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53|回复: 3

[原创] 你受菩萨戒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4 19: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6 编辑

  《受菩萨戒仪》云:“三皈五戒得人身,十善八斋生天报,持十戒、具足戒,出烦恼之爱河,得罗汉之圣果。受菩萨戒者,得于佛果。” 在仁王经第34讲中回师提到了受菩萨戒的重要性:作为佛子一定要受菩萨戒,否则修行起来就像轻毛一样,风一吹就被吹跑了。还结合当今社会生活环境讲了六重二十八轻戒如何善巧的守。 并特别介绍了受持八关斋戒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善巧:   八关斋戒为净戒,西方极乐世界为净土,将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特别相应。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早晚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七七四十九天可以不连续,可在极短的时间内积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非常的善巧。 菩萨戒戒衣祛病的善巧: 在讲解里回师还提到如果得了很厉害的病时可以利用受菩萨戒时所著的纳衣善巧祛病。 在《虚云老和尚年谱》中,记载一则关于袈裟的故事 推荐两个授居士菩萨戒的道场:东林寺(东林寺传的是《梵网经》的十重四十八轻戒)和四祖寺。 一些大型的寺院好像每年都会举行授在家居士菩萨戒的传戒法会,大家欲受居士菩萨戒者可以留意寺院网站或联系客堂咨询。(一般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归依证、一寸照片2张,及300~500元不等的戒费。) 说说自己的感受: 自受戒到现在,虽然是习气深重总是守不圆满。但是有一种感觉,在开始受戒的那一刻好像自己与自性诸佛(或者说是一切生命在冥冥当中,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在寻找的那个本源)联系上了。从此不论你怎么上蹿下跳,如何造业但始终是往一个方向走去(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个中感觉谁受谁知道~~。 介绍下菩萨戒及其功德利益: 菩萨戒是大乘菩萨所受持的戒律,又称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是属于七众戒以外的别解脱戒。其特色涵盖了七众戒,而又超胜一切戒。因此,凡是发菩提心的佛弟子,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   一、菩萨戒的内容   菩萨戒的内容为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也就是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的一切佛法,属于菩萨重要的禁戒,应该谨慎持守。摄律仪戒:又称自性戒、一切菩萨戒。是舍断一切诸恶,含摄大小乘律仪的止恶门。是七众弟子所受的戒,随其在家、出家的差异,而分别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戒条。又此戒为法身之因,以法身本自清净,由于恶覆,故不得显;今离断诸恶,则功成德现。如︽释门归敬仪︾卷上说:摄律仪戒能断舍诸恶,为法身之因。   摄善法戒:又称受善法戒、摄持一切菩萨道戒。为修习一切善法、圆满菩提所修的律仪戒,是修善门,以修身、囗、意的善业迥向无上菩提,如常勤精进、供养三宝、心不放逸、行六波罗蜜等。一旦犯过,则要如法忏除,重新立愿,发菩提心,长养一切诸善法。此即报身之因,以其止恶修善,故成报佛之缘。