?不知道教自己,他怎么会教别人,他怎么会教下一代。

  古圣先贤的书摆在面前不念,念了也不懂,这个问题严重了。我们这一生当中,真正能够受持这样的书一本、两本就足够了。特别是对于这个时代,稍微有一点深度,一般人没有法子接受,根本他就不懂。佛帮助一切众生,非常着重于根机,现在人是什么样的根机?应机说法才能收到效果。圣贤之道的承传,传到今天何以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细心去观察,当中难免古德承传疏忽了现实,谈玄说妙不切于实际。这个风气到现在还有,我们看到很多出版的这些书,这不是旧书,是新书,再看到许许多多的杂志,佛教里面的杂志,都在研究一些理论,谈些心性之学,没用!不切实际,所谓是搔不到痒处。说得是没错,不能拯救社会大众的弊病,这就是佛家所讲的契理不契机,理上讲得没错,不契众生的机。

  所以我们想到印光大师为什么特别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周安士编的一部书。这一部书里面,实际上是四样东西,第一篇是「文昌帝君阴骘文」,性质跟《感应篇》完全相同,是讲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善恶的标准,这是我们切身的利害,不可不知。第二篇是「万善先资」,劝人戒杀。第三篇是「欲海回狂」,劝人断淫。杀、淫是所有一切恶里头最严重的两大恶,这两个恶要是断掉了,其它的恶容易断,那都是枝枝叶叶,这是根。第四篇是净土,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西归直指」。所以印祖提倡这些书,没有提倡一些经论,我们就晓得那是真实智慧,真实的教诲,确确实实可以挽救现代的劫运。我们如果懂得大师的意思,懂得大师这个作法,我们就欢喜接受,依教奉行。在浊恶到极处的这个时代,我们还能自救,我们也能帮助一切众生,这个意思我们要深思、要力行。有能力,可以涉猎一些经论善书,帮助我们修学,帮助我们弘法;没有能力,就这几部书,遵循古大德的批注,也就够用了,就很好了,理机双契。
太上感应篇  (第一八0集)  2000/3/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80

  请看《感应篇》第一百零九节:

  【轻慢先灵。违逆上命。】

  上一次跟诸位谈到轻慢祖先。现在人,因为没有人教了,也没有人讲,把这桩事情疏忽了。在中国文化里面说来,这是大不孝,这个问题非常严重,知道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祖先到底有没有?学佛的人,修道的人,中国佛家跟道家对于这桩事情相信,真有!印度一些宗教家,他们都修定,在定中能够与六道交通,与六道往来。我们在近代看到章太炎先生一些事迹,他的女婿朱镜宙老居士跟我很熟,我初学佛的时候,他对我的帮助非常多。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他大概是七十岁,把我当小朋友看待,非常爱护。他给我讲章太炎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一般讲判官,就像现在这个世间的秘书长一样,地位很高,用现在的话,就是东岳大帝的秘书长。他在阴间里面还见到隋唐时候的人,他是个读书人,古人的文章读得多。他说韩愈、柳宗元他都见过面,现在还在鬼道,鬼的寿命长,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章太炎给我们证实了。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间的一个月,他们的寿命一般来说大概是一千岁,以他们那个地方来计算。所以隋唐一千多年死的那个人在鬼道里头,居然现在还在,章太炎先生见到了。

  我们要想见难不难?不难,跟鬼道往来是很容易的事情,你只要好好的修行,把妄念放下,少许一点清净心,这个频道就打开了,你也就可以跟鬼往来了。我过去有个老同学,也是老同参,明演法师,往年他在桃园大溪,住在那个地方跟屈上师学密,大概十个月的时间,他修行非常认真,十个月的时间他跟鬼就往来了。他告诉我,当然决定不是假话,这个人是很诚实、很好的人。他说晚上黄昏的时候,下午五、六点钟街上就有鬼出现了,很少,那是什么?那是他们的早晨。他说到晚上十点钟之后,满街都是鬼,人鬼杂居。所以跟鬼道打交道,不要什么上乘功夫,稍稍有一点功夫就见到了。他说真有,不是假有。

  子孙不孝,这一些先灵他们心里非常不舒服,非常难过。如果是大逆不道,我想这一些祖先对这些后世的儿孙,一定也有惩罚的措施。所以中国古代对于祭祀祖先是列在第一个、第一条,你们读《仪礼》、读《礼记》,第一篇就是祭礼,祭礼也称为吉礼,吉祥的吉,这是孝道,这是人伦的根本。如果人对于祖先都忘掉了,用轻慢之心,这个社会就有了问题,而且会有严重的问题。今天大家只知道社会动乱,灾难频繁,不知道它怎么来的,儿女为什么不听父母的,学生为什么不听老师的,这个根就是「轻慢先灵」。

  第二句『违逆上命』,就是现代的话讲不服从领导。在社会上,被领导不服从领导,儿女不服从父母,学生不服从师长,员工不服从老板,这个社会像什么社会?古人讲:「乱臣贼子」,乱臣贼子从哪来的?就从这个地方来的。为什么下不能服从上?中国谚语所谓的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居上位有上位之道,你能够明其道、行其德,哪有在下不服从的道理?这是所谓「以德服人」。可是现在道没有人讲,德也没有人行了,天下大乱。我们要知道今天整个社会动乱的根源在哪里?实在讲是「父不父、子不子、家不家、国不国」,今天是处于这么一个时代。上能够行其道,下必定能够敬之以礼。可是今天明道行义也实在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真正通达的人,要有非常的耐心。整个社会群众,没有受过圣贤的教诲,学佛的人虽然多,只知道念经,只知道祈福,对于经论的大道也不明了。面对当前的社会,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在诱惑,这个诱惑的力量比起过去增加千百倍都不止。什么人能够不受诱惑?太少太少了!大家在今天所看到最佳的榜样,许哲居士不受诱惑,但是今天社会像这样的人太少太少了。古时候这种人比例占多数,十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两个,所以天下太平,国家大治。

  佛在经论里面常常劝导四众同学,「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不受五欲六尘的诱惑,不受名闻利养的诱惑,这个心就是菩提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才能永脱轮回。这个世间不能住,许多亲近我的同学都知道,我多么想隐居,多么想早一天往生净土,我不愿意在这个世间多留一天。为什么还不走?看到还有一些真有心想学的人,我们不能不帮助他,所以在这个世间住一天,不能不认真工作一天。台南开心法师、韩馆长希望我把《华严经》讲圆满,开心法师给我讲了十几遍,我很感动。我希望在此地年轻的法师,努力学习,讲经的技术不难学,最重要的是德行,没有德行自己不能成就。首先我们要有能力辨别利害、辨别善恶、辨别邪正、辨别是非,你要有这个能力,你才能自度,你才能帮助别人。实在我们没有这个能力,诸位能够尽形寿,受持《阿弥陀经》、《感应篇》这两样东西就够了,佛家讲的持戒念佛,这就够了。并不是每天把这两本书念个几遍,那个没有用处,要明其义,这里头讲的一些道理、方法、境界要明了,要行其道。把佛陀的教诲,《感应篇》这一千七百多个字,字字句句都落实在我们生活上,我要把它做到。

  我们待人以诚,人家待我们虚伪;我们所作所为真实利益众生,众生对我们怀疑,对我们没有信心,我们还是要认真的去做,绝不因为外境所动,这就叫禅定。一切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智慧,定慧等学。这一生度不了众生,也给众生阿赖耶识里面种下金刚种子,这一生他的缘没有成熟,他的业障习气太重。我们同学当中,我看得很清楚,他们听我讲经听多了,有一些聪明人,我讲到前面,下面要讲些什么话,他都知道,毛病习气就是改不掉。这是什么原因?习气太重,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两句话是古人说的。我们学习最好是从年少,但是少年、青年的时代我们都空过了,没有缘分接触正法,中年以后才遇到。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我就非常感慨遇到得太迟了,能让我早十年闻法,我今天的成就不止这个样子。现在我们都已经到中年了,只有所谓的「亡羊补牢」,自己要珍惜往后这一点的命光,我们还有多少日子?要好好的善于利用,成就自己的道业,免堕三途。能够奉行《感应篇》,你就决定不堕三恶道。

  诸位在这个书里头,你也能够很明显的体察到,世法、佛法都是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而孝亲实实在在是不忘祖宗恩德,怎么敢轻慢先灵?不忘老师的教诲,报师恩!如果你对于修学稍稍功夫得力,从哪里见?从这个地方见。如果你的心、行为具足这八个字,「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你不论怎么用功学习,全都落空了,假的,不是真的。世法佛法真正学问有一点心得,表现在「孝亲尊师」上。诸位细细想想我这句话,细心去体会,必然的道理。不懂得孝亲,不懂得尊师,这是无学之人,读书也是白读了,求学白学了。你要问为什么?读书的意义在哪里?明理,道理真正明了了,哪有不落实的道理?不落实、不能落实,那是空的。所以世出世间法,理要是真正明白了,决定落实。

  看他学问到什么样的层次,最低的水平是「明礼」,古圣先贤的教诲他都能做到,但是他着相,礼是着相的,礼尚往来。比这个水平高一点的是「行义」,行义是义务,我为众生服务,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行义!不要求,我对别人好,不要求别人同样来对我,这是行义,比礼高了一层。再往上提升是「行仁」,仁是真正有爱心,真正有恭敬心、有爱心。再往上提升是「德」,最高的是「行道」。在佛法里面讲能够行道的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行道,四圣法界行德,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行德,谈不上道。天人行仁,你看看天人,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天心是「慈悲喜舍」,慈悲是仁,他行仁。在我们这个人间能够行到义,行到礼,就天下太平,社会安定,人民才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不能不懂。诸佛菩萨、大圣大贤示现在世间,内里面行的是大道,外表上示现的是仁、义、礼。你看看诸佛菩萨的示现,世出世间圣人,是不是这样为我们表演的?是不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我们就清楚了,通达明了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一八一集)  2000/3/2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81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感应篇》第一百一十节,也有两句:

  【作为无益。怀挟外心。】

  批注里面讲得很好,「世间万事,转头即空」,稍稍头脑冷静一点的人,都能够体会得到。尤其我们生活在乱世,回想想自己过去的几十年,漂泊不定,转眼即空的体会,非常非常的深刻。我这几十年当中从小,还能记得家乡的事情,九岁离开家乡就再没有回去过了,每住一个地方,总住了几十个城市、地区,深深体会到,到这个世界来是作客的、是来旅游的。佛在《般若经》上讲的「不可得」、「无所有」,我们体会得很深很深。佛告诉我们,唯有积德行善、为人民服务,帮助大众解决困苦,这些事情生生世世能带得去的。所以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能带得去的要多做,带不去的不要做。财产带不去,妻子儿女带不去,你所喜爱的这些物质上的受用,一样都带不去,如果只是在这个地方用心去经营就错了。我们看看这个世间,做错事情的人有多少?比比皆是。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都是教导我们要做能带得去的事情。积德累功从哪里做起?佛在一切经论里面教我们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很少人能讲得清楚,讲得明白。儒家教学,在过去从童子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念《四书》,《大学》里面给我们讲的纲目,就是佛法讲的菩提心。

  我们「净宗学会」总务李文发居士最近要结婚了,我送个礼物给他,他要我写几个字送他。我写了八个字祝福他、勉励他、期望他,这八个字前面四个字是「治平初基」,恐怕现在懂得这个意思的很少,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家庭;后面一句「大道之始」,大道是什么?成佛之道,转凡成圣之道,这是开始。婚姻是大事,家庭是世出世法的根基,我们现在在《感应篇》念的这一段,全是讲的家庭。所以世出世间圣贤教化众生,教的是什么?教我们做人。没有接受过圣贤教育,不会做人;不会做人的人就造业,造业的果报在三途。

  往年我在台中求学,我请求李老师给我们讲《礼记》,我请了好像是六、七次,李老师才答应。跟启请讲其它的经论不一样,其它经论一次启请,老师就答应了。他不肯讲,然后告诉我们为什么原因。他说我给你讲,你们肯学吗?《礼记》要在佛法里面讲是行经,你是要做到的、落实的,给你讲不能落实,那就算了,不如不讲。我们启请的次数太多了,老师勉强给我们说。开头第一句话,他老人家讲,我讲《礼记》不是让你们懂礼,目标不在此地。目标在哪里?希望你们在社会上做人,不至于被人讨厌,目标在此地。这是把礼的水平降到最低了,你能够懂一点礼,在社会上不会被人讨厌,不会被人厌弃。我们学了这么一点,也很认真努力去做,在这个社会上做得圆满不圆满?不圆满,这个社会上讨厌我们的人还是很多,误会的人很多,毁谤的人很多。什么原因?我们要回过头来自己反省,我做得不够好,永远在反省。诸佛如来、孔夫子、孟夫子,这是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那做得够好了吧?现在人毁谤佛的还很多,侮辱孔老夫子的我们还常常听到。就是连诸佛如来、像孔子这样的人,做得还是不够好,没有办法做到让天下人都赞叹。可是,一定要认真努力向善。

  我们怎样才真正让德行在心行里面生根?儒、佛所讲的完全相同。齐家,你要有个家庭,先修其身;身不修,你那个家就不成家了。先修身,怎样修身?先要修心,身的根是心。心要怎么修?儒家讲的「格物、致知」,这是根本,德行的大根大本。我们不在这上面认真去做,一生无论你修什么法门,世出世间法,你的德行决定没有,你还是造业,还是一身无量无边的过失。犯这种过失自己不知道,自己知道了,那你就觉悟了,你就是个明白人;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个胡涂人。格物是什么?放下物欲。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勉励同学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远离五欲六尘的享受,这才行。如果对这些放不下,你的心就不正;心不正,身焉能得正?所以儒家也是第一个「格物」,物就是物欲。我刚才讲的那三句,就是儒家讲的物。格是什么?要跟它格斗,用现在的话说,战胜物欲。我们要有能力战胜自私自利,战胜名闻利养,战胜五欲六尘的享受。新加坡许哲居士做到了。

  这在佛家讲的先断烦恼,你看看四弘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儒家的格物,「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儒家讲的致知,假如你的烦恼没有断,你想学法门决定不能成就。这个不能成就,就是说你决定不能够开悟。为什么?你有障碍,你有烦恼习气的障碍,你怎么能懂圣贤之道?所以你不能成就。这个道理我们能懂吗?懂得的人他肯干。所以,尤其是我们读佛书,佛书讲求开悟,不但是禅宗要求「大彻大悟」,教下也要求你「大开圆解」,念佛也讲求「一心不乱」,这是真实的功德。积德累功要从这里做,不能够放下物欲,什么都不能成就。世法都不能成就,何况佛法?这个世法讲的是什么?人天果报,也就是人天果报你决定不能得到,你死了以后三途去了。这个事情我们要清楚、要明了,不要搞了一辈子,将来果报还不能够脱离三途,这个冤不冤枉?这桩事情大意不得,为什么?许许多多学佛人都落在三途。谚语所谓的「地狱门前僧道多」,这是实话,不是假话,出家人十个人死了,九个堕地狱。什么原因?把经论念一遍,仔细想想,你就恍然大悟,自己起心动念跟佛菩萨的教诲完全相违背。你不学佛,你是一重罪过,学佛是双重罪过。为什么?破坏佛法的形象,破和合僧,这个罪过不得了!

