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84|回复: 0

讲记上-索达吉堪布-显密文库佛教文集分享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0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论讲记 上
目  录
中观根本慧论讲义 3
一、观因缘品 20
二、观去来品 60
三、观六情品 105
四、观五阴品 124
五、观六种品 143
六、观染染者品 156
七、观三相品 176
八、观作作者品 244
九、观本住品 269
十、观燃可燃品 287
十一、观本际品 314
十二、观苦品 326
十三、观行品 342
十四、观和合品 358
十五、观有无品 369
十六、观缚解品 385


中观根本慧论讲义
深广浩瀚智慧虚空界,遣除常断黑暗之光芒,
离边中观璀璨之杲日,恭礼绝伦导师遍知佛。
无始沉卧心间三有魔,密布有实无实束缚网,
能以智慧利剑斩除尊,至诚顶戴文殊智慧藏。
堪忍法海甚深之谛义,顶部蛇冠宝饰极显赫,
发出缘起空性之轰鸣,敬礼龙树父子传承师。
首先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大家知道,本师释迦佛无碍通达世出世间一切万法,他的智慧如同广阔无垠的虚空,既深且广、浩瀚无边。在如是深广的智慧虚空界中,高悬着一轮卓尔不群的璀璨杲日,这就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大中观,它散发的光芒能遣除常断等一切邪见黑暗。对这样绝无仅有、无与伦比的导师遍知佛陀,我们应当毕恭毕敬地顶礼!
其次顶礼文殊智慧勇士。无始以来,在一切众生的心间沉睡着三有的魔王。所谓三有魔,就是如云雾般障蔽众生心性的轮回习气,它密布有实无实的束缚网,使众生深陷轮回无法出离。唯有依靠文殊菩萨的智慧宝剑,才能斩除一切束缚从而出离三有。所以,我们也应当至诚顶礼文殊菩萨这一智慧宝藏。
文殊菩萨是一切诸佛的智慧总集,想要生起智慧就应诚心祈祷。1987年,上师如意宝要求每一位弟子都要念一亿遍文殊心咒,上师还以谛实语发誓:“现在我要前往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如果有谁跟我一起去,一定能够打开智慧。”后来,有一万人左右跟随上师去了五台山,全学院所有的活佛、堪布也都随侍左右。回到学院之后,很多道友的智慧果然大大增上,迥异于从前。因此大家应经常以念诵文殊赞或持文殊心咒等方式赞颂祈祷文殊菩萨,如果能这样行持,那么生生世世都不会愚痴。
最后顶礼龙猛菩萨和他的心子,以及后来的历代中观宗传承上师。颂词以大海中的龙王作比喻。大海虽然有如意宝,但是极为深邃且有龙王发出的恐怖音声,所以不具福德之人难以得到。同样,空性法门虽是出生三乘解脱果位的如意宝,但因其意义甚深,所以为一般凡夫所怖畏。然而,对于如是甚深的空性法门,龙猛菩萨不但能够堪忍,并且无碍通达,后人以极为显赫的龙头宝冠为其顶饰,这象征着龙猛菩萨如龙王般应化世间,发出缘起空性之轰鸣,遣除一切边执邪见。佛陀的真正密意凡夫人根本无法解释,只有佛陀授记的龙猛、无著等大菩萨才能真正开显,如果不是龙猛师徒,后代的修行人根本无法通达二转*轮的教义。继龙猛菩萨之后,他的心子及后来的历代中观传承上师继续阐演般若深意,弘扬大乘中观教法,利益了无边众生。因此,在了知了龙猛菩萨及其弟子们的功德及恩德以后,我们应该恭敬顶礼。
