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常念弥陀

[大德开示]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白话(我佛弟子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摘一百六十三
既然不能动,那就全天都以志诚心念佛,或者大声,或者小声,或者心中默念,都可以。出声念,可以念六字,心中默念,字多不好念,适合念四字。无论大声小声,都必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虽然不能作礼拜,但心中常要存恭敬心,就如佛在面前,就如堕入水火中,要求救援,绝不敢起一念不正当的心。
从白天到夜晚,睡著就任他去,醒来就接著念。以念佛为自己的命根子,就可以消除恶业,增长善根,有望病愈身安。病好了以后,仍然不能放下念佛,才可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往生西方净土啊。(文钞续编·复汤慧振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书摘一百六十四
你的病,是过去世,或现在世,有害人性命的事,这个业障不消除,病决定难好。现在吃药无效,就可以不吃,只要息灭妄心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希望因此能够超度怨家。念佛虽然不见效,仍然有利益,不可以和吃药相比。你家经济条件怎么样?如果没有财力,那就自己至诚恳切念佛。应当生惭愧心,不可以生愤恨心,生起惭愧,那怨家的怨恨就可以化解,生出愤恨,那就想化解反而结怨更深了。因为它怀恨相报,你又怀恨它的相报,就越结越深,没有办法了。(念佛)这是解怨释仇的最上一招。如果家里经济条件还比较好,那也可以在灵岩山打一场佛七,或者请十五人,二十人,三十人,都可以。(文钞续编·复许慧舫居士书(民国二十二年))
书摘一百六十五
念佛一法,随便什么情况下,都可以成就,但不可以念佛求作恶事成就。如果想作恶事念佛求成就,那就该当被雷击。恐怕愚痴的人不知道,所以特别表明。(增广文钞·复冯不疚居士书)
书摘一百六十六
修净土法门,一切世间事务,都没有妨碍。但必须各尽各的本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而已,你在家中,正好修行。常有除暴安良的心,对人民,当作自己的家人想,对兵士,当作自己的弟兄想,必须要求弟兄护持家人。凡是所到的地方,一定要告诫兵士,存有忠恕的心,不可以有一点掳掠奸淫的事。纵然他人不知道,天地鬼神会记下功过,或在现生,或在后世,决定要受善恶的报应,决定不会有因无果。民国八、九年(1919~1920年),有一军士杨某,为人极其忠厚好善。在陕西镇嵩军中,作营官,吃长素,能背诵《金刚经》,每天念数遍。在军队十年,打仗四百多次,全身大小没带一点伤。开始想退役,因为镇嵩军统领刘镇华,憨玉琨,和他都是同乡,不允许他退。有一年开往河南打另一军阀赵倜,他于是借机潜逃了。从那以后朝拜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来到普陀山,住在法雨寺,与我谈到他的心行。可惜没有学问,不能阐扬大法、随机利人啊。(文钞续编·复姚维一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书摘一百六十七
现今世界的命运危险,无论什么人,都应当以志诚念佛念观音菩萨为主,期望这样可以消除恶业在眼前,临终往生西方净土,那可是因祸而得福。否则从此以后,更难再做人。因为杀人害人的方法,无奇不有,无处可逃。唯有往生西方净土这一件事,是安身立命,千稳万当的办法。如果愿意为一切人劝说,那么利益是深而且长远啊。(文钞三编·复罗智声居士书三)
书摘一百六十八(含经典语录)
你父亲已经准许你出家,应当发至诚恳切的心,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在六道中没有什么业不造,如果无心修行,反而不觉得有这种希奇古怪的恶念,如果发心修行,那么这种念头更加多些(这是真妄相形而显,不是从前没有,只是不显罢了)。这时候应当想阿弥陀佛在我面前,不敢有一丝杂念妄想,至诚恳切念佛圣号(或小声念,或默念)。必须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能这样常念,那一切杂念,自然消灭啊。当杂念生起时,要格外的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许它在我心里作怪,果真能这样常念,那么心里自然清净。当杂念初起时,就像一个人与万人对敌,不可以稍有宽容放纵的心,否则它作我的主控制我,我就受它祸害啊。如果拼命抵抗,它就随我所转被我控制,就是所谓的转烦恼为菩提啊。