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93|回复: 5

[嘉瓦仁波切]嘉瓦仁波切禅思36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1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
一、关于生命本质的禅思
1.良知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很短暂,所以应该趁着我们在这个世上的短暂过程里,作一些对自己和对别人有用的事情。
2.身为一个人,除非是在某种心理机能上有迟缓的现象,否则我们的潜力都是一样的。人类的大脑很奇妙,我们的力量和未来都根源于此,但愿大家都能够善加利用。如果人那神奇的精神力量被用坏了,就会招致灾难性的后果。
3.我相信这个地球上有感觉的生物里,人类算是最发达的了。人不只有能力让自己活得快乐,也能够帮助别人。我们有一种天生的创造力,对这点有所觉悟非常重要。
4.矛盾的是,我们不能够光对自己有用,却对别人一点用处也没有。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彼此都是有关的,所以只成就一己的幸福,是根本没有办法想像的事情。那些只管自己的人,到头来一定会尝到苦果;那些一心为别人的人,在对自己好却浑然不觉。就算我们决定自扫门前雪,也要自私得聪明一点:要帮助别人!
5.一般来说,我们没有办法分辨什么是基本、什么是次要。我们把生命都花在四处追逐一些转眼即逝的乐趣上,然后永远不会满足。我们会想尽办法要快乐,却不会去问在这过程中是不是有人会因此而受苦;我们会不惜任何代价,只为了累积,或维护所拥有的那些既不能长久,也不是真正幸福泉源的东西。
6.我们的精神里,住着愤怒、忌妒和其他各种负面的情绪,却不知道这些情绪和喜悦,以及内心的平和,其实是不能相容的。人类特有的聪明才智,我们只是拿来谋略,来损人利己;到最后,不但没有办法脱离苦海,甚至还会毫无理性地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7.让我们好好地运用人类的聪明才智。不然,我们有什么是比动物高明的呢?
8.如果我们想要快乐起来,并且真正地赋予我们的生命一个意义,那么就从健康的思考方式做起吧。让我们来耕耘那些人皆有之,却一直被混淆的思想和被负面情感所遮蔽的善性。
9.让我们来耕耘爱和慈悲,这两样是可以真正赋予生命意义的东西,其余都是次要的。这个比起佛教,才是我更要宣扬的宗教。它很简单,它的庙宇就是我们的心,它的教义是爱和慈悲,它的道德原则是要敬人爱人——不管对方是怎么样的人。如果我们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话,我们只能选择当它的出家或在家人。
10.善良、坦白,积极的思想,原谅那些对不起我们的人,对待每个人都像朋友,帮助那些受苦的人,绝不自命高人一等——尽管这些建议看起来都太简单,但是不妨看看把它们付诸实行之后,会不会让你更加快乐。
11.不须深思熟虑就可以发现,万物的本性都是趋乐避苦。哪怕是一只小虫子,也会千方百计要逃离苦难,享受安逸。人类还多了一项思考的能力,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这种能力用到好的方面去。
12.乐和苦都是基于感官知觉和内在的满足。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内在的满足,它是人类特有的,除了少数例外,一般动物是办不到的。
13.这样的满足,它的特征就是和平,它的活泉源头在于慷慨、诚实和那个我称之为道德行为者,也就是一种尊重别人也有快乐权利的行为。
14.我们有很大一部分的痛苦,来自于想太多;不但想太多,而且还是用一种不健康的方式。我们只专注在自己即时的满足上,不会把眼光放长远,去想到对自己和对别人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因此,这样的一种态度,到头来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只要我们改变对事情的看法,不但可以减少眼前所遭遇的困难,还可以避免制造出新的问题。
15.有些痛苦,像生、老、病、死,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减少这些痛苦在内心所引起的恐惧。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问题,从夫妻间的争吵,一直到最具毁灭性的战争,只要用一种健康的态度,都是可以避免的。
16.如果我们的想法不正确;如果我们的眼光太短浅,用的方法没有深度;如果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胸襟没有办法开放宽松,本来没什么的小问题,就会被我们变成天大的困难。换句话说,我们有一大部分的痛苦,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这个就是我首先想要说的。
17.无论是在我们的难民学校里,还是偶尔在我到印度或外国的访问行程里,我总是很高兴和一些年轻人见面。他们很直接、很诚恳,精神比起大人来,更开放、更柔软。我每次见到一个孩子,打从心底起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他是我自己的小孩,或是一个我应该要用爱来好好照顾他的老朋友。
18.对孩子们,最重要的确保他们能够接收到完整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是就最广泛的定义来说的,从知识的获取一直到基本人格的发展。人生的基础,是在童年的时候立下的。在这非常关键的几年内,我们学到的思考方式,会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的一生——就好比食物和卫生习惯关系到我们将来的健康一样。
19.年轻人如果在他们的学业上没有尽到全力,以后就很难弥补了。我自己就可以印证这点。从前我有时候也会对功课不感兴趣而偷懒,结果,我一直后悔到现在,我老是跟自己说,我当年错过了某些东西。根据这样的经验,我奉劝年轻人,要把就学期间当成他们人生中一个关键性的时刻。
20.从孩提的时代开始,就要学会怎么和别人相处,怎么互助合作。小争执和小冲突虽然没有办法避免,但是,重要的是养成即往不咎、不记恨在心的习惯。
21.大家可能以为,小孩子不会想到像死亡这样严肃的事情。可是当我听到了他们发出的疑问之后,我发现他们常常会去思考一些很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人死了以后会怎么样。
22.人的聪明才智,会在童年时渐渐绽放,脑子里会充满各式各样的疑问。这种强烈的欲望,正是人格充分发展的基础。我们对这个世间愈是感到兴趣,愈是去寻求事物为什么和怎么样,我们的意识就愈清明,创造力会愈发达。
23.在我们现代社会里,我们有一种倾向,就是去忽略那些我所谓的人类与生俱来的优点:善良、同理心、理解力、宽容的精神。孩提时代,我们很容易和别人建立关系,只要能够玩在一起,就可以变成朋友,不会想要去问对方的种族或职业。重要的是他跟我们一样是一个人,重要的是彼此能够建立起连系。
24.随着年纪愈大,我们对情感、对友谊或对互助合作就愈不重视,重点成了什么种族、什么宗教和什么国藉。我们把最紧要的抛却脑后,然后去在乎那些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25.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要求那些已经到了十五、六岁的人,不要任由他们那些孩童的清新气质就这样销声匿迹,反而是要给它留下一个好位子。要时常去思考人类的内在特质是什么,好好利用这些特质,来获取一种对于你们本性的坚定信心,来找到你们内在的安定。及早体认到人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很重要的。如果想要好好地过这一生,不会因为碰到困难就退缩,就非得获取一种内在力量不可。
26.今天,我们认为个人主义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必去将就社会或传统规定的价值。这是一件好事。不过,换个角度说,我们只能接收从外面来的讯息——透过各种媒体,特别是电视——这些讯息成了我们唯一的参考、唯一的灵感来源。这样地过度依赖,让我们没有办法自立自强,没有办法信赖自己的优点,因而对我们真正的本性失去信心。
27.我觉得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自信以及自立自强的能力是关键所在。我不是指一种愚昧的天不怕地不怕,而是对我们内在的潜能有所意识,并且确认我们可以一直自我改善、修正,让自己更丰富,而且没有什么是没有办法补救的。
28.媒体都喜欢报导窃盗、犯罪以及基于贪婪或仇恨所做出来的行为。然而,我们不能说,在这个世界上都没有源于人性光辉的高尚事情发生。难道那些病人、孤儿、老人或残障人,都没有人在照顾他们,而且会不求回报?难道都没有人是依据对众生的爱在行动的?其实这种人很多,只不过我们已经习惯把这个当成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罢了。
29.我非常确信,我们打从内心最深处就天生不喜欢杀戮、强暴、偷盗、说谎或去做一些其他不正当行为。我相信,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去爱和发挥同理心。大家没有发现,那种当下自发的情感,从一出生开始,就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没有它,我们早就不在这个人世间了。你们看看,当我们觉得四周的人都很爱我们,当我们自己体认到爱的时候,感觉有多好;相反地,当我们充满愤怒和怨恨的时候,我们内心又有多不好受。
30.爱的思想和行动,很明显地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益,它们和我们真正的本性是相符的;相反地,暴妒、残酷和怨恨的举止,会让我们吓一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有必要拿出来说,把它们当成报纸的头条。问题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偷天换日,最后会让我们以为人的天性是不好的。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说,人类再也没有任何希望了。
31.所以我觉得一定要跟年轻人讲,认清你们内在那些与生俱来的人类善性,用这个作基础,建立起一种不灭的自信——要知道你们是靠着自己的双脚站起来的。
32.有些年轻人,在不晓得自己要什么的情况下,开始了他们的人生。他们从事一项职业,觉得不合胃口,就请辞求去,找到另外一件工作,又一样待不住。最后干脆什么都放弃,一面对自己说他什么都不感兴趣。
如果你是这样的情况,要晓得,没有任何人是从来不会遭遇困难的,不要去奢望你有天会突然做什么都成功,所有的问题都会奇迹似的消失无踪。
33.完成学业后,如果你开始去找工作,除了要考虑到你的个性、你的学识和能力、你的兴趣,也许也要考虑到你的周围已经有人在做的行业是不错的,这样他们的建议和经验,就能够让你从中受益。把所有的指标都纳入考量,想想看什么样的可能性最适合你的情况,然后做出一个选择。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坚持下去,即使碰到了问题,也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要对自己有信心,把你所有的精力都发挥出来。
34.如果你以为那些等着你去做的工作,就像一盘一盘浅尝即止的菜肴,那你成功的机会会很渺茫。要告诉自己,总有一天得下定决定,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事情是一点缺点也没有的。
35.我有时候会觉得,我们大家的行为就像一些被宠坏的孩子一样。我们还小的时候,完全要依赖我们的父母;之后到学校去接受教育,也管吃管穿,也就是继续靠别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当我们终于能够自力更生扛起自己的担子的时候,我们又觉得一切都应该要轻而易举才对!这种态度和现实大相迳庭。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众生都会遇到困难,没有例外。
36.我们从事职业,既是一种赚取生活所需的手段,也是为了对我们所依赖的社会做出贡献。再说,社会和我们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如果社会繁荣,我们就有利;社会出了状况,我们跟着遭殃。我们佛教徒也会对我们周遭的社群产生影响力,然后扩及整个人类。
37.如果你们那个地方上的人在经济上都很有发展,那么这样的繁荣一定会对整个国家有所好处。所以说,法国经济关系到欧洲经济,欧洲经济又关系全世界的经济。现今世界上的各个现代社会,彼此都很需要对方,而每一个人的行径,则会影响到所有人的所作所为——我认为要对这点有所意识是绝对必要的。
38.当我说到一个社会的完善健全,会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反映出来时,并不是在暗示大家要牺牲个人的快乐来成就团体的幸福,我只是在说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认为社会和个人的命运是两回事,重要的是个人,而不是社群;但是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宽一点,会发现,就长远来说,这样的态度并没有意义。
39.人类的幸和不幸,并不是光靠感官的满足而已,这里头尤其还有一种心灵的成分。别忘了,就算你拥有一栋里头一应俱全的漂亮房子,车库里有一辆豪华骄车,银行里有存款,社会地位高尚并且受到众人的尊敬,也不能保证你就会同样的快乐。就算你是亿万富翁,幸福是不是就会自动到来?这点很值得怀疑。
40.一幅画或一首音乐作品能够带来的深刻喜悦,证明了人类有多么需要那种内在的满足。这样的满足,和感官刺激或物质拥有所带来的较低级的快乐,恰好相反。然而,这一种满足里的一部分,还是基于听觉和视觉的感知,因此还是只能提供一种暂时的舒适,基本上和吸毒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同,从美术馆或音乐厅里出来之后,艺术带来的满足就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再来一遍的渴望。这样,人永远没有办法达成内在真正的快乐。
41.最重要的是内在的满足,不要自愿放弃那些最基本的需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求最低标准的权利。我们不能没有这些,所以应该保障人人都可以获取。就这点来看,如果必须抗议,那就去抗议;如果必须罢工,那就罢工。但是不要走极端。如果我们的内在从来就没有满足过,总是要求更多的话,我们是不会快乐的,因为人生中总是会缺个什么东西。
42.内在的快乐不会任由物质环境或感官的享受来摆布,它的根源,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头。我们首先一定要认识到这种快乐的重要性。
43.当我们老的时候,如果还没有任何宗教信仰,重要的还是要认清那些基本的痛苦,像生、老、病、死,都是人生中所没有办法避免的部分。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不能避免衰老和死亡,就因为这样,所以去想说这真是不公平、不应该这样,一点用处也没有。
44.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之所以能够长寿,要归因于他过去的功德。就算你不是佛教徒,也请想想那些年纪轻轻就夭折的人,并庆幸自己能够享有长长的一辈子。
45.如果你前半生过得很充实,那就记住你在这段时间带给社会的贡献,你曾经很认真地做了一件有用的工作。所以,现在你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46.如果你有宗教信仰,那就根据你的信仰去祈祷或打坐。如果你也有颗清明的心,那么就想想看,其实生、老、病、死都是所有人生中的一部分,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认清这一点,完全地接受它,能够让我们比较心平气和的老去。
47.我快要六十七岁了,如果我内心深处,有时也没有办法接受这么多年下来自己身体已经衰老的话,我一定会难以接受我目前的状况。当你老了,要意识这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不要欺骗自己,试着从中得出最好的结果。
48.想想看,你能够为这个你还须倚仗它的社会做些什么。凭你所累积的那些知识,你一定可以比那些不像你活这么久的人来得有用。把你的故事讲给你的亲朋好友听,和他们分享你的经验。如果你喜欢和孙子们作伴、照顾他们,别忘了参与他们的教育,把你的学问传授给他们。千万不要像那些一天到晚抱怨、吵架的老人,不要在这上头浪费你的精力,这样会没有人喜欢你,你的老年生活会变得非常难过。
二关于日常生活的禅思
(关于男性和女性的禅思)
49.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构造当然不一样,因此会招致在情感层面上的若干不同。然而两者在思考事情的方式、感觉和人格各方面,在根本上是一样的。男性比较适合从事体力的劳动,女性则似乎在一些需要反应快、思绪清晰的工作上,比较能够得心应手。在思考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领域中,男性和女性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不分轩辕的。
50.既然男性和女性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理所当然就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任何歧视都是不对的。再说,男性需要女性,就像女性需要男性一样。
在那些女性权利受到侵犯的地方,女性应该要起来反抗,而男性则应该支持她们。这二十年来,我在印度一直很支持妇女们争取各种权利,包括就学以及和男性一样能够在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里担任各项职务。
51.对佛教徒来说,所谓的佛性,或说觉醒的能力,在男性和女性身上是毫无二致的。所以两性就本质上而言,是完全平等的。
52.在某些传统中,一直是把男人和女人隔离开来的。但是这么做的原因,社会和文化的成分居多,像龙树菩萨在他的宝鬗论,或寂天在他的入菩萨行中,就曾经提到“女性身体的缺点”。然而,他们的用意却不是在主张男性优越论。因为誓愿出家的人,男性显然要比女性多,而那些所谓的缺点,只是为了用来帮助这些比丘克服他们对女性身体的欲望。一个比丘尼当然也可以对男性身体做类似的分析。
53.在金刚乘最高的修行法门中,我们不只要对男性女性一视同仁,而且阴性元素还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至于对女性的歧视被认为是一种对戒律的违犯。
(关于家庭生活的禅思)
54.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分子。家中如果充满祥泰和人性的价值,不仅父母亲可以和乐相处,过很很幸福,连他们的孩子、孙子,或甚至日后的世世代代,都能够这样。如果他们有宗教信仰,他们的小孩自然也会对这个宗教产生兴趣;如果他们讲话很有礼貌,待人接物有准则,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帮助有需要的人,关怀周遭的世界,那么他们的孩子很可能会学他们的榜样,也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反过来说,如果作父母的打闹、谩骂个不休,那么不仅他们自己过得不快活,连他们的小孩也无可避免受到他们的影响。
55.身为一个佛教徒,我常常跟西藏人说,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一个地方,需要他们努力去发扬佛法,那就是家庭了。为人父母的,正应该要在家中彰显出他们的信仰,教育他们的小孩真正成为下一代的精神指导,不要光给小孩子看那些佛像,然后跟他们说这个那个是什么佛什么神,而是要对他们做进一步的解释:这个代表慈悲,那个代表无上的智慧等等。父母亲对佛陀的教诲愈是了然于心,就愈能够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影响。当然,这种说法也适用于其他的精神和宗教传统。
