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一、九品往生 有读书人轻视净土法门而不愿意修,说:“比如我们读书人考科举,应当靠自己的能力去考取功名,何必要靠岁贡授官这种形式提拨呢?”另一读书人说:“这个比喻根本不对,莲台分有九品,您为什么不取最上品,而甘愿在下品呢?现今进士科录取三百名,也可以为上中下九品呢,您为什么不取第一名魁元,而甘愿在最后一名榜尾呢?”上品上升,就是净土莲花科的第一名榜首啊,所以宋代大智元照律师赞颂说:“三心圆发,谛理深明,金台随往,即证无生。”上品上升的在禅宗,就是大彻大悟,也就是所谓“心空就是考取净土”的意思啊。那个读书人叹道:“我的疑惑已经冰消瓦解了。” 一百三十二、千僧无一衲子 唐末五代龙兴宗靖禅师,在雪峰义存大师门下受教,雪峰授记宗靖说:“你以后当住持,有上千人的僧徒,却没有一个能成器的衲子。”后来宗靖应吴越钱王的邀请,住持杭州龙兴寺,果然有一千多徒众,都是诵习经文的普通僧众而已,正如雪峰授记的一样。从前马祖大师接收的人很多,其中成大器的达到八十八人。宗靖距离马祖大师的年代不太远,而能成器的衲子,一千个里都难见到一个,何况今天呢?人世间没有修十善的人就没有上生天道的人,那么天道就衰落了;僧人中没有能成器的衲子,那么佛的种子就断掉了,况且到我们这个时代连衲子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啊。佛法大道越来越冷落,如细线一般要断绝了,悲哀啊。 一百三十三、惜寸阴 古时《晋书》说“大禹是圣人,还珍惜每寸光阴,至于普通大众,更应当珍惜每分光阴”。而佛说“人命在于呼吸间”。那么每分光阴中,有很多呼吸,所以我们何止应当珍惜每分光阴,一刹那一弹指的光阴,都不可不珍惜啊。昔日宋代伊庵有权禅师,到了晚上必会流泪说:“今天又这样白过了一天,不知明天工夫怎么样?”他是这样的勤奋。我见到早上太阳出来,就想起伊庵的话,说:“今天又换了一个太阳了,昨天已经成为空过,不知今天工夫怎么样?”但我只是叹息,没有流过泪,因此知道修行佛道的心远远不及古人啊,能不惭愧吗?能不努力吗? 一百三十四、万年寺 万年寺在天台群山中,殿前有古树十余棵,一字排开,行列整齐而枝叶茂盛,郁郁葱葱成为山门的景观。有刻在石碑上的文字记载说:“这是上仙所种植的树,若有人砍伐,将会立即死亡。”有人说:“写这样文字的人太愚蠢了吧,将来以后,能保证有力量的人不会冒险砍伐吗?所以何必记载这样的话。”我不这么看,事物有生就有灭啊,古人不是不知道了,是不得不采取这样的办法啊。后人相信而收敛邪心,或者不相信而造恶业,都是后人的事,立法的人是无心的,只能任后人所为了。“破和合僧者堕无间地狱。”是佛说的,佛还没有入灭,而提婆达多就引诱祗园的部分僧人离开僧团,佛不能制止提婆达多的破坏行为,难道佛很愚蠢吗? 一百三十五、富贵留恋人 僧人中行为高尚的,平日自己认为不会被富贵污染心田,但能把持住现在这一世,未必不会迷失在后世。一位友人以文章著称海内,任职直史馆,声名显赫,偶然游览天目山,对我说:“这个山中石洞里曾有僧人坐逝,他的身体还保存在洞里,我想去礼拜,可是心里害怕又不敢去。”我问什么原故,回答说:“以前有人礼拜石洞里的僧人,刚拜下去,就仆到在地气绝身亡,而洞里的僧人却打着哈欠刚从定中醒来,我觉得有可能是真的,所以不敢去拜。”说完与我相视大笑。这位友人很有才华和德行,智识如镜子般明亮,又对佛法有敬意,还贪爱着一时的富贵,守着梦中的躯体,唯恐清醒过来,其他人又有什么话可说呢?老农民不过几亩宅地,寒酸的令史不过守关巡夜的小官,穷和尚不过三二十个信众供养,已经是依依不能舍,死后还不忘带在八识田中,更何况高中状元,位居显要官职,占尽世间荣耀的人,又怎么能怪他们贪爱执着呢?富贵令人留恋,就是贤德有智的人也未必能免,吁!可怕啊。 一百三十六、鹅道人 山中老百姓把鹅叫做鹅道人,问为什么这样叫,回答说:“鸭子进入水田中,呑食各种虫类没有一点残留,所以鸭群游行号称大军过。