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03|回复: 3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转载]读诵《金光明最胜王经》殊胜和感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6 2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金光明最胜王经是众经之王,在开阐如来秘密心髓、忏悔业障、积聚福德资粮以及弘扬佛法、护国利民等方面具有无比殊胜的功德!若能有高僧大德开演这部号称诸经之王的经典,那真是众生之福啊!   1、 金光明微妙经典,若正闻持有大威力: 假使有人于百千大劫,行六波罗蜜无有方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写如是金光明经。半月半月专心读诵。是功德聚于前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术譬喻所不能及。梵王。是故我今令汝修学。忆念受持为他广说。(卷五依空满愿品第十)    2、 若您为此经烧三柱香或为此经设一伞盖、悬一缯幡,来供奉此经,有以下惊人的功德: 烧众名香供养经时。其香烟气于一念顷遍至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妙高山王。百亿四洲。于虚空中。充满而住。种种香烟。变成云盖。其盖金色。普照天宫。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种种香云香盖。皆是金光明最胜王经威神之力。(卷**天王护国品第十二) 若 有众生。闻是金光明最胜经王乃至一句。命终之后。当得往生三十三天及余天处。若有众生。为欲供养是经王故。庄严宅宇乃至张一伞盖。悬一缯幡。由是因缘。六 天之上如念受生。七宝妙宫随意受用。各各自然有七千天女。共相娱乐。日夜常受不可思议殊胜之乐(卷八坚牢地神品第十八)    3、 您若能受持读诵此经中一段四句颂,或甚至只是其中一句,或只称念(金光明最胜王经)名号;或称念经中一如来、一菩萨名号已有如下功德: 我 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并与二十八部药叉诸神俱诣其所。各自隐形随处。拥护彼说法师。令离衰恼常受安乐。及听法者若男若女童男童女。于此经中乃至受持一四句 颂。或持一句或此经王首题名号。及此经中一如来名一菩萨名。发心称念恭敬供养者。我当救护摄受令无灾横离苦得乐。(卷八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第十九) 4、 经中又说:若有人能恭敬供养读诵受持是经,会令无量天众以是听法善根威力,因为他们听此法故,得服无上甘露法味,增益诸天王及其所有眷属,并余天神皆得胜利。    5、 经文提到有个渡亡的方法,非常适合现代人,简单、易用、快见效: 南 无 宝 髻 如 来 ,此佛往昔修菩萨行时,作是誓愿,于十方界所有众生,临命终时闻我名者,命终之后,得生三十三天。 慈悲的您下次到人间地狱----菜市场时,请记得一边买菜,一边持念南无宝髻如来名号,以普渡那些已经在刀口上的众生,功德无量! 6、 只要静心把这部经读出 来即可获得莫大的功德,种下如于百千万亿无量佛所种诸善根。    7、 或抄或读可灭十恶五逆诸重罪,可对治、解救很多业障深重无法救渡的罪障或业病。    8、 不论此经在何处讲说,整个国家亦能获益,国君不受欺凌,疾疫消灭,众人欢喜,上下和睦,无有争斗;国君赋予人民宗教自由,常获天人护持。    《金光明最胜王经》与《妙法莲华经》、《护国仁王经》同称为镇护国家的三部经,念诵此经,国家及持诵人可得四大天王守卫 ,使一切世间有情安稳康乐。    诵读金光明最胜王经功德利益:  1、吉祥如意速消业障 2、 如意胜愿随愿满足   3、即时福庆遂心乐意 4、普令人天欢喜踊跃   5、能令世界和平安稳 6、护身护国家宅平安   7、去除贫穷官司诉讼 8、速证清静觉行心性   9、普皆进趣佛道向善 释迦佛宣讲的《金光明最胜王经》,能为世界和全球和平带来广如虚空的利益。