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06|回复: 8

[大德开示] 圆觉经名句解(多位大德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33 编辑

圆觉经名句: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 圆觉经曰:“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33 编辑

①太虚大师解说 摘自《圆觉经略释》·太虚大师讲述   此节别明顿根无层次之随顺。最上根人,根性猛利,即渐次而无渐次以随顺觉性。此中菩萨及众生,即指此等根机之人。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者,遇境逢缘,不起我法二执,谓随处了当,不更增生妄念,非依上来凡夫、菩萨等渐次劬劳修断。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者,不起妄念,亦并非全无妄心;但有心息妄亦是妄心,故云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者,妄境缘生无性,虽任运而知而不加意计度分别,故云:不加了知。  于无了知不辩真实者,无了知即是无计度分别,盖云虽无计度分别之心,而非辨别此是真实、彼是虚妄,故云不辩真实。     彼诸众生,单指末世顿根,修佛圆觉之人。是法门、指无渐次之法门,谓独此圆顿根机之众生,为能闻此法门而起信生解,受以自修,持以教人,无所惊畏,非余所能也。如此即渐次无渐次,故不复有差别,故云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33 编辑

②憨山大师解说 摘自《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憨山大师解   此的示平等安心之妙也。上言。位有高下。证有次第者。皆为不了寂灭心体。妄有修证。不忘能所对待故。悟有浅深。今示平等一心任运合道。乃圆悟顿证之妙旨也。以众生日用现证全是如来平等法身。若一念不生。全体自现。故云居一切时。不得故起妄念。以才起一念。即迷现量故也。谓众生妄想。本自无性。元是真心。若息妄求真。似斩头觅活。故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以妄想境界本是一真不容拟议。若更加了知之心。即是扬声止响。故云住妄想境界不加了知。不加了知处即是真知。若起心更辨。别求真实。则头上安头。弥增颠倒。故云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此道人日用安心的诀。苟能任运如斯。则心心合道。念念证真。不起灭定。而现度生事业矣。从上诸祖。未有不入此法门者。此参禅向上一路。所谓衲僧巴鼻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33 编辑

③圆瑛大师解说 摘自《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著   前者渐次随顺,位有高下,证有浅深,皆为不了,寂灭心体,能所未亡,恐存分别,则悟入无期。今者的示平等一心,任运合道,乃为圆顿妙旨,成真随顺。前是随相法门,今为离相法门。亦如华严,先说差别位地因果,后以平等因果融之;此中意趣,正相同也。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者:此的示一类圆顿菩萨众生,平等安心之法。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者:以众生日用现证,全是如来平等法身,若一念不生,全体自现,故居于一切时中,行、藏、语、默,见色、闻声,不起丝毫妄念,以才起一念,即迷现量故。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者:谓众生妄心,本无自性,全体即是真如,若息妄求真,何异离波觅水。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者:境从心现,元是自心,以妄想境界,本是一真,岂容拟议。举心即错,动念即乖,若加了知,如‘楞严经’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且心体本具灵知,何必更加了知耳!   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者:谓于无了知处,则能知既寂,即真实知,真实即知,谁知真实?如眼有见,不自见眼,故不辨真实也。   此道人日用安心之法,苟能任运如斯,则心心合道,念念证真,随缘而现利生事业矣!然上云:住妄想境,是事法界,不加了知,则事不碍于理也。此云:于无了知,是理法界,不辨真实,则理不碍于事也。理事无碍,名为圆觉随顺。谓从此任运修习,自可到事事无碍,圆满诸佛境界矣。一指示安心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33 编辑