56.一个家庭去影响另外一个、两个、十个、百个、千个最后会让整个社会变得比较好。
57.有人认为大家已经不知道尊重为何物,而在一些工业还很不发达的社会里,一般人的处世态度却较为负责。这样的看法还有商榷的余地。举个例子来说,喜马拉雅的印度山区,由于对外交通不便,所以还没有受到太多现代科技的影响。那儿的确是很少发生偷盗和谋杀之类的情事,人民也很知足。甚至有些地方的人出门,还像古时候一样习惯不关门,好让偶尔经过的客人可以进来休息,趁主人回来之前先吃点东西。相反地,在一些像德里那样的大城市里,犯罪案件层出不穷,人们永远不满意现状,结果造成了数不清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大家也不应该把这个拿来当藉口,认为经济发展就是不好的而开倒车。
58.传统社会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体谅和互敬互重,一来是为了存活下去而不得不然,二来是由于还不晓得有其他可能的生活方式,所以自我满足。你们可以去问问那些过着游牧生活的藏人,问他们愿意不愿意冬天的时候不必那么挨冻,问他们想不想要有一种不会把帐篷和里头东西全熏得乌漆墨黑的炉子,希不希望生病的时候得到较好的治疗,或者能够从电视上看到世界的另外一端发生了什么事。我已经知道他们会怎么回答了。
59.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是很好而且必要的。这是许许多多我们还没有办法理解的复杂因素所造成的结果,而认为只要一切突然喊停,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是太过天真的想法。当然,进步也是不可以随便来的,而应该要伴随着一种首先价值的发展。把这两种任务同时来实现,既是我们人类的责任,也是我们未来之所系。一个物质和精神发展能够并存的社会,是一个能够真正快乐起来的社会。
60.家庭的角色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中气氛很祥和,如果它不仅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真正的道德价值,让我们学习到正直而且为他人着想的生活方式,那么社会其余的部分要建立起来都不是问题。对我来说,家庭的责任是非常庞大的。
61.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够在家中获得真正的发展,在里头奠下他们的人格基础,成为行为高尚、意志力坚强、懂得互助合作、关心周围的一切、堪为他人典范的一群。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不但会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表现良好,还有能力继续教育下一代。就算成了老教授,戴着厚厚的镜片,他们还是能够保持着幼年时期的良好习惯——我对这个深信不疑。
62.为了让一个家庭能够成功地达成这样的任务,一开始,一个男人和女人的结合,就不应该只是光看对方姣好的体态、声音或其他外在条件,他们首先应该要好好地认识彼此。如果彼此都能够看到对方的众多优点,而且两人情投意合的话,这样的爱情才能够带来尊重和敬重,这样两人的结合才能够幸福而且持久。
63.反过来说,如果两人的结合只是基于单纯的欲望——一种性的吸引力,就有点像想去找妓女的冲动那样,对于对方的个性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想要尊重他的感觉,那么他们的爱情必将随着欲望的减低而消失。一旦新鲜感所带来的兴奋变迟钝了,一旦彼此发自内心的敬重不能伴随着爱情而来,那么想要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将成为很困难的事情。这种爱情是盲目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常常会变成和爱相反的东西。如果这一对夫妻还有小孩,那么孩子也可能会没有人关爱。当我们想要跟某人生活在一起,一定先要考虑到这一点才行。
64.有一次,我在旧金山碰见一个基督教的牧师,专门帮助年轻人步上婚姻之路。他建议他们应该先去认识很多男孩和女孩,然后再做出决定。如果只有和一个人交往,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搅错。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65.别忘了,从结婚的那一刻开始,你们就是两个人了。连你单身的时候,晚上的想法偶尔都会和白天的互相矛盾了,更何况是两个人,随时都有可能意见不同。如果其中有一个只在乎自己怎么想,而不去考虑他的另一半的话,这样的夫妻一定相处不来。
66.我们一旦和某人同住,就要去关怀他,时时关心他的想法,无论发生什么事,双方都要负起分内的责任——夫妻生活不能只是其中哪一个人的事。
67.男人应该要满足女人,女人也要满足男人。如果双方都不能达成对方的愿望,那么最后可能只有一条路:因为意见不合而分手。如果没有小孩,那么还不算太惨,两个人就去法院填一些表格,顶多浪费一些纸罢了;倒是有了孩子的话,他们一辈子都会因此不安而感到痛苦。
68.分手的夫妇大有人在,分手的理由也有很充分的。但是依我之见,最好先尽到最大的努力,看看有没有可能开开心心地继续在一起。当然,这么做需要很大的努力和很多的反省。如果非分开不可,原则上一定要和和气气的,不可以伤人。
69.如果你决定要跟某人在一起,那就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要操之过急。一旦两人真的在一起,就要去思考共同生活中必须尽到什么样的责任义务。建立一个家是很重大的事,要尽一切努力来让这个家庭快乐,满足它的需求:教育下一代,并且确保他们有个幸福的未来。
70.要重质量,这个原则可以适用于人生中的各种情况。一座寺庙宁愿只有很少僧人,但人人努力认真。一间学校,重要的不是招揽一大堆学生,而是该怎么样给他们好的教导。一个家庭,重要的也不在多子多孙,而是拥有身心健康、教养良好的下一代。
( 关于独身的禅思)
71.独身的形式有很多种。有些出家人发愿终身不嫁娶,有些在家人也不过夫妻生活;有些人独身出于自愿,有些则是迫不得已;有些人独身非常快乐,有些则在这样的境况中过得很不好。
72.夫妻生活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问题也不少:要花很多时间去陪伴自己的配偶和小孩(如果有的话),面对更沉重的开支、更大的工作量,还要和另外一个家庭维持关系等等。
73.那些独身生活的人,通常日子过得也比较简单。他们一人饱全家饱,没有什么责任,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他们刚好又是在寻找,或追随某种修行法门的,他们就可以为了个人的追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往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他们只需要一只行囊,在他们喜欢的地方,觉得该待多久就待多久。单身可以让我们有较多的时间和效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从这点来看,它不失为一种有用的选择。
74.有些男人尽管拚命寻找,还是娶不到老婆;有些女人一心想碰到一个白马王子,却还是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他们的问题有时候是因为太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要求也太高。如果他们能够渐渐地反过来对别人开放,同时不要把自己的问题看得那么重要的话,别人自然就会对他们有正面的回应。
(关于团体生活的禅思)
75.团体生活,如果是出于自愿的话,在我看来是件很好的事情。团体生活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类本来就是互相依赖的。团体就有点像是一个大家庭,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76.我们会加入一个团体,那是因为我们觉得它还不错。大家一起来努力,每人每天都有分内的工作要完成,都有团体给他的配额可以领。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实在。
77.一个团体中,会冒出一些互相矛盾的观点,我认为这是好的。我们碰到的不同意见愈多,就愈有机会对别人产生新的理解,进而改善自己。如果我们和那些想法不一样的人起冲突,那就麻烦了。不要固执己见,要用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去跟别人对话,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分歧的意见中做出比较,并得出新的观点。
78.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社团里面,交换意见都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做小孩子的时候开始,如果跟人吵架了,就要避免马上产生一些负面的想法,譬如想说“我要怎么样来除掉这个家伙”。也不用到要求自己去助对方一臂之力的地步,但是至少先听听他怎么说。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在学校、在家里,一旦有争执发生,就要马上坐下来谈,趁谈话的时候好好地想一想。
79.我们通常以为,意见不同,就一定会产生冲突,有冲突,就有输赢,或者说,就会有人的自尊受到侮辱。大家不要落入这样的窠臼,要不断去寻求可以达成共识的地方。最基本的,是要马上能够对对方的观点感到兴趣。这个想必大家都办得到。
(关于富裕生活的禅思)
80.我每次碰见一些有钱人,就会跟他们说,根据佛陀的教诲,富裕是种好现象。因为他们过去很慷慨,所以现在能够享受这样的果实。然而,富裕并不等于幸福,不然的话,愈有钱的人应该会愈快乐才对。
81.作为一个个体,有钱人基本上和大家都一样,就算他们家财万贯,他们也只有一个胃,不能吃得比别人多;手上也没有多出几根手指头,可以戴上更多的戒指。他们当然可以喝最好最高贵的酒,尝到最美味的食物;不幸的是,他们也常常因为这样而破坏了自己的健康。很多不用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都要花很多力气来做体操,就是因为怕胖或怕生病。像我,很少出去走动,每天就待在屋子里踩室内脚踏车!仔细想想,如果这就是有钱人的下场,那还真不值得。
82.当然,能够对自己说:“我是有钱人!”那种感觉是很令人振奋的。这句话可以让人精神百倍,让我们可以在社会上投射出一个正面的自我形象。但是不是因为这样,就值得那么汲汲萤萤地去赚钱和累积财富呢?这样不但家顾不好,也忽略了社会上的某些现实,并且让别人起妒心和歹心,让自己一天到晚提心吊胆,老是防东防西。
83.有钱的唯一好处,依我之见,就是更能够帮助别人,因为我们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更重要,因此影响力也更大。如果我们的想法正确,可以做很多好事;相反地,如果我们心存歹念,那么我们引起的破坏也就更大。我常说我们要为这个地球负责。譬如说运用我们的财富去做一些有用的事,如果我们有能力,却又不去做,那就是麻木不仁了。
84.我们每天都在吃别人种出来的食物,使用别人为我们制造的设备。一旦大家可以不愁吃穿了,就应该轮到我们去帮助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人。丰衣足食过一辈子,却不去帮助那些不能像自己这么幸运的人,还有什么人生比这样子更可悲?
85.有些人真的非常穷,穷到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住,更别提下一代的教育或医疗保健。如果我们很有钱,却只想到自己,那些过得那么苦的人会作何感想?那些从早做到晚,却只能换取微薄薪资的人,看到有人竟然能够四体不勤而丰衣足食,又会有什么反应?他们是不是会觉得不是滋味而感到妒忌?我们是不是在慢慢地把他们推向仇恨的暴力?
86.如果你有很多钱,最好的花钱方法就是用它来帮助穷人和那些受苦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为世人解决问题,让他们过得更快乐。帮助穷人的意思不是只有送他们钱,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受教育和就医的机会,让他们有能力自力更生。
87.自己过得丰衣足食,丝毫不会想到别人,这样子一点用处也没有。与其把时间花在一引起虚荣的排场上,挥金如土,还不如去帮助别人。如果你很喜欢炫耀自己的财富,或花大把大把的钞票去赌博,一旦这些钱不是偷来抢来,而且你也没有碍到谁的话,没有人可以说你什么,但是你这样只不过是在欺骗自己,浪费生命罢了。
88.如果你很有钱,别忘了你毕竟还是个人,当一个人的话,你和那些穷人也没有两样,你们都需要那种内心喜悦所带来的富足。而这样的喜悦是买不到的。
89.今天,拥有太多的人和一无所有的人,两者之间的鸿沟不断加深加剧。一九八二年的时候,全世界的亿万富翁只有十二个,二十年之后,他们的人数至少又增加了五百个。这些人当中有一百个以上的亚洲人,然而亚洲通常被当成一个贫穷的地方。在这个同时,欧洲和美洲也出现了无以数计的贫民。这样的现象早已经超出了东西方的对立。
90.那些想要强迫富人把他们的财产交出来归公的伟大意识形态,像共产主义,都已告失败,现在人们只能靠自己去明白分享的必要性。当然,这就需要一种心态上的深刻改变、一个新的教育。
91.长远来看,那些有钱人如果让这个世界上的情况继续坏下去,对他们自己实在没有好处。这样他们就得去提防那些穷人的感觉,活在愈来愈恐惧的阴影里,就像已经发生在某些国家的状况那样。一个富人太富、穷人太穷的社会,暴力、犯罪和内战一定层出不穷,那些最贫最苦的人,一定很容易就受到煽动,相信这是在为他们而战,然后任何形式的动乱都可能发生。
92.如果你很富有,又愿意帮助周围贫困的人,如果多亏了你而让他们有较佳的健康,有机会去发展他们的才华和知识,他们也会反过来敬爱你。就算你比他们有钱,他们也会把你当成朋友。这样不但他们满意,连你也开心。你不相信吗?如果有天你遇到了困难,他们一定会和你站在一起。反过来说,如果你一心自私自利,不肯跟别人分享,那么他们就会讨厌你,对你的痛苦感到幸灾乐祸。人是一种社会性的生物,如果环境对我们友善,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比较有安全感、比较快乐。
(关于贫穷生活的禅思)
93.物质上的贫穷,不应该会妨碍人有高贵的想法。事实上,后面这个要远比财富来得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我们有了一个大脑和一副身躯,就算我们一贫如洗,我们已经拥有最基本的了,所以没有任何理由丧失信心,封闭自己。
94.在印度,我曾对那些处于下层种姓,必须很努力去争取自己权益的人说,我们大家同为人类,都有一样的潜能,他们绝不可以因为贫穷,被其他种姓的人排斥,而感到灰心丧志。
95.去嘲讽或是去反抗那些有产业的人,其实没有什么用。当然,富翁也应该尊重穷人,如果他们做得太过分,穷人应该要起来保护自己。但是任由羡慕和忌妒在心里滋生,不会有什么结果。如果我们也想富起来,与其坐在那边忿忿不平,还不如想办法尽可能地让自己受教育——重要的是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96.我一直念念不忘的是,那几千个在我流亡后跟着逃难到印度的藏人。他们失去一切,连国家也没了,其中大部分的人身无分文,颠沛流离,生病了也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他们必须在一些很艰难的条件下,只有几顶帐篷可以躲太阳避洪水,从零开始建立他们的人生。他们必须到森林里去,一亩一亩地开垦那些租来的土地,然后染上那些西藏当地没有的疾病,成百成百地死去。然而,很少人会因此失去希望。他们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把这些困难统统克服了,并且重新找回生命的乐趣。这证明了只要态度正确,就算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过得很快乐;相反地,如果内心不平静,我们就会搅错,以为人只要有钱,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就是幸福。
97.当然,每个人都有那个自由,在物质的穷困上,加上心灵的贫穷。不过最好还是要培养出一种积极的态度。再说一遍,我这样讲不是叫大家都不要努力去摆脱贫穷。如果你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那就去争取你的权利,让真理发扬光大。民主制度有一个很好的地方,那就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还有,要随时保持正直的态度和仁厚的心。
(关于疾病的禅思)
98.今天医学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不过大家都知道,无论是保健还是治疗,心灵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身体和精神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还能互相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病得再怎么严重,也绝对不要失去希望,要跟自己说一定找得到解药,你一定可以好起来。
99.无论你的状况怎样,请记住,烦恼除了让自己更痛苦之外,一点用处也没有。我常喜欢提到印度寂天上师的一句很有用的话,大意是说:如果有办法挽救,干嘛担心,照着做就行了;如果已经无药可救,担心有什么用?那只会加深痛苦罢了。
100.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式,它和食物以及习惯有关。很多人酗酒、吸菸过量,他们损坏自己的健康,就为了这些东西的味道和作用所能引起的一种小小的、一下子就没了的快乐。另外有人会生病是因为吃得太多。我认识一些很虔诚的佛教徒,跑去闭关,只要他们待在山上的道场里,就生龙活虎的;一旦逢年过节下山去探望家人和朋友,就会忍不住大吃特吃,吃到都生病了。(笑)
101.佛陀曾经对众弟子说,如果他们吃得不够的话,身体就会衰弱,所以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过他也说,日子过得太富裕,会有损本身的功德。他因此要我们降低欲望,懂得知足并且追求精神上进步,不过也要维持身体健康。无论我们吃得太多还是太少,都会生病;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一切极端都要避免。
(关于残障及其照顾者的禅思)
102.如果你身体不健全,那么就要对自己说,从我们的根本上而言,所有人都是差不多的。就算你缺少某几项感觉能力,可是你的精神还是像别人一样的动作。不要气馁,要在自己身上找出自信,你是一个人,就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做些什么。
我曾经去访问一个聋哑学校,那些孩子乍看之下没有办法像我们一样互相沟通;事实上,透过其他的方法,他们的学习能力绝对不比任何人差。现在的盲眼人士在仪器的辅助之下,读写也都不成问题了,其中有些还成了作家。我在印度的电视台上就看过一个没有手臂的人用脚写字,他写得很慢,但是字写得非常漂亮。
103.无论如何,千万都不要气馁。那些总是对自己说“我会成功”的人,一定能够达成他的目标。如果你以为“这是不可能的,我又是个残障者,我永远办不到”,那你真的会失败。西藏人有句格言:“泄气的人翻不了身。”就是这个意思。
104.一个生下来就残废的孩子,不用说,一定会让他们的父母亲,还有其余家人感到哀伤、忧虑和绝望。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照顾别人是快乐和满足的来源。佛教经文都会教我们说,要更加去爱护那些受苦和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人。我们愈是帮助他们,就会愈觉得自己有用,因而产生一种深刻而真实的满足感。