你现在能经常用如来万德洪名极力抵抗,久而久之,心就自然清净。心清净了,仍旧念佛不放松,那么业障消而智慧开啊。千万不可以产生急躁心。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尊敬上辈和谐下辈。要忍别人所不能忍的,要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代替别人的劳苦,成就别人的美事。静坐时常思自己的过错,闲谈时不论他人的是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一句佛号,不要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的念头。如果有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要常生惭愧心,以及生忏悔心,纵然有点修持,总觉得我工夫还很浅,不自己夸耀自己。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只有我一人才真是凡夫。你果然能够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没有女人。女人,畜生,往生到那个世界,都是童男的样子,莲花化生。一从莲花中出生,都与极乐世界人一样,不是先小然后渐渐长大。那世界人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造业的事。因为依靠佛的慈力,而且极其容易往生,只要以念佛为因。往生后见佛闻法,必定圆成佛道。十方世界,只有这个最为超胜。一切修持法门,只有这个法门最容易修,而且功德最大。你千万不要听别人瞎说,自然可以得到这个最胜利益。(文钞三编·复叶福备居士书一)
书摘一百六十九
所说的嗔心,那是过去世的习性,如今既然知道有损无益,应该一切事在当前,都以海阔天空的心量容纳,那么现在的宽宏习性,就可以转变过去生中的狭隘习性。倘若不加对治,那嗔心的习气更加增长,危害就不浅了。至于念佛,必须按自己的精神气力,而用大声、小声、默念以及金刚念(即有声,别人听不见者,持咒家叫做金刚念)的准则,怎么可以念的过猛,引起生病?这个过猛的心,也是求快速的病。如今既然不能出声念,难道心中也不能默念吗?怎么可以止限十念呢?何况病卧在床,心中岂能像洗空了一样,完全没有佛念呢?与其念别的事,还不如念佛名号更好。应该将要紧的事务,交代给家人,把多余时间当作将要死、将要堕地狱想,心中不牵挂任何事。在这样的清净心中,忆想佛像,以及默念佛的名号,还有观世音菩萨像及其名号。果然能做到,决定业障消除,善根增长,疾病痊愈,身心康健啊。因为阁下的病,属于过去的业障,因为念佛过猛而成为发病的因缘,不是完全由于念佛过猛而有的病,假如不念佛,也会因为别的因缘而得。世上不念佛的人多的是,难道都不得病,长年健康吗?明白这个道理就自然不会误解了,认为念佛导致生病,有损无益啊。(增广文钞·复裘佩卿居士书一)
书摘一百七十
嗔心是过去世的习性,如今就当作我已经死了设想,任随别人刀割香涂,跟我没有关系,所有不顺心的境界,就当作已经死了设想,那就没有可起的嗔心了。这就是如来所传的三昧法水,清洗一切众生的烦恼业障,我特别为阁下述说,不是我自己想出来妄说的啊。如果不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纵然生到极尊贵的非非想天,天福享受完,仍旧还是要轮回六道。如果具足志诚恳切念佛,纵然是将要堕入无间地狱,也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净土。万万不能以卑劣自居,认为我业障重,恐怕不能往生西方净土,若有这样的想法,那决定不能往生西方净土啊。为什么呢?因为心没有真信切愿,就没有办法感应佛啊。(增广文钞·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书摘一百七十一
富贵的人,往往多嗔怒,因为凡事要如意,需要使用人,稍有违反,就生起嗔怒。轻的就恶语相加,重的就鞭子棍棒打上去,只要自己快意,不顾他人伤心。再说嗔心一起,对别人无益,对自己有损,轻的也是心意烦燥,重的就是肝和眼睛受伤害。必须让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那就疾病消灭,福寿增多啊。往昔印度的阿耆达王(阿阇世王),一生奉佛,坚持五戒,临终因为服侍的人持拂子驱赶蚊蝇,服侍太久就昏倦了,结果拂子掉到他的脸上,他心生嗔恨,随即命终了。因为这一嗔念,就转世为蟒蛇身,因为过去的福报,还知道他的前因,于是求僧人,为他说归依戒,就脱离了蟒蛇身,生到天上。所以从个故事知道嗔的习惯,危害最大。《华严经》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古德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学菩提道,忍辱护嗔心。”