如《释门归敬仪》卷上说:摄善法戒是勤修善法,为报身之因。   饶益有情戒:又称摄众生戒。是以慈心摄受利益一切众生,属于利生门。《菩萨地持经》卷四列举出十一种饶益众生的方法,即:   众生所作诸饶益事,悉与为伴。   对已病、未病及看护病者等众生,悉与为伴。   为诸众生说世间、出世间法,或以方便令得智慧。   知恩报恩。   见众生有种种恐怖,悉能救护。若有丧失亲属财物诸难,能为开解,令远离忧恼。   见有众生贫穷困乏,悉能给予所须之物。   德行具足,正受依止,如法畜众。   对众生先语安慰,随时往返,施给饮食,说世间善语等。使众生安者,皆悉随顺;不安者,皆悉远离。对有实德者,赞叹欢喜。对有犯过行恶者,慈心呵责,折伏罚黜,使其悔改。以神通力示现恶道,令众生畏厌众恶,奉修佛法,欢喜信乐,生希有心。   二、菩萨戒的特色   菩萨戒是含摄大乘菩萨道的戒法,菩萨道的精神就是发起上弘下化的菩提心,所以菩萨戒除了有防非止恶的摄律仪戒外,更有勤修善法的摄善法戒,以及度化众生的饶益有情戒。这显示了菩萨行者不仅要消极地不作恶,更要积极地修一切善,乃至遍学一切法门,以度无边众生。因为菩萨发心是为广度众生,如果不发上弘下化的菩提心,便不能称为菩萨。因此《菩萨善戒经》说:‘有二因缘失菩萨戒,一者退菩提心,二者得上恶心。’据《梵网经》内容记载,菩萨戒虽有十重戒:杀、盗、淫、妄语、酤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悭惜加毁、嗔心不受悔,谤三宝,以及四十八轻戒等戒相,但是它的根本精神是发菩提心,以菩提心为戒体,如果忘失菩提心,也就违反菩萨戒的根本精神。所以,发菩提心是菩萨戒有别于声闻戒的最大特色,也是我们受戒时应有的认识。   此外,菩萨戒只有受法而无舍法。《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说:‘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梵网经》说:菩萨戒是佛陀成道时,一时顿制,非待缘而制:是就理善而制,所以又称为佛性常住戒。也就是说,菩萨戒是众生本自具足的。既是本具,而今求受,只是将本具的戒德加以长养薰发,故说增上,而非新得,这是菩萨戒的另一特色。   三、受持菩萨戒的功德   菩萨戒涵盖七众戒,超胜一切戒功德,而且是过去七佛戒法,这是菩萨戒的殊胜与尊贵处。如《梵网经》说:过去庄严劫千佛、现在贤劫千佛,都是由于受持菩萨戒而成佛;未来星宿劫中的千佛,仍然要受持菩萨戒才能成佛。所以,菩萨戒是诸佛本源,是菩萨的根本,也是一切佛弟子成就佛道的根本。此外,《梵网经》记载,受持菩萨戒有五种利益:   感得十方诸佛愍念、守护。临命终时正见,心生欢喜。   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功德多聚,戒度成就。   今世后世,性戒幅慧圆满。   四、菩萨戒的求受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说:求受菩萨戒者,只要能解法师语,六道众生都能得戒。又说,受戒有三品:   上品从佛受:诸佛菩萨现在面前,亲自授与菩萨戒者,得真实上品戒。   中品从佛弟子受:佛灭后,于千里内礼请先受菩萨戒者为戒师,教授我菩萨戒者,得中品戒。   下品自誓受:佛灭度后,千里内亦无法师,即在佛像前自誓受。自誓受者,应于佛前胡跪合掌,作如是言:‘我某甲,自十方佛及大地菩萨,我学一切菩萨戒法。’如是三说,得下品戒。   此外,菩萨戒与五戒同样可以全部受持,或随分受持。但是,不管全部受或随分受,重要的是,要发‘自度度人、自利利人’的菩提心,如此才不失受大乘菩萨戒的真义。   五、结语   戒是一切修行法门的根本,一切善根功德悉由持戒而生。戒如良师,指引我们的人生方向;戒如轨道,规范我们的身心行止;戒如城墙,帮助我们抵御五欲六尘盗贼的侵袭;戒如水囊,涤去我们的尘垢热恼;戒如明灯,照亮我们的前途光明;戒如宝剑,断除我们的贪心欲念;戒如璎珞,庄严我们的道德人格;戒如船筏,度脱我们到达涅槃的彼岸。所以,佛陀在《遗教经》中明示:大众应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戒﹞,持戒者,如闇遇明,贫人得宝。