105.一般而言,救助别人是所有行为里面最好的。如果就在自己家中、在你的身边有个人,得了某种没有办法医治的残疾,完全失去能力,没有防备,想想看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让你可以满心喜悦地来为这样一个众生服务,你等于是作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你把他当成一个有限制性的义务,那么你的作为就没有办法完善,而很荒谬地给自己制造出一种本来不会有的困境。
(关于临终及其照顾者的禅思)
106.死是一件大事,事先做好准备非常有用。我们要好好地想一想它那种没有办法避免的特性,要承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因为生命一定有个开头、有个结束,想要逃避它是白费力气。
如果我们很早就有这样的意识,等到死亡突然出现时,我们就不会觉得突然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我们就能够用另外一种态度来面对它。
107.说真的,大部分的人不喜欢想到自己有天会死。我们把一辈子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累积财富或做出数不清的计划,就好像我们可以一直活下去,就好像还不确定我们是不是有一天——也许就是明天,或是下一刻——会抛下一切,离开人间。
108.就佛教而言,从现在起就开始训练自己怎样正确地死去是很重要的。一旦各种生理机能停止动作,较低层次的心智意识就会瓦解,毋须依附在任何物体上面授微妙精神便会出现,这个时候正是有修行的人在觉醒的道路上进步的唯一机会。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尤其是在密续中,找到那么多教人怎样当前准备死亡的禅思方法。
109.如果你是一个信徒,临终的时候不要忘记你的宗教,并且祷告。如果你相信上帝,那就对自己说,即使走到生命的尽头是一件很令人伤心的事,但是上帝应该有他的道理——有些深奥的事是你所没有办法了解的,这样对你一定有所帮助。
110.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相信有来世的话,那死亡不过是换一副躯体罢了,就像我们衣服穿破了,再换上新的一样。当我们的生理组织,因为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没有办法继续存活下去时,我们就必须抛弃它,换上一个新的。在这种情况下,死亡并不代表停止存在。
111.当我们谈到无常的本质时,应该要切记,这其中又分两个层次。第一个是粗浅的、显而易见的,譬如生命或一件事情的结束。不过我们从四谛里头学到的无常本质,比这个要微妙多了——它要讲的是存在的那种暂时性的本质。
112.如果我们去沉思那种层次较低的无常,就会觉得现在是很珍贵的,然后就会对自己那绝无仅有的今生今世感到无限的依恋。如果能够把这个执着放下,不再受到它的束缚,那么我们就更加能够了解为来生而做出努力有多么重要。
113.有信仰的人,不管相不相信来生,重要的是,在死亡的时候,能够藉着激起自己内在对神的清明信心或是另外一种积极的心智状态,停止低层次意识的思考。理想的情况是,尽可能地保持神智清醒,避免一切可能遮蔽它的东西。但是如果临终的人极为受苦,没有什么能够让他产生一种有益的态度的话,最好不要让他在一种完全的意识状态下死去。在这种情况下,为他施打镇定剂或**是对的。
114.那些不跟随任何宗教或修行之道的人,由于他们的想法和从宗教角度来看的世界观有很大的差异,对这些人来说,临终时最重要的就是平静、放松,并且很清楚地意识到死亡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是生命的一部分。
115.如果你正在照顾一个临终的人,要根据他的个性、生的什么病、是不是有宗教信仰和相不相信有来生等等,来采取应有的态度,并且尽可能避免安乐死,尽量帮助他不受任何打扰,放松心情。如果你自己就激动起来了,他会难过,心神就会受到各式各样的思绪打扰。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样可能会引起他一些负面的倾向。
116.如果你和临终者信的是同一个宗教,那么就提醒他那些他所熟悉的修习方式,或帮助他激发他的信心。在死亡之时,他的精神会比较没有那么清明,所以没有必要教他做一些不是他很习惯的作法。一旦低层次的意识瓦解,开始进入微妙意识的阶段之后,唯一能够帮助他的,就是他的精神力量以及正面的思想。
117.如果病人陷入昏迷,再也没有任何思考能力,只剩下周而复始的身体苦痛,如果没有可能把他的精神从无意识状态中释放出来,那么就应该要看情况来采取新的行动。如果病人的家境富裕,家人也极珍爱他,就算只能多活一天,也愿意付出一切代价维持他的生命,那就很应该去试试。即使这样对濒死的人一点帮助也没有,却能够让那些爱他的人满足心愿。
如果再也没有希望让他恢复意识,再说医疗费用也过于昂贵,会让家人生活陷入困境或造成他人严重问题的话,这个时候最好就要互道“珍重再见”了。
118.对佛教来说,如果应该尽一切努力让临终的人不必受苦,他也没有办法避免自己之前所制造出来的痛苦。换句话说,他会因为自己的行为(或说业)而受苦,而且这些行为的后果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如果他现在位在另外一个不具备任何有利物质条件的地方,他所受到的苦痛会更加剧烈。既然现在有人照顾他,满足他的需求,他还是在他现在的身体里头受苦比较好。
(关于工作有缺乏会闲的禅思)
119.我有一些朋友,我都叫他们“钱的奴才”。他们一刻不停息,东奔西跑,把自己累得要死,永远都是正要出发去日本、去美国、去韩国,不敢让自己放个假。
当然,如果他们是为了众人的幸福或是国家的发展在奉献牺牲,那么我们只能乐见其成。那些有着高贵的目标,为了达成目标而夜以继日地奋斗的人,值得我们推崇。但是即使在这一种状况下,能够偶尔休息一下来保养自己的身体,还是好的。宁可长期地做一件有益处的工作,就算速度不快,也比徒然地耗费无数精力来得有价值。
120.如果这样不眠不休地工作,只是为了满足野心,而且如果到头来还累坏身体,损毁健康,那就等于是自己白白害了自己。
(关于监狱和囚犯的禅思)
121.一般来说,那些犯了罪的人都会被关起来,被排除在社会之外,这时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人要的害群之马。由于再也没有希望改善,没有办法重新做人,他们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去对待其他人犯,并且欺负那些最弱小的。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们根本不可能会变好。
122.我有时候会想,一个战争的将领杀了几千个人,我们就称他英雄,觉得他做的事情很不了起而歌颂他、赞美他。换成是一个完全迷失方向的众生,如果他也杀了人,我们就把他当成谋杀犯,把他关起来,或甚至处以极刑。
123.有些人把一些巨额款项占为己有,我们却不去起诉他们;另外一些人因为走投无路,偷了几张钞票,我们就把他们的手铐起来,拖进监狱里头。
124.事实上,我们大家都有那种为非作歹的可能,而那些被我们送进监狱里头的人,本质上不会比我们其中任何一个更坏。他们是受到了无知、欲望和愤怒的诱惑,而我们也都会被这些疾病的感染,只不过程度不一样罢了。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痊愈起来。
125.至于社会,则不应该排斥那些犯了错,被指为罪犯的人。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人,和我们一样,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也有能力改变自己。所以一定要给他们那种为自己生命找出另一个方向的希望和渴望。
126.我曾经访问过印度新德里的提哈监狱,那儿有一位叫做凯琳·贝蒂的女典狱长,用非常人道的方式在对待人犯。她给予他们一种精神的教育,教他们怎么静坐,让他们获得一种心灵的平静,而这种心灵的平静可以把他们从他们的罪恶感里头解放出来。那些犯人都很高兴看到人有在乎他们、照顾他们。一段时间之后,甚至在出狱之前,他们会变得很心满意足,对人的价值产生信心,而且有能力去过社会生活。我觉得这是个很棒的例子,就是应该这么做。
127.少年罪犯的情况尤其令人伤心。首先是因为这些生命才刚起步就已经被糟蹋了。再者,常常是在一个很艰困的社会环境里,当我们还没有想到应该怎么样独立自主的时候,因为缺乏经验,所以悲剧就发生了。
128.我给那些少年犯和一般罪犯的主要建议,就是永远不要气馁,永远不要失去变好的希望。要常常跟自己说:“我承认自己犯了错,我会改过自新好好做人,我将来一定会对人群有用。”我们所有人都有同样的大脑、同样的潜力,都有能力改变自己,除非是在无知或那些瞬间念头作用下,不然我们永远都不可以说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
129.可怜的犯人!他们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在自己那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下面突然跌倒,这是一群被社会赶出来的人,这辈子再也没有任何指望了。
(关于同性恋的禅思)
130.很多人问我对同性恋的看法。对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最好的,就是根据自己的信仰来决定什么应该做,什么又不可以做。有些基督徒说同性恋是一种很严重的错误,有些则不这么想;有些佛教徒接受这种行为,有些却认为这么做的话,就再也不算是佛教徒了。
根据佛教的基本经文,有十种要避免的不善业,其中有一项就是邪淫。邪淫尤其指去和他人的配偶交合,但是也包括同性恋,以及口*、肛交和SY。但是这个意思不是说,做了以上的行为,我们就不再是佛教徒了。除了那些坚称佛陀和因果论是不存在的邪见之外,这十不善业中没有任何一项——即便是杀生——足以让人失去当佛教徒的资格。
131.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又想要和一个跟自己同性别的人发生性关系,而且是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不是强暴也没有任何骚扰的行为,如果这样可以让你获得一种平和的满足,那我就想不出还有什么好说的。我甚至认为——而且这点很重要——社会有时候排斥那些同性恋,要不就判他们刑,要不就让他们失去工作,这样子很不公平。我们不能拿他们来和罪犯比。
132.我认为,从佛教一般的观点来看,同性恋之所以是错的,主要是相较于某些戒律而言,但是它本身并没有伤害性,不像强暴、杀生或其他会让别的众生受苦的行为。还有**也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理由排斥同性恋,或用一处歧视的态度去对待他们。
我并且要强调,一旦有宗教禁止性生活浮滥,就马上加以抹黑,只因为该教条不符合我们今天的观念和作风,这样子也是不正确的。在批评一条规则之前,最好先试着去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规定的真正理由。
三关于责任的禅思
(关于政治的禅思)
133.那些政客为了吸引选民的重视和支持,常常会做出很多承诺。“我将来会做这个,做那个,大家等着看好了”不过,他们如果想得到人家的敬爱,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必须诚实,而且真诚地把他们内心的信念表达出来。
134.如果我们说的话前后不一致,大家都看得出来,并且记得一清二楚。“那天他那么说,现在又这么说,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所以做人一定要坦诚。尤其在我们今天,大众媒体莫不虎视眈眈地注意着知名人士的一言一行,于是坚守自己的信念,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如实地把它们表达出来,就变得比过去更为重要。
135.如果我们说话一向诚恳,那些喜欢我们想法的人就会很欣赏,和我们站在一起。相反地,如果我们做事像个机会主义者,如果我们在媒体前面给出各式各样的承诺,一旦选上了,又对我们先前说过的话毫不在乎,这样其实很不划算。一来不太道德,再说从纯实用的角度来看,也是很愚蠢的,因为到了下一次选举时,我们便会反受其害。假如根本不想连任,花上那么多精力去竞选又何苦来哉?
136.一旦我们登上了权位,除了所作所为要更加谨慎,也不可能忽略了自己的想法。当我们做到了总统、部长,还是一个什么重要人物的时候,身边就多出很多保镖,走到哪里,人家都会注意你,向你致敬,因此影响力是很大的。这时如果我们不想在权位上迷失方向,就应该非常清楚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和动机。我们身旁的保镖愈多,我们在对自己心灵的看守就更不可以掉以轻心。
137.有些人在当选之前,动机是非常单纯的。一旦得到了权位,就变得非常骄傲,完全忘了自己的初衷。他们觉得自己是大好人,是选民的靠山,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交换条件就是他们可以容许自己某种程度的任性,为所欲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人敢说什么。就算做出了应该受到谴责的行为,既然他们是那么尽心尽力地在为民服务,他们也会对自己说这没有什么关系,然后他们一下子就让自己腐败了,一旦我们同时拥有了能力和权力,就要加倍地警惕。
138.我们今天的人对政客都没有什么信心,真是可惜。大家都说政治“很肮脏”,事实上,政治本身一点也不脏,是人把它弄脏的。同样的,我们也不能说宗教的本质是不好的,只是某些腐败的宗教,因数滥用别人的信心,而扭曲了它的本质。如果那些政客的行为不道德,那政客就会变脏,这样大家都没有好处。因为每个社会都需要有人出来从政,尤其是在民主制度当中,多党政治,有人执政,有人在野反对,换句话说,一些值得敬重的政党和政治人物,更是不可或缺。
139.如果要替那些政客开脱的话,大家只要想想,他们一定也是从哪个社会出来的。如果这个社会上的人一心只有金钱和权力,丝毫不注重道德,我们就不应该对那些在里头大搅贪污腐败的政客大惊小怪,也不能要求他们对这样的状况负起全责。
(关于法律的禅思)
140.在一个社会里,我们一定得遵守某些规则。那些犯了错或做出伤害他人行为的人,必须受到惩罚;至于那些循规蹈矩的人,则应该加以鼓励。体系的良好运作,全靠法律和执法的人。如果负责护卫正义和善行的执法人,本身不能廉直的话,那么整个体系也就没有办法公正。我们不是常常看到,在一些国家里,那些有钱有势的人要不通常不会被起诉,不然就是轻易就打赢官司,而穷人却要受到严厉的刑罚?真是悲哀。
141.昨天,有一个人跟我说,美国的法官对堕胎的态度,不是赞成,就是反对,立场非常鲜明。然而,因为一些重大的理由而堕胎——譬如母亲有生命的危险,必须在母亲和胎儿之间二选一——和因为不能去度假或买新的家具而堕胎,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从法官的角度来看,好像没有什么两样。这个题目很值得仔细研究,以便界定出各种不同的状况,然后我们才能够很清楚地说,在什么状况下可以、什么状况下不可以堕胎。
142.最近,在阿根廷有个法官问我对藉由死刑来恢复法律威信的看法。我的立场是,死刑有很多令人没有办法接受的理由;而我真心希望,有一天全世界各地都能够把它废除。死刑尤其不能令人接受的是:这是一个极端严重的行为,它把一个受刑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完全剥夺了。然而,一个罪犯也是众生之一,他在不同的环境下有可能变好,就像你我也有可能在某些条件下变坏一样。我们要再给他一个机会,不要认定他就是有害的,非把他除掉不可。
143.如果我们的身体生病了,我们会想办法指导它治好,不会就此指导它毁掉。为什么我们就该毁掉社会上那些有病的部分,而不去加以治疗呢?
144.后来轮到我问法官一个问题:“假设有两个人犯了同样的罪,两个都被判终身监禁。其中一个还没有结婚,另外一个家里不但有好几个嗷嗷待哺的小孩,而且还是他们唯一的亲人,因为孩子母亲死了。如果你把第二个关进牢里,那些小孩就没有人照顾了。那你会怎么做?”
法官回答我说,根据法律,这两个人都必须接受同样的惩罚。那些小孩子就由社会来负责扶养长大。
于是忍不住要问,如果严格地从所犯的错误来看,这两个人受到同样的刑罚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考虑到这个刑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来执行的,差别就很大了。惩罚了那个父亲,也等于用最残酷的方式去惩罚那些无辜的小孩。他回答我说法律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世界未来的禅思)
145.有少数的知识分子、宗教家和一部分的科学家,都已经意识到这个世界上已经产生了严重的问题:战争、饥荒、数量非常多的族群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富有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问题是他们做的只是把他们的观点表达出来,然后让那些在当地的、数量有限的人道组织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事实上,这些我们脱离不了干系,我们都有责任。这也是民主政治的真谛——我觉得。让我们依照自己的能力来采取行动,大家团结合作,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要求那些当政者拿出具体的行动,严厉批判那些贪官污吏,对联合国和各国政府提出呼吁。这样一来,我们必须能够发挥出比较有效的影响力。
146.有些人把我当成某种先知。我只是在替那些数不清的,深受贫困、战争和武器交易之害的人,那些没有办法表达意见的人说话罢了。我只是一个发言人,我没有任何权力的欲望,也不想和全世界作对。
去负起某种超乎寻常的责任,然后投身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之中,这不是一个孤立的、来自遥远国土的西藏人所该做的事。这样是很笨的。再说,以我的年纪,我也该下台一鞠躬了。
然而我会坚守我的承诺,就算我得坐着轮椅去开会,绝对不动摇,一直到死。
(关于教育的禅思)
147.我相信人类的进步或衰败,有一大部分取决于教育家和老师,所以说这些人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
148.如果你是一个老师,尽量不要只是传授知识而已,还要去启发学生心灵对诸如仁慈、悲悯、宽恕和体谅等基本人类善性的觉醒。不用专门开课来讲传统道德或宗教的主题,只要让他们看到这些善性对世界的幸福和存续就是不可或缺而已。
149.要教他们和人沟通,教他们用非暴力的方式来解决所有冲突;教他们一旦和人家意见不同,就要设法去了解对方的想法。告诉他们不要从狭隘的观点来看事情,不要只想到自己,只想到他们的社区、国家和种族,而是要意识到所有的众生都有同样的权利和需要。让他们体会到那种对全天下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我们做的事情每一件都是有意义的,都会对整个世界发生影响。
150.不要光用嘴巴讲,还要以身作则。这样学生会对你说过的话,记得更清楚。让大家看到,你把学生未来所有的表现,都当成是自己的责任。
(关于科学和科技的禅思)

151.如果说某些科学和科技领域里的新发现并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但是其他那些像是基因研究或核子物理学的情况,就不是这样了。这些学科的应用可以带来极大的好处,也可能造成极大的害处。所以我希望这些领域里的科学家,都能够对他们的研究工作有种责任感,不要对它们可能带来的灾难视而不见。
152.所谓的专家,视野通常很狭隘,他们不太会去想说,要把他们的研究放在一个比较大的脉络里。我不是说他们的存心不良,但是如果只在某个非常特殊的领域上钻研,就没有时间去思考,他们的发现会引起什么样的长期影响。我很崇敬爱因斯坦,像他就曾经对核分裂研究所可能带来的危险提出警告。
153.科学家们应该时时谨记着不可以杀生的必要性。我想到的,尤其是基因研究中可造成的偏差,万一将来有一天我们可以藉着复制的技术,制造出一些生命,专门提供器官给那些需要的人替换,这样的情景让我觉得毛骨悚然。我同时也要谴责那种为了实验的目的而利用人类胚胎的做法,还有,身为一个佛教徒,我也没有办法接受活体解剖以及其他一切施于有感觉的众生的残酷行为——即便这是为了科学研究的缘故。我们怎么样能够那么理直气壮地为自己争取免于受苦的权利,同时又拒绝承认其他一整批众生也有同样的权利?