如来劝多嗔的众生作慈悲观,因为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的父母、未来的佛。既然是过去的父母,就应当感念过去世的生育恩德,忏愧不能报答,怎么能因为一点不如意,就满怀愤怒呢?既然是未来的佛,必然应当广度众生,倘若我的生死没有了断,还希望他来度脱我。不只是一点不如意,不生嗔恚,即使是丧身失命,也只生欢喜,不生嗔恨。所以菩萨能舍出头眼脑髓时,对于来求的人都是,当作善知识想,当作恩人想,当作成就我无上菩提道想。看看《华严经·十回向品》就自然知道了。
再说我们的一念心性,与佛没有两样,只是因为迷惑背离了本心,顽固执着我见,那一切外在的因缘,都成为对立了,就如箭靶既然立起来了,那所有的箭头都射来了。倘若能够明白我心原本是佛心,佛心空无所有,犹如虚空,森罗万象,没有不包括的,也如大海,百千江河,没有不容纳的。就像苍天普盖一切,又像大地撑起全部,但不会因为能普盖能撑起就自以为有德。我如果因为一点小小的违逆,就生嗔恨,岂不是自己缩小自己的心量,自己丧失自己的德性。虽然具足佛心理体,但起心动念,全都属于凡夫情识处事。把虚妄当作真,将奴仆当作主,这样的想法,很可以惭愧。如果在平时,经常这样惭愧的想,那心量广大,无所不容。外物和我同等对待,不见外物和我的差别,逆来都能顺受,何况小小不如意,便生愤怒呢?
如果身为凡夫的人,又想维持世道人心,那居心就应当如菩萨一样深慈大悲,无所不容。对待事物还须要依照世间常理,或者用捍卫而降伏,或者用仁慈而感化,事情都不是一概而论的,那个心千万不可有毒愤而结怨恨啊。(增广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书摘一百七十二
学佛的人,把调治习气作为修行的第一步工夫。如果能克除一分习气,那工夫才能真实的得一分,否则有因无果,难得与佛相应啊。你既然知道自己性情暴戾,应当时时有“我事事不如人”的想法。纵然是别人辜负我德,也常想是我辜负别人的德,感觉自己对一切人,都有惭愧,抱歉遗憾不止,那么暴戾的习气,就生不起来了。凡是暴戾的习气,都是因有傲慢心而引起的。既然觉到自己处处抱歉,那自然心平气和,不会我慢贡高而盛气凌人了。(文钞三编·复郝智熹居士书)
书摘一百七十三
修行只有随自己的情况而制定功课,不是死执一种不变,但决定不可以不依信愿念佛,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一法啊,一门深入,万善圆修都可以。如果舍弃净土,对别种法门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都不可以。因为依靠自己的能力,绝对难以现生了生脱死啊。世间的聪明人,常常轻视净土,那个某甲的守秘传观法,动不动就说有所证悟以及先知等,其实已经着了魔的气氛。既然不听劝,那就各行各的道,不必与他来往,也不必总说他的事,以免有意外的祸患。(文钞三编·复谢慧霖居士书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摘一百七十四
净土法门,贵在实际的修行,如今既然知道了,应当随缘分随能力去做,才有实际的效益。如果只是研究而不肯持佛圣号,这样想达到眼前消业障而增长福慧,将来出离三界并登上九品莲花,那还是文人的习气。有这样的习气,想真实的了脱生死证到无生法忍的利益,实在是万难万难。(文钞三编·复张曙蕉居士书三)
书摘一百七十五
罗台山的不往生西方净土堕落在人天福报里,就在于文字气习太重啊。这样的习气既然很重,那么虽然说是念佛,实际是念念都在文字里做工夫,念佛工夫,只是支撑门面而已。这是文人的通病,不是罗台山一人这样啊。(增广文钞·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书摘一百七十六
念佛太喜欢寂静,这是不应该的,有这样厌恶喧闹的病,现在已经出现病态了,如果仍然这样下去,时间久了后就不可救药了。应当静和闹是一样的,在静的时候也不怕有闹来,在闹的时候我心仍然静,而不产生憎恶,那就不会有惊厌的魔事发生,如果不赶紧改过来,以后更要发狂。念佛发生悲痛,也是善相,但不可以常常这样,如果经常这样,必定会着“悲魔”,悲魔既着,那整天悲痛,可能会痛死,这都是由于不善用心所导致。头顶痛痒,都是提神过度,心火上冲所引起,应当一心静念。多为大家说明,常在人群中念,那么这种惊怖心痛痒事,都可以慢慢消灭了。(文钞三编·复刘慧焯居士书)
书摘一百七十七
你的性情,总是喜欢说没意义的话。你家不富裕,还有老双亲,怎么能说要找清净的地方,而一心办道呢?而且你在电局工作,如果看经参禅,人事繁忙,是很难用功的。如果说念佛,只怕你不发真心,如果真发了解脱生死的心,那人多也不会有妨碍。因为念佛只是一句佛号,就是打岔,也打不掉。倘若你心不讨厌,那也没有什么障碍,你的心如果生起厌恶,那就一分钟都难过啊。不能舍家找安静的地方念佛,怎么请我决断,岂不是把这事当儿戏吗?
