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39|回复: 1

[佛教文化] zt:契入茶禅一味的方法——无对立的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8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7 编辑

     在宋朝的寺院礼仪中,有专门种茶的“茶僧”、煮茶的“茶头”、施茶的“施茶僧”,有专用品茶的“茶堂”、“茶寮”,法堂西北角设“茶鼓”,敲茶鼓集众饮“普茶”。      因为和尚的提倡,丛林的饮茶风气非常普遍,宋朝时,有个日本人跟圆悟克勤禅师喝茶,圆悟禅师为他写“茶禅一味”四字,等到日本在幕府时代繁衍出日本茶道时,已经是中国的明朝时期了。      在饮茶中无常无我是直接显现的,无常无我、性空缘起的道理并不是茶人的发明,却是佛陀开示教法的三法印的核心部分。茶是禅人体察佛法的一个渠道,这是一个根本层次的体验境界,并不是想象出来的,修行人自己来体验饮茶的无我,因为在佛法中即使明了了这些道理,也只是属于闻思层面的智慧,内在的体验才能让我们了解到无我并不是不可企及的天堂或极乐,内在的体验可以帮助佛法在我们的生命中伸展枝根。      饮茶的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揉合起来,茶叶随处可见,几乎人人不缺,但一片茶叶中的无常无我是非常直接的,绿茶的色香味最难保存,而普洱若非无常,又怎能经过存放而焕发出陈年的醇香呢?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几十年又算什么,又有哪一种茶可以长久地保留它醉人的香韵呢?同一品种的茶树,如果栽种的地点不同,又会有不同的变化,即使是同一个茶园,如果某裸茶树的旁边有桂花,茶就会染上桂花香,如果茶树的旁边有松树,也会沾染松树的香味。      冲泡一杯清新流动、香气四溢的绿茶,对水的要求极高,对水温、泡茶器皿、喝茶的环境和气氛的要求也是一样,纵然条件都满足,仍不能保证泡出一杯人人爱喝的好茶。因为所认为的好茶只是对于自己是如此,对于他人则未必,而即便人人都爱喝这一泡茶,但又有哪个泡茶高手能让它永远鲜活明亮呢?      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加,茶汤很快变得浑浊,茶味变得淡薄寡口,刚才还是挺拔翠绿的一杯茶,一会儿工夫就回归泥土,又哪里有个永恒的茶在啊。      在茶中加入茉莉,茶汤便有茉莉的清香,加入柠檬又有柠檬的味道,假如牛奶又变成奶茶,茶的本色、本味又哪里安在呢?接触茶叶的手上若抹了化妆品,制成的茶很香却不好喝,甚至摘茶、炒茶、泡茶的人的心情也影响茶叶的味道,一片茶叶,无论从生长、采摘、制作加工、储存、冲泡、品饮到回归泥土,无一可以独立做主,无一可以不变地保留自己的属性,无一不是随缘而起,这不是佛法的具体展现吗?      真正对无常、无我、性空缘起的道理有所体会后,再来泡茶给身边的人,无论好坏、苦淡、喜欢还是讨厌,都是一期一会的因缘,由对于无常无我的把握而反观内心,哪个念头不是如此?      曾有人问长庆藏用禅师:“什么是和尚家风?”回答说:“斋前厨蒸南国饭,午后炉煎北苑茶。”      唐宋之间,禅宗寺院之中流传下一则则“吃茶说话”的故事,这些片段再现出当时寺院吃茶的光景,有的谈谐,有的机敏,有的活泼,有的爽辣,在那些山寺禅院的殿角回廊下,似乎总是有那么几个喝茶的人,有那么一些喝茶的故事,读来仿佛又回到那个气韵生动的年代。      且来看一则有趣的禅茶公案——      [吃茶去]      师(赵州从论禅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      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指月录·卷十一》)      就象茶和禅是如何融为一体的呢?这样是禅吗?或者是茶吗?这是佛法吗?或者不叫禅也不叫茶?这样有没有意义可以用它?有没有不能用的可以抛弃?任何也都可以拿来所用,所以契入茶禅一味的方法,是无对立的心。      茶来自山川承载,来自雨露滋润,来自风吹日晒,来自人工制作,原本无茶中生出一个茶来,恰恰是无我的本然演绎,此中无我,无我所,无主宰更无恒常;一片茶一杯茶一种茶,无论多么精心打理,茶自无常,管它高山之巅雪水浸,还是万丈深渊地下泉冲,茶绿了,茶黄了,茶涩了,茶淡了,茶凉了,茶弃了,来自泥土,还归大地,平常平常,不必慨叹,勿需赞礼,以自己的生命上演无常;一种茶一杯茶一片茶,境不同,水不同,心不同,皿不同,氛围不同,竟然全然不同,完全因缘而显现,原本的诉说缘起性空的自然法则。由于是,便经常的以茶为媒,唤起来人的心内佛法,不在向外奔求。      于是有好事者颂曰:      庐山烟雨赵州茶,      信手捻来原无事。      禅茶一味本作家,      庸懒平常是生涯。      茶或其它,通过有为的方法,帮助达到这一切。所有的一切都是静静流动,呈现佛法的缘起缘灭的法则。具有醒觉的智慧,可以静享山川大地带给我们的灵秀,享受风雨雾露带给我们的滋润,享受鸟叫虫鸣带给我们的禅意。所以这一切都离不开当下的一念之心。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禅宗网
发表于 2016-1-21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7 编辑

禅茶本一味 无自亦无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23:10 , Processed in 0.14640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