(关于商业和贸易的禅思)
154.我通常都会跟那些从商的先生女士说,有竞争精神不是坏事,只要心里想着:“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像别人那样爬到顶峰。”反过来说,如果为了得第一,就利用那些卑鄙的手段不让别人成功,去欺骗他们,诽谤他们,甚至杀害他们,这就不能接受了。
155.想想我们的那些竞争对手也是人,和我们有同样的权利和需求。就像我们在讲忌妒的时候提过的,要想说他们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他们如果能够成功是件好事。
156.唯一可以接受的好勇斗狠,那就是觉得,自己天生也有能力用一种不能动摇的毅力去做事,一面跟自己说:“我也是有能力的,就算都没有人帮我,我还是可以成功。”
(关于写作技巧和新闻报导的禅思)
157.作家和记者对社会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就算人的生命很短暂,但是他们留下来的文字却能够持续好几百年。在佛教的领域中,无论是佛陀、寂天或其他上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曾被记载成文字,才能够在这么长久以来,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爱、慈悲和觉悟者的那种利他精神,我们今天也才能够继续研究他们的思想。另外还有一些文字,则很不幸地成了许多大苦大难的来源。作家有那种间接造成数百万生灵之幸或不幸的能力。
158.我一般都会对记者这么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尤其是民主国家中,你们的责任,对民意的影响力,都是很大的。在我看来,你们最有用的任务之一,就是去和谎言和贪污战斗。你们要很仔细、很公正、很全面地去检视那些国家元首、部会首长和其他那些有力人物的言行举止。当克林顿总统的性丑闻爆发时,最让我佩服的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领袖,竟然也要像任何一个其他公民一样,上法庭接受讯问。
159.记者有敏锐的嗅觉,能够去调查公众人物的行为,好让大家知道这些人是不是值得他们的选民信赖,我觉得这点很棒。不过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这些调查必须以一种公正的方式进行,没有任何欺骗或隐瞒——你们的目标不是去破坏敌对政党或某个政敌的声誉,好让自己的阵营占得上风。
160.记者也应该去彰显和提升人性的善良本质。一般来说,他们只对最热门、最骇人听闻的时事感到兴趣。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仍然认为杀人是一种没有办法接受而且不应该存在的可怕行为。所以每次一发生了这样的案件,才都会被刊在头条——贪污和其他的罪行也是一样。相反地,养儿育女,侍奉耆老,照顾病患,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正常行为,根本不值得当成新闻来报导。
161.这种态度最大的缺点,就是它会慢慢地让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把谋杀、强暴和其他一些暴力行为当成是常态。我们从此很可能认为人性是残酷的,而且根本没有办法不让它发作出来。如果有一天大家对这种事深信不疑,那么人类的未来就再也没有任何希望了。我们会对自己说:既然人不可能变好,和平也无望,那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成恐怖分子算了?既然去帮助别人一点用处也没有,那为什么不干脆用冷漠来对待这个世界,隐居起来,自己顾自己就好了?
如果你是一个记者,请千万要意识到这样的问题,然后去克尽你的职责。就算你的读者或你的听众不喜欢,也要去报导那些好人的事迹。
(关于农业和环境的禅思)
162.我们的环境和健康是会愈来愈得到保护还是受到破坏,农人在其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今天,随着含水层的污染,肥料和杀虫剂的滥用,以及其他日新月异的破坏,让我们愈来愈看清,人类必须为生态环境恶化和新疾病的出现负起什么样的责任。由动物饲料所引起的狂牛症,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按理来说,那些主事的人应该要受到惩罚,但是大家对他们好像一句话也没有,反而去屠宰那些深受其害的牛只……。
163.我觉得我们在农业上应该大量减少使用化学产品,而且尽量和大自然的循环取得协调。这样一来,虽然短期内也许会降低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绝对有好处。还有,那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的工业畜牧业,也应当缩小它的规模和数量。再说我们给动物吃的那些不自然的饲料,也会产生一些没有办法预见的后果,这个大家今天都有目共睹了。我们只要想想,这样既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还会让许多众生平白无故地受苦,就不得不承认,采用其他方式是比较有智慧的。
164.一切有知觉的众生都有活下去的权利。既然那些哺乳动物、鸟类和鱼虾,很明显地也都能够感觉到快乐和痛苦,它们想必也和我们一样不喜欢受苦。如果我们以一种唯利是图的浮滥方式来利用这些动物,即使不要去谈佛教的观点,就最基本的道德立场来看,也说不过去。
165.说到冲突和差别,在这个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里面,人类可以说是最大的麻烦制造者了。这是很明显的。我想如果人类在这个地球上消失了,那些好几百万的鱼类、鸡和其他小动物,肯定可以真的过得很自在。
166.那些去宰杀或虐待动物,却一点也不会有同情心或丝毫迟疑的人,当然对待自己的同类也要比别人来得铁石心肠。即使我们觉得有必要为了更多众生的好处,而去牺牲其中的某一个,但是忽略了别的众生——无论哪一个——也会有痛苦,仍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否认或避免想到这样的事实,也许是个方便之道,但是这样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在战争中见到的,很容易走火入魔,它会反过来摧毁我们自己的快乐。我常常说,同情心和慈悲为怀,最后总是对我们有益的。
167.有些人反驳我说,无论怎样,那些动物还不是会互相吞噬。这话没错,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那些会去吃其他动物的动物,它们的行为其实很单纯而直接:饿了才会去杀生,不饿就不会。这和人类那种为了利益一次宰杀数百万的牛、羊、鸡等等众生,有天壤之别。
有一天,我碰到一个波兰的犹太人,一个很好、很聪明的人。因为他吃素,而西藏人一般是不吃的,他就跟我说:“我不吃肉。如果我吃肉,我就敢自己动手去杀那些动物。”我们藏人呢,我们是让别人来杀那些动物,然后我们自己再去吃!(笑)
(关于战争的禅思)
168.人类社会到处都会出现一些害群之马,招致许多问题,所以有必要设立一些有效的方法,让这些人不能危害众生。如果都没有其他可行的办法了,那么就只好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对我来说,军队不应该用来传教或侵略别的国家,只能够在绝对必要的时刻,用来终止那些制造混乱、破坏人类福祉者的伎俩。一场战争唯一能够让人接受的目的,是在谋取所有人的幸福,而不是追求某些人的特殊利益,所以说战争只能够作为一种最后的手段。
169.历史告诉我们,暴力只能够带来暴力,很少可以化解问题,相反地,还会造成巨大的灾难。大家还可以发现,就算用暴力来终止冲突,看起来像是很有智慧、很有道理,但是我们也永远没有办法知道,这么做究竟是在救火,还是在放火。
170.今天,战争变得既冷酷又不人道。现代武器可以让数千众生丧失性命,自己却毫发无损,也不用看到对方受痛苦的模样。那些下达屠杀令的人,通常都在距离战场的几千公里外,而死伤的,则是那些只想活下去的无辜百姓、妇女和小孩。我们几乎要怀念起古时候的那一种作战方式,封建领主就走在军队的最前面,他一死,通常就意味着冲突结束。我们至少要重新让战争变得有人性一点。
171.人一旦手上有了武器,就会想要去用它。我的看法是,国家不应该再拥有军队,这个世界应该解除军备,但是可以组成一支由多国组成,唯有在世界上某个地区的和平受到威胁时才出面干涉的武力。
172.每个人都在讲和平,但是如果我们让怨恨常住在心里,就不能实现外在的和平。我们也不能既要追求和平,又要进行武器竞赛。核子武器虽然被当成是一种吓阻的工具,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一个聪明的办法,而且效果不会持久。
173.某些国家会在这些武器的发展上投入巨资,浪费那么多的金钱、精力和才智,而意外事故失控的可能性,只会让人愈来愈害怕。
174.结束战争是所有人的事情。我们当然可能找出一些冲突的始作俑者,但是我们却不能说这些人是自己或凭空跑出来的。这些人也是社会上的一分子,而社会是由我们大家所组成的,所以每个人都要负起一部分的责任。如果我们想让这个世界和平,每个人就先使自己的内心和平起来吧。
175.想要世界和平,就必须先在心灵上建立和平;而想要建立心灵的和平,就必须意识到天下人就像一家人,尽管各自有各自的信仰、意识形态、政治和经济制度,但是这些相对于我们之间的共同点,只不过是一些细节而已。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是住在同一个小星球上的人类,就算只是为了活下去,我们都需要彼此合作——无论是在个人或国家的层次上。
(关于自我牺牲的禅思)
176.那些在教育和医疗保健,在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其他领域上为其他人奉献牺牲的人,让我心里感到非常欢喜。人类社会到处都会产生一堆的问题和苦难,尽一己之力来解决这些困难,实在很值得去颂扬。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帮助别人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可以只凭着责任或乐趣——就像有人喜欢种花莳草那样。如果我们怀着爱心和慈悲心去做这件事,那么一定能够让对方感到快乐。从外表来看,都是在帮助别人,但是后者的效益要胜过前者无数倍。
177.如果你是一个医生,不要像例行公事或在尽什么义务那样去治疗患者。患者可能会有一种感觉,觉得你不是真的在关心他,没有很仔细地在帮他检查,觉得他被人家当成作实验的白老鼠。有些外科医师,因为动太多手术了,最后把他们的病患看成一些等着修理的机器,忘了对方其实是有血有肉的人。因为再也不觉得应该用善心和慈悲去对待他人,所以他们可以像在操作汽车零件或木板一样,去切除、缝补和作器官移植。
178.我们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培养出一种利他的态度是很重要的。这样的态度不仅对接受帮助的人有益,对给予帮助的人也有好处。
179.我们愈去关心别人的幸福,也就同时愈能建立起自己的快乐。只不过当你在付出的时候,心里绝对不要有这种想法。不要去指望有所回报,要一心一意为别人好。
180.绝对不要觉得自己比那些接受你帮助的人高尚,就算你把金钱、时间和精力都奉献出来给他们,就算对方再怎么肮脏、虚弱、愚笨或衣着褴褛,也要时时用谦卑的态度去做。就我个人来说,我每次碰到一个乞丐,就会强迫自己不要把他看得比较低等,而是一个和我没有两样的人。
181.当你去帮助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只是帮他解决眼前的问题就好,譬如说给他钱,还要让他有办法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关于无常的禅思
(关于幸福的禅思)
182.我认为每个人类天生都有一种“自我”的意识。我们虽然没有办法解释这种感觉从何而来,但是它就是存在;而那种想要离苦得乐的欲念,就由此而生。这种想法完全正常,就好像我们天生权利不要受苦一样,我们也有尽可能快乐的权利。整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从这样的一种情感发展出来的。再说也不光是人类有这种本能,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就算最微末的虫子,也有这种感觉,它们也会尽其可能地追求快乐,避免痛苦的处境。
183.快乐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人精神不太正常,却能够沉浸在一种非常纯净的幸福当中,他们总觉得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这样的快乐并不是你我所要追求的。
有些人则把他们的快乐建立在物质的拥有和感官的满足上。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种方法其实很不稳当,就算这真的能够让你很快乐,但是如果你以为能够这样一直下去,那么当情况开始对你不利时,你就会加倍地痛苦。
还有些人过得很快乐,因为他们用一种道德的方式在思维和处世。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幸福,因为它所根据的是很深刻的道理,而不是一些随时会改变的境况。
184.如果你没有正确的态度,就算你境遇优渥,身边好友围绕,你还是不会快乐。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的心态要比他的外在状况来得重要的原因。即使是这样,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人太过专注在他的物质条件上,而忽略了他们内在心态。我的建议是要多花一点注意力在我们的心灵品质上。
185.如果想要一直快乐下去,那就必须先认知人生是痛苦的事实。刚开始,这也许很教人沮丧,不过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有所得的。那些宁可对现实视而不见,而去吸毒、去沉溺在某种盲目信仰的喜乐假象里,或让自己忙得没有时间思考的人,只能躲得了一时。当他们又不得不去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会惊慌失措,就会像我们西藏人说的“全国上下怨透透”。他们心中充满愤怒绝望,于是在原来的问题上又平添了一层无用的烦恼。
186.让我们来想一想,烦恼从哪里来。其实烦恼就和其他所有的现象一样,也是由不计数的原因和条件所造成的。如果我们的感觉很明显地只取决于一个因素的话,那么我们只需要一个快乐的理由,就必须可以快乐起来。但是大家都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所以我们抛弃那种“总有一个始作俑者,只要把它找出来就可以不再痛苦”的想法。
187.大家要承认,痛苦是存在的一部分,或者用佛教的话来说,是“轮回”,也就是各种存在处境循环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种负面的、不正常的东西,而我们都是它的受害者,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变得很悲惨。所以说,问题来自于我们怎么样反应。当我们不再以苦为苦时,才有可能快乐起来。
188.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去反省人生是痛苦的现实,并不会让我们万念俱灰,成为悲观主义者,而是带我们去发现那些痛苦究竟是怎么生出来的——从贪欲,从嗔恨,从痴愚——然后从中把我们解放出来。痴愚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导没有办法对众生和万物的真正本质有所了解。痴愚也是前面所提到的另外两种毒素的成因,一旦痴愚消失,贪欲和嗔恨就再也没有了根柢,那么痛苦的泉源就会枯竭了。结果就是会产生一种,再也不用受制于各式各样负面情绪的、利他主义式的快乐。
(关于不幸的禅思)
189.大家都看到,在那些工业化的国家里,有很多不快乐的人。他们什么都不缺,舒适生活,该有的一切都有了,但是还是对日子不满意。他们的不快乐来自于妒忌,来自于各式各样的原因。有些人一直在等大灾难发生,有些人则认为世界末日快要来了。这些人因为没有办法用健康的方式来思考,结果替自己制造了许多痛苦。如果他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事情,他们的烦恼就会消失。
190.还有那些真正有理由痛苦的,像是得了重病、三餐不继、遭逢惨剧或被虐待的。不过,我要再次强调,这些人通常也有找出解决办法的能力。就实际的做法来说,他们可以——而且也应该——疗养自己的身体,指控那些虐待他们的人,上法院去要求赔偿——没得吃没得穿的,就得拚命工作。在心理上,他们可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
191.是我们的心态在决定我们受痛苦的程度。譬如说我们生病了,唯一有效的应付办法,是采取各种可行之道来让自己好起来:去看医生,按时服药,做某些运动等。不过,一般人都会把事情复杂化,去烦恼自己以后不晓得会怎么样,结果在身体的病痛上又添加了心灵的苦恼。
192.如果我们生的病很严重,我们常常会用一种反正就是最坏的角度来看它。如果我们的头部生了病,我们就会想:“我真是倒霉透顶,如果是我的脚在痛就好了!”我们不会去想说,还有很多人至少病得跟我们一样严重,反而一直抱怨,好像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之外没有旁人。
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假如我们的手瘫了,我们可以跟自己说:“我的手废了,脚却还能够走。”如果是脚坏了,就说:“脚不能走了,不过我还可以坐轮椅,我的手也还能够写字。”光是这么单纯的想法,就可以让人心里好过一点。
193.再怎么说,我们都可以从一种积极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情况,尤其是我们这个时代。现代科技让我们多出了许多保持一线希望的理由,如果说完全找不出任何心理的办法,来减轻由某些实际状况所引发的疾苦,这是没有办法想像的。那种唯有默默承受,丝毫不能加以慰藉的苦难,实在少之又少。面对身体的病痛,要往积极的方面去想,并且把它们牢记在心上,这样你一定能够减轻一点痛苦。
194.就算你生的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一定有办法可以让自己不要在绝望中消沉下去。如果你信仰佛教,那么就对自己说:“但愿这个病能够消解我过去犯下的恶业!但愿那些别人身上的苦痛都来加在我身上,让我替他们受苦!”别忘了还有数不清的众生像你一样在受苦,要为他们祝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但愿你所经受的能够减轻他们的苦痛。如果你没有办法这么想,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意识到你不是唯一的,还有很多其他人跟你有同样的处境,这样想可以帮助你去承受你身上的病痛。
如果你是基督徒,相信神是宇宙的创造者,那么你就用这样子的想法来安慰自己:“这场病虽然不是我所愿,但是既然我这生命是神因着它的大慈悲所赐予,那么这场病背后一定有个道理。”
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那就要想说,你遭逢的这个不幸,就算那么可怕,但是碰上的也不只你一人而已。即使你什么都不相信,也试着去想像,你身上会痛的那个地方上面,有一道光把它笼罩住,化解了你的痛苦——看看这样是不是能够让你舒服一点。
195.有的不幸是突然降临,想躲都躲不掉的,譬如一个亲爱的人过世。这里,我们当然不用谈要怎么去影响事情的成因,正因为已经没有办法挽回,所以要知道,绝望也是没有用的,只能让哀痛更加剧烈。我尤其担心那些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
196.去检视自己的痛苦,并且寻找它的成因,想办法看看有没有可能让它消失,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我们都会觉得不用替自己的不幸负责,这一定是别的什么人或哪件事情的错。不过我很怀疑真的是这样。我们就有点像是那些考试失败的学生,却不肯承认,如果自己肯多用功一些,就能够成功地通过考试。我们会生某个人的气,然后宣称所有的状况都对我们不利。不过当这第二层心理上的痛苦,再加到第一层上头时,我们不就苦得更厉害了吗?