你如果能劝老双亲,劝妻子,同修净土法门,难道不如你独住静处念佛好吗?再说人情应酬,你果真是因修行从简从略,他人必不会见怪。或者迫不得已,略为应酬一下,可省就省,有什么不可以呢?在尘世间学佛,如果修别种法门,那确实很难得益,如果修念佛,那就实在是非常稳当。但因为你的没事找事的妄想太多,不要说没有安静的地方难得益,即使有了安静的地方也难得益。你何苦把有用的精神,用在无益的语言计较上,而自扰扰人呢?应当努力戒除这个毛病,随缘分用功,详看《文钞》,自然可以在一切地方,都自在安乐了。(文钞三编·复李慧实居士书一)
书摘一百七十八
学佛的人,把调治习气作为修行的第一步工夫,如果能克除一分习气,那工夫才能真实的得一分,否则有因无果,难得与佛相应啊。你既然知道自己性情暴戾,应当时时有“我事事不如人”的想法。纵然是别人辜负我德,也常想是我辜负别人的德。感觉自己对一切人,都有惭愧,抱歉遗憾不止。那么暴戾的习气,就生不起来了。凡是暴戾的习气,都是有傲慢心而引起的。既然觉到自己处处抱歉,那自然心平气和,不会我慢贡高而盛气凌人了。(文钞三编·复郝智熹居士书)
书摘一百七十九
凡事必须好好考虑,不可任意而为,就比如布施的做法,本来是善事,而不知惭愧的人(贪别人布施的人),反而成了障碍,所以应当以拒绝并且不理睬为主。纵然还有来求的,只是少少的给与,他就自然不来了。也不必生气发怒,但还是以不理为最上的策略。(文钞续编·复念佛居士书(即正编文钞所载之永嘉某居士))
书摘一百八十
所说的一心,并不是专念一句佛号,就会一心了。心如果能够归一,就是念经念咒做礼拜,也是一心。况且你在这七天内,吃饭喝水起立坐下时,都不妨碍一心,怎么念经咒做礼拜,就妨碍一心呢?(文钞三编·复郁智朗居士书)
书摘一百八十一
你说“随时随地,得死便死”的话,也是求往生西方净土的根本,也是招魔的根本。死固然是人人都有的,但不要有求死的执著心。求快速往生,只有在一心念佛的情况里可以,如果不是一心念佛,只是求快死,必定招来无量劫的怨家,让你意外死掉。不但不得往生西方净土,等到临死时,魔力已经离去,那就苦的说不出来,就会产生邪见,结果必然堕落。这种执著心不可有,有就是病,不可不知。(文钞三编·复唯佛居士书)
书摘一百八十二
你如今要求马上往生西方净土,这个念头也好,但也只要随自己的因缘吧。如果起了一种特别的决烈心,必定要马上去,就成了著魔的根子了,后来的祸患,怎么可以设想呢?
