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23|回复: 7

开仁法师〈普明菩萨会〉汉译摩诃衍宝严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普明菩萨会〉汉译诸本对照

01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02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一名大迦叶品):晋代译失三藏名。
03  《大宝积经》卷112〈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失译附秦录勘同编入。
04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赵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05  《佛说迦叶禁戒经》: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06  《大乘宝云经》卷7〈宝积品第七〉: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等译。



【0】
01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与摩诃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万二千人。
02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万六千人。从诸佛国而来集此。悉志无上正真之道。
03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万六千人,皆是阿惟越致,从诸佛土而来集会,悉皆一生当成无上正真大道。
04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一万六千。及一生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种种佛剎皆来集会。
05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摩诃比丘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万二千人。
06  (缺)


【1】
01  尔时佛语摩诃迦叶比丘言。菩萨有四事法智慧为减。何等为四事。一者不敬经不敬师。二者人有欲闻经者中断之。三者人有求深经者爱惜不肯与。四者自贡高轻侮他人。是为四。
02  尔时世尊告尊者大迦叶曰。菩萨有四法。失般若波罗蜜云何为四。一者不尊法不敬法师。二者为法师者悭惜吝法。三者欲得法者为法作碍。呵责轻易不为说法。四者憎慢贡高自大誉毁他。是谓迦叶。菩萨有四法失般若波罗蜜。
03  尔时,世尊告大迦叶:「菩萨有四法,退失智慧。何谓为四?不尊重法,不敬法师。所受深法,秘不说尽。有乐法者,为作留难,说诸因缘沮坏其心。憍慢自高,卑下他人。迦叶!是为菩萨四法,退失智慧。
04  尔时尊者大迦叶波。在大众中安详而坐尔时世尊。告迦叶言。有四种法。破坏菩萨智慧。迦叶白言。四种法者。其义云何。四种法者。一者于佛教法而生轻慢。二者于法师处憎嫉法师。三者隐藏正法令不见闻。四者他欲乐法数数障碍。瞋恚断善覆盖不说。诳赚他人唯自求利。迦叶。如是四种。是名坏灭菩萨智慧。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若人慢佛法  憎嫉法师处 乐法作隐藏
 求法而障碍  瞋怒断善根 覆法不为说
 爱乐诳赚他  恒行自求利 我说此四法
 断灭菩萨慧  四法如是故 汝等应当知
05  (缺)
06   尔时佛告宝积菩萨言。善男子。有四种法。退失菩萨智慧。何谓为四。于佛正法无尊重心亦不恭敬。是说法者悭嫉正法。设有人来求正法者而不为说。于乐法者为作留难。遮护覆藏自生憍慢。复加诽谤说正法者。宝积如是四法退失智慧。


【2】
01  菩萨复有四事法智慧为增。何等为四。一者恭敬经尊师。二者人有来听经者不中断。
三者人有欲得深经者不爱藏。四者具足为人说经。不从人有所僥冀。常自精进常随
法行不哗说。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得般若波罗蜜。云何四。一者尊法敬重法师。二者随受闻法广为他说。心无爱着亦无所求。为般若波罗蜜故。舍一切财物。求多学问如救头然。三者闻已受持。四者行法不着言说。是谓迦叶。菩萨有四法得般若波罗蜜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得大智慧。何谓为四?常尊重法,恭敬法师。随所闻法,以清净心广为人说,不求一切名闻利养。知从多闻生于智慧,勤求不懈,如救头然。闻经诵持,乐如说行,不随言说。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得大智慧。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最上法观。增长菩萨大智。迦叶白言。是义云何。此四法者。一者于佛教法深生尊重。二者于法师处勿生轻慢。三者如闻得法为他解说。起正直心不求一切利养。四者称赞多闻增长智慧。一向正心如闻受持。行真实行而不妄语。迦叶。此四种法。增长菩萨大智慧故。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尊重于佛法  及彼法师处
 如闻为他说  不求于利养
 亦不要称扬  一向而求闻
 多闻生智慧  如闻受持法
 持已依法行  称法真实故
 是彼法师行  口意无虚妄
 四法可为师  得佛大智慧
05  (缺)
06  善男子。有四种法。增长菩萨摩诃萨广大智慧。何等为四。所谓敬重正法及说法者。随所听得微妙正法。广为他人分别解说。不求名闻无希望心而为说法。勤求正法如救头然。随所闻听坚固受持如法修行。不但说是名字而已。善男子。如是四法。增长菩萨广大智慧。


【3】
01  菩萨有四事。世世亡菩萨道意。何等为四。一者欺调其师。二者主持他人长短。人无长短诽谤之。三者坏败菩萨道。四者骂詈为菩萨道者。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成就四法忘菩萨心。云何为四。一者欺诳师尊长老。二者他无恶事说有所犯。三者摩诃衍者毁呰诽谤。四者谄伪心无至诚。是谓迦叶。菩萨成就四法忘菩萨心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失菩提心。何谓为四?欺诳师长,已受经法而不恭敬。无疑悔处,令他疑悔。求大乘者,诃骂诽谤,广其恶名。以谄曲心,与人从事。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失菩提心。
04  佛告大迦叶。有四法具足。迷障菩萨菩提心。迦叶白言。云何四法迷障菩提心。此四法者。一者所有阿阇梨师及诸善友。行德尊重反生毁谤。二者他善增盛于彼破灭。三者若诸众生行大乘行。而不称赞妄言谤毁。四者弃背正心邪妄分别。如是迦叶。此四种法迷障菩萨菩提心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阇梨师善友  行德俱尊重
 不行恭敬心  反生于轻毁
 他善增炽盛  破坏灭除他
 菩提大行人  谤毁行轻慢
 弃背正真心  邪妄而分别
 如斯四恶行  迷障佛菩提
 是故此四法  远离无上觉
 无此四过者  最上得菩提
05  (缺)
06  善男子。具有四法。而皆忘失菩萨摩诃萨大菩提心。何等为四。所谓不随顺和上阿阇梨一切福田。他人不疑而为作疑。见行大乘者而诽谤之。自心欺诳复诳于他。善男子。如是四法失菩提心。


【4】
01  菩萨有四事世世所生念菩萨道不忘。及自致至佛。何谓四事。一者不欺师。尽其形寿不两舌谀訑。二者尽形寿不两舌形笑他人。三者慈心于人不念人恶。四者视诸菩萨如见佛。及初发意无异。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成就四法。一切始生至于道场。菩萨之心常现在前终不忘失。云何为四。一者宁死终不妄语。二者一切菩萨起世尊想四方称说。三者无有谄伪其心至诚。四者不乐小乘。是谓迦叶。菩萨成就四法一切始生至于道场。菩萨之心常现在前终不忘失。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场,自然现前。何谓为四?失命因缘,不以妄语,何况戏笑?常以直心,与人从事,离诸谄曲。于诸菩萨生世尊想,能于四方称扬其名。自不爱乐诸小乘法,所化众生,皆悉令住无上菩提。迦叶!是为菩萨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场,自然现前。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法具足。令诸菩萨一切生处。出生菩提心。直至菩提而坐道场而无障碍。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不为身命而行邪见妄言绮语。二者去除一切众生虚妄分别。三者为其佛使发起一切菩提种相。如实名称流遍四方。四者所有一切众生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各说今得。迦叶。如是四法具足菩萨。一切生处出生菩提心。中间无迷。直至菩提坐道场座。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不为自身命  邪说及妄语
 心恒愍众生  除妄及懈怠
 能作如来使  及为众生师
 显发行菩提  名闻遍四方
 教化诸众生  令成无上觉
 安住此法中  菩提心不退
05  (缺)
06  善男子。有四种法。菩萨摩诃萨生生世世大菩提心自然现前。中间不失乃至坐于菩提道场。何等为四。所谓若失身命终不妄语。乃至戏笑知而不说虚妄之言。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心无欺诳亦不诳他。于诸菩萨生世尊想。不乐小乘故。善男子。如是四法。生生世世大菩提心自然现前。中间不失乃至坐于菩提道场。


【5】
01  菩萨有四事。法中道断绝为菩萨日减。何谓为四。一者自贡高学外道。二者独欲自供养。不欲令他人得。三者反自憎菩萨还自相谤。四者人有来常所闻经妄止令断绝。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成就四法。生善法则灭善不增长。云何为四。一者贡高憍慢学世经典。二者贪着财物数至国家。三者嫉妒诽谤。四者未曾闻经闻说诽谤。是谓迦叶。菩萨成就四法生善则灭善不增长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所生善法灭不增长。何谓为四?以憍慢心,读诵修学路伽耶经。贪利养心,诣诸檀越。憎毁菩萨。所未闻经,违逆不信。迦叶!是为菩萨四法,所生善法灭不增长。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法具足。令诸菩萨已生未生善法皆令灭尽永不增长。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世间所有深着我见。二者观察种族住着利养行咒力事。三者瞋恨菩萨偏赞佛教不普称赞。四者未闻难见经法闻之疑谤。如是迦叶。具此四法。令诸菩萨已生未生善法皆悉灭尽永不增长。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由此着我见  皆令善法尽
 观察于种族  咒术求利养
 毁于菩萨教  而不普称赞
 未闻甚深经  闻之生疑谤
 具行此四法  不久善法尽
 是故诸菩萨  行此四法者
 远离佛菩提  譬如天与地

05  (缺)
06  善男子。具四种法。菩萨摩诃萨一切善根不得生长。何等为四。自生憍慢。勤求世间文章咒术。勤求利养贪著名闻。以欺诳心而诳于他善男子。具是四法。菩萨摩诃萨一切善根永不增长。


【6】
01  菩萨有四事。求经道及有所求索不中断。何谓四事。但求索好经法。六波罗蜜。及菩萨毗罗经。及佛诸品。去瞋恚之心。敬事十方天下人。如奴事大夫。乐于经不为外道自益身也。自守不说人恶及谗溺于人。所不闻经不限佛智也。随其所喜经者各自闻得。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成就四法善不衰退增长善法。云何为四。一者乐闻善法不乐闻非法。乐六度无极菩萨箧藏。二者下意不慢众生。三者以法知足除去邪慢。他犯不犯不说其过。不求他人误失之短。四者所不知法不说是非。以如来证。如来无量境界随众生根。佛所说法我不能达。是谓迦叶。菩萨成就四法善不衰退增长善法。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所生善法增长不失。何谓为四?舍离邪法,求正经典,六波罗蜜菩萨法藏;心无憍慢,于诸众生谦卑下下。如法得施,知量知足,离诸邪命,安住圣种。不出他人罪过虚实,不求人短。若于诸法心不通达,作如是念:佛法无量,随众所乐而为演说,唯佛所知,非我所解。以佛为证,不生违逆。迦叶!是为菩萨四法,所生善法增长不失。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法具足。令诸菩萨善法不灭得法增胜。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愿闻其善不愿闻恶。求行六波罗蜜及菩萨藏。二者除去我见心行平等。令一切众生得法利欢喜。三者远离邪命得圣族欢喜。不说他人实不实罪。亦不见他过犯。四者若此深法自智不见。而不谤毁彼佛如来。如是而见如是而知。我不能知佛智无边种种无碍。如来为诸众生演说此法。如是迦叶。具此四法。令诸菩萨善法不尽得法增胜。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常愿闻其善  非愿闻诸恶
 恒行六波罗  而求菩萨藏
 断除于我见  而行平等心
 普令诸众生  得彼法利喜
 活住清净命  复值圣种族
 他罪实不实  终不而言说
 设睹诸过犯  如同不见闻
 此法甚深奥  少智不能知
 唯佛自明了  而不生疑谤
 佛智广无边  如来为众说
 行此四法者  胜智法无尽
 安住此法中  菩提不难得

05  (缺)
06  善男子。具有四法。菩萨摩诃萨生生世世增长善根。转胜明净不复退失。何谓为四。舍离一切不净之法。勤求一切清净正法。夫正法者。所谓六波罗蜜菩萨法藏。于诸众生心无憍慢。犹若家犬。如法受施而自知量。舍离一切诸邪慢等。安心知足住于圣种。不说他人罪过虚实。不求人短。若于诸法心不通达。亦于世世增长善根转胜明净不复退失。


【7】
01  菩萨有四事。心不委曲当远离。何谓为四。一者犹豫于佛法。二者自贡高瞋恚。顽佷用加于人。三者贪嫉谀訑四者说菩萨短。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心有四曲菩萨当除。云何为四。一者犹豫疑于佛法。二者憍慢不语恚怒众生。三者他所得利心生悭[怡-台+疾]。四者毁呰诽谤不称誉菩萨。是谓迦叶。心有四曲菩萨当除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曲心,所应远离。何谓为四?于佛法中心生疑悔。于诸众生憍慢瞋恨。于他利养起嫉妒心。诃骂菩萨,广其恶名。迦叶!是为菩萨四曲心,所应远离。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生不正心离菩萨行。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疑惑佛法心不爱乐。二者我见贡高瞋恚有情。三者他得利养贪爱憎嫉。四者于佛菩萨不生信敬。亦不称赞而复毁谤。迦叶如是四法。生不正心离菩萨行。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疑惑诸佛法  作意不爱乐
 贡高我见增  瞋恚众生故
 他所得利养  贪爱起憎嫉
 于佛菩萨众  心不生信受
 此四不正心  远离菩萨行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有四种谄曲之心。常应舍离。何谓为四。于诸佛法心生疑悔不决了等。于诸不毁谤当作是念。唯佛作证。佛法无量为诸众生随机所说甚深难解。唯佛自知非我所解。是故不生违逆之心。善男子。是名四法令众生生憍慢心瞋恨恼等。于他利养起嫉妒心。呵骂菩萨广其恶名。善男子。是名四种谄曲之心。菩萨摩诃萨常应舍离。


【8】
01  菩萨有四事。直行至诚。何谓为四。一者自有过恶不覆藏。自悔欲除其罪。二者实谛亡命亡。国亡财不两舌。三者设有灾变妄起。至骂詈数数轻易及挝捶闭着牢狱。设有是当自悔前世恶所致。四者无恨无瞋恚自信。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顺相。云何为四。一者所犯发露而不覆藏。心无缠垢。二者真言致死终不违真。三者所说而不相夺一切侵欺呵骂轻易挝捶缚害。一切是我宿命所作。不起恚他不生使缠。四者坚住不信他说。至信佛法亦不信之。内清净故。是谓迦叶。菩萨有四顺相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直心之相。何谓为四?所犯众罪,终不覆藏,向他发露,心无盖缠。若失国界,身命财利,如是急事,终不妄语,亦不余言。一切恶事:骂詈、毁谤、挝打、系缚,种种伤害,受是苦时,但自咎责,自依业报,不瞋恨他。安住信力,若闻甚深难信佛法,自心清净,能悉受持。迦叶!是为菩萨有四直心之相。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令诸菩萨得柔软相。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得阿钵罗谛。得已发露终不覆藏远离过失。二者彼须真实所言诚谛。宁可尽于王位破坏富贵。散灭财利舍于身命。终不妄语所言真实。亦不令他言说虚妄。三者不发恶言毁谤蔑无一切众生。乃至善与不善斗诤相打禁系枷锁。如是之过亦不言说。恐自成罪得业果报。四者依彼信行深信一切诸佛法教心意清净。迦叶如是四法。令诸菩萨得柔软相。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所获阿钵罗  恐成于过罪
 不敢自覆藏  洗心而发露
 用意要真实  所言须诚谛
 宁尽国王位  舍命破资财
 不发妄语言  弃背真实行
 亦不教他人  令作虚妄事
 又不行毁谤  蔑无一切众
 善与不善者  乃至斗诤等
 终不说视他  恐招自业果
 心住清净行  信乐佛菩提
 此四佛宣扬  众生宜亲近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有四种真实之相。何等为四。所谓于所犯罪终不覆藏。向他发露忏悔。改往心无盖缠。若以实言应失国土身命财物。如是急事不舍实语。亦不异缘作诸余语。一切恶事骂詈诽谤挝打系缚种种伤害。受此苦时但自咎责推于往业。不瞋恨他不怀其恶。善住信力自心净故。若于诸佛甚深之法难信难解。悉能信受读诵受持。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真实质直之相。


【9】
01  菩萨有四事难调也。何谓四事。一者学经自用不随师法。二者所受教不用也。不慈孝于师。三者受比丘僧所信句。妄与他人。四者不敬于成就菩萨。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恶。云何为四。一者多闻调譺行不如法。不顺教诫。二者离于正法不敬师长。不消信施。三者失戒定慧痴惘受施。四者见于调御智慧菩萨。不敬。贡高而轻慢之。是谓迦叶。菩萨有四恶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败坏之相。何谓为四?读诵经典而生戏论,不随法行。不能奉顺恭敬师长,令心欢悦。损他供养,自违本誓而受信施。见善菩萨,轻慢不敬。迦叶!是为菩萨有四败坏之相。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令诸菩萨心意刚强。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闻最上胜法心不乐行。二者于法非法虽知净染。净法不行而行非法。三者不亲近阿阇梨及师法等。信受妄语不知食处。四者见诸菩萨具其胜德。都无恭敬我见轻慢。迦叶如是四法。令诸菩萨心意刚强。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闻彼最上法  心意不乐行
 净法而不修  非法生爱乐
 弃背阿阇梨  不敬于师法
 受食处不知  信行于妄语
 菩萨有胜德  不生于尊重
 下劣我见增  刚强心轻慢
 此四佛自宣  我常亦远离
05  (缺)
06  善男子。具有四法。[怡-台+龙]悷难调难伏之相。何谓为四。读诵经典翻为戏论。虽口说法不随顺行。于诸教诲违逆不信。不能随顺恭奉供养和上阇梨诸福田等令心喜悦。损他信施恭敬供养自违本誓而受信施。见诸调御菩萨大士。轻欺生慢而不恭敬。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种法[怡-台+龙]悷难调难伏之相。


【10】
01  菩萨有四事易调也。何谓为四。一者所闻经法随教不过。所闻者但闻取法不取严
饰。二者当恭敬于师无谀谄。三者食知足持戒三昧如法。四者见成就菩萨。持善心向心口身亦尔。亦欲及其功德。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智。一者未闻者闻行如法。二者依义不以文饰。三者顺教戒善语。所作皆善孝顺师尊。得戒定慧而食信施。四者见于调御智慧菩萨。兴善敬心。是谓迦叶。菩萨四智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善顺之相。何谓为四?所未闻经,闻便信受,如所说行:依止于法,不依言说。随顺师教,能知意旨,易与言语,所作皆善,不失师意。不退戒定,以调顺心而受供养。见善菩萨,恭敬爱乐,随顺善人,禀受德行。迦叶!是为菩萨有四善顺之相。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令于菩萨知见明了。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闻善乐行闻恶乐止。知法真实弃背邪伪受行正道。二者远离毁谤纯善相应。美言流布众所爱敬。三者亲近师教知彼食处。调伏诸根戒定不间。四者自得菩提不舍众生。行实慈愍令彼爱乐广大真德。迦叶。如是四法。令于菩萨知见明了。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闻善乐欲行  闻恶心欲止
 业背邪伪因  受行八正道
 毁谤恒远离  善业得相应
 流布善言音  令众生爱重
 亲近于师教  知彼食来处
 制伏取境根  安住于戒定
 虽得佛菩提  不舍有情界
 行彼真实慈  令求无上德
 此四佛所宣  速得善逝果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有四调顺之相。何谓为四。随所闻法而善说之如说而行。依止于法不依言说。承奉师教能知意旨易与言语。所作皆善不失师意。不退戒定以调顺心而受供养。见诸善调信顺大士恭敬爱乐。随顺善训禀受德行。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调顺之相。


【11】
01  菩萨有四事得其过。何谓四事。一者本不相习不当妄信。二者佛有深法不当妄教人。是为大过。三者人有喜菩萨道者。反教人罗汉道。是为大过。四者于比丘僧中。布施心不等与者。是为大过。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差违。云何为四。一者未悉众生便谓亲厚。菩萨差违。二者众生不能堪受微妙佛法而为说之。菩萨差违。三者爱乐上妙为说下乘。菩萨差违。四者众生正行皆得妙法。而相违反。菩萨差违。是谓迦叶。菩萨有四差违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错谬。何谓为四?不可信人与之同意。,是菩萨谬。非器众生说其深法,是菩萨谬。乐大乘者为赞小乘,是菩萨谬。若行施时,但与持戒,供养善者,不与恶人,是菩萨谬。迦叶!是为菩萨四谬。
04  佛告迦叶波。菩萨有四种违犯。迦叶白言。云何四种。一者众生信根未熟而往化他。菩萨违犯。二者下劣邪见众生广说佛法。菩萨违犯。三者为小乘众生说大乘法。菩萨违犯。四者轻慢正行持戒众生。摄受犯戒邪行众生。迦叶。如是四种。菩萨违犯。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众生信未熟  而往化于彼
 下劣邪有情  为彼广说法
 于彼声闻处  分别大乘法
 轻慢正行人  摄受破戒者
 知此四违犯  菩萨须远离
 依此四法行  菩提不成就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有四僻谬。何谓为四。不可信人与之同意是菩萨谬。非器众生说甚深法是菩萨谬。乐大乘者为说小法是菩萨谬。若布施时但施持戒供养善者不施恶人是菩萨谬。善男子。是名菩萨四种僻谬。


【12】
01  菩萨有四事。得菩萨道。何谓四事。一者等心于十方人。二者布施等心于十方人。三者所作为等心于十方人。四者说经等心于十方人。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道。云何为四。一者等心为一切众生。二者劝一切众生学佛智慧。三者为一切众生而说正法。四者令一切众生顺于正行。是谓迦叶。菩萨四道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正道。何谓为四?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普化众生,等以佛慧。于诸众生,平等说法。普令众生等住正行。迦叶!是为菩萨有四正道。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成菩萨道。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于一切众生心行平等。二者于一切众生用佛智教化。三者于一切众生演说妙法。四者于一切众生行正方便。迦叶。如是四法。成菩萨道。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于彼群生类  恒行平等心
 教导诸有情  令入如来智
 常演微妙法  救度一切人
 安住真实中  是名正方便
 此四平等法  佛自恒宣说
 依教彼恒行  成就菩萨道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有四正道。何谓为四。于诸众生生平等心。普信众生等以佛慧。于诸众生说法平等。等令众生等住正行。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正道。


【13】
01  菩萨有四恶知识。何谓四。一者教人为罗汉道灭意。二者教人为辟支佛道。自守无为。三者喜教人为教道。四者人求有学经者。持财物诱恤。不肯教人。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恶知识。云何为四。一者声闻但自饶益。二者缘觉少义少事。三者世俗师典专在言辩。四者习彼但得世法不获正法。是谓迦叶。菩萨四恶知识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非善知识、非善等侣。何谓为四?求声闻者,但欲自利。求缘觉者,喜乐少事。读外经典路伽耶毗,文辞严饰。所亲近者,但增世利,不益法利。迦叶!是为菩萨有四非善知识、非善等侣。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为菩萨怨而不可行。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乐修小乘自利之行。二者行辟支佛乘浅近理法。三者随顺世间咒术伎艺。四者用世智聪辩。集彼世间虚妄无利之法。迦叶。如是四法。为菩萨冤不可同行。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若行声闻乘  出家自利行
 及彼辟支迦  证悟浅理行
 耽着世间艺  伎术禁咒等
 复用世智辩  虚集无利法
 诳赚于众生  不到真实际
 此四菩萨行  善根皆灭尽
 冤家不同行  佛言宜远离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有四非善知识非善等侣。何谓为四。求声闻者但欲自利。求缘觉者心乐少事。叹外经典路伽耶陀文章严饰。所亲近者但增世利不慕法利。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非善知识非善等侣。


