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12|回复: 3

[大德开示]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六届:授三皈五戒(明海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六届:授三皈五戒(明海法师)
授三皈五戒

明海大和尚
(2009年7月25日下午于文殊阁)

各位营员:
大家辛苦了,今天下午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三皈五戒。
前几天大家已经学了很多,关于禅、关于禅的修行这些知识,也很有一些体验,事实上这是佛教最精华的那一部分。在这个最精华的这一部分里,我们了解到它最直接的和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心性相关联,在那里好像我们真的感觉不到什么,通常我们称为叫宗教的那些东西,那些课本。但事实上,我们要接触,我们要体验,我们要深入禅的修行,必须要经过一些次第,经过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再通过一些形式,才能逐渐地接近它最核心的部分。
这里所讲的这些形式、这些理论,可能是我们通常认为属于佛教做为宗教这一部分特定的,这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我个人学佛大概是这样,先看书,在大学里面,然后打坐,实际上我开始打坐不是按佛教坐,不是按佛教的方法,是道教的方法,在佛教看来是外道。后来接触佛教,接触佛教后呢,从自己学佛的一些过程来说,就到寺院去。我那天和我们组的成员分享过我的善缘,我学校的老师介绍我认识了我的师父,到广济寺啊,我去拜佛,我以前不拜,从来没有学会拜。我记得很清楚,我在广济寺第一次拜佛的心态,在圆通殿嘛,看一下身边有没有人,没有人就赶紧拜,这样子。
认识我们师父以后很长时间,不懂得礼拜,就是皈依他以后也不懂得要礼拜师父,要感恩老师,甚至连怎么称呼他也不懂,很长时间都不懂,师父也没有急于纠正我们。那时候,我们大学生不如你们,不如你们现在,80、90后。可能那时候我们显得有点狂妄,所以师父他要先方便,让你先走进来,到一定时候再告诉你这些。所以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怎么称呼,我称呼他是带名字的,这是很没礼貌的啊,但师父都能够接受。这是在外面的这些活动方面,在修行上就念阿弥陀佛。我开始是这样的,打坐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一阵,觉得很有感觉,然后自己发明了一种理论,就是说阿弥陀佛像一个电视台,我这里是接收器,一念就接收了他的能量、他的光明了,也确实有那种感觉。那么后来就接受禅了,这已经是很久以后了。
看禅宗的书,看禅宗的书啊,是一头雾水,不懂,但不懂好像又有一点儿懂,所以就坚持看。坚持看的结果实际上我估计肚子里边积累了很多的疑惑,这个疑惑还不至于成为困惑。比如说,我看公案里面也有讲,有一个禅师啊,了不起,境界很高。冬天很冷,他把木头的佛像劈了来烤火。我不理解,但是还不至于说让我非常困惑,有一点儿不理解,但又有一点儿理解,就那样一种感觉,就蕴在心里面,后来又知道打坐。出家以后在寺院,冬天我们要打禅七,听师父开示,当我们听到最核心的禅的修行的时候,就如同刚才我跟你们讲的,就好像它是一个直接关于我们心灵的问题,没有什么宗教的啊!但后来慢慢地就明白了,实际上宗教呢,在佛教这里,禅是它最核心的那一部分,你要到达这一部分。我是在广济寺皈依的。我说怎样才能成为佛教徒啊,他们说要皈依,所以就皈依,去参加一个仪式,去皈依,乃至于念阿弥陀佛,跟这些经验啊,它都是一个整体,它不能割裂的,在我来说可能是这样的啊。所以我跟你们讲这一个自己实际的过程啊。
今天我们要了解一下,就是说佛教,我们要走近它,走“近”——先靠近,然后再“进”去,再走进去,深入到它里头,它实际上也是有一些程序的,就像你们上大学。当我们在大学的课堂上听老师讲,那就是最直接的知识,最直接的学问,但是你之所以能坐到那里去听他讲,在此之前你经过了考试,经过被录取,拿通知书去报到,注册,分宿舍,分班级,选课程,这一系列过程,最后才坐到老师下面去听他讲,得到那最核心的学问和知识。所以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个三皈依,就是这样一部分内容,就是一个注册,就是你要走到佛教殿堂里面去,你要坐到那儿去直接学,要有这样的一些个过程。一般来说,这个过程呢,不可省略。那就是我们在这里,前几天老听到说诸法因缘生,因缘嘛,这些因缘,这些过程,不可缺,所以我们要讲讲三皈依。
三皈依在那天晚上普茶的时候,香港的衍空法师做了很精彩的开示,我在那里听着都非常受用。我觉得一个人,佛教里面几句话,今天老和尚讲,人身难得,就是我们要得到一个健全的人身,六根具足,不聋不哑,这样一个人身,这个是非常珍贵的。所以佛教教导我们要珍惜这个生命,珍惜这个人身。同时得到这珍贵的人身,又能够碰到三宝,碰到佛教,碰到佛法,这个也是非常稀有的。在佛教里有一个比喻,比喻这种稀有的概率,他说就像大海上有一根木头在漂流,这木头上有一个孔,大海下面有一只乌龟,这只乌龟五百年把头伸出来透一口气,当它把头伸出来透气的时候,正好它的头伸到那根木头的孔里边去,这概率就是这么小,远远要小于你们七百个人报名夏令营录取三百人。所以碰到佛教很不容易,如果我们生活在文革期间就更难。我知道现在佛教界有很多的师父,很多年轻的师父,很有意思啊,南京栖霞山栖霞寺的方丈,叫隆相大和尚,我听他讲,他为什么会出家呢?实际上他出家是兄弟两个一起出的,为什么啊?乃是因为在五六十年代,很多出家人被迫还俗,他们家有一个亲戚,应该是他姑姑,被迫还俗了。但是人还俗,她的心、她的信仰没有还。所以回家以后呢,他们从小就受她的影响,后来有机会佛教在世间兴旺,他又有机会去学,后来想出家,就出家了。所以说碰到三宝,生起信心,想皈依,成为佛教徒,这都需要很多的因缘。我想起我自己在广济寺,去拜师父,认识很多和尚,然后要皈依,这都是很不容易的。
