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82|回复: 0

[佛教文化] 中国历代多元文化语录——高僧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0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历代多元文化语录——高僧篇
释宗性
编者按: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并存,相互包容,相互学习,鼎足而三,构成了中华文化之主干。《中国历代多元文化语录·高僧篇》,选取历代高僧阐释三教融合的法语,自东晋慧远大师至近代印光大师,一共二十五位,成二十五圆通之数。《礼记·乐记》云:“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可以为世界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存提供借鉴,特别是不同宗教之间的团结。唯有宗教和谐共存,世界才能真正和平。
双林傅大士像

傅大士赞
道冠儒履释袈裟
和会三家作一家
忘却率陀天上路
双林痴坐待龙华
——佛印了元禅师(宋)

1.东林慧远大师(334——416)净土宗初祖
道法(此处指佛法——编者按)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

2.天台智者大师(538——597)天台宗三祖
如孔丘、姬旦,制君臣,定父子,故敬上爱下,世间大治,礼律节度,尊卑有序,此扶于戒也;乐以和心,移风易俗,此扶于定;先王至德要道,此扶于慧。
——《摩诃止观》
若周孔经籍、治法、礼法、兵法、医法、天文、八卦、五行、世间坟典,孝以治家,忠以治国,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敬上爱下,仁义揖让,安于百姓,霸立社稷。若失此法,强者凌弱,天下焦遑,民不聊生,鸟不暇栖,兽不暇伏。若依此法,天下太平,牛马内向,当知此法乃是爱民治国而称为实。
——《法华玄义》

3.圭峰宗密禅师(780——841)华严宗五祖
孔、老、释迦皆是至圣,随时应物,设教殊途,内外相资,共利群庶。……策万行,惩恶劝善,同归于治,则三教皆可遵行。
——《原人论》

4.大珠慧海禅师 唐代禅师,马祖道一禅师法嗣
问:“儒道释三教,为同为异?”
师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机者执之即异。总从一性上起用,机见差别成三。迷悟由人,不在教之异同。”
——《大珠慧海禅师语录》

5.永明延寿禅师(904——975)禅门法眼宗三祖、净土宗六祖
问:佛行无上,众哲所尊;儒道二教,既尽钦风;云何后代之中,而有毁谤不信者何?
答:儒道仙家,皆是菩萨。示助扬化,同赞佛乘。老子云:“吾师号佛,觉一切民也。”《西升经》云:“吾师化游天竺,善入泥洹。”符子云:”老氏之师名释迦文。”列子云:“商太宰嚭问孔子曰夫子圣人欤? 孔子对曰丘博识强记,非圣人也。又问三王圣人欤? 对曰三王善用智勇,非圣人也。又问五帝圣人欤?对曰五帝善用仁义,亦非丘所知。又问三皇圣人欤? 对曰三皇善任因时,亦非丘所知。太宰嚭大骇曰然则孰为圣人? 夫子动容有言曰丘闻西方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吴书云:“吴主孙权问尚书令阚泽曰孔丘老子得与佛比对以不? 阚泽曰若将孔老二家,比较远方佛法,远则远矣。所以言者,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诸佛设教,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比对明矣。吴主大悦,用阚泽为太子太傅。”《起世界经》云:“佛言我遣二圣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叶菩萨;二者孔子,是儒童菩萨。”明知自古及今,但有利益于人间者,皆是密化菩萨。惟大士之所明,非常情之所测。遂使寡闻浅识起谤如烟,并是不了本宗,妄生愚执。
——《万善同归集》