197.连在人类家庭中,在我们自己的家里,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冲突了,更不用提那些发生在族群、国家、甚至每个人内心里的冲突……我们的聪明才智让我们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和意见,而这些正是冲突和矛盾的来源。人有时候会很不幸地被自己的智慧放在一种负面的精神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聪明反而让人又多了一项不快乐的来源。然而,我认为聪明同时也是唯一能够让我们克服这些冲突和困境的利器。
198.就算你失去了像父母那样的至亲,也请用理智好好地想一想。要想说,过了一定的岁数之后,生命自然而然就会结束。当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你的双亲曾经尽心尽力把你扶养长大,所以现在你并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当然,如果他们并非享尽天年,而是在一场像是车祸那样的意外中丧失生命,那的确要令人惋惜多了。
(关于悲观主义的禅思)
199.对那些生性悲观,不断自寻烦恼的人,我很想说:你们怎么那么笨!有一天,我在美国碰到一个没有什么理由却极端不快乐的女士。我跟她说:“不要让自己那么不快乐!你还年轻,还有很多日子要过,没有理由这么自寻烦恼!”她问我为什么要管她的事。我听了很难过。我回答她说,这样讲一点用处也没有。我拉起她的手,很友善地拍了她一下,然后她的态度就变了。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只能用爱和真情来帮助她。不是那种表面的关爱、一些空洞的字眼,而是某种由衷发出的东西。我们藉由理性来讨论事情,但是如果我们把真正的爱和温柔表现出来的时候,人跟人之间是可以直接沟通的。最后那位女士还是做了改变,她开始能够开怀地笑了。
200.如果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要想说,你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一员,而人类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要相亲相爱,这是他们最根本的天性。你一定找得到一个可以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的人,一个值得效法的人。像你这样折腾自己,实在没有必要。
201.要让自己往好的方面想,老是去想说全世界都是坏人,这样子是不对的。坏人当然是有,但是这不是说所有的众生都不好,品行高贵而且慷慨的还是大有人在。
202.那些用这种眼光看世界的人,对谁都没有信心,所以会感到孤单。他们打从内心深处感到孤单,因为他们不会常常想到别人。如果我们不常想到别人,我们就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判断他们,然后想像他们也用我们看他们的那种方式来看我们。人在这种情况下会觉得很孤独是理所当然的。
203.有一天,有个和有些人关系很好的人来到了达兰萨拉。这里有很多人知道他要来,就呈先帮他贴标签,抹黑他的形象。结果就是,到了见面的时候,气氛很不自在。
我个人对他没有什么意见,我认为他和大家一样也都是人,如果他相信中国人,那是因为他资讯不足的关系。我们第一次碰面的时候,他用的是一种质疑的口吻在对我说话,不过我只单纯地把他当成一个人,用很友善的方式来跟他谈论西藏事务。第二天,他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我那个时候也开始不耐烦,我们就会更加封闭在各自的立场里,我就会听不到他的观点,而他也不会愿意听我在说什么。因为我把他当成一个人,因为我对自己说,所有的人类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有时候他们知道的事情还不够多;因为我用一种真心诚意的方式来和他相处,所以渐渐地我就可以引导他打开心房。
204.有些人就只看到事情的负面,拿流亡国外的西藏人社区来说好了,我们大家都是难民,都同处在一种状况里,但是有些人总是开开心心的,只会讲一些高兴的,让人觉得有希望的事情;有些人则好像看什么都不顺眼,把一切都说成是坏的,然后烦恼个不停。
205.就像佛教经典里面写的,这个世界看起来可以像朋友,也可以像敌人;既充满缺点,又充满优点——一切都看我们是怎么想的。一般来说,没有什么是只有好处或只有坏处的。一切我们所使用的东西——吃的、穿的、住的——以及一切和我们共同生活的人——家人、朋友、上司、下属、上师和门徒等等——都是同时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事实就是这样。如果想对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要先去接受它的各种好处和坏处。
206.从某个观点来说,是有可能用一种正面的角度来看所有事情的。这样,就算苦恼也可以被当作是有益处的。我发现那些历经重重考验的人,通常不会碰到一点小困难就口出怨言。他们吃过的苦会锻炼他们的脾性,让他们有开阔的眼光,静定的心,比较能够看清现实,甚至能够看到事物的真知。那些从来没有碰过任何问题,一直活在温室里的人,是会跟现实脱节的。这种人一碰到点小事,就会“全国上下怨透透”。
207.我失去了我的家园,大半辈子都是在流亡中度过的,我实在一点快乐的理由也没有。然而,我却在和其他人民、其他宗教、其他文化以及其他科学的接触中,增长了不少见识。我发现了一些之前我所不知道的世界观和自由的形式。
208.在流亡的藏人社区里,最快活、内心最坚定的,常常是那些受过最多苦难的人。有一些人,在一些令人发指的情况下,度过了二十年监狱生活之后,竟然还跟我说,站在心灵的观点来看,那竟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一个我们寺院里的喇嘛,曾经被人家虐待过好几年,而那只是为了要让他放弃信仰。他很认真地对我说,他那时候最担心的是,会对那些虐待他的人失去慈悲心。
209.那些在法国、德国和英国,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物资匮乏的人,就不会被一些小问题所难倒。他们对自己的处境十分满意,因为他们看过更糟糕的,倒是那些没有历经过二次大战,无忧无虑,就像住在儿童乐园里的人,一碰到困难就抱怨,就逃跑。他们一点也不知道珍惜眼前的幸福。
210.新世代里头,有些对物质进步不满意的,会转而追求精神生活。我觉得这样很好。无论如何,要意识到这个世界是由好的和坏的东西组成的,我们怎么看待现实,有一大部分是由我们的精神造成的。
(关于恐惧的禅思)
211.有些人一醒过来,心里就会充满一种没有办法解释的焦虑。这种感觉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或兄弟姊妹对他不好,还有的是曾经遭到性侵害,人家对他们施暴,他们却说不出来。渐渐地,他们心里就会生出一种恐惧,因而感到痛苦。
一旦他们终于能够说出自身的经历,如果这时候旁边也刚好有个人来让他们明白事情已经结束了,过去了,他们就会有机会为人生中这样一个章节画上句号。在西藏我们说,得往里头吹,塞住的法螺才能通。
212.我年轻的时候,总是很害怕黑漆漆的房间。时间过去了,这种恐惧也不见了。我们和人的交往也是这样:你心里愈封闭,就会愈害怕,愈觉得不安全;你愈是开放,就会觉得愈自在。这是我亲身的经验。我现在碰到人,无论对方是个大人物、乞丐,还是普通人,对我来说一点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笑容和一张开放而平易近人的脸。
213.如果你紧张是因为你对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会成功,那么请想一想,为什么要一开始就判自己出局。你一定找不出任何可以成立的理由,问题是来自于你看事情的方式,而不是你真的没有能力。
214.真正的慈悲,是当我们意识到别人和我们一样敢有快乐的权利,才会存在。这样的慈悲心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如果我们去培养这一类动机,我们对自己就会愈来愈有信心,然后信心减轻恐惧,让我们有自信。如果你一开始就很坚决要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那么就算失败一次,两次、三次,也没有什么关系。你的目标很明确,所以你会继续努力下去。
215.少想到自己,多关心别人,是一个对抗焦虑的好办法。假使我们真能看到别人的困难,那么自己的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我们去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的信心会增加,焦虑就会减少。当然,要真心真意地想助人,如果只是为了让自己不再困扰,那么我们最后还是会回到原点,不得不去面对自己的恐惧。
(关于自杀的禅思)
216.自杀是很难说的。自杀的理由非常多,有的是因为内心充满忧虑或焦虑;有的则是陷入绝望的深渊;有的因为别人对他们怎么样——或没怎么样——让他们自尊心受损而自杀;还有那些深信自己会一事无成的人;那些有一种强烈欲望的人,当这个欲望没有办法满足时,就因为气愤难消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还有那些任凭忧伤来把自己淹没的人……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原因。
217.一般来说,自杀的人同时让所有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消失了。就算到目前为止,他碰到的统统都是困难,但是这也不能证明将来他就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218.大部分的自杀都是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犯下的。但是身为一个人,我们不可以光凭一时的气愤、渴望或焦虑,就作出那么极端的决定。在冲动之下所采取的反应,搅错的可能性很大。既然我们都有思考能力,那就在做出再也没有办法挽回的举动之前,先让心情平静下来再说。
219.我的导师蒋仁波切,跟我讲过一个康区来的人,因为太不快乐了,决定去跳拉萨的藏布江自尽。他带了一瓶酒,跟自己说酒渴完了他就跳。刚开始他还很激动,来到河边,在岸上坐了一下子,由于一直下不了决心跳下去,他就开始喝一点酒;又因为这样还是不能给他足够的勇气,他又喝了一点;最后,他腋下夹着一个空酒瓶,还是回到家里。
(关于孤独孤立的禅思)
220.我从一份调查书上得知,大多数的美国人都宣称自己苦于孤独。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承认在过去两周以来,曾经深深地感觉到孤单。这样的情形好像非常地普遍。城里的街道上有几千个人,但是不会看彼此一眼,就算眼光交接也不会笑,除非有人在中间帮他们正式介绍;在火车里,大家并排坐在一起好几个小时,但是也不会互相交谈。这不是很奇怪吗?
221.我觉得,孤独的感觉主要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首先是我们的人数变得太多了。从前世界上人口还没有那么多的时候,我们对人类这个大家庭的棣属感应该会比较强烈,对彼此的认识比较深入,对互助合作的需要也比较大。即便是今天,在那些乡下的小村子里,大家都认识,工具和机器也都会借来借去,重大的工程就大家一起来。更早以前,他们甚至常常聚会,一起上教堂,一起祷告。那个时候的人,沟通的机会比较多。
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太多了,好几百万人挤在大都市里。看着这些人,我们还会以为,他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去上班和领薪水。每个人好像都过着独立的生活。现代化机器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性,而我们以为——当然是错的——别人愈来愈不能影响到自己过得好不好。于是,这样的情况助长了冷漠和孤独的感觉。
222.第二个感觉到孤单的原因,就我看来,在于现代社会中大家要做的事情都太多了,连去跟人家说个话,即使只是问他“好不好”,我们都觉得浪费了两秒钟的宝贵人生;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就把头往报纸里栽:“看看有什么新闻!”跟朋友聊聊天,那是浪费时间。
223.在城市里,我们常常认识很多人,见了面要打招呼,但是这样就可能和每个人都得聊上两句,有点麻烦。所以我们会避免接触,如果有人来跟我们说话,我们就会觉得好像受到侵犯似的。
224.住在大城市的人会觉得孤单,意思不是他们没有人作伴,而是没有人关心。这样可能会让他们的心理变得很不健康。另外一方面,那些在一种温暖气氛下长大的人,身、心和行为都会有比较正面与和谐的发展。
225.我们的社会愈来愈不人性,我们的生活变得很机械化。一早出门工作,下班后就到酒吧或别的地方去玩乐。然后喝得醉熏熏的,很晚才回家,睡没几个小时天就亮了,于是半睡半醒地又得去上班。都市人不都是这样过了好一部分的人生?再说因为人人变得好像某种机器的一个零件,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得配合整个的节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样的情况变得难以忍受,于是我们就开始把自己封闭在冷漠里头。
226.晚上不要太常去买醉,工作做完了,最好就回家,安安静静地吃顿饭,喝杯茶或其他饮料,看本书,让自己放松,然后怀着轻松的心情上床睡觉,早上早点起床。如果你是在神清气爽的状态下出门工作,我想你的生命一定会有所不同。
227.大家都知道孤独的感觉没有好处,令人不快,我们都应该想办法对抗它。不过因为孤独成因和状况非常之多,所以要及早防治。做为社会基本组成单位的家庭,应该成为一个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可以在爱和关怀中获得充分发展的地方。
228.如果你对别人有怨恨之心,别人对你自然也会有同样的感觉,于是怀疑和恐惧就会在你们之间造成距离,使你们觉得孤单和孤立。你身边的人不见得会对你有这种负面的感觉,但是由于你自己的一些情绪,有些人可能就会用负面的眼光来看你。
229.如果孩子们在家里和学校里,都能够在一种温暖的气氛下长大,那么他们成年后入社会,就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孩子就算和人第一次见面,也不会紧张,不会害怕跟对方说话,他们会让整个气氛都不一样,让人不再觉得那么孤独。
(关于愤怒的禅思)
230.当我们内心充满愤恨的时候,整个人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会觉得不舒服,大家都看得出我们在生气,没有人想跟我们在一起。除了蚊子和跳蚤,因为它们就只想吸我们的血而已,不然,连那些动物看到我们也要逃之夭夭!我们会变得没有胃口,觉也睡不着,有时候还会生溃疡,如果这样一直下去,肯定会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剩下的日子又少了好几年。
何苦呢?气到头来,我们还是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敌人都消失。你们听过有谁有办法做到这样?只要我们心里住着愤怒或怨恨这样的内敌,就算今天把一切外敌都消灭得一干二净,明天照样又会生出新的来。
231.我们真正的敌人,是那些心灵的毒素:无知、怨恨、欲望、妒忌和骄傲。只有这些能够摧毁我们的快乐。尤其是愤怒或怨恨,世界上大部分的不幸,从家庭纷争一直到最大规模的冲突,都是由它们所引起的,它们会让任何愉快的情况变得令人难以忍受。没有一个宗教会鼓吹它们的价值,大家强调的都是爱和慈悲。我们只要去看各种对天堂的描述,就知道里头讲的都是和平、美、奇花异草和美丽的花园,从来没有人——就我所知——会说天堂里有什么战争和冲突。由此可见,生气真的一点好处也没有。
232.怎么样处理自己的愤怒?有些人认为不是一个缺点。那些没有习惯观照自己灵性的人,会觉得愤怒是他们天性的一部分,不应该压抑,而是要表达出来。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无知和文盲是我们性灵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然而我们却要尽一切努力来消除它们,没有人抗议说这些是我们的天性,应该要保持原状。那么为什么不能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破坏性更大的怨恨或愤怒呢?这实在很值得一试。
233.学习需要时间。虽然我们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不过变得比较不那么无知是好的。同样的道理,要从此以后都不再生气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如果可以做到某种程度,还是值得一试。当然,你也可以回答我说这是你的事,跟我没有关系!(大笑)