即使只是阅读一章一节,亦能获福无量。 此经非常殊胜,能为众生带来平和快乐,更有效止息暴行,保护国家免受侵凌。听闻此经亦可净除业障。    此 经能促成种种事业,尤能帮助国王或总统等领袖教化人民,使其踏上快乐之道。性命垂危;被天众刁难而诸多阻滞;一说话便惹怒朋友、所爱的人、丈夫、妻子、家 人甚至仆人;财富损减;受诅咒、魔害、恶梦或恐怖之事困扰的有情,应沐浴更衣,一切障难自当除灭,更可积聚广大功德,为佛赞叹。   不论此经在何处讲说,整个国家亦能获益,国君不受欺凌,疾疫消灭,众人欢喜,上下和睦,无有争斗;国君赋予人民宗教自由,常获天人护持。 在争战频频之处,诵念此经尤有助益。保存、背诵或倡印此经者,功德胜于天龙八部,愿望皆能达成。    佛曾嘱咐四大天王供奉此经,恒常护卫背诵或仅仅阅读此经的有情。四大天王承诺会保护读经者,使其心想事成,国土风调雨顺,繁荣昌盛。    背诵或供养此经,如向佛作无量无边的供养。听闻此经者,永不背离觉道,心向菩提,永不退转;如背诵经文,定能获得上述利益。坚牢地神向佛承诺,会保护念诵此经的比丘,令其取得所需的一切,确保其资具丰足,心志坚定; 仅仅阅读或尝试了解此经者,得享人天安乐1 000亿劫,具好名声,所居之处五谷丰登,继而成就正等正觉。即使只是提及一章、一菩萨名,甚至阅读一四句偈,并尝试了解偈诵的意义,坚牢地神亦必定会护持该等众生,满足他们的愿求。 只是听闻一偈者亦永不堕三恶道,命终之后生于天界,恶业净尽,圆满佛果。 前往杀戮炽盛的国家,诵此经对该国利益甚大。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众生造恶业,感果天灾频频,饥谨处处,战乱频仍,地震。水灾。风灾。瘟疫等时有发生。   这部经对这个世界、世界和平有如虚空般的利益,甚至对只读到一小部份经文的个人,也有如虚空般的利益,此经非常殊胜,能为众生带来平和快乐,更有效止息暴行,保护国家免受侵凌。听闻此经亦可净除业障。   《金光明经》是非常强力净除恶业及苦因的修持,能忏除诽谤三宝,等极大重罪,希望有缘人竭诚受持获吉祥。受持读诵《金光明经》可以得到诸天护法圣众的 扶持!读诵此经约需2.5小时至3小时左右。我们要想修行无碍,不能没有护法的帮助,要想感得众多护法相助,比较快的是受持读诵《金光明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属密宗经文,共有十卷三十一品,内容极为丰富、殊胜。受持读诵、书写流通、恭敬听闻、供养是经,能令三宝久住世间、圣教兴盛、国泰民安是本经的殊胜功德之处,兹摘录一二:   若有国土宣说是经。一切人民皆得丰乐无诸疾疫。商估往还多获宝货具足胜福。是名种种功德利益。尔时梵释四天王及诸大众白佛言。世尊。如是经典甚深之义 若现在者。当知如来三十七种助菩提法。住世未灭。若是经典灭尽之时。正法亦灭。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是故汝等于此金光明经一句一颂一品一部。皆当一心 正读诵正闻持正思惟正修习。为诸众生广宣流布。长夜安乐福利无边。——卷三灭业障品第五   是金光明微妙经典。若正闻持有大威力。假使有人於百千大劫。行六波罗蜜无有方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写如是金光明经。半月半月专心读诵。是功德聚於 前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术譬喻所不能及。梵王。是故我今令汝修学。忆念受持为他广说。何以故。我於往昔行菩萨道时。犹如勇士入於战阵。不惜身命流通如是 微妙经王。受持读诵为他解说。梵王。譬如转轮圣王。若王在世七宝不灭。若王命终所有七宝自然灭尽。梵王。是金光明微妙经王若现在世无上法宝悉皆不灭。若无 是经随处隐没。是故应当於此经王专心听闻受持读诵。为他解说劝令书写。行精进波罗蜜。不惜身命不惮疲劳功德中胜。我诸弟子应当如是修学。——卷五依空满愿 品第十若有人持诵供养此经,释梵等一切天众“皆蒙色力胜利、宫殿光明、眷属强盛”、“神通倍胜”……,因此皆发重誓护持此经及持经国土人民,没有灾难,土地丰收,和平安乐,这是本经的又一殊胜之处。由于篇幅有限,不再列举。   