【14】
01  菩萨有四善知识。何等为四。一者人所求索不逆也。用是故成佛道。二者经师。是为善知识。多闻经故。三者劝乐使人发意求佛。成于功德。四者佛天中天。是善知识。具足诸佛法故。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善知识。云何为四。来乞求者是菩萨知识长养道故。为法师者。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菩萨知识多闻。长养般若波罗蜜故。劝出家学道者。是菩萨善知识。长养一切诸善根故。诸佛世尊是菩萨善知识。长养一切诸佛法故。是谓迦叶菩萨四善知识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善知识、四善等侣。何谓为四?诸来求者是善知识,佛道因缘故。能说法者是善知识,生智慧故。能教他人令出家者,是善知识,增长善法故。诸佛世尊是善知识,增长一切诸佛法故。迦叶!是为菩萨四善知识、四善等侣。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为菩萨善友。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有求菩提道者。为菩萨善友。二者作大法师。为菩萨善友。三者以闻思修慧。出生一切善根者。为菩萨善友。四者于佛世尊求一切佛法者。为菩萨善友。迦叶如是四法。为菩萨善友。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求成菩提者  佛子亲善友
 作大说法师  显发闻思慧
 教化诸众生  出生五善根
 恒为善逝子  当获正觉道
 佛说此四法  不迷于正行
 令得大菩提  是名真善友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有四善知识四善等侣。何谓为四。诸来乞者是善知识。道因缘故。能说法者是善知识。增长善故。劝令出家是善知识。出三界苦。诸佛菩萨是善知识。增长一切正妙法故。善男子。是名菩萨四善知识四善等侣。


【15】
01  菩萨有四事。矫称为菩萨。何谓四事。一者依经得生活。二者但欲声名不索佛道。三者但欲自安不念苦人。四者但口多说不欲度余人。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有四像菩萨。云何为四。一者贪利不求功德。二者但自求乐不为众生。三者但自除苦不为众生。四者欲得眷属不乐远离。是谓迦叶。四像菩萨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非菩萨而似菩萨。何谓为四?贪求利养,而不求法。贪求名称,不求福德。贪求自乐,不救众生以灭苦法。乐聚徒众,不乐远离。迦叶!是为四非菩萨而似菩萨。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为菩萨影像。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为利养不为法。二者为要称赞不为戒德。三者自利求安不利苦恼众生。四者于实德能不生分别乐欲。迦叶。如是四法。为菩萨影像。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广求于利养  不为听受法
 爱乐人赞扬  弃舍于德业
 一向求自安  不愍众生苦
 于彼实德能  无乐无分别
 如是四种法  佛说为影像
 汝诸菩萨众  各各宜远离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有四实非菩萨而似菩萨。何谓为四。贪求利养而不求法。贪求名称不求功德。贪求自乐不救众生。以灭苦法乐聚徒众不乐远离。善男子。是名四非菩萨而似菩萨。


【16】
01  菩萨有四事。成其功德。何谓四事。一者信虚空。二者所作恶信当悔。三者心念万物皆非我所。四者极大慈于十方人。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真功德。云何为四。一者解空而信行报。二者解无吾我大慈众生。三者虽乐泥洹不舍生死。四者行布施欲化众生。不望其报。是谓迦叶。菩萨四真功德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真实菩萨。何谓为四?能信解空,亦信业报。知一切法无有吾我,而于众生起大悲心。深乐涅槃,而游生死。所作行施,皆为众生,不求果报。迦叶!是为四种真实菩萨福德。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为菩萨实德。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入空解脱门。信业报无性。二者入无我无愿门。虽得涅槃。恒起大悲乐度众生。三者于大轮回巧施方便。四者于诸有情虽行给施不求果报。迦叶。如是四法。为菩萨实德。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入彼空解脱  信观业无性
 无我无愿门  安住慈愍行
 虽证涅槃空  乐度众生故
 于彼轮回中  巧设诸方便
 广济于群生  不希于福报
05  (缺)
06  善男子。有四种真实菩萨。何谓为四。能信于空亦信业报。知一切法无有吾我。而于众生起大悲心。深乐涅槃而游生死。所作布施皆为众生不求果报。善男子。是为菩萨四种真实菩萨功德。


【17】
01  菩萨有四珍宝。何谓为四。一者见佛已悉供养无二意。二者六波罗蜜法悉闻。三者常净心向师。四者止于爱欲。常止空闲处。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摩诃萨有四大藏。云何为四。一者值佛出现于世。二者闻说六度无极。三者见法师心中无碍。四者不放逸乐住山林。是谓迦叶。菩萨有四大藏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大藏。何谓为四?若有菩萨值遇诸佛。能闻六波罗蜜及其义解。以无碍心视说法者。乐远离行,心无懈怠。迦叶!是为菩萨有四大藏。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为菩萨大藏。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于诸佛所恭敬供养。二者恒行六度大波罗蜜多。三者尊重法师心不退动。四者乐居林野心无杂乱。迦叶。如是四法。为菩萨大藏。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于彼诸佛所  供养一切佛
 大乘六度中  所行波罗蜜
 尊重说法师  承事心无退
 常居林野中  清净无杂乱
 此四善逝说  佛子大法藏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有四大藏。何谓为四。若有菩萨值佛出世。因尔得闻六波罗蜜及其
义趣。以无碍心侍说法者。不暂远离心无懈怠。住阿兰若而无放逸。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大藏。


【18】
01  菩萨有四事出于魔界。何谓为四。一者不舍菩萨心。二者无有瞋恚心向于十方人。大如毛发。三者悉学外余道。四者恭敬于诸菩萨。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越度众魔。云何为四。一者不舍菩萨心。二者心不碍一切众生。三者不染着一切诸见。四者不轻慢一切众生是谓迦叶。菩萨四法越度众魔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能过魔事。何谓为四?常不舍离菩提之心。于诸众生心无恚碍。觉诸知见。心不轻贱一切众生。迦叶!是为菩萨四法能过魔事。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远离菩萨魔道。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行诸行不离菩提心。二者于一切众生心无恼害。三者于一切法明了通达。四者于一切众生不生轻慢。迦叶。如是四法。远离菩萨魔道。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所行众善行  不离菩提心
 于彼诸群生  恒时无恼害
 诸法善通达  于生绝轻慢
 此四善逝说  远离诸魔道
 是人依此行  得彼真空际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有四种法能坏魔事。何谓为四。常不舍离菩提之心。于诸众生心无
罣碍。于诸执着悉皆觉知。心不轻贱一切众生。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种法能坏魔事。


【19】
01  (缺)
02  复次迦叶。菩萨摩诃萨有四法。摄受一切善法。云何为四。一者常止山泽心无欺诈。二者有恩无恩心常忍辱。三者念报四恩弃舍身命为众生故。四者求法而无厌足。具一切善根故。是谓迦叶。菩萨摩诃萨四法摄受一切善。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摄诸善根。何谓为四?在空闲处,离谄曲心。诸众生中,行四摄法而不求报。为求法故,不惜身命。修诸善根,心无厌足。迦叶!是为菩萨四法,摄诸善根。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集菩萨一切善根。迦叶白言。四法云何。一者乐住林间寂静宴默。二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诸众生。三者乐求妙法弃舍身命。四者闻义不足集诸善根勤行精进。迦叶。如是四法。能集菩萨一切善根。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乐住闲寂处  宴默离喧烦
 四摄御众生  令登于觉路
 勤求于妙法  弃舍于身命
 精进集善根  闻法心无足
 佛说此四行  出生无边善
05  (缺)
06  (缺)


【20】
01  菩萨有四事。得功德不可复计。何谓为四。一者持法施与人。不希望欲有所得。二者人有犯戒者。当慈哀之。三者多教人为菩萨道。四者有下贱人来毁辱菩萨。悉当忍之。是为四
02  复次迦叶。菩萨摩诃萨有四无量福行。云何为四。一者法施心无悕望。二者见有犯
戒兴大悲心。三者愿一切众生乐菩萨心。四者见有羸劣不舍忍辱。是谓迦叶。菩萨四无量福行
03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无量福德庄严。何谓为四?以清净心而行法施。于破戒人生大悲心。于诸众生中,称扬赞叹菩提之心。于诸下劣,修习忍辱。迦叶!是为菩萨有四无量福德庄严。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生菩萨无量福德。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恒行法施心无吝惜。二者起大悲心救护破戒众生。三者化诸有情发菩提心。四者于下劣恶人忍辱救护。迦叶。如是四法。出生菩萨无量福德。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广说诸妙法  清净心无吝
 毁禁诸有情  救护垂慈愍
 令彼众生类  发于净觉心
 种种劣恶人  救护行忍辱
 菩萨及诸佛  同行此四行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有四不可思量福德行业。何谓为四。以清净心而行法施。于破戒人生大悲心。于诸众生称扬叹咏菩提之心。于无力者修习忍辱。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不可思量福德行业。


【21】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能破菩萨意地无明烦恼。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行戒行具足无犯。二者受持妙法身心无倦。三者随其意解传施法灯。四者礼敬投诚称扬佛德。迦叶如是四法。能破菩萨意地无明烦恼。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坚持具足戒  意地无缺犯
 妙法恒受持  昼夜心无倦
 所解诸佛教  随意施法灯
 称赞一切佛  投诚恭敬礼
 智者行此四  能断无明地
 一切诸佛心  依此得菩提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有四种法。破碎烦恼无明住地。何谓为四。戒品清净若轻若重悉皆
不犯。摄持正法不惮劬劳。布施灯明供养福田。舍施财物无有亲疏。是名四法破碎烦恼无明住地。


【22】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生菩萨无碍智。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有法施。二者受持妙法。三者不害他人。四者亦不轻慢。迦叶如是四法。生菩萨无碍智。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所行妙法施  令彼得受持
 不嫉众生学  尊重于持戒
 四法除宿罪  获成最上觉
 依此得菩提  出生无碍智
 复别十二行  智者得菩提
 成就甘露味  所有诸众生
 而具深法眼  解说读诵持
 佛说于彼人  获福无有量
 所有恒河沙  俱胝佛剎土
 满中盛七宝  供养一切佛
 彼福亦无量  若人念此法
 四句伽他经  福德胜于彼
 复次迦叶波  若持此四句
 未名菩萨者  得名为菩萨
 说此四法中  具足十善行
 依法平等心  是故名菩萨
05  (缺)
06  善男子。有四种法得无碍智。何谓为四。无希望心常行法施。受持正法与理相
应。于他利养不生嫉妒。恒自摄心不生憍慢。是名四法得无碍智。


【23】
01  佛语迦叶言。不用字为字菩萨也。随法行。随法立用。是故字菩萨。菩萨。凡有三十二事。何谓三十二事。安隐慈心。于人自念。智虑少去。自用不高。自[仁-二+畜]坚住不动。还所与亲厚。乃至般泥洹。
02  复次迦叶。非以菩萨名故称为菩萨。行法行等行禅分别故。乃称菩萨复次迦叶。菩萨摩诃萨成就三十二法得称菩萨。云何为三十二。一者至心饶益众生。二者欲逮萨芸若智。三者自谦不毁他智。四者不慢一切众生。五者信心一切众生。六者爱念一切众生。七者至竟慈愍众生。八者等心怨亲。九者众生求于泥洹益以无量福。
03  复次,迦叶!名菩萨者,不但名字为菩萨也。能行善法,行平等心,名为菩萨。略说成就三十二法,名为菩萨。何谓三十二法?常为众生深求安乐。皆令得住一切智中。心不憎恶他人智慧。破坏憍慢。深乐佛道。爱敬无虚。亲厚究竟,于怨亲中其心同等,至于涅槃。
04  佛告迦叶波。若诸菩萨。具足三十二法。名为菩萨。迦叶白言。云何三十二法。所为利益一切众生。一切智智种子。不量贵贱令得智慧。为一切众生低心离我。真实愍念其意不退。善友恶友心行平等。虽到涅槃
05  (缺)
06  善男子。非但名字号为菩萨。能行善法行平等心名为菩萨。若能成就三十二法则名菩萨。何谓三十二法。常为众生深求安乐。皆令得住一切智中。常自称量无上法器。心不憎恶他人智慧。破坏憍慢深乐佛道。心地坚固敬无虚假。亲友究竟得至成佛。于亲非亲心常平等。


【24】
01  善知识恶知识。等心无有异所。作为不懈怠。常和畅向于十方人。不中断等心
悉遍至。不断慈心。索诸经法不忘。于经法中无有饱时。所有恶不覆藏皆发露。他人有短不念其短恶。诸福功德悉究竟。索所施与。但发心索佛耳。一切不索。有所生心。向十方人。不适有所憎。
02  十者见众生欢喜与语。十一者已许无悔。十二者大悲普遍一切众生。十三者求法多闻无厌。十四者己之所犯知以为过。十五者见他所犯谏而不怒。十六者修行一切威仪礼节。十七者施不望报。十八者忍辱无碍。
03  言常含笑,先意问讯。所为事业,终不中息。普为众生等行大悲。心无疲倦,多闻无厌。自求己过,不说他短。以菩提心行诸威仪。所行惠施,不求其报。不依生处而行持戒。诸众生中行无碍忍。
04  思念爱语。先意问讯愍见重担。于诸众生恒起悲心。常求妙法。心无疲厌。闻法无足。常省己过不说他犯。具诸威仪恒发大心。修诸胜业不求果报。所生戒德灭诸轮回。令诸有情道心增进。
05  (缺)
06  言常含笑言语知量。前应问讯面无颦蹙。所为事业终不中息。普为众生等行大悲。心无疲倦多闻无厌。自责己过不讥彼短。于有罪者慈悲呵责。以菩提心行诸威仪。所行布施不求反报。不求生处而行持戒。于诸众生生无碍忍。


【25】
01  无思想之禅。不愿于其中也。沤和拘舍罗。护于智慧。四事杂布施。不乐于外事。不喜于小道。心喜于大道。离于恶知识。习善知识。以五旬自娱乐。譬如月初生时。稍稍增益。于智慧稍稍如是。不堕非法。所语无异。所说谛者恭敬
02  十九者精进求一切善根。二十者修习禅定出过无色。二十一者以权摄慧。二十二者四恩摄权。二十三者有戒无戒等以慈心。二十四者至心闻法二十五者专止山泽。二十六者不乐世荣。二十七者不乐小乘乐大乘功德。二十八者远恶知识亲善知识。二十九者成就四梵居止。三十者依猗智慧。三十一者众生有行无行终不舍离。三十二者所说无二敬重真言。菩萨之心最为在前。
03  为修一切诸善根故,勤行精进。离生无色而起禅定。行方便慧。应四摄法。善恶众生,慈心无畏。一心听法。心住远离。心不乐着世间众事。不贪小乘,于大乘中常见大利。离恶知识,亲近善友。成四梵行,游戏五通。常依真智。于诸众生,邪行正行,俱不舍弃。言常决定。贵真实法。一切所作,菩提为首。
04  一切善根皆悉集行。虽行忍辱精进。如入无色禅定。智慧方便善解总持。恒以四摄巧便受行。持戒犯戒慈心不二。常处山林乐问深法。世间所有种种厌离。爱乐出世无为果德。远离小乘正行大行。弃舍恶友亲近善友。于四无量及五神通。皆悉通达已净无知。不着邪正如实依师。发菩提心纯一无杂。
05  (缺)
06  为修一切诸善根故勤行精进。遣无色界取于禅定。行方便慧应四摄法。持戒毁戒慈心平等。至心听法心乐远离。住阿兰若而不乐着一切世间种种荣华。于大乘中见大利益。离恶知识亲近善友。常运平等。四种梵心游戏五通。常依真智。于诸众生邪行正行俱不弃舍。言常决定贵真实法。一切善根以菩萨心而为上首。


【26】
01  佛言。如是迦叶。三十二事。是故名为菩萨
02  是谓迦叶。菩萨摩诃萨成就三十二法得称菩萨。
03  如是迦叶!若人有此三十二法,名为菩萨。
04  迦叶。如是具足三十二法。是则名为菩萨。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利益诸众生  欲行清净行
 令生一切智  不择于贵贱
 同入如来慧  真实愍众生
 心意不退转  善友及恶友
 平等观于彼  虽到于涅槃
 爱语先问讯  忧愍于重担
 及彼诸众生  不断于大悲
05  (缺)
06  若人具此三十二法。则得名为菩萨之位。


【27】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求法心无苦  闻义常不足
 恒省自身非  不讥他人犯
 具修众威仪  而起大乘行
 不求于果报  所持诸戒德
 断灭于轮回  令彼诸有情
 远害增道意  忍辱集善根
 精进修诸行  如入无色定
 智慧诸方便  总持而善解
 四摄恒受行  持犯二俱愍
 常处于林间  恒乐闻深法
 厌离于世间  爱敬无上果
 远离声闻乘  而修大乘行
 弃舍于恶朋  亲近于善友
05  (缺)
06  (缺)


【28】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五通四无量  智慧悉通达
 清净绝无知  不着于邪正
 依师究真实  纯一无杂行
 佛说观行法  先发菩提心
 若此三十二  善逝当演说
 菩萨具足行  得佛甘露味
05  (缺)
06  (缺)


【29】
01  佛言迦叶。譬如地。一切人随其所种。其地亦不置人也。如是发意菩萨。自致乃成佛饶益十方人。亦适无所置也。
02  复次迦叶。我当为汝说喻。智者以喻得知。菩萨功德。譬如地界为一切众生而无有二。如是迦叶。菩萨从初发意以来至于道场。为一切众生亦无有二。
03  复次,迦叶!菩萨福德无量无边,当以譬喻因缘故知。迦叶!譬如一切大地,众生所用,无分别心,不求其报。菩萨亦尔,从初发心,至坐道场,一切众生皆蒙利益,心无分别,不求其报。
04  佛告迦叶波。我为菩萨。说譬喻法。令彼知见为菩萨德。迦叶白言。其义云何。迦叶。譬如地大与一切众生。为其所依令彼长养。而彼地大于其众生无求无爱。菩萨亦然。从初发心直至道场。坐得成菩提。于其中间。运度一切众生无爱无求。亦复如是。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地大  与诸众生  依止长养
 于彼众生  无求无爱  菩萨亦尔
 从初发心  直至道场  成无上觉
 运度有情  无求无爱  无冤无亲
 平等摄受  令得菩提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功德无量无边当以譬喻因缘知之。善男子。譬如大地容受众生。无分
别心不求报恩。菩萨亦尔。从初发心至坐道场。一切众生皆蒙利益。心无分别不求报恩。


【30】
01  譬如水。百谷草木皆因水茂盛。菩萨如是。发心诸经法悉从中生。
02  譬如水界生于百谷诸药草木。如是迦叶。菩萨至诚清净慈心覆育一切。为诸众生起
青白之德。
03  迦叶!譬如一切水种,百谷药木皆得增长。菩萨亦尔,自心净故,慈悲普覆一切众生,皆令增长一切善法。
04  佛告迦叶波。譬如水界润益一切药草树木。而彼水界于其草木无爱无求。迦叶。菩萨亦然。以清净慈心。遍行一切众生。润益有情白法种子。令得增长无爱无求。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水界  润益一切  药草树木
 令得生长  无爱无求  菩萨亦尔
 以净慈心  遍及有情  次第普润
 净种增长  破大力魔  得佛菩提
05  (缺)
06  善男子。如一切水润生百种稻禾药草丛林树木。皆得增长。菩萨亦尔。自心净故慈悲普覆。润诸众生皆令增长一切善法


【31】
01  迦叶。譬如春夏温暖所种成熟。菩萨智慧成熟十方人功德如是。
02  譬如火界成熟百谷诸药草木如是迦叶。菩萨以般若波罗蜜。成就一切众生。
03  迦叶!譬如一切火种,皆能成熟百谷果实。菩萨智慧亦复如是,皆能成熟一切善法。
04  佛告迦叶。譬如火界成熟一切谷麦苗稼。火界于彼无爱无求。迦叶。菩萨亦尔。以大智慧成熟一切众生善芽。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火界  成熟一切  五谷苗稼
 而彼火界  于其苗稼  无求无爱
 菩萨亦尔  以智慧火  成熟一切
 众生善芽  菩萨于彼  无求无爱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火种皆能成熟百种禾谷药草华果。菩萨智慧亦复如是。皆能成就一切善根。


【32】
01  譬如风。悉成诸佛国土。菩萨如是。沤和拘舍罗悉成诸佛经。
02  譬如风界庄严一切诸佛国土。如是迦叶。菩萨善权庄严一切诸佛国土。
03  迦叶!譬如一切风种,皆能成立一切世界。菩萨方便亦复如是,皆能成立一切佛法。
04  佛告迦叶。譬如风界遍满一切诸佛剎土。迦叶。菩萨亦尔。以善方便遍众生界令解佛法。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风界  随自势力  普遍佛剎
 诸菩萨众  亦复如是  以善方便
 为其佛子  说最上法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风轮皆能成立一切世界诸佛剎土。菩萨方便亦复如是。皆能成立一切善法。


【33】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迦叶。譬如魔冤领四军兵。欲界诸天不能降彼。迦叶。菩萨亦尔。得意清净一切众魔不能惑乱。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魔冤  领四军兵  欲界诸天
 不能降彼  菩萨亦尔  得意清净
 一切众魔  不可惑乱
05  (缺)
06  (缺)


【34】
01  譬如月初生时日日增益。菩萨如是。精进具足于功德。
02  譬如月初日日增长。如是迦叶。菩萨至诚清净增长一切白净之法。
03  迦叶!譬如月初生时,光明形色日日增长。菩萨净心亦复如是,一切善法日日增长。
04  佛告迦叶。譬如白月渐渐增长乃至圆满。迦叶。菩萨亦尔。以无染心求一切法乃至圆满。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白月  渐渐增长  直至圆满
 菩萨亦尔  以无染心  求修诸善
 渐渐增进  白法圆满
05  (缺)
06  善男子。如月初生。光明炎色日日增长。菩萨净心亦复如是。一切善法日日增长。


【35】
01  譬如日。无所不照天下皆见其明菩萨如是。智慧光明悉照十方人。经道之明。
02  譬如日出照诸众生。如是迦叶。菩萨以一般若波罗蜜。照一切众生。
03  迦叶!譬如日之初出,一时放光,普为一切众生照明。菩萨亦尔,放智慧光,一时普照一切众生。
04  佛告迦叶。譬如日出放大光明。照彼世间无不朗然。迦叶。菩萨亦尔。放智慧光照诸众生。无不开悟。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日出  照彼世间  一切物像
 无不朗然  菩萨亦尔  放智慧光
 照诸有情  无不开解
05  (缺)
06  善男子。如日初出一时发光。普为一切众生照明。菩萨亦尔。发智慧光一时普照一切众生。


【36】
01  譬如师子。独行独步无所畏。菩萨如是被戒德之铠。独行独步无所畏。
02  譬如师子鹿王随其所行。一切无有恐怖。如是迦叶。菩萨住戒功德随其所行。一切无有恐怖。
03  迦叶!譬如师子兽王,随所至处,不惊不畏。菩萨亦尔,清净持戒,真实智慧,随所住处,不惊不畏。
04  佛告迦叶。譬如师子兽王有大威德。于彼一切所行之处不惊不怖。迦叶。菩萨亦尔。安住多闻戒德。如是一切所往之处不惊不怖。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师子兽王  威德勇猛  所行之处
 心无惊怖  菩萨亦尔  安住多闻
 持戒智慧  于彼世间  所行之处
 离诸怖畏
05  (缺)
06  善男子。如师子王。随所至处不惊不畏。菩萨亦尔。持戒清净智慧真实。随所住处不惊不畏。


【37】
01  (缺)
02  譬如象王堪诸重担终无疲厌。如是迦叶。菩萨善调御心为一切众生。堪任重担而无厌惓。
03  迦叶!譬如善调象王,能办大事,身不疲极。菩萨亦尔,善调心故,能为众生作大利益,心无疲倦。
04  佛告迦叶。譬如龙象有大势力。担负一切重物而无疲苦。迦叶。菩萨亦尔。担负一切众生五蕴诸苦。不得其苦。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龙象  有大势力  身负重物
 而不疲苦  菩萨亦尔  担负众生
 五蕴诸苦  亦无疲苦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善调大龙象王。荷负重担身不疲极。菩萨亦尔。善调心故荷负一切众生之类。作大利益而无疲倦。