  但是现在一般人对于这些事情疏忽了、遗忘了,纵然读经、听讲,自己也没有把这一些教诲当作一桩事情。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依旧随顺烦恼,不肯改过习气;换句话说,他还是走的三恶道。三恶道是贪瞋痴,想想我们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是不是依贪瞋痴?果然依贪瞋痴,那你走的是三恶道。贪瞋痴三样都具足是地狱道,三样里面没有瞋恚是饿鬼道,三样里面贪瞋都没有,还有愚痴,愚痴是什么?对于理事、真妄、邪正、是非、善恶搞不清楚,颠倒了,这是愚痴,畜生道。我们冷静反省想想自己,起心动念是不是贪瞋痴统统具足?果然如此,我们心里就清楚了,我决定堕地狱,前途一片黑暗。前途一片光明的人,决定是放下贪瞋痴慢,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还没去之前,还留着这个身体,这个身体为一切众生服务,现在这边人说做义工。做义工就是行善,念念息灭贪瞋痴,一心向佛,求愿往生,这是积德。积德修善,前途是一片光明,我们这一生没有空过了。

  时光有限,人生苦短,一定要把机会抓住,每天读经。我跟同修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早晨读经,做早课是提醒自己今天一天生活言行不违背经典的教训,晚课读完之后反省,佛教给我们做的,我们做了没有?佛教给我们不可做的,我们有没有遵守?晚课是反省、是检点、是忏悔,改过自新,这个早晚课就是功德了。绝对不是早晨、晚上把经念给佛菩萨听听,佛菩萨就喜欢你了,哪有这个道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经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是念给自己听的。教诲必须要记住,依教奉行,这是佛对于我们的大恩大德。我们报答佛菩萨就是信愿受持,这是真正报恩者。
太上感应篇  (第一八二集)  2000/3/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82

  请掀开《感应篇》第一百一十节:

  【作为无益。怀挟外心。】

  这两句昨天跟诸位概略的报告过。人生在世间时间很短促,纵然是一百年,也只是一弹指而已,年岁大的人,都有很深的感触。如果不明理,不读圣贤书,在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无不是罪」。佛法当中亦常常赞叹「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有什么好处?如果是不读圣贤书、不闻佛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我们可以讲还是不得人身好。为什么?不造罪业。造作罪业,堕落在三途,那个时间太长太长了,何苦在这短短几十年当中,造作罪业要长劫轮回受苦,这个人身得它有什么好处?作畜生,纵然是毒蛇猛兽,所造的罪业比人是轻得太多了,所以畜生死了以后很多都能转生到善道,不是没有道理的。动物,我们仔细观察,毒蛇猛兽,你不侵犯牠,牠不会侵犯你的,虎、狼、狮子也只是在饿的时候才猎捕小动物。我们看「动物奇观」里面许多画面,老虎、狮子吃饱了躺在那个地方,小动物围绕牠的周围,牠理都不理,比起人造业轻得多。人的瞋恨心非常可怕,我们看到往往有手段狠毒的,造作重罪的,害千万人身家性命,何必要造这种罪业?佛赞叹得人身之可贵,是得人身容易解脱;容易解脱一定要闻佛法,要读圣贤书,要觉悟,这个人才可贵。人要不觉悟,有什么可贵?反而不如三恶道的众生,这个理跟事,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真正清楚明白了,就是觉悟,世间一切法自然能看破、能放下,一心向道,那这个人身就可贵了。

  早年我们没有听到佛法,到中年才听到,还不晚!这个法门的修学,如果你真干,三年就能成就。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所看到的,超过半数念佛往生的人,大概他们所用的时间三年到五年,专心!我们今天搞了十几年,连个消息都没有,什么原因?心不专,意不诚,对于世间名利、五欲六尘没有放下。佛在经上所讲的修学的原则,我们没有掌握到,《大势至圆通章》里面教导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没做到。我们六根收摄不住,眼还是贪色,耳还是贪音,舌还是贪味,这就是不知道收摄六根。知道收摄六根,贪瞋痴慢的念头断了,在这个世间生活起居一切随缘,一切不执着、不分别,一心向道,这个三、五年才成功。我们的心还被五欲六尘、还被名利所转,这一生念一辈子也不能成功。

  世间一切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佛在《金刚经》上给我们讲得多清楚、多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要常念,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全是假的,在这一些虚假上面做合计,哪有不搞轮回的道理!哪有不堕落的!什么是真的?放下万缘是真的,随顺众生是真的。佛教我们随缘,随缘就自在了,这个是真实的受用,真实的利益;再能够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真实当中的真实,没有比这个更真实了。常常想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今天得人身、闻佛法,这样宝贵的机缘要不把它抓住,那就太可惜了!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再得人身不容易。纵然得人身,有没有机会闻佛法?如果得人身的时候,这个世间没有佛法,人身也是空过。

  有佛法的时间短,没有佛法的时间长。你看看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过去之后,这个世间没有佛法。没有佛法的时间有多长?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菩萨示现作佛,这个世间再有佛法。诸位想想,一万二千年跟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不能比!所以佛跟我们讲的话是真的,人身失去再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又能闻佛法,就更不容易。这一生不能认真修学,怎么对得起佛菩萨?怎么对得起自己这一次幸运得人身?所以生活环境当中,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周边环境的一些人事,善人也好,恶人也好,我总以一个真诚、清净、平等心来对待,什么样的折磨也能够甘心忍受,老实念佛,几年之后就往生了,何必计较?为什么放不下?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佛法真实受用我们就得到了,跟这个世间一切人、一切事,总不计较,「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功德就是老实念佛。想想无益的事情不做,什么是无益的事情?带不去的事情,我们要辨别清楚。损人利己的事情更不能做,准堕三途。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利益众生的事情,舍己为人,有多少力量,我们贡献多少力量,你的福报是圆满的。我有十分力量,只贡献一、两分力量,这个福报很少,是有缺陷的,不是圆满的。

  所以我们在整个佛法里面去看、去思惟,这个世间种福,修最大福报的往往是贫穷之人,他修的福报圆满。我们在新加坡看到许哲居士,可以说在今天这个世界七十亿人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过她,她的福报是圆满的。世间人固然有富贵人家,有亿万财富的,他布施人家的时候,也不过就拿出九牛一毛,而且拿得又不痛快,总是想到与我有利,我才做一点慈善事业;与我没有利,他一毛都不拔。这样的人我们晓得,他一转世就落到贫穷了。今天世间亿万财富从哪里来的?我们看到许哲在修因,她在修因,她那个因就是亿万财富之因。佛法讲:「三转法轮」,三种方式的教学,在新加坡统统见到。展开经卷,这是直接指示你,善友天天劝导你,像许哲、李木源居士来给你作证,在一般宗教里面讲见证,我们佛法讲证明,知道人家是怎么修的,我们看在心里很明白、很清楚。你看许哲居士自己说的,她的前途一片光明,这是真的。众神保佑她,她信心具足,只有一个善良的心,帮助世间苦难的人,全心全力在做,有一分钱做一分钱的事,有两分钱做两分钱的。你看报纸上登到,她的银行存库里头只有三十七块钱,现前社会大众提到她,都对她尊敬,这是花报,果报不可思议,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底下这一句『怀挟外心』,批注里面给我们注得很好,「臣欺君,子逆亲,妻背夫,兄弟相贼,朋友相倾,皆外心所使也」。这是非常明显的。下面说「然不待形于事为,即有机微萌动,人不知而鬼神已诛其心矣」。所谓丧心病狂,造作这些罪业的人,今天社会比比皆是,无论到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能看到。今天这个世界是个骗人的世界,看谁会骗,愈是会骗的,愈能取得高官、高的地位,他居高位,他就骗所有的人民,骗一切众生。所以今天居在高位的有什么好处?眼前看到他作威作福,往前面再一看是阿鼻地狱,他所造的罪业是阿鼻地狱,转眼之间他就去了,堕落在这个大地狱里面,真是万劫不得超生。人迷惑!胡涂到所以然处。从前,我们看看古代,诸位念古书你就能明了,古时候帝王将相仁慈博爱,念念都是为人民解除困苦艰难,帮助人民安居乐业,后人称为古圣先王。他行的是王道,教化众生伦理道德,他自己所行的是社会大众的榜样,儒家所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他这三个字做到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

  诸位读《了凡四训》,你看看了凡先生做了县长,他存的是什么心?为人民服务的心,要把他服务的工作做好,让全县的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他做的是这个工作。知道民间的疾苦,想尽方法减少税收,他天天做这个。自己的生活过得非常节俭,他的收入也相当丰厚,冬天做棉衣,你看他《四训》里头讲的,他的太太用普通的棉絮,不用丝棉,因为一件丝棉袍,要用普通的棉絮可以做六、七件,可以给六、七个人。一个人的享受,可以分给六、七个人,他有这个念头,他的福报不是自己独享,福报是分给大家共同来享。从前人做官,念念为人民去想,他不为自己,刻苦自己,希望人民的日子能够过得好。帝王亦复如是,所以帝王所居住的这个地方叫「京师」,京是大城,师是什么?模范,这个城市是所有城市的模范、表率,是这个意思。

  今天在整个地球上来说,新加坡是「京师」,是全世界都市的一个好榜样、好模范。新加坡的人民安居乐业,新加坡的官员,高官、部长、议员,每一个星期一定有一天跟群众见面,群众有什么困难直接找他,面对面谈话,帮助你解决问题,每个星期一定有一次。不是像有些地方官做得大的人,找都找不到他。此地总统常常跟人民见面,我们宗教许多聚会邀请总统,他都参加,一点架子都没有。人民安居乐业,这个地方治安好,半夜三更妇女出去没有事情,在今天全世界像这样的都市,少了!很少了。人民守法,官员不贪财,所以此地办事不需要送礼,送礼是犯法,送的人犯法,收的人也犯法,此地一切按照法律过程来办事。这是现代这个地球上的京师,京师就是榜样、模范的城市,值得大家学习效法的一个城市。你看人家怎么做的?新加坡也有一些犯罪的,你仔细在报纸上去看,犯罪的不是新加坡人,都是外面来的人,新加坡本地人,那是极少犯罪,政府面面照顾,照顾得很周到。

  所以心夹杂外心,没有忠贞,这个过失大了。批注里面引用宋朝秦桧这一段故事,诸位自己可以看。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一八三集)  2000/4/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8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感应篇汇编》,看一百一十一节:

  【自咒咒他,偏憎偏爱。】

  这些都是恶行。注子里面说得好,我们念一念,它说「此句是咒诅而无直可求者」,这个事情古今中外都常常有,自己受了委曲,没有法子辨别,就赌咒,发誓、赌咒。「凡怒而自咒,又兼咒他人者是也」,这个现象我们常常看到,这种行为决定不是好的行为。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不好,怎么能招好的果报?真正有学问、有德行、有修持的人,他明了,念头要清净、要善良,言语心态要柔和,这个感应是善的果报。在新加坡,我常常提到的许哲修女,她是我们修行人最好的榜样,这个人现在还活着,在!人家一生都能保持着心平气和,所以她健康长寿。健康长寿不是别的来的,是你自己保持的。

  为什么我们常常心不平?心不平这个根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着来的,全是假的。人要真正明了佛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心就平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心就平了。你恭惟我、赞叹我,笑笑,阿弥陀佛,假的;你毁谤、侮辱、陷害我,阿弥陀佛,也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何必要执着?何必要分别?佛菩萨如是教导我们。我们再看看许哲居士,她怎样让她一百年当中保持着心平气和?没有别的,她懂得这是假的。你侮辱我、骂我;你侮辱别人、骂别人,我为什么不生气?与我不相干,那是骂的他;为什么骂我,我生气?执着有个「我」,这就错了。分别有个我,执着有个我,哪里晓得分别执着都是属于妄想。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觉悟了、明白了,就得大受用,得失这个念头就放下了。没有得失心,就不会犯这个过失,这种过失都是从得失、分别、执着来的。

  人这一生活在世间,为什么不快快乐乐?为什么自己要跟自己过不去?实在讲,确实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别人没找你,是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社会里面,尤其过去,新加坡这个国家成立才三十几年,未成立之前,在此地这些华人受歧视。你听老修女讲,在这个地方做工,一个月工资多少钱?两块钱。她说得很好,不是一个星期有一天休假,一年休假一天,没有休假的。而且两块钱工资自己还舍不得用,还要寄回中国帮助她更苦更穷的那些兄弟姊妹。这是她过去亲身所经历的,在社会上没地位,怨恨不平的心当然是有。她能够把这个心境摆平,这是什么样的学问?什么样的功夫?她告诉我们,她没有文化,没有念过书,这是真的。在那个时代,妇女受教育的几乎是没有,在一百年前很少很少。除非是大家、富贵之家,才请个老师到家里面来教。一百年前还没有学校,她从哪里学来的?她不是天生的,她是学来的。她好学,常常向别人请教,她听了之后,她就能有受用,她就能记住。她这一生最大的长处,听善不听恶,记善不记恶,这是她一生成功的地方。所以能保持一生当中心里头没有恶念,只有善念没有恶念,所以一生的行为,只有善行没有恶行。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好好的学习,这是自己得福、自己得利。

  『偏』是偏心,『憎』是瞋恨、不喜欢、讨厌,从哪儿来?偏见。喜欢一个人,讨厌一个人,你的心地不公,所以偏私。批注里面讲:「偏憎偏爱,所指甚广」,它底下举了几个例子,「凡君之于臣,父之于子,夫之于妻妾」,主人与他的仆人,皆有之,这也是事实真相,也是古今中外我们都常常能够看得到的,常常听到的。就是我们学佛,在一个道场老和尚徒弟很多,信徒很多,也有「偏憎偏爱」,可见得这种烦恼习气有多重。你要是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不公平,没有平等心,所以才会有这个现象。如果你是用平等心,这个现象就没有了。

  你看看最近从中国来的几个访问团,福州这个团三十多个人,今天回去了;北京这个团五十多个人,还要住一个星期;明天是二号,明天辽宁有一个团,明天到;还有从台湾来的团。这些同修们到居士林看了之后,感触很深。居士林这么大的一个团体,每天进进出出上千人,他们所感触到的是大家一团和气,看不出歧视;领导人李木源居士看不出他有偏憎偏爱,这是叫参访的人从内心里面佩服。这里面人没有闹意见,没有哪个跟哪个不合,没有吵架,没有闹事,一团和气。李木源没有私心,你到这里来供养、修功德,你是为三宝的,你不是为我的,所以对居士林布施、供养再多再大的,决定没有特别接待。你一分钱没有供养的,也绝不轻视你,一律平等看待,这个不容易。居士林有很多大护法,你看吃饭的时候,自己拿一点菜,在拐拐角角上,李居士要不指给我们看,我们都不认识。真正有力的大护法,他们不会争在前面,都退在后面,都懂得谦让,这都是圣贤的教诲。所以中国同修要特别学习,中国同修只知道往前面钻,绝不肯让人。所以他们要请我回国去,我说你们能学到新加坡的谦让,我就回去了。每个人都要往前面站,交通阻塞路都不通了。我说我不是不想回去,非常想回去,想了几十年,不敢回去,为什么不敢?你们的热情我很感激,热情太过分了,每一个都争先恐后到前面来看我,我受不了,造成什么?造成秩序混乱,引起公安的问题,这怎么可以?如果像居士林这边的同修,每个人都知道忍让,人都希望往后面退,不希望往前面站,我早就回去了。这是成就自己真实的德行。

  你看看世出世间圣贤教我们积德,积阴德。阴德是什么?做了好事不要让人知道。不必造成自己特殊的地位,不必自己造成一个显著的目标,大家看到你,恭敬你,恭惟你,你修积的功德全报了。所以退在后面的那个人,他积的功德存在,他没有报掉,后报不可思议!那才叫真实功德、真实的利益。所以我们在世间,处事待人接物心要平、心要公,接近一切人事物大公无私,这才能成就德行。决定不能够偏心,偏心纵然有大福报,那个成就也不是真实的,正是所谓他发得很快,他败得也很快。凡是偏心的,接触他那些人,他偏爱的那些人,那些人都是为了利益而来的。与他有利,他来了;与他没有利,掉头就走了,绝非道义之交。真有道义,你在败的时候他还来照顾你、还来看你。你们大家看过《红楼梦》,《红楼梦》里头有一个道义的人刘姥姥。你看贾家败亡的时候,原先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一个都没有了,平常来巴结的人统统没有,一个都不见了,只有刘姥姥还带着一点衣服,省吃俭用带着一点钱来照顾他,这是什么?这有道义!这些人现在说是没有文化水平、没有念过书的,乡下人、老实人他懂道义。她进大观园拜访这些亲戚,绝不是趋炎附势,是沾到一点亲戚的关系、一点边缘,去探访。

