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49|回复: 1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心觉法师:《普贤行愿品》让我们依教修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心觉法师

《华严经》被称作经中之王,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第二个七日,在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的自内证法门。《华严经》讲的是佛陀之因行果德,开显出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普贤行愿品》是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卷,也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最后一参。

《行愿品》一开端,普贤菩萨对在会的诸大菩萨及前来参学的善财童子,赞叹了如来的胜妙功德浩瀚无边。不仅是因地上的菩萨赞叹不完,果地上的佛陀也赞叹不尽。

如来有这样无量无边的胜妙功德,我们该如何来成就呢?普贤菩萨在经中告诉我们:“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普贤菩萨开示了我们成佛的法门,对于普贤菩萨的教诲,我们该如何去依教修行呢?这是每一位佛弟子都非常关心、想要知道,并依此而修行的一个话题。

首先我们要学普贤菩萨的发愿,《行愿品》就是要学普贤的"愿"和"行"。有了愿力,我们的行动才有方向;有了具体的行动,愿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谈,“愿”与“行”就好比鸟的双翼,车的两轮。同时具足,才可以迅速地圆成福慧资粮。

普贤菩萨能够成为大菩萨就是因为他初发心时,发了十个大愿。学佛之本,立愿为先。在修学佛法中,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愿力的大小。如果你学佛仅仅是为了家庭美满、事业有成、一生平安,那么你学佛的成就,最多也只能得到这些;有的人学佛、做好事,是为了下辈子享福。那么,你所种的因,只能为来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却不能摆脱六道轮回的痛苦。

也有很多人,他们修行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宗强调信、愿、行,这是往生净土的三资粮,缺一不可。信,就是相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存在,相信念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愿有两个方面:一是愿意离开这个娑婆世界;二是愿意往生西方净土。这种愿力非常的重要!

有些人念佛,他们愿意往生西方,但又舍不得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像这样的人能往生吗?阿弥陀佛来接你的时候,你说:唉呀!我这一生,辛苦了一辈子,眼看儿女刚长大成人,公司也刚有成效,我要是走了,这一切谁来管啊?我过两年再走吧!假如有这样的心态,一定往生不了。愿,就是要愿生西方,同时还要愿离娑婆。可见愿力在修念佛法门中的重要作用。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道果,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宏伟的大愿。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何等的气魄!观世音菩萨愿心悲切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于生死海中普度众生;阿弥驼佛四十八愿,依愿修行,成就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其国。药师如来能够成佛也是因为他在因地上发了十二大愿。所以,发愿在佛法的修学中非常重要。

大乘佛法修菩萨道,有四种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种大愿叫做四宏誓愿。如果你想要成佛,就要发这四宏誓愿。

发愿之后,我们该如何修学呢?要以愿导行,按照你所发的大愿去修行实践,具体到《行愿品》,就是将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否则学得再多也只是在做佛学研究而矣,烦恼一点都没有减少。佛法是佛法,生活还是生活。而所谓的研究成果,也只是一种"我见"罢了。

怎样将普贤十愿落实于生活呢?举三个大愿作为例子。

第一愿,礼敬诸佛。作为佛弟子我们都可以做到给佛菩萨磕头,甚至见到现场的各位大德法师我们都能至诚顶礼,大气也不敢出,声音也变柔和了。但是回到家,面对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师长、同参道友,我们又开始百般挑剔,违背忤逆。换了环境换了对象我们的心就不平等了。

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慈悲心、平等心。要把对佛的这种恭敬心,平等的对待一切众生,包括蚊虫蚂蚁。蚊子叮你一口,你一巴掌拍过去,你的境界和它一样高。甚至你比它还可怕!人家只不过喝你一口血,你却要了它的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当成佛。礼敬诸佛,不仅仅是礼敬已经成佛的诸佛,同时也要礼敬未来将要成佛的一切众生。