【38】
01  (缺)
02  譬如莲花生在淤泥而不着水。如是菩萨生在世间不着世法。
03  迦叶!譬如有诸莲花,生于水中,水不能着。菩萨亦尔,生于世间,而世间法所不能污。
04  佛告迦叶。譬如莲华生长水中淤泥浊水而不能染。迦叶。菩萨亦尔。虽生世间。世间杂染终不能着。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莲华  出生水中  浊水淤泥
 而不可染  菩萨亦尔  虽生世间
 种种杂染  而不能着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莲华生于水中水不染着。菩萨亦尔。生于世间诸世间法而不染污。


【39】
01  譬如草木。虽无上枝下根由复生。菩萨如是。虽断三处极大慈续见世间。
02  譬如伐树虽截其枝。而不伐根复生如故。如是迦叶。菩萨以善权心。虽断结缚
犹生三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03  迦叶!譬如有人伐树,根在还生。菩萨亦尔,方便力故,虽断结使,有善根爱,还生三界。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方便断树不断树根。而于后时复生大地。迦叶。菩萨亦尔。以方便力断彼烦恼。不断彼种以大悲善根复生三界。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有人  以其方便  而断树身
 不断树根  如是后时  复生大地
 菩萨亦尔  以善方便  断彼烦恼
 不断彼种  以大悲故  复生三界
05  (缺)
06  善男子。如人伐树根在还生。菩萨亦尔。方便力故虽断结使。有善根爱还生三界。


【40】
01  譬如万川四流皆归于海。合为一味。菩萨如是。持若干种行合会功德。持用成愿一
味。入萨芸若中。
02  譬如诸方江河之水。入于大海悉为一味。如是迦叶。菩萨作若干种善愿功德。
当作佛道悉为一味。
03  迦叶!譬如诸方流水,入大海已,皆为一味。菩萨亦尔,以种种门集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为一味。
04  佛告迦叶。譬如诸方所流河水。皆归大海同一咸味。迦叶。菩萨亦尔。所有一切善根。种种利益回向菩提。与彼涅槃同归一味。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一切  江河诸水  皆入大海
 同一咸味  菩萨亦尔  所有一切
 善根利益  回向菩提  及彼真际
 同归一味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诸方流水入于大海皆为一味。菩萨亦尔。以种种门习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为一味。


【41】
01  譬如须弥山忉利住其上。菩萨如是发心成萨芸若。
02  譬如四天王三十三天住须弥山。如是迦叶。菩萨善根心中。
03  迦叶!譬如须弥山王,忉利诸天,及四天王,皆依止住。菩萨菩提心亦复如是,为萨婆若所依止住。
04  佛告迦叶。譬如四大天王及忉利天众。要彼安住妙高之山。迦叶。菩萨亦尔。为一切智所修善法。要彼安住菩提大心。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四王  及帝释众  要彼安住
 妙高之山  菩萨亦尔  为一切智
 所修善法  安住菩提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须弥山王。忉利诸天及四天王皆依止住。菩萨大菩提心亦复如是。为萨婆若所依止住。


【42】
01  譬如国王得傍臣共治。则好沤和拘舍罗。如是菩萨。所作为如佛。
02  譬如国王大臣所助。乃具成办一切国事。如是迦叶。菩萨般若波罗蜜善根所助。乃具成办一切佛事。
03  迦叶!譬如有大国王,以臣力故能办国事。菩萨智慧亦复如是,方便力故,皆能成办一切佛事。
04  佛告迦叶。譬如国王欲行王事须假宰臣。迦叶。菩萨亦尔。欲为佛事。须假智慧方便。我今于彼。而说颂曰
 譬如国王  欲行王事  须仗宰臣
 而得成就  菩萨亦尔  欲为佛事
 假方便慧  决定成就
05  (缺)
06  善男子。如大国王以群臣力能办国事。菩萨智慧亦复如是。以方便力。皆能成办一切佛事。


【43】
01  譬如天[雨/星]欲索雨不能得也。菩萨如是不学经道。豫知不高明也。
02  譬如迦叶天无云者雨不可得。如是菩萨。不多闻者法雨不可得。
03  迦叶!譬如天晴明时,净无云翳,必无雨相。寡闻菩萨无法雨相,亦复如是。
04  佛告迦叶。譬如晴天无其云雾。于彼世间终无降雨之相。迦叶。菩萨亦尔。寡闻小智于诸有情。终无说法之相。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虚空  晴无云雾  于彼世间
 终不降雨  菩萨亦尔  寡闻少智
 于其有情  无说法相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天净清明无诸云气必无雨相。寡闻菩萨无所知解无法雨润。亦复如是。


【44】
01  譬如树荫却雨。菩萨如是持极大慈雨于经道。
02  譬如迦叶天有云者雨泽可得。菩萨如是有大慈云能降法雨。
03  迦叶!譬如天阴云时,必能降雨,充足众生。菩萨亦尔,从大悲云起大法雨,
利益众生。
04  佛告迦叶。譬如虚空起大云雷。必降甘雨成熟苗稼。迦叶。菩萨亦尔。于其世间起慈悲云。降妙法雨成熟众生。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虚空  云雷忽起  必降甘泽
 成熟苗稼  菩萨亦尔  普覆慈云
 降[雨/注]法雨  成熟有情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天阴云起必能降雨。充足众生生长萌牙。菩萨亦尔。从大悲云起大法雨利益众生。


【45】
01  譬如遮迦越罗王之所处。自然后七宝自然来生。菩萨如是初生萨芸若意。然后自然生三十七品经。
02  譬如圣王出者七宝可得。如是迦叶。菩萨出者三十七品道宝可得。
03  迦叶!譬如随转轮王所出之处,则有七宝。如是迦叶!菩萨出时,三十七品现于世间。
04  佛告迦叶。譬如转轮圣王有其七宝恒随王行。迦叶。菩萨亦尔。有七觉支恒随菩萨。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世间  转轮圣王  所有七宝
 恒随王行  菩萨亦尔  有七觉支
 所到之处  随逐菩萨
05  (缺)
06  善男子。如转轮圣王所出之处则具七宝。菩萨亦尔。随所出处三十七品现于世间。


【46】
01  譬如更治摩尼珠。其价增倍多所饶益。师成一人为菩萨道。众阿罗汉辟支佛皆依用
得度。
02  譬如有摩尼珠者。彼中无量百千种珠悉皆可得。如是迦叶。有菩萨心者。彼中无量百千声闻缘觉之法悉皆可得。
03  迦叶!譬如随摩尼珠所在之处,则有无量金银珍宝。菩萨亦尔,随所出处,则有无量百千声闻辟支佛宝。
04  佛告迦叶。譬如摩尼宝珠得多富贵。价直迦哩沙波拿。百千富贵。迦叶。菩萨亦尔。得多富贵价直声闻缘觉百千富贵。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摩尼宝  富贵广得多
 迦哩沙波拏  百千不可比
 菩萨亦如是  富贵倍弘多
 辟支及声闻  百千亦难比
05  (缺)
06  善男子。如摩尼珠所在之处。则有无量金银珍宝。如是菩萨随所出处。则有无量百千声闻辟支佛宝。


【47】
01  (缺)
02  譬如三十三天游杂园观。一切乐具皆悉同等。如是迦叶。菩萨至诚清净。为一切众
生方便同等。悉无差降。
03  迦叶!譬如忉利诸天,入同等园,所用之物皆悉同等。菩萨亦尔,真净心故,于众生中平等教化。
04  佛告迦叶。譬如忉利天众。若住杂林者。受用富贵平等无二。迦叶。菩萨亦尔。若住清净心者。为一切众生正直方便平等无二。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忉利天  住彼杂林者
 受用于富贵  平等无有二
 菩萨亦如是  住心清净者
 正直为群生  方便亦无二
05  (缺)
06  善男子。如忉利天入杂藏园。随意所用悉在其中。菩萨亦尔。真净心故于诸众生平等教化。


【48】
01  譬如毒药在人手中不害伤人。菩萨虽在爱欲中。持智慧不入恶道。
02  譬如有毒因咒药故不能为害。如是迦叶菩萨结毒因智乐故不能为害。
03  迦叶!譬如咒术药力,毒不害人。菩萨结毒亦复如是,智慧力故,不堕恶道。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妙解禁咒善知毒药。一切毒药不能为害。迦叶。菩萨亦尔。具大智慧善行方便。一切烦恼不能为害。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世间人  善知药禁咒
 一切毒药等  不能为损害
 菩萨亦如是  若具方便慧
 一切烦恼毒  不能为损害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咒术药力毒不能害。菩萨结使亦复如是。智慧力故不堕恶道。


【49】
01  譬如郡国多积粪壤。有益稻田菜园。菩萨虽在爱欲中。益于天上天下。
02  譬如城邑有诸粪壤饶益田用。如是迦叶。菩萨因结学萨芸若用。
03  迦叶!譬如诸大城中所弃粪秽,若置甘蔗蒲桃田中,则有利益。菩萨结使亦复如是,所有遗余,皆是利益,萨婆若因缘故。
04  佛告迦叶。譬如世间粪壤之地。能生肥盛甘蔗。迦叶。菩萨亦尔。若处烦恼粪地。能生一切智种。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粪壤地  出生于甘蔗
 倍常而肥盛  菩萨处烦恼
 出生一切智  其义亦如是
05  (缺)
06  善男子。如大城中所弃粪秽。若置甘蔗蒱萄田中则有利益。菩萨结使亦复如是。所余习气为一切智而作因缘。


【50】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不学武艺。若执器仗宁解施设。迦叶。菩萨亦尔。先未闻法寡识机药。若执智见何辩邪正。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有人不曾习学戈矛之法则无武用。菩萨亦尔。不曾习学一切诸法。而不能为算择分别受持修行。


【51】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迦叶。譬如[穴/(采-木+田)]师欲烧瓦器须用大火。迦叶。菩萨亦尔。欲为愚
迷众生开发智慧。须用佛法智火。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陶师于诸坏器未燥之时。不堪大火。菩萨亦尔。于诸众生智慧微弱。不堪听闻诸佛大法。故不为说。彼设得闻则生狂乱。


【52】
01  佛语迦叶。若有菩萨欲学极大珍宝之积遗日罗经。当随是经本法精进。何等
为本法。无法无我无人无寿无常无色无痛痒无思想无生死识。是为法本根。
02  是故迦叶。菩萨欲学此宝严经者。当正观诸法。云何为正观。谓真实观诸法。云何为真实观诸法。谓不观我人寿命。是谓中道真实观法
03  如是迦叶!菩萨欲学是宝积经者,应修习正观诸法。云何为正观?所谓真实思惟诸法。真实正观者,不观我、人、众生、寿命,是名中道真实正观。
04  迦叶。是故此大宝积正法。令菩萨修学受持得解法行迦叶白言。菩萨云何受持见正法行。迦叶。如自观身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无名无相。无观行故。迦叶。如此说名正观影像中法。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欲学宝云微妙经者。常应修习实法正观。云何正观。所谓真实思惟是法正观。不观我人众生寿命。是名中道真实正观。


【53】
01  (缺)
02  复次迦叶。真实观者。谓不观色有常无常。亦不观痛想行识有常无常。是谓中道真实观法。
03  复次,迦叶!真实观者,观色非常亦非无常,观受想行识非常亦非无常,是名中道真实正观。
04  复次迦叶。如实正观影像中法。迦叶。云何影像中法。如正观色。观彼无常亦非无常。如是受想行识。常与无常无定无不定。迦叶。此说如实观察影像中法
05  (缺)
06  善男子。夫实观者。观色非常亦非无常。亦观受想行识。非常亦非无常。是名中
道真实法观。


【54】
01  (缺)
02  复次迦叶。云何为真实观诸法。谓不观地有常无常。亦不观水火风界有常无常。是谓中道。真实观法
03  复次,迦叶!真实观者,观地种非常亦非无常;观水火风种非常亦非无常,是名中道真实正观。
04  复次迦叶。如实观察影像中法。所有地界。常与无常无定无不定。如是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亦复如是无定无不定。迦叶。此说如实观察影像中法
05  (缺)
06  (缺)


【55】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复次迦叶。所有眼处常无常性无定无不定。如是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常无常性。无定无不定。迦叶。此说影像中法如实观察
05  (缺)
06  (缺)


【56】
01  有常在一边。无常在一边。有常无常适在其中。无色无见无识。是故为中之智黠本也。
02  复次迦叶。有常是一边。无常为二边。此二中间无色。不可见亦不可得。是谓中道真实观法。
03  所以者何?以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常无常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04  复次迦叶。此定一法。此不定二法。若彼二法于是色中。不见不住无微无识亦无相故。迦叶。此说影像中法如实观察
05  (缺)
06  所以者何。常是一边。无常一边。常与无常二边中间。无色无形无命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57】
01  (缺)
02  有我是一边。无我为二边。此二中间无色。不可见亦不可得。是谓中道真实观法。
03  我是一边,无我是一边;我无我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04  复次迦叶。我见一法无我二法。若彼二法于是色中。不见不住无微无识。亦无相故。迦叶。此说影像中法如实观察
05  (缺)
06  我是一边。无我一边。我与无我二边中间。无色无形无命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58】
01  心为一边。无心为一边。设无心无识无我无识。是为中间之本。
02  有真实心者。是谓一边。无真实心者。是为二边。无心无思无意无识。是谓中道真实观法。
03  复次,迦叶!若心有实是为一边,若心非实是为一边;若无心识亦无心数法,是名
中道诸法实观。
04  复次迦叶。此真实心一法。此不实心二法。迦叶。二法所在无心无觉无意无识。迦叶。此说影像中法如实观察
05  (缺)
06  善男子。若心有实是为一边。若心非实是为一边。若无心识亦无心数。诸大地法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59】
01  诸佛经法等。无有异有德无德。内事外事。有世间无世间。为度者未度者。脱爱欲未脱爱欲。泥洹等无有异。
02  如是不善法。世间法。有诤法。有漏法。有为法。有秽污法。是谓一边。如是善法。出世间法。无诤法。无漏法。无为法。白净之法。是为二边。此二中间。无所有亦不可得。是谓中道真实观法。
03  如是善法、不善法,世法、出世法,有罪法、无罪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乃至有垢法、无垢法,亦复如是离于二边,而不可受,亦不可说,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04  复次迦叶。善不善。世间出世间。有罪无罪。有漏无漏。有为无为。有烦恼无烦恼。如是一切法。迦叶。此生法一此灭法二。若二法中无集无散不可求得。迦叶。此说影像中法如实观察
05  (缺)
06  如是善法不善之法。世间诸法出世间法。有罪之法无罪之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乃至有垢无垢。亦复如是。离于二边而不可取亦不可说。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60】
01  有在一边。无有在一边。有无有适在中间。是为智黠中本也。
02  有者是一边。无者为二边。此二中间。无所有亦不可得。是谓中道真实观法
03  复次,迦叶!有是一边,无是一边;有无中间,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04  复次迦叶。此有法一此无法二。若此二法于是色中。不见不住无微无识亦无相故。迦叶。此说影像中法如实观察复次迦叶。此轮回一法。此涅槃二法。若彼二法于是色中。不见不住无微无识。迦叶。此说影像中法如实观察
05  (缺)
06  善男子。有是一边。无是一边。有无中间无色无形无命无知。是名中道真实法观。


【61】
01  佛语迦叶。我为汝曹说法。从生至死身所出生。苦痴在一边。黠在一边。无痴无黠适在中间。是为智黠中间之本
02  复次迦叶。我为汝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更乐。 更乐缘痛。痛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苦恼忧悲啼泣。如是生大苦阴。
03  复次,迦叶!我所说法,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因缘,但为集成是大苦聚。
04  复次迦叶。我说汝等。无明缘生行。行缘生识。识缘生名色。名色缘生六入。六入缘生触。触缘生受。受缘生爱。爱缘生取。取缘生有。有缘生老死。老死缘生忧悲苦恼。迦叶。如是集得此一大苦蕴。
05  (缺)
06  善男子。我之所说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因缘。而为招集成大苦聚。


【62】
01  (缺)
02  无明已尽则行尽。行尽则识尽。识尽则名色尽。名色尽则六入尽。六入尽则更乐尽。更乐尽则痛尽。痛尽则爱尽。爱尽则取尽。取尽则有尽。有尽则生尽。生尽则老死苦恼忧悲皆尽。如是灭大苦阴。无有此二。亦无二行。中间可知。是谓中道真实观法。如是行行尽。识名色六入更乐痛爱取有生老死老死尽。无有此二。亦无二行。中间可知。如是迦叶。是谓中道真实观诸法也
03  若无明灭则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如是老死忧悲众恼大苦皆灭。明与无明,无二无别,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如是行及非行,识及所识,名色可见及不可见,诸六入处及六神通,触及所触,受与受灭,爱与爱灭,取与取灭,有与有灭,生与生灭,老死与老死灭,是皆无二无别;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04  所有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老死灭忧悲苦恼得灭。如是得此一大苦蕴灭。迦叶。若以智观明无明等无此二相。迦叶。此影像中法如实观察复次迦叶。如是行行灭。如是识识灭。如是名色名色灭。如是六入六入灭。如是触触灭。如是受受灭。如是爱爱灭。如是取取灭。如是有有灭。如是生生灭。如是老死老死灭。如是智观生性灭。性无二相故。迦叶。离此二相。此说影像中法如实观察
05  (缺)
06  若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如是老死忧悲众恼大苦聚灭。明与无明无二无别。若如是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如是行及非行。识与所识。名色可见及不可见诸六入非六入。触及所触。受及受灭。爱与爱灭。取与取灭。有与有灭。生与生灭。老死与老死灭。皆是无二无别。若如是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63】
01  佛语迦叶。空不作法。法本无空无相不作法。法本无相无愿不作法。法本无愿无死生不作法。法本无死生。死生无出生无灭无处所。无形不作法。法本无形当随是本法。是为中间视本法。
02  复次迦叶。中道真实观诸法者。不以空三昧观诸法空。诸法自空故。不以无想三昧观诸法无想。诸法自无想故。不以无愿三昧观诸法无愿。诸法自无愿故。不以无行观诸法无行。诸法自无行故。不以无起观诸法无起。诸法自无起故。不以无生观诸法无生。诸法自无生故。不以如观诸法如。诸法自如故。是谓中道真实观法。
03  复次,迦叶!真实观者,不以空故令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无相故令法无相,但法自无相。不以无愿令法无愿,但法自无愿。不以无起、无生、无我[1]、无取、无性故,令法无起、无取、无性,但法自无起、无取、无性。如是观者,是名实观。
04  复次迦叶。应当正观影像中法。彼法非空。亦非不空。如是空法无法相非无法相。法相即空相。空相即无相。无相即无愿。所以者何。无所愿作故。无相即空相。如是行者若法未生不生。法未生故。如彼法生。彼亦不生。生已谢故。如是无生生离取故。法无自性。无性即空。如是正观此说影像中法
05  (缺)
06  复次善男子。夫真实观。不以空故令诸法空法性自空。非无相故令法无相。法性之体本自无相。不以无愿令法无愿。但诸法性本自无愿。不以无起无生无我无取无性。令法无起无取无性。但法本来自无起无取无性。若如是观是名实观。


【64】
01  不自分别解身为空也。空弃空中之空本自空甫当来空现在空。佛语迦叶。人宁着痴大如须弥山。呼为有其过不足言耳。人有着空言有空。其过甚大。若有着痴者晓空得脱。着空者不得脱。
02  不以无人观诸法空。诸法自空故。如是本空末空。现在世空。当令依空莫依于人。若有依空。倚此空者。我说是人远离此法。如是迦叶。宁猗我见积若须弥。不以憍慢。亦不多闻而猗空见者。我所不治。
03  复次,迦叶!非无人故名曰为空但空自空。前际空,后际空,中际亦空。当依于空,莫依于人。若以得空便依于空,是于佛法则为退堕。如是迦叶!宁起我见积若须弥,非以空见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除。
04  复次迦叶。补特伽罗非破坏空。即体是空。本非有故。非前际空非后际空。现在即空。迦叶白言。彼补特迦罗。我今觉悟知彼是空。破坏我故。一切皆空此法如是。佛言。迦叶汝言非也。迦叶宁可见彼补特迦罗如须弥山量。勿得离我而见彼空。何以故。破我断空执一切空。我则说为大病。而不可救
05  (缺)
06  复次善男子。非无人故名之曰空。但空自空前际后际中际亦空。但法自空非色灭
空。当依于空莫依于人。若以得空而依于空。佛说是人则为退堕。善男子。宁起我见积如须弥。莫以空见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治。


【65】
01  佛语迦叶言。譬如人病得良医与药。药入腹中不行。于迦叶意云何。是人能愈不。迦叶报言大难。佛言。外余道晓空得脱。着空不得脱。
02  譬如良医应病与药。病去药存。于迦叶意所趣云何。此人苦患宁尽不耶。答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药在体故。如是迦叶。空断一切见。若有猗空见者。我所不治。亦复如是。
03  迦叶!譬如医师,授药令病扰动,是药在内而不出者。于意云何?如是病人宁得差
不?」「不也,世尊!是药不出,其病转增」。「如是迦叶!一切诸见,唯空能灭。若起空见,则不可除。
04  佛告迦叶。譬如人病其病深重。而下良药令彼服行。药虽入腹病终不差。迦叶。此人得免疾不。迦叶白言。不也世尊。佛言。于意云何。世尊此人病重故。不可疗也。佛言。迦叶彼着空者。亦复如是。于一切处深着空见我即不医。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重病者  令彼服良药
 虽服病不退  彼人不可疗
 着空亦如是  于彼一切处
 深着于空见  我说不可医
05  (缺)
06  善男子。如医授药令治彼病。是药在内秘而不出。于意云何。如是病人宁得差不。不也世尊。是药不出其病转增。善男子。如是诸见唯空能灭。若起空见则不可治。


【66】
01  譬如人畏于虚空啼哭教人却去虚空。佛语迦叶。是人宁却虚空不。迦叶言。不可却也。佛言。如是迦叶。若沙门婆罗门畏于虚空。其人亦空语复畏空。是人为狂。无有异。
02  譬如有人畏于虚空啼泣而说。今当为我去此虚空。于迦叶意所趣云何。宁能去不。答曰不也世尊。如是迦叶。若畏空者。我说此人甚为狂惑。所以者何。众生造空而彼畏之。
03  譬如有人怖畏虚空,悲嗥椎胸,作如是言:我舍虚空。于意云何?是虚空者可舍离不?」「不也,世尊!」「如是迦叶!若畏空法,我说是人狂乱失心。所以者何?常行空中而畏于空。
04  佛告迦叶。譬如愚人观彼虚空。而生怕怖搥胸悲哭。所以者何。恐虚空落地损害于身。佛言。迦叶彼虚空能落地不。迦叶云不也。佛言迦叶。若彼愚迷沙门婆罗门亦复如是。彼闻空法心生惊怖。所以者何。若空我大心依何行用。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愚迷人  于空生怕怖
 悲哭而远行  恐虚空落地
 虚空无所碍  不损于众生
 此人自愚迷  妄生于惊怖
 沙门婆罗门  愚见亦如是
 闻彼诸法空  心生于怖畏
 若空破坏我  依何生受用
05  (缺)
06  譬如有人怖畏虚空悲号捶胸。作如是言却此虚空。于意云何。如是虚空可除却不。不也世尊。善男子。如是若畏空法。我说是人狂乱失心。所以者何。常行空中而畏于空。


【67】
01  佛语迦叶言。譬如画师自画鬼神像。还自复恐怖。譬如人未得道者。如是色声香味。坐是堕死生中不晓法。
02  譬如画师作鬼神像即自恐惧。如是迦叶。诸凡愚人自造色声香味细滑之法。轮转生死不知此法。亦复如是。
03  譬如画师,自手画作夜叉鬼像,见已怖畏,迷闷躄地。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自造色、声、香、味、触故,往来生死,受诸苦恼,而不自觉。
04  佛告迦叶。譬如画师自画丑恶夜叉。画已惊怖迷闷仆倒。迦叶。彼凡夫众生亦复如是。自作色声香味触法。作已迷彼堕落轮回。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工画师  画彼恶夜叉
 于彼自惊怖  迷闷仆倒地
 凡夫亦复然  自着于声色
 迷彼不觉知  堕落轮回道
05  (缺)
06  譬如画师自手画作夜叉鬼像。见则怖畏迷闷躄地。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自造色声香味触故往来生死。受诸苦恼不自觉知。