6.赞宁大师(919——1001)宋初僧录、律宗高僧,著《大宋高僧传》
问曰:以一介比丘之微力,何以能中兴佛道?
答曰:释子不知法、不修行、不勤学科,更不明本起因缘,当不能以副帝王中兴之业。先师之著述虽多,然后人多滞于一方,不知儒释道三教循环之理,有帝王而三教兴盛,此三教所以应助帝王。儒自三王以降,道在五帝以前,行王道尚帝道。而释氏之门,其教以慈悲为本,变化暴恶,悟人死神明不灭之理,以天堂地狱明赏罚之别。三教是一家之物,万乘是一家之君,视家不宜偏爱,偏爱则竞生,竞生则损教。己在其内,自然不安。及己不安,则悔损其教。不欲损教,则莫若无偏。三教既和,故法得久住。
——《大宋僧史略》

7.孤山智圆大师(976—1022)宋天台宗高僧
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吾心其病乎,三教其药乎?矧病之有三,药可废耶?吾道其鼎乎,三教其足乎?欲鼎之不覆,足可折耶?
——《闲居编》
夫儒、释者,言异而理贯也,莫不化民俾迁善远恶也。儒者饰身之教,故谓之外典也;释者修心之教,故谓之内典也。惟身与心则内外别矣,蚩蚩生民岂越于身心哉? 非吾二教何以化之乎? 嘻,儒乎,释乎,其共为表里乎……故吾修身以儒,治心以释,拳拳服膺,罔敢懈慢,犹恐不至于道也,况弃之乎。
——《中庸子传》

8.明教契嵩禅师(1007——1072)宋云门宗高僧
古之有圣人焉:曰佛、曰儒、曰百家,心则一,其迹则异。夫一焉者,皆欲人为善也;异焉者,分家而各为其教者也。圣人各为其教,故其教人为善之方,有浅有奥,有近有远,及乎绝恶而人不相扰,则其德同焉。
——《辅教编》
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镡津文集》卷八

9.大觉怀琏禅师(北宋,生卒年不详)宋云门宗高僧
妙道之理,圣人尝寓之于易。至周衰,先王之法坏,礼义亡。然后奇言异术,间出而乱俗。逮我释迦入中土,醇以第一义示人,而始末设为慈悲,以化群生,亦所以趋于时也。自生民以来,淳朴未散,则三皇之教简而素,春也;及情窦日凿,五帝之教详而文,夏也;时与世异,情随日迁,故三王之教密而严,秋也;昔商周之诰誓,后世学者,故有不能晓,比当时之民,听之而不违,则俗与今如何也。及其弊而为秦汉也,则无所不至矣,故天下有不忍愿闻者,于是我佛如来,一推之以性命之理,冬也。天有四时循环,以生成万物,圣人设教,迭相扶持,以化成天下,亦由是而已矣。然至其极也,皆不能无弊。弊者,迹也。要当有圣贤者,世起而救之。
——《答侍郎孙莘老书》

10.大慧宗杲禅师(1107——1163)南宋临济宗祖师
三教圣人,立教虽异,而其道同归一致,此万古不易之义。
——《大慧宗杲禅师语录·示张太尉》
从上诸圣大解脱法门,无边无量,无得无失,无默无语,无去无来,尘尘尔,刹刹尔,念念尔,法法尔。只为众生根性狭劣,不到三教圣人境界,所以分彼分此。
——《大慧宗杲禅师语录·钱计议请普说》
直要到古人脚蹋实地处,不疑佛,不疑孔子,不疑老君,然后借老君孔子佛鼻孔,要自出气,真勇猛精进胜丈夫所为。
——《大慧宗杲禅师语录·示鄂守熊祠部》
三教圣人所说之法。无非劝善诫恶,正人心术。
——《大慧宗杲禅师语录·示成机宜》