当年,也许是自己的业障重,善缘不够,皈依时竟然错过了举行仪式的时间。提前呢,我们师父,老和尚就说,你们在某月某日上午几点来。那天我要举行皈依仪式了,哎呀,很兴奋啊,就盼那一天。那天是个周末,就早早地从北大坐332路公交车,好像是332路,到动物园,从动物园再转车,转103路还是102路到广济寺。很早就来了,结果来得太早了。因为那天师父约了很多人,其他的人主要是北京机场的人,他们也要皈依。我和那个老师刘毅,到得太早,一去师父的屋里呢,师父那边有一个居士,在帮他填皈依证,我们就把照片交给他。那时候我们很羡慕师父身边的那个居士,羡慕得不得了,羡慕得有点儿嫉妒,觉得他离师父很近。然后师父说:“哎呀,你们来得太早了,去客堂等一下吧。”广济寺有两个客堂,有一个是现在中国佛教协会有时接待外宾的那个客堂,接待VIP,那个很大,比较豪华的那个客堂。还有一个客堂就是传统的,再往南边有个很小的像我们寺院的那种。师父说你们到客堂去等,我们就理解为在南边的客堂等,就跑到那里,还打坐哪,盘着腿,兴奋呐,调整心态,坐着等。等,等,等,非常有耐心,等,等,等…… 哎,怎么总没有人来啊,这是怎么回事,就我们两人,不可能啊!这个现在广济寺的住持,衍觉大和尚,那时候是当家,他就住在客堂里边的一间屋里边。他说你们两人坐这里干嘛?我们说我们师父让我们坐这儿等着,等着要皈依。他说是在这儿吗?我们说应该是吧,他说是在客堂嘛。又等,等了半天,后来我说不对头啊,是不是咱们把地方搞错了,刘毅你快去看看。这老师虽然是老师,但是他听我的,他就跑到那个VIP的那个客堂。果然,我们闹错了,皈依仪式在那里举行。当我们明白过来的时候,仪式已经举行完了,哎哟,我的眼泪啊,当时就到了眼眶里面。那种忧伤啊,那种沮丧啊……然后当我们两人跑去,皈依已经结束了,在跟师父合影。那种难过……后来师父说:“哎,你们两个到了,去哪了,刚才?”我们说一直在那里等,以为在那里皈依呢。你看,错过!哎呀,那种伤心……但是师父很慈悲,所以自己没有善缘,但是碰到好师父了,可以弥补一下。师父说:“那这样吧,我给你们说个方便皈依吧!”所以后来又单独地为我们两个人举行了一个皈依仪式。你看,就是这种机缘,错过!还好师父能给我们补上,要是师父不给我们补上呢,那就是遗憾啦。所以我皈依有这么一个经历,给我印象极深。现在也有很多人到柏林寺皈依,我也遇到过类似于我这种经历的人,有时候很累,也咬牙为他们补一补。
你遇到佛教,能生起信心,能皈依,这个很不容易的,很不容易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我们人生中这些善缘,这些财富。皈依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那天衍空法师讲了,他侧重讲了一个字,叫“依”,“依”就是依托、依止、依靠。他讲到,其实我们在社会上生活,我们在人生路上,都需要依靠。基本上,我们心里一定都有所凭仗,就是这个意思。有所凭寄,有所凭仗,有所依赖。你靠钱,靠组织,靠家庭,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你看他都要有所依恃的。我们想到眼前有一个困难的时候,我们心里不乱,乃是因为刹那之间,你心里回头想,我有个东西。比如你在路上走的时候,突然变天了,要下雨了,你不会慌,为什么,我手上有把伞,不怕。那么你坐飞机到美国,到波士顿去上学,如果你没有亲戚,没有朋友在那里,你心里是会有点儿茫然。当你到那里的时候,心里非常泰然,可能是因为你在那个城市有一个朋友,有一个同学,有一个亲戚,你可以投靠,你心里马上又安然啦。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我们的生活,观察我们的心理,我们都是需要依靠的。有的时候,你说其实我没有什么依靠啊,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你没有什么依靠,你的心也很泰然,你依靠的是什么呢?我告诉你,两个字,你依靠的是心中的信心。你们到柏林寺参加夏令营,我估计也有很多人,在这个寺院不认识任何人,跟这个寺院没有任何的关系,于是你们就买票来了。为什么你们敢安然前来呀?你们还是有一个信心的,你们相信在赵县有一个柏林寺,在那等我呢,你们也相信,这柏林寺不会骗我们,不会宰我们。你们也相信,柏林寺的师父,办的这个夏令营,办了十几届,没有问题,信心!所以不管你是有依靠还是没有依靠,总而言之,当你有信心,你的心就会平静。这不讲宗教,这是一般来说我们生活里面都是这样。
衍空法师那天的开示有个很重要的信息,他让我们去思维和观察,什么是真实的依靠。一个母亲,她有一个儿子,她对未来的生活很有信心。为什么?未来可以靠这个儿子,她觉得这是她真实的依靠。但是也许未来出现一种无常,她的儿子依靠不住,这个是完全有可能的;一对青年男女在一起生活,互相依靠,这个“互相”的每一方也有可能靠不住,即使互相的每一方靠得住,外部的社会生活,这个世界都是在不断地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出现,使他们本来的靠得住成为靠不住,也有可能;我们依靠钱,钱会贬值;我们依靠我们手上有很多股票,那个更玄乎,有时候看着像一堆金山,有时候就是一堆泡沫。所以佛教信仰的第一步是要解决我们内心这个真实的依靠。这个“依”就有依托、依止的意思,“皈”有回来的意思,这个字就很深了。回来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家,就是说你依靠的是你的家。佛教是我们的依靠,它是我们精神的家园,事实上这个精神的家园也不纯粹是精神的,它也有物质的。它不仅仅在精神层面展开,它也会表现为外在的事物上,就像我们十几年的夏令营,也有一些营员因为参加活动,信仰佛教,最后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事业目标等等。所以“皈依”就是家,到家,然后依靠它,这就是“皈依”的意思。那么这个皈依的过程是要在内心完成的,要在内心深处完成。
在内心深处完成,但是又要通过一个外在的形式启动它,表达它,这就是我们要举行皈依仪式的原因。由一位出家人主持,通过一个仪式,对着佛像,你跟这位比丘,跟这位师父一起念“我愿意把我的生命皈依佛法僧三宝,我愿意以佛法僧三宝为我的精神家园”这样意思的话。当你这样念的时候,在你的内心就产生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我们叫皈依体。这种力量,它会影响我们,会支配我们,会成为我们以后修行的力量的源泉,这就是这个仪式的重要性。现代人通常会认为仪式是一个形式,没有什么太多的必要。不然,在仪式中,我们参与的时候我们有身口意的造作,身就是行为,口就是跟师父念,意就是心念。这种造作实际上是一个事件,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事件,这个事件的发生会影响我们生命未来的走向。因此佛教既重视内容也重视形式,没有离开内容的形式,也没有离开形式的内容。在仪式中,我们表达我们要皈依三宝意愿的时候,其实那皈依的体就产生,皈依的体就是内容。所以有的人说,为什么我非得参加这仪式呢?我心里信就好了。心里信固然比心里不信要好,但是当你的信不通过一个形式表达出来,不通过一个形式稳定下来,确定下来,那你随时可以反悔。