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42|回复: 0

圆瑛大师大乘起信论讲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3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种智消灭。则邪正不可不辨也。一约邪正简竟。



卯二对理事简



若诸凡夫。不习此三昧法。得入如来种性。无有是处。以修世间诸禅三昧。多起味著。依于我见。系属三界。与外道共。若离善知识所护。则起外道见故。



先明理定。此三昧。即称真如理性。所修一行三昧也。大乘菩萨。依此法门。方登初住。不退位中。入于如来种性。上二界天人。不习此定。必不能入。故云无有是处。○下明事定。因彼天人。所修四禅四空八定。皆属世间。增上有为果报。未离六识。多味著走境。未离我见。故不出三界。与外道共者。若得善知识。护助之力。或可得入佛法。以免报尽还来。否则起外道邪见。天报既尽。五衰相现。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入恶趣。则理事二定。辨之不可不慎也。庶免蒸沙作饭。尘劫无成。四简伪异真竟。



卯五示益劝修二  辰一总标  二别列



复次精勤。专心修学。此三昧者。现世当得十种利益。云何为十。



修学正定。即成佛之正因。未来利益。不可思议。现世精专。略陈十益。



辰二别列



一者。常为十方诸佛菩萨。之所护念。



此得护念益。以真如三昧。妙契圣心故。



二者。不为诸魔恶鬼。所能恐怖。三者。不为九十五种外道鬼神。之所惑乱。四者。远离诽谤。甚深之法。重罪业障。渐渐微薄。五者。灭一切疑。诸恶觉观。



此得灭障益。前二外恶缘障。由修学三昧。正念观察。诸法本空。无外境界。故不为魔鬼恐怖。外道惑乱。后二内惑业障。谤法乃极重罪业。疑心邪观。俱属深惑。以深信唯心之理。正念现前。自可离诸疑谤。灭其惑业。



六者。于如来境界。信得增长。七者。远离忧悔。于生死中。勇猛不怯。



此得信进益。如来境界者。诸法平等。生佛一如。性相不二。深信此理。故曰增长。由信如来境界。生死即涅槃。故离忧悔。勇猛精进。心不怯弱。



八者。其心柔和。舍于憍慢。不为他人所恼。九者。虽未得定。于一切时。一切境界处。则能减损烦恼。不乐世间。十者。若得三昧。不为外缘。一切音声。之所惊动。



此得安忍益。八心柔离慢。既无我人之相。岂有顺逆之境。故不为恼。九虽未得定。了知诸法无性。一切时处。不起惑染。故能损恼。不著世欲。十得定忘缘。外缘实该六尘。独标音声者。以入定时。五根俱闭。唯耳根虚通。声尘易动。今言不动。所谓入流亡所也。一修止竟。



子二修观二  丑一明修观意  二辨修观相



复次若人唯修于止。则心沉没。或起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修观。



若有止无观。唯向真如。专于趣寂。心易沉没。便起懈怠。则有二失。一不乐众善。失于自利。故下法相观以治之。精进观以成之。二远离大悲。失于利他。故下大悲观以治之。大愿观以成之。一明修观意竟。



丑二辨修观相四  寅一法相观  二大悲观  三大愿观  四精进观



修习观者。当观一切世间。有为之法。无得久停。须臾变坏。



此无常观也。横观十方一切世间。即情器二世间。皆是有为生灭之法。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死病死。非常住法。故曰须臾变坏。