现在我们传讲龙猛菩萨所造诠释二转般若*轮要义的甚深论典——《中观根本慧论》。以前法王如意宝曾亲自传授过《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当时我有幸听闻,所以我的《中论》传承来源非常清净。这次传讲《中论》,我主要从颂词上讲,不一定讲得很广。当然,比较重要之处我也会深入分析,力争让大家明白如何将理论与平时的修行结合起来。
《中论》是一部非常殊胜的论典,它的内容很深,极难掌握,如果不仰仗各大论师的注释就难以趋入。这次讲解《中论》所依靠的注释主要有:月称论师的《入中论》和《显句论》、清辩论师的《掌珍论》和《般若灯论释》(月称论师以《入中论》开显了《中论》的意义,以《显句论》解释了它的词句,形成了应成派;清辩论师以《掌珍论》开显了《中论》的意义,以《般若灯论释》解释了它的词句,形成了自续派。)全知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宗喀巴大师的《理证海》以及果仁巴大师等大德的注释。大家可以参考。
《中论》不太好懂,所以我又安排了堪布、堪姆为大家辅导。希望大家像以前学习《俱舍论》那样,一边听我的讲解一边听受辅导。
全论分三:一、首义;二、论义;三、末义。
甲一、(首义)分二:一、宣讲论名;二、译礼句。
乙一、(宣讲论名):
梵文:扎加那玛美拉芒达玛噶噶 噶
汉文:中观根本慧论颂
梵文的“扎加”、“那玛”、“美拉”、“芒达玛噶”、“噶 噶”,译为汉文分别是“智慧”、“所谓”、“根本”、“中观”、“颂”。
本论以作用取名。所谓“根本”有两个意思:一是所有中观论典的根本;二是龙猛菩萨所著《中观六论》的根本。
“中观”也叫般若、智慧、善逝等,是指远离一切戏论、平等无二的境界。中观分能诠句中观和所诠义中观。能诠句中观是指经论等文字中观,它分为经中观和论中观。经中观指佛陀二转*轮所宣讲的《般若经》等经典。论中观指中观论师所造的《中观六论》、《中观四百论》、《入中论》、《般若灯论释》等论典。所诠义中观有基道果的分类:基中观或基般若是指诸法现空双运的本基;道中观或道般若是指为了通达果中观所必须经过的方便、智慧双运之道;果中观或果般若是指色身、法身双运的真实般若。有的论师认为道般若包括资粮道、加行道,而有的论师认为只有见道、修道才是道般若。
“慧”即智慧,指菩萨入根本慧定的智慧和佛陀的智慧。
“论”有对治和救护的作用。对治指对治相续中的烦恼与分别;救护指从三恶趣乃至六道轮回中得到救护,或从一切戏论中得到救护,从而获得殊胜解脱。
“颂”即字数相同的句子组成的诗文,包含品颂和偈颂。
这次传讲《中论》所依的颂词,大部分是依照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文,因为大师的译本非常可靠,也很流畅;但少部分与藏文版本差别较大的颂词也做了改动,这是因为我讲解本论所依靠的注释、讲义绝大部分是藏文,并且我的传承也来自藏文体系。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重新译过的颂词非常符合藏文版本。
本论的藏文版本是经过两次翻译形成的,首先由龙幢译师译成藏文,后来又经日称译师修订、校改。值得一提的是,藏地古代译经场的规模非常庞大,翻译的规程也非常严格:首先由印度的班智达传讲,然后再由译师翻译并校改,最后还要由班智达审阅通过,其中还有许多严密的细节,以这种严格的方式确保了译本的准确和完美。
乙二、(译礼句):
顶礼文殊师利童子!