一心念佛,求尽快往生西方净土,如果一时不能马上往生,也千万不要有一念急躁的心,那病苦自然能够消灭,眷属自然能够调理好,愿你深思啊。(文钞三编·复周群铮居士书)
书摘一百八十三
现今的泛泛然不认真不深入的修行者,多数都是不实际修行的,只为了图虚名。我曾经见过许多日课念十万阿弥陀佛的人,都是属于虚张声势,拿来自欺欺人罢了。这种习气,沾染上了就是徒劳无功,小一点说就是把没有当作有,大一点说就是以凡夫滥充圣人,不但没有功,而且他有说不完的罪啊。(文钞三编·复周群铮居士书)
书摘一百八十四
你是凡夫,不是圣人,睡觉怎么能免掉,饭食怎么能停止?只要不贪睡,不贪食,能休息好能吃饱就可以了。如果按你所说,靠着神咒不睡觉,果真持咒有大灵感,或者可以不睡。你初持咒的夜晚就不睡,那是心太急切了,已经有点伤神,所以不睡。如果伤神久了,那就睡不醒了。初发心学佛人,常常是一时精进过度,然后就退步懒惰了。关于裤腿敞开,这是南方的习惯,而北方上等人,也没有这种派头,何况学佛的居士呢?所以居士也应该将裤腿扎起来才好。真修行的僧人,睡觉也不放开,何况白天呢?(文钞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书摘一百八十五
根据你所说的,决定可以往生西方净土。因为佛有大愿接引,又得到大众助念的力量,所以可以决定往生。但也不必登报,因为人人依照这个方法,人人都可以往生,并不是希奇的事。如果人人登报,那就多的要烦了。或者有特别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是寻常所能见到听到的,那不妨登一登,让见到听到的人都生起正信。否则应当不要登为是。为什么呢?太平常了,不希奇的原故。(文钞三编卷二·复常逢春居士书四)
书摘一百八十六
来信都知道了。李嗣勋的事情如果是真的,那决定往生西方净土了。但是现今的人总是说的美好夸张,想让人感觉好听,这是有大过的。对于亲人对于自己,都是没利益而有损害的。为什么呢?因为自欺欺人,把凡夫妄称为圣人的缘故。如果没有往生,眷属至诚为临终人念佛,也可以往生。如果虚伪装饰,那就不是真实心,是虚假心,所以难得实益啊。(文钞三编卷二·复常逢春居士书三)
书摘一百八十七
八关斋,以过了中午不吃饭为主。今天的人体弱多病,而且打佛七活动连续七天念佛,是精进修行,不是静心坐禅的可以相比,似乎不必执著,否则恐怕会生病。另外南方打佛七,吃点心的次数过多,不但不能心归一致,而且食物不容易消化,应当以多吃为戒,两顿粥两顿饭就可以了。所说的打佛七前一天持八关斋戒,也不一定,前一天持,难道打佛七的七天中不可以持吗?须知念佛一法,事和理是很深的,我们要量力而行,不要强迫别人为难,不要导致别人没有奋发向上的思想,那就对了。天下的事,道理是有一定的而方法是随机的,具体措施可以变而总的原则不改,才可以希望有成就呢!死守旧规矩,或者随便订立新章程,都难以收效。请好好想想吧,这样才可以获得一心不乱的三昧啊。(文钞三编卷一·复罗铿端居士书二)
书摘一百八十八
世界正当在劫浊的时候,人与人互相损害,没有护身符,难保永远没有祸害。所谓护身符,也只是至诚礼拜念诵阿弥陀佛而已。而观音大士,慈悲愿力洪大深广,寻声救苦,随时感应,应该在早晚礼拜念佛外,再加上礼念观音大士。那在不知不觉中,必会蒙受观音菩萨加被,自然可以转祸为福,遇难成祥,而自己还不知道啊。这是世外修行人为知己作的救世的方法啊。如果说为全世界,也不是不能救,但人们不肯依法而行,那也无可奈何了。(增广文钞卷二·复张云雷居士书二)
书摘一百八十九
古人修行,都能证道,现今的人修行,很少见到有明心的,难道人的根性不等吗?或者也是诚敬和怠慢不同所造成的吧?观看历代传记高人,全都是把经像看作活佛。那种敬畏的表现,虽然忠臣的侍奉圣主,孝子的读遗嘱,怎么能比得上一二呢?因为他们恭敬到极处了,所以能断迷惑证真心,超凡入圣。看看“二祖慧可立雪”,“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可以见到诚敬的证明啊。今天的人看待佛像如土木一样,看待佛经如旧纸一样。纵然有信心,读诵受持,也不过是供他口头卖弄而已,有什么实益可论呢?虽然种下很远的善因,而亵慢的罪过,却有不堪设想啊。(增广文钞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
书摘一百九十