一切心行。念念生灭。以是故苦。



此苦观也。心行。即行阴。念念生灭。新新不住。如暴流水。波浪相续。是谓行苦。



应观过去所念诸法。恍惚如梦。应观现在所念诸法。犹如电光。应观未来所念诸法。犹如于云。忽尔而起。



此无我观也。竖观三际。过去无体如梦。现在不住如电。未来忽起如云。本来无我。



应观世间。一切有身。悉皆不净。种种秽污。无一可乐。



此不净观也。身为革囊盛粪。从头至足。三十六物。种种不净。又经云。当观此身。犹如毒蛇。故无可乐。上四观为除凡夫四倒。一法相观竟。



寅二大悲观



如是当念。一切众生。从无始世来。皆因无明。所熏习故。令心生灭。已受一切身心大苦。现在即有无量逼迫。未来所苦。亦无分齐。难舍难离。而不觉知。众生如是。甚为可愍。



此观众生。自有无明以来。惑业苦三。相续不断。备受三世重苦。不得舍离。久处长夜。尚不知起厌求心。盖众生本具佛性。枉受如是生死之苦。甚可怜愍。故动菩萨。同体大悲。



寅三大愿观



作此思惟。即应勇猛。立大誓愿。愿令我心。离分别故。遍于十方。修行一切。诸善功德。尽其未来。以无量方便。救拔一切苦恼众生。令得涅槃。第一义乐。



此因悲立愿。思惟众生。与我同体。故当发愿救拔。离分别者。不颠倒心也。视大地众生。犹如一己。无我人众生寿者之相。遍于下。分身尘刹。万行繁兴。尽未来劫。长时心也。救拔一切。广大心也。令得涅槃乐。第一心也。



寅四精进观



以起如是愿故。于一切时一切处。所有众善。随己堪能。不舍修学。心无懈怠。



此依愿精进。众善奉行。多方济度。竭尽心力。而不懈退。二修观竟。



子三双运三  丑一总标  二别辨  三总结



唯除坐时。专念于止。若余一切。悉当观察。应作不应作。若行若住。若卧若起。皆应止观俱行。



此约四威仪。唯坐时专修止行。余威仪中。悉当止观双运。顺理者应作。违理者不应作。止观如车两轮。如乌两翼。单轮易覆。孤翼难飞。未可偏废也。一总标竟。



丑二别辨二  寅一约法  二治障



所谓虽念诸法。自性不生。而复即念因缘和合。善恶之业。苦乐等报。不失不坏。虽念因缘。善恶业报。而亦即念性不可得。



此中二虽字即字。即含不偏双运之意。文有二段。交互发明。前虽念诸法自性不生。当体即空。止也。而即念因缘业果。纤毫无差。广修众善。即止之观也。次虽念善恶业报。依他似有。观也。而即念诸法。随缘显现。性不可得。即观之止也。此居空不舍万行。涉有不染一尘。寂照双流。空有不滞。一心双运。实圆顿妙修之旨矣。一约法竟。



寅二治障



若修止者。对治凡夫住著世间。能舍二乘怯弱之见。若修观者。对治二乘不起大悲。狭劣心过。远离凡夫。不修善根。



初修即观之止。知幻有本属真空。除凡夫人法二执。乐著世间五欲之境。除二乘心外有法。怖畏生死。怯弱之见。次修即止之观。知真空不碍幻有。除二乘不起大悲。愿行狭劣心过。除凡夫不修诸善功德。懈怠心过。二别辨竟。



丑三总结



以此义故。是止观二门。共相助成。不相舍离。若止观不具。则无能入菩提之道。



初句承上。先二门双具。互助不离。定爱慧策。慧狂定制。凡夫厌世无常。勤修众善。二乘不怖生死。能起大悲。不滞空有二边。自可直趣菩提之道。后二句显止观不具。如单轮不能远运。只翼安得高飞。二约法广辨竟。



丁三防退方便  戊一明畏退之机  二明防退之法



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



此约劣机。初学是法者。谓修行信心。欲求正信。速得成满。因机劣难成。心怀怯弱。下明怯弱所以。因住此娑婆五浊恶世。释迦已去。弥勒未来。不能值佛。外缺胜缘。故惧退失。



戊二明防退之法



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



胜方便。即念佛法门。可以横超三界。乃为修行捷径。如来以此方便。摄受护持。劣机众生。令其信心不退。专意念佛者。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也。因缘。乃本觉内熏为因。能发信佛之心。依信起行为缘。转得资熏之益。信行既笃。更加愿求。三种资粮既具。故得往生见佛。永离恶道。○如楞严势至圆通章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逃逝。虽忆何为。若子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乃至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此亦念佛因缘。感应道交也。