【68】
01  譬如幻师化作人。还自取幻师啖。如是色声香味对。从中出念啖空啖无他奇。
02  譬如幻师化作幻人。而食幻师无有真实。如是迦叶。修行比丘。随所思惟一切虚伪。
而不真实无有坚固。亦复如是。
03  譬如幻师,作幻人已,还自残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行道比丘亦复如是,有所观法,皆空皆寂无有坚固,是观亦空。
04  佛告迦叶。譬如幻士变作幻化。是彼幻化能变幻士。迦叶。相应行比丘亦复如是。而自发意。如是说一切皆空。彼虚空无实亦能如是说。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于幻士  能变于幻化
 而彼幻化人  亦能变幻士
 相应行比丘  发意亦如是
 说彼一切空  无实空亦说
05  (缺)
06  男子。譬如幻师幻作猛虎。幻虎成已还食幻师。行道沙门亦复如是。有所观法皆空
皆寂。无有见者是观亦空。


【69】
01  譬如木中火出还自烧木。从观得黠自烧身。
02  譬如二木因之更生火而烧彼木。如是迦叶。因真实观生无漏慧根。而彼即烧于真实观。亦复如是。
03  迦叶!譬如两木相磨,便有火生,还烧是木。如是迦叶!真实观故生圣智慧,圣智生已,还烧实观。
04  佛告迦叶。譬如二木相钻风吹出火。火既生已烧彼二木。迦叶如实正观亦复如是。于正见道生彼慧根。慧根既生烧彼正观。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钻二木  风吹生彼火
 火生剎那间  而复烧二木
 正观亦如是  能生于慧根
 生彼一剎那  还复烧正观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两木本无火相。以两相揩从中火生遂烧是木。善男子。如是真实观故生圣智慧。圣智生已遂灭实观。


【70】
01  佛语迦叶。譬如灯炷之明。不自念言我当逐冥去冥也。然灯炷照。不知冥所去处。如是智黠不念。我当去愚痴得智黠。不知愚痴所去处也。是智黠无所从来。亦无有持来者。是灯炷明是冥。空不可得持也。是智黠是痴。两者俱空无所持也。
02  譬如然灯诸冥悉除。此暗无所从来亦无所至。不从东方南方西方北方而来。亦不至彼。如是迦叶。智慧已生无智即灭。此无智者。无所从来亦无所至。如是迦叶。灯无此念我当除冥。而灯然者诸冥即除。灯暗俱空。不可获持无作无造。亦复如是。
03  譬如然灯,一切黑暗皆自无有,无所从来,去无所至。非东方来,去亦不至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不从彼来,去亦不至。而此灯明无有是念:我能灭暗。但因灯明法自无暗,明闇俱空,无作无取。如是迦叶!实智慧生,无智便灭。智与无智,二相俱空,无作无取。
04  尔时世尊复以譬喻更明斯义佛告迦叶。譬如灯光能破一切黑暗。而彼黑暗从何而去。非东方去。非南方去。非西方去。非北方去。去亦非去。来亦非来迦叶。复次灯光亦非我。能破得黑暗。又若非黑暗何显灯光。迦叶。灯光黑暗本无自性。此二皆空无得无舍。迦叶。如是智慧亦复如是。有智若生无智即舍。而彼无智归于何去。非东方去。非南方去。非西方去。非北方去。去既非去。来亦非来迦叶。复次有智若生无智即舍。非彼有智我能破坏无智。又若无智本无有智何显。迦叶有智无智俱无自性。此二皆空无得无舍。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于灯光  能破于黑暗
 彼暗灭谢时  诸方无所去
 若复此灯光  非暗不能显
 二俱无自性  无性二俱空
 智慧亦如是  有智若生时
 无智而自舍  此二若空花
 俱无有自性  取舍不可得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然灯。一切黑暗皆自无有。无所从来去无所至。非东方来去亦不至。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不从彼来去亦不至。而此灯明亦无是念我能灭暗。但因灯明法自无暗。明暗俱空无作无取。善男子。如是实智慧生无智自灭。智与无智二相俱空。无作无取。


【71】
01  譬如大舍小舍百岁若千岁。未尝于其中然灯火也。却后各于中然灯火。迦叶。于迦
叶意云何。是冥在中千岁。若我豪强不出。迦叶白佛言。不也。冥虽久在中。见火明不敢当即去。佛言。如是迦叶。菩萨数千巨亿万劫。在爱欲中为欲所覆。闻佛经一反念善罪即消尽。灯炷明者。于佛法中智黠明是也。冥爱欲即为消尽。
02  譬如迦叶百岁冥室若然灯者。彼暗颇有是念。我当住此而不去耶。答曰不也世尊。此暗必灭。如是迦叶。若有众生百千劫中造作结行。以一正观无漏智灯即得除尽亦复如是。
03  迦叶!譬如千岁冥室,未曾见明,若然灯时,于意云何?暗宁有念,我久住此不欲去耶?」「不也,世尊!若然灯时,是暗无力而不欲去,必当磨灭。」「如是迦叶!百千万劫久习结业,以一实观,即皆消灭。其灯明者,圣智慧是。其黑闇者,诸结业是。
04  佛告迦叶。譬如空舍无其户牖。经百千年无其人物。其室冥暗忽有天人。于彼舍中燃其灯明。迦叶于意云何。如是黑暗我经百千年住此。我今不去有此事不。迦叶答云。不也世尊。彼黑暗无力灯光若生决定须去。佛言迦叶。彼业烦恼亦复如是。经百千劫住彼识中。或彼行人于一昼夜。正观相应生彼慧灯。迦叶如是圣者慧根。若 生此业烦恼定无所有。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如舍百千年  无人无户牖
 忽有天及人  于彼烧灯火
 如是久住暗  剎那而灭谢
 是彼舍黑暗  不言我久住
 于此而不去  业识烦恼集
 其义亦如是  虽住百千劫
 本性不真实  行人昼夜中
 正入如实观  慧灯晃耀生
 彼等烦恼集  剎那不可住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千岁暗室未曾见明。设复有人于中然灯。于意云何。暗宁作念我久住此不欲去也。不也世尊。若灯然时。是暗无力必当灭去。善男子。如是百千万劫久集结业。以一观智即皆能灭。其灯明者圣慧根是。其黑暗者诸结业是。


【72】
01  譬如虚空中不生谷实也。地种乃生谷实耳。如是泥洹中不生菩萨也。
02  譬如空中不生五谷。菩萨如是不从无为而生佛法。
03  迦叶!譬如种在空中而能生长,从本已来无有是处。菩萨取证,亦复如是,增长佛法,终无是处。
04  佛告迦叶。譬如虚空不住种子。迦叶如是。若彼行者坚着断见。过去已灭未来非有。何住佛法种子。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太虚空  无涯无有量
 若人于空中  何处植种子
 断见亦如是  过去不可有
 未来亦不生  现无佛法种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种植空中。若能增长无有是处。菩萨取证亦复如是。增长佛法亦无是处。


【73】
01  粪治其地谷种润泽生。于爱欲中生菩萨。
02  譬如大地众秽杂糅而生五谷。菩萨如是于世杂糅结缚之中。乃生佛法。
03  迦叶!譬如种在良田,则能生长。如是迦叶!菩萨亦尔,有诸结使,杂世间法,能长佛法。
04  佛告迦叶。譬如粪满大地。可种一切种子。迦叶。如是业烦恼粪满于世间。可种一切佛法种子。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大地粪  随处可种植
 众生烦恼粪  周遍于世间
 佛子若亲近  可下佛法种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种植在于良田。则能生长斯有是处。菩萨亦尔有诸结使杂世间垢能长佛法。


【74】
01  佛语迦叶。譬如旷野之中若山上。不生莲华及优钵华也。菩萨不于众阿罗汉辟支佛法中出也。
02  譬如陆地不生莲花。菩萨如是不从无为出生佛法。
03  迦叶!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菩萨亦复如是,于无为中不生佛法。
04  佛告迦叶。譬如咸卤陆地不可种于莲华。迦叶。如是无行性者本自非有。未来不生何得菩提之种。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咸陆地  不可出莲华
 于彼泥水中  出生甚氛馥
 无性亦如是  过未本来无
 终不生佛种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于彼高原陆地不生莲华。菩萨亦尔。于无为中不生佛法。


【75】
01  譬如大陂水污泥之中。生莲华优钵华也。从爱欲中生菩萨法。
02  譬如淤泥之水生杂莲花。菩萨如是从邪众生结缚之中。乃生佛法。
03  迦叶!譬如卑湿淤泥中,乃生莲花。菩萨亦尔,生死淤泥邪定众生,能生佛法。
04  佛告迦叶。譬如粪壤之地可生莲华。迦叶。如是烦恼邪行众生亦可生其佛法种智。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泥粪地  而可生莲华
 邪行业众生  亦生佛法种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卑湿污泥乃生莲华。菩萨亦尔。生死污泥邪定众生能生佛法。


【76】
01  譬如四大海停住。菩萨于三界功德中。润泽成菩萨道。
02  譬如醍醐满于四海。当知菩萨造作善根。亦复如是。
03  迦叶!譬如有四大海,满中生苏。菩萨有为善根甚多无量,亦复如是。
04  佛告迦叶。譬如四大海水弥满无边。迦叶。如是见彼菩萨所作善根能遍法界。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四大海  弥满广无边
 菩萨亦如是  善根遍法界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四大海水生苏满中。菩萨有为善根甚多无量亦复如是。


【77】
01  譬如麻油破一发作百分。持一分搵油麻中为出几所渧。罗汉辟支佛智如是。
02  譬如一毛破为百分。以一分毛取四大海一渧之水。当知声闻造作善根。亦复如是。
03  迦叶!譬如若破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取海一渧。一切声闻有为善根,亦复如是。
04  佛告迦叶。譬如天人以一毛端百分取一。于彼毛头滴微细水。欲成俱胝四大海。迦叶。如是见彼声闻。所作微善而求无上。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人毛端  百分而取一
 于彼滴微水  欲成俱胝海
 声闻亦如是  以己微浅智
 所作自善根  求成无上觉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若破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取海一滴。一切声闻有为善根。亦复如是。


【78】
01  譬如蠹虫食芥子空。罗汉辟支佛智尔所耳。
02  譬如迦叶芥子中空。当知声闻造作善根。亦复如是。
03  迦叶!譬如小芥子孔所有虚空;一切声闻有为智慧亦复如是。
04  佛告迦叶。譬如芥子内虫食彼芥子。见芥子内谓若虚空。迦叶。如是声闻所修小智。见彼生空亦复如是。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芥子内  而有食芥虫
 于里无碍处  见彼谓虚空
 声闻所修智  证彼一分空
 所见而不大  其义亦如是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虫芥子孔所有虚空。一切声闻有为智慧。亦复如是。


【79】
01  如十方空所至。菩萨晓佛智如是。
02  譬如十方虚空。当知菩萨造作善根。亦复如是。
03  迦叶!譬如十方虚空无量无边;菩萨有为智慧甚多,为力无量,亦复如是。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见十方世界虚空无边。迦叶。如是菩萨无碍大智所见法界亦无边际。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虚空界  十方无有涯
 一切诸世间  依彼无障碍
 菩萨亦如是  所起最上智
 照见法界空  无边无所得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十方虚空无量无边。菩萨有为智慧亦复如是。


【80】
01  譬如遮迦越罗正夫人与贫穷人。共交通从中生子。佛语迦叶。是宁应为遮迦越罗子不乎。迦叶报佛言。不也。佛言。如是迦叶。虽有罗汉从法中出。是非佛子也。不类菩萨。何以故。菩萨不断佛法故。
02  譬如剎利顶生。皇后贱人共会。若后生子。于意云何。当言此子是王子耶。答曰非也世尊。如是迦叶。此诸声闻从我法, 界生。然彼一切非世尊子。
03  迦叶!譬如剎利大王,有大夫人,与贫贱通,怀妊生子,于意云何?是王子不?」「不也,世尊!」「如是,迦叶!我声闻众亦复如是,虽为同证,以法性生,不名如来真实佛子。
04  佛告迦叶。譬如剎帝利受灌顶王。彼王皇后私于庶人后生其子。迦叶于意云何。彼所生之子得名灌顶王子不。迦叶白言不也。世, 尊告言。迦叶。彼得无生法界声闻。我是如来灌顶之子如是亦然。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剎帝王皇后  而私于庶人
 彼后生其男  不名灌顶子
 声闻亦如是  离欲证无生
 唯行于自利  非是于如来
 灌顶法王子  佛子行二利
05  (缺)
06  (缺)


【81】
01  譬如遮迦越罗与青衣交通却后生子。具足成遮迦越罗相。虽从青衣生。由为是遮迦越罗子也。如是菩萨虽在生死中行力少会为佛子。
02  譬如剎利顶生大王贱女共会。若后生子。于意云何。贱人所生当言此子非王子耶。答曰不也世尊。此是王子。如是迦叶。虽从贱生而是王子。菩萨如是初发道心。住于生死教化众生。而彼一切是如来子。
03  迦叶!譬如剎利大王与使人通,怀妊生子,虽出下姓,得名王子。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虽未具足福德智慧,往来生死,随其力势利益众生,是名如来真实佛子。
04  佛告迦叶。譬如剎帝利受灌顶王。有近侍婢王所爱幸。彼后生子。迦叶于意云何。此婢生之子得名王子不。迦叶答云。此是王子。迦叶如是初发心菩萨。虽道力微劣化彼众生。未免轮回亦得名为如来之子。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轮王婢  为王之爱幸
 而后生其男  亦是剎帝子
 菩萨亦如是  初发菩提心
 德行而羸劣  方便化众生
 虽未出三界  所作称佛心
 得名真佛子
05  (缺)
06  (缺)


【82】
01  譬如遮迦越罗有千子无有一子。应遮迦越罗相也。虽有尔所子。不在子计中也。有罗汉数千巨亿万人。不在佛计中无一菩萨。佛虽有尔所。罗汉不具足为佛子也。
02  譬如圣王虽有千子无圣王相。圣王之意。起无子想。如是迦叶。如来虽有百千声闻弟子之众。无菩萨者。如来之意。起无子想。
03  迦叶!譬如转轮圣王而有千子,未有一人有圣王相,圣王于中不生子想。如来亦尔,虽有百千万亿声闻眷属围繞,而无菩萨,如来于中不生子想。
04  佛告迦叶。譬如轮王生其千子。大力勇猛辩才端正。须得轮王相具足。彼所童子内。若无一子具有轮王相者。彼转轮王不作亲子之想。迦叶。如是如来会下有百千俱胝声闻围繞。若无一菩萨相者。如来亦不作子想。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转轮王  所生千太子
 若无一童子  具彼轮王相
 此乃无王分  王无自子想
 佛子亦如是  虽有千俱胝
 声闻众围繞  无一菩萨相
 善逝观彼人  不为佛子想
05  (缺)
06  (缺)


【83】
01  譬如遮迦越罗夫人怀躯七日。会当成遮迦越罗相也。诸天皆彻视见腹中胞胎。虽遮迦越罗子。多者无遮迦越罗相。诸天言由不如供养腹中七日子也。发意菩萨如是中有为佛道。诸天心念言虽有罗汉数千万亿豪尊。不如供养发意菩萨也。
02  譬如迦叶圣王皇后持斋七日。生一童子。具圣王相。三十三天咸共叹之。而不称说其余大者。所以者何。童子虽小而不断于圣王种故。菩萨如是初发道心。诸根未具彼诸天众。曾见佛者咸共叹之。而不称说诸阿罗汉具八解脱。所以者何。虽初发菩萨心诸根未具。不断诸佛如来种故。
03  迦叶!譬如转轮圣王有大夫人,怀妊七日,是子具有转轮王相,诸天尊重,过余诸子具身力者。所以者何?是胎王子,必绍尊位,继圣王种。如是迦叶!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虽未具足诸菩萨根,如胎王子,诸天神王深心尊重,过于八解大阿罗汉。所以者何?如是菩萨名绍尊位,不断佛种。
04  佛告迦叶。譬如转轮圣王。所有皇后怀娠七夜必生童子。具轮王相。彼在胎藏迦罗罗大。未有根形。虽未成形而有天人发心爱重。非爱彼子勇猛大力。于意云何。重彼轮王王种不断。迦叶。亦复如是。初发心菩萨根虽未熟未免轮回。乐行佛法。彼过去佛见生其爱重。于彼正观八解脱阿罗汉。而不爱重。何以故。为彼初心菩萨佛种不断故。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转轮王  皇后怀娠妊
 七日未成形  天人生爱护
 非重勇猛力  而重轮王种
 菩萨亦如是  初发菩提心
 欲度轮回故  过去诸如来
 于彼而恭敬  此人绍佛事
 于诸声闻众  正观八解者
 不生于敬爱  无彼成佛分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转轮圣王有大夫人怀妊七日。是子具有转轮王相。诸天尊重过余诸子具身力者。所以者何。是胎王子。必绍尊位继圣王种。善男子。初心菩萨亦复如是。虽未具足诸菩萨相。如胎王子诸天神王深心尊重。所以者何。如是菩萨必绍尊位不断佛种。


【84】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迦叶。譬如迦陵频伽鸟。住彼卵中之时。早能与彼一切飞禽而皆不同。迦叶于意云何。当发一切美妙音声故。迦叶。如是彼初发心菩萨虽住业烦恼无明藏中。早与一切声闻辟支佛而不可同。迦叶于意云何。彼有回向善根说法方便故。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频伽鸟  住彼卵子中
 虽未见身形  而与诸禽异
 当发美妙音  令人常爱乐
 佛子亦如是  初发菩提心
 未出烦恼藏  一切辟支佛
 及彼声闻众  亦复不能比
 回向大安乐  方便利有情
 无垢慈悲意  能宣微妙音
05  (缺)
06  (缺)


【85】
01  譬如摩尼珠。有水精大如须弥山。不如一摩尼珠。初发意菩萨众。阿罗汉辟支佛所
不能及也。
02  譬如有小摩尼真珠。胜于水精如须弥山。菩萨如是初发道心。出过一切声闻之上。
03  迦叶!譬如一琉璃珠,胜于水精如须弥山。菩萨亦尔,从初发心,便胜声闻辟支佛众。
04  佛告迦叶。譬如假摩尼琉璃珠。聚如妙高山。不及一真摩尼琉璃宝。迦叶。如是假使一切声闻辟支佛。不能及一初发菩提心菩萨。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假琉璃  及彼摩尼珠
 积聚如须弥  不及真摩尼
 琉璃之一宝  菩萨亦如是
 假使于声闻  及彼缘觉众
 其数如微尘  不及初发心
 求彼菩提者  菩萨之一人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一琉璃珠胜于水精。菩萨亦尔。从初发心便胜一切众生之类。


【86】
01  譬如遮迦越罗有少子。诸小王傍臣皆为作礼。初发意菩萨如是。诸天释梵世间人龙鬼神皆为作礼。
02  譬如迦叶圣王皇后初生童子。一切臣属皆为作礼。菩萨如是初发道心。一切天人皆为作礼。
03  迦叶!譬如大王夫人生子之日,小王群臣皆来拜谒。菩萨亦尔,初发心时,诸天世人皆当礼敬。
04  佛告迦叶。譬如轮王皇后。所生王子具足轮王福相。一切国王及诸人民悉皆归伏。迦叶。如是初发心菩萨。天上人间一切有情悉皆归伏。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转轮王  皇后所生子
 虽为童子身  具足王福相
 国王及臣民  一切皆归向
 菩萨亦如是  初发菩提心
 佛子相具足  一切诸世间
 天人众生类  清净心归向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大王夫人生子之日。小王群臣皆来拜谒。菩萨亦尔。初发心时诸天世人所应礼拜。


【87】
01  譬如大山诸药草。悉出其巅亦无有主。随其有病者与诸病皆愈。菩萨如是持智慧药。愈十方天下人生死老病悉等心。
02  譬如须弥山王。出诸良药。为一切人疗治苦患。无所适莫。菩萨如是。学智慧药为一切人疗生死患。亦无适莫。
03  迦叶!譬如雪山王中生诸药草,无有所属,无所分别,随病所服,皆能疗治。菩萨亦尔,所集智药,无所分别,普为众生平等救护。
04  佛告迦叶。譬如大雪山王出生上好药草。能治一切诸病。修合服食。无复心疑决定得差。迦叶。如是若彼菩萨所有智药能疗一切众生烦恼诸病。菩萨以平等心普施一切有情。服者无复疑惑病即除愈。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大雪山  出生上妙药
 疗治一切病  若有服之者
 获差勿复疑  佛子亦如是
 出生妙智药  能疗一切人
 烦恼生老病  平等而赐之
 所有服食者  无疑决定差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雪山王诸药草。遍无所属无所分别。随有所病悉能疗治。菩萨亦尔。所集智药无所分别。普为众生平等救护。


【88】
01  譬如月初生人皆为作礼。月成满无有为作礼者。若有信佛者。于佛法中菩萨发意。若有信佛者。多为菩萨作礼者。何以故。从菩萨成佛故。
02  譬如礼敬初生之月。非后盛满。如是迦叶。礼初发意菩萨者。胜非复得成如来至真等正觉也。所以者何。诸佛如来从菩萨生故。
03  迦叶!譬如月初生时,众人爱敬逾于满月。如是迦叶!信我语者,爱敬菩萨过于如来。所以者何?由诸菩萨生如来故。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归依初月。如是圆月而不归依。迦叶。如是我子有其信力。归命菩萨不归命如来。所以者何。为彼如来从菩萨生。若声闻辟支佛从如来生。非如菩萨故。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此有情  归命于初月
 如是圆满月  而彼不归依
 我子亦如是  归依于菩萨
 不归向世尊  为具大智力
 出生如来身  非彼声闻类
 智慧微劣故  依彼如来生
05  (缺)
06  善男子。如月初生众人爱敬逾于满月。善男子。如是众生信我语者。爱敬菩萨甚于如来。所以者何。由诸菩萨生如来故。


【89】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迦叶。譬如文字之母。具能包含一切义论等事。迦叶。如是初发心菩萨具能绾摄一切诸佛。化行无上智因。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文字母  人间与天上
 义论及辩才  皆因此建立
 菩萨亦如是  初发菩提心
 具足佛地智  及诸方便行
05  (缺)
06  (缺)


【90】
01  譬如有智者不舍月为星宿作礼也。高人如是。不舍菩萨为罗汉作礼也。
02  譬如迦叶无有舍月礼星宿者。如是无有舍具戒德智慧菩萨。而礼声闻。
03  迦叶!譬如愚人舍月,礼事星宿。智者不尔,终不舍离菩萨行者,礼敬声闻。
04  佛告迦叶。譬如世人未有舍离明月归命星像。迦叶。如是无有受我戒者。舍离菩萨归命声闻。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世间人  于月而舍离
 而欲归依星  此事未曾有
 如是我弟子  其义亦复然
 若受我戒者  不归于菩萨
 而欲向声闻  其事甚希有
05  (缺)
06  (缺)


【91】
01  譬如天上天下共治一水精。会不能得摩尼珠也。一切自守持戒禅三昧。智黠罗汉虽众。不能坐佛树下。不能作佛也。
02  譬如迦叶一切天人不能以水精为摩尼真珠。声闻如是成就一切戒清净行。不能坐佛树下成于无上正真之道。
03  迦叶!譬如诸天及人,一切世间,善治伪珠,不能令成琉璃宝珠。求声闻人亦复如是,一切持戒,成就禅定,终不能得坐于道场,成无上道。
04  佛告迦叶。譬如假琉璃珠于彼天人世间终无利用。若真琉璃珠摩尼宝于其世间有大
利用。迦叶如是。若彼声闻具足戒学。具一切头陀行三摩地门。终不能得坐菩提道场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假琉璃  见彼体清净
 于天人世间  为事无利用
 若彼真琉璃  及彼摩尼宝
 体性有其殊  为事具大用
 如是彼声闻  虽具头陀行
 持戒及多闻  一切三摩地
 不能降四魔  而坐菩提座
 得成于善逝  非如菩萨故
05  (缺)
06  (缺)