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生意场上的两个人,谈生意,他们两人都有合作的意愿,合作的意向,这种意向只有在双方通过一个形式,签一个协议,扣上章的时候,它才启动了一个业,这个流程启动了。他只是嘴上说,在生意上只是嘴上说是不算数的,一定要有契约,最后把这种意向表达出来,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对双方形成制约,然后继续往前推进。所以这个做比喻,比喻我们通过一个仪式,表达我们愿意选择三宝,作为我们心灵的皈依,生命的皈依处,选择我们皈依三宝的意向,确定这个意向,它是不可少的。至于说——我称为叫做皈依的启动,启动式,把一个程序启动,启动以后它要运转。至于说这个运转呢,那就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可以说一直到你成佛,这个程序都会运转,所以在我的讲义上我说:皈依,从我们能皈依的人来说,认同于接纳三宝,是生命的回归;从我们所皈依的对象,就是佛法僧来说,实际上它给与我们救护,给与我们帮助。我们要在佛教,在三宝这里,找到救护,找到保护。为什么我们要找这个保护呢?有个比喻,就像有人获罪于王,古代有很多王国,你在一个王国犯罪,跑到其他的国家,在那个国王的保护下,他说你只要在我的国境内,按我的教导去做,我一定帮助你。比喻我们众生也是一样的,我们在生死魔的掌握下,注意这个“魔”不是一个神格的,它是指一个生死轮回,生死轮回的力量很强大,我们在它的掌握下。现在我们把我们寄托在三宝这里,所以这个生死轮回的力量就不能控制我们了,魔拿我们无可奈何,拿我们没有办法。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思维下面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为什么有这种意愿?这种迫切性?有三种对人生的观察,是我们要注意的:
第一个我们要思考、思维“暇满人生”。“暇满人生”是一个佛学术语。“暇”的意思是什么?空闲,“满”是圆满。所以一个人生越圆满,他应该越有空闲。在佛教里讲,我们的生命远离以下这八种情况,就是暇满人生,它是一个否定式的表达。第一种情况,我们没有在地狱的境界中。地狱的境界在佛教里讲是纯痛苦的境界。你们也不要把它神秘化,我们佛教徒相信,由纯粹在痛苦中的生命组成的一个世界,这是地狱,有那样的世界。即使是人类社会,人类的世界,很多人同时都在痛苦中,也是地狱,这样的人是有的,每天在痛苦中煎熬,他的心灵已经没有闲暇来思考和享受其他的东西。第二,我们没有在饿鬼道。饿鬼在佛教里边是表达什么呢?表达在饥渴状态。人在一种强烈的饥渴状态,他也是无暇的。在佛教里,饿鬼有一个形象的,由于他的形象有一个特征,就是肚子很大,喉咙很细。肚子大,表明他的欲望很大;喉咙细,表明他得到的总是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所以咽喉里就冒火。那么这是一种生命境界,永远不满足,贪欲。第三,我们没有在畜生道。畜生都很愚痴,前天游老师讲了他们家的狗,他的狗算是很幸福的,但是我们知道,也很愚痴。第四,我们不是盲聋瘖哑。聋哑人在学习佛法修行的时候,他有障碍,障碍很大,学起来不方便。他念阿弥陀佛,他听师父讲,除非师父学哑语,一般来说,他的障碍就会大一点。第五,我们没有世智邪辩。世智邪辩是指什么呢?就是错误的人生观。有很高超的智慧,很聪明,学问很高,但是没有关于人生的正见。这样的人,有时候看着他可能很有福报,很有社会地位,很有名声,我们要说还说不过他,但是他没有正见。很多信邪教的人,很多邪教的教主,是属于这一类。第六,非正法灭尽时。就是我们出生在一个有佛法、有三宝的时代,有机会接触佛教。第七,我们没有生于边地。凡是出家四众弟子比丘、沙弥、比丘尼、沙弥尼足迹未到,没有佛法教化的地方,称为未开化地,也叫做边地。佛教认为,有一个世界叫北俱泸洲,北俱泸洲的众生啊,只有快乐,没有痛苦。所以在那个地方呢,由于人们没有关于生命正面和负面的这一种比较、感受、思维,所以他不容易生起智慧,也没有皈依,没有三宝出现。第八,我们没在无想天。我上次跟你们讲了,就是有一类人,有一种妄想,认为把思想消灭就是解脱。无想天就是在这种错误的思想支配下修行所进入的境界,这种境界时间很长,但是它是虚妄的。以上讲的这些叫八有暇。
在坐的诸位,我们大家都获得了八有暇。因为我们没有生在地狱、饿鬼、畜生道,我们也不是盲聋瘖哑,我们也没有邪见,我们能遇到佛教,我们生在中国,生在人间,生在这个有缺陷的人间。注意,上午关老师讲苦难对她的成长,对她的成就的意义,艺术成就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生活中有一些负面的经验,那恰恰是我们的养料。所以好在我们没有生在一个只有快乐的地方。生在一个什么都不缺,只有快乐地方的人呢,慢慢的他会变得,就是那种傻乐。这类人的性格也有特点的,这一类人不大太关心别人,情绪很敏感,情感很脆弱。你跟这一类人交往呢,要特别小心,他很容易被伤害,他那种平静很容易被打破,所以,有一点苦是好的。有一些豪门的子女,是这种感觉,在这种状态,但未必个个都是,他也没有想去学什么,或者是想去探究一下生命的真谛啊,没有这种冲动。
具足了八有暇之后,我们还要具足十圆满,十圆满是得闻佛法的十种因缘。我们生身为人,可以皈依可以修行;我们生在中国,生在有佛教的,有男女二众的出家、在家人的地方;我们诸根具足,身体很圆满,没有大的缺陷;我们没有障碍学佛的业;我们能够理解,我们没有邪智,信解障就是邪智,我们没有错误的见解,我们能遇到三宝,能碰到寺院,听闻正法——经书啊,僧团啊,寺院啊,佛像啊,这些施设出现在我们生命中。我们看见赵州塔,每天有很多营员去绕塔,去拜塔,正好有塔,正法施设。圣义正法,这有点专业,我大概讲,你们不要因为它太专业而畏惧。圣义正法是说佛法的修证的传承,正行不灭,这种修行的法门以及你如果要修行佛法,需要一些条件,这些资粮,都很具足。