  我们要认识清楚,特别是你将来在社会上有名声、有地位了,稍稍有一点德望,你要知道这一类的人很多。如果你的心不平不公,这些周边的人就是将来你失败的因素,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你败,败在哪里?败在最贴近的人。这是古今中外都不能够避免的,只有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学问,他能看得出来。佛跟我们讲八苦里面「怨憎会」,所以凡是很亲近的人,一定要懂得佛说的怨憎会,这些都是冤家对头,都是等着机会来报复的。用什么方法能把怨憎会解除?公正、平等、廉明、廉洁,这些名词有智慧,完全用智慧去观察,用智慧来处理。要特别提高警觉,就是对常常接近的人特别提高警觉。常常亲近的人,要对他无私无求,我们的偏心就没有了。无论他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财富,我们对他无私无求,你的心才能摆平。你要常常,我们要依赖他护持、依赖他护法,你就完了。眼前是得一点小利,最后要吃大亏,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他批注里头也有举例子,我们不妨多看看,知道这个利害。

  佛菩萨之所以能够成就道业,那个根本就是在无私无我,《金刚经》上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成就道业的根本在此地。在世法里面,如果建立不朽的德行、功业,也是以这个为基础。有一丝毫为自己的心,你的成就不是真实的,为什么?这很容易理解,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事情,没有不被揭穿的。纵然你在一生当中,隐瞒得很好,没有被人揭穿,死了以后,还是会被人揭穿。被人揭穿之后,一文不值!所以真实的事业、功德,是要用真诚心去做,决定不能用虚伪的心,虚假的心成不了实德,真实功德是决定不能成就的。所以我们读这两句,感触很深!批注里面,诸位自己去看,自己去反省,特别是在现实社会里面仔细去观察,这些事情都在我们周边,不难发现。人,无论是善人、是恶人,不能不接触。学佛菩萨,学圣贤人,对善人,对恶人,总是用一个真诚平等心,决定没有「偏憎偏爱」,这就对了。
太上感应篇  (第一八四集)  2000/4/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84

  请看《感应篇》第一百一十二节: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

  这些事情也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见到的。『越』是跨越。『井』,现在的井跟古时候不一样,现在的井多半是深水井,用电动马达来抽水,这个现象就没有了,古时候的井都比较浅,我们用水桶去打水。遇到井,井水利益众生,在中国民间也用这个水供奉鬼神,供奉佛菩萨;换句话说,是众生的受用,我们对它应当有尊重心。所以井不能够跨越,遇到有井的地方绕过去,不可以跨过去,跨过去这是不敬。『灶』,现在的灶跟从前也不一样了,以前是烧柴、烧草,可能在中国大陆乡村里面还能见到。「越灶」,跨越灶比较少,不是没有,有小灶的时候,确实他也从上面跨越,这都是不敬。我们知道恭敬是性德,所以世出世间圣贤教人都把这个当作第一堂课,由此可知,它的重要性。你看儒家教学,诸位翻开《礼记》头一句话就是「曲礼曰,毋不敬」,所以世出世间的学问,从哪里做起?从恭敬做起,你没有恭敬心,你什么都不能成就。所以我们常讲对人要恭敬,对事要恭敬,对物也要恭敬,这是对事物。

  人要把恭敬心疏忽了,不但道业没有指望,世间事业也一事无成。你们看看凡是有成就的人,不要说在佛法里的修行人,就是世法里面,他们的事业有成就的人,都懂得恭敬。他能够敬人,人会为他尽忠,会为他负责办事。如果常常摆上一副居上位的那个架子,对底下都是命令呵斥,这个人的福报决定不久。为什么?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大家畏惧你、怕你,不能不服从,为了讨生活。你的权势一衰的时候,不会再有人理你了。尤其是现代的社会,道义没有了,所以这是自取失败。人与人之间的结合是恩义。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一人办事情,高声显示他的威德,指着人、命令人去办事,我们一看就知道这种人是薄福之人,没有福报。福报厚重的人不一样,事必躬亲,他自己去办;指使属下去办,态度也非常温和,也非常谦虚。老一辈里面,我们看到长官对部属,这个文件交代办下去,人家写「某某兄办」,对他这些部下称兄。我的先父是公务员,职位不高,他的长官交代他去办事,都是写「我兄」,那么客气,所以办事的人感恩,一定尽忠负责,把事情办好。动不动用权势压人,他心不服,办事敷衍塞责,出了乱子,你负责任,他不负责任。古圣先贤教人,教什么?就是教你怎么处世、怎么待人,你能够把人际关系搞好,世出世法都会成就。所以对人对事对物,不可以无礼。『越井越灶』引申出来,就是对事对物不可以无礼。

  『跳食跳人』,这都有罪过。诸位读《礼记》,古时候讲礼,现在不讲礼了。中国的习惯,吃饭是共席,不像西方,西方自助餐分开来吃,有好处。中国大家在一起吃,一盘菜摆在上面,你要懂礼的人就知道,他取哪?取靠近自己边上的,摆在远的菜,决定不拿,这是礼节。吃东西不挑,挑食是喜欢吃的他就多吃。尤其一盘菜决定不可从中心拿,这是非常不礼貌,要拿靠自己边上的,你坐在哪一边,靠你边上拿,绝不取中间的。现在这些小的礼节已经没有人讲,也没有人知道。「跳人」,跳人就是对人轻慢的意思。在佛法里一切众生是平等的,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所以高级的菩萨们,他们修行是修普贤行,普贤行没有分别执着,普贤行就是平等行。权教菩萨、声闻、缘觉也修平等,但是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平等。为什么?妄想未断,就不能够达到真平等;妄想断尽的时候,平等心才现前。所以我们现在学,妄想是没断,学,尽量的学,往平等上接近,这样就好。不能不学,学,多少总会有进步。这一句里面讲的这四桩事,总而言之,就是我们所谓的失敬,你的「敬心、敬意、敬德」失掉了,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小不敬,大的灾难就来了。所以圣贤人都从很微细之处,小心谨慎,从这个地方修起。再看底下一段,一百一十三节:

  【损子堕胎。行多隐僻。】

  这是在我们这一节里面最后的一句,在这个段落里面,这是属于家庭生活里的这些过失。『堕胎』是杀人,不是杀别人,是杀子女,子女至亲,这个罪过极重,现在人往往都疏忽了。这个冤冤相报,不得了!子女到你家来投胎,佛法里讲得很清楚,四种缘来的: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他要是报恩来的,你把他杀掉了,变成将来仇了,恩将仇报;报怨来的,这个怨就更深了,以后这个毒害没有法子想象;他还债来的,你把他杀掉了,从还债又结了怨仇;从讨债来你杀掉他,怨中又加上了仇杀,不得了!后果不堪设想。世间人见不到,不晓得因果通三世,不知道一时所造的罪业,会招来生生世世的后患,这个事情怎么能做?

  『行多隐僻』,这句话的范围包括得非常之广。「隐僻」是什么?你所作所为都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可是我们学佛的人知道,信佛的人知道,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你能够隐瞒世间的愚人,世间有德行的人、有智慧的人,你就没有办法隐瞒他。何况天地鬼神?你隐藏得再好,能够在这一生当中都不会暴露,没有人知道,你要晓得你逃不过天罚,恶因恶报的这个结果,你没有办法逃避,你一定要承受。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报。所以佛教人发露忏悔,发露忏悔是什么?绝不隐瞒,做错事情向大众忏悔,向大众道歉。所以我们前几天看到报纸上登罗马教皇公开向世界人忏悔,求上帝赦免天主教徒所犯的罪过,尤其是对其他宗教的过失,这个很难得。中国古人所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宗这个举止,无量无边功德,教人不怕做错事,怕的是做错事情不知道忏悔,不敢面对大众忏悔,那个过失才重。所有宗教里面教人修行,你要把它归纳成一个总纲领,就是「忏悔」两个字。普贤十愿里面「忏除业障」!忏悔过失你能够向大众宣布,大众责备你,这就报掉了,所谓是重罪轻报。如果做的恶事隐瞒,这个恶事愈积愈厚,将来的果报就不堪设想。

  反过来,《感应篇》前面教导我们,所做一切好事别叫人知道,叫积阴德,阴德的果报厚。好事都宣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都让人知道,人家见到你,恭惟你,赞叹你,报掉了!世间愚人才干这种事情。有智慧的人,绝不是这个作法。我们在居士林,在我们同修当中,有不少人做好事,真正在做好事,绝不宣扬,默默在做,没有人知道。你要给他宣扬的时候,他就不干了,这种人很可爱,他明理。所以真正懂道理的人,真正修行的人,所有一切过失一定要让大家都知道,别人责备你一声,「原谅你!原谅。」这都报掉了。恶报赶快把它报掉,不要等来生。善的报最好不要现前去报掉,留到后世,你的前途就一片光明,这是聪明人做的。

  这一段注得不少,由此可知,过失的严重性。你看「隐僻」这里面批注的,「非止一事,如奸盗邪淫等类,凡不可与天知,不可对人言者皆是也」。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换句话说,都是损人利己之事。损人利己是我们随顺世间人说的,不是真的;损人决定不利己,这个才是真的。损人害己,害自己堕三途,害自己堕地狱,哪里是利己?眼前得到什么利?真的所谓是「蝇头小利」、「刀头舐蜜」,这是佛经上常常举的例子,祸患无穷。这谁知道?这个事情只有佛知道,佛慈悲为我们说出来,劝勉我们决定不能犯这个过失。已经犯了,要忏悔,要改过;没有犯,决定不可以犯,要知道这个事态的严重。眼前无论什么利益摆在面前,都不可以做,要知道祸患比眼前利益,要多过亿万倍都不止,怎么可以贪图小利?做这种缺德之事,做这个恶事。

  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从下一段起是讲不敬天地神明的过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一八五集)  2000/4/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85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一百一十四节:

  【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

  向下几段,从一百一十四到一百一十八,是「不敬天神之恶」。这四节,从一百一十四到一百一十七,一百一十八是总结。在现代人讲到天地鬼神,一般人都不相信,都认为这是迷信。可是实际上,在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矛盾的现象,你说他没有,好像又有,像轮回转世,奇奇怪怪不可思议的事情,超越我们世人常识的事情,常常有。我们在报纸、在信息里面常常看到,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古时候读书人他不下结论,他存疑,这个事情没有搞清楚,再继续不断去观察、去研究,不能够下定论。可是现在一般人,他肯定这是迷信,这个是虚妄的。真正的科学家,我们在西方,几乎西方许多这些大科学家,都是深信宗教,他们相信有上帝,相信有神。中国、印度、埃及,这是世界上古老的国家,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说累积几千年的经验,几千年的学术,告诉我们这个事情真有。

  现代科学家的讲法与古圣先贤的说法,确实有不谋而合之处,科学家不叫他做鬼神,叫他做不同空间维次的生物。科学确确实实证明到空间是多元次的,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批注末后附了有一篇文章,他是学科学的,在天津大学他也是教这一门学科的。那个文章里面说明,西方科学家已经证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我们常讲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到十一度空间,这是科学家证明的,确实存在的。在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无尽的,理论上讲是无尽的,事实上是证明有十一种不同的空间。就像我们电视机一样,证明有十一个不同的频道,频道不同,就彼此不能相知,彼此不能相见。大概高维次空间的生物,他们的智慧高,能够知道低维次的,低维次决定不能知道高维次的。像动物里面,很多低级的这些爬虫类,像蚂蚁、微生物这些,牠们生活空间是两度空间;也就是在牠们感觉当中,只有长度宽度,没有高度。所以蚂蚁爬到我们屋顶上,其实我们觉得牠怎么会在上面?牠的感觉没有,牠没有高的感觉。我们有高的感觉,这是三度空间的生物,所以我们能够知道牠,牠不知道我们。所以我们从这里面去联想、去推测,比我们维次高的这些生物,就像我们看蚂蚁一样,他们能看到我们,我们没有办法觉察他们的存在。

  这个跟古老的传说里面讲的这些鬼神相应,非常接近,只是名词不相同,事实确实没有两样。如果是用我们佛法勉强的来会通,但是这诸位要听到,这只是勉强,科学家讲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的空间,我们佛法讲十法界,每一个法界时空的维次都不相同。但是这个说法需要证明,需要证实,科学家有没有真的了解有十个法界的存在?而佛法里面对十法界讲得非常透彻,这比哪一个宗教都讲得清楚。我过去住在台湾,韩馆长的家附近就有一个天主教堂,这个天主教的神父也是个学者,方豪,在台湾很多人知道他,他是政大文学院的院长,我们很熟。他向我借《大藏经》看,看了之后,他来跟我说,他说「你们这个经里面,对于天堂里面的记载,比我们《圣经》讲得详细,好像是去过似的。」我说:「没错!你们没去过,听说的,所以记载不详细;我们这是真去过的,所以连天道的生活状况都说得很清楚。」这是说明天地鬼神确实存在,我们对于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要尊敬。

  这几段所说的都是不敬,人对天地鬼神不尊敬。天地鬼神是众生,不是佛菩萨,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换句话说,他欢喜的,他会赞叹你,会帮助你;他不欢喜的,他会远离你,他不会帮助你。人祈求天地鬼神的保佑帮助,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只有大乘佛法,诸佛菩萨帮助人是无条件的。给诸位说,天地鬼神帮助人都是有条件的,为什么?没有离开六道,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一段的批注,希望诸位用心的看一看。

  『晦』是一个月的终了,『腊』是一年的终了。一个月最后这一天,没有月光;「腊」是一年最后的一天。这一天,批注里面所注的是道教的,它说「司命灶君,奏言世人功过之日」,现在这个事情都没有了。我在小时候,这是中国人的习俗,无论是都市、乡村,每一个人家都有灶,炉灶在那个时候烧柴,所以有樵夫在山上砍柴,挑到城里面去卖。我们读《六祖坛经》,惠能就是个樵夫,砍柴到都市去卖。我记得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住在福建,住在建瓯,这个城市里面还没有自来水,水也要买,有人挑水在街上卖的,挑柴在街上卖的,所以那个时候烧的炉灶都是烧柴火。以后我们到台湾,台湾比较进步烧煤球,比烧柴火要进步多了。所以灶都有供一个灶神的地方,造炉灶的时候,大概有一块砖那么大地方空起来,做一个小佛龛,里面供养灶神。灶神旁边有一副对联,那个对联是一样的,大概是走遍中国都是那副对联,「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所以中国从前对于灶神很恭敬的,现在这些统统没有了。所以有人问我,现在不供养灶神,灶神还有没有?这个事情,不是说你供养他就有,你不供养他就没有。如果要是这个说法,那这个事情就好办了,我们对于天地鬼神一概不要供养,他不就没有了吗?不供养还是有,不是没有。

  看看道家的书,看看中国古老这些传说,门有门神,就是居住环境里面,要是把这些神算一算,比我们家里的人口还要多,大家都住在一起,人与鬼神杂居,个人的频道不相同,但是不能说没有关系,确实它有个微妙的关系存在其中,因此古圣先贤教我们要敬。「腊」,在习俗上讲有五种,这里头记载着有,「正月初一日,名天腊;五月初五日,名地腊;七月初七日,名道德腊;十月初一日,名岁腊;十二月初八日,名侯王腊」,这是中国五腊。现在这种说法已经很少人知道了,也没有人讲了,我想除了算命、看相、看风水的人还讲讲之外,其它场合当中已经没有人说了。

  我们今天读这一节,会通它的大意。儒家教导我们,诸位看《礼记》,《礼记精华录》大家都有,你看第一篇第一行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我们在佛法里面,佛教给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天地鬼神包括在物里头。物范围就大了,物里头包括十法界,人里只概括一个法界,人道。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恭敬,道教教人敬天地鬼神,目的是趋吉避凶,希求天地鬼神降福保佑。大乘佛法里面教我们一切恭敬,你们在忏仪里面常常念到「一心顶礼,一切恭敬」。这些意思从哪里来的?从普贤十愿第一愿来的,「礼敬诸佛」。佛法讲的意思深,讲的意思透彻,虚空万象、一切众生,都是性德的流露,恭敬是性德之扩充。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是要明心见性,你不从这上面认真修学,明心见性就难了。普贤十愿那十个方法,是明心见性最基本的条件,到普贤这一个阶段,目的就是见性成佛。大乘的阶段,还止于菩萨的地位,目标还没有定在圆满的佛果。一般大乘希求的登地果位,就是菩萨的十一地,果位在这个地方,不是讲到究竟圆满的佛果,但是普贤他的目标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换句话说,要用究竟圆满的性德,才能够彰明究竟圆满的佛果,道理在此地。