礼拜读诵持名念佛,种种修持,都应当以诚敬为主。诚敬如果到极点,经中所说的功德,纵然是在凡夫地,不能圆满得到。而他所得到的,也已经难思难议了。如果没有诚敬,那与唱戏相同,那种苦乐悲欢,都属于假装的,不是真正出自内心。纵然有功德,也不过人天痴福而已。而这个痴福,必然会成为造恶业的原因,他将来的苦,哪里有个完的时候?应当把这个道理告诉所有同事们,希望修要真修,行要实行。那他的利益就大了啊。(增广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书摘一百九十一
诚敬这一法,是世出世间学道的根本,如果没有诚敬,纵然有所悟,也必不能实际得到利益。因为一落到狂慧里,决定很难事理圆融,偏执理性,不重修持,纵然是见解道理不错,也与邪魔外道相差不远。何况既然执理废事,所悟的理,也难说很正确。所以说,不看重你的见解,只看重你的事修。执理废事是世上所有聪明人的大陷阱,不染上这个病,才可以名为聪明。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再变成自误误人的一类了。(文钞续编卷上·致郭庄悟居士书(民国二十一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摘一百九十二
念佛的人因为真切的信愿,持万德的洪名。就像耀眼的太阳正当空中,走宽广的大路,不但魑魅魍魉,没有踪迹,即使歧途是非的念头,也不会生起。推论到极端,不过是:念佛念到功夫纯净念力极强,那么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而已。这种道理这种实行,只怕别人不知道,不能满佛普度众生的愿,哪有秘而不传,只传给你的呢?如果有暗地里口传心受的妙诀,就是邪魔外道,就不是佛法。
但是印光我确实有别人不能得到而自己能独自得到的秘诀,不妨因为你的请求,广告给天下的佛子。秘诀是什么呢?就是“诚”、就是“恭敬”。这个话全世界都知道,这个道理全世界都未必明白。印光我由于罪业深重,企图消除罪业,以报佛恩。常常寻求古大德中修持有德行的典范。这样才知道“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的极妙秘诀。所以常与有缘的人谆谆嘱咐。(增广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书摘一百九十三
居士你有无我的心,愿受磨炼,但是有误会我的错失,所以开始称“师尊”,不用“印光法师”四字,未免对于我对于你自己,都有不安。我印光只是一个喝粥吃饭的僧人罢了,称为法师,已经是过分的很,但一般都这么泛称,也不能不随缘。至于不称名号,而称为师尊,实在是有失正常称呼的交友道理,下次千万不要用这样的老套了。
至于署名表示谦下,古今通用,凡是平常交往都应当这样,不是对尊者才用“和南”、“顶礼”等用语啊。现今传统礼教垮掉了,凡是研究佛学的与知识分子的信件,多数都是用“合十”、“合掌”、“谨启”等,而不肯把自己稍微放低下一点。那《禹拜昌》说,孔子学生子夏眼睛失明埋怨上天,被朋友曾子责备,都要放下拐杖而向曾子下拜,虽然是同辈有一句话启迪我的,都应当谦恭行礼谢谢他。现今的人走到岔路,犹豫不决,打算问别人还须要合掌,何况想得到解脱生死大事的佛法,而用行路人问路的礼仪对待,是轻慢佛法啊。轻慢佛法就不能真实得到法益,昔日宋代古灵神赞禅师大悟后,想要报答剃度师的恩,用多种方式启迪他的恩师。恩师感到奇怪,要他为自己宣讲。他说应当设法座,让恩师礼请他升座礼拜,然后才可以说。他的恩师就照着做了,于是言下大悟。假使古灵禅师不这样重视禅法,他的恩师不是这样看重得法的人。不要说他不讲法,讲法也只是得到文字知见而已,决不能一番话下,明白本心。
有句话说:“下人不深,不得其真。(下人就是恭敬人)”要知道如来已经灭度,所存留的只有佛经与佛像。如果把土木金彩等作成的佛像当作真佛,就能灭业障而破除烦恼迷惑,证三昧而出离生死轮回。如果就是以土木金彩看待,那也就是土木金彩而已,那么土木金彩,亵渎它是没有过错的。如果亵渎土木金彩作成的佛像,那个罪过比天大啊。读诵佛经祖语,就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口宣讲,不敢稍微萌生一点怠慢。能够这样做的人,我敢说这个人必定能在这一生高登九品莲花,彻底证悟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得到的利益不过是多知多见,说得像那么回事,其实一丝一毫也不得真实受用,那是道听途说的行为啊。