藏传佛教对每一部印度的经典、论典进行翻译时都有译礼,这个传统来自于国王赤热巴巾的规定。本论属于论藏,所以顶礼的是文殊菩萨。以此可以遣除翻译过程中的一切障碍,使整个翻译善始善终、究竟圆满。
译师顶礼文殊菩萨以求加持,我们也不应忘记前辈译师们的恩德。若非鸠摩罗什大师、日称译师等大译师们的恩德,因语言隔阂,我们这些后学根本无缘得见如是殊胜的佛经论典。因此,我们也应当对这些汉藏译师们恭敬顶礼。
此外,在论名中保留梵文音译也有殊胜必要。因为贤劫千佛全部是用梵语转*轮,所以保留梵文名称可以在读者的相续中播下梵文种子,以此与千佛结下因缘;保留梵文名称也可以表明本论来源清净,在古印度造任何论典都非常严格,要由诸大班智达审察之后才能流通,所以能够通过的论典绝对可靠;并且,有了梵文名称还可以让我们忆念作者与译者的恩德。由于具有以上三种必要,才保留了梵文音译。
甲二(论义)分三:一、宣说见解而顶礼;二、抉择宣说中观之见;三、忆念恩德而顶礼。
乙一、(宣说见解而顶礼)分二:一、宣说中观见解;二、顶礼宣说者。
丙一、(宣说中观见解):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诸法首先不生究竟不灭,不是常有亦非断灭,不是一体亦非异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一般印度论师在论首都会有顶礼句,在论末也会有忆念恩德的顶礼句。龙猛菩萨即以前两偈顶礼世尊。此偈开显了佛陀所证所讲的缘起空性之理,虽仅短短四句,但已圆满涵摄《中论》的全部内容。
本师释迦牟尼佛圆满证悟缘起空性之后,于《般若经》等众多经典中再再宣说了诸法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的实相。然而佛经浩如烟海,佛语深邃幽隐,薄地凡夫以自力无法通达其真义。悯于众生的愚痴蒙昧,龙猛菩萨撰著了《中论》为主的诸多论典,以理证深入细致地阐释了二转*轮的般若深义。
虽然中观宗开显了胜义实相,但并未遮破名言中的假立显现。全知麦彭仁波切也说,没有破显现的中观宗。针对名言中的假立法,我们可以说有生有灭、有常有断、有一有异、有来有去。然而,这毕竟是假立、是名言,并非真实。但众生对此并不了知,认为生灭、来去等八边真实存在,于是在轮回中流转不息。为了遣除众生的实执,寂灭有情的轮回,中观宗才以胜义理论遮破八边。
生灭、来去等八边戏论是由迷乱分别造成的,迷乱分别的根源就是执著,而一切众生的相续中都存在着遍计执著和俱生执著。所谓遍计执著,就是因受外道论典的影响而形成的执著。如唯物论等西方科学理论,大自在天、帝释天等外物创造世间的学说,这些邪说使人们的相续受到染污,由此产生了遍计执著。所谓俱生执著,就是六道一切众生与生俱来的我执,由于它从无始以来串习至今,所以比遍计执著坚固得多。
有了这两种执著就有了迷乱分别,有了迷乱分别就有了八边戏论,有了八边戏论则众生永远不能见到万法真相从而流转生死。为了让众生了达实相、息灭轮回,龙猛菩萨开篇即以总说的方式宣说了诸法远离八边戏论的真实义。
“不生亦不灭”:不管是佛陀还是后来的高僧大德,在一切如实通达缘起空性者的根本智面前,诸法首先不生,究竟不灭,就像石女的儿子一样根本没有真实本体。
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中,这一句是“不生”在前,“不灭”在后。波罗颇蜜多罗(智识)译师所译的《般若灯论释》中是“不灭亦不起”。而在藏文《中论》的译本中,这一句译为“不灭亦不生”。对于“不灭亦不生”,果仁巴大师解释说:诸法之灭若不存在,其生亦不可成立。意思是,有了诸法的灭就一定有它的生,如果遮破了灭,生也就遮破了。可见,以“不灭亦不生”同样可以开显离戏大空性。所以,不论是“不生亦不灭”,还是“不灭亦不生”,两种译文的意义并不相违,都是合理的。
“不常亦不断”:众生认为有常有断:已有的法恒时存在,这是常;已有的法变成没有,这是断。然而诸法无生的缘故不会有一个实有的法存在,所以不常;没有实有的法存在就不会有它的灭,所以不断。
“不一亦不异”:如果诸法以自性而存在,则要么是一体要么是异体。然而诸法无生的缘故并无自性存在,所以不会成为一体;没有一体,异体也不可能成立。另外,如果观察事物的本体,任何法都由支分组成,这样分析至微尘、刹那都无实体可得;实有的一体不存在,多体也就无法安立。所以,任何法都不是一体,也不是异体。
“不来亦不去”:一切法并非从他处而来,也不往何处而去。虽然众生认为色、心诸法皆有来去,然而诸法无生无灭的缘故,哪里会有真实的来去呢?