  『朔旦』,「朔」是初一,「旦」是早晨,太阳刚出山的时候,这是对日月星辰的恭敬。『北』,「北」是上方,我们居住在北半球,北半球的上方是北,南半球上方是南,这是我们看到地球自转的轴心。你在晴天夜晚观看星象,你看所有星都在那里旋转,北极星不转,那个不动的地方称为上方,对上要尊敬,取这个意思。『涕唾』都是不敬的行为。『灶』,灶神是司命之主。人以食为天,人养活生命最重要的是饮食,这就是对于饮食的尊重,不可以放肆,不可以轻慢,培养自己的敬性。能够尊敬天地万物,对天地万物你都能尊敬,对人你当然会尊敬,对人会尊敬,对于你的父母长辈,你当然懂得尊敬,你就晓得古圣先贤教学宗旨义趣之所在。这个教学是好的,不要把它看作是迷信;即使是迷信,它的效果非常殊胜。何况我们的智慧、经验、常识还没有达到,达到之后才了解事实真相,圣贤所说的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很深的道理,很广的道理,要我们细心去体会,要落实,对于自己的修持,我们讲功夫得力,自然就有效果。

  今天我们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这看看都晓得了。所以我常讲,我们都随顺感情,随顺情执,没有能够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我们的过失在此地。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一八六集)  2000/4/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86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一百一十五节:

  【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

  这都是说明对于天地鬼神的失敬。现在在我们这个时代,可能在比较落后的地区还是用灶,但是用灶火烧香可能已经很少见了。这在过去有这个情形,但是也不太多。『秽柴作食』,就是不干净的燃料,从前燃料用柴火,柴火也要干净。无论做什么都要存一个「敬」,所谓存诚、存敬,它真正的原因,都是帮助我们明心见性,这才是主要的原因。性德第一条就是恭敬、诚敬,普贤菩萨十愿,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这些全都在礼敬诸佛范围之内。因为「诸佛」,不但是过去、现在佛,未来佛是指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也包括在其中,所以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以平等的礼敬,真诚的礼敬,清净的礼敬,性德才能透得出来。对一部分敬,一部分不敬,性德不能开显。所以如果诸位要证得法身大士,你一定要学。不想出三界,不想出十法界,诚敬心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如果真正想脱离十法界,去证得一真法界,这是决定要学的,一定要很认真努力在学。

  批注里面说得很详细,多半都是从前的事情。现在科技进步,我们用火,现在用火柴的机会都比较少,火柴就相当干净了。注子里头引用《诸经集要》里面一段话,这段话我念念,很好!「夫因事悟理」,这是说一般修学的过程,为什么修行要着重在事相?事相帮助你开悟,帮助你明心见性,所以一定要「藉相以导真」,用意在此地。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这不是迷信。所以它底下讲,「瞻仰圣容」,这是讲佛菩萨形像,我们供奉佛菩萨形像,用意在哪里?有人来问,你要能够答复得出。供养佛菩萨形像,「赖花香以供奉」,香花代表我们自己一点敬意。香与花都要洁净,不能污秽,一定要处理得很干净,佛家讲很庄严,表示我们的恭敬心。接着又说,「佛言如来灭后」,世尊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若复有人以一华一香」,一花一香是少,量少,以一朵花,以一支香,这是讲最少的,「用作供养」;「以一掬水,除去不净,举足一步,诣诸佛前,一称南无佛,世人若堕三恶道者,无有是处」。这是讲礼敬的功德。这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除去不净」,你看看这样的作法,借着形像来作法是除自己不清净的心,「心净则佛土净」。又肯念佛,「一称南无佛」,这就是皈依三宝,「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当然不会堕三恶道。纵然造作三恶道的业因,他没有缘,他现前的缘殊胜,心缘三宝,他不缘三恶道。

  三恶道的业因,诸位记住,是贪瞋痴慢。所以我们自己在平常生活当中,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整齐、洁净、清洁、清净,要养成这个习惯,这个习惯养成了,果报就是决定不堕三恶道。诸位晓得恶道污秽,我们一般人讲肮脏、凌乱。饿鬼、地狱,我们没有见到,你看看畜生,畜生居住的环境凌乱。我们的行为要是跟畜生差不多,那就堕畜生道;过分了,那就饿鬼道、地狱道。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谨慎的。香,供佛的香,诸位要记住,一定要好香。我们过去在台湾,我们晓得有很多做香的、买卖香的这些店,有很多是用很脏的东西来做的。这种香燃烧这个香气,现在人讲不卫生,我们呼吸对人、人体都有伤害,怎么可以拿来供佛?为什么一般人要买这种香?这香便宜。如果是寺庙里头也买这种香给信徒来供佛菩萨,这个罪过很大。我们从前在寺庙里头看到出家人买很便宜的香,知道这个里头成分不好,贪图便宜。买好的香一斤要几千块钱,甚至于现在台湾有几万块钱一斤的,那是用檀香、用楠木,那是好的质料。所以香不必燃很多,一支就够了,这是我们必须要懂得选择的。

  「秽柴作食」,现在都市里面已经没有了,必须要晓得烟火是往上升的,你这些燃料不干净,不但是对鬼神不恭敬,对人也不恭敬,这个我们一定要晓得。我们燃香是表我们恭敬心的,如果用质料非常低劣的香,反成了我们大不敬,不如不烧香,这个道理要懂。特别是住在现在这个都市,住在公寓的房子里面,现在的公寓愈来愈小,人口愈来愈密集,我们烧香邻居不欢喜闻,他就会来干涉。尤其现在的房子建筑为了空调的关系,房屋建筑愈来愈低了,像我们这个房子盖得很矮,个子高的站着,伸手就摸到天花板了。我们居住这个环境就可以不必烧香,我们有这种真正恭敬心就可以,要注意什么?维持大家的健康,不要让别人起反感,这条很重要。世出世间法,你要能成就,一定要得大众的欢喜心,大众对你尊敬,你的事就容易成就。你所作所为让大众心理起反感、厌恶,你就得不到任何人的援助,无论做什么事业都很难有成就。这个道理古今中外一样,没有例外的,所以古德常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小注里面几句话,我念给大家听听,「正人君子,明则畏人,幽则畏神」,「畏」是什么?怕别人指责,我们做错了事情,别人指责我们,现在讲舆论。所以他不敢做错事,做错事怕别人指责他,这是明的;暗中没有人见到,鬼神指责他。人能够相信这些道理,相信这些事实,无论在明处、在暗处,决定不敢起一个恶念,决定不敢为非作歹。现在有不少年轻人说这是迷信,说这是过去人用这些东西来约束人,让人不敢为非作歹,这是一种手段不是事实,说这是迷信。中国人、外国人迷信了几千年、几万年,现在这个时代的人自以为聪明,他不迷信了。一个学说,一个修学的方法,能够传千百年,假如它没有真实的理论与事实来支持它,早就被人淘汰掉了。它能够延续这么长的历史,几千年当中就没有聪明人?你比他们聪明,这个话我很难相信。

  经过历史的证验,天地鬼神这些事情,虽然现在人都说它是迷信,可是我们在报章杂志上、信息上常常有传闻。最近我们从悟行师送来一个讯息,从美国报纸上传来的,一个一岁的女孩能够讲古老的印地安的土话,这怎么解释?没有学过的,不但没有学过,她才一岁,现在说话还说不清楚,怎么可能说一口古老的印地安的语言?这个语言现在已经很少人懂,报纸上登的我们看到,全美国能够懂这个语言的只有十几个人。她前生是美国土著转世过来的,足以证明人有前生、有后世,说明轮回是事实。许许多多科学家现在在探讨,希望能把这个事情证实,这些年当中,他们努力在做,也有一些成效。在美国书店这一类的书很多,常常可以看到,真有!

  所以在明处、暗处,不但不能做不善的事,不善的念头都不可以起。我们起心动念,自己以为别人不知道,天地鬼神知道。这些道理实在讲也不难懂,起心动念都有形相,你心里想什么事,你想它就有相,这个相凡夫看不到,鬼神看得到。真正有修行的人,在定中看得到,功夫高的得清净心了,所谓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些人你不能瞒他,你起心动念现的相,他统统看见,统统明了。这就是说高维次空间的人能够看到低维次的,看得很清楚,起心动念,一切行为,哪里能够瞒人?果报,说实在话,不是天地鬼神主宰的,佛经里头没有这个说法,果报是你感召的,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

  末后说了一句『夜起裸露』,大概在现在也很少了,你看现在人夜晚睡觉,也都是穿着很讲究的睡衣。都是不敬,对什么?对鬼神的不敬,夜晚虽然没有别人看到,要知道鬼神跟我们是杂居的,确实是住在一起的。『八节行刑』,「八节」批注上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日。这八个节日,道教里面所讲的,这是有诸天天神到人间来巡察、来巡视,所以在这几天当中,一定要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纵然是死囚,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行刑,可以把行刑的时间延后,这是慈悲心。换句话说,天地鬼神降临巡视的时候,我们在他的面前行刑,这是很不礼貌的一桩事情。就譬如说,我们有贵宾、贵客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我们在他来的时候,在他面前惩罚一些人,你说这个多难看!这不是好事情,决定延后,让他看到我们社会现象一片祥和,大家都欢喜。我们要以这种好的景象,也是供养天地鬼神,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处理死囚犯,当然更不可以在这个时候造作一切恶业。这一段我们就说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一八七集)  2000/4/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87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感应篇》第一百一十六节:

  【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

  这些都是属于不敬。如果是讲天地鬼神,现代科学他们不能够接受。『流星』,几乎每天都能够见到,在晴朗的夜晚,这是太空物理的现象。『虹霓』,这是空中水蒸气受阳光反射而产生的现象。『三光』,是指日月星。所以整个合起来,我们用合理的解释,无非古德都是教我们修敬,就是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常存恭敬心,这是教学的原理。是不是像道教里面所讲的,这是由司命之神在主宰,像阴阳之气,这又是一个说法。如果欢喜研究,也是一门学说,我们听他们讲也能够讲出一番很完美的道理,有兴趣可以去研究。如果对这个没有兴趣,知道教学整个的大宗旨,无非是教诚教敬而已。诚敬是性德,诚敬能够开发自性,诚敬到极处,就是佛家讲的「戒定慧」三学,也就是自性的流露。下面一节是一百一十七节:

  【春月燎猎。】

  『燎猎』,就是现在印度尼西亚讲的烧巴,就是属于这一类,火烧山。这桩事情非常残忍,为什么?山上小动物一个都跑不掉,这个杀伤力比什么样的战争还要残酷,所以这个罪报,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讲得很清楚,果报在地狱。地狱罪受满之后,你欠的这些众生的命债,欠命的要还命,欠钱要还钱,这一把火烧死多少这些动物,将来偿命的时候可麻烦了,你要偿多久才把这些命债还清?所以这个事情不能干,万万做不得。即使无意,无意也要背这个因果责任,所以在山林当中,用火一定要小心谨慎。我们生火有许多因素,我们煮东西吃会生火;如果夜晚在野外露宿,一定要生火,这火野兽看到牠会回避,所以叫营火。但是离开的时候,这个火一定要熄灭得很干净,不要在无意当中引起灾难,要小心谨慎。还有不好习惯抽烟的人,烟蒂随便丢,如果在干旱的季节当中,也能够引起火灾,这火烧山,都必须要小心谨慎。批注里面注得很详细。下面两句说:

  【对北恶骂。】

  『北』,在前面我们读过,代表上方。

  【无故杀龟打蛇。】

  龟跟蛇在动物里面,寿命都很长,灵性很高的。你们听到天目山齐居士给你们做的报告,他们放鳖,鳖跟龟是属于一类的,放生的时候牠们懂得,在船上放生,放完了之后,牠会绕船绕一周,然后回头看,再离去,牠有灵性,牠很感激你。只是牠不通人类的语言,语言上面没有交通,但是你看牠的表情,牠跟人有什么两样!决定不能够杀害。人要真正懂得爱人爱物,决定不会去吃众生肉。可是有的人也问,动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为什么你不吃动物,你还吃植物?当然一个真正仁慈的人,植物也不吃。可是我们是凡夫,我们还没有能够到达这个境界,连饮食都可以离开。在六道里面,色界天离开了,色界天不需要饮食,真的连植物他也不吃了,人家养分从哪里得来?诸位在经上常看到「禅悦为食」,他的养分是从禅悦里面得来的,不需要从外面的物质。我们今天没有到达这个境界,没有饮食不能维护这个生命,因此我们的选择,是选择非不得已,我们决定不伤害它。佛在戒经里面告诉出家人,「清净比丘,不踏生草」,那些草是植物,你看它长得活活泼泼的,你怎么能忍心从它上面走过?除非一定要从这里走,没有道路,这个可以,这有开缘。如果有路,你就一定要在路上走,不能够踏生草。这是对于植物的爱护,花草树木的爱护,非不得已决定不可以伤害。

  戒经里面告诉我们,从前出家人住山,住山总要搭个茅蓬,就地取材,一定要砍几棵树。砍树的前三天,要给它诵经、念咒、给它祝福,请树神搬家,这一般人很难理解。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树木高度超过一个人就有树神,现在我们跟年轻人讲,他不相信。何谓树神?实在是说有鬼神依附在树里面,那个树是他的家,他住在那个地方,依附树木花草,就变成了花神树神。哪一类的众生?特别喜欢树木花草的,喜欢树木花草,死了以后还喜欢,还离不开,就变成花神树神,精灵附在这些物体上。我们要毁坏他居住的所在,他也生烦恼,他虽然会离开,但是他会生烦恼,所以必须预先要去告诉他,预先去祭祀,诵经、超度、结缘,让他离开搬家,他另外再去选一棵树木。这些事情绝不是迷信,诸佛菩萨他们心地清净,耳目聪明,我们凡夫见不到的,他能见得到,我们听不到的,他能听得到,他教我们这种作法,决定是有道理的,决定对我们有利益的。对于树木花草都爱护,哪有不爱护动物的道理!