近年来,世界战事频频,人心道德日下,邪说遍地,灾祸连连,口腹之好,杀生如海,今面对时境,唯依圣教,教海深广,护国有金光明最胜王经,妙法莲华经与护国仁王经同称为镇国护国的三部宝典。   凡世界灾变七难(日月失度难、星宿失度难、灾火难、雨水难、恶风难、亢阳难、恶贼难),人生有福德,祷之无不感应,灾害不生,万民丰乐,况久诵之,即 入佛之知见,智慧妙现,故闻此经,以是多生福德,何况能亲诵此经,《金光明经》乃经中之王,但愿众生都能具足因缘,听经闻法,离苦得乐,同登彼岸!   《金光明经》是大藏经中一部十分重要的经典,对中国佛教,特别是隋唐以后的中国佛教影响很大。智者大师(智顗)曾对该经经名作过解说,称:金,乃尊 贵之义,以名法身之德;光,乃照了之义,以名般若之德;明,乃利益之义,以名解脱之德。认为此三字系用以名如来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之当体,以示一经所诠之本 体(见《金光明经玄义》)。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2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三宝感应要略录:金光明经感应类 第一:西印度小国讲《金光明经》敌国得和感应(出《开元录》及〈摩腾传〉) 西印度有一小国,请摩腾尊者,讲《金光明经》。俄而邻国师而来,既将践境,辄有事碍,兵不能进。彼国兵众,疑有异术,密遣使睹,但见群臣安然,共听其所讲大乘经,明地神王护国之法。于是彼国请和求法,俱得安稳矣。 第二:中印度有一中国讲《金光明最胜王经》感应(出《西国传》) 中印度有国,名:奔那代弹那,如来灭后八百年中,国荒芜,五谷不登,王臣士民饥饿,疾疫流行,夭死满路。王问臣曰:“何方便将救此苦?”智臣白王言:“除 国妖孽,不如佛经。”王将修行佛教,王曰:“何经典?”臣曰:“昔摩揭陀国救责难,依讲《金光明最胜帝王典》。”王将讲听彼典,王即请法师,一夏讲经得五 返。时梦诸童子,执竹杖追打恶鬼驱出国,即时疾疫顿息,又梦有大力鬼神掘地,甘水涌出满一切田,即稼苗殷盛,五谷丰稔。未出一年国民富,以为年式矣。 第三:温州治中张居道冥路中发造《金光明》四卷愿感应(出《灭罪传》) 昔温州治中张居道,因适女事,杀猪羊鹅鸭等,未逾一旬,得重病便死,经三夜活,即说由缘:初见四人来,怀中拔一张文书以示居道,乃是猪羊等同词共讼曰: “猪等虽前身积罪令受畜身,自有年限,遂被居道枉相屠害,请裁。”后有判:“差司命追过。”即打缚将去,直行一道向北,至路中使人曰:“未合死,当何方便 而求活路?怨家词主三十余头,专在王门底,悔难可及。”居道曰:“自计所犯,诚难免脱,乞示一计。”使人曰:“汝为所杀生,发心愿造《金光明经》四卷,当 得免难。”即承教再唱其言。少时望城门,见阎魔厅前,无数亿人,哀声痛响不可闻,便唱名,王以猪等诉状示之,居道述愿状:“所杀者乘此功德,随业化形。” 王欢喜再归生路。闻此因缘,发心造经一百余人,断肉止杀不可计数矣。(更有安固县丞妻脱苦缘,烦故不述之) 第四:则天皇后供养金光明最胜王经感应(出《皇后传》) 三藏法师义净,齐州人,姓张字文明,志游西域,所历三十余国。天后证圣元年,还至河洛,天后受佛记敬法重。长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译(《金光明最胜王 经》)毕。沙门婆仑、惠表、惠治等笔受。同月十五日,即于西明寺而供养,即施百尺幡二口,四十九尺幡四十九口,绢百疋香花等供具,皆用七宝而为庄严。尔时 紫云盖寺,经卷放光,大地微动,天雨细花。自非受佛记,谁后五百年中,得此感应矣。 金人入梦 隋释彦琮。赵郡柏人。李氏子。开皇年间。驾东巡。诏扈从。时炀帝在晋邸。出总河北。旋途并部上谒。讲金光明经。秦王俊镇太原居其宅。一夕梦人身金色。长三丈余。授玻璃酒碗。曰可饮尔。辞以律。遮不敢。至是见王所事像如之。 灯焰自续 隋僧法纯。姓祝氏。扶风始平人也。住大兴善寺日讲金光明经。尝叹曰。身命无常。何可爱保。檀供难消。吾其行金光明忏法乎。更四十五年不废。除饮食便利。不 出道场。遂感灯无油而光焰相续者七昼夜。或闻道场中。有演说教授声。就视之则寂然。忽一日闭室静坐。弟子惠进。见白衣童子。手捧金光明经。侍立纯右。问 曰。此是何人。