④智谕法师解说 摘自《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述要》·智谕法师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   妄念者,取相生想也。然一切诸相,犹如虚空无实体性。如果取相生想,便成妄想。故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者,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也。为何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因为一法界故,无分别故,诸法如如故,法界唯心故。若取于相,便是心生分别,还分别自心。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既称妄心,当无实体。若有实体,便非虚妄。既然妄心无体,云何可灭?若人起念灭妄心者,此人便是虚妄。犹如虚空不可灭,若人灭虚空,岂非大痴人?故曰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一切境界,皆缘起如幻,无有实性。众生日日住于缘起法中,皆住幻化妄想境也。虽住妄想境,却不应加以了知,加以分别。何以故?唯是一心故,一切相无非实相故。一切境缘生无性,即是一心,即是实相。犹如眼不见眼,刀不割刀。故不应加以分别,加以了知。   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固然无分别无了知,当体即是真实。但是若人谓无了知,定是‘真实’。此人是于无分别中,妄起分别了。所谓灭妄取真,皆是妄也。于一法界中,一切法平等如如,无真亦无妄。为何起心动念,辨真辨妄耶?故曰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一切时”者,须包含闷绝、正死位、一切定中、乃至无余涅盘。若有一刹那不包含,就不是“一切时”。而唯有我们的真心,才能“居一切时”。其次,真心本身,如如不动,不触六尘境,因此也不会与六尘相应而生起念头。以其永不出生,故而永无坏灭。以是义故,名为“真”。   如上可知,“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者,是说真心。这是第一层意思。   然而,悟后菩萨因实证真心之故,意识心转依真心而作种种修行。此时,妄心虽然正常运作而生种种念头,这些念头却不会以五蕴十八界法为真实。因而不同于未悟者之妄念。所以,这句话的第二层意思是说:“悟后菩萨转依真心而修行,应该于一切时不起妄念,也必定会于一切时不起妄念。”   若是未悟凡夫,仅能强令意识心不起妄念,比如定中。然而,出定以后必然妄念又起。不能说“居一切时”,而是妄念时有时无。因而,根本无法做到,若有未悟凡夫如是说,必是大妄语。 “于诸妄心亦不熄灭”:悟后菩萨能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为什么又不熄灭妄心呢?妄心者,生灭心,以无常故,名为“妄”。并非是指杀盗淫等恶念。因而,若灭妄心,唯有无余涅盘境界。若取无余涅盘。真心的大用就不能发起,就不可能再受生世间,就不可能再完成“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宏愿。因而。菩萨必须在具备“居一切时不起妄念”的能力的同时,不熄灭妄心。是为无量劫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上两句,需要合在一起来思维。即能大致了知菩萨所证之心是何种体性;菩萨悟后起修是何种情形。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世间即是“妄想境”,菩萨悟后。不灭色身,不离妄想而广修六度。真心与妄心,必须和合运作才能生存于世间,才能“住妄想境”。然而真心没有对境界加以了知的功能。只能忠实地将境界显示给妄心。由妄心加以分别了知。犹如明镜。因而,这一句是说真心的这种体性,同时也是说悟后菩萨转依真心之后的情形。也是教导将悟及初悟菩萨应当如此。 “于无了知不辩真实”:真心永不会在六尘境上做分别了知,当然也不会辨别真妄。需要说明的是,真心也不是完全不了知。只是真心的了知不在六尘境上。那么,真心是如何不住六尘而能了知呢?这就必须是悟后才能现观的事了。悟前知道有这回事就行了。《大乘起信论》中,说过真心的体、相、用;若无相与用,仅独存本体,只有无余涅盘境界。而菩萨虽证涅磐却不住涅磐,如是方能发起真心的大用,方能无量劫度生不止,方能进修佛菩提道而究竟成佛。   如上事实,如《维摩诘经》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六入不会故。”。这里,“菩提”即是真心异名。说明了真心并非完全不知,是能够“了众生心行”的,同时,真心这这种“了知”,却不是在六尘境上的了知,不同于意识心攀援六尘而做了知。因为真心“六入不会”(六入者,色尘入眼根而生眼识;声尘入耳根而生耳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33 编辑