【92】
01  (缺)
02  譬如得摩尼真珠者。获余无量百千财宝。菩萨如是出于世者。则有无量声闻缘觉现于世间。
03  迦叶!譬如治琉璃珠。能出百千无量珍宝,如是教化成就菩萨,能出百千无量声闻辟支佛宝。」
04  佛告迦叶。譬如真琉璃摩尼宝作事用时价直百千迦哩沙波拿。迦叶。如是若彼菩萨所植众德。作事用时多彼声闻辟支佛百千迦哩沙波拿之数。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真琉璃  及彼摩尼宝
 作彼事用时  价直百千数
 迦哩沙波拏  佛子亦如是
 植众德本行  事用利众生
 多彼声闻人  及彼辟支佛
 迦哩沙波拿  其数亦如是
05  (缺)
06  (缺)


【93】
01  尔时佛语摩诃迦叶菩萨。学用十方人故菩萨作功德。用十方人故菩萨作功德。不自贡高。菩萨常当教十方人愈其病。
02  于是世尊。告尊者大迦叶曰。菩萨为一切众生。求修诸善根具众智药。往至四方随病所应如实治之。
03  尔时,世尊复告大迦叶:「菩萨常应求利众生。又正修习一切所有福德善根,等心施与一切众生。所得智药,遍到十方疗治众生,皆令毕竟。
04  尔时世尊。复次说言。尊者大迦叶。所有国土孛星现时头黑偃寐。令彼国土灾难竞起得于苦恼。迦叶。若彼国土如有菩萨。是诸灾难速得消除无复苦恼。是故迦叶。菩萨之行。广集一切善根。为利众生故。又彼菩萨。所有智药流通四方。医彼一切众生烦恼等病。真实不虚。
05  (缺)
06  尔时世尊。复告宝积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常为利益一切众生。修集梵行清净功德无上善根。以平等心施与众生。所得智药遍到十方。疗治一切烦恼病苦。皆令毕竟永不复起。


【94】
01  何等为愈病。淫者以观为药。瞋恚者以等心为药。痴者以十二因缘为药。疑不信者以空为药。欲处色处无色处。若欲觉此者。以无相为药。是我所非我所。爱欲所念。以无愿为药。四颠倒各自有药。何等为各自有药。一者有常以无常为药。二者有乐以苦为药。三者有言是我所以非我所为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四者有身以观为药。
02  迦叶。云何为如实治。谓以恶露不净治欲。慈心治恚。缘起治痴。空治一切见。无想治一切四相。无愿治一切欲界色无色界。四非颠倒治四颠倒一切行。无常治非常有常想一切行。苦治苦有乐想。无我治无我有我想。不净想治不净有净想。
03  云何名为毕竟智药?谓不净观治于贪淫,以慈心观治于瞋恚,以因缘观治于愚痴。
以行空观治诸妄见,以无相观治诸忆想分别缘念,以无愿观治于一切出三界愿。以四非倒治一切倒:以诸有为皆悉无常治无常中计常颠倒,以有为苦治诸苦中计乐颠倒,以无我法治无我中计我颠倒,以涅槃寂静治不净中计净颠倒。
04  迦叶白言。以何等药医何等病。迦叶。众生所有贪瞋痴病皆自缘生。以无缘慈观彼
一切惑业相。有理无本自无生今亦无相。欲界色界及无色界寂灭亦然。又灭一切颠倒。何等颠倒。即四颠倒。一者为彼有情于彼无常而计常故。令想一切皆是无常。二者于其苦处而计为乐。令想一切皆是其苦。三者无我计我。令想一切法皆无我故。四者不净计净。令想一切皆非净故。唯此涅槃具彼四德。
05  (缺)
06  云何名为菩萨智药。谓不净观治于贪欲。以修慈心治于瞋恚。以因缘观治于愚痴。以修空观治诸妄见。以无相观治诸忆想分别境界。以无愿观治于一切生三界愿。以四非倒治于四倒。以无常观治无常中计常颠倒。以修苦观治诸苦中计乐颠倒。以法无我治无我中计我颠倒。涅槃寂灭治不净中计净颠倒。


【95】
01  四意止以身心为念。是为药。四意断一切恶悉断。是为药。四神足念合会成身以空弃为药。五根五力不信懈怠念功德为药。七觉意入法黠是为药。外道及不信以八道为药。是为各各分别药。
02  四意止者。治计着身痛心法身。身观者不起观身我见痛。痛观者不起观痛我见心。心观者不起观心我见法。法观者不起观法我见。四意断者。悉断一切不善之法。习一切善法。四神足者。舍身心真想。五根五力治不信懈怠乱念无智。七觉者治诸法无智。圣八道者此慧所治一切邪道。是谓迦叶。随病所应如实治之。如此迦叶。菩萨当作是学
03  以四念处,治诸依倚身、受、心、法:行者观身,顺身相观,不堕我见。顺受相观,不堕我见。顺心相观,不堕我见。顺法相观,不堕我见。是四念处,能厌一切身、受、心、法,开涅槃门。以四正勤,能断已生诸不善法,及不起未生诸不善法;未生善法悉能令生,已生善法能令增长。取要言之,能断一切诸不善法,成就一切诸善之法。以四如意足,治身心重。坏身一相,令得如意自在神通。以五根,治无信、懈怠、失念、乱心、无慧众生。以五力,治诸烦恼力。以七觉分,治诸法中疑悔错谬。以八正道,治堕邪道一切众生。迦叶!是为菩萨毕竟智药,菩萨常应勤修习行。
04  又复施设四念处。令彼有情观身无其所有。能破我见。观受无受所得。破彼我见。观心无心可得。亦除我见执故。观法无法可得。破彼法我执故。以四正断于修断事。修善勤修。断恶勤断以四神足成就通力。以五根五力。治彼不信懈怠失念散乱痴等。以七觉支治一切愚痴。以八圣道。治彼一切无知八邪等过。迦叶。此说名为真实医法。
05  (缺)
06  身受心法四念处观。则为对治四种颠倒。顺身相观不堕我见。顺受相观不堕我见。顺心相观不堕我见。顺法相观不堕我见。是四念处能治一切身受心法。开涅槃门以四正勤。能断已生诸不善法。不起未生诸不善法。未生善法悉能令生。已生善法能令增长。举要言之。能断一切诸不善法。成就一切诸善之法。四如意足。治于身心一合之相。令得如意自在神通。以此五根。治诸无信懈怠失念乱心无慧一切众生。以此五力摧诸烦恼。以七觉分。治诸法中疑悔妄谬。以八正道。治诸邪道一切论师善男子。是为毕竟智慧妙药。菩萨常应修集殷勤行之。


【96】
01  佛语迦叶。若阎浮利。若医若医弟子者。或医王最尊三千国土满其中者。或医王满其中。虽有乃尔所医王。不能愈外道及不信者。不知当持何等法药愈也。菩萨作是念。不持世间药愈人病也。当持佛法药愈人病。
02  复次迦叶。假令三千大千国土诸有识者。悉如耆域医王。有人问之。以何方药治彼病者。终无能答。唯有菩萨能悉答之。是故迦叶。菩萨当作是念我不应求世间之药。当求出世间药修一切善根。是众智药。往至四方。随众生病如实治之
03  又大迦叶!阎浮提内诸医师中,耆域医王最为第一。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皆如耆域,若有人问心中结使烦恼邪见疑悔病药,尚不能答,何况能治!菩萨于中应作是念:我终不以世药为足,我当求习出世智药,亦修一切善根福德。如是菩萨得智药已,遍到十方,毕竟疗治一切众生。
04  迦叶观此菩萨。于阎浮提内。医病人中最为第一。迦叶。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为护自命。见彼菩萨如见医王。迦叶白言。如是住邪见者以何药疗。唯愿解说令彼了知。迦叶。彼菩萨救疗众生。非用世间之药。以出世间一切善根无漏智药传流四方。医彼一切众生妄想之病。真实不虚。
05  (缺)
06  善男子。阎浮提内耆婆医王最为第一。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如耆婆。若有人问心中结使烦恼邪见疑悔病。药尚不能答何况能治。菩萨于中应作是念。我终不以世药为足。我当修习出世智药。亦修一切善根福德。如是菩萨得智药已遍到十方。毕竟疗治一切众生烦恼等病。


【97】
01  何等为佛法药。随其因缘。黠慧中无我无人无寿无命。信空度脱。空无空闻是不恐不惧。持精进推念心。何等心入淫。何等心入瞋怒。何等心入痴。持过去当来今现在心入耶。过去为尽甫当来未至今现在无所住也。
02  复次迦叶。云何为出世智药。谓因缘智无我人寿命智。解一切诸法空无恐怖之心。彼作是观。何者心欲。何者怒痴。为过去耶。为未来现在耶。若过去者去心以灭。若未来者来心未起。若现在者现心不住。
03  何谓菩萨出世智药?谓知诸法从缘合生;信一切法无我无人,亦无众生寿命知
见,无作无受;信解通达无我我所。于是空法无所得中,不惊不畏,勤加精进而求心相。菩萨如是求心:何等是心?若贪欲耶?若瞋恚耶?若愚痴耶?若过去未来现在耶?若心过去即是尽灭;若心未来,未生未至;若心现在,则无有住。
04  迦叶白言。云何名为出世间智。迦叶。彼智从因缘种生离诸分别。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如是智法于空无着。迦叶。汝等正求心莫惊怖发精进心。彼如是求如是住心。云何住心。云何不住心。有过去未来现在于何而住。迦叶。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无住。
05  (缺)
06  何谓菩萨出世智药。信知诸法从缘合生。信一切法无我无人亦无众生寿命知见。亦无作者亦无受者。信解通达无我我所。于是空法无所得中不惊不畏。勤加精进而求心相。菩萨摩诃萨如是求心。何等是心。若贪欲耶。若瞋恚耶若愚痴耶。若过去未来现在耶。若心过去过去已灭。若心未来未来未至。若心现在现在无住。


【98】
01  佛语迦叶言。心无色无视无见。佛语迦叶言。诸佛亦不见心者。本无所有无所因也。自作是因缘。自得是死生。心远至而独行。心譬如流水上生泡沫须臾而灭。
02  如是迦叶。心未来不在内亦不在外。亦不在两中间。心者非色不可见。亦无对无见无知无住无余倚。迦叶。心者一切诸佛。不已见不当见不今见。若一切诸佛。不已见不当见不今见者。云何知有所行。但以颠倒想故有诸法行。诸法者如幻化之法。受种种生故。是心如风远行不可持故。心如流水不可住故。心如灯炎缘相续故。
03  是心非内、非外、亦非中间。是心无色、无形无对、无识、无知、无住、无处。如是心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不已见、不今见、不当见。若一切佛过去来今而所不见,云何当有?但以颠倒想故,心生诸法种种差别。是心如幻,以忆想分别故,起种种业,受种种身。又大迦叶!心去如风,不可捉故。心如流水,生灭不住故。心如灯焰,众缘有故。
04  迦叶。又此心法非在内。非在外。亦非中间。迦叶又此心法离众色相。无住无着而不可见。迦叶。过去一切佛不见。未来一切佛不见。现在一切佛不见。迦叶白言。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不见者。云何彼心有种种行相。迦叶。彼心无实从妄想生。譬如幻化。种种得生为虚妄见。迦叶白言。虚妄不实。其喻云何。佛言迦叶。心如浮泡生灭不住。心如风行而不可收。心如灯光因缘和合。
05  (缺)
06  是心非内非外亦非中间。是心无色无识无形无见无知无住处。如是之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不已曾见。非今现见。非当来见。若一切佛过去来今所不见者。云何当有。但以颠倒妄想因缘。心生诸法种种差别。善男子。是心如幻忆想分别起种种业受种种身。善男子。心去如风于非境界远行难收。心如流水生灭不住。心如灯炎众缘故有。


【99】
01  心譬如天暴雨卒来无期。爱欲亦如是卒来无期心譬如飞鸟猕猴不适止一处也。心
所因不适止一处也。譬如画师各各赋彩心各各异。如是随行所为。譬如王于众人中为上。心于诸功德中无上。
02  心如电光时不住故。是心如雾外事秽故。心如猕猴贪一切境界故。心如画师造种种
行故。心不得住随众结故。心独无侣常乐驰走故。是心如王一切法之首故。是心如母生一切苦故。
03  是心如电,念念灭故。心如虚空,客尘污故。心如猕猴,贪六欲故。心如画师,能起种种业因缘故。心不一定,随逐种种诸烦恼故。心如大王,一切诸法增上主故。心常独行,无二无伴,无有二心能一时故。心如怨家,能与一切诸苦恼故。
04  心如虚空得虚妄烦恼。心如掣电剎那不住。心如猿猴攀缘境界。心如画师作种种像。心念念不住生一切烦恼。心行体一。无二心用故。心如其王。自在缘一切法故。心如恶友。发生一切苦故。
05  (缺)
06  是心如电剎那不停。心如虚空客尘烦恼之所障蔽。心如猕猴取一舍一遍诸境界。心如画师能造种种业因缘故。心无暂定随逐种种诸烦恼故。心唯独一无第二故。心如大王一切诸法增上主故。心常独行无伴侣故。心如怨家能作一切诸苦恼故。


【100】
01  譬如苍蝇在粪上住自以为净。心亦如是入爱欲中自以为净。心譬如怨家掷人着恶道中无有期也。譬如持灰作城。持无常作有常。譬如持钩行钓鱼得。心持非我所是我所。
02  是心如炎聚散一切诸善根故。是心如鱼钩苦有乐想故。是心如梦无我有我想故。是心如蝇不净有净想故。是心如怨家所作不可故。是心如罗剎常乐求便故。是心如憎嫉常乐求过故。
03  心如狂象,蹈诸土舍,能坏一切诸善根故。心如吞钩,苦中生乐想故。是心如梦,于无我中生我想故。心如苍蝇,于不净中起净想故。
04  心如大海。漂溺一切善根故。心如钓鱼之人。于苦生乐想故。心如梦幻。妄计我故。心如青蝇。于其不净生净想故。心如鬼魅。作种种不善事故。心如药叉。贪着境界饮人精气故。心如冤家。恒求过失故。
05  (缺)
06  心如狂象踏小儿诸土舍。能坏一切诸善根故。是心贪着如鱼吞钩。于苦受中生乐想故。是心如梦于无我中生我想故。心如青蝇于不净中起净想故。


【101】
01  心譬如贼。所作功德反自辱。譬如阪上上下。心须臾有爱须臾有憎。心譬如怨家但伺人便。心常欲闻香。譬如画瓶盛屎。有何他奇心喜味。譬如奴随大夫使心乐对。譬如飞蛾自投灯火中
02  是心不可爱恩爱痴故。是心如贼断一切善根故。是心着色如蛾投火故。是心爱声如军乐战鼓音故。是心爱香如豕乐臭秽故。是心着味如使人乐余食故。是心爱更乐如蝇乐膻故。
03  心如恶贼,能与种种考掠苦故。心如恶鬼,求人便故。心常高下,贪恚所坏故。心如盗贼,劫一切善根故。心常贪色,如蛾投火。心常贪声,如军久行,乐胜鼓音。心常贪香,如猪喜乐不净中卧。心常贪味,如小女人乐着美食。心常贪触,如蝇着油。
04  心不静住。或高或下进退不定故。心如狂贼。坏一切功德善财故。心如蛾眼。恒
贪灯焰色故。心着于声。如贪战鼓声故。心如猪犬。于其不净贪香美故。心如贱婢。贪食残味故。心能贪触。如蝇着膻器故。
05  (缺)
06  心如债主生苦楚故。心如恶鬼求人便故。心常高下贪瞋逼故。心如偷劫夺善根故。心常贪色如蛾投火。心常贪声如战鼓响。心常贪香如猪乐厕。心常贪味如驼爱蜜。心常贪触如蝇着油。


【102】
01  佛语迦叶。心索之了不可得。虽不可得是为无有。虽无有因为无所生。虽无所生亦无所出。虽无所出亦无所坏。虽无所坏亦无有死亦无有生。虽无所生无所死本无因缘死生。虽本无因缘无生亦无愿也。虽无愿亦无所持。虽无所持是为罗汉灭。
02  求心无有亦不可得。设无不可得者。则无过去未来现在。设无过去未来现在者则过三世。设过三世者。是则不有亦不无。若不有不无者是为不生。若不生者是为无性。若无性者是为无起。若不起者是亦不灭。若不灭者则无败坏。若无败坏者则无来无去。若无来去者则无有生死。若无去来无生死者是则无行。若无行者则是无为。若无为者则是圣贤之性。
03  如是迦叶!求是心相而不可得,若不可得,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过去未来现
在,则出三世。若出三世,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即是不起。若不起者,即是无性。若无性者,即是无生。若无生者,即是无灭。若无灭者,则无所离。若无所离者,则无来无去,无退无生。若无来无去无退无生,则无行业。若无行业,则是无为。若无为者,则是一切诸圣根本。
04  迦叶。心不可求求不能得。过去非有。未来亦无。现在不得。若过去未来现在不可得者。三世断故。若三世断故彼即无有。若彼无有彼即不生。若彼不生是即无性。若彼无性无生无灭。若无生灭亦无往来。若无往来而无主宰。若无主宰无假无实。是即圣性。
05  (缺)
06  善男子。菩萨如是求于心相而不可得。若不可得则非过去现在未来。若非过去现在
未来则出三世。若出三世则非有无。若非有无则是不起。夫不起者则是无性。若无
性者则是无生。若无生者则是无灭。若无灭者则无所离。若无离者无来无去无退无生。若无来去无退无生则无诸行。若无诸行是则无为。若无为者是为一切诸圣根本。


【103】
01  是为罗汉灭无诫禁也。若死生若计所作罪本了无有。是无死生是为罗汉灭。罗汉灭亦无身行无口行无心行。是灭无有异也。何以故。诸经一味故。
02  若圣性者则无戒不戒。若无戒不戒者则无威仪行亦无不威仪。若无行无威仪不威仪者。是则无心无心数法。若无心心数法者则无业无报。若无报者则无苦无乐。若无苦乐者是圣贤之性。若圣贤性者则无业无作。如此性中无作身业。亦无作口意业。此性平等无上中下。亦无差别。一切诸法悉平等故。
03  是中无有持戒,亦无破戒。若无持戒无破戒者,是则无行亦无非行。若无有行无非行者,是则无心无心数法。若无有心心数法者,则无有业,亦无业报。若无有业无业报者,则无苦乐。若无苦乐,即是圣性。是中无业无起业者,无有身业,亦无口业,亦无意业。是中无有上中下差别。是性平等,如虚空故。是性无别,一切诸法等一味故。
04  迦叶。若彼圣性。无得戒非无戒。无净行无秽行。无因行无果行。亦无心意之法。若无心意之法彼无业亦无业报。若无业报亦无苦乐。若无苦乐彼圣者性。若彼圣性无其上下中间。身口意等不可住着。何以故。性遍虚空。平等无分别故无分别故下此处元少一叶梵文
05  (缺)
06  是中无有持戒破戒。若无持戒无破戒者。是则无行亦无非行。若无有行无非行者。是则无有心心数法。若无心心数法者。则无有业亦无业报。若无有业无业报者则无苦乐。若无苦乐是则圣性。是中无业无起业者。无有身业亦无意业。是中无有上下差别。圣性平等犹若虚空。是性平等无有优劣。一切诸法等一味故。


【104】
01  是灭皆等如虚空。是灭适无所莫。亦无是我所。亦非是我所。是灭谛本无谛。是灭本净无爱欲之瑕秽也。本灭离本灭。是灭随次至于泥洹。是灭无尽也。本无有生也。是灭安隐用至泥洹故安隐是灭也。常灭常经无本。是灭好去本无死生。
02  如是迦叶。此性远离舍身口故。此性无为顺涅槃故。此性清净离于一切诸结垢故。此性无我离我作故。此性平等离虚实故。此性真出要第一义故。此性无不尽至竟不起常如法故。此性乐无为悉同等故。此性清洁至竟无垢故。此性非我求我不可得故。此性洁白至竟净故。
03  是性远离,离身心相故。是性离一切法,随顺涅槃故。是性清净,远离一切烦恼垢故。是性无我,离我我所故。是性无高下,从平等生故。是性真谛,第一义谛故。是性无尽,毕竟不生故。是性常住,诸法常如故。是性安乐,涅槃为第一故。是性清净,离一切相故。是性无我,求我不可得故。是性真净,从本已来毕竟净故。
04  (缺)
05  (缺)
06  是性平等远离一切身心相故。是性远离一切诸法顺涅槃故。是性清净远离一切烦恼
垢故。是性无我离我所故。是性真实顺如如故。是性寂静常安乐故。是性无有高下从平等出故。是性真实第一义故。是性无尽毕竟不生故。是性常住诸法常尔故。是性安乐涅槃第一故。是性清净离一切相故。是性无我求不可得故。


【105】
01  佛语迦叶言。自求身事莫忧外事。后当来世比丘辈。譬如持块掷狗。狗但逐块不逐人。当来比丘亦尔。欲于山中空闲之处。常欲得安隐快乐。不肯内自观身也。
02  汝等迦叶。当应求内反去求外。当来之世。当有比丘驰走如犬。云何比丘驰走如犬。譬如有犬搏掷令怖。反走逐之不趣掷者。如是迦叶。当有沙门婆罗门畏色声香味细滑法。而反乐中不观于内。
03  又大迦叶!汝等当自观内,莫外驰骋!如是大迦叶!当来比丘如犬逐块。云何比丘如犬逐块?譬如有人以块掷犬,犬即舍人而往逐之。如是迦叶!有沙门、婆罗门,怖畏好色、声、香、味、触故,住空闲处,独无等侣,离众愦闹,身离五欲而心不舍。是人有时或念好色、声、香、味、触,贪心乐着而不观内,
04  (缺)
05  (缺)
06  善男子。汝等应当内善观察莫外驰骋。善男子。当来沙门如狗逐块。云何名为如狗逐块。譬如有人以块掷狗。狗即舍人而走逐块。如是善男子。有诸沙门清信士女。怖畏色声香味触故。住阿兰若空闲之处。独无等侣离众愦闹。身离五欲而心不舍。是人存念色声香味触等。心贪乐着而不内察。


【106】
01  如是为不晓色耳鼻舌身。从是何缘得脱乎。从是入城乞丐。若至聚邑。见色声香味细软欲得者。便为堕衰于山中。若多少持戒不内观。死则天上生。从天上来下生世间。从是以后不离三恶道。佛语迦叶言。比丘如狗逐块。人骂亦复骂之。人挝亦复挝之。不制心者亦如是。
02  不知何由得离色声香味细滑法。不知不觉遂入人间。复为色声香味细滑法而得其便。彼在山泽而命终者。因持俗戒得生天中。复为天上色声香味细滑法而得便也。身坏命终生四恶趣。云何为四。地狱畜生饿鬼阿须罗中。是谓迦叶。比丘驰走亦复如犬。
03  不知云何当得离色、声、香、味、触。以不知故,有时来入城邑聚落,在人众中,还为好色、声、香、味、触,五欲所缚。以空闲处持俗戒故,死得生天,又为天上五欲所缚。从天上没,亦不得脱于四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是名比丘如犬逐块。
04  (缺)
05  (缺)
06  不知云何当离五尘。以不知故。有时来入城邑聚落在人众中。还为五欲之所系缚。若空闲处持有漏戒死得生天。又为天上五欲所缚。从天上堕终不得脱于三恶道。所谓地狱畜生饿鬼。是名沙门如狗逐块。