答曰。第六天频来召我。我以着乐。妨于修道。终不许也。若无佛法处。我则愿生以化迷类。久之双鸽集于衣桁。注目视纯。都无惧色。春秋八十 五。无疾端坐念佛而终。火化获舍利无筭。 至心泉涌 唐释空藏。住京师会昌寺。诵金光明经三百余卷。说化为业。游凉川原。有缘斯赴。又往蓝田负儿山诵经。賷面六斗。拟为月料。乃经三年。日啖二升。犹未能尽。 又感神鼎不知自何而来。又至玉泉寺以为终焉之地。时经亢旱泉竭。合寺众僧将散。藏乃至心祈请。泉即应时涌溢。道俗动色。惊叹不已。 诏讲太极 唐僧智聚。俗朱姓。出家苏州虎山寺。至德二年。诏于太极殿。讲金光明经。天子躬御法筵。臣僚咸集。于时云兴瓶泻。莫不歆艳。 黄雀翔集 唐释文举。婺州东阳人。张氏子。温粹而玉。动静以时。视听之官有守。言行尤谨。此固律范之出于自然者。尝诵金光明经。兼通法华金光明义疏。化王天台。至登 讲训。俦侣日填。诏为国清寺主。初智者大师。尝立金光明道场。每年九月。集四众熏修忏法。期满七七。当时檀施云臻。供养丰厚。自大师之没。世亦变更。道场 寖以寂莫。至是几绝。举乃罄己衣资。重建金光明道场。檀施四远复集。感黄雀翱翔而来。众皆叹异。举曰。金光明力也。后知事僧清蕴。谋之于举。置庄田十二 顷。以给金光明会饮食之费。 无疾示终 唐释广修。东阳留氏子。居禅林寺。日诵金光明经。每岁建金光明忏法七七日。后台州刺史韦珩。迎讲金光明经大义。寿七十三。无疾而终。葬于金地道场。门人良汶。发而茶毗之。获舍利千余颗。 天神拥卫 唐释玄策。会稽鲁氏子。幼随父贾至天台。见乡里为诵金光明经会盛甚。盖隋智者大师所创始也。其法于每岁九月。合远近僧俗之众。无虑千万人。而策心独伟之。遂依禅林寺僧广智师出家。日诵金光明经一部。修礼忏法。始终不倦。感天神常来听法。现形拥卫。四远檀那。愈加信向。 大雨如注 唐释从礼。襄阳人。居台州平田精舍。慎重庄默。喜怒不形于色。平居必虔诚持戒。梁干化年中夏旱。知事僧以园蔬枯悴。请礼祈祷。遂诵金光明经。未毕而大雨如 注。三日乃止。四境沾足。时武肃王钱氏闻之。召入府建金光明忏法道场。所得施利随散。寒暑惟一衲。日惟一食。常坐不卧。世寿七十九。无疾端坐念佛而逝。火 化收舍利无筭。 浮舟放生 宋释义寂。温州永嘉人。姓胡氏。太平兴国年间。居台州黄岩县海门灵石寺。昔智者冬居道场也。众请寂乘舟泛海。讲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品放生。以为常法。寺为一新。上闻之。诏遣高品卫绍钦等入山。重建寿昌寺。为所在官僚。请法受戒。寿六十九。无疾垂诫烛后事。奄尔而化。 白光自出 宋僧晤恩。姑苏常熟人也。俗姓路。母张氏。梦僧入其室而娠。孩童时。见僧必迎拜。年十三时。闻诵阿弥陀经。有所感悟。因求出家。汉开运间。依钱塘慈光院志 因师。受天台三观六即之说。穷核法华金光明等义。日诵法华金光明经各一部。雍熙三年八月朔中夜。睹白光自出。明灭不恒。谓其徒曰。吾报尽矣。自是专念阿弥 陀佛不辍。忽梦祖师灌顶。执金罏焚香。三绕其室。曰吾来迎汝。及觉犹闻香气馥郁。面西端坐而化。茶毗获舍利无数。 天王听法 宋释岑阇黎。姓杨。临原人也。戒行端谨。布衣乞食。于伞盖寺西山泉侧。造诵经室。诵金光明经三千余部。每诵经时。感得四天王来。拥护听法。凡施饭食。鼠雀驯伏。竞来食啖。并无畏惧。 口齿不灰 宋释惟渥。钱塘人也。姓金氏。幼年离俗。即预法流。立志深静。杜门谢事。平生诵金光明经五千余部。念佛不辍。所有善因。庄严净土。临终坐亡。火化口齿不灰。 庄严净土 宋释若观。湖州乌程县乌镇人也。俗姓钱氏。居嘉会院。立行卓尔。四方钦之。尝结缁素辈。修行净业。其劝化榜云。某伏念生死无际。轮回不息。唯安养之归。则无退转。日诵金光明经一部。始终不倦。系念阿弥陀佛。昼夜不辍。誓与法界众生。庄严净土。临终趺坐。茶毗获舍利无数。 乘力迁职 晋陈尧咨。泊舟三山矶。有老叟曰。来日午有大风起。舟行必覆。宜避之。来日天晴。万里无片云。舟人请解缆。公曰。更待。同行舟一时离岸。公托以事。日午天 色恬然。俄黑云起于天末。大风暴至。折木飞沙。怒涛若山。同行舟多沉溺公惊叹。又见前叟曰。某实非人。乃沿江之游奕将也。以公他日当位宰相。面当奉告。公 曰。何以报德。叟曰。吾不求报。贵人所至。龙神礼当卫护。愿得金光明经一部。某乘其力。薄有迁职。公许之。至京以金光明经三部。遣人诣三山矶投之。梦前叟 曰。本只祈一。公赐以三。今连升数秩。