第二个要思维的就是我们生命的另外一个特征——无常。死亡来临到人间,死亡降临到我们身上,不会打招呼。去年5.12四川大地震让很多人明白了这一点。大家记得吧,前天晚上我们茶会的时候,全场正在发言,突然听到磬声,必须全部停下来,你们有没有印象?这个一敲磬都得停下来,大家是不是感到难以接受啊?这个现代社会下的人觉得太无理了“等我把这句话讲完了”,我们的规则是你们讲半句,你说:“我……”,停下,下面讲“们”,停下!全部要停下来。按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好像有点儿难以接受,但是这符合生命自身的规律,生命自身的规律它哪里会给我们打招呼呢?5.12大地震下午2:28之前,哪有人跟我们打招呼啊!突然就来临了。无常就是这样的,打招呼就不是无常了,就是“常”。那么死亡这个东西就是这样的,它也不会跟人打招呼的。这就太多太多的案例了,人不一定非要老,非要寿满才死,很多人会夭折,而且好像世界上我们也找不出一样东西跟死没有关系的,你们能找到吗?你们能找到一样跟死没有关系的东西吗?找到了先给我,我出高价钱买下来,我就抱着它。我们知道以前很多皇帝,就要找这个东西,找这个让他避免死的东西,花很大的代价,寻长生不老药啊,找不到。不仅找不到这样一样东西,而且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可能让我们死,包括医生和药,一切。我们说水,我们说火,我们说空气,它随时都有可能跟死相关联。有的人说大米让我们生活,让我们活着,那你吃多了也会撑着,有撑死的。我们平时不愿正面地去看,佛教帮助我们去看这些问题,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生命,懂得珍惜,懂得把自己生命的问题赶紧解决。
我们还要思维三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生命的这种堕落的境界,他们的痛苦。
这个是皈依的思维。我们思维了这些呢,我们皈依的意愿就会生起来。通常我会跟人们说不要安排,不要说等我把什么事干完或退休以后再皈依。你是这样计划,但是生命随时在变化中,这个变化就有可能打破你的计划。皈依的本质,前边讲到了,就是生命的回归。这种回归啊,我又对它做了几种阐释,帮助大家来理解,这种回归是一种连接。我们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很孤立的,孤独的,皈依是要让我们和我们生命最大的背景——皈依佛法僧,发生连接,就像一个灯泡和一个电网发生连接,当这种连接建立之后,一个人的生命就有了方向感,有了力量的源泉。皈依呢,也是一种学习,皈依是学习的一种捷径。我们知道,通常的学习是积累,像蚂蚁搬家一样的积累,而皈依是把我们的生命直接地和一种智慧的传承发生连接,直接插到插座上。打个比喻,这就像一个人直接地继承一笔财富,那要比你在街上摆小摊,挣一点小费,慢慢攒钱,再做大生意快得多。所以皈依是让我们直接地接受来自于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当然接受这个智慧还有一个消化、运用的过程,但是当你接收了它,你就定向了。所以皈依的人,有了信仰的人哪,他的人生会省掉很多无谓的浪费,无谓的摸索,他的生活会变得单纯,变得清晰,他不会再浪费时间,碰很多壁,感受很多痛苦以后,再明白一点点。因此呢,有皈依的人,是有福的人。前天给我们讲课的那个游老师,他七岁那年,他妈妈带他皈依广钦老和尚,所以到目前为止,他的生命基本上都是投入在学佛啊,修行啊,为佛教界工作啊,讲课呀这上面。非常清晰、专一,没有太多的曲折。
这个是用现代的语言讲,在佛教的经典里面,关于皈依还有一些表述。这是我的以前的一个课件,我也不妨跟大家大致讲一下,“皈依了以后,你就是佛子”。佛子是什么?这个词很有意思啊,可以说是小佛,未来你会成佛,也可以说你是佛的子女,佛的弟子,受佛的保护;第二呢,在三皈依的基础上,我们能生起各种戒的善法;第三呢,我们能消除很多障碍。
在《增一阿含经》中有一个故事,在忉利天宫有一个天子,他发现自己五衰相现,要生在猪中。天上的人一掉下来,注意啊,你们可能会说这个天上的人掉下来,怎么也得弄一个人中的富人当一当吧!你把这事想得太简单了,你以为很大的官犯错误他也会关照一下,把他的官位销减一下?不是,有时候天上的人一掉下来,直接就掉到最低的地方去了,所以他会生到猪中。天上的人在堕落之前呢,还有几种现象会出现,比如头上的花冠会枯萎,腋下有臭气,坐在位置上不安,老会起来,身边的天女减少,然后就是身上垢秽不净等等,五种衰相。这五种衰相也给我们一些启发,你们平时要注意,头发要弄好,要注意整洁。这个天人的五衰相现,可能会生在猪中,“愁忧之声闻于天帝”,天上的人痛苦就在这儿了,他本来很快乐,他发现自己要生到猪中,这个跟人道不一样,人道不知道要生到哪里,天人知道,他知道就更痛苦了。“闻于天帝,天帝闻之,唤来告曰,汝可三归,即是汝教,便免生猪。二至归矣,生长者家,还得出家,乘于无学”。
天人他们也有领导,那个天子赶紧去找领导。他还有运气,他碰见的这个领导,说不定是某一个菩萨的化身,他懂三皈依,说你赶紧皈依三宝,然后赶紧就按照领导教的去皈依佛,皈依法,三皈依还没念完呢,他就死了,就没有生到猪中喽,生到长者家。长者在佛经里面是指富豪,生在富翁的家中,而且呢,还能出家,最后呢,修成了阿罗汉果。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六届:授三皈五戒(明海法师)》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佛经里面还说,假使满三千大千世界中,有这么多的如来,有人在两万岁中用四事供养——饮食、卧具、衣服、医药,佛去世以后,造七宝塔,这个获得的福是很多的,但不如有一个人用纯净心作如是言:“我现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得功德胜前功德百倍、千倍、万倍不可胜数。就是说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像稻、谷、麻那么多的佛,在两万岁中,有人用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供养他们,等他们去世以后给他们造塔,得到很多的福,也不如有人用纯净心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以皈依以后不堕恶趣,人与非人不能为灾。我经常接待信徒,有一些信徒是在得了重病,得了癌症的时候来找我,要皈依。皈依以后我通常喜欢跟他们讲一句话,我说:“你现在不需要害怕了,你现在是佛的人了。”对那些得了癌症的人,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所以有时候我在思考,我们这个世界,我有时候也会胡思乱想,这个古代没有这么多癌症,是吧?现在有很多癌症,癌症这种现象的出现,很有点像天上的人要死之前,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定要掉下去。那么癌症相当于是一个死缓,就是判了死刑,反正活不了多长时间,在中间这种恐怖啊,这种担心啊,真是我们大家可能都理解不到。这很有点像天上的人,因为我们现在地球上的人呢,消耗了太多的东西,我们的这种消耗,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种受用啊,很像佛经里讲的天人,所以也出现这种现象,死啊也像天人。“随愿皆成”,最后当然最重要的是觉悟,皈依是觉悟的开始啊,所以“速得成佛”。