从前有一个妇女到显通寺赶斋,她左手拉着一个小孩,右手抱着一个小孩,后面还跟着一条狗。因为她很贫穷,没什么供养,就拿剪刀剪下一缕头发供养寺院。知客师给了她一份斋饭,她说跟我来的这个小孩也要一份。就给了她一份。我抱着的这个小孩也要一份,又给了她一份。然后她说,我的狗也要一份,知客师无奈又给了她一份。最后,她说,我肚子里还怀着一个,还要一份。知客师实在忍不住了,就呵斥她:“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贪呀,你就供养了一点头发,就这么贪。”谁知这个女子腾空而起化为文殊菩萨,那条狗也变成了狮子,两个小孩转为两个童子。文殊菩萨就说了一个偈子:“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具舍尽,其如爱憎何?”这就告诉我们修行要学平等行,能够真正地做到生佛平等,才是真正的实践“礼敬诸佛”。  

第八愿:常随佛学。怎样向佛学习呢?在我们当中很多人都读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普门品》的内容,体现了观音菩萨的宏深愿力和圆满悲心!可是大多数人读《普门品》的时候,想的是:观音菩萨啊,你保佑我一生平安吧!保佑我事业有成吧!他在求观音菩萨保佑的同时,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变成观世音菩萨,发扬菩萨大慈大悲救度众生的精神。如果你想要成佛成菩萨,就要用佛菩萨的行持来要求自己,你才有可能成为佛菩萨。

有的人喜欢念“南无地藏王菩萨”。那是因为他担心有一天下地狱,希望能得到地藏菩萨的关照。他从来没有想过学习地藏菩萨的精神,代众生受苦,令众生离苦得乐。当然也有这样的人,看到别人陷入痛苦,心如刀绞,恨不得替对方去承受。那是因为受苦的人是他儿子,倘若换成了别人的儿子这种慈悲心就没有了。这种有条件的爱并不是菩萨的慈悲精神。

我们学佛不能只停留在祈求佛菩萨保佑,或是佛学研究的层面上,我们要学佛的愿力,学佛的行持。行佛所行,证佛所证!这才是常随佛学的真正意义。

第九愿,恒顺众生。这个不容易做到啊。我们总是希望别人都来随顺我,自己却不喜欢去随顺别人。有情的特点就是总以自我为中心,强烈的我执遮住了我们的同情心、理解心。做父母的总希望孩子能够听话,顺从自己的意思去做事;做孩子的也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满足自己的要求。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代沟就产生了,父母觉得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家庭关系不和睦的人,社会关系也不会和谐。一个自我意识较强、个人主义突出的人,他的人生路总会比别人多一些坎坷。

而恒顺众生,就是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把以自我为中心变成以众生为中心,去为众生的利益而服务。有人会问,孝顺父母我能理解,其他人我为什么也要随顺?《梵网经》里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从六道轮回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很多众生,过去生中都曾经跟我们有过父子、兄弟、姐妹眷属的关系。只是因为大家改头换面了,今生相见不相识。我们要用孝顺父母的心,恒顺一切有情众生。

说到孝顺,有些人认为出家是不孝,其实出家才是大孝。出家不止是为现世父母获得利益,更为一切如母众生永脱轮回之苦。在这条出世的路上走得最艰难的时候,我曾想过要放弃,但是一想到年迈的父母,我不得不咬着牙前进,我告诉自己心觉这一生可以不成就,但是不能再让父母受苦了,一人成道九祖升天,我无始劫以来的父母尚在地狱沉沦,我怎能忍心做一个逃兵,自己去独享安逸。

出家人不容易,只有你穿上这身衣服,才能体会到身上的责任有多重。如来的担子不好担,左边挑的是上求佛道,右边挑的是下化众生。如果我们出了家,不为了脱生死,不为利益众生,那才是真正的大不孝。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生我们有幸获得人身,闻得佛法,千万不要再辜负诸佛菩萨的悲心,佛菩萨没有别的期望,唯一的希望就是每一个众生都能成佛。我们要像普贤菩萨一样,从内心深处发出这十种大愿,然后至诚恳切地去依教修学,一定能够福慧圆满,最终成佛!


转自腾讯佛学



发表于 2016-7-2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2:29 , Processed in 0.145923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