再拜而去。 伏法特原 隋计诩。任台州郡守。开皇年中。尝请智者大师。于江上讲金光明经流水品。渔者闻法。皆好生恶杀。不复业渔。诩后还都。坐罪下狱。临当伏法。诩遥祈大师伸一救护。乃夜梦群鱼吐沫相濡。明旦降来。特原诩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2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三宝感应要略录:金光明经感应类 第一:西印度小国讲《金光明经》敌国得和感应(出《开元录》及〈摩腾传〉) 西印度有一小国,请摩腾尊者,讲《金光明经》。俄而邻国师而来,既将践境,辄有事碍,兵不能进。彼国兵众,疑有异术,密遣使睹,但见群臣安然,共听其所讲大乘经,明地神王护国之法。于是彼国请和求法,俱得安稳矣。 第二:中印度有一中国讲《金光明最胜王经》感应(出《西国传》) 中印度有国,名:奔那代弹那,如来灭后八百年中,国荒芜,五谷不登,王臣士民饥饿,疾疫流行,夭死满路。王问臣曰:“何方便将救此苦?”智臣白王言:“除 国妖孽,不如佛经。”王将修行佛教,王曰:“何经典?”臣曰:“昔摩揭陀国救责难,依讲《金光明最胜帝王典》。”王将讲听彼典,王即请法师,一夏讲经得五 返。时梦诸童子,执竹杖追打恶鬼驱出国,即时疾疫顿息,又梦有大力鬼神掘地,甘水涌出满一切田,即稼苗殷盛,五谷丰稔。未出一年国民富,以为年式矣。 第三:温州治中张居道冥路中发造《金光明》四卷愿感应(出《灭罪传》) 昔温州治中张居道,因适女事,杀猪羊鹅鸭等,未逾一旬,得重病便死,经三夜活,即说由缘:初见四人来,怀中拔一张文书以示居道,乃是猪羊等同词共讼曰: “猪等虽前身积罪令受畜身,自有年限,遂被居道枉相屠害,请裁。”后有判:“差司命追过。”即打缚将去,直行一道向北,至路中使人曰:“未合死,当何方便 而求活路?怨家词主三十余头,专在王门底,悔难可及。”居道曰:“自计所犯,诚难免脱,乞示一计。”使人曰:“汝为所杀生,发心愿造《金光明经》四卷,当 得免难。”即承教再唱其言。少时望城门,见阎魔厅前,无数亿人,哀声痛响不可闻,便唱名,王以猪等诉状示之,居道述愿状:“所杀者乘此功德,随业化形。” 王欢喜再归生路。闻此因缘,发心造经一百余人,断肉止杀不可计数矣。(更有安固县丞妻脱苦缘,烦故不述之) 第四:则天皇后供养金光明最胜王经感应(出《皇后传》) 三藏法师义净,齐州人,姓张字文明,志游西域,所历三十余国。天后证圣元年,还至河洛,天后受佛记敬法重。长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译(《金光明最胜王 经》)毕。沙门婆仑、惠表、惠治等笔受。同月十五日,即于西明寺而供养,即施百尺幡二口,四十九尺幡四十九口,绢百疋香花等供具,皆用七宝而为庄严。尔时 紫云盖寺,经卷放光,大地微动,天雨细花。自非受佛记,谁后五百年中,得此感应矣。 金人入梦 隋释彦琮。赵郡柏人。李氏子。开皇年间。驾东巡。诏扈从。时炀帝在晋邸。出总河北。旋途并部上谒。讲金光明经。秦王俊镇太原居其宅。一夕梦人身金色。长三丈余。授玻璃酒碗。曰可饮尔。辞以律。遮不敢。至是见王所事像如之。 灯焰自续 隋僧法纯。姓祝氏。扶风始平人也。住大兴善寺日讲金光明经。尝叹曰。身命无常。何可爱保。檀供难消。吾其行金光明忏法乎。更四十五年不废。除饮食便利。不 出道场。遂感灯无油而光焰相续者七昼夜。或闻道场中。有演说教授声。就视之则寂然。忽一日闭室静坐。弟子惠进。见白衣童子。手捧金光明经。侍立纯右。问 曰。此是何人。答曰。第六天频来召我。我以着乐。妨于修道。终不许也。若无佛法处。我则愿生以化迷类。久之双鸽集于衣桁。注目视纯。都无惧色。春秋八十 五。无疾端坐念佛而终。火化获舍利无筭。 至心泉涌 唐释空藏。住京师会昌寺。诵金光明经三百余卷。说化为业。游凉川原。有缘斯赴。又往蓝田负儿山诵经。賷面六斗。拟为月料。乃经三年。日啖二升。犹未能尽。 又感神鼎不知自何而来。又至玉泉寺以为终焉之地。时经亢旱泉竭。合寺众僧将散。藏乃至心祈请。泉即应时涌溢。道俗动色。惊叹不已。 诏讲太极 唐僧智聚。俗朱姓。出家苏州虎山寺。至德二年。诏于太极殿。讲金光明经。天子躬御法筵。臣僚咸集。于时云兴瓶泻。莫不歆艳。 黄雀翔集 唐释文举。婺州东阳人。张氏子。温粹而玉。动静以时。视听之官有守。言行尤谨。