  所以凡事我们都要细心去思惟,冷静的去观察,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不可以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强词夺理。这些动物,动物是应该被人吃的,生下来就是被人吃的,人也是动物,那为什么不吃?你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是动物,你为什么不吃?怎么讲也讲不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是一个满足自私自利的欲望,造无量无边罪业,还以为他有理,这个错了!明白的人,有道心的人,对于饮食这一方面都生惭愧心,我们今天在遇难,不得已,没有法子。所以饮食所需慎重的选择,尽量减少对人对物的伤害,尽可能的减少,这是慈悲心的流露。寿命长的更不可以伤害牠,这个地方特别说明龟蛇,这都是寿命很长的。你看「燎猎」,为什么他讲『春月』,他不讲夏月、秋月,他一定讲「春月」?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时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季节是一切万物生长的一个季节,怎么能够忍心杀害?这个心是很残忍的心,没有仁慈,没有爱心。我们读古圣先贤的教诲,从这些地方体会到他们的仁慈博爱,也要从这个地方来学习,养成习惯,仁民爱物的习惯。

  这里讲的『唾流星』,这是很小的事情,极其微细的事情。现在是文明社会,大家都懂得不随地吐痰,这是个好习惯,这是养成自己的恭敬。实在要吐痰的时候,我们用卫生纸包起来,也不随便丢弃。没有垃圾桶的地方,包起来放在口袋里面,必须到有垃圾桶的时候才可以丢弃,一定要养成习惯。很小的事情,在这里能够观察,你对人事物的敬心、敬意。这些要教,不但要教,而且要知道把敬意扩大,从这个极微细之处,扩大到敬一切人、敬一切事、敬一切物。

  今天我们在新加坡,经常与九大宗教往来,每一个宗教所奉祀的神圣都不相同,我们平等的恭敬,清净赞叹,普同供养。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求得,不同的国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在这个社会上都能够和睦相处,都能够彼此尊重,互助合作,平等对待。这是所有宗教所希求的天堂,佛家讲的极乐世界、华藏世界,穆斯林讲的天园、天国,说法虽然不一样,但是那个社会状况是一样的,祥和的,没有一丝毫的缺陷,美满的。怎样能够达到这样理想的目标?必须要有行动,接受古圣先贤教诲,我们要做到。特别是佛家的《华严经》,你看看《华严经》里面多少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种类,天地万物、一切众神都包括在其中,大家都能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是最好的教学,最好的示范,我们应当要学习,应当要落实。不但我们对于不同的宗教,对于一切万物都要以大慈悲心、真诚的爱心,将我们这个身体做出全面的贡献,为一切大众服务,这是佛陀教导我们的。

  这个书到此地是一个大段落,把善与恶都介绍了一个大概。下面是总结,善恶两大段的总结,差不多占全书十之七、八,这是结罪。文也有几段,并不是很长,他后面特别又把「杀、盗」这两条给我们做了一个详细的劝勉,这很难得。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一八八集)  2000/4/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88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感应篇》第一百一十八节,这以下几节是善恶果报的总结。请看经文:

  【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这几句我们细分它有两段,前面这一段是正明「罪报」,后一段是别明「余殃」,末后这两句。『如是等罪』,这是总结上文,我们讲的时间、讲得很久了,这是作恶的,造作种种恶业。《感应篇》上所说的,几乎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知不觉去造这些罪业。为什么会造?在前面我们也曾经研究讨论过,总结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就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坏习气。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譬如大家常常读的《百法明门论》,这是我们佛教属于佛学常识的教材,不管是学哪一宗哪一派都应当要学习的。这个小册子里面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八识五十一个心所法里面,恶心所就二十六个,善心所十一个,你看看这个比例超过一半都不止。又何况善心所的力量薄弱,恶心所的力量强大,通常我们讲的恶习,在佛家讲的恶心所,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不知不觉它就起现行,所以人很容易造恶是有道理的。

  在外缘上来说,尤其是今天的社会,恶缘多,善缘少,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可以说无一不是叫我们去作恶。所以里面有严重的烦恼习气,外面有恶缘的诱惑、勾引,他怎么会不造罪业?造罪业的时候无知,果报现前的时候就可怕了,这个时候恐怖也来不及了。所以我们这些人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人,非常幸运能够读到佛的这些教诲,读了之后就应当生起高度的警觉,知道这个事情的恐怖,后果不堪设想。人能够有畏惧之心,他自然就不造业了,想到果报之可畏,不敢造作。念念有畏惧之心,才能够防止造罪,念念能想到佛菩萨、圣贤人教导我们要勤修善业,我们希求得善果,一定要断恶修善。恶的心,恶的念头,恶的行为,希求善果,哪有这个道理?这一本书我们快要念完,到这个地方总结,不是书本上做总结,我们自己要好好反省,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上做一个总结,然后才真正明了善不可不修,恶不能不断,我们这一生还有救。如果继续像以往迷惑颠倒,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上面所讲的果报,决定不能够避免。

  文字上说「如是等罪」,这是总结「造恶」这一个大段,也是《感应篇》里头最重要的教诲。『司命随其轻重』,「司命」是讲鬼神,现在人不相信。这个事情不是说不信就没有,信就有。不信就没有,那这个事情好解决了,我们不相信就没有了。不相信他还有,他真有。司命鬼神很多,欲界有天神,道教讲的玉皇大帝,佛法里面讲的忉利天主。他们讲玉皇大帝就是佛教讲的忉利天主,一般宗教里面讲的上帝,这是司命之神之大者。其次再其次的,有许多天神,还再加上鬼神,我们六根接触不到,但是他们看得清清楚楚,所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与我们最接近的是三尸神,前面我们讲过了、介绍过了。在佛经上告诉我们,有两个神常常跟我们在一起,一时一刻都不离的,一个叫「同生」,一个叫「同名」,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他们都看到,他们都做记录、都做报告。我们做善作恶,他们两个作证,决定不要以为我们起心动念没有人知道,这个想法就错了。

  人有命运,所以一般看相算命,真正高明的人算得很准,诸位读《了凡四训》,孔先生对袁了凡算得就非常准确,不是对一个人,对所有的人都能算得很准确,这就说明人有命运。命运从哪里来的?要知道,命运是过去生中所造善恶业,业力主宰着命运。命运不是鬼神主宰的,不是司命之神主宰的,是自己主宰的。自己能够断恶修善,你的命运当然好;你如果是毫无忌惮,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无恶不作,那你的命运当然不好。佛菩萨不能为我们增减一丝毫,司命之神也没有权力增减。就如同我们世间司法人员、执法人员,不可以随便加给一个人之罪名,不可以;也不可以随自己意思去奖惩一个人,这不可以。必须他对社会有贡献,做很多好事,政府执法人员奖励他;他造作恶业,根据他的恶业,所作所为,法律来判断,来惩罚他。由此可知,他虽然主管执行奖惩,他并没有权力随便奖励或惩罚一般人,一定依他的造作。司命之神亦复如是。

  所以「随其轻重」,随着我们造作恶业的轻重,『夺其纪算』,「纪算」是讲寿命,这是惩罚里之大者。人能行善,可以延寿,所谓是「延年益寿」。造作哪些善能够延年益寿?《感应篇》前面讲的善行,利益社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多多的去做。利益最大的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明了因果的理事,这是大善,帮助众生转迷为悟,人要是能行这个大善,决定延年益寿。长寿是一切众生希求的,如果自己不多多的积德累功,寿命长而身体不健康,那是苦报,那不是善;必须寿命长,身体又健康,这是福报。我们在新加坡看到许哲居士,这是我们学《感应篇》最好的活榜样,人家长寿健康,一百零一岁了还跟年轻人一样,她怎么修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修,绝不是她的专利。我们看这个样子,仔细问问她的生活、思想、行持,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学到,一定要力行善事。如果造作一切不善,你不相信因果报应,这个罪恶做多了,你的寿命就减少了。

  这些事情是比较不容易理解的,古书里头记载得很多,《感应篇汇编》里面所引用的公案因缘也非常之多,我们看了信不信?袁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之后,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非常认真努力改过修善,他的命运转变了,他的寿命也延长了。孔先生算他的寿命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多岁才念佛往生,这一类的事情,自古以来很多很多。下一次遇到许哲,问问她有没有算过命?以前算命的人算她的寿命多少?我相信她这个寿命是积善而延长。我年轻的时候,很多人给我算命,说我活不了四十五岁,四十五岁一定要死。我很相信,我一丝毫都不怀疑。我学佛没有求长寿,现在能活到这个年岁,这也是延年益寿。所以造作恶事,『算尽则死』,所以造恶是损寿之死。这几句是说的罪报,这正是给我们讲的罪报,这几句。

  下面两句这是「余殃」,『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他的子孙不幸。可是我们要晓得,父子、兄弟、夫妻都有过去生中的缘分,不是偶然的。一个人修善积德,自然有过去生中修积善业的这些人到你家里来投胎,善与善感应。你造作的不善,决定有一些不善的冤亲债主到你家里来投胎,做你的子孙。由此可知,「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子孙也不是冤枉受先人之殃,也不是冤枉的,必有业因。可是这一些做子孙的人,如果有善缘,遇到善知识的开导,他能够接受,他能够相信,他能够转恶为善,他的前途还是光明的。由此可知,功德里面,第一殊胜的功德是教化。古代这一些帝王,乃至于地方政府的首长,都是把教化做为他们施政最重要的一条,所谓是「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我们民间称为父母官,官是我们人民的父母,他爱人民就像子弟一样,教人民就像自己学生一样,那个有功德。死后他要是不念佛往生,都生天做神明,接受后人的奉祀,这些事迹在中国民间很多很多。如果是贪官污吏,必定堕恶道。

  这一节文里面,批注注得非常之多,这里面很长一篇撷取《楞严经》上讲的「十习因,六交报」,佛在经典里面讲这个讲得太清楚了,所以这一段诸位同学自己可以做参考。
太上感应篇  (第一八九集)  2000/4/8  香港  檔名:19-012-018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一百一十九节:

  【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

  以下两段,这是重申偷盗的果报以及杀生的果报,这是把这两种罪业又重复的提出来。「杀」跟「盗」是世出世间德行最大的障碍,而一般人很容易犯这些过失,所以太上非常慈悲,前面详细的开导之后,到最后又特别提醒我们。盗是负债,负债一定要还债,不能说是负债就不还,没有这个道理!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钱。所以对于这两桩事情,无论是世出世法,修行人以及读书人、明理的人,决定不愿意做。唯有读书明理才真正通达因果的事实真相,所以这是修行重大的障碍,批注里面这个文虽然不长,但是非常重要。这桩事情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已经说明随事受报,讲得很多。

  这一节里面,特别着重在『横取』。「横」是什么?蛮横霸道,以种种不正当的手段逼迫着人,不敢不将财物奉献给你,但是这个绝不是甘心情愿的,是被逼不得已的,这叫「横取人财」。当然这种人是有势力的,我们讲有威德、有势力,他取财容易,可是果报也够他受的。具体的事实,在现在社会到处都能看到。特别留意的是我们自己,自己有一点权势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仗着自己的权势欺压别人?这是我们特别要留意的。往往我们自己做了,自己不知道,不能觉察,也不知道这桩事情的严重性,总是疏忽了,做这些罪业。造罪的时候容易,要知道受害的人心有不甘,纵然这一生他不能报复,待来生「因缘相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是千古的名言。

  我们要记住,决定不可以说这是迷信,这只不过是劝人为善的,并非事实,我们这样想法就错了。要知道这是事实真相,佛家常讲「因果通三世」,细细想想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勉强可以说心善、念善、行善,照理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应该没有障碍,应该一帆风顺才对,何以我们的障缘还是这么多,这是什么道理?不要说我们自己了,我们从佛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这是已经证得究竟圆满菩提的果报,他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真正彻底做到了无私无我,纯善之心,纯善之行,在当时还有许多嫉妒障碍找麻烦的。有人批评他,有人毁谤他,有人去障碍他,这又是什么原因?我们明白了,世尊在未成佛之前,在凡夫地修行的时候,也是得罪了不少人;成佛之后,冤亲债主还是会找上门来。世尊在物质生活上,在经典上记载有三个月「马麦之报」,圆满福德的人居然没有粮食,那么简单的生活,吃的东西得不到,这是遇到饥荒的时候。佛家常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今生所受的是过去生中造的业因,现在所现的果报,过去生中的业因不好,所以才遭受这个不好的果报。

  可是我们再细细想想,我们这一生所造的因好,没有冤枉一个人,没有瞋恨一个人,完全是以善心善意处事待人接物,这是我今生修的因,果报在来世,果报在后世。第三世往后都叫做后世,后世的果报好,这一生遭遇一些不幸,这个帐就了了,那个不善的因果,一笔一笔勾销,前途是光明的。这个理很深,要参透我们才肯行善,知道行善对自己有大利,决定不作恶。这一生行善受尽艰难困苦,我们这个行善的念头,决定不会改变。这是佛家所说的「不昧因果」,不是没有因果,是不昧因果,受报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怨天、不尤人。我对他真诚、对他好,他为什么恶意相向?过去生中的怨结,我们承受、欢喜接受,仍旧以真诚至善相待,这个结就化解,所谓是「冤家宜解不宜结」。决定不可以说,别人以不善对我,我也以不善对他,那就错了。太上在此地举出这个例子,这个例子意思非常深广,果报很可怕。凡是仗势欺人,有时候不知不觉。

  下面讲的是果报,『妻子家口以当之』,就是你的家亲眷属。你造罪业,为什么牵连着你的家亲眷属?你所取得的财,你的家亲眷属都受用,不是你一个人享受,你决定有家亲眷属受用。所以这个地方我们想到,不义之财我们要沾一点,将来也受牵连,是这么一个道理。不义之财,人家送给我们,我们都不能接受,会牵连受果报。所以佛家讲布施要净财,净施。不可以说我抢别人的钱、偷别人的,我来布施供养,这是不净财,这要受恶报。你供养佛,佛会接受吗?佛要接受,将来被你牵连,业因果报,诸佛如来也不能避免,这是真理。不能说成了佛、成了菩萨,欠钱就不还帐,欠命就不要还命,哪有这种道理?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安世高是得道的高僧,过去生中曾经误杀两个人,不是有意的,误杀的,到中国来还两次命债,也被别人误杀。他清楚,他明了,这个帐非还不可,才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可怕。

  非义之财我们不可以用。我们今天出家了,自己不做营生谋利的事业,一切财用是四众同修供养的,供养时你要冷静清楚观察,他这个钱干不干净,不是净财不可以收,避免将来我们受累赘。人家供养,尤其供养数字多的,要问他「你的钱从哪来的?」往年韩馆长她就有这个智慧。有一次在图书馆,有一个居士送了五十万来供养,她就问他,你的钱从哪来的?你做什么事情?你家庭环境生活如何?这一打听他很平常。馆长讲你这个钱拿回去,我不接受你的。不是说见钱就眼开,那还得了!那开的是什么?那是恶鬼、三恶道的门。一定要知道他的钱从哪里来的,我们然后才考虑可不可以接受他的,以免受连累,祸患无穷。

  『渐至死丧』,我们现在讲家破人亡,这个世间,古时候有,现在更多。你看有一些经营很大的一个公司,欺骗顾客,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现在的股票就是不正当,不正当的手段,没有几年他的公司倒闭了、破产了,人受到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花报,果报生生世世要偿债,何必干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在今天真的是有能力、有机会骗人的人,把别人的财骗到自己口袋里,世间人都说这个人本事大,这个人有智慧,非常高明。哪里知道他造恶道罪业?世间人愚痴,都有这么一个错误观念,你说怎么得了!我们也以为这个是有本事,他能骗,我还骗不到。这种业因果报,如果我们稍微冷静一点,就在我们眼前,我们看到太多了。想想佛菩萨,这是古圣先贤跟我们讲的这些话,完全正确,完全相应。

  『若不死丧』,也有灾难常常跟着他,『水火盗贼』。如果没有「水火盗贼」,下面这一句,『遗亡器物』,这也常有。我们看到许多富贵人家,今天在全世界许多风景好的地方,他置的有产业,建的有别墅,到死了之后,他别墅一天也没去过,一天也没住过,这就叫「遗亡器物」,这个事情多了。我在很多年之前在台北讲经,这大概也有应该差不多有三十年了,有一位居士带我到阳明山,住在一个非常豪华的别墅。是谁的?陈查某的,那栋别墅确实非常豪华,我在那里住了一天。建那么大的别墅,他没有时间去住,请两个人住在里面给他照顾。那两个人有福报,你看住那么好的房子,还要给他钱,请他去住。而他自己,我听说他一生当中,在那个别墅只住过一晚上,造业!这个钱为什么不拿去做好事?世间苦的人很多,为什么不去帮助别人,去做真实功德,干这种傻事。我们晓得这些人,在全世界许许多多地方他都有别墅,他都有产业,这一口气不来,死了的时候,一样也带不走,都是为了自私自利,没有替社会想,没有替众生想,这些事情多了。

  『疾病口舌』,「口舌」是遭受别人批评,遭受别人毁谤、侮辱,这个事情太多了。『以当妄取之值』,你为什么会有这些障难?是你过去生中,以你的威势强迫取得别人的财物,你遭受这些果报。你看我们这段文不长,已经给我们显示果报的广泛,果报的复杂。我们回头再想想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在生活上遭遇的,工作上遭遇的,处事待人接物遭遇的,你去想想种种不如意,都是过去生中造的罪业,这一生当中应该接受果报。决定不可以说,一切造作没有果报,这是邪知邪见。只有真正明了业因果报的道理与事实真相,那个人才真正会回心转意,不再起一个恶念。为什么?起一个恶念替自己找麻烦。恶念尚且不起,哪里会有恶念?哪里会有恶行?菩提道上才一帆风顺。