前面讲到了皈依,在佛教里面,他也讲,我们把我们交给谁啊,皈依通俗地说,也可以说把自己交给佛法僧,不是随随便便的。前面说皈依,是一个智慧的学习和传承,而且他非常快捷,凡是快捷的,他一定都是有危险的,有风险。你注意,在经济学上叫什么?收益和风险成正比。这皈依,前面一讲,哎哟,有那么多的福啊,这供养如来……这皈依收益太大了!风险也大呀。你要是皈依错了,你不是皈依三宝,你可能皈依*轮功,皈依一个其他的,你觉得要快捷,有可能你的代价就大了。所以在佛教这里呢,我们要皈依什么,要观察的。这上面都是来自于佛陀的教导,是佛陀教导我们皈依以前要进行观察,对你皈依的对象,不要稀里糊涂地盲从。这种观察,从他的行为、身业,从他的语言,从他的意识,从他的情感——大悲心是情感,从他的成就来观察。
同时我们有两种方式知道,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真实不虚的皈依。
第一个以圣言量。就是说现在我们所依赖的佛教,经论里面的文字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我们依逻辑来推理,如果我们怀疑佛经,整个传承两千多年,有人在实践、有人在研究的这个经论系统的话,我们也应当依理对我们所接触的一切人类文明,主流的文明进行怀疑,包括我们在学校里学的这些公理、定律。但是,显然不是这样。所以做为人类中的一员,接受这文明传承中的瑰宝,它是顺理成章的。
第二个依现量,现量就是现世。这就是佛教之为教,从释迦牟尼佛到现在两千多年来,一直有僧团在这个世间住持佛的教法,一直有一些人出家、持戒,修行证果。现在坐在你们面前的和尚,虽然是普通的和尚,但是他有师父,他见过他们师父,他师父有师父,师父也见过他师父的师父,他师父的师父也有师父,如此上溯,可以到哪里呢?到释迦牟尼佛,都见过。注意,只是用Email,不行,要面对面见过,这叫传承。在一起修行,在一起生活,这个是生命的传承。因此佛教有个比喻,就像一个灯,一个灯到另外一个灯,这个油灯把另外一个油灯点着,这样传下去,传承至今。这就是为什么在三皈依中,要有出家人来主持,这是非常感性的一个人,非常感性的,披着袈裟坐在你面前,现量,所以他给我们信心。同时,即使在我们这个时代,也许你面前的这个师父,看着一般,但是我们知道,就是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还有那么多高僧大德,他们的功德,他们的慈悲,他们的智慧,让我们能够想到佛,想到释迦牟尼佛的功德,想到他的智慧,他人格的圆满。所以有的人说,不是说现在是末法吗,佛法不兴盛吗?打一个比喻来说,电从石家庄传到赵县,他的电流量可能衰减了,但是他会变成水吗?不会,他还是电。所以即使现在,也许佛教不如佛陀的时代兴旺,但是它仍然是佛法。当然就像那天衍空法师讲的,在出家人中,凡圣交参,我们也不知道哪一位是凡,哪一位是圣。我们心中想到的是,他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以佛的戒律修行住世,所以这个团队的全体,象征了佛法,传承了佛法。这个是让我们生起信心的另外一种思维的方法。
下面我们要解释一下皈依的三宝。“宝”,那天衍空法师讲得很好了,就不讲了,我们就讲这个“三”,佛法僧这三个元素,实际上是构成佛教的三大要素。三大要素中第一是佛,佛是觉者,Buddha,觉悟的人。那佛的觉悟有三个定义,第一个是正觉,第二个是等觉,第三个是无上觉。正觉就是意味着说,它不是错误的,它是正的,他的方向是正的;“等”的意思是普遍的,普遍的意思;“无上觉”是说圆满,佛陀就是觉悟的人。
在佛教里面,佛陀不是一个造物主,大家注意。有人问佛教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这个要对“神”做一个解释。在西方哲学中,“神”是指的万物的因,第一因,造物主,哲学上解释“神”,是这样解释的。在佛教恰恰不认为万物有第一因,也没有创造者,佛陀也不是这样的一个造物主,佛陀是发现了宇宙真理的人,觉者。我们看佛经中的释迦牟尼佛,大家在读佛经的时候,稍微留心一下,佛经中的释迦牟尼佛,他充满了人格魅力,他非常亲切,他给人的教导都是启发式的。佛经里有很多这样的句子:“于汝意云何?”什么意思啊?“你认为怎么样?”所以来自于佛的教导都是启发式,探讨式,不是训诫式,知道吗?它不是一种神秘的:“你们……”它是一种讨论式的。所以我曾经在想,不同的宗教的人格,他是有各种的特性,各种的形式,佛陀对于我们凡夫众生来说,他是我们的依靠,这一点像我们的慈父。但是这个慈父呢,同时又是我们的老师和朋友,僧团中的佛陀,还会扫地,僧团中有比丘生病,佛陀还会为他擦身体,去照料那病人。每每在僧团中,比丘也可以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意见,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意见,佛陀于是召集大家开会,商讨决定,同时他也借助于开会,制定了很多制度——大家开会的制度,僧团中的制度,议事的制度。僧团中的出家人犯错误的时候,应该怎么批评和教育他呢?佛陀有很多制度,你们可能都不知道,很多的制度和现代法律的精神、民主制度的精神是一样的。比如说,当说一个比丘的过错的时候,必须要他在场,不要背着他说,他在场,他承认等等。所以我们读佛经的时候,稍微留意一下,佛陀的这种人间佛陀的人格魅力,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所以在我的感受中,我觉得佛离我很近,他很鲜活的,活的。
第二个是“法”,“法”是什么,“法”是法则,梵文叫达摩,“南无Buddha耶,南无达摩耶”。我们唱《三宝歌》“人天长夜……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就是“法”。汉语里这个“法”含义太丰富了,简单地说吧,一切的存在都是法,物质的、精神的存在。在佛教里对“法”有一个解释:“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的意思是它有一个特征,同时它有一个法则在里头,它有一种特性,第一是有一种外相,第二是有一种特性,从外相到特性;“法”同时也指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通达宇宙规律的方法和道路,所以教理行果。
“法”有文字层面的,有义理层面的,有实相层面的。文字层面的,可能是梵文,可能是汉语,可能是藏文,可能是巴利文,可能是英文;义理层面的,有方便,佛陀有方便说,有究竟说。方便说有根据不同人的对象,在具体的时间、空间和情景下,应用于众生的需求。究竟说呢,是佛陀直接讲述他所亲见、亲证的宇宙的真相。法有实相层面的,就是整个的万事万物生灭变化的规律,这个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甚至也不以佛的意志为转移,佛的生命就是体证了这种规律。所以有佛出世,没佛出世,这个实相的法则一直在那里存在,在那里起作用。