此固律范之出于自然者。尝诵金光明经。兼通法华金光明义疏。化王天台。至登 讲训。俦侣日填。诏为国清寺主。初智者大师。尝立金光明道场。每年九月。集四众熏修忏法。期满七七。当时檀施云臻。供养丰厚。自大师之没。世亦变更。道场 寖以寂莫。至是几绝。举乃罄己衣资。重建金光明道场。檀施四远复集。感黄雀翱翔而来。众皆叹异。举曰。金光明力也。后知事僧清蕴。谋之于举。置庄田十二 顷。以给金光明会饮食之费。 无疾示终 唐释广修。东阳留氏子。居禅林寺。日诵金光明经。每岁建金光明忏法七七日。后台州刺史韦珩。迎讲金光明经大义。寿七十三。无疾而终。葬于金地道场。门人良汶。发而茶毗之。获舍利千余颗。 天神拥卫 唐释玄策。会稽鲁氏子。幼随父贾至天台。见乡里为诵金光明经会盛甚。盖隋智者大师所创始也。其法于每岁九月。合远近僧俗之众。无虑千万人。而策心独伟之。遂依禅林寺僧广智师出家。日诵金光明经一部。修礼忏法。始终不倦。感天神常来听法。现形拥卫。四远檀那。愈加信向。 大雨如注 唐释从礼。襄阳人。居台州平田精舍。慎重庄默。喜怒不形于色。平居必虔诚持戒。梁干化年中夏旱。知事僧以园蔬枯悴。请礼祈祷。遂诵金光明经。未毕而大雨如 注。三日乃止。四境沾足。时武肃王钱氏闻之。召入府建金光明忏法道场。所得施利随散。寒暑惟一衲。日惟一食。常坐不卧。世寿七十九。无疾端坐念佛而逝。火 化收舍利无筭。 浮舟放生 宋释义寂。温州永嘉人。姓胡氏。太平兴国年间。居台州黄岩县海门灵石寺。昔智者冬居道场也。众请寂乘舟泛海。讲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品放生。以为常法。寺为一新。上闻之。诏遣高品卫绍钦等入山。重建寿昌寺。为所在官僚。请法受戒。寿六十九。无疾垂诫烛后事。奄尔而化。 白光自出 宋僧晤恩。姑苏常熟人也。俗姓路。母张氏。梦僧入其室而娠。孩童时。见僧必迎拜。年十三时。闻诵阿弥陀经。有所感悟。因求出家。汉开运间。依钱塘慈光院志 因师。受天台三观六即之说。穷核法华金光明等义。日诵法华金光明经各一部。雍熙三年八月朔中夜。睹白光自出。明灭不恒。谓其徒曰。吾报尽矣。自是专念阿弥 陀佛不辍。忽梦祖师灌顶。执金罏焚香。三绕其室。曰吾来迎汝。及觉犹闻香气馥郁。面西端坐而化。茶毗获舍利无数。 天王听法 宋释岑阇黎。姓杨。临原人也。戒行端谨。布衣乞食。于伞盖寺西山泉侧。造诵经室。诵金光明经三千余部。每诵经时。感得四天王来。拥护听法。凡施饭食。鼠雀驯伏。竞来食啖。并无畏惧。 口齿不灰 宋释惟渥。钱塘人也。姓金氏。幼年离俗。即预法流。立志深静。杜门谢事。平生诵金光明经五千余部。念佛不辍。所有善因。庄严净土。临终坐亡。火化口齿不灰。 庄严净土 宋释若观。湖州乌程县乌镇人也。俗姓钱氏。居嘉会院。立行卓尔。四方钦之。尝结缁素辈。修行净业。其劝化榜云。某伏念生死无际。轮回不息。唯安养之归。则无退转。日诵金光明经一部。始终不倦。系念阿弥陀佛。昼夜不辍。誓与法界众生。庄严净土。临终趺坐。茶毗获舍利无数。 乘力迁职 晋陈尧咨。泊舟三山矶。有老叟曰。来日午有大风起。舟行必覆。宜避之。来日天晴。万里无片云。舟人请解缆。公曰。更待。同行舟一时离岸。公托以事。日午天 色恬然。俄黑云起于天末。大风暴至。折木飞沙。怒涛若山。同行舟多沉溺公惊叹。又见前叟曰。某实非人。乃沿江之游奕将也。以公他日当位宰相。面当奉告。公 曰。何以报德。叟曰。吾不求报。贵人所至。龙神礼当卫护。愿得金光明经一部。某乘其力。薄有迁职。公许之。至京以金光明经三部。遣人诣三山矶投之。梦前叟 曰。本只祈一。公赐以三。今连升数秩。再拜而去。 伏法特原 隋计诩。任台州郡守。开皇年中。尝请智者大师。于江上讲金光明经流水品。渔者闻法。皆好生恶杀。不复业渔。诩后还都。坐罪下狱。临当伏法。诩遥祈大师伸一救护。乃夜梦群鱼吐沫相濡。明旦降来。特原诩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23: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集僧转诵 唐孔恪。为遂州总管府记室参军。武德年中。暴病卒。一日而苏。自说被二人引至一官府。官问曰。何故杀牛两头。恪云。不杀。官曰。汝教弟杀牛。何谓不杀。因 呼恪弟。弟死已数年矣。既至。形容枯槁。官语之曰。已追汝兄至矣。初杀牛时。谁之意也。弟曰。