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大学堂编辑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供稿 一 我们要给白老照相。白老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幻。” 二 茗山老和尚擅长书法,他曾对身边的侍者说:“教内教外的字,我只佩服白光法师。” 三 在第一学年的开学典礼上,白老给我们作了简短的开示。记得他说到,出家人要有时代的使命感、佛教生存的危机感。同时还要有“担荷家业,舍我其谁”的心量。 四 白老每次送居士走的时候都说:“祝你身心平安、吉祥如意”——也许世出世间的福报,都包含在这八个字里面吧。白老说:“能放下即是平安,常宽容即是吉祥。” 五 教古汉语的H老师在天王殿前遇到白老,向白老请教佛法的问题。白老说:“一切山河大地叫法,思维的叫法尘。不仅影像境是假的,本质境也是假的。……假借四大为身,六尘缘影为心,心本无心因境有,前境若亡心亦无。”我正好路过,遂伫立一旁。白老对我说:“唯识一定要好好学。” 六 一位老农远道而来看望白老,据说是当年终南山就认识的故人。傍晚当我看见他们一同散步的身影,常常为他们的安详所感动。 七 白老的房间在天王殿的左边二楼,窗前就是一棵大香樟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因挂念家中的父亲和哥哥,心中忧闷,常常到大樟树下散步。月色皎洁,涛声如洗,每当听到二楼白老的声音,心一下子烦忧顿空,落入了安定无事的状态。哪怕听见老人一声咳嗽,也有让人安心的力量。在老人饱经沧桑的声音中,有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澄净感。正如一句对联说的:“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胸中无所得,半是青山半白云。” 八 有一次周末,我和几位同学前往亲近白老。 圣光师:“往生有把握否?” 白老:“没有。” 圣光师:“往生后来接我们。” 白老:“不一定。” 圣光师:“怎样才能往生?” 白老:“至少一心不乱。” …… 白老:“不管什么法门,一门深入就好。” 白老:“佛说法都是对机的,不要拿这个经书说的法诽谤那个经书说的法。” 九 白老曾为一文,论黑白之辩。其文曰:“黑白之辩,戏论之言也。谓此为白,从内容含义而言也。谓此为黑,从颜色之分别。以读而论音,以白音为正。读黑之音,恐世俗无认可之者。唯佛教有其义。何以言之?盖胜义谛有其义,盖谓诸法无差别,乃圣人有此境界耳。余又何必多言矣。”白老一生,述而不作,流传于世的著作很少,这段短文显得弥足珍贵。 十 白老说:“走遍天下路,难过新津渡。”牟宗三先生说:“走遍天下,不如小小栖霞。大乱不乱,大俭不俭。”老一辈人,无论身处天涯何处,对故乡故土的怀念依然是真挚的。虽然,曾有居士问白老:“过年回不回去?”白老答:“无家可归。”可是每当有四川的师父来看白老,听闻乡音,白老总是格外欣喜。其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十一 散步时,E法师说:“两头不能住山,一个是太年轻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二是年老的时候,色身衰朽。”白老说:“年轻的时候住山,什么都不懂,做什么……做‘狗熊’吗?”E法师说:“我师父说,没有住过禅堂,就不像一个和尚,很多习气改变不了。我师父不要求我住山,但一定要住禅堂。”C法师说:“万般规矩出禅堂。” 十二 白老晚年精力锐减,而每天慕名来访的客人又多,A法师担心老人的身体,吩咐白老的侍者说:“来看白老的人,能推则推,能挡则挡,每次见面不要超过15分钟。”并且在墙上贴出“因年迈体弱不再写字”的封笔之言。尽管如此,依然不胜其扰。有人求了白老的字,转手就在网上拍卖。当我向白老说起这些事,他总是淡然一笑。我想起八指头陀的诗:“客尘扰扰无宁日,南北西东已倦游。却抱白云还绝屣,忍看沧海作横流。”也许这正合白老此时的心境罢。 十三 白老晚年虽然精力弥减,可是他喜欢和年轻人聊天。我们同学去看白老,老人每每开怀。印象很深的一次,我们去看白老,他热情地请我们吃葡萄。可是,当我刚剥开第一颗葡萄的皮、转头看白老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在椅子上睡着了。八十老人的心境,就如婴儿一样,随时提起又随时放下,当说之时却又当下无事。我们于是坐席未暖又悄悄掩门而出。 十四 A法师非常感恩白老,在北京佛学院的时候,佛法上受到老人影响很大。尤其是老人推崇的憨山大师、楞严经、坛经。A法师说:“当年留学回国,之所以选择来普陀山,很重要的原因是白老在这里。”