世人有各种各样的执著:有、无、是、非、好、坏……既然有这么多执著,那为何只离八边就是实相呢?因为,众生的边戏执著虽有成千上万,但以生灭等八边完全可以涵摄无余。宗喀巴大师的《理证海》也讲:所有戏论都可以包括于八边,除了八边之外没有必要再作安立。因此离八边就是离一切边。
远离八边的次第是根据内道、外道、世间人的次第安立的。内道有实宗多执著生灭二边,故以不生不灭破除;外道多执常断二边,故以不常不断破除;世间人多执一异、来去四边,故以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破除。当然也可以根据其他方式安立。
对于离八边,内道各宗有不同的解释。小乘有部、经部讲离八边,只抉择到人无我空性,而保留了无分微尘、无分刹那实有;大乘随理唯识宗讲离八边,只抉择到人无我和相似的法无我空性,而保留了成实的依他起识;中观自续派讲离八边,只抉择到单空,而保留了名言中的生灭等。
以上各宗虽然从下到上从不同的高度抉择了离八边,但这些宗派最终都有或粗或细的执著,所以谁也没有真正抉择到诸法的本体。诸法的本体是大空性,并不存在无分微尘、无分刹那以及成实的心识,也不是单空。这样的大空性,只有中观应成派能抉择,针对上根的所化众生,应成派以遮除八边的方式直接宣说了大空性的本体。
学习《中论》的目的就是要抉择诸法的实相,要抉择诸法实相必须要跟随应成派的究竟见解。如果只建立无遮单空,那本论的直接内容就成了世俗谛,这样的话,就与佛陀宣说般若、龙猛菩萨诠释般若的究竟意趣不相符。至于本论之究竟意趣,则如《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所言:“此论则以‘缘起而生之真如性,远离八边戏之实相,息灭一切戏论’作为其所诠内容。”
一切诸法的实相是离于八边的大空性,这就是释迦如来所宣说的般若教义的甚深内涵。对此教义,若非龙猛菩萨的理证开显,我们就无法真实趋入。如同大海中虽伏藏有如意宝,但如果没有具能力的商主去取宝,人们就无法享用。同样,如果没有龙猛师徒的胜义理证,一般的人,尤其是现在的后学者,就根本无法趋入如意宝般的般若义理。
丙二、(顶礼宣说者):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佛陀能够宣说一切诸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又能善巧寂灭能诠所诠等一切戏论。我(龙猛菩萨)向佛陀三门恭敬地顶礼,因为佛陀所说的缘起空性之理是一切学说中的第一。
在世出世间的一切学说中,佛陀所宣说的缘起性空最为第一,其他任何学说都无法企及。佛陀通达世间所有学问和技艺,这已远非常人所能及,而尤为不共的是佛陀了达名言诸法皆依因缘和合而生,是如梦如幻的缘起假相,其本性为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且以大悲心宣说了这种真理。而这种真理也唯有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才能宣说。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尽管有五花八门的外道思想以及各种各样的学术观点,但它们都无法触及万法的真相。唯有佛陀的缘起性空学说究竟圆满,它真正宣说了诸法实相,这是任何人也无法推翻的。
古印度有许多外道,如数论外道、胜论外道、裸体外道、顺世外道、密行外道等,他们有的认为因果不存在,有的以天堂为究竟的解脱处,有的以大自在天等天尊为皈依处……这样的邪见导致了种种邪行:或者根本不取舍因果,或者以血肉供养天尊……这些外道的观点在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中有介绍和破斥。虽然外道也希求解脱,但是他们的见解和行为都落于偏执,并不符合中道,无法解脱。而作为已入内道的修行人,相续中是否存在外道的习气也不好说,所以,如果在了知外道的观点后对其破斥则不会误入歧途。全知麦彭仁波切也说,内道修行人通达外道的一些基本观点也有必要。
现在汉藏两地同样都有许多外道邪说,虽然这些邪说也自称要引导人们趋入解脱,但观察其理论之后则会发现:像佛教那样如理如实宣说万法本性的一个也没有。没有缘起性空的正说哪里会有解脱?