第三个是僧,僧这个字也是梵文,Samgha,翻译成汉语是和合众。四个人以上,奉行佛陀教法的出家弟子,比丘。这个就是佛教的三大要素:佛、法、僧。我们称为三宝。
宝的意思衍空法师讲了,我就不讲了。三宝的内涵其实丰富,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简单地讲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是事相的层面,释迦牟尼佛的时代,释迦牟尼佛是佛宝,他讲的法是法宝,他身边的阿罗汉是僧宝——事相。今天,我们见不到释迦牟尼佛,但是我们能见到佛像;我们不能直接从佛那里闻法,但是我们能读佛经,从师父那里听到佛法;我们不知道谁是阿罗汉,但是我们能见到出家持戒的僧团。这个叫住持三宝,这两个方面都是事相的。
但是佛法僧三宝有更深邃的内涵,这更深邃的内涵就是理上的理体。这个理体在佛那里是这样,在我们身上也是这样,是平等和普遍的。我们皈依佛,并不是皈依某一个人格,某一个神格,而是皈依他圆满的生命;我们皈依法,我们是皈依宇宙的法则;我们皈依僧,是皈依圣贤僧的功德,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一个人。等一下我们举行一个皈依仪式,你们不要搞错,不是皈依我,也不是皈依老和尚,是皈依全部僧团,包括释迦牟尼佛时代,到今天,乃至到未来的僧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僧是一个符号,你们把我当符号看,是一个鲜活的符号,可以这么来说。所以说如果你要出家为僧,也是要想好,你愿不愿意当这个鲜活的符号,这个话本身就是个矛盾,你是鲜活的,你又要做符号,你把这两个很完美地统一了。你愿不愿意承担这件事情?你说我愿意鲜活,我不愿意做符号,干嘛非穿袈裟呀,这么热,穿一件T恤得了,那你不要出家。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心,是我们的内心本来就有的,那天衍空长老也讲了,我们的心本来都有啊,我们的觉性、我们的法则,我们生命自身就有一种和谐,这个是三宝的内涵。
我们在皈依仪式中,我们看着佛像,我们跟着师父念三遍之后,我们产生了这样的一个力量——皈依体,皈依体得到以后呢,你要保护它,让它增长,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皈依三宝以后不要再皈依其他的天神,这并没有排斥别的,你要皈依其他的,可以呀,你就不要皈依三宝了,皈依要专一。当然我们希望你皈依三宝,这是我们正确的选择,但你选择以后,要专一,一个人一次只能走一条路,在这条路上坚持走就能到达。
第二,皈依后,不能对有情损害、舍弃。
第三个问题,涉及到我们和其他宗教的关系,注意不要误解。现在讲宗教对话,我们要尊重其他的宗教,这种尊重,有一个词叫“和而不同”,我们不要说其他宗教的坏,也不要说其他宗教的好,这是佛的教导。议论他的坏,他会生气。你议论他的好他也会生气的,为什么?因为你可能说的不在点上,有一个人鼻子很高,你觉得很美,你去赞美他:“哎呀,你鼻子真高,真美呀!”其实他自己很自卑,因为鼻子高,很自卑,你说他好说的不在点上,这是一个;第二个呢,说他好的这个话语权,他可能不愿意让别人占有,知道吗?这也是个话语权。佛陀告诉我们,和其他宗教共处的时候,不要论其好坏,要和而不同——尊重、平等、包容。佛陀专门议论过这个问题,因为古代印度有很多宗教。
第四,皈依以后必须恒心皈依,经常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我说的要加强你的生命和三宝的连接。皈依以后,纵遇命难不舍皈依,当你皈依的时候你要下定决心,以生命做赌注,不放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绝大多数人不大可能遇到命难,但是我们这样决定的时候力量就强大了。
第五,皈依以后要供养三宝,这个供养,包括为佛法的兴旺出钱出力,更重要的是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人、做事,要以法供养,那是真实的供养。这叫皈依体。
皈依以后我们要怎么修行呢?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要亲近善知识。什么意思?如果你们皈依,学佛,是要团队的,不要单干。善知识包括老师,比你强的老师,跟你一样的同修,帮助你成就你修行的朋友、家人等等,所以要有一个团队,通常我们一个人单干呢,就显得有点势单力薄。
第二,听闻正法。佛教讲信也讲智,佛教不是一个把“信”绝对化的宗教,它讲智慧。智慧首先是理论的,要学习;是知识的,要了解;其次智慧是要通过修行体验的。智慧要内化于我们的生命,变成我们生命的品质,变成我们心理的品质,这就要落实。
第三个是要如理作意。如理作意就是你光听不行,你还要思维,你要把你听到的、学到的,拿来去和生活对号入座,用佛法去消化你遇到的问题,观察社会、观察人生、观察自己。这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学佛以后,你就慢慢地开始学会用佛法的理念,去理解社会,理解你对照的人和事,这一份理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秩序,注意啊,带来秩序,这种秩序多么重要。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知道这种地震确实是非常惨痛的,很多人在突然之间就失去了亲人。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想办法安慰这些失去了家人,在痛苦中的人。那时候我就有个想法,如果没有佛法,最起码如果没有宗教信仰,这样的事情让人来接受确实是很难的。让人来消化,让人的生命不要因为这件事而发生扭曲,发生一些负面的影响,确实是很难的,很难!所以我自己,那天我坐在我的房间的时候,我想,我也来安慰这些人吧,我还写了一首歌词,但这个歌词从来也没有发表过,从来也没有找人谱曲,就是自己看了看,觉得写的太晦涩了,今天给你们分享,我的题目叫《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为汶川地震伤痛者而作
当狂风吹断了绿叶的梦想,
生命回归大地;
当风暴终于走向了远方,
落叶化作春雨。
啊!