【107】
01  (缺)
02  云何比丘不走如犬。若人挝骂默受不报。呵责瞋怒比丘不报怒。但观内身骂谁打谁。谁受恚责。是谓迦叶。如此比丘不走如犬。
03  又大迦叶!云何比丘不如犬逐块?若有比丘,为人所骂而不报骂,打、害、瞋、毁亦不报毁,但自内观,求伏其心。作如是念:骂者为谁?受者为谁?打者、害者、毁者、瞋者,亦复为谁?是名比丘不如犬逐块。
04  (缺)
05  (缺)
06  善男子。云何沙门不如于彼逐块之狗。若有沙门为人所骂而不加报。打害瞋毁亦不报之。但自内责求伏于心。作如是观骂者是谁受者是谁。打者害者毁者瞋者亦复是谁。是名沙门不如于彼逐块痴狗。


【108】
01  譬如调马师。马有[跳-兆+棠][跳-兆+盾]者。当数数教之久后调好。比丘时时法观制心调。亦不见其恶如是。
02  譬如御者。若马放逸即能制之。修行比丘亦复如是。若心驰散即随制止令顺不乱。
03  迦叶!譬如善调马师,随马[怡-台+龙]悷,即时能伏。行者亦尔,随心所向,即时能摄,不令放逸。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善解习马。其马性恶难以制伏。此人调习自然良善。迦叶。如是相应比丘能守禁律。心识嚣驰难以制伏。被此比丘调伏制御。离瞋恚等如如不动。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恶性马  遇彼调习人
 种种被制伏  不久而调善
 相应行比丘  善持于禁律
 调伏于识心  令彼净安住
05  (缺)
06  善男子。如调马师。马若[怡-台+龙]悷即为制伏。行者亦尔。随心所向则能收摄不
令放逸。


【109】
01  譬如人病喉咽痛。举一身皆为痛。人心系于是我所非我所。随外道亦如是。
02  譬如绞人必断其命。如是迦叶。一切诸见有计我者必断慧命。
03  迦叶!譬如咽塞病,即能断命。如是迦叶!一切见中唯有我见,即时能断于智慧命。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于其咽喉而患瘿病。致坏命根得其苦恼。迦叶。如是若复有人深着我想于自身命后得大苦。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瘿病人  苦恼于身命
 于其昼夜中  无暂得安乐
 着我之众生  其义亦如是
 见倒坏其身  于后生诸苦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有人咽喉闭塞则能断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诸见唯有我见。则能断
于智慧命根。


【110】
01  (缺)
02  譬如有人随其所缚则悉解之。比丘如是随心所缚当即除之。
03  譬如有人随所缚处而求解脱。如是迦叶!随心所着,应当求解。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身被缠缚。巧设方便而得解免。迦叶。如是若彼有情作善相应。制止心猿令得离缚。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缠缚人  能设巧方便
 解彼身边缚  令身得自在
 相应善有情  禁止于心识
 令彼离缠缚  其义亦如是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有人随所缚处而求解脱。如是善男子。随心所着当应求解。


【111】
01  沙门复有二事缚。何谓二事。一者学外道。二者多欲积衣被及袈裟钵。
02  如是迦叶。出家学道有二重缚。云何为二。一者学世经典。二者执持衣钵而不精进
03  又大迦叶!出家之人,有二不净心。何谓为二?一者、读诵路伽耶等外道经书;二者,多畜诸好衣钵。
04  佛告迦叶。譬如虚空本自廓然。彼有二物可以盖覆。何等二物。是彼云雾。迦叶。如是出家之人。本自寂静而求世间咒术之法。又于衣钵财利畜积受用。此为覆障。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于云雾  覆障于虚空
 比丘亦复然  行彼世间法
 习学于咒术  积聚于衣钵
 此二障行人  菩萨须远离
05  比丘复有二事。一者反听外道。二者多欲积衣被袈裟钵。
06  善男子。出家之人则有二种不净污心。何谓为二。一者读诵世间文章外道诸术。二者多畜诸好衣钵种种服饰。


【112】
01  佛语迦叶言。沙门有二事。堕牢狱中。一者言是我所。二者求人欲得供养。
02  复次迦叶。出家学道有二坚缚。云何为二。一者见缚。二者贪财名誉所缚。
03  又出家人有二坚缚。何谓为二?一者、见缚;二者、利养缚。
04  佛告迦叶。此出家人有二种缠缚。云何二种。迦叶。一为利养缠缚。二为名称缠缚。彼出家人宜各远离。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若彼出家人  贪着于利养
 及爱好名闻  此二重缠缚
 亦障圣解脱  出家须远离
05  是时佛语摩诃迦叶比丘言。比丘有二事。身堕地狱中。一者言是我所。二者求人欲得供养。
06  又出家人二种坚缚。何谓为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执着缚。二供养缚。


【113】
01  沙门复有二事中道断。何等为二事。一者与白衣厚善。二者见好持戒沙门反憎。
02  复次迦叶。出家学道有二法障碍。云何为二。一者狎习白衣。二者憎嫉师友。
03  又出家人有二障法。何谓为二?一者、亲近白衣;二者、憎恶善人。
04  佛告迦叶。有二种法灭出家德。云何二法。一亲近在家。二憎嫌圣者。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亲近在家人  憎嫌于圣者
 此二非道法  灭彼出家德
 出家菩萨人  彼宜速速离
05  比丘复有二事。一者与白衣厚善。二者见好持戒沙门反嫉之。
06  又出家人二种障法。何谓为二。一者亲近白衣。二者憎恶善友。


【114】
01  沙门复有二事堕垢浊中。何谓二事。一者常念爱欲。二者喜交结知友。
02  出家学者复有二垢。云何为二。一者任取二结。二者诣知友家而从乞食。
03  又出家人有二种垢。何谓为二?一者、忍受烦恼;二者、贪诸檀越。
04  佛告迦叶。有二种法为出家垢染。云何二法。一心多烦恼。二弃舍善友摄受恶友。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若彼出家人  心多于烦恼
 弃背善良朋  亲近于恶友
 佛说于此人  为彼出家垢
 一切菩萨众  各各宜远离
05  比丘复有二事。堕镬汤中。一者常念爱欲。二者喜交结知友。
06  又出家人有二种垢。何谓为二。一者忍受烦恼。二者求诸檀越。


【115】
01  沙门复有二事。堕泥犁中。何等为二事。一者诽谤经道。二者毁戒。
02  复次迦叶。出家学道有二雹雨。云何为二。一者诽谤正法。二者犯戒而食信施。
03  又出家人有二雨雹坏诸善根。何谓为二?一者、败逆正法;二者、破戒受人信施。
04  佛告迦叶。有二种法于出家人如临崖险。云何二种。一轻慢妙法。二信乐破戒。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若彼出家人  轻慢于妙法
 信重破戒者  如登于崖险
 坠堕在须臾  此二非律仪
 一切诸佛子  彼二须远离
05  比丘复有二事。当堕泥犁中。一者诽谤经道。二者毁伤经戒。
06  又出家人二种雹雨。何谓为二。一者毁坏善根违逆正法。二者以破戒身受他信施。


【116】
01  沙门复有二事着。何等为二事。自有过不肯悔。反念他人恶。
02  出家学者复有二疮。云何为二。一者观他短。二者自覆己短
03  又出家人有二痈疮。何谓为二?一者、求见他过;二者、自覆其罪。
04  佛告迦叶。有二种法为出家过恶。云何二种一见他过失。二盖覆自过。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若有出家者  恒见他人过
 覆藏于自罪  此二大过失
 损恼毒如火  智者须远离
05  (缺)
06  又出家人二种痈疮。何谓为二。一者求显他过。二者自覆其罪。


【117】
01  沙门复有二事悔。何等为二事。一者不应行强披袈裟。二者身不自持戒。持戒比
丘反承事。
02  复次迦叶。出家学者有二烦热。云何为二。一者藏浊持袈裟。二者欲令有戒行者承顺于己。
03  又出家人有二烧法。何谓为二?一者、垢心受着法衣;二者、受他持戒善人供养。
04  佛告迦叶。有二种法增出家热恼。云何二种。一受持袈裟心怀不净。二恃己戒德诃责非行。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虽复披袈裟  心行不净行
 设身有戒德  而用于恶言
 催伏非行者  此二须远离
05  比丘复有二事悔。一者强披法衣袈裟。二者身不持戒不承事持戒沙门。
06  又出家人二种烧热。何谓为二。一者以垢秽心爱着法服。二者持戒人边受其供养。


【118】
01  沙门复有二事病难愈。何等为二事。一者心邪乱。二者人有作菩萨道者止断。
02  出家学者复有二病。云何为二。一者憍慢不观其心。二者毁呰学摩诃衍者
03  又出家人有二种病。何谓为二?一者、怀增上慢而不伏心;二者、坏他发大乘心。
04  佛告迦叶。有二种法医出家人病。云何二法。一行大乘者见心决定。二为诸众生不断佛法。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若有出家者  行彼大乘行
 见心恒决定  不断于佛法
 此二出家人  佛说名无病
05  比丘复有二事。实难愈。一者心邪乱。二者止人作菩萨道。
06  又出家人有二种病。何谓为二。一者怀增上慢而调伏心。二者破坏他人发大乘心。


【119】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迦叶。有二种法为出家人长病。云何二种。一得阿波谛重罪。二不能发露忏悔。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出家比丘众  犯彼阿波谛
 不能忏灭罪  愚迷不重戒
 剎那剎那实  此恶长为病
05  (缺)
06  (缺)


【120】
01  沙门复有二事。何等为二事。一者都犯戒。二者于法中无所得。
02  (缺)
03  (缺)
04  (缺)
05  比丘复有二事。一者于都犯戒。二者于法中无所得。
06  (缺)


【121】
01  佛语迦叶。沙门何故。正字沙门。有四事字为沙门。何等为四。一者形容被服像如沙门。二者外如沙门内怀偷[女*阎]。三者求索哗名自贡高。四者行不犯真沙门也。
02  复次迦叶。沙门称说沙门者。云何沙门称说沙门有四沙门。云何为四。一者色像沙门二者诈威仪沙门。三者名誉沙门。四者真实沙门。
03  又大迦叶?谓沙门者,有四种沙门。何谓为四?一者、形服沙门;二者、威仪欺诳沙门;三者、贪求名闻沙门;四者、实行沙门。
04  佛告迦叶。此有沙门为沙门名。迦叶白言。云何沙门为沙门名。迦叶。此有四种沙门。云何四种。一行色相沙门。二密行虚诳沙门。三求名闻称赞沙门。四实行沙门。迦叶此是四种沙门。
05  佛语迦叶。沙门何故。正字沙门。有四事为沙门。一者形容被服像类沙门。二者外如沙门内怀谀谄。三者但欲求索承事名誉自用贡高。四者行戒不犯。是为真沙门。
06  善男子。夫沙门者凡有四种。何谓为四。一者形相诈现沙门。二者威仪欺诳沙门。三者求名沙门。四者实行沙门。


【122】
01  何等为形容被服如沙门者。髡头剔须。着袈裟持钵。心不正不持戒。但欲作恶喜学外道。是为被服如沙门。
02  云何色像沙门。若有沙门成就色像。剔除须发被着法服手持应器。彼身恶行口意
恶行。不习调御亦不守护。犯戒作恶贪不精进。是谓迦叶色像沙门。
03  何谓形服沙门?有一沙门,形服具足,被僧伽梨,剃除须发,执持应器。而便成就不净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不善护身,悭嫉、懈怠、破戒为恶:是名形服沙门。
04  迦叶白言。云何名行色相沙门。迦叶。此一沙门。虽复剃除须发着佛袈裟受持钵器
色相具足。而身不清净。口不清净。意不清净。不自调伏粗恶不善。广贪财利命不清净。得破戒罪法。迦叶。此名行色相沙门
05  何等为形容被服者。除须发。被法衣。持应器。心不自政。但欲作恶。喜学邪道。是为外被服像类沙门。
06  何谓形相诈现沙门。有一沙门。形相具足服僧伽梨。剃除须发执持应器。而便成就不净身业。不净口业。不净心业。不善护身悭嫉懈怠。破戒怀恶。是名形相诈现沙门。


【123】
01  何因外如沙门内怀偷[女*阎]者。安徐而行。安徐而出安徐而入。外道粗恶于山间草
屋为庐。内无信着我着我所。中有因苦直信者反自嫉妒。
02  云何诈威仪沙门。若有沙门成就礼节。游步正智。食知止足。行四圣种。不乐众聚道俗之会。少言少睡。然彼威仪诈不真实不期净心。不习止息而有见想。于空便起如坑之想。诸有比丘习行空者。发怨家想。是谓迦叶诈威仪沙门。
03  何谓威仪欺诳沙门?有一沙门具,足沙门身四威仪,行立坐卧,一心安详;断诸美味,修四圣种;远离众会,出家愦闹之众;言语柔软。行如是法,皆为欺诳,不为善净,而于空法有所见得;于无得法生恐畏心,如临深想;于空论比丘生怨贼想:是名威仪欺诳沙门。
04  迦叶白言云何名密行虚诳沙门。迦叶。此一沙门。虽知行业亦具威仪。吃粗恶饮食。诈欢诈喜。于行住坐卧。恒构虚诳。又不亲近在家出家四圣种族。诈默无言诳赚有情。心无清净亦无调伏。亦不息念虚妄推度。住着我人之相。若遇空法而生怖畏如登崖险。若见比丘善谈空者如遇冤家。迦叶。此说名为密行虚诳沙门
05  内谀谄者。安徐而行徐出徐入。外衣食粗恶。内欲甘美。外居山间草苗为庐。内无信意自宽贾。若内嫉忠直。
06  何谓威仪欺诳沙门。有一沙门。具足沙门身四威仪。行立坐卧一心安详。断诸美味修四圣种。远离众会愦闹之所。言语柔软。如是德行欲为欺诳不为寂静。而于空法见有所得。于无所得而生怖畏如临坑想。于说法者而生忿怒如怨贼想。是名威仪欺诳沙门。


【124】
01  何因为求索哗名者。偷[女*阎]持戒令他人称誉。偷[女*阎]学经令他人称誉。
偷[女*阎]僻处令人称誉。不自克责求度脱。但有偷[女*阎]
02  云何名誉沙门。若有沙门奉持禁戒。欲令他人知奉持戒。精进学问欲令他人知精进学。住止山泽中欲令他人知住山泽。少欲知足精勤独住欲令他知。不厌至死。不求离欲。不乐尽止。不欲求道。息心梵行。不为泥洹。是谓迦叶名誉沙门。
03  何谓名闻沙门?有一沙门,以现因缘而行持戒,欲令人知;自力读诵,欲令他人知为多闻;自力独处在于闲静,欲令人知为阿练若,少欲知足,行远离行。但为人知,不以厌离,不为善寂,不为得道,不为沙门婆罗门果,不为涅槃:是为名闻沙门。
04  迦叶白言。云何名为求名闻称赞沙门。迦叶。此一沙门。为求名闻称赞诈行持戒。惑乱他人恃衒多闻要他称赞。或居山野。或处林间。诈现少欲无贪。假行清净之行。于其心内无其离欲。无其寂静无其息虑。无证菩提亦不为沙门。亦不为婆罗门。亦不为涅槃。而求称赞名闻。迦叶。此名求名闻称赞沙门
05  从因缘多索财物。成其承名。是为谀谄不持戒。不持戒者。但欲令人称誉。谀谄屏处。欲令人称誉。不自克责趣求度脱。但有谀谄之态。是为不持戒。
06  何谓名闻沙门。有一沙门。伪作相貌现行持戒。欲令人闻努力读诵。欲令他知自为多闻。独处闲静不余杂闹。欲使人知住阿兰若。少欲知足修远离法。欲得人知我是厌离。不为寂静不为得道。不为沙门及沙门果。不为涅槃微妙胜果。是则名为求名沙门。


【125】
01  何等为行不犯真沙门。不惜寿命损身。何况索归遗供养者。若有比丘守空行。常
劝乐追。及悉见诸法净洁本无瑕秽。自作黠明不从他人持黠明。于佛法亦不着。何况常着色。亦无结者亦无脱者。本无不见泥洹。亦无死生亦无泥洹。是为真沙门佛语迦叶。至诚沙门常当作是念。当效真沙门。莫效哗名谀訑沙门也。
02  云何为真实沙门。若有沙门不为身命。况复贪财着于名誉。乐听空无相无愿之法。闻则欢喜修行如法。不为涅槃而修梵行。况为三界不作空见。况见我人寿命依法求道。离结解脱不求外道。观诸法性皆悉究竟清净无秽。而自照察不由于他。如法者。不见如来况有色身。不见无欲法况有文饰。不想无为况有众德。不习断法不学修法。不住生死不乐涅槃。不求解脱亦不求缚。知一切法究竟清净不生不灭。是谓迦叶真实沙门。是故迦叶。当学真实沙门。莫习名誉沙门。
03  复次,迦叶!何谓实行沙门?有一沙门,不贪身命,何况利养!闻诸法空无相无愿,心达随顺,如所说行。不为涅槃而修梵行,何况三界!尚不乐起空无我见,何况我见众生人见!离依止法,而求解脱一切烦恼;见一切诸法本来无垢,毕竟清净,而自依止亦不依他。以正法身,尚不见佛,何况形色!以空远离,尚不见法,何况贪着音声言说!以无为法,尚不见僧,何况当见有和合众!而于诸法无所断除,无所修行,不生生死,不着涅槃。知一切法本来寂灭,不见有缚,不求解脱:是名实行沙门。如是迦叶!汝等当习实行沙门法,莫为名字所坏。
04  迦叶白言。云何名实行沙门。迦叶此一沙门。不为身命而行外事。亦不言论名闻利养。唯行空无相无愿。若闻一切法已。正意思惟涅槃实际。恒修梵行不求世报。亦不论量三界喜乐之事。唯见性空不得事法。亦不议论我人众生寿者及补特伽罗。见正法位离诸虚妄。于解脱道断诸烦恼。达一切法自性清净。内外不着。无集无散。于彼法身如来明了通达。无其见取。亦不言论色身离欲。亦不见色相。亦不见三业造作。亦不执凡圣之众法无所有。断诸分别自性凝然。不得轮回不得涅槃。无缚无解无来无去。知一切法寂静湛然。迦叶。此说名为实行沙门。作相应行非求名闻故。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05  何等为真沙门。持戒行道不惜寿命。捐弃身体。不索万物不求供养。若有比丘守空行者。常观净法本无瑕秽。自作慧行不从他人得。于佛法中得泥洹。是为真沙门佛语迦叶。欲求道当于是真沙门。莫效承名沙门谄谀沙门。
06  善男子。何谓实行沙门。有一沙门。于自身命尚不生贪。何况利养名闻等事。于空无相无取之法闻大欢喜。顺达真如随说而行。不为涅槃而修梵行。岂乐三界无乐之处。空尚不执何况我见众生人见。依止于法而求解脱。夫求解脱不外驰骋。见一切法本来无垢毕竟清净。但依自身不依于他。于佛法身尚不执着。何况色身。以空远离而不见法。何况贪着音声言说。以无为法尚不见僧。何况当见有和合众。于诸法中无所断除无所修行。不生生死不着涅槃。知一切法本来寂灭。不见有得不求解脱。是名实行沙门。如是善男子。汝等当学实行沙门。莫着名字空无利益。


【126】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所有身口意  三业不清净
 贪爱不调伏  粗恶行不密
 圆顶服三衣  执持于应器
 佛说此沙门  恒行于色相
 虽然依彼行  虚诳而不实
 诈现四威仪  示同于圣者
 远离和合处  恒餐粗恶食
 无彼清净行  密行于虚诳
 或彼为求名  要他行称赞
 诈修于戒定  示衒行头陀
 内意不调伏  诳赚于信施
 不行离欲善  亦不息攀缘
 见说法相空  怖同登山险
 或居山野间  而无真实意
 佛说此沙门  为求名闻故
 若彼实行者  不为于身命
 妄求名利养  亦无求快乐
 唯修正解脱  救拔诸恶趣
 虽知深法空  不得于寂静
 亦无非寂静  不住于涅槃
 不得于生死  不着于圣人
 不舍于凡夫  本自无所来
 今亦无所去  一切法寂然
 佛说于此人  是名实行者
05  (缺)
06  (缺)


【127】
01  譬如贫人号名大富。但得富名无所有也。佛语迦叶。是人应得为有是字不。迦叶言不也。佛言如是。迦叶。虽有沙门字。不行沙门法也。亦如贫人自称大富。
02  譬如贫人外有富名。于意云何。彼名有实不。答曰。不也世尊。如是迦叶。有沙门名无沙门德。我说此人是为极贫。
03  迦叶!譬如贫穷贱人,假富贵名。于意云何?称此名不?」「不也,世尊!」「如是迦叶!但名沙门婆罗门,而无沙门婆罗门实功德行,亦如贫人为名所坏。
04  佛告迦叶。譬如贫人家无财利。自发其言告众人曰。我家之内有大库藏财物盈满。迦叶。于意云何。此贫人言是事实不。迦叶白言。不也世尊。佛言。迦叶亦复如是。彼沙门婆罗门自无戒德而复发言。我身具大德业。此言不实是事难信。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贫穷人  言自有库藏
 盈满七珍财  彼语不相应
 沙门婆罗门  虚妄亦如是
 三业无清净  自言具戒德
05  譬如贫人称名大富。但有富名内无所有。佛问迦叶。是人应有不。迦叶言不应。佛言如是。虽有沙门名者。不行沙门法。如贫人称大富。
06  善男子。譬如贫穷下贱之人。强为作字名为富贵。于意云何。是贫贱人称此名不。不也世尊。如是宝积。虽为沙门而无沙门实行之德。如彼贫人空荷名字。


【128】
01  譬如人为水所没溺反渴欲死。沙门如是多讽经。高才不去情欲。于情欲中渴欲死。
坐入泥犁禽兽薜荔中。
02  譬如有人大水所漂渴乏而死。如是迦叶。有沙门梵志习学多法。而不能除淫怒痴渴。彼为法水所漂结渴而死。生恶趣中亦复如是。
03  譬如有人漂没大水,渴乏而死。如是迦叶!有诸沙门,多读诵经而不能止贪恚痴渴,法水漂没,烦恼渴死,堕诸恶道。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入大水内而不专心。恣意戏水不觉溺死。迦叶。亦复如是。此沙门婆罗门多知乐法。入大法海不能制心。好行贪瞋痴。被烦恼贪引生恶趣。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戏水人  入于大水内
 不自用其心  被水溺其命
 沙门婆罗门  贪入大法海
 恣行贪瞋痴  沉坠于恶趣
05  譬如有人为水所没漂反渴欲死。沙门虽多讽诵高才智慧。不去情欲。为是情欲饥渴欲死。坐是入泥犁禽兽薜荔中。
06  善男子。譬如有人漂溺海中渴乏而死。如是宝积。有诸沙门虽多读诵种种经典。而不能止贪恚痴渴。在法水中烦恼渴死堕诸恶道。


【129】
01  譬如医满一具器药。不能自愈其病。虽多讽经而不持戒。
02  譬如医师持种种药疗他人病而不自治。如是迦叶。有沙门梵志。多讽诵法而不自除淫怒痴病。亦复如是。
03  譬如药师,持药囊行,而自身病不能疗治。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虽有多闻,不止烦恼,不能自利。
04  佛告迦叶。譬如医人修合汤药将往四方欲疗众病。忽自得疾而不能救。迦叶。如是若彼比丘修彼多闻。欲化有情忽尔之间。自起烦恼而不能伏。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良医人  修合诸汤药
 持往于四方  治彼众生病
 自忽有疾苦  不能自医疗
 比丘亦如是  修学于多闻
 欲行于化导  自忽烦恼生
 不能善制止  虚施于辛苦
05  譬如贤医师。满一器药。不能自愈其病。虽多讽经。不持戒。
06  善男子。譬如医王多畜众药。自身有病而不能治。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虽有多闻不止烦恼何能自利。


