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49|回复: 1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六四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0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四集)  2012/8/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6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五十四页,从第二行末后第二句看起:
「绮语者,新译为杂秽语,《俱舍论》云:一切染心所发诸语,名杂秽语」。这句话说得非常好,『绮语』,绮是比喻,绮是绸缎,非常美的物质,柔软的物质,人见到都欢喜。这种语言就像这些绸缎一样,人听了很悦耳、很喜欢,可是它不是清净的,它是染污的。什么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七情五欲是染污,它的内容离不开这些。所以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些文艺表演,特别是电视、电影、网路,老少咸宜都喜欢看,里面是什么?杀盗淫妄,这些统统属于绮语。所以《俱舍论》这句话说得好,一切染心所发诸语,染心,一切染心,它不是从清净心生出来的,不是从平等心生出来的。诸佛菩萨的言语,是从大菩提心里面生出来的,与性德相应。这些杂秽语,它是从一切染污心里头生出来的,第七识执著是染污,第六识是分别,染污轻一点,第七的染污最严重。染污里头最严重的是什么?贪瞋痴。相宗经论告诉我们,「四大烦恼常相随」,这末那识。四大烦恼第一个我见,我见就是自私自利表现出来的,我爱是贪,我慢是瞋,我痴是愚痴,贪瞋痴;换句话说,这些言语从贪瞋痴慢出来的。教人?教人也是增长贪瞋痴慢,所以佛称这个叫口过。我们希望自己断贪瞋痴慢,也希望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断贪瞋痴慢,怎么可以叫烦恼、业障往上增长?这就错了。
《大乘义章》也说得好,「邪言不正」,邪言指的是什么?与性德相违背的就是邪言。性德的标准,我们要记住,常常放在心上,那是一面镜子时时刻刻照着自己,有没有犯这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叫真修行。世间法,在这个世界上古今中外,中国老祖宗讲得最圆满、讲得最精要,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好记,不会记错。五伦就二十个字,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二十个字。五常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还会记错吗?实际上这五个字就是佛门里面的五戒,仁者不杀生,义者不偷盗,礼者不邪淫,智者不饮酒,信者不妄语,就是五戒。人能持五戒不会失人身,五戒有了亏缺,人身就丢掉了,来生就得不到人身。四维四个字礼义廉耻,八德八个字孝悌忠信、仁爱和平,怎么会忘掉?不会。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够跟这四科相应而不违背,这什么人?圣贤人。读书志在圣贤,不是功名富贵,与功名富贵不相干。
孔子是圣人,孔子一生清寒,没有做过大官,只是喜欢读书、喜欢教学而已,有弟子三千人,弟子当中杰出的、有成就的七十二个人。出世法里面,释迦牟尼佛是最好的榜样,一生教学,学生弟子多了,有成就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有成就的。这个有成就是证得须陀洹以上的,这都算成就,须陀洹就称圣人,圣人里面最低的阶级,小小圣。小小圣就非常可贵,为什么?他不会堕三恶道,他在六道轮回有期限,不是永远在六道,他有期限,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他就出轮回。这大乘,大乘实在讲也是四科,都很好记,第一科五戒十善,我相信每个人都能记得。十善里面身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瞋、不贪、不痴,十善业,不会忘记。五戒前面四条十善里头有,只是加一个不饮酒,五戒十善算两科,五戒一科,十善一科。
六和,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见和同解,我们不跟一般人同,我们跟佛菩萨同,这点很重要,六和敬所以不能落实,就是关键在这一条。我跟他和,他跟我不和这怎么办?我们跟佛和,跟佛菩萨和。佛菩萨对一切众生都非常慈悲,都能恒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点都不勉强他。他没有能转过来,没有能觉悟,佛菩萨不责备众生,责备自己做得不好、做得不够,我没有把他教好,过失在我,不在他,六和就做到了。戒和同修、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这利就是物质的享受,大家是平等的。末后一科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是四科。学佛一定要把五戒、十善、六和、六度做到,这大乘。小乘,小乘做三个,五戒、十善、六和,没有六波罗蜜,有六波罗蜜就是大乘。佛法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可是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里面去对号,这就有点难了,这是真功夫,这叫真修行。我动这个念头,把这个标准拿出来对比一下,有没有违犯,当然先决条件,对这个四科要有相当深度认识,对五伦亦复如是,对伦常八德要有基本的认识。认识是解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去比对这是行门,这是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的大道。