生命之树,
生与死是你的呼吸!
(大和尚念诵时插话:生命本来不能光生啊,还得有死。树上叶子都不掉,那行吗?)
荣与枯是你的记忆,
繁华与苦难
(大和尚念诵时插话:两个东西都需要)
养育你不老的身躯。
那灿烂的笑脸,
已变成群星,
闪耀在浩瀚天际。
而曙光已经出现在东方,
枝头长出了生机!
(大和尚念诵时插话:就是说生生死死)
当你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的时候,
你看,草绿了,花开了,
春天来了,世界在变化中。
啊,生命之树,
演绎着生命的奇迹,
述说着生命的奥秘,
眼前的别离呀,
准备了下一次的欢聚。
我试图用佛法来理解这件事,但是把它用这种形象的一个比喻来表达,作一个尝试。所以我们学佛以后呢,要懂得学会用佛教的智慧来理解我们遇到的一切,遇到的人生遭遇,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当你拥有的时候,你知道这一切都是因缘;当他失去的时候,你也能接受,这样你心量会变大。这就是刚才讲的“如理作意”,“作意”就是思维。
第四个,要按照佛法去行——“法随法行”,去实践、落实,这个是皈依以后的正行。
这是三皈依,我要跟你们介绍的就是这些,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五戒。戒,昨天有同学问我:“怎么样达到觉悟呀?”就是戒定慧三学。三学中“戒”是基础,“定”是关键,“智慧”是目标,智慧是我们的目标。智慧要生起来,需要戒和定,所以我特别想跟同学们讲讲戒,戒很重要,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管是戒的内容还是戒的精神对我们来讲都相当的重要。
通常我们认为,戒是一种约束,让我们不自在,恰恰相反,戒是让我们自在,让我们自由的,给我们自由。为什么说戒给我们自由呢?它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规律,懂得哪些行为会给我们带来利益和快乐,哪一些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走,这不就是自在吗,自由吗?如果我们不懂得,随便的去走,我们会遇到痛苦。所以我有时会打个比喻,就像一个人在结了冰的湖面上走,有一个人在上面散步,很逍遥的散步,很自在,为什么?因为他知道哪里冰薄,哪里冰厚,哪里能去,哪儿不能去。我们看他在那儿很自在,我们也去那里瞎走,因为你不知道那里厚那里薄,于是你就掉进去了,同样是在上面走,你看,结果不一样,前面那种人就是有戒保护他,这是戒给我们的自由,戒是我们的保护伞。戒保护我们,可以打个比喻,戒怎么是我们的保护伞呢?我们修行的路有点像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修行的对手是烦恼,是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和烦恼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我们调伏的,它不会束手就擒,它不断地向我们发动还击、发动进攻。戒,是我们的铠甲,有了戒的保护——戒的这个保护是刚性的,注意,你说我不用戒的保护,我到时候灵活处理吧,那就是慧,慧的保护是柔性的。刚性的保护就是盔甲,勇士上战场为什么要戴盔甲呢?他把面部,把胸部保护起来,我们说“你不要了,没有箭射过来”,“管它有没有,我先保护上”,哪一天箭就从这里射过来了。当我们按戒生活的时候,我们对自己有一个信心,有个正确的评价,我们知道我们按照佛的教导去生活了,不会有问题,所以关于自己,关于未来有信心,有欢喜心。如果没有戒,我们拿不准,如果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心里不安,后悔,那生命的质量就打折扣了,那就是这种很糟糕的状态。戒还会让我们修行得更快,比如我们开车,高速公路和乡间小路,是乡间小路的约束多,还是高速公路上的约束多呢?高速公路约束多,高速公路有很多的牌子,说“不要左拐”、“不要右拐”,然后“快车道”、“超车道”,在这个地方下不了,必须要到下一个出口,很多约束。乡间小路就没这些,没有牌子,没有什么,左转右转关系不大,但是在哪一条路上快呢?高速公路快。所以受了戒的人,在修行的路上前进的时候,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一样,指示他的牌子很多,很明确,他可以把车开到120迈、150迈、180迈。从北京到柏林寺,有一个人过来,开了两个多小时,我说你开了多少迈?“180迈!”因为他在高速公路上,他知道,在我这边没有车迎面冲我过来,迎面冲我过来的车在那边,我在快车道上,他遵循了高速公路的很多戒律,很多规则,所以他开180迈没有问题。但是你在乡间小路开180迈,十分钟之内就会出问题,所以戒让我们的修行进步快。
戒,同时是我们身心的一种训练,这就是通常我们的目的了。戒,是我们身心的训练方法,戒在佛经里面有一个翻译的文字叫“学处”,学习和训练的地方——处。因此,你不要说等我都做好了再来受,那你就不需要再训练了。那意味着说,我们持戒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纠正自己,校正自己,调整自己的过程。我们也会犯错,由于犯错,我们不断地调整,让自己进步。所以按戒律去生活,是一种什么生活呢?是一种有教养的生活,是一种安全的生活,是一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利益和快乐的生活,是一种清净的生活。所以戒律也就是一种清净生活的方式,因此我觉得我们有机缘接触佛教,有机缘看到佛陀为我们制定的戒律是莫大的福报。