古人对于三宝方面,都存有真实恭敬。不只是泛泛然口上谈谈就算了。今天的人口头上都不肯谈一个谦下的字,何况实际去做呢?过去清世祖章皇帝,拜玉琳通琇禅师为师,还想要取一个法名,玉琳禅师说帝王哪里须要用这种形式。皇帝不同意,请求取一个不好听的字眼为名号。玉琳禅师就书写了十几个不好听的字,让皇帝自己选。皇帝取了一个“痴”字。他排在“行”字辈,所以名叫“行痴”。凡是与玉琳禅师的法徒书信,他署名就是“法弟行痴和南”。开国的皇帝还这样委屈自己 ,如果以今天的人推论,应当先用刑具拘来,然后再问法,才符合皇帝身份。否则平常人不是平常人,皇帝不是皇帝了。
我对于佛学,一无所得,如盲人对于各种颜色,聋人对于各种声音,完全不知道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声音。但对于主敬存诚的表现,很愿意竭尽我的愚诚,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小小效果。我们既然属于心的交往,应当不会嫌弃我的啰嗦吧。(增广文钞卷一·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
书摘一百九十四
我常说:“想要得佛法的实益,必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就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如果毫无恭敬,虽然诵经念佛,也不是毫无利益。而亵渎佛法的罪,应当先受果报了,堕落三恶道,经历不知多少劫。罪受完毕,才会再受这个善因,然后再听闻佛法修行佛道,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了生脱死。如果现在这一生竭尽诚敬,那么现在这一生就可以仗着佛的慈力,带业往生西方净土。一旦得到往生,就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远出离所有的痛苦,但受诸乐啊。”
人的修福造业,总不出六根、三业。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属于身业,后意根属于心,就是意业。三业是:一、身业有三:就是杀生、偷盗、邪淫。这三种事,罪业极重。1、学佛的人,应当吃素,爱惜生命。凡是动物,都知道疼痛,都是贪生怕死,不可杀害。如果杀而吃它们,那就结下了杀业,来生后世,必定被它们杀。2、偷盗,凡是他人的物品,不可以“不经允许而拿取”。偷轻贱的东西,就是丧失自己的人格,偷贵重的东西,就会损害他人的身命。偷盗别人的东西,看似得了便宜,实际是折损了自己的福寿,失掉自己命中本来应得的,比所偷的要多许多倍。如果用计谋巧取,如果以权势强取,如果为别人管理作弊取(贪污),都是偷盗行为。偷盗的人,必生浪荡的后代,廉洁的人,必生贤善的后代,这是天理一定的因果啊。3、邪淫,凡不是自己的妻妾,无论是良家妇女还是低贱的娼妓,都不可以和她们行淫。行邪淫的人,是坏乱正常人的伦理,就是以人身去做畜生的事。现今这生已成畜生,来生便做畜生了。世人认为女子偷人是可耻的,不知道男子邪淫,也与女子是一样的。邪淫的人,必生不贞洁的儿女。谁愿自己儿女不贞洁呢?自己既然做这种事情在前,儿女传承自己的气分,决定难以正而不邪。不但外面的色情不可淫,即使夫妻正淫,也应当有限制,否则,不是夭折,就是残废。太贪房中性事的人,儿女反而不容易生,即使生了,也难长大成人,即使成人,也是虚弱没有什么成就。世间的人以行淫为乐,不知乐只在一刻,苦却是直到终身,甚至传到子女及孙辈啊。杀盗淫这三种事不做,就是身业善,做了,就是身业恶。
二、口业有四: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妄言的人,说话不真实,话既然不真实,心也不真实,就失掉人格了,失大了。绮语的人,说风流邪僻的话,令人心念淫荡,无知少年听久了,必然会邪淫而丧失人格,或者SY而伤害身命。这绮语的人纵然不邪淫,也当会堕到大地狱。从地狱出来,或作母猪母狗,如果生到人道中,当作娼妓。开始是貌美年青,还没有太大的苦,时间长了梅毒一发,就苦不堪言了。有幸有这张嘴,何苦为自己和他人招来祸殃,不为自己和他人作幸福呢?恶口的人,说话凶暴,如刀如剑,令人难受。两舌的人,两边挑唆是非,小害误导别人,大害误国误民。这四种业不造,就是口业善,造了,就是口业恶。