牛实某所杀。兄不与焉。官曰。汝虽杀牛。罪归造意。汝欲代兄 受罪。固是善事。然冥司与阳间不同。凡有罪者。虽父子不容相代。况弟兄乎。恪曰。彼时杀牛。实某宴客。故使弟杀之。官语弟曰。汝便无罪。放汝受生。言讫。 弟忽不见。官又问恪云。何复杀两鸭。恪曰。前任县令杀鸭供官客耳。岂恪罪也。官曰。官客自有供。无鸭。汝何以鸭供之。将以要誉。非罪而何。又问何故复杀鸡 卵六枚。恪曰。平生不食鸡卵。唯忆幼年九岁时寒食日。母与鸡卵六枚。因煑食之。官曰。今欲推罪于母乎。恪曰。不敢。但说其因耳。此是恪杀之也。官曰。汝杀 他命。当自受之。官遂命主司。取恪善恶籍来观之。既而谓恪曰。人生于世。所作罪福。冥司悉皆录之。如福多罪少。先令受福。如罪多福少。先令受罪。今汝杀生 之罪如此。汝一生善行。略不见有。福少恶多。宜即受罪。恪甚恐惧。无以应对。时有鬼卒数十。并在阶下。将欲执恪而去。官顾主司曰。更考此人寿命当尽否。主 司取籍视之。对曰。尚有七月寿命未尽。官曰。寿命尽日。罪报尚在。宜且放还。语恪曰。我更放汝归七月。可勤修福。因遣卒送出复苏。恪乃大集僧众。转诵金光 明经。修崇功德。精勤忏悔。至七月。与众辞诀。俄而命终。 则天大圣皇帝 发表于 2011-2-20 20:07 金光明经感应记 明 盐官安国寺比丘(受汰)重辑 课经脱罪 宋绍兴年间。淮阴民家丧其女。经寒食节。欲作佛事荐悼而无财。其母截发卖得钱六百。出街请僧。忽遇五僧过门。迎接作礼。告其故。皆推避。良久。一僧始留。 曰适不携经行。能自假借否。其母访诸邻。得金光明经以授僧。方展卷。母涕泪雨倾。僧恻然有感。曰吾当就市澡浴。为汝尽诚看诵。经毕。具疏如法回向。受嚫而 去。遇四僧于市。索其所得钱。邀往买酒。已就座。未及举杯。忽闻牕外有女声叫号。曰转经僧莫吃酒。我是看经家亡女也。沦滞冥途日久。今蒙师课经功德。方得脱罪超生。师若饮酒破斋。令我依前沉坠。言已不见。僧惭而罢。其后五僧谨持斋戒。念佛看经。皆证极乐。 卖庄造经 宋邓成。豫章人也。年二十余。忽暴死。经三日苏曰。使者领至判官。判官即成之表丈刺史公黄麟也。见成悲喜。具问家事。成语丈人曰。悉皆无恙。成因哀求。麟 曰。我亦欲得汝归。传语于我诸弟。遂入白王。既出。曰已论放汝。言讫。王出召成。问曰。汝在生作何罪业。至有尔许冤对。然筭犹未尽。当得复还。无宜更作地 狱业也。寻有畜生数十头来噬成。王谓曰。邓成已杀尔。尔复杀邓成。无益之事。我今放成回。令为汝作功德。皆使汝托生人间。不亦善乎。悉云不要功德。但欲杀 邓成耳。王曰。如此于汝何益。杀邓成。汝亦不离畜生之身。曷若受功德。即改为人身也。诸畜多有去者。唯一驴频来誻成。一狗啮其衣不肯去。成曰。为汝造金光 明经四卷。驴狗遂去。王遣原追成吏送之出。见麟。鳞谓成曰。至喜莫过重生。汝今得还。深足忻庆。吾虽为判官。然日日恒受罪。汝且住此。少当见之。俄一牛头 卒持火来。从麟顶上然至足。麟遂成灰。俄一卒持水喷之复生。悲涕良久谓成曰。吾之受罪如是。不可忍也。汝归可传语我诸弟。努力为造金光明经四卷。作诸功 德。令我得离此苦。然非吾本物。虽为功德。终不得之。吾先将官料。置得一庄所。今可货此造佛经。即当得脱。或恐诸弟恍惚不信。汝可持我玉簪。还以示之。因 拔头上簪与成。麟前有一大水坑。令成合眼。推入坑中即活。其父富于财。喜其子重生。数日之内。为造金光明经。作诸功德。成既愈。遂往黄氏家。为说麟所托。 言造经事。以玉簪还之。黄氏识簪。举家悲泣数日。乃卖庄宅。为造金光明经。 临流建讲 宋越州诸暨县令潘华。敬奉三宝。勤诵佛经。谨依天台智者教法。每请僧临于江湖上。讲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品。仍禁约不许诸人于江湖内捕鱼。是年奉诏还京。夜梦江湖内鱼化为人形者数万。号泣拜谢。皆云相公去矣。吾众不免死矣。华异之。乃作梦鱼记。以嘱后来宰邑者。 冤家自释 宋张居道。沧州景城县人。任温州治中。未莅职日。因嫁女。恣意屠宰猪羊禽兽之类。未满一旬。忽得重病而死。唯心尚暖。经三日复活云。初见四人来一人持棒。 一人执索。一人持袋。一人着青。骑马戴帽。至门下马。怀中取文书一纸示居道。乃是猪羊等同词共讼居道。其词曰。猪等虽前身积罪。合受畜生之身。配在世间。 年限未满。遂被居道枉将屠杀。更归畜生。再遭刀杌。有骑马者。即令从人缚居道去。直行一道向北。行至半路。使人即语居道。吾被差来时。检汝寿筭。元未合 死。