11.无准师范禅师(1179——1249)南宋临济宗祖师
三教圣人,同一舌头,各开门户,鞠其旨归,则了无二致。
——《无准和尚奏对语录》

12.无门慧开禅师(1183——1260)南宋临济宗祖师
三教圣人,同归一理,理长则行,理短则止。
——《无门慧开禅师语录》

13.虚堂智愚禅师(1185——1269)南宋临济宗祖师
万派同源,三教一舌。
——《虚堂和尚语录》

14.志磐大师 南宋天台宗高僧,著《佛祖统纪》
夫世称三教,谓皆足以教世。
——《佛祖统纪·法运塞通志》

15.雪岩祖钦禅师(1215——1287)宋末临济宗祖师
窃观圣人之道,与如来之道同一道也,未尝二也。圣人之道则率性,如来之道则见性,见性则可以明心,可以成佛;率性则可以正心,可以修身,可以治国平天下。虽率与见异,而性则同也。自曾子、子思、孟轲以降,至于近世伊洛、晦庵……正脉绵绵,接踵而臻圣人之域,莫不同此性也。西天唐土三十五祖,与德山、临济,至于近代妙喜、应庵,或下世间有作者而出,发扬佛祖不传之秘于言句外,是亦同此性也。此性即同,则此道亦同;此道即同,则百家诸儒之书,与五千大藏之文,同一舌也。是故圣人曰:“吾道一以贯之。”如来亦曰:“十方世界中,唯有一乘法。”……即儒所谓皇极、无极、太极,释所谓本地风光、本来面目、本生父母是也。……圣人曰:“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如来亦曰:“法法不隐藏,古今常独露。”但此义虽至近至易,而非世间聪明利智之所能达,是须脱去一切尘情解路,至胸中一寸之地,廓若太虚之广,则此义洞然明矣。……圣人之道与如来之道,同一揆也明矣。
——《雪岩祖钦禅师语录》

16.中峰国师(1263——1323)元代临济宗祖师
儒之道治心者也,修心者也;佛之道明心者也,悟心者也。治与修渐之谓也,明与悟顿之谓也,心一也。
——《中峰广录》