  诸位要知道,自从开悟这一天起,生生世世才不作恶。成佛之后还遇到这些果报,是没学佛之前干的,没有懂得这些道理以前所干的,成佛之后还要受。成佛尚且不免,行菩萨道的时候,那还用得着说吗?所以菩萨应化在世间,虽然是四相四见破尽了,他过去世的业因果报,依然现前。这个现前,就是百丈大师所说的「不昧因果」,他知道,他清楚,他知道什么样的果报,是过去什么样的业因现在起现行。我们凡夫不知道,不知道事实真相,于是怨天尤人,怨天是什么?罪上又造罪,这个罪业就重了。所以人要不觉悟,说实在话,一世不如一世。为什么?他累积的是罪业,他不是功德。只有真正觉悟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积德累功,不再造罪业了,什么样的灾难,什么样的屈辱,甘心情愿的忍受,就是接受果报,我过去造的不善,我今天接受果报。要不是真正觉悟的人,他不肯,他心不平,不平就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而冤冤相报太可怕了,这是一世比一世严重,它不会减轻,它是加重的,所以非常非常恐怖,最后必堕地狱。冤冤相报,两个人都会堕地狱去。

  我们非常幸运读到佛书,明白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从此之后,一定要把这个事情戒除、断绝。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一九0集)  2000/4/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90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感应篇》第一百二十节:

  【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前面讲过「横取人财」,这是属于盗。盗决定是负债,负债当然要偿还,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佛所说的全是事实,因果通三世,所以欠债要还钱。这一段讲的是杀生,杀生是欠命,欠命决定要还命。由此可知,「杀」跟「盗」其实是真正的自害,决定在这个地方占不到便宜,得不到利益。如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决定不干这个事情。反过来,不盗得大富,不杀得长寿。你想想看,富贵、健康、长寿是人希求的,为什么造这个恶业,损自己的财命?这是愚痴到了极处。批注里面注得非常好,虽然注得不多,但是确实能够提醒我们对这个事实的重视。小注里面说,「上言横取」,前面一段讲横取人财;「而以枉杀继言者」,接着是讲冤枉杀人;「以枉杀之事,恒由爱财惜财而起也」。古今中外,这些事情我们听得太多了,看得也太多了,尤其在近代,我们在报章杂志信息里面,几乎天天都见到。

  「与孟子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语意相同,最为直捷痛快。枉杀之事,略言其故,有七」,冤枉杀人举了七个例子。人,这是佛经上讲的,命有身命,有慧命。杀人,一般只知道是断人身命,还有一种障碍别人慧命的、断慧命的,那个罪过比杀人身还要严重。这个道理与事实,确实不是大圣大贤说不出来的。杀人身命,在一般世俗里头有这么个说法,四十九天之后他又投胎了,他是被人冤枉杀的,如果他的福禄还没有尽,他又到人道来投胎,所谓是「二十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这是讲因果循环轮回的现象,这是真的,他会来报复的。正当的行为,圣贤人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何必跟人结怨?极力的要把怨仇化解,大家和平共处,互助合作,这有多好!何必要讨债还债,要冤冤相报?这个世世的恩仇,就是轮回果报里头第一个因素。这些总而言之都是从贪瞋痴起的,所以佛讲贪瞋痴叫三毒烦恼,三毒要不消除,不但是轮回无尽,三恶道总是不能离开。《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得好,我们常常读,要记住,菩萨慈悲在恶道里头度众生,只要你有真是毫发善根,菩萨都帮助你。可是帮助你超生,你再得人身,没多久又回到恶道去了。他不能从人道往上超生,人道打个转,又回到恶道去了。这个现象、因果,我们看得清楚,只要你稍微冷静一点,就在我们周边,就在我们眼前。我们能没有警惕吗?没有警惕,愚痴!还随顺烦恼,还随顺习气,这是经上讲的「可怜悯者」,讲的「一阐提」。「一阐提」、「可怜悯者」,不是讲的别人,佛在经上字字句句是讲的自己,应当警觉,应当觉悟。

  这个地方他给我们举了七个例子,第一个是「断狱」,这就是法官判案受到人的贿赂,冤枉别人,屈杀别人,这是冤枉杀人的第一种,古今中外都有。第二这是「行师」,行师是什么意思?行军,这个师是军队。行军作战的时候,放纵属下士兵去掳掠人民的财产,杀害无辜,这是冒功。这个事情有!历史上也很多。所以我们从历史上去观察,自古以来做大将的,能有好儿女、有好后代的太少太少了。什么原因?滥杀无辜。只有将帅明理,读过圣贤书,爱护老百姓,这个少,后代也非常好。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是郭子仪,儒将,他的后代好。所以我们在历史上仔细去观察,凡是不爱惜人命的,这种将帅后代都非常凄惨,甚至于自身都不保,这个很多很多。第三种是「用药」,这是讲医生。现在这种医生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病本来很简单、很容易给你治好的,他为了要钱,故意不给你治好。为什么?你天天找他,天天送诊断费。这个心很不好,等于杀人一样,把人家病拖延,轻的病拖成重病,到最后不能医治。所以这是有意去杀人的,比那个庸医杀人的罪还要重,其目的不过是取财而已。

  第四种是「破孕」,这个就是现在所讲的堕胎,堕胎是杀人,罪过极重,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你看看佛所讲的,小孩投胎到你家来,跟你家有四种缘。有报恩的,如果是报恩来的,你把他杀掉了,恩将仇报,恩又结成怨仇,你说麻烦不麻烦?如果是报仇、报怨来的,这一下子是怨上又加怨,这加重了。所以这个事情决定干不得,极重极重的罪业,读佛书才了解这个业因果报的可畏。世间人为什么现在做这个事情这么普遍?我们常常出门坐车,看到车上都有广告,「堕胎一千两百元」,医生在打广告,专门替人堕胎。这个医生,说个不好听的话,刽子手,专门杀人的,他杀一个人得多少钱?不过一千两百块钱,这个罪不得了!你这一生欠多少的人命,你得到的利益又有几何?干这种傻事情。世间许许多多谋生的行业,他不干,他要干这个事情。这是讲杀人。杀畜生那就更不必说了、更多了,畜生也是命,你要杀一条命,将来你要拿一条命去偿还牠。

  世间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会有流血?无非是杀业的果报。佛说得好,如果要想世间永远免除刀兵劫,刀兵劫就是战争,永远免除战争,佛说了一句话,「除非众生不食肉」,众生要完全断绝肉食,世间的战争就没有了,就真正能避免。换句话说,你还想吃众生肉,你就不能避免战争的祸害。我们学佛,特别是念佛,希求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们想想还能不能吃肉?虽然佛在经上没有说这么一条,我们自己要能想到,还吃肉决定不如法。换句话说,你要能够把肉食断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把握;还不能断掉,勉强说「我吃三净肉」,往生确实没有把握。理与事都要清楚,都要明了。第五种叫「衙蠹」,「诈财陷害,蒙上横虐」。这个事情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湘西、云贵一带少数民族他们养蛊,放蛊害人也多半是为谋财害命,干这个事情。

  第六种是「风水」,「迁坟害人,绝地致祸」,这是看风水先生,往往也是因为贪图钱财,破坏别人的风水,这个居心就不善了。佛家对这个事情,《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就说得很清楚,说得很明白,佛在经典上讲这些东西,说明其所以然的道理。风水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居住环境。我们人有居住环境,鬼神也有居住环境,我们破坏鬼神的居住环境也惹祸。戒经里佛告诉我们,树木高度超过一个人都有树神。树神是什么?有一些灵鬼依附草木,他依附着那就是他的家,他住在那里。不是树成精成神,是有鬼神居住在这个地方。所以佛告诉比丘,从前在山上住小茅蓬,就地取材搭个茅蓬,那当然要砍树,砍树一定在三天之前去祭祀、去诵经、咒愿,请他们搬家,先打交道,要借他的房子我来搭个茅蓬修行。人与人的关系要处得好,人与鬼神的关系也要处得很好,请他迁居,不是任意可以能砍伐的。所以今天天灾人祸这么多,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没人晓得。今天人只讲科学,科学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这也是属于杀人。

  第七个是「庸师」,这就讲是杀人慧命。这个师是老师,误人子弟,误人终身,害人子弟。这个杀人是不一样,一个是杀人身命,这是杀人慧命,罪过等同。后面结论上说,「不有人祸,必有天刑,虽曰杀人,适足自杀耳」。尤其是杀人慧命的,这在佛经里讲的,这个罪业比杀人身命,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这桩事情,我们过去曾经讲过《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大家读读这个经就了解,就知道破坏人学佛,障碍人学佛,这个罪过有多重。经一开端,佛举一个例子,有两个比丘讲经说法,有一些人因为嫉妒来破坏,造谣生事,使听众对法师失去信心。这个讲经道场被破坏了,造作这个罪业的人,我们在经上看,经上是讲我们人间的时间,一千八百万年堕地狱。我们人间一千八百万年,地狱跟人间有时差,时差很大,在地狱里面感受的是无量劫,所谓是「度日如年」,何必要造这个罪业?

  念头一转,随喜功德,你的福报就无量无边。随喜是决没有嫉妒,决没有破坏,欢喜赞叹,劝导人好好的学,你这个功德跟讲经说法的功德一样,殊胜的果报不可思议。你看看祸、福,常言说得好,都在一念之间。一念觉,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修无量无边的福报;一念迷,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佛菩萨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恩德,有多大的恩德,诸位从这里可以能体会得,这是佛真正救度我们,我们要感恩。用什么方法感恩?依教奉行,真正听懂了、相信了,认真努力去做,这是报佛恩。
太上感应篇  (第一九一集)  2000/4/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91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感应篇》一百二十一节:

  【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批注里面一开端告诉我们,「此节又申明贪利之害,以世人好利心重,故不惮词之重而言之复也。太上婆心,反复叮咛,至矣尽矣」。这个话说得非常恳切,句句真实。圣贤人的教诲,不怕重复,它跟世间的文学不相同,文学着重在美,避免重复。中国古人要求简要详明,可是佛菩萨是劝化众生,众生习气非常重,绝不是几句话、几遍就能够叫他回头的,所以竭尽苦口婆心不厌其烦重复的教诫,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太多了。一部《大般若经》,「无所有、不可得」这两句话,重复了几千遍,给人最深的印象。《金刚经》虽然不长,只有五千多字,而「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重复了几十遍。凡是重要的开示,佛菩萨总是不厌其烦,一再重复。《感应篇》这个文章是中国人做的,重复的地方不多,跟佛的经教不相同,但是重要的,讲到「杀盗淫妄」的业因果报,还是重复了几遍,这个意思我们要深深的去体会。尤其是对现代社会的人,他迷得太久了,社会诱惑的力量太强,如果不是天天反复叮咛,在这个社会上不被诱惑、不至于堕落,这个人决定是再来人,决定不是凡夫,凡夫肯定做不到。

  我听一些同修们给我讲,大陆上有很多很好的年轻法师,有志于经教学习,发愿弘法利生,他们很难得的有个机会,到香港、到海外来学习,但是没有隔多久,听说他还俗了,他退堕了。原因是什么?禁不起外界名利的诱惑,禁不起五欲六尘的诱惑,这充分显示出佛法里面所说的,末法时期法弱魔强。什么法弱?我们对于佛法修养学习的这个力量弱。什么叫魔强?外面诱惑的力量太大,这是魔强。发的是好心,禁不起诱惑,古今都不例外。古时候社会人心淳朴,也具有诱惑的力量,没有这么强大,稍具道心的人,还能够把持得住。在那种情况之下,你看祖师大德建道场、培育人才,还要放在深山里面,与都市、与农村隔绝,我们就想象到他们的苦心。住在深山里面,物资的供应极不方便,都需要人工搬运,为的是什么?我们现在明白了,尽量对初学减少外缘,减少外在的诱惑,让他们心定下来,一直到真正对于宇宙人生的理事因果明白通达之后,能够禁得起考验了,这才让他下山,肩负起教化众生的使命。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智慧,决定不能够离开寺院,决定不能够离开老师,这是道场师友的大恩大德,给我们最殊胜修学的增上缘。

  古时候行,现在难了。现在难在哪里?社会风气变了,潮流变了,现在全世界都在讲求民主自由开放。佛法里头讲不讲民主自由开放?给诸位说,讲。到什么时候讲民主自由开放?到明心见性之后,所以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一真法界是开放的、是自由的,一丝毫的限制都没有。但是在十法界、在六道里面教学,不行,这些众生没有觉悟;没有觉悟,那就要认真管教,不听管教决定不能成就。提倡民主自由开放,现在是风气,如果我们反对,这是不合潮流。而实际上,破坏正法就是这个口号,破坏社会的安定,破坏世界和平,诸位要是很冷静的去思惟、去观察,你才能晓得。人在没有觉悟的时候,还有自私自利,还有名闻利养,还有贪瞋痴慢,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给你有限度的自由,民主自由开放是给你有限度的。就像学校管理学生一样,小学生无知,管教就要很严格;换句话说,民主自由开放的幅度很小。到念中学,年龄渐长,智慧逐渐开了,民主自由开放再给你放宽一点;到大学,你已经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这个开放就更大一点。圣贤人教化众生,亦复如是。所以到完全开放,这是法身大士,你见思烦恼破了,尘沙无明都破了,才可以。如果在凡夫地就无限制的开放,这个东西障碍我们的修学,决定增长烦恼,它不是增长智慧,让你的私心,自私自利的心,贪瞋痴慢的心,与日俱增,这是障道。凡是障道的,都是魔害众生的方法,不是佛救度众生的方法,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圣贤人的教诲跟世间人的文学完全不相同。

  佛经在中国翻译,多少要迁就中国人的爱好,已经将重复的地方减少了不少,简化了。古德已经想到这一层,依旧还保存一部分的重复,这是不能不保存的,如果完全依照中国的标准,佛法就度不了中国人。所以佛经的体裁,在文学史上称之为「变体文」,不是中国正规的文法,是属于变体的,一般讲是通俗的、白话的,比中国古文浅显多了。总而言之,希望别人一看都能够明了,都能够得受用,这是译经大师的智慧,善巧方便。所以《太上感应篇》在末后将杀盗淫又特别重复,这是以比喻来说明造作杀盗淫有极重的罪业。

  古时候,『脯』是肉干,『漏』是坏了的、腐烂的,现在人讲这里面有细菌,这不能吃。『鸩酒』,这诸位都知道是毒酒。你饿了,你渴了,你以这些东西做饮食,不但你不能得到『暂饱』,『死亦及之』。批注里面说,「人世淫杀凶逆等罪,其事不易为,其人不多见」,这是从前人说的。现在人「淫杀凶逆」之事,这个逆就是违背伦常,现在在这个世间,我们常常听说,儿女杀父母,兄弟互相残杀,同学互相残杀,这个事情很常见。从前是不易为、不易见,现在是很容易看到,我们常常在报纸上看到,你说这个社会怎么得了?「惟取财一道,千变万化,不可穷诘」,但是非义取财,古时候也常见。「天下无不用财之日,则天下无不取财之人」,不义,不应该取的,不是你应该得的,总是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要获得,他不知道后果灾祸之大,他没有想到。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因果通三世,欠命决定要还命,欠钱决定要还债,逃不了的,何必要欠来世债?这是最不智之举,最愚蠢之事。

  有人告诉我,今天报纸上看到韩国杀了几十万头牛。杀生是要偿命的,这几十万头牛难道没有报仇的心?牠要来报复,你怎么能够承当?佛在经上讲,杀生所招致的灾难是刀兵劫、战争。战争怎么起来的?冤冤相报。怎么化解?慈悲心去化解。这些牛羊,你所养的家畜牠生病了,都是属于业报。牠为什么会生病?人的贪心导致牠生病。中国古人说得好,「病从口入」,你们喂牛羊的饲料是些什么?现在是人工化学培养,所以牠吃的东西不卫生,牠的病是你导致的。你让牠生病,你不给牠治疗,反而把牠都杀掉了,这一口怨气怎么出?所以想到这些地方,就知道后果可畏。这些事情不敢做!稍稍明理的人,决定不敢做。遇到这个情形,通情达里的人,绝不用这种手段来处理,应当研究改进牠的食物。朝野上下要修慈悲心,这是佛法里面说的。