【130】
01  譬如人病得王家药。不自护坐死。虽多讽经而不持戒如是。
02  譬如病人服王妙药。不自将节而致终没。如是迦叶。多有沙门梵志。行不如法起诸结病。终生恶趣亦复如是。
03  譬如有人服王贵药,不能将适,为药所害。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得好法药,不能修善,自害慧根。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身有重病。服彼上好名药不免命终。迦叶。如是若彼有情具烦恼病。而欲多闻修行亦不免坠堕。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重病人  久患而不差
 设服于良药  终不免无常
 众生亦如是  恒染烦恼病
 设乐修多闻  不免于坠堕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有人服王贵药。不能将节为药所害。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得好法药不能修行自害慧命。


【131】
01  譬如摩尼珠堕于屎中。虽多讽经而不持戒。
02  譬如摩尼珠堕不净中无所复直。如是迦叶。多有沙门梵志贪着财利。当知亦如摩尼珠堕不净中无所复直。
03  迦叶!譬如摩尼宝珠堕不净中,不可复着。如是多闻贪着利养,便不复能利益天人。
04  佛告迦叶。譬如摩尼宝珠堕落不净之中。其珠体触不堪使用。迦叶。如是若彼比丘虽具多闻。堕落不净利养之中。诸天人民不生敬爱。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摩尼宝  堕落不净中
 染污得其触  使用而不堪
 比丘亦如是  虽复具多闻
 坠堕于不净  名闻利养中
 诸天及人民  而不生爱敬
05  譬如摩尼珠堕不净中。虽多讽经。不持戒。
06  善男子。如摩尼珠堕不净中未即可用。多闻之人贪着利养。未能利益一切天人。


【132】
01  譬如死人着金傅饰。不持戒反被袈裟。像如持戒沙门。
02  譬如死人着金花鬘。如是迦叶。人不持戒被着袈裟。亦复如是。
03  譬如死人着金璎珞。多闻破戒比丘,被服法衣,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忽尔命终。以其金冠花鬘庄严头面。迦叶。如是若彼比丘破尽戒律。而以袈裟庄严其身有何所益。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命终人  以其好花鬘
 及用金宝冠  严饰尸首上
 彼人无所用  比丘亦如是
 而以破戒身  被挂于袈裟
 严饰作威仪  终无于利益
05  譬如死人着金银珍宝。身不持戒。反着袈裟像类沙门。
06  善男子。譬如死人着金璎珞。多闻破戒而被法服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133】
01  譬如长者子服饰。着新衣着新傅饰。多讽经持戒好亦如是。
02  譬如长者子净自澡浴。被白净衣着薝卜华鬘。如是迦叶。多闻持戒被着袈裟。亦复如是
03  如长者子剪除爪甲,净自洗浴,涂赤栴檀,着新白衣,头着华鬘,中外相称。如是迦叶!多闻持戒,被服法衣,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04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洗浴清净以其香油涂润身上及头髻指甲。身着白衣戴瞻卜花鬘
为上族子。迦叶。如是若彼比丘多闻智慧。身被法服仪相具足为佛弟子。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譬如世间人  洗浴身清净
 涂润好香油  头以华鬘饰
 身着于白衣  而称上族子
 比丘亦如是  多闻具总持
 戒德恒清净  被挂于法服
 仪相而具足  此名真佛子
05  譬如长者子被服庄饰。着好新衣中外洁净。多讽经不持戒如是
06  善男子。如长者子。若男若女净自洗浴剪除爪甲。以香自熏着新净衣宝饰华鬘庄严身首。如是宝积。多闻之人受持净戒。而被法服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134】
01  佛语迦叶。有四事。不持戒像类持戒人。何等为四。一者若有比丘禁戒所说不犯缺也。虽有是有着呼有人。二者若比丘悉知律经。着行是我所行。三者若有比丘着我是我所。四者常行等心。等心于人着怖畏于死生。是为沙门不持戒名持戒。
02  复次迦叶。有四不持戒似如持戒。云何为四。若有比丘护持禁戒成就威仪。至微小事当畏惧之。持比丘净戒。成就威仪礼节。身口意行正令清净。而计吾我。是谓迦叶一不持戒似如持戒。复次比丘。诵律通利察住律法不断身见。是谓迦叶二不持戒似如持戒。复次比丘。行慈众生闻说诸法不起不灭。而怀恐怖。是谓迦叶三不持戒似如持戒复次比丘。行十二法净功德行。而起见我有我所。是谓迦叶四不持戒似如持戒。
03  又大迦叶!四种破戒比丘,似善持戒。何谓为四?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大小罪中心常怖畏,所闻戒法皆能履行,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正命清净;而是比丘说有我论,是初破戒似善持戒。复次,迦叶!有一比丘诵持戒律,随所说行;身见不灭,是名第二破戒比丘似善持戒。复次,迦叶!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取众生相而行慈心;闻一切法本来无生,心大惊怖,是名第三破戒比丘似善持戒。复次,迦叶!有一比丘具足修行十二头陀,见有所得,是名第四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04  佛告迦叶。有四种破戒比丘喻持戒影像。迦叶白言。云何四种破戒。迦叶。有一比丘具足受持别解脱戒。善知禁律于微细罪深生怕怖。恒依学处说戒清净。身口意业具足无犯。食离邪命此有其过。所以者何。执自功能成戒取故。迦叶。此是第一破戒喻持戒影像复次迦叶。有一比丘善知禁律常持戒行。密用三业。彼有身见。执情不舍故。迦叶。此是第二破戒喻持戒影像复次迦叶。有一比丘恒行慈心悲愍有情。具足慈善闻一切法无生。心生惊怕。迦叶。此是第三破戒喻持戒影像复次迦叶。有一比丘行彼十二头陀大行具足无缺。而有我心住着我人之相。迦叶。此是第四破戒喻持戒影像。迦叶。此四种破戒喻持戒影像


05  佛语迦叶。有四事像持戒人。何等四事。一者有比丘。禁戒所。语言我不犯。虽有是语。为有着自呼有善。二者若有比丘。悉知深经着行。自言是我所行。三者若比丘多着言是我所着。四者自言我常行等心。着恐畏于生死。是为沙门自称誉为持戒。
06  善男子。有四种破戒似善持律。何谓为四。设有一人具足持戒。大小罪中心常怖畏。所闻戒法皆能履行。身口意业悉皆明白正命清洁。如是之人说有我论。是初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复有一人诵持戒律。随所说行身见不灭。是二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复有一人具足持戒。取众生相而行慈心。闻一切法本来无生心大惊怖。是三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复有一人。具足修行十二头陀。见有罪相。是四破戒似善持律。


【135】
01  佛语迦叶言。禁戒无形不着三界。何因名为戒。无吾无我无人无命无意无名无种无化无教。无有作者。无所来无所去。无制无灭。无身所犯无口所犯无心所犯。无世无计无世所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亦无有戒亦不无戒。亦无所念亦无败坏亦无坐立。是故为禁戒矣。
02  如是迦叶。戒称戒者。谓无我亦无我所。无作不作。无事非事。亦无威仪无行不行。无名色相。亦无非相。无息不息。无取无舍。无可取者。亦无不可舍。不施设众生。亦不施设无众生。无有口行无不口行。无心不心。无倚不倚。无戒不戒。是谓迦叶无漏圣戒。而无所堕。出于三界离一切倚。
03  复次,迦叶!善持戒者,无我无我所,无作无非作,无有所作亦无作者,无行无非
行,无色无名,无相无非相,无灭无非灭,无取无舍,无可取无可弃;无众生无众生名,无心无心名,无世间无非世间,无依止无非依止;不以戒自高,不下他戒,亦不忆想分别此戒,是名诸圣所持戒行,无漏不系,不受三界,远离一切诸依止法。」
04  复次迦叶。若说此戒。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命。无行亦无不行。无作亦无不作。非犯非非犯。无名无色非无名色。无相非无相。无息念非无息念。无取无舍非无取舍。非受非不受。无识无心非无识心。无世间亦无出世间。无所住亦非无住。无自持戒无他持戒。于此戒中离诸毁谤。无迷无执。迦叶。此说圣着无漏正戒。远离三界一切住处。
05  佛语迦叶。禁戒无形。不着三界。无常无吾我无人。无命无意无名无称。无化无教作者。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无形无灭。无身无所犯。无口无所犯。无心无所犯。无世间无计。无世事无所住。亦无戒亦无所念。亦无败坏。是名为禁戒。
06  善男子。夫持戒者。无我无我所。无作无非作。无有作法亦无作者。无行无非
行。无色无名无相无非相。无成无不成。无取无舍无可取无可弃。无众生无众生名。无心无心名。无世间无非世间。无依止无非依止。不以持戒而自矜高。亦不轻蔑毁破戒者。亦不忆想分别此戒。宝积。是名圣戒无流之戒。不着三有无所依戒。


【136】
01  尔时佛说曰。戒无瑕秽着也。戒者无奢无瞋恚。安定就泥洹。如是为持戒。不爱身亦不爱命。不乐于五道。悉晓了人于法。于佛法中是故为戒。适不在中边止也。中边不着不着不缚。
02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持戒不有亦无垢  持戒无憍而不倚
 持戒不暗无所缚  持戒无尘无污秽
 究竟止息无上寂  无想不想亦无秽
 诸恸众倚一切断  是为迦叶持佛戒
 不着身口不倚命  不贪一切受生死
 以正去来住正道  是为迦叶持佛戒
 不着世间不倚世  得明无暗无所有
 无有己想无他想  断一切想得清净
 无此彼岸无中间  于此彼岸亦不着
 无缚无诈无诸漏  是为迦叶持佛戒
03  尔时,世尊欲明了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持戒者  无垢无所有
 持戒无憍慢  亦无所依止
 持戒无愚痴  亦无有诸缚
 持戒无尘污  亦无有违失
 持戒心善软  毕竟常寂灭
 远离于一切  忆想之分别
 解脱诸动念  是净持佛戒
 不贪惜身命  不用诸有生
 修习于正行  安住正道中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持戒不染世  亦不依世法
 逮得智慧明  无暗无所有
 无我无彼想  已知见诸相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无此无彼岸  亦无有中间
 于无此彼中  亦无有所着
 无缚无诸漏  亦无有欺诳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04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所持离垢戒  非住我人相
 无犯亦无持  无缚亦无解
 微妙甚深善  远离于疑惑
 迦叶此戒相  如来真实说
 所持无垢戒  而于彼世间
 非为自身命  普济诸群生
 同入真如际  迦叶此戒相
 如来真实说  所持离垢戒
 于彼我人中  无染亦无净
 无暗亦无明  无得亦无失
 不住于此岸  不到于彼岸
 亦非于中流  缚脱而平等
 无住如虚空  非相非非相
 迦叶此戒相  如来真实说
 所持无垢戒
05  是时佛说禁戒无瑕秽亦无所着。戒者无诸瞋恚。安定就度世道。如是为持戒。不爱身形。不爱寿命。亦不乐于五道。悉晓了入于佛道中。是为持戒。亦不在中。亦不在边。不着亦不转。
06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持戒者  无垢无所有
 持戒无憍慢  亦无所依止
 持戒无愚痴  亦无有诸缚
 持戒无尘污  亦无有违失
 持戒心善软  毕竟常恒寂
 远离于一切  忆想诸分别
 解脱诸乱念  是净持佛戒
 不贪惜身命  不用诸有生
 修习于正行  安住于正道
 是名为佛法  坚实净持戒
 持戒不染世  亦不依世法
 逮得智慧明  无暗无所有
 无我无彼想  已知见诸相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无有此彼岸  亦无有中间
 于无此彼中  亦不有所着
 无缚无诸漏  亦无有欺诳
 是名为佛法  真实净持戒


【137】
01  譬空中风。是为持戒名及种无所止也。人定心无所着。无我想无人想。晓是者是
为净持戒也。不轻于禁戒不自贡高。常欲守道持戒。如是无有能过者。离我所想。自我及是我所。都无有是也。信于空及佛法行不沾污于世。不着于世间。从冥入明适无所因。不着于三界。是为持戒。
02       谓名及色意不着  禅定正念调御心
 无有吾我无我所  是为迦叶称住戒
 不倚禁戒得解脱  不叩持戒为欢喜
 于此上求八正道  是谓持戒清净相
 不期持戒不依定  谓修习此得智慧
 无有无得是圣性  清净圣戒佛所称
 谓己身见心解脱  我是我所终不起
 心能解空佛境界  如是持戒莫能胜
 善住净戒得禅定  已获禅定修智慧
 已修智慧便得脱  已逮解脱平等戒
03       心不著名色  不生我我所
 是名为安住  真实净持戒
 虽行持诸戒  其心不自高
 亦不以为上  遇戒求圣道
 是名为真实  清净持戒相
 不以戒为最  亦不贵三昧
 过此二事已  修习于智慧
 空寂无所有  诸圣贤之性
 是清净持戒  诸佛所称赞
 心解脱身见  除灭我我所
 信解于诸佛  所行空寂法
 如是持圣戒  则为无有比
 依戒得三昧  三昧能修慧
 依因所修慧  逮得于净智
 已得净智者  具足清净戒
04       不着于名色  不住于等引
 恒以净妙心  离我有无相
 于彼别解脱  远离持犯等
 无戒无不戒  无定亦无散
 依此而行道  智观无二取
 此戒净微妙  安住三摩地
 三摩地生观  智慧自清净
 是名具足戒
05  譬如虚空中风。是为持戒。是乃名为无种人有定心。亦无所着亦无我。为天人相。而晓是者。是为净持戒。不转于禁戒。不自贡高。常欲守道持戒。如是无有而过者耶。无有是人信于空者。随佛所行不染污。从世间冥中。入照入明。适无所住立。亦莫于三界。是戒法。
06       心不著名色  不生我我所
 是名为安住  真实净持戒
 虽持诸戒行  其心不自高
 亦不以为上  过戒求智慧
 是名为真实  清净持戒相
 不以戒为最  亦不贵三昧
 过此二事已  修习于智慧
 空寂无所有  是诸贤圣性
 如是净戒者  诸佛所称美
 心脱于身见  除灭我我所
 信解于诸佛  所行空寂法
 如是持圣戒  则为无有等
 依戒得三昧  三昧能修慧
 依因所修慧  逮得于净智
 已得净智者  具足清净戒


【138】
01  时佛说是经法。二万二千诸天人。及世间人民诸龙鬼神。皆得须陀洹道。八百沙门皆得阿罗汉道。五百沙门素皆行守意得禅道。闻佛说深经皆不解不信。便从众坐避易亡去。
02  说此偈已。八百比丘逮得漏尽。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五百比丘昔已得定。闻佛说此甚深之法。不能解了从座起去。
03  说是语时,五百比丘不受诸法,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百比丘闻是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达从坐起去。
04  尔时世尊说此伽他法时。八百苾刍漏尽意解心得解脱。三十亿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五百苾刍得三摩地。闻此甚深微妙戒法。难解难入不信不学。从座而起速离佛会。
05  佛说是戒法。三万三千诸天人民。皆得须陀洹道。八百沙门。从是因缘意解得度。行智慧如是
06  佛说是语时。五百沙门不受诸法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百沙门得于禅定。闻此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达不入内怀。从座而起还于山林。


【139】
01  迦叶比丘白佛言。是五百守禅比丘。闻深经不解不信摩诃而去。佛语迦叶。是五百守禅比丘信余众多。闻深法教不解不信。
02  于是大迦叶。白世尊曰。此五百比丘昔已得定。闻是深法不能解了即便起去。世尊告大迦叶曰。此五百比丘贡高慢故。不能解此无漏净戒。是所说法甚深微妙。诸佛之道极甚深妙。非是未种善根与恶知识共相随者所能解了。
03  尔时,大迦叶白佛言:「世尊!是五百比丘,皆得禅定,不能信解入深法故,从坐起去。」佛语迦叶:「是诸比丘,皆增上慢,闻是清净无漏戒相,不能信解,不能通达。佛所说偈,其义甚深。所以者何?诸佛菩提极甚深故。若不厚种善根,恶知识所守,信解力少,难得信受。
04  是时尊者大迦叶白世尊言。此五百苾刍虽得三摩地。云何闻此甚深之法难解难入不信不学。即从座起速便而退。佛言。迦叶。彼等五百苾刍我见未除。于此无漏清净戒法闻已难解难入。心生惊怖所以不信不行。迦叶。此伽他戒法甚深微妙。三佛菩提皆从此出。彼等罪友于此解脱妙善而不能入。
05  (缺)
06  尔时大迦叶前白佛言。世尊。是五百沙门皆得禅定。不能信解入深法故从座起去。佛语大迦叶。是诸沙门以增上慢。闻是清净无流戒相。不能信解通达了知。佛所说偈其义甚深不入内怀。所以者何。诸佛菩提极甚深故。若无福德未种善根随逐恶友。多不能信受此深法。


【140】
01  佛语迦叶。是五百比丘者。乃前迦叶佛时皆作婆罗门道。于迦叶佛所。一返闻经道心意乐喜。即时五百人自说言。迦叶佛所说快。乃尔五百人得是福佑。寿终皆生忉利天上。佛言。五百比丘得是福已。后于我法中作沙门。今闻深经不解不信。佛语迦叶言。是五百比丘持是所闻深经。得不堕恶道。于今世。皆当得阿罗汉般泥洹去。
02  此五百比丘。昔迦叶如来兴出世时。悉为异学弟子。闻迦叶如来说法时。计着有
故。一闻说法心得欢喜。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忉利天。从彼命终还生人间。于我法中出家学道。此诸比丘为见所坏。闻是深法不能解了。今始造缘不复生于恶趣之中。此身终已当得灭度。
03  又大迦叶!是五百比丘,过去迦叶佛时为外道弟子,到迦叶佛所欲求长短。闻佛说法,得少信心而自念言:是佛希有快善妙语!以是善心,命终之后生忉利天。忉利天终,生阎浮提,于我法中而得出家。是诸比丘,深着诸见,闻说深法,不能信解随顺通达。是诸比丘,虽不通达,以闻深法因缘力故,得大利益,不生恶道,当于现身得入涅槃。」
04  复次告言。迦叶。彼五百苾刍于如来教中是外道声闻。如是迦叶。彼于如来本意执求一事法故。若闻一法决定信受。依教修学如是伽他之法。言教玄妙是故惊怖又复告言。迦叶。彼比丘意于如来应供正遍知觉。为求一法发心修行。于命终后求生忉利天宫。为如是事于佛教中而求出家。迦叶。此五百苾刍身见未舍。闻甚深法而生惊怖不信不学。此等命终必堕恶趣
05  (缺)
06  迦叶。是五百人于过去世迦叶佛时。外道弟子往到佛所欲求佛过。闻佛说法得少信心而自念言。是佛希有快说妙法。以是善心福德因缘。命终之后生忉利天。从彼堕落生阎浮提。于我法中而得出家。是诸沙门深着诸见。闻说深法不能信解。而不随顺不能通达。以闻深法因缘力故得大利益。不以此生更堕恶道。当用此身得入涅槃。


【141】
01  佛语须菩提言。汝行教五百亡去比丘令来还。须菩提白佛言。是五百比丘尚不欲闻佛所说。何肯随小罗汉语乎。佛即时化作两比丘。于五百比丘前徐行。五百比丘皆使行。及前两比丘。五百比丘问前两比丘言。二贤者欲何至凑。两比丘报言。欲到空闲山中安隐之处。自守坐禅不能复忧余。五百人复问言。何以故。两比丘复报言。佛所说深经。我不信不解也。
02  于是世尊。告尊者须菩提曰。汝去化彼五百比丘。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此
五百比丘不受佛教。何况我耶。于是世尊。化作比丘在彼道中。五百比丘见已。往诣化比丘所。问化比丘曰。诸贤。欲何所至。化比丘曰。欲诣山泽游住安乐。所以者何。向闻世尊所可说法。我不能解了故。
03  尔时佛语须菩提言:「汝往将是诸比丘来」。须菩提言:「世尊!是人尚不能信佛语,况须菩提耶」?佛即化作二比丘,随五百比丘所向道中。诸比丘见已,问化比丘:「汝欲那去」?答言:「我等欲去独处修禅定乐。所以者何?佛所说法,不能信解」。
04  是时世尊告尊者须菩提言。汝往五百苾刍所。以善方便而为教导。须菩提言。世尊。如是说法诲喻闻已不信不行。我自小智言论寡识。云何化彼。是时五百苾刍已在中路尔时世尊即以神力化二苾刍于中路中逆往五百苾刍而即问言。尊者。欲往何处。苾刍答言。我等今者欲诣林间。彼处寂静自得定乐而当住处。化苾刍问言。欲住林野于意云何。彼等苾刍而即答言。世尊说法我昔未闻。今既闻已难解难入。心生惊怖不可信学。是以乐归林野安处禅定而取安乐。
05  (缺)
06  尔时世尊。告长老须菩提言。汝往就彼诸沙门边。为教诲之令其得解。长老须菩提对曰。世尊。是等沙门于佛所说尚不信受。岂能信受于我语耶。是时如来即为化作二沙门像。随逐如是五百沙门所游道路。是诸沙门见是二人而问之曰。汝何去耶。答曰。我等欲去就阿兰若。住于山林闲寂之处修禅定乐。所以者何。佛所说法殊不可解。诸沙门言。长老。我等闻佛说法亦不能解。故欲入山修学禅定。


【142】
01  五百人复报言。我亦欲入山止空闲之处。快坐禅无人来娆我。我曹亦复闻佛
说经不信不乐也。两比丘复报言。是事当共谛议不戏也。不争者是为比丘法也。何因为泥洹身中。有我有神有命有人有意耶。当有至泥洹处者耶。
02  即言诸贤。我等亦闻世尊说法不能解了而有恐怖。欲诣山泽游住安乐。化比丘曰。诸贤。且来当共谊计。莫得有诤非沙门法。诸贤。称说般泥洹者。为何等法般泥洹耶。是身中何者众生。何者我人寿命。谓般泥洹。何所法尽便得般泥洹。
03  诸比丘言:「长老!我等闻佛说法,亦不信解,欲至独处修禅定行」。时化比丘语诸比丘言:「我等当离自高逆诤心,应求信解佛所说义。所以者何?无高无诤,是沙门法。所说涅槃名为灭者,为何所灭?是身之中有我灭耶?有人、有作、有受、有命而可灭耶」?
04  化苾刍言。尊者。世尊说法而为难解。心生惊怖不信不学不行。而归林野以定为涅槃。是彼所执汝等不知。尊者。沙门之法非合论诘。今问尊者。云何名涅槃法。若于自身得涅槃者则得补特伽罗。我人众生寿者何得涅槃。夫涅槃法。非相非非相。
05  (缺)
06  时化沙门而对之曰。我等当离自高逆心。应当求解佛所说义。所以者何。无高无诤是沙门法。长老。如佛所说涅槃之名。空无所有。谁得涅槃为何所灭。何法当名为涅槃耶。于此身中颇有我人众生寿者作者士夫弗伽罗等得涅槃耶。


【143】
01  五百人报言。是身亦无人亦无我亦无名亦无意亦无有。行至泥洹处者也。两比丘复报言。何等尽。当得泥洹者。五百人复报言。尽淫尽怒尽痴。是为泥洹。两比丘复问言。卿曹淫怒痴悉尽未。五百人复报言。亦无内亦无外也。两比丘复问言。贤者当莫着亦莫不着。虽不着莫不着。是为泥洹。
02  五百比丘曰。淫怒痴尽便得般泥洹。化比丘问曰。诸贤。有淫怒痴尽耶。而言此尽便得般泥洹。五百比丘答曰。诸贤。淫怒痴者。不在于内而不在外。亦不在两中间。亦非无思想而有也。化比丘曰。是故诸贤。不当思想亦莫反想。若不思想不反想者。则无染不染。若无染不染者。是说息寂。
03  诸比丘言:「是身之中,无我、无人、无作、无受、无命而可灭者,但以贪欲、瞋、痴灭故名为涅槃」。化比丘言:「汝等贪欲、瞋、痴,为是定相可灭尽耶」?诸比丘言:「贪欲、瞋、痴不在于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离诸忆想,是则不生」。化比丘言:「是故汝等莫作忆想,若使汝等不起忆想分别法者,即于诸法无染无离;无染无离者,是名寂灭。
04  彼苾刍言。涅槃既尔云何证得。化苾刍言。除断贪瞋痴法。彼苾刍言。贪瞋痴法云何除断。化苾刍言。贪瞋痴法非在内非在外非在中间。本自无生今亦非灭。化苾刍言。尊者。不得执亦不得疑。若尊者不执不疑。即非护非不护。非乐非不乐。彼说为涅槃。
05  (缺)
06  又问何法名涅槃耶。诸沙门曰。长老。贪瞋痴尽故涅槃耶。化沙门曰。长老。是贪瞋痴可尽灭者当何处有。诸沙门曰。是贪瞋痴非内非外亦非中间。若无忆想虚妄分别。是贪瞋痴亦不得生。化沙门曰。长老。若尔不须分别。长老。若不分别贪瞋痴等岂得生耶。是贪瞋痴若不更生是名寂静。不为生死不为涅槃。