234.心理学家也许会对你说,不要压抑像愤怒这样的情感,应该要把它发泄出来。无论怎样,他们也不会对你说要去培养或发展它。要学着去看到愤怒的缺点,就算你认为自己的性格里头就是有这样的成分,但是你也不能否认,还是不要留着它比较好。
235.尽量避免那些会让你反应激烈的状况,如果状况还是发生了,那就试着不要发作。如果你碰到一个人,就是有那种会惹你生气的天赋,也要强迫自己忘掉对方这种令人讨厌的特质,用另外一种角度来看这个人。
236.那些被我们当成敌人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和我们作对,而是历经了一定数量的意念和行为之后,才会变成这样的,我们也才会给他们贴上“敌人”的标签。如果他们对我们的态度来个全面大转变,那又成了朋友了。所以同样一个人,可能某天是“敌人”,另外一天又成了“朋友”。这真是很荒谬。
要把一个人和他当下的态度这两者分清楚,要反对的不是人,而是一种情绪或一个行为。不要存着害人的心,试着去帮助他改变,尽量地对他好。如果你让他看到你的爱心,而你只是想让他不要再做出某些行为,有可能他很快就不会和你作对了,他甚至可能变成你的朋友。
238.人家如果伤害你们,没有必要去忍受,要起来反抗,但是不要去恨犯下这个行为的人,不要气他,不要想说要报仇。这样你的反应就不会是一种报复行为,一种冤冤相报。这样,才是真正的有耐性。我们在生气的时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要先放下你的怒气。
239.最近,我到耶路撒冷去的时候,参加了一场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边的大学生所举行的讨论会。最后,一个巴勒斯坦人站起来说,如果他们像现在这样好好谈,一切都没有问题,可是一旦他们走在街上,情况就不一样了。当那些以色列警察把他们拦下来的时候,他们会很生气,把以色列人都当成敌人。他不晓得该怎么办。于是他们就一起讨论,最后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要把对方看成是“神的形象”。一个学生宣称:“我们在面对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时,就要想说,这个人是神的一个形象,这样你就不会生气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吗?我个人是觉得这个方法太棒了。
240.有个人写信跟我说,他打坐的时候,脑海里就会出现嘉瓦仁波切的形象,这让他感到非常舒服。现在,他每次要生气的时候,就会想到我,然后就不气了。我不晓得我的照片是不是有让人消气的作用(笑)。我觉得还不如说,当我们突然发怒的时候,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个让我们生气的东西上,而是要去想某个我们喜欢的人或事物,这样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平静下来。譬如你们可以去想你们心仪的男性或女性,你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然后,就像我们说的“两个念头不能一起出现”,我们的心灵会自然而然地走向这新的形象,只要它比前面一个更强烈的话,前一刻还在我们脑海里萦绕的,就会消失于无形。
241.我常常说,如果任由自己发怒,不见得会对我们的敌人不好,但是会伤害到自己,这倒是很肯定的。我们会因此失去内在的和平,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消化不良,睡不着觉,客人来了也不想见,两道愤怒的眼光朝着那些竟敢挡在我们前面的人扫过去。如果家里有养宠物的,就再也没有心思去喂它。我们会让身边一起生活的人,日子难过得过不下去,甚至和最好的朋友愈来愈疏远。由于能够体谅的人愈来愈少,于是就愈来愈孤独。
至于那些我们的假想敌,它现在可能正安安静静地坐会家里。如果有天我们的邻居跟他说他们看到或听到的,他一定会非常高兴。如果他听到人家跟他说:“他现在过得真的很不好,东西也吃不下,脸色苍白,头发乱七八糟,睡不好觉,必须吃镇定剂,没有人来看他,连他的狗也不敢靠近他,只能成天在那边哀嚎。”他听了一定很高兴。如果他又听到,人家最后不得不把我们送进医院去,那简直就是乐坏了。
(关于欲念缠身的禅思)
242.欲望的目的是获得满足,我们如果被它控制住了,想要的一直增加的话,那目的就永远没有办法达成,得到的不是快乐,而是痛苦。在我们这个时代,大家常常讲到性开放。问题是,一旦我们为了享乐而毫无节制地沉溺在性里面,就没有办法获得一种比较持久的满足感,然后就会生出一大堆问题,那恶果——遭到配偶遗弃的痛苦、夫妻离异、孩子的生活被弄乱、性病、爱滋病——都是我们之前获得片刻欢愉所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
243.欲望有一项特性,就算我们觉得已经满足它了,它还是会一再出现,而且一次比一次强烈。那些自甘堕落在欲望陷阱里的人,就有点像口渴的人喝海水:愈喝愈渴。
244.什么事情都有个限度。譬如说我们想要变得富有,也许我们以后能够赚非常多的钱,但是如果有一天情况不允许我们拥有得更多,我们就会有挫折感。与其受限于外界,还有如自己给自己一条界线,让我们都来降低自己的欲望,学着知足。
245.欲望真是会制造各种没完没了的问题。欲望愈多,就愈需要精打细算,然后花力气去实现。不久以前,有个商人对我说,他生意作得愈大,就想要再大。他愈想办法还要再大,就得说更多的慌,对竞争对手愈不留情。他发现总是想要更多并没有意义,他只要把生意的规模缩小一点,竞争就不会那么激烈,这样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工作。我觉得他说得很对。
246.我的意思不是说不用再去从事贸易或发展规模,经济上的成功是一件好事,它尤其可以让那些失业的人有工作可以做,这样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社会都好。如果全部的人都过着出家人的生活,靠施舍度日,经济就会崩塌,我们所有的人都要饿死了!(笑)我知道到时候佛陀一定会怎么说,他一定会对比丘们说:“现在,大家都出去干活!”(笑)
247.人性的价值不应该在经济发展中被牺牲掉,一定要使用正当的手段,不可以为了利益而让自己良心不安。如果利益能够证明一切,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废除奴隶制度呢?我认为那些高贵的理念才是进步的真正动力。
(关于忌妒的禅思)
248.忌妒会让我们很不快乐,并且阻止我们在心灵上的进步。如果忌妒是以攻击的形式表现出来,那还会让别人受到伤害,这是一种非常负面的情绪。
249.忌妒是很荒谬的,它除了在我们内心制造出新的痛苦,并不能让我们所忌妒的那些人少赚一点或变得比较不好。忌妒心还可能强烈到促使我们去摧毁别人的成功或财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卑鄙的呢?这样迟早一定会自食其果。
250.忌妒是很荒谬的,因为一个社会的繁荣,靠的是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组成分子。如果有人发达了,社会就能够从中获得利益,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也是好的。我们如果看到某人飞黄腾达,不要愤愤不平,而是要去想说,这样对我们也有好处。
251.如果那是一个我们所钟爱或所扶持的人,那么我们只会乐见其成;如果我们不是很在乎他,但是他的成功对整个社会有利的话,那么我们还是应该要感到高兴。如果我们只有一个人,并没有办法让国家兴旺起来;国家要强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和天分一起投入。既然这人是众多能人中的一个,所以这是个好消息。
252.就算去假设那些比我们富有和聪明的人只会为自己牟利,像这样被忌妒心弄得透不过气来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别人就没有权利拥有我们自己想要的呢?
253.另外一种形式的妒忌,我觉得比较情可有原——尽管它仍不失为一种非常负面的情绪——那就是配偶之间有一方出轨时,对方心里那种受到欺骗的感觉。假设现在有很相爱的两个人,决定生活在一起,彼此体谅,完全信赖对方,还生了小孩;然后有一天,其中一个有了情夫或情妇,另外一个当然会不高兴,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忌妒者本身也要负起一点的责任。有个人对我说,他曾经结过婚,但是呢,随着他和妻子的关系愈来愈亲密,愈来愈了解对方,他开始觉得愈来愈焦虑,甚至有种强烈的嫌恶感,害怕两人有天会彼此完全无法遁形;夫妻间开始出现紧张,最后那个太太离他而去,和另外一个男人住在一起。
他的反应令我感到很讶异。如果是两个人一起生活,彼此愈来愈亲近是很正常的;而且愈来愈亲近,就愈没有必要隐瞒。
(关于骄傲的禅思)
254.骄傲最大的坏处,就是它会让我们不知长进。如果你以为:“我全都知道了,我实在很了不起。”那你就再也学不到什么!然而一个人如果说会碰上什么很糟糕的事情,这可以算是其中之一。
255.骄傲也会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它会招致忌妒、自以为是、轻蔑、冷漠,有时候还会促成各种对他人的滥权或暴力行为。
256.不要把骄傲和自信搅混了。自信是不可或缺的,自信让我们在某些情况下,还能不丧失勇气,很有理性地对自己说:“我可以成功。”再说,自信也和过度自信不一样,后者是基于一种对自我能力和情势的错误判断。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件别人没有办法顺利达成的任务,只要你不是空口无凭,别人就不能说你是骄傲。这就好比一群身材矮小的人,想要去拿一个放得很高的东西,一个高大的人走过来对他们说“大家不用那么累,让我来就可以了。”这意思只是说,他比他们更适合从事某种特别的工作,而不是自以为较优越,可以去欺压别人。
257.骄傲从来就是没有道理的,它根据的只是对自我的错误评估,或基于一时和表面的成就罢了。别忘了骄傲是有害的,要对自己的缺点和能力范围有所意识,要知道我们和那些被我们认为比较低等的众生,基本上没有什么两样。
(关于痛苦的禅思)
258.有些人历经一些很悲惨的事件,他们眼见家人或其他众生被杀害、强暴或虐待。数年之后,他们仍然一直受到这些景象的纠缠,而且经常没有办法对人说起。要帮助这些人很不容易,心理受创的程度和治疗的速度,颇受到社会和文化条件的影响。宗教的角色也很重要,我尤其想到藏人的例子,由于信仰佛教,他们比较不会因为遭遇悲惨而变得比较脆弱。
259.如果受害者有那种能够宽恕的开放胸襟,如果那些曾经犯下强暴、虐待和杀生的人,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严重,并且有赎罪的意愿,让双方见面其实不无助益。这样不但能够让凶手有机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表达最真挚的歉意,也可以让受害者至少化解他心中一部分的怨恨。如果双方都能够找到和解的空间,这不是最好的事情吗?
260.遭到严重创伤的,不一定只有受害人,那些加害者有时也会。有些士兵,譬如那些参加过越战的老兵,还会一直没有办法忘怀他们当初所犯下的残暴行为;即使过了很久,他们还是会做恶梦,梦里又重新看见那些杀戮、爆炸和无头尸的场面,他们的精神也因此深深地受到搅乱。
261.那些因此而变得脆弱的人,他们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没有办法从周围的人获得支持和鼓励。别人所展现出来的善意、牺牲精神和慈悲,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但是我们社会上缺乏的常常就是这个,所以那些受害人觉得孤立无援。
然而,帮助他们,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来和他们交谈,采用各种方法来减轻他们的苦恼,却是有可能的;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自己一个人,很多人都跟他们谈论那些我们自己也可能经历过的痛苦的折磨,跟他们解释我们是怎样跳脱出来的。
262.当然,光有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有纯粹的动机和真诚的心。要有耐性,无论投注多少时间都愿意。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受到很大的伤害,光是对他说几句安慰的话是不够的。
263.根据经验,那些在平和的气氛下长大,并且能够稳定地发展其人格的人,要比一般人更懂得怎么样来面对精神的创伤。反过来说,那些从小生活环境里就充满冲突和暴力的人,他们的反应就常常是消极的,而且复原的时间也比较久。
264.我们的身体如果很强壮的话,就比较不怕生病,而且复原得比较快;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灵如果很健康,就比较能够去承受那些意外惨剧或不好的消息。如果我们的心灵衰弱,这些事件就会对我们造成更多、更持久的震撼。
这意思不是说我们一出生就被限制住,永远没有办法改变。透过自我训练,一定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心灵健康。不过,我还是要再强调一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宗教、媒体,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因素,都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
265.如果你经历过一件很悲惨的事,要知道你现在的忧虑和恐惧,都只是平白地让自己又多受很多苦罢了。把你的问题说出来,发泄出来,不要因为保守或不好意思,就把它埋藏在心里;要对自己说事情已经过去了,一直去想它也没有用,让自己尽量去想到人生的光明面。
266.同时也要想想,你的痛苦是怎么来的。那些会去害人的人,都是受到了三毒,也就是贪、嗔、痴的支使,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意志。然而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这三样毒素,我们只要被它们所蒙蔽了,也会做出最极端的事情来。反过来说,一个罪犯如果能够控制住他那些负面的情绪而变成一个好人,这也是有的。我们对人的看法不能永远不变。
267.我们有可能在天性或环境的驱使下,去做出一些平常没有办法想像的事情。在种族主义或是民族主义那些空泛概念的诱惑下,一些不见得会作奸犯科的人,也是会去犯下极其暴力和残酷的罪行。别人对我们作恶的时候,我们如果知道要这么想,就会了解,造成我们痛苦的,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不可能把过错都归咎于某一个众生,或某一个因素,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
(关于害羞的禅思)
268.有时候我们在不认识的人面前,会内敛和疏离到很夸张的地步,这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事实上,我们没有理由去害怕和别人接触,我们只要想说这些是和我们一样的众生,有着一样的感动和需要,就很容易打破那层冰霜,建立起沟通。
269.我每次和人第一次见面,就会对自己说,无论怎样,他还是一个人,和我一样想要离苦趋乐;他的年纪、身高、肤色和社会地位都不重要,基本上我们之间没有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对他就可以像对家人一样开放,再也不会有任何害羞的模样。
270.害羞通常是由于缺乏自信,以及对形式和礼俗太过墨守成规所造成的。我们被囚禁那个我们想要呈现给别人的形象里头,举手投足都很不自然,而我们的本性还会不时在那边催促,一点商量的余地也没有。就好像我们尿急想上厕所,虽然可以暂时假装没事,但是可不能永远这样下去呀!
271.害羞也有可能是想要自我保护,自我意识太强的缘故。不过很矛盾的是,我们愈是自我保护,就对自己愈没有信心,变得愈害羞。相反的,我们愈是用爱和慈悲来对别人开放,就比较不会那么只想着自己,就会更有信心。
(关于犹豫不决的禅思)
272.在人的一生中,我们至少都需要一点勇气来作出一些决定。既然冲动之下所作出的决定是不好的,那么某种程度的犹豫就必要的,这样我们才有时间来对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估,或去请教比我们有见识的人。犹豫不决只要不达过,都是有用的。不过一旦正反两面的意见都评估过了,无论我们必须去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就要有能力做出决定。
我承认我有时候也做不到自己的建议,像我在跟噶厦(西藏流亡政府的内阁)的成员开会时,有时候我会对一个议题作出决定,但是吃过午餐之后,又会生出另外一个想法,这时候我就会想:“早知道就不要那么快下决定!”(大笑)所以,我也没有什么好建议的!