  现在世间人心目当中,佛法是宗教、是迷信,完全不能接受,这就没有法子了。我们从很小的地方来观察,我们一般家庭厨房里面都会有些小动物,苍蝇、蚂蚁、蟑螂,这都常常出现的。不懂佛法的用杀虫剂来对付这些小动物,把牠杀死、消灭,可是还是常常有。学佛的人用的方法不一样,决定不杀牠们,决定用慈悲心对待牠们,反而过一个时候之后,自然没有了。牠有灵性,牠会受感动,你对待牠好,牠不会来扰乱你。你对牠不好,轻慢牠,杀害牠,牠是没有力量来报复,一旦有力量的时候决定报仇。所以「不杀生」要严格受持,「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佛家讲的四重戒,这四条是根本戒,决定要受持。以持戒的心、持戒的意念去修十善业道,这个十善才能够修得圆满。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一九二集)  2000/4/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9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经本,从第一百二十二节看起,这是《感应篇》总结。这一段我们在科题里面是「推本念初」第五: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这两句话绝对不是劝善的话,决定不是危言耸听的话,是真实的道理,是实实在在的事实,我们一定要明了、要记住,所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心』是讲的念头,念善,虽然你还没有做到,你有个善念,你善行还没有能显现得出来,可是诸佛菩萨、天地神明已经看到了。一个人通常讲练气功的,他能看气,在中国也有不少特异功能的,他能看到人的光。确确实实不但是人,任何一个物体,它都有气,它都有光,心善的光好,光明显,光的色彩好。过去有些特异功能的人告诉我,佛菩萨的光是金色的,金光。黄光、白光,都好。灰色的光,黑色的光,就很不好,那是心胸险恶、邪恶。所以一般他能看到,辨别这个人是善人、是恶人。这些具有特异功能的人,普遍有一个特色,心地清净。我们也曾经跟他们交谈过,「你这个能力会不会失掉?」他说「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就失掉了。」为什么?他这个社会上的事情知道太多,心地被污染了。所以多半有这个能力的人都是年轻人,二十岁左右,二十岁以前,三十岁以后就很少了。只要他能保持着清净心,这个能力就能保持;一旦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染污,这个能力立刻就丧失。这个道理正确,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禅定、三昧,所以你能够得定,你能得三昧,这个能力是本能;换句话说,一切众生个个都有的。我们能力为什么丧失掉?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妄想分别执着把我们的本能丧失掉,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印光大师一生当中极力提倡《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这部书是教我们认识因果,深信因果,是教我们这个的。断恶修善,善恶的标准,他老人家为我们提出《感应篇汇编》,提出《安士全书》。这三样东西看起来好像都不是佛法,实在讲能救现前的社会,能救众生的灾难,比佛经效果还来得快,还来得显著。为什么?佛跟我们讲善恶标准是散在许许多多经论里头,你要看很多经论,你才懂得。他这个是把这些业因果报全部集中起来,你读这一部书,等于读了几百部书。尤其是《汇编》的批注,在中国讲的儒释道所说的善恶标准,全都搜集在这个地方,这是一部好书。对现代人来说,可惜是文字深了一点,虽然极力的把它简化、浅化,毕竟还是文言文。所以我们这一次有这么一个缘分,大家在一起做一次研究讨论,研究讨论所取的注子还是极少数。如果注子完全来讲,那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批注很多,我们往往只取一条两条,重点意思跟大家介绍出来。

  这是讲我们起心动念,诸佛菩萨跟天地神明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人可以欺骗愚昧的众生,不能欺骗佛菩萨,不能欺骗神明,你造的善恶业,决定有果报。批注一开头,「拈出心字,示人以善恶之几,欲人知谨于源头处也」。这才是从根本修起。转恶为善,要懂得从根源处转,根源是起心动念,从这个地方转,这是上上乘人,纯善之人,必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学佛的人也知道要断恶修善,往往境界现前把持不住,还是去作恶了。这个原因在哪里?第一个是读经太少,佛法熏修的力量敌不过烦恼习气,因素在这个地方。所以佛在根本教学当中,教导我们读诵大乘,天天要读经,读经是亲近佛菩萨,听佛菩萨教诲。我们每天读《感应篇》,这是亲近世出世间大圣大贤,这是超越一个宗教。我们今天在新加坡接触九大宗教,九大宗教都是劝人断恶修善,所以我们读《感应篇》,信《感应篇》,依《感应篇》来修正自己的过失,就能够得到九大宗教的神圣保佑你。我们为什么不干?

  过失当然有,凡夫!天天忏悔。我教同学们,早晨早课读经提醒自己,记住佛菩萨的教诲,今天一天哪些当做的,哪些不当做的。当做、不当做在起心动念,哪个念头可以起,哪个念头不可以起;哪一句话可以说的,哪一句话不可以说的;哪一桩事可以做的,哪些事情不能做的,要在这里下功夫,真修!夏莲居老居士给我们讲的「真干」!一定要约束自己。晚课忏悔、反省,我这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违背圣人的教诲?有没有昧着自己的良心,欺骗佛菩萨,欺骗众神,欺骗众生?如果要干这样的事情,果报必在三途。自己前途自己晓得,用不着问人。过去有人问过我,「我会不会堕地狱?」我说你会不会堕地狱,我不知道,你多看看佛经,你就晓得了。如果是毁谤三宝、破和合僧,我就劝他,你去读《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你就知道你会不会堕地狱了,不必问人,问自己比什么都清楚。

  批注里面引用佛经说,「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华严经》上讲的,大乘经上佛常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我们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明白这个道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我们为一切众生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如果只知道自私自利,把众生遗忘掉了,那是自己害自己,为自己个人自私自利,这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来没这个东西,为什么会变现出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我讲得很多,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头变现出来的。假如我们没有执着,轮回就没有了;没有分别,十法界就没有了,四圣法界没有了;妄想没有了,一真法界四十一个位次没有了,果报是究竟圆满佛。所以六道是三样东西变现出来的:妄想、分别、执着。四圣法界我们讲的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是妄想分别变现的,他没有执着。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个位次是妄想变的,他们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

  佛教导我们终极的目标是教我们证得究竟佛果,究竟佛果之证得,最重要的是个「认知」,观念转变过来。认知什么是事实真相?真实的认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你有这个认知,你的慈悲心才真正发出来,大慈大悲,对一切众生无条件的尊重,无条件的爱护,无条件的协助,自自然然能够舍己为人,这里头有个大道理在。凡夫迷,迷在哪里?不了解事实真相,严重的执着自私自利,这坏了!自私自利执着到严重的程度,就决定是地狱;能够稍微放宽一点,从地狱出来了,在饿鬼道、畜生道,理跟事我们一定要懂。这里引用得好,又说「能随缘染净,遍造十法界」,说明十法界怎么来的?十法界是随染净缘而造的。所谓染缘,染是执着,是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头一个是「身见」,执着身是我,我们一定要舍弃,再也不干这个傻事情了。

  再过两天,上海那边有个团要来,我们几乎是每一个星期从外面都有团来。他们打电话问我,想带一点东西给我,我说我什么都不要了,如果你们想带,我们这边同学很多,带一点东西供养同学们,我什么都不要了,万缘放下,身心世界、世出世法统统放下。只要有一桩放不下,就是累赘,你往生没有把握;统统放下了,往生有把握,随时可以走,随处可以走。你说多自在!这个我们一生没空过,其它全是假的。人与人之间,人与一切众生之间,就是一个「缘」字,为什么不与众生结善缘?为什么跟众生结恶缘?所以顺境逆境、善人恶人,决定不放在心上,你心就清净了。善人,我们尊敬、赞叹;恶人,我们尊敬,不赞叹。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礼敬诸佛」里面不分善恶,统统要礼敬,决定要尊重。但是赞叹,「赞叹如来」,如来是什么?善的,与性德相应的言行我们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就这么一点点差别。供养,恶人我们也要供养他,不能不供养,平等供养。他有苦难,我们还是尽心尽力帮助他,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一律平等对待,你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这里讲得好,作佛、作众生,作天堂、作地狱,都是一念之间。一念善,人作佛、作天堂;一念恶,作地狱,所以十法界的升沉都在一念之间。这里头他又引用憨山大师一句话,「念从起处须看破,事未至时莫妄生」,这两句话说得好,所以真正用功在这里。「恶念起时,一刀断绝,则业根当下消除,妄念何处安着,超凡入圣之几,全在于此」。这几句话我们要记住。真正修行人在我们眼前有榜样,只要我们眼根清净,你就能看见。新加坡大众晓得许哲居士,她的录像我们做成了光盘,诸位同修回去,每个人都带一片回去。

  长春那边常慧法师我邀请她来了,她现在正在办手续,我请她到这边念佛堂给大家做个榜样。她念佛已经四百多天没有睡觉,完全依照夏莲居老居士《无量寿经》会集本修学,我们看她的行持,最低限度她得「念佛三昧」。她今年六十五岁,给我打电话,我听她的声音像三、四十岁的人一样,那边同修告诉我,她的身体轻飘飘的。她所修的念佛法门,就是《华严经》吉祥云比丘所传的法门,「佛立三昧」。她是绕佛经行,没有坐下来,没有躺下来,四百多天了,一天吃一餐,身心清净,一个妄想都没有。我让她到这儿来给大家看看,念佛的见证,她能做得到,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到。你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妄念太多,妄念叫身体沉重,妄念没有了,身体是轻的,要真干!不要自欺欺人,这个最重要了。
太上感应篇  (第一九三集)  2000/4/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9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一百二十三节,也就是这一本书倒数的第二段: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全文总结前面一小段「推本念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过不怕,贵在能改。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读到,阿阇世王造五逆十恶罪,我们所造的罪业要跟他相比,我们很轻,他造得重,他的果报在阿鼻地狱。可是这个人过去生中善根深厚,他在临命终时后悔,以真诚心忏悔,念佛求生净土,他往生了。释迦牟尼佛把这一桩事情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藏经》里面的《阿阇世王经》。佛告诉我们,他不但往生,他是上品中生,真正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这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造极重罪业都能往生,问题是你真的要改,从内心里头改过,知道自己错了,往后永远不犯这个过错。

  毁谤三宝,这个过失也在阿鼻地狱。历代祖师大德没有学佛的时候,都造这种罪业;学佛之后,忏悔!天亲菩萨早期学小乘,毁谤大乘,以后接受他哥哥的教诲,知道自己错了,他在佛面前发誓割舌头忏悔。他的哥哥就告诉他,「你过去用舌根毁谤大乘,你现在为什么不用舌根去赞叹大乘?为什么把舌头割掉?」他这一省悟过来,从今以后赞叹大乘,这是改过迁善的好榜样。假如我们过去曾经做过谤佛谤法谤僧,造这个罪业,我们今天反过来,赞佛赞法赞僧,这就对了!这就是天亲菩萨给我们示现的模范、榜样。回头,要以行为回头,心行都回头,这才能消业障。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现在已经变成佛家的口头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都会说;「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谁都会讲。不但现在人会讲,古时候的人也会讲。在古代唐朝时候,白居易遇见鸟窠和尚,这个法师为什么叫鸟窠?他在树上搭个小蓬,住在树上像鸟窝一样。你就晓得他生活多简单,万缘放下,是个老修行人。白居易遇到他了,那个时候他是杭州太守,太守就像现在市长一样,遇到鸟窠和尚,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教大意?鸟窠和尚就说这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听了笑笑,这个话三岁小孩都会说。鸟窠和尚回答一句话,「三岁小孩虽然能说得,八十老翁还做不到。」白居易听了之后,想想很有道理,要做到。怎样才能做到?这个事情非常非常重要,关系我们前途,关系我们来生,来生是果报,今生是花报。换句话说,不但关系来生,也关系我们现前,现前可以趋吉避凶。

  世尊慈悲到极处,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针对我们现在人怎样断恶修善。佛说菩萨有一个方法,可以永断恶道苦,这不但是三恶道,六道都苦,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恶道苦。在佛菩萨眼光里面,十法界都是恶道,所以这个恶道不是指三途、三善道,连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道,都是恶道。为什么?没有明心见性,没有契入一真法界,只有一真法界是正道、是善道,十法界都是恶道。佛讲菩萨有一法,这个菩萨是法身大士,一真法界的菩萨。这个法是什么法?他教我们「日夜」,日夜就是不能间断,「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一句话重要,我们昼夜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常常想到善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你一天到晚所接触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念他们的善,不要念他们的恶。念他们的恶,把他们的恶变成自己的恶了,你说这个人多愚痴!每一个人的心都是至善的,跟佛没有差别。

  现在我们懂得了,佛与法身菩萨他们心里所装的全是善法,一丝毫的恶法都没有。凡夫错了,错在哪里?心里面全装恶法,不去装善法,眼睛看,专门看别人的坏处,专门记别人的恶行,口里专门说是非。你天天是心恶、念恶、行恶,你怎么会不堕恶道?菩萨何以能够离一切恶道苦,十法界他都超越了,他就是凭心里头绝不容纳丝毫恶法,这个方法好。你能做到这一点,佛就说了,你常得亲近诸佛如来、菩萨、圣贤,你跟他们做朋友,入了他们的俱乐部。我们为什么不把念头转过来?这比什么都重要!别人造恶与我不相干,别人有善,我们记取、学习、效法。别人有恶,绝不放在心上,绝不放在口上,这是积德累功,要从这个地方做起。恶人也有善行,赞叹善的,绝不提恶的;不但口里不提,心里头根本没有。能不能做到?有人说很难做到,我看了之后,印象就很深。印象为什么深?你把它装到里头去了,所以你才有印象。你要不把它装到心里面去,哪来的印象?

  我们新加坡这边有位许哲居士,今年一百零一岁,她是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一生没生过病,一生活得非常快乐。一天吃一餐,这一餐只吃生菜,油盐酱醋调味的,她一律都不吃,完全吃生菜,回归大自然。我们录的有录像带,做成光盘,你们大家每个人都带一片回去。你看看人家一百零一岁,只掉一个牙齿,身体完全没有毛病,耳目聪明,看报纸不要戴眼镜,反应跟年轻人完全一样。人家怎么修的?佛在经上讲这些话,她没有念过,她没有听过,但是她做到了。她唯一的一个好处,就是专门记别人的好事,绝不记别人的恶事。李木源居士问她,那你看到这些恶人恶事,你怎么看法?她举个比喻,我看到恶人恶事,就像在马路上看到来来去去的人一样,这个比喻得好。你们看到马路上来来往往那些人,回来之后问你,你记得吗?记不得。为什么记不得?你没有把他放在心里。由此可知,我们是可以不把他放在心上,你偏偏要放在心上,那有什么办法?我们从马路上走过,你看看好多人走来走去,也听到他们在那儿说话,要问你他说什么?明明听见,但是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没有注意。注意是什么?你的心里头把意思注到里面去了,就装到里面去了,叫注意。没有注意是什么?没装进去,虽然见了,虽然听了,不知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们每天都做。如果能保持对一切人事物都这样作法,你的心多清净,你多自在,你多快乐。为什么要记别人的过失?为什么要记这一些不善?佛菩萨这个法子好极了。

  善恶的标准是什么?佛说了「十善业道」。身,杀盗淫,这是恶,决定不着心,决定不放在心上。口,你听人家的妄语、恶口、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绮语是花言巧语。意,贪瞋痴。这是十恶,佛讲的标准,十恶决定不许可有一分一毫夹杂在你心里头,心里面完全充满了十善,这样修学就能成无上道,就能成佛。所以我们看许多佛像,画的佛像,佛像上面画个圆光,头部画个圆光,光顶上写三个字,这三个字有用中文写的,也有用梵文写的,还有用西藏文写的,都一样,「唵、阿、吽」。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十善业道的圆满。「唵」是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阿」是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吽」是意业,不贪、不瞋、不痴。这十条做圆满,就成佛了。所以佛讲法身菩萨这一法是正确的,我们在佛像圆光上看到,这个方法是修行的根本,从这里开始,也到这里圆满。