戒的功德利益,不能说尽。但是画饼不能充饥,一切还是要自己亲身实践,才能体悟。所以,学佛的人应该要受戒,更重要的是必须严持净戒。 ~~~~~~~~~~~~~~~~~~~~~~~~~ 受持菩萨戒有五种利益 根据《梵网经》卷下,受持菩萨戒有五种利益: 一者,十方诸佛,愍念常守护; 二者,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 三者,所生之处,为诸菩萨友; 四者,功德多聚,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世后世,戒福慧圆满。 略释一下,如有人能受持菩萨戒: 第一:能得十方虚空一切诸佛愍念加持,始终对你守卫和垂护; 第二:到了生命终了时,亦都饱尝着因为纯正知见持戒修行而获得的禅悦法喜: 第三:死后无论生到什么地方,总是和一切与菩萨互为善友。更做一切众生的不请之友。 第四:持戒之人,自在今生,持戒之福,就会具足。誓愿理想都会实现,事业成就。 第五:若到后世,戒福成熟,更会得圆满果报。证得佛的两足尊果报,福慧俱足。庄严圆满! ============================================== 在家菩萨戒的意义与功德 大悲法师 戒,译为“清凉”,因三业烦恼如火炽然,焚烧身心,戒能息灭热恼,令得清凉。又名“别解脱”,亦即持守戒律,能个别解脱烦恼,如《佛遗教经》云:“戒是正顺解脱之本”。佛弟子应当明白,受戒不是束缚和限制,而是修行的指导与保障,使吾人具备正知正见,依循正确的准则而行,清净三业,渐次提升,而能与道相应。因此,戒是生善灭恶的工具、超凡入圣的指南、成佛作祖的阶梯,是入道的根本。   菩萨戒,是发大乘心的菩萨所受持的戒律,分为出家菩萨戒和在家菩萨戒两种。出家菩萨戒出自《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共有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菩萨戒则出自《优婆塞戒经.受戒品》,计有六重二十八轻戒。 识轻重 明持犯   在家菩萨戒有六重二十八轻,什么是重?什么是轻?重,即是重法罪,共有六条,乃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以及不说四众过戒。轻,指失意罪。“失意”,谓失菩提正意念,亦失世间善意念。此失意罪,共有二十八条,为轻罪。   无论是重、是轻,每一条戒都有其开遮持犯。受戒之后,戒期当中,和尚将为戒子讲戒,除了令戒子明白戒文的内容,也要明白每一条戒的开遮持犯。明白开遮,才能了解戒的持犯准则。   《资持记》曰:“遮即是制律。…余并不制,意即是开,故云以非制也。”开,即是开缘、允许。遮,为禁作之意。持,谓保持;犯,谓毁犯。持犯各有二:一是止持,即止恶为持戒;反之,为作犯,即作恶为犯戒。二是作持,谓作善为持戒;反之,为止犯,怠慢三业,不修作持之善业,即是止善为犯戒。 知果德 解因行   《受菩萨戒仪》云:“三皈五戒得人身,十善八斋生天报,持十戒、具足戒,出烦恼之爱河,得罗汉之圣果。受菩萨戒者,得于佛果。”故《梵网经》中记载,菩萨戒“是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本寺传授在家菩萨戒期间,从三皈五戒开始,次授八关斋戒、菩萨戒,受戒戒子如法纳受在家诸戒法,功德殊胜难伦。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9: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6 编辑