但坐汝杀生过多。众冤共讼。今冤家尽在阎王殿前待汝。居道闻之。弥增惊怕。告使人曰。必作何计。可解此冤对乎。使人曰。但能为所杀生命。发愿造金光明 经四卷。当得免脱。居道自发愿言。愿造金光明经四卷。虔诚供养礼诵。愿冤家解释。少顷。望见城门。使人引向东入。转向北。见阎王殿前。无数罪人。问辩答 款。着枷被锁。杻手镣足。鞭挞狼藉。哀痛叫号。不忍听闻。使人即过状阎王。王曰。急唤诉者来。使人走出诸处巡问。曹府咸悉称无。即帖五道大神。捡化形案。 少时有一主者报云。世人张居道。为杀生故。愿造金光明经四卷。依科。其所遭杀者。并合乘此功德。化生善道。王乃语居道曰。再归生路。当宜念善。多修功德。 遣人送出城。如从梦归。后居道发心造金光明经四卷。合家大小。戒荤止杀。终身行善。劝化百余人。断肉止杀。持诵此经。 冤化为人 宋温州安固县县丞。妻染病经年不瘥。独自狂言。口中叫痛叩头。状有所诉。治中张居道闻之。为丞言曰。如此之状。多是冤家所苦。皆缘杀害生命之过。可急为造 金光明经。请僧转诵。求哀忏悔。病可却。县丞遵其教。即便请人书写。未毕。妻便醒悟云。似梦中惛惛。常有猪羊鹅鸭之类。每日三次。竞来啮噬。痛不可忍。后 皆化为人身。来与我别云。虽是冤家。遭汝屠宰。今汝为我敬造金光明经功德。所以令我得化为人。今咸解散。不复相寻矣。言讫即去。病亦渐瘥。由是温州一郡。家家断杀。人人向善。虽因居道之指示。实金光明经之力宏大也。 得经受生 宋张龙图。无尽张公之子也。有仆舟行。见妇人行岸上。提一油瓶。仆熟视之。乃家故婢招喜也。呼之不应。而行愈疾。停舟追及而问之。妇人遥指岸侧一古木曰。 吾居于是。复问用油何为。曰。吾遍体创裂。藉以膏润。则痛少差耳。因谓仆曰。郭门外精舍老僧。戒行严洁。每日持诵金光明经。若为我诵十部以资冥福。当即往 生也。仆归为访僧诵经。还过其处。击木呼之。见白衣叟自木穴中出。曰招喜得经。已受生矣。烦公为我诵十部。仆方问尔何人。忽不见。 天王救难 宋崔绍。从其父直。宦游南海。其家尝奉事一天王甚谨。邻家李氏。蓄一母猫。尝往来绍家捕鼠。南土风俗恶。他舍之猫产其家。以为不祥。李之猫。产二子于绍 家。绍甚恶之。因命家僮絷三猫盛于筐。以绳固筐口。加之以石。沉之于江。后不逾月。绍忽得热病。一夕遂重。忽见二人。手执文帖云。奉命追公。绍云。平生履 善。不省为恶。今有何事。被此追乎。二人曰。公杀无辜三人。冤家上诉。遂展帖示绍。文字分明。绍颇畏惧。顷刻间。见一神人来。使者俯伏礼敬。神谓绍曰。尔 识我否。绍曰。不识。神曰。我尔奉侍天王也。常为汝供养久矣。今尔有难。特来相救。绍拜伏求救。天王曰。尔但共我行。必无忧患。天王遂行。绍随之。使者押 绍于后。至一官府。天王先入。使者先引绍见判官。判官顾绍曰。尔筭未尽。判官领绍见大王。大王与天王对坐。大王曰。有冤家诉汝。手虽不杀。口中处分。令投 于江中。大王令唤崔绍冤家来。少顷。有一判官。领一妇人至。兼领二子。皆人身猫首。号泣不已。称绍非理相害。天王向绍言。速开口与作功德。绍遂发愿各写金 光明经一部。言讫不见妇人。大王曰。汝既能作是功德。又阳寿未尽。且放汝还。绍拜大王而回。绍与天王同归。行至半路。见四人皆人身而鱼首。临一峻坑立泣。 拜谓绍曰。性命危急。欲堕此坑。非公不能相活。绍曰。仆何力以救公。四人曰。公但许诺则得。绍曰。灼然。四人拜谢。又云性命已蒙公放讫。更欲启难发之口。 有无厌之求。肯许之乎。绍曰。但力可及者。尽力而应之。四人曰。恳公写金光明经一部。则度脱罪身矣。绍复许之。言毕四人不见。却见本身偃卧于牀。以被蒙覆 手足。天王曰。此则公身也。但徐徐入之莫惧。如天王言入。本身便苏。问家人。死已三日矣。惟胸及口鼻微暖。苏后一日许。犹依稀见天王在眼前。又见阶前水盆 中。蓄四鲤鱼。绍问此鱼何来。家人曰。本买充厨膳。以君疾亟。不及修理。绍曰。得非临坑四人乎。遂命投之于陂池中。即发愿写金光明经四卷。以酬解冤之誓。 自是合家不杀生命。蔬食斋戒。持诵金光明经。终日劝人念佛行善矣。 光明入室 宋秦氏净坚。家松江。厌恶女身。精持斋戒。每日诵金光明经一部。礼佛千拜。久之有光明入室。面西念佛。安坐而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8:52 , Processed in 0.16910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