三、意业有三:就是贪欲、嗔恚、愚痴。贪欲的人,对于钱财田地什物,总想通通归我,越多越嫌少。嗔恚的人,不论自己对不对,如果别人不顺自己的意,就大发怒气,而且不接受别人的道理劝解。愚痴的人,不是绝没有知识,即使读尽世间书,过目成诵,开口成章,但不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认为人死神灭,没有前生后世等,都是愚痴。这种知见,误国害民,超过洪水猛兽。这三种业不造,就是意业善,造了,就是意业恶。如果身、口、意三业通善的人,诵经念佛,比三业恶的人,功德大百千倍。
学佛的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就是,凡逆天悖理,损人利己等恶念,不许生起。生起恶念,就立刻发起惭愧忏悔的心,要马上消灭恶念。凡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利人利物的心,必须常存在心。有能力做的,认真做去,不能做的,心也常存善念。说好话就是,要说有益于人,有益于物的话。不是要人听到欢喜,叫做好话,如教训儿女,以及劝人为善,劝人不做恶,劝人尽伦理尽责任,劝人修福等。行好事就是,认真行孝亲,敬兄长,和睦族群,教化风俗的事。凡是诵经、礼佛、念佛、拜忏等各种佛事,必须身心恭敬。(文钞续编卷上·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书摘一百九十五
潘懋春,既然想皈依佛教,自己填写申请,怎么竟然没有一句恳求的话,也没有一个谦恭的字。他就算是不懂,难道你也不懂吗?世间的行人问路,想问别人,还须要拱手以表示敬礼,何况皈依三宝,想求了生脱死的大事?竟然好像是对平常人谈事,那也太不通情理了吧。我这样说,不是要别人恭敬,是理当如此,如果不说,他一生也只是一个不懂事的人啊。清朝顺治皇帝,拜玉林禅师为师,他的法名叫行痴,给玉林法徒行森写信,署名还是写法弟行痴和南。和南,就是磕头啊,皇帝与同门师兄弟尚且如此,何况与他的老师呢?这种芳规,怎么可以不知道呢?
古人说:“下人不深,不得其真。”不是说很深的敬别人,别人就尽心教导啊。是因为自己不能生恭敬心,就算是别人肯教,自己心中有傲慢心相障碍,也不得利益。比如高山顶上,不能存一点滴水,所以不能受滋润啊。不但学佛是这样,就是世间学材艺也是这样。世间只是为生存的活计,佛法却是觉悟性道的本源,那个关系的轻重,当然是高天与深渊的差别啊。请将这些话,让他看一看。但是现在只取他的心意,不管他的表现,为他取法名慧懋,意思是要有智慧,自己勉励也勉励他人,要他们全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生信发愿,念佛圣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能这样做的人,就是真佛弟子,否则,只是徒有虚名,不得实际利益。(文钞续编卷上·复王寿彭居士书二(民国二十年))
书摘一百九十六
你以前为你兄长求皈依的信,信末后署名,只说“谨启”。可是求皈依,是什么下作不堪的事,不应该表达他的恭敬,而作这种反不如行人问路的礼貌呢?行人问路,还要拱手请教,你代求皈依,只是一个谨启,就像问路不拱手,只说“请教”一样。那么他看待皈依的事,与所要皈依的人,真是一文钱也不值了。现今又以魔子的事来问,又是谨启,我如果不说破,你毕生就堕落在贡高我慢中,还不知道那个错,久而久之,结果就要著魔。你有礼貌,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你没有礼貌,对我有什么坏处呢?但是你既然以我为师,我怎么能忍心不治你的病,而有负我的本分呢?所以这样说。如果认为我是在求恭敬,斥责你,那要是著魔,应当不会太久。这封信不要让别人看,免得魔徒造口业。(文钞续编卷上·复杨树枝居士书四(民国二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08:25 , Processed in 0.121791 second(s), 15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