(关于自我憎恨的禅思)
273.“不喜欢自己”是一种很负面的态度,如果我们稍为往表面之下探索,就会发现,这样的情绪其实肇因于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因为不计代价想要成为最好的,所以没有办法忍受在自我的理想形象上有一点点瑕疵。这是骄傲的一种。
274.我第一次听到有所谓的自我憎恨时,觉得很讶异。我还在想说,人怎么可能会厌恶自己,就算是动物,所有的众生都是相亲相爱的。后来我想了想,发现这其实是太过自恋的关系。
275.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我们对自己不好,就不可能对别人好。如果我们想要真心地去爱别人,体谅别人,希望他们快乐,不用受苦,首先就要对自己有同样的感觉。这样我们才能够了解别人也有跟我们同样的期待,然后才有可能去喜欢别人。这样的态度如果不予以改善,那么我们就让它这样白白过去了,多笨啊!我也许不应该这么说,但是这是事实。
276.要治疗对自我的憎恨,就必须意识到你对自己的错误形象,然后去培养出一种真实而健康的,以你真正的人格为基础的自信——要谦虚,要多去关怀别人。
(关于酗酒和吸毒的禅思)
277.那些酗酒和吸毒的人,通常都知道这样会毁了自己,但是内心就是不够坚定,没有办法戒掉。这一类的软弱,就像我们前面谈过的那种难以面对创伤的情形,常常是一种人格上的特质。
278.大家都知道本帖涉嫌刑事犯罪类广告,见者请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举报!会损坏健康,让我们的神智不清。就算它们能够暂时平缓恐惧和焦虑,还是没有办法让痛苦消失。它只不过暂时被遮起来罢了,想要脱离苦海,就得先认清楚痛苦的本质和成因,而服用这些药物,会让我们变得迷迷糊糊,根本办不到。
279.我曾经在英国广播公司的频道上看过一部电视纪绿片,里头有几个俄国年轻人,宣称吸毒的快感要远超过XJ。然而后一种快感,不管在人或动物身上,都是公认最强烈的。我们只看到这些本帖涉嫌刑事犯罪类广告,见者请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举报!那种让人忘了它们有多危险的效力,但是遗忘和昏昧怎么能够让我们解决自身的问题?我常开玩笑说,我们的心灵已经够迷失的了,不需要再雪上加霜。
280.教育、他人的支持鼓励、理智地去分析本帖涉嫌刑事犯罪类广告,见者请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举报!的各种负面效应,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得到足够的行动力。与其随便找一个虚假和虚幻,而最后注定要变成痛苦的快乐,还不如在你们的内心里,培养起一种不会随着外在状况而改变的和平和喜悦。就好像前面我在关于年轻人的禅定里面所讲到的,你们要以自己的长处为基础,要对自己的本性有信心,学着自立自强,并且多关怀别人。我非常确定,一个人的勇气,会随着他为别人设想的程度而增长。
(关于爱情的禅思)
281.一般来说,我们为众生和世间万物所贴上的好坏美丑标签,根据的都是一己的欲望而已。我们喜欢的就说好,不喜欢的就说坏,这都是自己的心发明出来的。如果美能够客观地存在,那么我们所有的人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同样众生和同样事物的吸引。
282.性欲能够同时把我们所有的感官感觉集中起来,在我们身上发挥特别强烈的效应,并且以一种激烈的方式,来让我们的感知能力发生改变。谈恋爱的时候,我们所渴望的男性或女性,无论从哪一点来看,都是完美无瑕,不会改变,值得永远被爱。对方全身上下莫不散发出一股非凡的气质,我们根本不能想像没有他(她)的日子。不幸的是,由于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我们本来觉得可爱的,会在即使没有什么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之后,突然失去吸引力。更糟糕的是,如果我们发现这个我们眼中曾经十全十美的人移情别变,那么他甚至会变得面目可憎。
283.如果这一类的爱变让你觉得太沉重,那么请先放宽心情,从不同的角度来检视自己的状况。要想说,一切都是变动不居,而所谓的好的和令人愉快的,都是从我们的心所制造出来。这样的想法可以让你有另外一种观点。有时候,只需要想像对方正在做一件完全不符合你对他的理想形象的事情,或自问,如果突然发现心爱的人背叛了你,到时候你会怎么看待对方。
284.不要把真正的爱和爱恋搅混了,在理想的状况下,前者是不求回报,而且不会因状况而改变;而后者,只会跟着各式各样的事件和情绪而改变。
285.至于恋人之间,或多或少取决于性的吸引力。唯有在我们的择偶标准,不仅限于外表,还有对彼此的了解和尊重时,这样的关系才能够真切而持久。
(关于轻率的禅思)
286.我们常常会因为对现实的认知错误,而在并不是故意的状况下作出诳语。藏人有个民间故事,说有个人看到一条大鱼,人家问他鱼有多大,他就一边比一边说,那条鱼真的很大。大家继续追问,倒底有多大?那条鱼的尺寸就开始缩小。别开玩笑了,究竟多少长宽、多少重量?这下子那条鱼简直成了一条小鱼。但是我们不能说那个人一开始就在说谎,他只是有口无心罢了。
奇怪的是,那些人好像老是用这种方式在说话。西藏人对这一种现象可以说习以为常,当他们说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不用举出证据,没有人会去追问消息的来源或它是怎么来的。那些有习惯求证的人,会比较注意他们说出来的话。
287.从某个角度来看,最好是不多嘴,只说重要的事情。语言是人类一项很特殊的才能,我们透过言语和概念,以一种人为的方式把事物给固定住;然而那些语言所指称的对象,不但有着数不清的面向,不断地变化,而且也是由用那样数不清的原因和状况所造成的。
当我们替现实的某个面向命名时,心里就把其他所有的面向淘汰掉了,我们会用一个字去指称某个特定对象,这个字只能用在这东西身上,让人可以藉着它来辨别这东西。然后我们会根据该物品用途来建立一套价值观:这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诸如此类。然而,我们根本不可能把本质加诸于任何事物之上,因为这样而形成的世界观,不是很片面就是彻底地错误。就算语言的内容十分丰富,它的能力还是很有限。只有非概念性的、“无分别”的经验,能够让我们看到事物的本质。
288.语言问题在很多方面都会出现。譬如政治,那些政客会提出很多简单的方案,来解决一些牵连甚广的复杂问题。他们一副可以透过一些概念和字眼,像什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保护主义之类的,来找出解决办法。他们从一大堆造成某种特定现象的因素和状况里头,单挑出一、两项,然后把其他的完全抛却脑后。所以说他们从来没有过真正的解答,而各式各样的误解都有可能。我觉得这就是问题的根源。很不幸的是,我们又不得不使用语言和概念。
289.最好在必要的时候才发言,没有真正的必要而太多话,就好像任凭花园里长出数千根杂草。杂草少一点不是比较好吗?
(关于诽谤的禅思)
290.一般而言,如果有人批评我,或甚至对我出言不逊,只要他的动机纯正,我都很欢迎。如果我们看到有人犯了错,但是大家都一直跟他说没有问题,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对他一点帮助也没有。如果我们跟他说,他的所作所为不是太严重,同时又在他背后一直诽谤他,这样也是不对的。当面把我们心里想的说出来,该澄清的就要澄清,辨别是非曲直。如果有什么不确定的地方,也要指导出来。就算我们的话也许有点刺耳,但是还是要说出来。这样事情就可以很清楚,闲言闲语再也没有立足之地了。如果我们只会甜言蜜语地维持礼貌,这样那些骗人的谣言就永远有生存的空间。就我个人来说,我喜欢直话直说。
291.有一天有个人跟我说:“要敢想、敢说、敢做。”没错,工作上,在从事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我们也需要有勇气说出我们的想法,而且说得到做得到。如果大家都没有反应,那就不会进步,犯下的错误也没有办法修正。不过我们也应该要自问,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或做的,是不是真的对事情有帮助。
292.如果我们用世界上最真挚的诚意,去说出一些会伤人的话,而且还让对方非常难堪,这样我们那种太过粗暴,或说得太过直接的方式,就没有办法达到它的目的了。这个人需要的,也许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293.在小乘佛教中,有七种身体和言语上的恶业——杀生、偷盗、非梵行和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然而在大乘佛教中,如果是为了众生的福祉而且不掺杂一点私欲在里头的话,绝对必要时,就连像杀生那样的恶业也是允许的。
294.我认为大部分的时候都应该要说出事实,即使使用的是难听的字眼,还是会有所帮助。不过要不问对象,不看时机,用一种不纯正的意图或一种负面看事情的眼光来批评人,侮辱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话会伤到别人,而且我们自己也会觉得不好过,一下子就会把气氛弄僵了。
(关于残忍的禅思)
295.有时候,我们会在忽略、不知道的情况下让别的众生痛苦。譬如,我们就很难意识到,动物也会感觉到快乐和痛苦。我们对同为人类的痛苦,除非自己也经历过,不然都不能够真正地了解。当然,受苦的是他们,不是我们。并不是只要对自己说,“人家打我骂我的时候,我会怎么怎么难过”,就能够对他们的感受有所体会。
296.有些人对于自己在众生身上所引起的痛苦,丝毫不在乎。他们总觉得自己能够全身而退就好了。这又是没有自觉的关系。我们愈是让别的众生难过,就愈是在累积自己的痛苦。换句话说,就好像我们去损害这个社会,就是加倍地在损害自己。
297.如果我们对别人的态度很不好,那么就要痛改前非,要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也不要以为从此就不能好好地过日子;不要忘了自己做过的事情,但是也不要让自己灰心丧志,在悔恨中一蹶不振。不要变得对什么都不关心,因为那就跟得了健忘症一样;自己要能够原谅自己:“我曾经跌倒过,但是不会再重蹈覆辙。我是一个有能力改过自新的人。”如果我们绝望了,那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原谅自己的关系。
298.如果可能的话,就去探望曾经被我们害过的人,真心诚意地对他们说:“我从前对你很坏,对你做过很多错事,请你原谅我。”如果对方接受我们的道歉,心里不再有嗔恨,这不就是佛教所谓的“忏罪”吗?
299.不过也不用讲到什么宗教观念上去,只向那些曾经因为我们而受苦的人伸出手,承认我们做错了,表达出真诚的歉意,让对方不要再怀恨在心。当然,要做到这种地步,双方都要有很开放的胸襟才行。
300.我相信害人的念头不是天生的,它不是从我们一出生就有,而是后来才出现的——它是一种由心灵所制造出来的东西。希特勒因为开始觉得犹太人是有害的,应该要消灭,而这样的念头,最后竟然强烈到让所有的其他的念头都黯然失色,让所有慈悲的胸怀都消失无踪。
301.所有把对方当成敌人的想法,都是想像出来的。用佛教徒的话来说,这样一种现象是假的,捏造出来的,和那些天生就有的东西刚好相反。一个念头跑出来,我们就把它当成是真的,认为它非常重要,根据它来设计一整套计划,然后去执行这个计划,一点也不在乎对其他众生所造成的痛苦。
302.如果要让那些像这样子搅错的人能够改变态度,首先就要去唤醒他们深刻的人性,然后设法让他们至少从他们的意识形态中清醒过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跟他们讲道理。如果还是不能,那就只好动用武力。但是注意,不是随便什么武力——就算这些人犯下的罪行再可怕,我们也总是应用人道对待他们。如果我们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改变,这是唯一的可行之道。
303.要让众生——就算他们心里充满怨恨——有所改变,最好的方法就是爱了。如果你不断地把这分爱表达出来,不松懈,不因人而异,那么他们终究会被你感动。这个花很多时间,要有非常大的耐性。但是如果你的意图完全纯粹,你的爱和你的慈悲能够始终如一,你就必定可以成功。
(关于冷漠的禅思)
304.对他人冷漠,可以说是一种最糟糕的缺点了。只想到自己,完全不管周围人的遭遇,表示这个人的眼光浅短,思想薄弱,心胸狭隘。
305.从一受胎开始,我们就必须依赖他人。从我们这个世界的幸福和未来来看,我们享有的一切设施,使用的大小物件,一直到最简单的日常生活,莫不是许多人努力的结果。虽然祈祷和一些灵修之道也会产生某种作用,但是主要还是人类的所作所为在造就这个世界。
306.一切都以互相关联、互相依赖的方式存在,我们找不出一样东西是自己生出来,只靠自己就可以存在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把自我利益和他人利益分开来谈。
307.我们每一刻的所作所为,都会产生一些新的状况,而这些状况则又会造成其他事件的出现。无论我们做什么,也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都是整个因果链中的一环。同样的道理,我们日后的快乐或痛苦,即使这一因果循环的复杂程度远远不是我们所能想像,也是来自于目前的因素和状况。所以说我们对自己和对其余众生都有责任。
308.冷漠的人,既不关心其他众生过得好不好,也不在乎自己将来快不快乐,这种人只能等着日后痛苦罢了。
五关于信仰的禅思
(给信徒的禅思)
309.每个人都有信仰和不信仰的自由。不过从你开始决定信仰一个宗教开始,请务必慎重其事,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任意而行,要做到思想和言论的一致。
310.有些人会觉得:“如果我信了佛教,我就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不然我就放弃。”这种不是全要就是全不要的心态,在西方人之间很普遍。不幸的是,要马上达到完美是很困难的。
311.要达到目标,我们必须透过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这不是很重要的吗?也不要去想说:“我做或不做还不是都一样,我永远做不到。”给自己一个目标,找出达成目标的方法,照着去做,渐渐地,你一定能够办到。
312.每个人都有他的天性和灵性,适合某些人的不见得也适合于其他人。这一点,当我们去看其他的宗教和灵修法门时,一定要牢记在心。它们的多彩多姿正好和众生一样,就算这些宗教和法门不见得也是用这种态度在看待自己,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许多的众生能够一直在里头找到帮助。不要忘了这点,要去尊敬所有值得尊敬的宗教——这点非常重要。
313.所有的宗教都有它们的仪式,同时还有一些更基本的面向。譬如说, , 佛教的基本法门,就是要做到心灵的自主。不过,由于这个很难办到,而且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所以就有很多人把它摆在次要的位置。于是一方面信佛,另一方面又不能把他的信仰坚持到底。我们只自满于那些外在的仪式,用一些很虚浮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虔诚,念经的话也不过是嘴唇在动而已……。
藏人进行仪式的时候,喜欢用鼓、铃、钹和其他乐器。在旁边看的人会说:“看哪,佛教徒就是要这样!”问题是,事实上我们不太在乎怎么样才能够让精神脱离这个虚幻的世界,不在乎爱和慈悲,不在乎觉不觉悟,而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全力以赴的佛教法门呀!真相难道不是这样吗?无论如何,这样只不过表示我们并没有改变,还是和其他众生没有两样。
314.宗教就有点像药。药只有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才有用,我们健康的时候它没有用处的。平时我们不会把药品拿出来跟人炫耀说:“这个很棒,那个很贵,这一个颜色很漂亮。”不管外表怎么样,它们唯一的用处就是治病。如果生病的时候它们一点疗效也没有,根本没有理由拿出来吹嘘。
同样的道理,一个宗教或一种灵修方式,应该能够在我们的心灵陷入困境时发挥功用。如果我们在顺利的时候把它拿出来炫耀,等到问题出现的时候,又像个逃不了一死的凡人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这个宗教又有什么用呢?
315.重要的是,把我们所接收到的教诲和法门,深植在自己的心灵上,然后每天实践。这不是一下子就办得到的事,要透过训练,慢慢地来。
(关于无神论的禅思)
316.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很多,但是这是他们的权利,没有人可以强迫他们改变。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要有意义,换句话说,就是能够打从内心感到快乐,又不会伤害到别的众生。如果我们把满足建立在他者的痛苦之上,那么我们自己迟早也是要受苦的。
317.生命顶多可以持续个百年左右,和地质学的年代比起来,这其实是很短的。如果我们把这么短的时间都拿来作恶的话,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一点意义也没有。所有众生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利,没有人有权利去摧毁他人的快乐。人类存在的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为了陷任何众生于苦海。
318.就算我们的学问或财富已经登峰造极,如果不知道去尊重和爱护别的众生,那么还是不配作一个人。在尽量不要制造痛苦的情况下快乐地生活,就是人类应有的权利,而且值得我们努力去实践。
319.对我们其中大部分人来说,快乐建立在物质的拥有之上。但是,这些财产本身并没有办法让我们感到满足,这点是很清楚的。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周遭就知道,我们会看到,有些人什么该有的都有了,但是他还是需要镇静剂或酒精来让自己的焦虑平静下来。另外还有一些人,一无所有,却过得很快乐,很轻松,身体健康,还可以活得很老。
320.我再强调一次,最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满足,而不是感官那种立即、粗糙的满足感。这就是为什么行善、帮助别人、减少欲望、乐天知命,都不只是关系到宗教信仰的人而已。这些对我来说,不是一些为了取悦上帝,或保证投胎到好人家的办法。我认为,凡是想得到内心和平的人,都不能不这么做。
321.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愈来愈紧密。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迟早都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而这个世界的情势,也会冲击到每个人的快乐或不快乐。我们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用局限的眼光来看事情,只考虑到一个元素、一个因素或一个原因,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要面面俱到地去审视每一种状况。
322.我的意思不是要大家只能为着别人,自己的快乐统统要抛到脑后。我要说的是:这二者息息相关。如果大家觉得,这个地球上每一个众生的幸福和和平,都和自身有关,那么我们就得学着用比较宽广的眼光看事情,并且重视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
323.我们这个世界上大概有六十亿的人口,在这六十亿人当中,大部分关注的都只是物质上的舒适,对宗教和心灵生活则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所以说人类里头没有信仰的人数占最多,他们的想法和作法,一定会对世界的演变造成决定性的影响。所幸的是,只要是人,就能够用人的方式来做事,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
324.连那些行为合群的动物,都能够吸引附近别的动物;而行为残暴的,别的动物一看到它们就逃。我们不是常常看到一些会让别的狗——就算是大狗——都躲得远远的恶犬!
这个在人的身上就又更明显了。那些能够控制自己,心地善良,言语可靠的人,自然就有很多朋友。跟这种人在一起,我们就会觉得很舒服,连动物都喜欢靠近他们。这些人不管到什么地方,都能够制造出一股极其快乐的气氛,让人都不想离开了。
325.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思考像脱缰的野马,言语偏激,举动粗暴,他人就会回避我们,一见到我们就会觉得不舒服。他们对我们想说的话不感兴趣,如果我们作样子想跟他们说话,他们就把身体转过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开心或快活起来?而我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不是吗?
326.尽管这个地球上的人很多,大家就只看到自己。不管是吃饭穿衣,还是在社会上觅得一个位置,功成名就,我们都得靠别人,然而我们却把这些和自己休戚相关的人当成敌人,这样不是很奇怪、很矛盾吗?