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此引证专念阿弥陀佛。得生西方。居不退地。盖往生不退。约有三位。一者如莲花未开。信行未满。此但处无退缘。故名不退。二者花开见佛。当信位满足。分见法身。住正定聚。乃真不退。三者三贤位满。初地已去。证遍满法身。生无边佛土。如佛记龙树菩萨。住初地。生净土等也。此中即得往生。常见佛故。又云毕竟得生。住正定故。似当后二不退也。四修行信心分竟。



丙五劝修利益分三  丁一总结前说  二备陈损益  三极劝修学



已说修行信心分。次说劝修利益分。如是摩诃衍。诸佛秘藏。我已总说。



如是指正宗三分。总摄如来广大深法。为诸佛秘密之藏。浅智莫识。我为利生故。今已总说。意在流通遐迩。除疑舍执。是以劝修。即流通分也。



丁二备陈损益



若有众生。欲于如来。甚深境界。得生正信。远离诽谤。入大乘道。当持此论。思量修习。究竟能至无上之道。



此总显三慧之益。甚深境界。即一心之大总相法门。唯佛能证。故冠以如来。若众生欲于此大乘境界。生信远谤。而得契入者。应以三慧为能入故。持者闻持。即闻慧。思量即思慧。修习即修慧。三慧具足。复本心源。究竟得至。如来无上觉道。



若人闻是法已。不生怯弱。当知此人。定绍佛种。必为诸佛。之所授记。



下别显三慧。此闻慧益。闻大乘一心真如之理。为成佛之本。谛信不疑。心不怯弱。定得信心满足。入于初住。堪绍佛种。为佛授记。



假使有人。能化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令行十善。不如有人。于一食顷。正思此法。过前功德。不可为喻。



此别显思慧益。以十善有漏。教令修行。不出轮回。此法无比。食顷暂思。便成佛种。从因克果。必绍佛位。故不可喻。



复次若人。受持此论。观察修行。若一日一夜。所有功德。无量无边。不可得说。假令十方。一切诸佛。各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叹其功德。亦不能尽。



此别显修慧益。若能观察大乘正理。称理起修。是谓圆修。较之权渐。日劫相倍。故为时虽少。功德甚多。非但凡小尽思度量。不可得说。即诸佛穷劫称叹。亦不能尽。



何以故。谓法性功德。无有尽故。此人功德。亦复如是。无有边际。



此征释无尽所以。谓真如法性。具足恒沙性功德。故此称性所修。一一离相。虽一日夜。其功德亦无有尽。上陈信者之益。



其有众生。于此论中。毁谤不信。所获罪报。经无量劫。受大苦恼。是故众生。但应仰信。不应诽谤。以深自害。亦害他人。断绝一切。三宝之种。



下陈谤者之损。以此论。乃诸佛法身。大乘正理。出生十方圣贤。若有谤者。获无量罪。受极大苦。故论主叮咛诰诫。以免自害害人。断绝三宝种性。



以一切如来。皆依此法。得涅槃故。一切菩萨。因之修行。入佛智故。



转释断三宝义。如来佛宝。依之得涅槃。菩萨僧宝。依之成菩提。此法即大乘一心。得成菩提涅槃之法。即法宝。谤此法者。即断三宝种。二备陈损益竟。



丁三极劝修学



当知过去菩萨。已依此法。得成净信。现在菩萨。今依此法。得成净信。未来菩萨。当依此法。得成净信。是故众生。应勤修学。



结劝此法。为三世不易之轨。诸圣共由之路。故应勤修学。得成净信。得证菩提。五正立论体竟。



甲六总结回向



诸佛甚深广大义。我今随分总持说。回此功德如法性。普利一切众生界。



初句结义。即一心二门三大之义。竖穷三际。曰甚深。横遍十方。曰广大。一切诸佛之所同证。次句结文。乃随顺机宜。于深广法义。以少分文字。总持而说。提纲揭要。正为乐略之机。以一万一千余言。少文而摄多义也。后二句结回向。即回向三处。一实际。二菩提。三众生。回显示正义功德。如真如法性。平等周遍。此回向实际也。回对治邪执功德。普利众生。令起大乘正信。此回向众生也。回分别发趣道相功德。普利众生。信解修证。同成正觉。此回向菩提也。造论始终。因缘回向。遥遥相对。无非欲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也。



大乘起信论讲义卷下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06:47 , Processed in 0.13493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