或许有人会问:现代科学不是可以解释一切吗?其实,现代科学只是暂时、片面地解释了一些显现法的道理,对于诸法空性之理,一点边也没沾上。虽然现代学者各自建立了庞大的学术体系,也有许多研究成果,但这些根本不及佛陀智慧的一分。
据说有些科学家也在研究佛法,并且试图用实验和推理来解释空性。最近就有位道友对我说:“堪布,有个好消息!现在的量子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接近佛法的空性了,以前人们认为分子、电子、夸克以及更微细的法存在,但现在已经能够证明它们不存在了!”不存在就是空性,就是佛法了吗?不是这样的!我总是在想:没有佛法的见解和修持,只是以世间的方式来推测,这根本不可能通达佛法的奥义。如果依靠佛法的见解来研究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则很有可能因此而通达万法的真理。而只是依靠量子力学来抉择般若空性,就像木匠用他的锯子来锯钢铁一般,有很大的困难。其实他们的理论只是说明夸克等不存在而已,除此以外,哪里有更深入的力量来抉择空性呢?缘起显现的同时却是空性,空性的同时却能从中显现缘起,这样的道理只有依龙猛菩萨的理证才能抉择。单单依靠相对论、物理、化学等世间理论,再聪明的人也不行。
我们还应知道,自古以来世人建立了很多学说,但是前人的学说总是很快就被后人推翻,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这种现象可谓屡见不鲜。唯有释迦牟尼佛于二千五百年前所宣说的真理始终屹然不动,谁人能破得了半句?因此,我们应对佛陀无与伦比的智慧生起坚定的信心,应该像龙猛菩萨那样毕恭毕敬地向佛陀顶礼。
以上两个偈颂宣说了远离八边的实相,并对宣说如是实相的佛陀作了顶礼。作为后学者应经常念诵这两个偈颂,这不仅可以忆念佛陀和龙猛菩萨的恩德,还可以作为对他们的祈祷,以期通达中观的道理。
藏地历来就非常重视这两颂,在念诵《般若经》时首先要念这两颂,以此顶礼佛陀并祈祷生起般若空性的证悟,而在藏传佛教的《心经回遮仪轨》中也有这两颂。创立断法的玛吉拉准空行母说:这两颂不仅是赞叹、顶礼佛陀的偈文,也是非常殊胜的降伏法。
乙二、(抉择宣说中观之见)分三:一、宣说缘起特法;二、宣说缘起空性;三、证悟缘起之功德。
丙一、(宣说缘起特法)分三:一、宣说主要特法;二、宣说其他特法;三、断除太过。
丁一、(宣说主要特法)分二:一、观因缘品;二、观去来品。
虽然《阿含经》、《大毗婆沙论》及《俱舍论》等小乘经论都宣说了万法存在的观点,但这只是对小乘根性的众生暂时宣讲的不了义法,以了义般若空性的教义来衡量,万法根本不存在。
对于万法如何不存在之理,本论以二十七品抉择,具体如下:一、观因缘品;二、观去来品;三、观六情品;四、观五阴品;五、观六种品;六、观染染者品;七、观三相品;八、观作作者品;九、观本住品;十、观燃可燃品;十一、观本际品;十二、观苦品;十三、观行品;十四、观和合品;十五、观有无品;十六、观缚解品;十七、观业品;十八、观我法品;十九、观时品;二十、观因果品;二十一、观成坏品;二十二、观如来品;二十三、观颠倒品;二十四、观四谛品;二十五、观涅槃品;二十六、观十二因缘品;二十七、观邪见品。
依《佛护论》与《无畏论》的观点,在全论的二十七品中,前二十五品是宣说如何趋入大乘之道,后两品则是宣说如何趋入声闻之道。《佛护论》由佛护论师所造,梵语音译为“布达巴乐”,这是以论主的名字命名的论典,堪布阿琼曾于净现中得过这部论典的传承。《无畏论》也叫《噶里晋美》,关于本论作者有众多说法。
清辩论师的观点与以上两部论典的观点不同,他不承认最后两品为宣说如何趋入声闻之道,他认为全论二十七品都是在宣说如何趋入大乘之道,并且该论圆满解释了佛陀二转*轮的究竟意趣。月称论师在《显句论》中也表达了与清辩论师相同的观点。

一、观因缘品
本品观察因缘。一般人都认为因缘聚合产生了果法,但这只是一种迷乱的执著,因为在真实的胜义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因缘。《无热恼龙王请问经》云:“何者缘生则无生,不具彼生之自性,何依缘起则空性,若知空性不放逸。”意思是说,任何一个法如果是依靠因缘而生那必定是无生,因为并不存在具有自性的生,所以任何依靠因缘聚合而现起的法必定是空性,而菩萨了知这一空性的道理后,他的行为就不会放逸。《般若经》亦云:“色法无生……”即色法乃至一切法都是无生。