A法师照顾白老非常用心,记得一次他对我说:“你们年轻,没有照顾过老和尚(意谓侍者),不懂如何照顾老人。比如平时老和尚走前面,侍者紧随身后。可是当下楼梯的时候,则要站在老人右边下手的一个台阶,不可靠得太紧,又不可离得太远,以防止老人不慎颠踣。”他言出必行,我常常看见他如是扶着白老下楼梯,去斋堂用斋。 十五 我对A法师说:“我看了中国佛学院五十周年回忆文章,很多地方提到白老。”A法师说:“白老其实影响了很多人……出家人一定要慈悲,慈悲就是道德,其他都可以不必说。”A法师说:“我受憨山大师、白老、演峰法师的影响很大。当时我最喜欢听白老讲憨山大师的故事,《憨山大师自述年谱》我反反复复看了不知多少遍。”我说:“白老还是性情中人。”A法师:“我就喜欢出家人简简单单、宁静内敛,没有城府。” 十六 A法师很关心白老,常常去看望老和尚。却有人诽谤说:“A法师亲近白老是拉居士”A法师说:“一个现象,横、竖、左、右、上、下,横过来,竖过去都有不同的解释。现象本身都不了解其真相。现象之间联想、疑心,都是猜。现象背后的出发点,谁知道?……就如眼前这个碗,我们总认为真的有这个碗,这就是根本颠倒,遍计执。更何况我们对人事的猜想、种种世间观念?” 十七 白老:“电脑误人,还是要做笔记。” 白老:“毛笔字不会,传统都断了。” 白老:“学教理,要先读论,论比经讲得系统。” 白老:“禅宗的开示,一开口就知道有没有,年轻的师父开示更多只是书本上的,有修证经验的老和尚开口就很自在,都从心地流出。” 十八 《庄子》说:“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白老的慈光化物,也是如此。走进白老房间,顿然让人感到平易、朴实、安宁。正如白老常常题写的“虚室生白”,他的房间和他整个人,都给人这样的感觉。每次看见白老在韦陀菩萨前缓缓问讯,每每为之感动,精神为之凝聚而清澄,始知天地有大人相者。 十九 白老除了种花,平时还喜欢喂鸟。花园的一角,是矮矮的墙垣,爬满了藤蔓。每天早晨,白老都会用谷米喂鸟,经常来吃食的有麻雀和斑鸠。养成规律后,每天清晨6点多,麻雀就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窜上窜下,在墙头排成一排,像是要排班过堂。白老在墙角撒上谷米,召唤道:“小和尚们,吃早饭啰。”然后就站在五米多远的楼梯口,探出脑袋看着它们吃食。老人的这一幕,像一幅画,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二十 白老虽然年纪那么大了,但他依然很关心佛教的教育,记得一次,他看见某个佛学院的招生广告说——四众在一个班,而且还学舞蹈、声乐什么——他当时就生气。D法师劝他说:“一代人只管一代,管不了那么多了。”白老说:“办一个学校不容易。光是有钱,没什么用。” 二十一 白老看书很认真,甚至人家寄的“经书目录”都很认真看。张居士说:“那么认真干嘛?”白老说:“不认真那还看什么书。”白老常常是人家给他一件事情做,心里就会经常想着这件事,他们那一代人都有那种认真。 二十二 某领导看望白老,事后C法师说:“白老不会应对,只会说谢谢和感恩,以至于冷场。”其实白老不是不会,只是不屑。他老人家一直就是认真质直的性格。从60年到劳改,到北京佛学院,到普陀山,直到现在,莫不如此。都是那样耿直的性格,想是什么道理就说什么,否则就不说。我心中想:“见风使舵是小人,大成若缺是圣人。” 二十三 B法师:“白老,给我那佛像开个光嘛。” 白老:“佛还需要开光,你的光明比佛还厉害?佛给你开光还差不多。” 我不由心中感叹,和尚虽老,智慧不得了,一句话出来,智慧如天。 二十四 B法师和我在大殿外散步,见白老在大雄宝殿拜佛。B法师说:“白老过去一直就是参禅的,比如从终南山住茅蓬,一直就是打坐、参禅,讲的是直下承担、直指心性,他从来不拜佛、念佛的,可是你现在看他拜的多虔诚、多安详,可见人的人生有多长,人的成长就有多长。” 二十五 T法师说:“有白老住在我的楼板之上,我心安了,总感到有一个老和尚在缓缓的走着……就如金克木是教授中的教授,白老就是和尚中的和尚。一些日本学者,对金克木很敬仰,当他们做学问很枯燥烦闷时,就什么都不做,跑到北京大学,也不是找金老,只是在公园里看着金老的窗户,听听他的咳嗽,然后就回去继续坐冷板凳了……有白老在佛学院,佛学院的气象完全不同。” 二十六 白老曾有一篇短文,题为《剩人》,文中说:“李白诗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哉!斯言也。蓋谓人不振作,因循而一生是也。若能自求多福,而又福利于他人,又何有自叹之言也。若以剩人自居,可谓懒汉之托词也。故世间无有剩人之说,然乎?” 2016年10月30日写于普陀山佛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