【144】
01  禁戒不在死生。亦不在泥洹。智黠适等度脱见黠。亦不在死生。亦不在泥洹。是本法空无色。亦无所见。弃思想弃泥洹想。灭思想痛痒。得疾至所有法莫念。亦莫不念。灭思想痛痒。是为无所为。
02  诸贤当知。所有戒身。亦不生亦不般泥洹。定慧解脱度知见身亦不生亦不般泥洹。诸贤。因此五分法身说泥洹者。是法远离空无所有。无取无断。如是诸贤。云何可想般泥洹耶。是故诸贤。莫想于想莫想于无想。亦莫断想及与无想。若断想无想者。是为大缘。诸贤。若入想知灭定者。于是似有所作。
03  所有戒品,亦不往来。亦不灭尽。定品、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品,亦不往来,亦不灭尽。以是法故,说为涅槃。是法皆空、远离,亦不可取。汝等舍离是涅槃想,莫随于想,莫随非想,莫以想舍想,莫以想观想。若以想舍想者,则为想所缚。汝等不应分别一切,受想灭定,一切诸法无分别故。若有比丘灭诸受想得灭定者,则为满足,更无有上」。
04  尊者。此清净戒相不生不灭。从三摩地生。从智慧生。从解脱生。从解脱知见生。离有离无。非相非无相。尊者。如是戒相即真涅槃。如是涅槃无解脱可得。无烦恼可舍。尊者。汝以情想求圆寂者。此得妄想非涅槃也。若想中生想非是涅槃。被想缠缚。如是若灭受想得真三摩钵底。尊者行者。若行更无有上。
05  (缺)
06  长老。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不生不灭。长老。如是等法显了涅槃。是等诸法性相空寂不取不舍。长老。当灭此相谓涅槃想。若于无相而作想解。若于有相而作想解。于此有无而起想者是名相缚。长老。应当入于灭受想定。若一能得入灭想定者所作已办。则为满足更无余事。


【145】
01  尔时两比丘说是经法。五百人皆得阿罗汉道。五百人屈还至佛所。须菩提问五百人言。诸贤者去至何所从何所来。五百人报言。佛所说经。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须菩提问五百人。谁是汝师者。五百人报言。本无有生何因当有出。
02  说此法时。五百比丘诸漏永尽心得解脱。即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于是尊者。须菩提。问诸比丘曰。诸贤。向去何所今从何来。诸比丘曰。尊者须菩提。佛所说法无去无来。须菩提。复问诸贤。师为是谁。诸比丘曰。谓不生不灭是。
03  化比丘说是语时,五百比丘不受诸法,心得解脱。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须菩提问诸比丘言:「汝等去至何?所今何从来」?诸比丘言:「佛所说法,无所从来,去无所至」。又问:「谁为汝师?」答言:「我师先来不生,亦无有灭」。
04  是时化者说此正法之时。彼五百苾刍闻此法已漏尽意解心得解脱。如是五百苾刍复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繞佛三匝于一面坐尔时长老须菩提即从座起问彼苾刍尊者。
汝于何去今从何来。彼言。本非所去今亦不来。长老须菩提即以问佛。世尊。此所说法其义云何。佛言。无生无灭。
05  (缺)
06  是化沙门说是语时。五百沙门不受诸法心得解脱。得解脱已。往诣佛所头面作礼
却坐一处。尔时长老须菩提问诸沙门言。汝等向者为何处去今何来耶。诸沙门曰。长老。佛所说法。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146】
01  须菩提复问。谁为卿曹说经者。五百人报言。无五阴无四大无六衰。是为我师。须菩提复问言。师为汝说何等经。五百人复报言。无缚亦无放。须菩提问言。本从何因缘守道乎。五百人报言。亦无守亦无有不守。
02  须菩提复问。云何知法。答曰。无缚无解。须菩提复问。诸贤。云何解脱。答曰。无明灭而明生也。
03  又问:「汝等从何闻法?」答言:「无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从是闻法」。又问:「云何闻法?」答言:「不为缚故,不为解脱故」。又问:「汝等习行何法?」答言:「不为得故,不为断故」。又问:「谁调伏汝?」答言:「身无定相,心无所行,是调伏我。」又问:「何行心得解脱?」答言:「不断无明,不生明故。」
04  须菩提言。汝等尊者云何闻法。彼苾刍言。无缚无脱。须菩提言。谁化汝等。彼苾刍言。无身无心。须菩提言。汝等云何修行。彼苾刍言。无无明灭亦无无明生。
05  (缺)
06  又复问曰。汝等沙门云何听法。沙门答曰。不为系缚不为解脱。又问汝等沙门习行何法。答曰不为得故不为失故。又问谁调伏汝。答曰身无决定心无所着。有此二者能调伏我。又问汝等云何解脱。答曰不断无明不生明故。


【147】
01  须菩提复问言。所作为当如是。五百人复报言。亦无有当所作如是者。须菩提复问言。以为降伏魔耶。五百人复报言。无有五阴与魔也。须菩提复问言。卿曹当何时般泥洹乎。五百人复报言。化人般泥洹者。我尔时亦当复般泥洹。须菩提复问言。谁愈卿者。五百人复报言。无身无心是我师也当愈我。
02  须菩提复问。诸贤。谁弟子耶。答曰。谓如是得如是正智。须菩提复问。诸贤。何时当灭度耶。答曰。如来所化般泥洹。须菩提复问。诸贤。所作已办耶。答曰。吾我所作悉皆已断。须菩提复问。诸贤。谁同梵行。答曰。不行三界。
03  又问:「汝等为谁弟子?」答言:「无得无知者,是彼弟子。」又问:「汝等已得,几何当入涅槃?」答言:「犹如如来所化入涅槃者,我等当入。」又问:「汝等已得己利耶?」答言:「自利不可得故。」又问:「汝等所作已办耶?」答言:「所作不可得故。」又问:「汝等修梵行耶?」答言:「于三界不行,亦非不行,。是我梵行。」
04  须菩提言。云何汝为声闻。彼苾刍言。不得声闻亦不成佛。须菩提言。云何汝之梵行。彼苾刍言。不住三界。须菩提言。汝于何时而入涅槃。彼苾刍言。如来入涅槃时我即涅槃。须菩提言。汝等所作已办。彼苾刍言。了知我人。
05  (缺)
06  又问汝等为谁弟子。答曰无证无觉是彼弟子。又问汝等几何当入涅槃。答曰犹如如来所作化人。其入涅槃我等当入。又问汝等已得己利耶。答曰自利不可得故。又问汝等所化已得办耶。答曰我及我所不可得故。又问汝等修梵行耶。答曰于三界中不行亦非不行。是我梵行。


【148】
01  须菩提复问言。卿曹爱欲尽未。五百人复报言。诸缘法本尽。须菩提复问言。卿
曹已住罗汉地耶。五百人复报言。亦无所取无所放。须菩提复问言。卿曹死生已断耶。五百人复报言。本断亦无所见。须菩提复问言。卿曹住能于忍地耶。五百人复报言。一切已脱着中去。
02  须菩提复问。诸贤。结已尽耶。答曰。诸法至竟灭。须菩提复问。诸贤。降伏魔耶。答曰。诸阴不可得。须菩提复问。诸贤。顺尊教耶。答曰。无身口意。须菩提复问。
诸贤。清净福田耶。答曰。无受亦无所受。须菩提复问。诸贤。度生死耶。答曰。无常无断。须菩提复问。诸贤。向福田地耶。答曰。一切诸着悉已解脱。须菩提复问。诸贤。趣何所耶。答曰。随如来之所化也。
03  又问:「汝等烦恼尽耶?」答言:「一切诸法毕竟无尽相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问:「汝等破魔耶?」答言:「阴魔不可得故。」又问:「汝等奉如来耶?」答言:「不以身心故。」又问:「汝等住福田耶?」答言:「无有住故。」又问:「汝等断于生死往来耶?」答言:「无常无断故。」又问:「汝等随法行耶?」答言:「无碍解脱故。」又问:「汝等究竟当生何所?」答言:「随于如来化人所至。」
04  须菩提言。汝烦恼已尽。彼苾刍言。一切法亦尽。须菩提言。汝等善破魔王。彼苾刍言。蕴身尚不得何有魔王破。须菩提言。汝知师耶。彼苾刍言。非身非口非心。须菩提言。汝得清净胜地。彼苾刍言。无取无舍。须菩提言。汝出轮回今到彼岸。彼苾刍言。不到彼岸亦不得轮回。须菩提言。汝信胜地。彼苾刍言。一切执解脱。须菩提言。汝何所去。彼苾刍言。如来去处去。
05  (缺)
06  又问汝等烦恼尽耶。答曰一切诸法毕竟尽故。又问汝等破魔众耶。答曰阴魔不可
得故。又问汝等承事如来耶。答曰不以身心故。又问汝等住福田耶。答曰无有住故。又问汝等断于生死诸往来耶。答曰无常断故。又问汝等断诸行耶。答曰无碍解脱故。又问汝等究竟当至何所。答曰随于如来化人所至。


【149】
01  时须菩提问事以所可报五百人。尔时百二十万人。及诸天鬼神龙皆得须陀洹道。千三百比丘皆得阿罗汉道。
02  如是尊者须菩提问。五百比丘答。时彼大众闻已。八百比丘诸漏永尽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
03  须菩提问诸比丘时,有五百比丘不受诸法,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04  化苾刍言。尊者须菩提汝令彼去。说是法时众中有八百苾刍发声闻意心得解脱。三十二亿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05  (缺)
06  于是长老须菩提问沙门时。五百沙门不受诸流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
眼净。


【150】
01  (缺)
02  (缺)
03  尔时,会中有普明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欲学是宝积经者,当云何住?当云何学?」佛言:「菩萨学是经,所说皆无定相而不可取,亦不可着。随是行者,有大利益。
04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普光。即从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此大宝积正法令诸菩萨。应云何学应云何住。佛告善男子。所说正法真实戒行。汝等受持应如是住。于此正法得大善利。
05  (缺)
06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普明。在大众中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欲学是宝云经当云何学。佛言。善男子。汝当勤心学此经典。何以故。诸佛如来说此宝云微妙经典。但为实行有善根者大利益故。


【151】
01  (缺)
02  (缺)
03  普明!譬如有乘坏船欲渡恒河,以何精进乘此船渡?」答言:「世尊!以大精进乃可得渡。所以者何?恐中坏故。」佛告:「普明!菩萨亦尔,欲修佛法,当勤精进,倍复过是。
04  善男子。譬如有人乘彼土船欲过深广大河。善男子。于意云何。彼人乘此土船作何方便。速得到于彼岸。普光言。世尊。须是用大气力勇猛精进方达彼岸。佛言普光。有何所以要施勤力。世尊。彼河中流深而复广令人忧怕。若不勤力必见沉没。佛告普光菩萨。如是若诸菩萨修学正法欲度生死。四流大河须发勇猛精进之力通达佛法。若不精进修学决定退堕。
05  (缺)
06  善男子。譬如有人乘土坏船欲渡大河。善男子。于意云何。以何精进乘是坏船。是人得渡如是大河。对曰世尊。以大勇猛精进力故。所以者何。是人念言。我今漂溺四种大流莫于中间是船破坏。勇猛精进乃可得渡。佛告普明菩萨摩诃萨言。菩萨亦尔。欲学此法当勤精进倍过于此。
  

【152】
01  (缺)
02  (缺)
03  所以者何?是身无常,无有决定,坏败之相,不得久住,终归磨灭;未得法利,恐中坏故。我在大流,为度众生断于四流故,当习法船,乘此法船,往来生, 死度脱众生。
04  又复思惟此身无强无常速朽之法四流浩渺。云何得度彼诸众生。恒处此岸。汝等。今者受持妙法大船。运度一切众生。过轮回河至菩提岸。
05  (缺)
06  所以者何。是身无常无有决定。难信难养必当败坏。不得久住终归磨灭。未得
法利勿令于中而破坏故。我在大河为渡众生于四流故。常习法船往来生死度诸群品。


【153】
01  (缺)
02  (缺)
03  云何菩萨所习法船?谓平等心,一切众生为船因缘;习无量福,以为牢厚清净戒板;行施及果以为庄严;净心佛道为诸材木;一切福德以为具足坚固系缚;忍辱柔软忆念为钉;诸菩提分坚强精进,最上妙善法林中出;不可思议无量禅定,福德业成善寂调心,以为师匠;毕竟不坏大悲所摄,以四摄法广度致远;以智慧力防诸怨贼;善方便力,种种合集四大梵行以为端严;
04  普光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受持妙法大船。善男子。所有布施持戒忍辱慈心。所集无边福德。起平等心庄严一切众生。于七菩提分善而不忘失。精进受持心生决定。以巧方便深达实相。以大悲心拔众生苦。
05  (缺)
06  云何菩萨习于法船。谓平等心。于诸众生为船因缘。习无量善以为牢厚。清净戒行以为板障。布施及果以为装饰。信心佛道为诸林木。一切福德以为校具。慈悲喜舍坚固系缚。忍辱柔软忆念为钉。诸菩提分坚强精进。最上妙善诸法林中。出生如是不可思议无量禅定功德业慧。善寂调心以为师匠。毕竟不坏大悲所摄。以四摄法广度致远。以智慧刀防诸恶贼。善权方便种种诸法。合集奉行以为装饰。


【154】
01  (缺)
02  (缺)
03  四正念处为金楼观;四正勤行、四如意足以为疾风;五根善察,离诸曲恶;五力强浮;七觉觉悟,能破魔贼;入八真正道,随意到岸,离外道济;止为调御;观为利益;不着二边,有因缘法以为安隐,大乘广博无尽辩才,广布名闻,能济十方一切众生,而自唱言:来上法船,从安隐道,至于涅槃,度身见岸,至佛道岸,离一切见。
04  以四摄法护诸有情。以四无量饶益众生。以四念处恒自思惟。以四正断勤断勤修。以四神足奋迅神通。以其五根令生众善。以其五力坚固不退。以八圣道远离魔怨不住邪道。于奢摩他毗钵舍那无相无着。菩萨令此广大法行名闻十方。使诸众生来入微妙。正法大船过彼生死四流大河。得至涅槃安乐彼岸。得无所畏永离诸见。
05  (缺)
06  四正念处以为楼橹。四正勤行以为人力。四如意足以为疾风。五根善察以为船师。五力强壮以为防备。七觉觉悟能破魔贼。八直正道随意到彼。离外道法止为调御。观为利益不着二边。有因缘法甚为安隐。大乘广博无尽辩才广布名闻。能济十方一切群品。而自唱言。汝等当来上我法船。从安隐道得至涅槃。度于断常到无为岸。


【155】
01  (缺)
02  (缺)
03  如是普明!菩萨摩诃萨应当修习如是法船,以是法船,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在生死中度脱漂没长流众生。」又告普明:「复有法行,能令菩萨疾得成佛。谓诸所行真实不虚,厚习善法。深心清净,不舍精进。乐欲近明,修习一切诸善根故。常正忆念,乐善法故。多闻无厌,具足慧故。破坏憍慢,增益智故。除灭戏论,具福德故。乐住独处,身心离故。
04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菩萨以妙法大船经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劫。运度一切众
生。过彼四流大河不得疲苦。汝如是受持应如是住佛告普光菩萨。汝今速运真实方便。起大悲心令一切众生。心意清净勇猛精进。种诸善根令生不退。恒乐出家闻法无倦。植众德本求最上道。圆满智慧身心寂静。安处林野
05  (缺)
06  善男子。如是菩萨摩诃萨常应修习如是法船。以是法船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船。于阿僧祇劫在生死中。度脱漂没长流众生。佛复告普明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又有法行能令菩萨疾得成佛。谓诸所行真实不虚。厚习善法身心清净不舍精进。乐近光明修善根故。常正忆念乐善法故。多闻无厌具足慧故。破碎憍慢增益智故。除灭戏论具功德故。乐住山林无争竞故。


【156】
01  (缺)
02  (缺)
03  不处愦闹,离恶人故。深求于法,依第一义故。求于智慧,通达实相故。求于真谛,得不坏法故。求于空法,所行正故。求于远离,得寂灭故。如是普明!是为菩萨疾成佛道。」
04  远离恶友。于第一义明了通达。行正方便于真俗谛。理智无二平等一空息诸妄念。善男子。菩萨为诸有情应如是受持应如是住
05  (缺)
06  不处愦闹离恶友故。深求诸法决定依于第一义故。求于智慧通达真实诸法相故。求于空法所行正故。求于远离永寂灭故。如是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获得速成诸佛神通。当如是学如是修行。


【157】
01  (缺)
02  于是尊者须菩提。白世尊曰。甚奇甚特此宝严经。饶益发起趣摩诃衍诸族姓子族
姓女。须菩提复问。世尊。诸族姓子族姓女。说此宝严经者。得几所福。
03  (缺)
04  尔时尊者大迦叶闻是法已而白佛言。世尊。如是大宝积正法。为求大乘者说昔未曾有。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大宝积正法。受持解说一句一偈所得福德其义云何
05  (缺)
06  (缺)


【158】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迦叶。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大宝积正法。受持一句一偈所得福德。善男子。譬如有人以恒河沙数世界满中七宝供养恒河沙等如来。每一一如来而各以一恒河沙数世界七宝布施。又每一一如来各造一恒河沙佛寺精舍。
05  (缺)
06  (缺)



【159】
01  (缺)
02  复次迦叶。若有恒沙国土满中七宝。供养如恒沙等诸佛如来等正觉及弟子众。如恒沙劫一切施安。至般泥洹后起七宝塔。不如是族姓子族姓女闻此宝严经。受持讽诵为他人说不诽谤也。若有女人说此经者。是女人终不堕恶趣。亦不复受女人身也。复次迦叶。若有族姓欲以一切珍妙供养此经典者。当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人说。是为供养此经典已。若有受持讽诵书写为人说者。则为供养诸佛如来。
03  (缺)
04  又一一如来各有无量声闻之众。以一切乐具经一恒河沙劫而以供养。又彼诸如来及声闻弟子入涅槃后。复以七宝各起塔庙。善男子如是福德无量无边。不如有人于此宝积正法受持解说一句一偈功德胜彼。若复有人为其父母解说此经。彼人命终不堕恶趣。其母后身转成男子
05  (缺)
06  (缺)



【160】
01  (缺)
02  世尊答曰。若族姓子族姓女。说此宝严经教授他人。书写经卷在所着处。是为天上天下最妙塔寺。若从法师闻受持读诵。书写经卷者。当敬法师为如如来。若敬法师供养奉持者。我记彼人必得无上正真道。命终之时要见如来。
03  (缺)
04  佛言。所在之处。若复有人于此大宝积经典。书写受持读诵解说。而于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恭敬供养如佛塔庙。若有法师闻此宝积正法经典。发尊重心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彼法师如佛供养。尊重恭敬顶礼赞叹。彼人现世佛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临命终时得见如来。
05  (缺)
06  尔时长老摩诃迦叶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是宝云微妙经典大为利益。一切天人无量无边。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大乘宝云经典受持读诵。若为人说若称善哉。及诸幢幡华香灯烛而供养之。乃至读诵一四句偈。而不诽谤欢喜信受。是人得福无量无边。所以者何。财施果报但在三界。法施之力出于三界。无老病死得涅槃乐。设有女人能诵此经。彼则离于四种恶趣。从今以去永不复受女人之身。转女身已得成男身。聪明智慧生正信家。当速得成如来法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金刚不坏真实之身


【161】
01  (缺)
02  是人当得十种身清净。云何为十。一者死时欢喜无厌。二者眼目不乱。三者手不扰乱。四者心不扰乱。五者身不烦扰。六者不失大小不净。七者心不污秽。八者心不错乱。九者手不摸空。十者随其坐命终。是谓十种身清净也
03  (缺)
04  又彼法师复得十种身业清净。何等为十。一者临命终时不受众苦。二者眼识明朗不
睹恶相。三者手臂安定不摸虚空。四者脚足安隐而不蹴踏。五者大小便利而不漏失。六者身体诸根而不臭秽。七者腹肠宛然而不[舽-舟+月]胀。八者舌相舒展而不弯缩。九者眼目俨然而不丑恶。十者身虽入灭形色如生。如是得此十种身业清净。
05  (缺)
06  (缺)


【162】
01  (缺)
02  复次迦叶。当得十种口清净。云何为十。一者善音。二者软音。三者乐音。四者爱音。五者柔和音。六者无碍音。七者敬音。八者受音。九者天所受音。十者佛所受音。是谓十种口清净也
03  (缺)
04  复有十种口业清净。何等为十。一者言音美好。二者所言慈善。三者言说殊妙。四者言发爱语。五者其言柔软。六者所言诚谛。七者先言问讯。八者言堪听受。九者天人爱乐。十者如佛说言。如是十种口业清净
05  (缺)
06  (缺)


【163】
01  (缺)
02  复次迦叶。当得十种意清净。云何为十。一者无恚不怒他人。二者无恨不语。三者不求短。四者无结缚。五者无颠倒想。六者心无懈怠。七者戒不放逸。八者意乐布施欢喜受。九者离贡高慢。十者得三昧定。获一切佛法。是为十种意清净也
03  (缺)
04  复有十种意业清净。何等为十。一者意无瞋恚。二者不生嫉妒。三者不自恃怙。四者无诸冤恼。五者离其过失。六者无颠倒想。七者无下劣想。八者无犯戒想。九者正意系心思惟佛土。十者远离我人得三摩地成就诸佛教法。如是得十种意业清净。
05  (缺)
06  (缺)


【164】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我今于此而说颂曰
 临终不受苦  非见诸恶相
 手不摸虚空  脚足无蹴踏
 便利绝漏失  身根不臭秽
 腹藏无[舽-舟+月]胀  舌红不弯缩
 眼目相俨然  命终颜不改
 如是身十种  福善清净相
 言音得美妙  出语而慈善
 所说自殊常  发语人爱乐
 复有柔软声  所言而诚谛
 方便能问讯  堪令人听受
 天龙众亦钦  清响如佛语
 如是口十种  口业得清净
 心意虽瞋恚  嫉妒而不生
 于自无恃怙  冤恼亦自除
 得离众过失  颠倒想不生
 不作于下劣  禁戒勿令亏
 正意而系念  远离于我人
 复得三摩地  通达诸佛法
 如是意十种  心业清净相
05  (缺)
06  (缺)


【165】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大迦叶。若善男子善女人。汝等应以香花伎乐缯盖幢幡饮食衣服一切乐具。供养此大宝积正法。志心归命受持读诵。所以者何。迦叶。如是一切诸佛如来应正等觉。皆从此出。应以最上供养而供养之
05  (缺)
06  (缺)


【166】
01  佛说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世人鬼。神龙皆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
02  佛说此经时。尊者大迦叶。一切天龙鬼神世间人民。闻佛说已。欢喜奉行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03  说是经时,普明菩萨、大迦叶等,诸天、阿修罗及世间人,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二
04  佛说此经已。尊者大迦叶一心顶戴。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天龙药叉干闼婆阿修罗等一切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05  佛说迦叶禁戒经
06  大乘宝云经卷第七




--------------------------------------------------------------------------------

[1] 導師《寶積經講記》p117認為「無我」二字是「衍文」,應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6 12:12 , Processed in 0.158238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