⑤南怀瑾解说 摘自《圆觉经略说》·南怀瑾先生   这一段是大乘道平时修持的法门。在修持这个法门之前,先要认定“心即是佛”。一般人学佛修道都在希求一个东西,都向心的外面去找,因此,犯了一个最大毛病--不敢承认“此心就是佛”,这是众生的大病所在。人总是把佛、菩萨的境界幻想成非常高不可及,深不可测,所谓“高推圣境”。人都受幻想或回忆的宰制,就是不愿面对眼前的现实。如果能够很平实地认清平等的心就是佛,那又何必汲汲外求呢?   若能认清这个道理,那么便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间,不起虚妄的幻想,此心就是那么平静就好了。假如真能做到了,这就是菩萨道,不须再念什么咒,或是观想、拜佛。这时就如苍雪大师所说的:“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什么是佛呢?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即是道。如何平常呢?平常就是不加任何的方法。“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非常平实,这是真正的观心法门,正修行之路,这也就是禅,如来禅所标榜的法门。   但是,你说我做不到,还是有妄想怎么办?“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妄想来了就让它来嘛!妄想自己会走,用不着急急忙忙拿个扫把去赶走他,他自来还自去。我在“楞严经大义今释”上写了十七首诗,透露了用功的方法,其中一首:         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我们的妄念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到处飘,到处落,想要去空他,想要去扫他,那就差了。你把第一个妄念去掉了,第二个妄念又来了,你把旧的树叶扫干净了,新的树叶又掉下来,这样你一天到晚忙不完。“一笑罢休闲处坐”,不如我不扫了,不管了,“任他着地自成灰”。妄想用不着你去空他,他自然就空掉了。唐代的诗人杜甫有两句诗,可以拿来形容妄想自性空,“自去自来粱上燕,相亲相近水中欧。”   佛告诉我们第二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什么道理呢?因为你你很平静坐在那里,妄想来时,自己都知道。既然知道了,此时,妄想早已跑掉了。你能够知道妄想的那个“知”,他没有动过,他是“居一切时不起妄念”的。   接下来,佛告诉我们第三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我们学佛的人往往认为妄想不对的,妄想来,我总要看住他,没有妄想才是道。佛说你错了,例如我现在讲话是不是妄想?是妄想。不要怕妄想,妄想就妄想。妄想来的时候,不要再去研究这是无明啊!因缘啊!业力啊!“不加了知”。   第四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你就傻乎乎地坐在那里,听也听到了,看也看到了,很平安,很自在,坦然而住,这样就好了。你不要再去分辨这是不是清净境界?这是不是空?这样不晓得对不对?那么简单,应该不是吧?自己又骗起自己来了。   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就是道;就这么简单。一切众生何以不能明白?因为不肯平常。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一般人学佛修道何以不能成就呢?只因不肯平常。各位看看学佛的人好忙哦!这里拜佛,那里听经;又是供养,又是磕头;又是放生,又是捐款;忙得连自己家人都不顾。结果,什么都没有,当然没有,因为太忙了,太不平常了。   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佛说假如将来的众生听到我讲的这个法门,信,相信‘心即是佛’、‘平常心就是道’;解,也理解到了;受,接受;持,照这样修持。你说我有时做不到,忙时,开车时,做生意时,办公时,都要用精神,动妄想,怎么办?此时如何修持?‘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这是入世的修持。等事情办完了,则‘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好了,出世法与入世法都讲了。你不要听了以后认为这样才是佛法,那我吃了十二年的素,不是白吃了?又起妄想,有起后悔。吃素就是吃素,吃素与佛法有什么关系?那是你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清净心,很好。但是,可不要认为吃素就会得道。你能如此‘信解受持,不生惊畏。’这样就有资格学佛了,‘是则名为随顺觉性,随而顺入菩提觉性。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佛说假如有人听了我刚才所讲的修行正路,能够‘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此人过去生过去世曾经供养百千万亿位的佛和菩萨,已经种下了许多的功德,今天才会有这样的智慧和信心。‘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此人以后将会通达真空妙有一切法门和一切学问。那么,在其他的佛学上,也有不同的说法。明心见性悟了道的人,称为得根本智。得根本智的还要修,不算学佛完成,还要学佛法、外道、魔法、世间法等等一切法,如此成就一切差别智。根本智也可以权作一切种智看,只要了解了自心,就可以开发一切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7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33 编辑

感恩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8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08:42 , Processed in 0.13844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