鸡在旱地上,蜈蚣的毒恶,蟋蟀的跳跃,都不能逃过鸡的嘴。而鹅只是吃生草和糠皮,食素不沾腥味,所以叫道人。”我听后眼泪汪汪非常悲戚,因为鸡鸭伤害别的生物,人又杀鸡鸭,果报似乎正好扯平。可是为什么人杀鹅而吃肉啊?鹅有道人的称号,人甘愿有猛虎的行为,悲伤可叹啊!当然,鹅不沾腥味,类似驺虞这种仁兽不杀生,不是师友的教训,是天性如此啊。而天性,就是过去世的习气造成的,所以修学佛道的人不可不注意习气。 一百三十七、生日 世间人过生日,大摆宴席,铺张音乐,书写绘画,竞争诗辞歌赋,以这些为乐趣。只有唐太宗李世民过生日不搞这些名堂,而是感思父母,可算是超越人之常情了。有人说:“过生日这一天,不寻欢作乐而诵经礼忏,修各种福德,这样可以吗?”我说:“的确很好了,想报答父母的操劳养育之恩,以及除灭自己平生所造的业障,在此时更应该尽心尽力了。”不过这是末节,不是根本,先前的大德说过:“父母未生前,谁是你的本来面目?”在这一天,有能不为乐趣而持正念观察未出生前自己面目的人吗?如果能豁然开悟,那就不但能报答这一世的父母,而且多生累世的父母恩德都可以报答了;不但灭掉现世的业障,而且多生累世的业障没有不灭的啊。罢休人世间的快乐,证得涅槃的快乐,这样的人真孝啊,这样的人了不起啊。 一百三十八、因病食肉 有人受过佛戒,已断肉食,而忽然生了病,被亲友强行劝诱,再遇到世俗庸医怂恿,结果吃素那么久,一下子就破毁了。可是不想想肉的作用只能肥胖身体,不能延长寿命,有头脑的人是坚决不吃的,更何况富贵人家的子弟山珍海味,有的还是骨瘦如柴好像总是吃不饱;而田间农夫野菜充饥,有的也是肥胖的像富商大老板。所以吃肉能不能长胖都不一定,保命又能行吗?吃素食而生病,就教人吃肉;吃肉而生病,又教人吃什么呢?所以生病的人要自己能坚持吃素的道理,若是辈份比较低,上有尊长,势不可挡,不能违反尊长的意思,吃三净肉就可以了,杀活物吃是决不可以的啊。 一百三十九、人患各执所见 分析法理不得不严加辩别,修行佛道不得不专务一门,然而执着自己是对的,其他一概都是错,又不可以了,这种情形在过去就已经有了,现在更严重。执一家的,那就是天台宗以外没有可满意的;而执简便的,又反过来指责天台宗分解零乱,牵强附会,不是佛本来的意旨;执理性的,就呵斥念佛是着相;而执净土的,又反过来但只见不念佛的人就视为外道。乃至执唐代方山李枣柏的,批评清凉澄观国师分裂《华严经》全经;执持咒的,怀疑显教是后人编造。如此之类,种种法执不能都列出来,如矛与盾,如水与火,互相对立,坚守自己的见解,顽固到不可转变,我深为感慨啊。奉劝各位仁者,不如各自弃舍各自所执的见解,各个虚心静气,暂且先去深入研究佛理,以悟为准则,大悟之后,再慢慢议论也不晚啊。 一百四十、姚少师(一) 佛没有出世时,人们都是以天为师的,佛后来出世了,人们才知道信奉佛,所以佛号称人天师,是唯一超出三界而无与伦比的领袖啊。明初禅僧姚广孝少师著有《佛法不可灭论》,认为“儒道二教是依天的体制设置作用,所以不敢违逆天制;而佛所设的教天众也要奉行,不敢违逆佛”,这虽然是出自三国人物阚泽的话,也只有姚少师能解了。再说少师地位已到了顶级,只是一身衲衣,不改僧人本色直到终身,岂是常情能够了解的?特别是不像佛图澄那样示现神通,但佛图澄当时处在乱世,所以借神通化度众生。少师遇到的是真正理解佛法的皇帝,不需要用神通,但怎么知道他不是会而不用呢?他的幽居诗说:“春燕雏成辞旧垒,午鸡啼罢啄阴阶。”可以说是当代的留侯张良啊。世上的人没有知道他的深度,所以我发这样的感慨。 一百四十一、姚少师(二) 有人说“姚少师辅佐明成祖,杀业太多,有什么可赞许的呢?”但我赞许少师有三点。一是以他的地位贵到极点而始终不改僧相;二是以他能够功成身退而明智的保全自己;三是以他赞叹佛法而有正知正见。至于杀业是不在议论中的。不过,少师在明成祖的靖难之役中,曾请求明成祖说“方孝儒是贤者千万不要杀害”,就凭这句话,功过也可相抵了。所以我赞许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