我们要知道,解释一个观点时理证和教证都是必需的。教证就是作为立论之依据的佛经论典中的词句;而理证则是有理有据的推理,比如因明和中观中的推断,它们并不是毫无依据的凭空想像,都有确凿充分的理由。在本品中,龙猛菩萨凭自力以理证作抉择,并辅以教证,圆满地宣说了产生万法的因缘是空性的道理。
戊一、(观因缘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己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总破四生;二、别破他生。
庚一、(总破四生):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诸法不是自生,也不是从他法而生,不从自他共生,更不会从无因而生,由此可知诸法无生。
在名言中,依因缘而生的万事万物之假相是成立的,佛陀在经中也对这些法安立了具体的法相;但在胜义中,不管是轮回还是涅槃,不管是世间还是出世间,任何法都是无生的。
“诸法不自生”,数论外道认为诸法自生,是自性变现了一切万法,但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如果是自己产生自己,则有无义生、无穷生的过失。
“亦不从他生”,在果仁巴大师的《中论释》里讲承许他生观点的是外道和内道的有实宗,但他们的观点不合理,因为承许他生有火焰生黑暗等一切生一切的过失。人们一般认为因和非因之间存在差别(“因”指某法的真因,“非因”指非某法的真因),但因果如果真正是自相的“他体”,从对果法同样起不到作用这一点来看,因和非因就不会有任何差别。在佛护论师的注释中,即以此因——因与非因相同的根据相同之类推因来遮破他生。这个推理在慈诚罗珠堪布的讲义中有讲解,大家可以参阅。
“不共”,裸体外道许自他共生,即由自生与他生共同产生万法。但共生不仅不能避免上述过失,反而会同时具有这两种过失。
“不无因”,顺世外道认为诸法无因而生。但无因生是最下劣的见解,有果法恒时存在或者恒时无有等诸多过失。
由此可知,一切诸法不是自生、不是他生、不是共生、不是无因生,而是无生。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里说:破四边生在《入中论》里讲得很广;离一多的观察方法在《中观庄严论释》里讲得很广。如果对《入中论》的观察方式还不熟,那么本颂的真正含义恐怕也难以掌握。《入中论》是趋入《中论》的阶梯,是从意义上解释《中论》的殊胜论典,大家也要好好学。
由于对本颂的不同解释,在印度出现了中观应成派和中观自续派,这在印度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历史典籍中都有详细记载。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和圣天菩萨的《中观四百论》被称为母中观,因为这两部论不属于自续派,也不属于应成派,而是二派的来源。《中观四百论》主要讲中观的修行,所以两派对此论的辩论不是很大;而《中观根本慧论》主要讲见解,后代中观论师依据对本论的不同解释建立了各自的宗派。应成派的代表人物有佛护论师、月称论师、寂天论师等;自续派的代表人物有清辩论师、静命论师、智藏论师等。佛护论师虽然早于月称论师,但并没有像月称论师那样作广大的破立,所以并不是应成派的真正开创者。而月称论师在破清辩论师观点的同时,建立了圆满的中观应成派。
那么,二派究竟有何差别呢?
首先,佛护论师在解释这一颂的时候直接说:一切万法无自生、无他生……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法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有真实的产生。
对此,清辩论师造《般若灯论释》予以辩驳:宣说一切法无生一定要加胜义简别,不加胜义简别就不合理。意思是说,名言中的柱子等是存在的,如果一概说“柱子等无生”就有诽谤名言的过失。所以《般若灯论释》说:一切万法在胜义中无自生、无他生……
之后,月称论师在《显句论》中驳斥了清辩论师的观点,认为加胜义简别没有必要,因为说胜义中不生已间接说明在名言中可以有自性生,但这是不合理的。所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06:29 , Processed in 0.137265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