  『久久,必获吉庆』,只要能够断恶修善,断十恶,修十善,你一定获得「吉庆」,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你,『转祸为福』。希望我们同学们要好好的记住,认真的修学。好,今天时间到了。
太上感应篇  (第一九四集)  2000/4/1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94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感应篇》最后的一段,第一百二十四节。我们在大科里面是太上「结勉」第七,这是总结勉励我们,是第七个大段: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在前面这一段「改过迁善」,这一段很要紧。批注里面说得很多,很重要,这里面也引用了《了凡四训》跟古大德讲的忏罪的一些方法,很值得我们参考,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讲到总结,『故』这个字是总结全文。『吉人』,这是吉凶祸福,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善人。讲善人还不太恰当,讲福人,很有福报的人,这个「吉」跟「福报」非常贴切,很有福报的人。有福之人,他一定具备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语善,言语善,善的标准就是佛给我们讲的十善业道。此地批注也注得非常好,语善他讲,「如非礼勿言,乐道人善,开发人之善心是也」,这三句讲得好。换句话说,不应该说的话决定不说,非礼勿言,喜欢称赞别人,喜欢说别人的善事,决定没有嫉妒、没有隐瞒。喜欢说别人的善事,喜欢开发别人的善心,这就是常常能够教诲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劝导一切众生明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非常重要,这是「语善」。

  太上在前面一再教导我们积德累功,积德累功最重要的就是语善。实在讲许许多多人心地也不错,做人也很好,就是言语不谨慎,所有的功德都从言语上漏掉了,你说这多可惜。所以《无量寿经》上佛教给我们「善护三业」,把口业摆在第一,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你看看太上也把「语善」摆在第一,跟《无量寿经》上不谋而合。《无量寿经》佛教导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我们在前面说过了,不但不能说,决定不能把别人的恶放在自己心上。把别人的恶要放在自己心上,我们的心就坏了,这很冤枉的事情。我们心原本是善的,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现在我们的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绝不可以怪别人,怨天尤人这个罪过太大了。怪自己不好,为什么把其它人这些不善的事情,要把它放在自己心上?没有人叫你放,是你自己放在心上,把自己纯善的心变成不善。心不善,语怎么会善?所以根是心。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我们修行,所谓是「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心,人心跟佛心是一个心。佛的心,我们在经论里面读到,「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是佛心。凡夫的心,不善的多,善的少,所以才变成六道,所以才变成三途,三途六道就是这么来的。我们从今天起明白这个道理,自己心中的不善,要赶快把它舍弃掉,把它消除掉,放下。我们要像佛一样,容纳虚空法界一切善法,这个人就成佛了,转凡成圣。

  善不善的标准,佛给我们列的十条,十善业道。我们《感应篇》跟诸位共同在一起学习圆满之后,我们接着再学习《十善业道经》。佛给我们订的标准,可是那个标准也有个根,如果你不知道那个根,这个十善怎么修,也不过就是人天福报而已,修不圆满。根还是一个念头,凡夫的念头是自私自利,用自私自利去断十恶、修十善,决定不圆满;也得果报,果报是人天福报,这个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福报最大的,这几千年来福报最大的是乾隆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讲福报没有人能超过他。做六十年皇帝,还做四年太上皇,真的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中国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人,也长寿。所以他自己称为「十全老人」,真的,十全十美,五代同堂,哪个人有这么大的福报?诸位要晓得,这个福报自私自利没有舍弃,修的十善业,能得这么大的福报。可是要晓得,出不了三界,不能够脱离轮回,你这个福享完之后,你一生还有造作罪业,这个罪报还会现前,于是六道轮回就这么形成的。

  学佛之后,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我们不再干这个傻事情,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转过来,一切为正法久住。为什么?只有正法才能够觉悟众生心,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个功德不可思议。佛与大菩萨会不会去做乾隆皇帝?不会,为什么?那是享福,不能成就殊胜功德。殊胜功德是什么?教化众生。所以佛菩萨一定是以老师的这个身分出现在世间,我们尊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我们的根本老师。他绝对不会搞政治,也绝对不会搞工商业,不会搞这个,全心全力救度一切苦难众生。这前面跟诸位说过了,十法界的众生都是苦难众生,为什么?没有见性,智慧没有圆满,不免造作罪业。四圣法界的算是不错了,相似佛位了,依旧有退转,大幅度的退转,所以在法身菩萨看他们是「可怜悯者」。所以一切苦难众生是指十法界,只要你智慧不开,这个智慧是佛家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真智慧;没有明心见性,那智慧不是真的。

  六道里面,这佛法讲得很清楚叫「世智辩聪」,根本不承认他是智慧。四圣法界有智慧而不圆满,因为他无明没有破,分别没有断尽,只是执着断掉了。由此可知,执着要不断,哪来的智能?执着什么?我。无私无我,你的智慧才开,只要有私有我,你的智慧就不开。所以智慧开不开,也不是别人的事情,跟老师不相干。你就是遇到释迦牟尼佛,遇到阿弥陀佛,你自私自利的心不放下,你还是开不了智慧。不是说遇到佛我就会开智慧,没这回事情!如果把自私自利放弃了,完全没有了,你遇到一个下根的人给你说法,你也会开悟,这个例子古今中外很多,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凭什么超过老师?凭放得下。老师所放下的没有学生多,学生比老师放下得更多,学生就超过了。彻底放下,究竟放下,这个人就成佛了。

  这个世间人,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人生病。今天早晨上海那边还给我打过电话,有个同修也是生病,身心都不安,问我怎么办?为什么不把病放下?放下就没有了,你要把病放在心上,那你有得受了。他得的是癌症,我就告诉他,李木源十年前得的癌症,你们去问他,他把他那个X光片给你们看看,三十多张,癌细胞扩散到全身每个器官,医生跟他讲他的寿命只有三个月,他也不去治疗,也不去吃药,念佛,等死。到居士林来做义工,活一天做一天,认真努力。做上半年也没事情,再去检查没有了,新加坡医学史上奇迹,现在又活了十几年,精神体力哪一个人都比不上他,我叫他作「不休息菩萨」。你看看前天从中国回来,一回来之后马上就开会,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他告诉我晚上睡眠时间,大概只有两小时,全心全力为佛法、为众生,没有为自己,把自己忘掉了,所以这病就没有了。有我,你就有业障,你就有业报;无我,无我报就没有了,业也没有了,报也没有了。人要做到无我,什么事情都解决了,这个身体留在世间,为众生造福,为众生服务。事情做成功了,众生有福,自己不居功;事情做不成功,众生没有福,自己也没有过失,自己永远没有得失,没有得失多快乐。事情做成功了,我的功劳多大,那好了,你有「我」,有我你就有业报。无我就不受业报,业报就没有了,这是佛教给我们的。

  『视善』,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我们,菩萨转恶为善的方法,非常强调「昼夜常念思惟观察」,这个「视善」就是观察,观察一切善法,不要去看不善法。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告诉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见世间过」就是视善。世间人有没有过失?没有,一切人事物里头都没有过失,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面也说得很多,他说:「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我们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境缘」两个字都包括了,这里头没有善恶,没有好坏,确实是清净的、是平等的。「好丑起于心」,这个好丑、善恶从哪儿来的?是我们自己的心动了,我们以为它好、以为它丑,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所以自己要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这个世界是一真法界,这个世界是极乐世界。原本是一真法界,原本是极乐世界,搞成这个样子,都是自己妄想分别执着在作祟。我们这个身体原本是金刚不坏身,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就是心里面完全装的贪瞋痴慢、五欲六尘、是非人我,所以才搞成这个样子。过去人没有人教,那情有可原,自己无知,现在佛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听懂了、相信了,就应当放下万缘,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恢复一真法界的生活,你说这个多美满!这个多自在!多么幸福。此地视善就是佛教导我们观察一切善法,绝不要去观察一切恶法,从根本上回头。

  『行善』是行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在这个「行」字上面。一天你能行三善,『三年』,这是讲积功累德,『天必降之福』,所有一切的灾祸就消除了。佛家常讲消业障,业障真的消了,福德现前,智慧现前,我们应当要学习。

太上感应篇  (第一九五集)  2000/4/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95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最后的一段,「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昨天我们讲到此地,今天接着讲后面这一句:

  【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到这里是一句。末后这一句话是勉励:

  【胡不勉而行之。】

  总结吉凶祸福是我们自己造的,决定没有鬼神主宰,也决定不是上帝天帝所主宰,更与诸佛菩萨没有关系,完全在自己的造作。『三年』一千日,一千日所造的业累积下来就形成显著的果报。一千日果报都这么明显了,一千年还得了吗?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外国的宗教,都讲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是怎么形成的?一千年的总结,这个很可怕,尤其到世纪末,这个现象非常不好。一切众生,不但是我们自己,六道里面的众生,无量劫来我们累积的习气,确确实实是恶多善少。如果是善多恶少,我们就不会到人间来了,最低限度你都在天上,或者是在四圣法界,这是必然之理。凡是在人道以下的,决定是恶多善少。正因为这么一个事实,所以古圣先贤、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应化在世间教导我们,这些大圣大贤都是以老师的身分出现在世间,从事于教学的工作。但是我们都知道老师教得再好,也不可以违背国家的教育政策,所以国家护法功德就大了。

  我们称中国古代的君王,提起来都称作古圣先王,称帝王都称圣人。圣人是什么意思?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理事因果,他懂得,他明白,这种人称「圣」。所以他们制定的教育政策,可以跟诸佛菩萨完全配合,我们讲「弘护」。佛菩萨、这些圣贤人弘法,帝王护法,护法比弘法还要重要。如果没有这些护法的人,佛菩萨再有智慧、再有能力,不能发挥,影响力不大,他能教几个人?影响社会,影响国家,影响世界,一定要圣贤的领导人来护持正法。在中国古代的君王,没有一个不重视教育,没有一个不护持教学,正式列入国家政策的是汉武帝,汉武帝将孔孟的学说,订为国家教育政策,教育的方针。这个政策定下来之后,一直到清朝末年,几乎两千年当中,历代的君王都遵守。虽然有改朝换代,这个教育政策永远没有变更,所以儒家孔孟的学说变成中国教学的主流。

  汉明帝时候佛教传到中国,由于佛教的教学跟孔孟教学是立在同一个基础上,就是孝道,所以传到中国来之后,就被中国朝野普遍欢迎,帝王亲自主持佛陀教育,于是孔孟教学跟佛陀的教学,在中国同时并行。佛教教学的效果超过了儒家,原因在哪里?儒家的教育是隶属在宰相下面的一个部,就是教育部,归宰相管,佛教教育归帝王亲自来掌管。中国人尊敬皇帝,总比尊敬宰相要殊胜得多,所以皇帝自己亲自主持推行的,这个效果超过了儒家教学。所以在中国谚语常讲,「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这是帝王护法。儒跟佛教人什么?都是教人明了人与人的关系,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吉、什么是凶,教你有智慧有能力,辨别真妄、辨别邪正、辨别善恶、辨别是非利害,教我们这个。

  今天我们读的《感应篇》是道教的,儒释道这三家的教学,奠定中国文化的根基。《感应篇》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吉凶祸福的标准,我们今天念到这个地方做总结了。这个地方所说的善与恶,就是前文所说的,文字不算太多,只有一千七百多字,容易受持,要把它念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想一想,与《感应篇》所讲的善恶标准相应不相应?如果是恶的,就不可以想,不可以说,不可以做;如果是善的,就应当去想,应当去说,应当去做。现在世界乱了,满清推翻之后,民国成立,非常不幸中国几千年传统教学的政策也给推翻了,学习西方人的民主自由开放。民主自由开放是什么?大家可以胡思乱想,可以胡说八道,可以胡作妄为,这就是民主自由开放吗?那就是今天我们念的「语恶、视恶、行恶」,不止三年了,满清推翻到现在也快到一百年了,要算总帐了。我这个年龄,在童年的时候,还沾到一点边,还有老人给我们讲孝悌忠信,还讲几句五伦八德,可是抗战以后没人讲了。抗战以前还有一些老先生讲这些话,我们那时候念小学、念中学,老师还常常讲,我们还听到一些,现在学校听不到了,家庭没有了,彻底的毁灭了。所以许多宗教家讲世界末日,这就是世界末日的征兆,能避免吗?有大祸临头。这个大祸从哪里来的?就是我们这些人「语恶、视恶、行恶」,就从这些来的。大灾难能不能避免,古人也说得好,完全看我们人心的转变。如果人心能够转恶为善,这个灾难可以化解;如果继续不断去造恶,这个灾难不能避免。

  印光大师,这是传说里面都讲他老人家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最有智慧。诸位提起菩萨,都知道文殊菩萨表智慧,而不知道大势至,大势至代表的是绝顶聪明智慧。怎么知道?他老人家提倡的「一门深入,专修专弘」。一门,选择的是哪一门?念佛法门。他教人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绝顶聪明智慧,简单明了,单刀直入,求取成佛之道,这称为大势至。诸位要记住,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头,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佛中之王的左右手,还能比别人差吗?那还能称佛中之王吗?于是我们就能体会到,观音势至在一切诸菩萨之上。佛是佛中之王,他们两位是菩萨中之王,这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文殊、普贤不能比,文殊、普贤在华严会上,我们看到求愿往生极乐世界。这两位大士是阿弥陀佛教化众生的助手,西方极乐世界的老师,文殊、普贤到那里去还是学生。必须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对佛菩萨那个尊敬心才能生得起来,敬仰之心、学习的心才发得起来,才知道他们的教诲重要。而菩萨教的东西非常简单,愈是简单,愈是不可思议,愈是深奥,能够普度法界一切众生。

  所以总结的这两句,苦口婆心,慈悲到了极处。末后,『胡不勉而行之』,「胡」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勉励自己努力去修行,断恶修善,得好处、得利益是自己,不是别人。我们断恶修善是不是太上他得利益?不是。是不是佛菩萨得好处?也不是。与哪个人都不相干,自己得好处。这些大圣大贤、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对于一切众生毫无所求,这才叫圣人。我们自己要常常读诵《感应篇》,我们有印《感应篇》简单的批注小册子、小本,大家可以方便随身携带。我过去在台湾,勉励我们同学每天晚上要把《感应篇》念一遍做为晚课,就是晚课要附加《感应篇》,念这个认真反省检点,我们这一天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善法相应不相应?如果与善法相应,我们的善要保持,不要失掉;如果与恶法相应,一定要改过自新、要忏悔,这叫真修行。修行决定不是把经文念一遍,念给佛菩萨听,那叫骗人,那个不是真修行。真修行是对佛菩萨的教诲,真的懂了,相信了,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修行,才能真正得利益,这个利益就是『天必降之福』,自己有充分的信心。

  今天诸位有很多新来的同修,新加坡这边有一位居士,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一百零一岁很年轻,不老!我们有个录像带会送给你们,你们都带回去看看,为什么人家一百零一岁还这么年轻?她的身体体力,耳目聪明,反应敏捷,就跟三、四十岁的人一样。一百岁没有生过病,什么原因?语善、视善、行善,她做到了。她充满了信心,老天爷保佑,她常常讲老天爷保佑她,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每天还替穷苦的人服务,天天到外头奔波。就是做到,没有别的,她能做得到,每个人都能做到。她的本事是一生不见别人的过失,这是她的本事,她只看到别人的好处,她不看别人的过失,心地纯善。与别人相处,遇到障碍,她总是回来想自己不好,「我自己做得不好,为什么叫别人不欢喜。」从来没有说别人不好,这就是她一百零一岁还能保持三、四十岁的身体,原因就在此地。

  古人常讲:「忧能使人老」,一个人妄想分别执着,心里面专记一切众生的不善,这种人很快就衰老。心善、念善、行善,永远不老。我常讲不但不老,他不病,这都是事实。后面怎么样?不死,人家死了到什么地方去,清清楚楚。死了他不念佛到极乐世界,他生天。有同学问我,像许哲这样的人,她生天生到哪一层天?我跟大家讲,最低限度她生兜率天。我怎么知道她生兜率天?知足,兜率天叫知足天。她样样知足,一丝毫贪求都没有,只知道为社会、为老人、病人、苦难的人服务,她没有第二个念头,这种人生天决定生兜率天,知足天。我们从她一生行谊上来观察、来判断,欲界六层天她到哪一层,比四王天、忉利天高多了。她到一百零一岁才皈依三宝,才学佛,她在居士林皈依的,天天念阿弥陀佛,她要求生极乐世界。这种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肯定上品上生。这是我们的模范,我们的典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17:20 , Processed in 0.173987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