327.然而,我们只要在言行和思想上,都能去关注别的众生,这辈子——我且不说下辈子——就能够过得很快乐,心安理得;这样我们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有人来跟我们说话,帮助我们——这样连敌人都会变成我们的朋友。
如果我们只想到自己,把别人都当成对手,就会碰上一些很荒谬,只能归咎于自己的困境。活在现代社会里,要避免竞争似乎已经不可能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不去压迫别人状况下,做得比他们好。
(关于传教士和出家人的禅思)
328.大部分的修道人都会抛弃家庭生活。许多宗教,基于各种不同的理由,都把单身看得很重要。以佛教来说,成佛的第一步就是要从层次最低的做起,把心灵上的毒素统统排掉。而这些毒素里头最主要的,在轮回的圈子里把我们拴得最紧的,就是欲念。如果我们去看十二支缘起(也就是我们怎么样受制于轮回的种种过程),会发现,一旦把欲念以及那种运作抽掉,过去所累积的业就不会起作用了。
329.在各种形式的欲念之中,性欲算是最强烈的了,因为它同时包含了我们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种感官觉知的爱恋。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要把欲念导正过来的时候,首先就要针对那最热切的下手,然后再从最低层的逐渐往高级的前进。用这种方式来降低欲望并且养成知足的态度,才能够在无所眷恋的道路上前进。这就是佛教的观点。至于别的宗教传统,它们当然也有自己的解释。
330.在实践的层面上,誓愿出家,也就是过独身生活,能够让人从一些会造成羁绊的关系中解脱出来。那些可以脱离世俗生活的比丘和比丘尼,就不用再去担心别人的眼光。他们穿得很简陋,把自己的物质需求降到最低。
331.如果结了婚,不管愿意不愿意,都摆脱不了一定数量的社会责任,花费也比单身的时候高出许多;而花得愈多,就愈必须去工作、计算和预算。我们愈去工作、打算,遇到的敌对力量也就更多,就会更常想做出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如果能够从家庭中走出来,像那些基督教的修女和修士一样过着弃世的生活,每天祈祷五、六回,读经、冥思,几乎没有任何活动也没有任何世俗目标,这样的转变其实有很大的好处。
332.弃世退隐的人,临终之时心里会比较平静。一般人则常常还有许多可以烦恼的:“我的小孩该怎么办?他们要怎么上学?要怎么生活?还有我的妻子,她会变成什么样?我的老伴没有我之后自己要怎么过?我那年轻的太太可能会去找另外一个男人过日子。”诸如此类的烦恼,临死的时候最好都不要有,不是吗?
在很多国家里面,父亲是一家的支柱。如果他死了,他的妻子会变得一无所有,不晓得该怎么活下去,如果她还带了小孩,那情况就更糟糕。
333.还没有结婚之前,我们会很担心找不到配偶;结婚之后,我们还是没有办法高枕无忧。做先生的会问说太太是不是还肯听他的,做太太的则担心丈夫再也不喜欢她了。真是复杂!
334.婚礼的花费也是很大的,又要讲究排场。在印度,人们会拿出一大部分的积蓄来举办婚礼,他们为了这笔经费而节省,连饭都舍不得吃;等到婚礼一过,有的人苦于膝下无子,有的人不想要小孩却又有了,只好去堕胎。这些烦恼能够避免掉不是比较安静吗?身为比丘和比丘尼的,有时也许会自问,如果去过夫妻生活是不是会比较好,但是他们如果不要这么想,心里不是会比较平静吗?单身生活真的是比较祥泰的。
335.有些人一定会觉得,我在这里说的,是出于自私的立场;这点,我就没有那么确定。那些结婚的人是为自己结的,而不是为了别人。即使这样,失败率还是很高。至于那些誓愿不结婚的人,譬如说基督教的修女和修士,他们却可以一辈子都在帮助别人,照顾病人。我想到德瑞莎修女,她没有丈夫,没有小孩,没有家庭,全部的时间奉献给穷人。如果有家的人,要这么做很困难了。就算有那个意愿,还有家事要做,小孩也要上学,诸如此类的一大堆。
336.在我们流亡政府里面,如果我们派一个比丘到哪个地方去工作,他就可以马上出发;如果我们跟他说到哪个国家去,没有问题。同样的话拿去问一个生意人,事情就会变得比较复杂。他也许会跟你说:“我的店才开张,走不得,真是抱歉……”
337.我现在要来谈谈那些负有教导责任的神职人员。宗喀巴说过,无论我们修的是哪一种法门,都不应只是想改变别人,自己却依然故我。譬如我们教人家说,生气不好,那么我们自己就不应该生气,不然人家不容易信你;如果我们自己劝人家要节欲和知足,也是同样的道理。
338.我认识的一个喇嘛写信给我说,三十年来,在尼泊尔的西藏人盖了很多寺院,庙堂都很高大,佛像都很昂贵,但是同样在这个期间里,没有人去盖一间学校、一座医院。我很确定,如果换成是基督教的传都士,一定不会这么做。一些年轻的喇嘛,白天穿着袈裟,天黑了就换上西装领带,到一些上流社会的场合去,举手投足之间,好像自己是个大人物或有钱的生意人那样。我在想,佛陀会不会这么做呢?
339.事实是这样的,佛陀教我们要谦卑,要为别人奉献牺牲,但是我们把这些当成耳边风。依我之见,像这种伪善的例子,就很值得报章杂志去揭发出来——不得不这么做了。
佛陀曾说,要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去传法,而且自己要先说得到做得到。所以,在教训别人该怎么做之前,自己先以身作则吧。
(关于出家生活的禅思)
340.佛教就像其他的宗教一样,也饱含了一定数量的,必须以形而上的方式去研习,由上师传授给弟子的法门;但是只有出家人能够透过亲身的实践,来对这些法做出完全奉献。尽管人数不多,但是在修行上,他们真的是我们所谓“胜利旗帜”的旗手。藉着内心的平静和深刻的观想,他们达成了禅修经验和内在的实现,因此让理论性的认识有了生命。没有他们,那些知识就会一直让人觉得有点神秘或矫揉造作。对他们,我只有鼓励。
(关于信心的禅思)
341.信心在任何宗教中都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它也必须基于一些真正的理由。二世纪时,印度伟大的哲学家龙树菩萨曾说,智与信必须携手并进。如果说佛教认为信为高级转世之困,而且智为觉悟之源,也有句话说“信心来自于清楚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要知道我们为何而信。
342.在佛教中,我们把信的过程分为净信、欲乐信和决定断疑信三个阶段或层级。净信是指当我们读到某段经文,碰到某个超凡的众生,听到说起佛陀时所感受到的那种爱慕之情。欲乐信里头则有一种竞争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想要认识、深入,变得跟我们所爱慕的对象一样。这两种信都不稳定,都不是建立在真正的知识之上。决定信断疑信立基于透彻的了解,知道我们所向往的是可行的。支持它的是理性。在佛经里头,佛陀要求弟子们对他所说的不要盲信,而是要去验证他的话,就像金银匠在测试黄金纯度时那样敲它、烧它、拉它。
343.除非根基稳固,不然虔诚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的情感。有些佛教徒,无论是不是藏人,会非常相信某个精神上师。不过一旦这个上师死了,他们对他的信仰也突然消失。他们会认为一切都结束了,道场也因此关门。但是,从绝对的观点来看,不管这个上师的肉身在不在,应该不会有所不同。上师代表的是心的最高本质,他的慈悲无远弗届。那些能够体认上师有这样一面的人,就不太可能对他的人类形象感到依依不舍了;他知道,就算上师离开了他的躯壳,从本体的角度来看,他的祝愿和行谊却总是在那儿。
344.如果一旦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就觉得信仰失去了目标,那就是因为这个信仰里面有贪恋的成分。我们把这个上师看成一个普通的众生,信赖他,就像我们信赖伴侣、配偶或亲人那样。在这种情况下,他一死,就真的不见了,然后我们就会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我们之前所感受到的,一定不是正信。
(关于宗教派别的禅思)
345.我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以避免宗教上的彼此排斥。一方面我们要对所有的宗教信仰产生尊敬之心。譬如说,我是个佛教徒,我同时非常敬重别的宗教,也可以去实践它。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同时信奉基督教和佛教,在某种程度上,这完全是可行的。
346.当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愈精进时,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当我们深入了解到“空性”能为万物都是缘起时,就很难同时接受一个独立自存、永恒的造物主的概念。同样的,对那些相信宇宙是由一位造物主所创造出来的人,缘起就有问题了。信仰一个宗教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我们会接触到它的底蕴,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这么说吧,作出选择。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我们去尊重别的道路,只是很难同时去实践它们而已。
347.此外,佛教还有个很特别的修行方式叫“皈依”。一旦持皈依了佛之后,我不确定我们还可以皈依耶稣基督,譬如说不会造成两难。我认为,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把耶稣基督看作是一个菩萨的化身。
(关于意欲皈依佛教者的禅思)
348.一般来说,我认为最好是跟父母信奉同样的宗教。还有,如果信了一个宗教,又改信其他的,这样不好。
349.今天有很多人对心灵方面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佛教,不过他们不会很好地去求证自己决定要走的这条路究竟是什么。首先,你们要确定所选择的和自己的天性还有志向能够相符。要扪心自问,是不是做得到,做到了又有什么好处。要去研究它的基本教义,虽然你们在真正信佛之前,没有办法完全认识佛教,但是你们可以对它主要的几个部分先做一个相当的了解,并且加以认真的思考。在这之后,如果你还是决定信佛教,那就太好了。所以说,只有你才能够让自己更深入,并且在必要的时候立誓。
350.佛教中有很多形式的禅修,它们有的着重分析,有的专注某特定主题,有的讲究无分别,入定;主题的话,可能是无常,可能是无我,是苦,是爱,是慈悲等等。如果要正确地学习禅修,就必须遵从一位有经验、值得信赖的上师的指导。
因此,指导你学佛的上师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你应该晓得,一个真正的上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并且根据这个来检验你的上师,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跟随他。
351.采取任何行动都要谨慎,尤其不要轻言信佛。不要事先不经过思考,也没有半点认识,只凭着当下的一股冲动,之后才发现某某方法不适合你,或者是你根本办不到。
352.有些人要是知道哪个喇嘛在哪里讲道,就会争先恐后,对他毫无所知但是信心十足,完全不会想到要花时间去确认他是不是具备应有的条件,要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才会发现,原来他也有缺点。
有人听说有个喇嘛就在他们那一带,也不是真的认识他,不过还是马上就信了。他们去听喇嘛说法,还接受他的灌顶,然后有一天,他们的态度竟然发生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问他们为什么,就怒气冲冲地大吼大叫,原来那位喇嘛会对他们的女友性骚扰——紧接着他们把整个佛教都否定掉了。这些只晓得诋毁佛法的人,自己去投靠一个无能的喇嘛,然后要佛陀来为他们的失败负责任,这是什么意思呢?他们的态度根本就不对。在投入以前,要先把状况搅清楚。
353.在佛教经文里,常常提到对一位上师进行事前检验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就和一个上师建立起一种心灵上的联系,等到这个没有经过精挑细选的人的缺点露出来了,我们一定会觉得很糟糕。不管怎么样,一旦我们立了誓或接受了灌顶,最好不要再胡思乱想。
354.任何众生,都同时具备了缺点和优点。佛经里说,一个心灵导师应该要有超越常人的优点,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假设现在有个人得到了一种极其难得的口传,就算他没有什么学问,严格地说,从他毕竟得到这个殊胜法的事实来看,他还是有某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就这个意义上,他是比我们强。
355.如果我们跟了一个不好的上师,且接受了他所传习的佛法,无论怎么样,我们还是应该感谢他。换句话说,觉得对方不过尔尔,或是更糟糕的,突然对他生出厌恶之情,都是不太正确的心态。就算我们后悔跟了他学习,他毕竟曾经指导过我们的心灵,所以最好要避免这种极端的态度。
这意思不是说,一定要跟着他继续学习,我们有不再和他见面的自由。如果你曾经向某人学习佛法,可以的话,最好是培养出对那个人的信心。如果没有办法办到这点,那也要保持中立,不要生出好的或坏的想法。
356.大家不要想着,一信了佛教之后,就马上可以飞天穿墙,未卜先知。佛法的主要目的在成为自我心灵的主宰,而不是获得特异功能。如果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心,自然而然那些所谓的“超能力”,就会慢慢地跟着来了。不过如果以这个为主要目的,我非常怀疑这些人所实践的是不是佛教。不是佛教徒也可以有这一类的能力,听说连前苏联国家安全局和美国的中央情报局,一度都对这感到兴致勃勃。所以大家一定要留心。
(关于修习佛法的禅思)
357.在我们实践佛法的过程当中,一刚开始常常勇气十足,然后等着收获,最后变得无精打采,从此漠不关心——这就表示我们的眼光太短浅。希望很快地有所收获是错误的——除非像瑜珈士密勒日巴那样,曾经下了很大的功夫。佛经上说,佛陀在历经三大阿僧祗劫之后才成佛,这听起来意义不是很深远吗?那我们光靠几年的闭关又怎么可能办得到?这也显示出我们不懂佛法。我们有时候会以为摇上个三年的金刚铃,就能够达到佛陀那样的境界,这不是一种认真的态度。
358.能够热衷于佛法的修行,是很好的事情,不过如果说佛陀是累积了三大阿僧祗劫的福德和智慧,那么就要谨记,我们也需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来达到最终的觉悟。
根据大乘经论,佛陀在法身中证悟,过了许久之后,又作应化身,好像要把这整个证悟的过程再从头来过一遍似的。但是大家再想想,他这么做难道没有道理吗?我们这些追随佛陀的人,要时时刻刻去反省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连佛陀上一次在世的时候,仍然花了六年的时间来苦修。这么想也许可以让我们的眼光不至于那么浅短。
359.的确,照说从金刚乘的方便法门的话,可以不用祛除各种负面情感而很快地成佛。但是这其中不是没有危险的。在密勒日巴传中,有一个喇嘛对他说:“果使用殊胜,昼思维,昼成就;夜思维,夜成就;基根好的,有宿因善根的人,无思维的必要。”密勒日巴很确定自己就是那种根基好的人,所以只是睡大觉。如果我们也犯了这种理解上的错误,我们很可能一开始满腔热情,但是很快就会松懈下来,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热诚是建立在对法的运行有真正地认识,那么就不会冷却了。了解到这点是很重要的。
360.宗教都会教导我们一些彰显人性优点的戒律和道德规则。有些人——尤其是佛教徒——会忽略了这一个道德面向,只对打坐禅修感到兴趣,希望从中得到一些神奇的效果。当他们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时,必然会感到失望。
361.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神奇能力,而是改变我们的生命。主要的问题是:我们都还不愿意在这上头投入必要的时间。我们以为佛陀虽然需要几世几劫来成佛,但是我们只要三两年就可以有所成就。在我看来,这就是为什么大乘佛教是不可或缺的了。等到我们对大乘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万一还是对金刚乘有愈来愈浓厚的兴趣,这时尽管需要历时无数劫,我们才会有足够的坚定来走这条路,但是有了这样的决心之后,我们就可以修习金刚乘,把它当成一种能够快速地让我们产生内心平静和深刻观想的法门,而且这样也比较容易成功。
362.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没有一点根柢,就去投入金刚乘,我们可能会以为自己可以毫无问题地达到佛陀的境界,像人家说的“一生成佛,一身成佛”。我们可能会把所观想的幻化天神,当成是宇宙的创造者,并且认为如果我们相信他,他就会赐给我们力量、长寿、财富和其他一些有的没有的东西。这时我们一点儿都不在乎修行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怎么样才能够排掉心毒,成为自我心灵的主宰——而把那些附带的东西看得非常重要。
363.有些人不是特别相信佛法,却对它有一种纯学院的兴趣。另外有人虽然相信佛法,但是仅止于智性的研究和从中获得一种纯理论的知识。问题是,佛法不是一项有待汲取的新知,它唯一的目的在帮助我们改变我们的存在状态。如果学了佛法之后,我们不从禅修来实践,那它就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们有可能变成所谓“麻木不仁”的佛教徒,也就是懂得佛法的理论,也能够高谈阔论,就是不识“各中滋味”,因为他没有把这些转化为活生生的经验。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把法应用到自己的内在,我们就能闻见那真正的味道,就不会变得麻木不仁了。所以说,一定要紧紧地把佛法和自己的心结合在一起,认识和实践要并驾齐驱。
364.那些想尝试出家生活和长期隐修——譬如西藏传统中的三年闭关——的人,应该要透过那些“前置作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待在四面墙壁中间,不能正确地完成这些能够把我们的心导上正途的修行法门,实与坐牢无异。譬如该禅修的时候,我们只是念一些经,脑子里什么都不想,这样的闭关实在没有大用处。闭关之前我们是个普通众生,出来之后也是没有两样。更有甚者,我们还变得比从前更骄傲,因为我们自以为曾经闭关三年,就有资格被人称为“喇嘛”了。这有什么用呢?
反过来说,仔细作好事前准备,按时进行那些主要的修习,之后再去闭关三年,这样才确定我们出来之后能够有不同的思考、言谈和反应。不然我们至少也受过训练,这样已经很好了。
365.如果你想成为佛教徒是为了献身人道工作,这样很好。但是请先确定你的动机完全纯粹。因为,如果我们还没有皈依佛,也不是怀着爱和慈悲来从事社会工作的话,这样的行动本身对佛教来说,并不是一定要的。
这就是为什么你应该要花时间在一些修行期上,然后在这些期间内去皈依,去对无常、苦恼等等进行禅思。
(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03:10 , Processed in 0.15328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