《大乘义章》里头说,「邪言不正,其犹绮色」,绮是美丽的颜色,绸缎的颜色,「从喻立称」,这名称是从比喻上得来的,「故名绮语」。《无量寿经笺注》丁福保居士的,「绮语,一切含淫意不正之言词也」,世间叫言情小说,连《红楼梦》都包括在其中,《西厢记》,这是古时候的小说,写得很含蓄,里面有这个意思,现在讲谈恋爱。今天你看歌舞戏剧、种种表演,有没有这个意思在里头?如果有都叫绮语。「后世骚人积习,多喜以美人香草寓言。凡涉于闺阁者,皆谓之绮语」。绮语的范围很大。我记得早年,我在景美图书馆讲到这些经文,因为图书馆不远有一个学校,叫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学生读这个学校的将来都是演员、歌星、电影明星,干这一行。听经听久了,心里害怕来问我,这一行能不能干?要不要改行?我就告诉他,改行最好,凡是这一行造的业都不善。这些学生以后都学别的科系去,不搞这个,这对的,能回头。
「又《十业道章》云:说染言词,名杂秽语」,就是绮语。「若不染心,绮饰文辞,歌赞实德,非不善也」。这说得好,你的文字华丽,但是这里面是清净心,没有涉及到这些香草、美人这种寓言,没有这个,这好。你赞佛、赞菩萨、赞极乐世界,这都是好文章,这不是不善。望西法师说,「凡此妄语,世人喜犯,不顾来报」。很容易、很随便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四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这两百年,前一百年疏忽了,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这西风吹来了,对中国传统东西不再恭敬,有了怀疑。科学的精神是怀疑,于是就有人提出来,为什么要孝?对老师为什么要敬?就提出来。虽然提出来,可是真正孝亲尊师的人还是不少。可是风气变了,一代不如一代,衰了,一百年前到今天,不但没有真干的人,讲的人没有了。所以现在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陌生,确实有时候还不如外国人,外国人真正研究汉学的,他们懂得的比我们多,但是他们已经变成学术,变成知识,不是智慧,所得到的受用很微薄。没有圣贤那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境界没有了,圣贤有这个境界。学佛的人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个没有了。国学跟佛学,用最浅显话来说,真实智慧,但是今天把智慧变成知识,就大不相同,真实智慧没有了,真实智慧能解决问题,知识不能解决问题。
这是我们最近十年体会到,参加十几次世界和平会议看到了,这参加会议的人都是专家学者,都是有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身分,政府高级官员身分,不能解决问题,社会问题摆在面前,束手无策。于是怎么样?于是对于世界还会不会再有和平,产生疑惑,都打了问号。如果有智慧,那他答案是肯定的,和平可以恢复,怎么恢复?把伦理教育找回来,道德教育找回来,因果教育找回来,宗教教育找回来,这个世界会安定,世界会有和平。如果对于这四样东西还要打问号,还要怀疑,可能世界走向毁灭。今天对这四个问题,真正有信心的有几个人?我常说有信心,几分之几的信心,还有几分之几的疑问,跟古人不一样,古人没有怀疑。今天找像孔夫子这样的学生找不到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到哪里去找?今天人脑子里头想到创造发明,要创新,绝不会走回头路。他不知道旧的是性德,从自性流出来的,新的是从阿赖耶流出来的。这些新东西从妄心里流出来,禁不起考验;从真心里面流出来东西禁得起考验,永恒不变。我们今天舍弃真的,完全用假的,那最后是世界的毁灭。就在我们选择,选择老祖宗东西,这个社会会延续下去;选择科学的技术,科学东西,这世界会走向毁灭。
这里头到底什么个原因?很简单,性德把人教好,阿赖耶从走科技的时候把人都教坏,这就是根本原因,人要完全讲究自私自利就完了。传统的教育是不允许有自私的,你细细去看《弟子规》。所以中国从小教小孩不能为自己,起心动念要为家族,到这个世间来是荣宗耀祖,光大门楣,这是最底的底限。往外面推出去就是爱国家、爱社会,再推出去「凡是人,皆须爱」,不为自己,一生是付出,不是占有。佛讲得更究竟、更彻底,佛说到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一切众生都要真正的爱护他,为什么?是自己。树木花草是自己,山河大地是自己,没有一法不是自己变现的,所以人必须自爱而后才能够爱人。几个人把古圣先贤的道理参透?为什么参不透?不肯落实,这真正原因,他落实就会参透,他不落实永远参不透。为什么?不落实止于知识,落实他突破了知识,超越了知识,这才能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止于知识这个层面这是人天,最大的人天福报是人天里面的智慧,不是佛菩萨的。佛菩萨真实智慧与性德相应,他的智慧与阿赖耶相应,与自性不相应,这不能不知道。