17.空谷景隆禅师 明初临济宗祖师
三教圣人,各出只手,扶持大道,以成天下之化权,此切论也。
——《尚直编》

18.莲池大师(1535——1615)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使夫子而生竺国,必演扬佛法以度众生;使释迦而现鲁邦,必阐明儒道以教万世,盖易地则皆然。大圣人所作为,凡情固不识也。为儒者不可毁佛,为佛者独可毁儒乎哉?
——《竹窗二笔》
儒佛二教圣人,其设化各有所主,固不必歧而二之,亦不必强而合之。何也?儒主治世,佛主出世。治世,则自应如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足矣;而过于高深,则纲常伦理不成安立。出世,则自应穷高极深,方成解脱,而于家国天下不无稍疏。盖理势自然,无足怪者。若定谓儒即是佛,则六经论孟诸典,璨然备具,何俟释迦降诞、达磨西来?定谓佛即是儒,则何不以楞严法华理天下,而必假羲农尧舜创制于其上?孔孟诸贤明道于其下,故二之合之,其病均也。虽然,圆机之士,二之亦得,合之亦得,两无病焉,又不可不知也。
——《竹窗二笔》
19.紫柏大师(1543——1603)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儒也、释也、老也,皆名焉而已,非实也;实也者,心也。心也者,所以能儒、能佛、能老者也……知此,乃可与言三家一道也;而有不同者,名也,非心也。
——《紫柏尊者全集》卷六
20.憨山大师(1546——1623)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余尝以三事自勖曰: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知此,可与言学矣。
——《憨山大师梦游集·论学问》
愚尝窃谓孔圣若不知老子,决不快活,若不知佛,决不奈烦;老子若不知孔,决不口口说无为而治,若不知佛,决不能以慈悲为宝;佛若不经世,决不在世间教化众生。愚意孔老,即佛之化身也。后世学佛之徒,若不知老,则直管往虚空里看将去。目前法法都是障碍,事事不得解脱;若不知孔子,单单将佛法去涉世,决不知世道人情,逢人便说玄妙,如卖死猫头,一毫没用处。
——《老子道德经解》
是知三教圣人所同者心,所异者迹也。以迹求心,则如蠡测海。以心融迹,则似芥含空。心迹相忘,则万派朝宗,百川一味。
——《老子道德经解》
21.蕅益大师(1599——1655)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儒与老主治世,而密为出世阶;释主出世,而明为世间佑。
——《灵峰宗录·儒释宗传窃议》
自心者,三教之源,三教皆从此心施设。苟无自心,三教俱无;苟昧自心,三教俱昧。
——《灵峰宗录·金陵三教祠重劝施棺疏》
惟学佛然后知儒,亦惟真儒乃能学佛。
——《灵峰宗录·敷先开士守龛助缘疏》
儒之德业学问,实佛之命脉骨髓。故在世为真儒者,出世为真佛。
——《灵峰宗录·示石耕》
22.鼓山元贤禅师(1578——1657)明末清初曹洞宗祖师
人皆知释迦是出世底圣人,而不知正人世底圣人,不入世,不能出世也;人皆知孔子是人世底圣人,而不知正出世底圣人,不出世,不能入世也。
——《呓言》
教既分三,强同之者妄也;理实为一,强异之者迷也。……故圣人因时势,察人情,为之说仁义,立纪纲,化之以礼乐,束之以刑罚,使不乱也。即使佛处震旦国,又岂过于周公孔子哉?
——《续呓言》
23.普能真嵩禅师 晚清临济宗高僧,住持常州天宁寺,有《净土诗》传世
鱼兔得时方入道,筌蹄何用觅回头。圣凡各别为多体,三教同流共一舟。
——《毗陵天宁普能嵩禅师净土诗》
24.虚云老和尚(1840——1959)清末民初禅门宗匠
嗟乎!世衰道微,唯物是尚,三毒横流,五欲狂炽,佛言末劫,此其时欤?欲拯救之,端赖宗教。宗教者,所以导引人心,趋于至善,足以移风易俗,补政治之不周,其宜提倡也明矣。世界无论何教,总是导人为善,为治心之法。如佛则济度众生,使众生脱苦;儒则重伦常,使人各尽份,本无异致。所不同者,儒则着重世间法;佛则世间法外,更有出世间法,深浅不同耳。今滇南郑永熙居士。集佛儒两教之精义,融冶一炉,编成名曰《劫外余音》,简而显,精而微,真救世之宝筏,可谓阿伽陀药矣。乐为之序。
民国三十六年丁亥春 幻游比丘虚云识于韶乳云门丈室
——《劫外余音序》
25.印光大师(1861——1940)净土宗十三祖
三教圣人,依此心性,各垂教迹,广导群萌。由是尼山抉诚明之奥,作修齐治平之轨;柱史说道德之经,陈长生久视之术;大觉世尊,称法界性,示真如心,演背尘合觉之道,立不生不灭之宗。虽浅深大小不同,世出世间有异,要皆不外即吾心本具之理,以发挥演畅之。普令含识,称性起修,即修显性。消原无之幻妄,复本有之天真,永出迷途,诞登觉岸而后已也。
——《安士全书序》
儒释无二道,生佛无两心。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有情,皆禀真如佛性而得建立故。然复生佛迥殊,凡圣各异者,以因地之迷悟不同,修德之逆顺各别也。由是儒释圣人,各出于世,为之倡导,俾一切众生,返迷归悟,溯流穷源,以复其固有之本性而已。其发挥虽有权实浅深,方便究竟之不同,而其所宗之理体,所修之工夫,其大端固无二。
——《儒释一贯序》
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以世无一人不在伦常之内,亦无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以伦常心性,而以佛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克己复礼,闲邪存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尽伦尽性,以去其幻妄之烦惑,以复其本具之佛性,非但体一,即用亦非有二也。然在家学佛,必须深信因果,恪尽己分,戒杀护生,至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修持,所言恪尽己分,即慈孝友恭等。
——《印光法师增广文钞上·复万安校长书》

虎溪三笑图(宋)

混元三教九流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19:35 , Processed in 0.12868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