  《受菩萨戒仪》提到,受持菩萨戒有八种殊胜:   一、极道胜:受菩萨戒,如大鹏鸟举趐高飞,能至十万九千余里。这是因为受持菩萨戒,一发心即超越六道轮回;二乘行人则回小向大,迳趣无上菩提。   二、发心胜:一念发大悲智之心,即超二乘境界。如过去有一沙弥,由于发广大菩提心,其师虽已证得阿罗汉,反对其生恭敬,为沙弥担荷衣物、让路而行。   三、福田胜:假使供养满阎浮提内阿罗汉,不如受菩萨戒之功德。   四、功德胜:受声闻戒,其光犹如萤火;受持菩萨 戒,功德则如日光,无所不照,功德广大。   五、受罪轻微胜:受持菩萨戒,设使破戒,犹胜外道不受戒者。外道邪见,永沉恶道,无有出期。破戒之人,由戒之威力,即使堕入恶道,受罪轻微。若堕地狱,作狱中王;若堕畜生,作畜生王;若堕鬼中,作鬼中王;若在人间,作人王国王;若在天中,作天中王。生生之处,不失王位。故《璎珞经》云,有犯名菩萨,有戒可破;无犯名外道,无戒可破故。   六、处胎胜:菩萨处胎时,常为天龙八部诸善神王之所守护。   七、神通胜:能变大地为黄金七宝,搅长河为酥酪醍醐,能一念超百千世界,能一日化百千众生。   八、果报胜:生莲华藏海,证法性身,一得真常,永无退转。   《大般涅槃经》云:“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因见佛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论是在家、出家菩萨,欲于修行有所增益,必依戒而生诸善法,先以善舍恶,进而以舍舍善。六祖大师云:“心地无非自性戒”,戒的目的,便是正心诚意,从心做起,俾能利己利人于精勤的菩提大道! ================================================ 有人说万一破戒咋办?害怕后果严重~~结果退缩了回去。其实不用担心! 大安法师开示:受菩萨戒后常犯,罪业是否比不受戒大(转) 以下文字来自大安法师博客: 居士: 是先受菩萨戒后再慢慢持,还是等持好了再受? 如果受了戒又常常犯,罪业是否比不受戒来得大? 法师: 现在一般人对持戒有一种畏惧之心,就是怕自己持不好戒,罪过很大,会下三恶道。 其实,受菩萨戒的前提是要发菩提心,受了戒就跟成佛结上了缘。 能够跟成佛结上缘分,比不受戒而没有缘分来得强。 宁可受菩萨戒,犯了重戒下地狱,也比你不受菩萨戒好。 为什么呢?因为结上了缘分,所以下地狱出来后还可以成佛。永远不受菩萨戒的就没有这个缘分,无量劫还要轮转,也还是要下地狱。 东林寺传的是《梵网经》的十重四十八轻戒。 受了菩萨戒,前面的十重戒要注意,不要去犯。其他的四十八条轻垢戒是可以忏悔的,犯了后忏悔能够忏除。更何况受了菩萨戒,我们就有菩萨戒的戒体,有这个戒体,就有佛力的加持。如果不受这个戒,当对境生起的时候没有戒律的护持,就一定会犯。如果你有戒体的话,遇到对境,戒体马上产生作用,你就不会去犯。所以还是要勇敢地来受菩萨戒。受戒对自己有好处。 原来很多居士都不敢受菩萨戒,通过我们讲这些道理,慢慢地也觉得受菩萨戒好。我们2004年授菩萨戒只有四、五十个人,都不敢受。甚至很多居士都有很多误解,说受了菩萨戒,夫妻的床都得要锯断才可以,没有这个说法。你受菩萨戒只要不邪淫就可以,没有要求你不淫,不淫是针对出家人。《梵网经》菩萨戒分出家和在家,对于出家人受菩萨戒要求是不淫,对于居士要求是不邪淫。 永明延寿大师说,你想往生,一定要受菩萨戒、发菩提心。 佛经里有个比喻,你受了菩萨戒,你的这个碗就是一个金碗了,这个金碗就是砸碎了,碎片还是金子的。 不受菩萨戒,受其他戒,你的这个碗是泥巴碗,就算是一只完整的碗,但还是泥巴的。 所以我们鼓励大家受菩萨戒。 愿一切法界众生早日证到自己本来,正发菩提心,以戒为师,永感佛恩父母恩,永报佛恩父母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速得佛果。 感恩一切! 南无地藏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9: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6 编辑

2006国庆受戒记——宽慧居士求受菩萨戒之历程 菩萨戒 增戒有感——诸佛菩萨,以大慈悲而为体性 在家弟子不应只满足于三归五戒,应继续学持菩萨戒,介绍一本很好的读物 净空法师谈在家菩萨戒-问答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2-8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04:47 , Processed in 0.114126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