所以这个地方所说的,明作恶人造逆,依这个标准今天哪个人不造逆,逆是五逆,不孝父母,叛逆。现在小孩长成不要父母了,你看看年轻人结婚的时候,不愿意跟父母住在一起,这正常的。推动传统文化这个关很不容易破,人不知道爱其亲,古人谚语里头有所谓,家里头有老人那是家中之宝。尊重老人的经验,老人毕竟他走过一生,他的经验比我们丰富,科学技术不如我们,人生的体验他比我们丰富太多。我们连这古老东西统统不要,一切创新,新的东西没有经过考验,常常出毛病。世界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你看穿、看清楚了,很简单,根就是把父母跟老师丢掉了。父母生我养我是应该的,他为什么要生我?我长大了不养活他们是应该的,这现代人的思惟。老师就根本别说了,老师,学校是学店,我缴了学费来学东西的。老师贩卖知识,我付了钱我学到的东西,你对我没什么恩德,没有这种义务来报答你,现在这种观念。这个观念根深蒂固,你给他解释讲不通。
可是智慧,决定是在孝亲尊师里头来的,你要想求真智慧得走老路,走新路求知识,不能求智慧,这是老实话。求知识行,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可以,求清净平等觉要从孝亲尊师。染污的心、不平的心,你不想离开,你认为这是很正常的,那就没法子。今天困难在哪里?就在这里,我们清清楚楚,我们努力在做做得还不够。我是真正在想,方东美先生后代还有三个人,儿子都住在美国,老大到我们这来过,在这住了几天。我都非常希望他们能到这边来定居,我们可以有个房子送给他,晚年住在一起,互相照顾。但是我们一想,他在美国生活了六十年,我跟老师学习的那一年他们到美国去的,一直没有离开美国,老大住在洛杉矶,另外两个住在纽约,生活在那里习惯了。到这边来看看,看到我们的摄影棚、我们的讲堂,供养有老师照片,我们念念没有忘父母、没有忘老师,我们真心想帮助他。现在年岁都大了,他的老大小我三岁,今年也八十三,晚年生活在一起是乐事,这也是给社会做好榜样,老师的儿女跟自己亲兄弟没有两样,老师就是父母。但是今天的人,他不孝父母,他不敬老师。
经上一再说,身命得自于父母,慧命得自于老师,人在这个世间谁的恩德最大?父母跟老师,没有父母你没有这个身体,没有老师你没有智慧。尤其方老师给我们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太难得了。这条路决心选择走过来了,证明他这一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确实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与贫富贵贱不相干,与什么相关?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心地清净不染,平等没有高下,觉而不迷,真乐!这不是假的。样样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想帮助帮不上,这帮不上的原因是缘,我们没有这个缘,有这个缘能做得成功。我们住在大埔这个地方,我们住上三年,看看我们周边这几个村,能不能改善?这些村民都像兄弟姐妹一样,都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我们在这里就做成功!常常换地方,不行,一定要止于一,心止于一,身也要止于一。
所以古人的成就,古大德我们非常羡慕,很想学没这个缘,能住在一个山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下山,道业成就了。我在日本访问,拜访比睿山,日本十三个宗派开山的祖师都在这个山上修行过。我就打听这些祖师大德在山上,住得最短的时间多久?十四年,最长的三十多年。我们真的仰慕,他心是定的,他才有成就,以后被请下山建立宗派,成为开山祖师,日本十三个宗派。早年李老师告诉我,他看我走得太多,到处都在讲经。不是我愿意,我没地方去,环境造成的。章嘉大师告诉我,一生佛菩萨给你安排的,所以我就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佛菩萨安排的。八十五岁,何老居士遗言,夫人真的把六和园供养给我,我才有个落脚的地方。所以人家很多地方找我去,我不想去了,佛菩萨给我安排在六和园,我将来就老死在六和园,我哪里都不去。你们找我机会迟了,你们如果要早找我,我肯干,你们迟了。所以这个地方虽小,好,愈小愈好,省事,我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地方大了,要很多人照顾。我这个小地方,住四个人,很舒服。外面院子种菜,这个菜供养我们的协会,太多了我们吃不完,整个协会吃的蔬菜是我们自己种的。这一段的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还没讲完,下一堂课我们接着讲,现在时间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20:22 , Processed in 0.12984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