戒,也是我们的老师。受戒以后很长时间内,你会感觉到不如以前自在,有很多人跟我说:“哎呀,我怎么受戒以后比以前还不自在了?”再做事老是疑神疑鬼了,以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搞得老是有思想负担。我说:你这是进步的表现。经过这个过程以后你会更加自在,这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开始会有点麻烦,就像你身边有一个人老在指责你,“不对”“往左”“、往右”,戒实际上就是老师,受了戒的人等于自己带了个老师,带了个教练,老提醒你,所以刚开始有点不习惯,谁愿意老有人提醒呀,不能这样,不能那样,麻烦!但是这个过程是需要的,没有这个过程更麻烦。那天有个同学问我:“老说开悟,多累呀!”这个同学那天小参时也碰到我了,我说我把真实的答案单独告诉你,我说:“不开悟更累。”有人说受戒、持戒多累啊!不持戒,更累!我们为很多的事都累过了,为了高考、为了家庭、为了工作,为了很多……受过很多的苦,但是从来都没有为自己受过苦,为了修行呀,为了我这个智慧要增加呀,还有为了我们未来的幸福啊,为了这些我们受苦了吗?受得不够。你想我们无量劫生死轮回中受的那些苦,这些苦算什么,而且这个苦是为着让我们最后断苦的,到时候还以这种苦为乐呢!所以这是我们对戒的另外一种认识。
五戒就是释迦牟尼佛为在家人制定的一个生活品质,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古人把它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做对比,不杀生,是仁;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偷盗,是义;不饮酒,是智。为什么是智呢?因为饮酒以后,理智受伤害的,就乱来了。在佛教里面讲,这五条行为准则,前面的四条是比较重要的,这个行为,如果你不受戒,你做了,也不好呀。后面的不饮酒,是遮戒,如果你犯了第五条,就可能会使你犯前面的四条,所以叫遮戒,相对的它要轻。
我想告诉大家,这五条戒可以全受,叫满分受;可以多分受,就是四条,三条;也可以少分受,我只受一条,都可以。注意哦,这是佛陀规定的哦,不是我规定的。所以在我对佛教的学习和认识中,我觉得佛教太民主了,特民主,其实你们可以把我当成从你们中间产生的一个和尚,相当于你们中间派了一个人,说:“去,派你去了解一下,给你十七年的时间了解一下。”现在我已经了解完了,给你们报告,特好!
我回来给你们报告我了解的情况,非常民主的,在佛教这里一切都可以商量,说出家,自觉的,你不出家也没关系,在家也可以修;说我突然要还俗呢?OK,可以,这都可以的。说五条戒,有的人说“我做生意有应酬啊,不饮酒做不到”,那没关系,那你就受四条吧。
这五条戒,你受了以后,这里面有个心理学,要跟大家解释一下,你受了这五条戒中的四条、三条乃至一条之后呢,你只要不违犯这条戒,不破这条戒,本能的、自然的会在你的心中生起一种正面评价,这种正面评价就是信心,因为你遵循了佛陀教导的行为准则,而对自己有正面评价,这是从内心来说;从外在来说,由于你遵循这条戒,你不会在外面给自己造成麻烦,因为这些行为,从外面给你自己造成障碍,这不会。所以遵守戒本身,在佛教讲,它生起功德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有的人说,我一向是正人君子,我不一定要受戒,我按照做就行了。当然这肯定是好,但就不如说,受了戒,按照戒去做更好。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受了戒,你违背这一条,两重意义,第一这个行为本身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第二个是,在你的内心会对自己有一个负面的评价,什么评价呢?“我违背了对佛的承诺”这两个错,这两层过错。所以说受五条戒,受四条、受三条的意思,并不是说,你就遵循你受的,别的不受的你可以去做;而是说,你不受的在你来说也是自愿遵守,没有戒的层面的遵守,没有持戒层面的意义,如果你不杀生,你没有受戒,你不杀生的话,你只是一个品德,世间的一种善,它没有持佛的戒的意义。
这是佛教的戒律,它能够使这个社会的道德得到维持,同时它能引导众生趋于觉悟和解脱,这个是戒。
下面我来讲五戒的主要内容。
这个内容非常之丰富,因为连我们出家人两百多条戒都是由这五条戒展开的。这五条戒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想得到满分的人生——我们的人生还可以,刚才说的,六根具足,但未必是满分,有的人说,我还可以,但是有的指标你分数高,有的指标你分数低。你说“我很聪明,我上名牌大学”,但可能你健康差点儿;你说“身体很健康”,可你人际关系不好;“我人际关系很好”,可是你很穷,没钱;你说“我很有钱”,可没有太多人相信你,没有社会地位;你说“我很有钱,身体也很健康,但是我智慧不高”,就是刚才讲的傻乐那种,你发现人生总是缺陷多。如果你好好的受持五戒呢,这个人生的分数会高。
上午我们听关老师讲课,我们学了佛教的因果,学了戒,有时候就很有意思,就理解一个人,我们就能懂得,他的修行,他的生活,他的事业,那种风格,你就会增加对他的理解,就是他是很全面的,内、外都是很全面的。有的人很有智慧,但是没有福报;有的人很有福报,但是缺乏智慧。你看总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要把五戒持好,我们的人生会均衡发展。这五戒我不展开讲,在佛教里面,它非常的科学、非常严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六届:授三皈五戒(明海法师)

续-《●[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六届:授三皈五戒(明海法师)》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第一,不杀生。注意,主要说的是不杀人。每一个戒,它有根本犯,有方便犯,就是有重犯有轻犯,我们首先要做到不要重犯。在戒律里面讲就是有可悔——这是轻犯,可忏悔;不可悔——当然这是相应戒律建立,所谓不可悔也是可悔的,但是在戒律的范围内我们要设定这个最严重的,犯了就没治了,你小心点,这是不可悔。其实在整个佛学体系中,我们仍然说它可悔,但是比较难。以不杀生来说,重犯就是杀人喽,所以不要杀人。不要笑,这个问题很严肃。那么我们怎样才算犯这条戒呢?大家看一下,(演示幻灯)有五个条件,戒律不是稀里糊涂的,很严谨的,五个条件都具备,就是了。第一,是人,你面对的对象是人;第二,人想,这个意思是什么呢?主观对客观的认识符合,面对的是人,我也知道他是人;第三,有杀心;第四,就是通过一种方便手段进行;第五,造成的结果,就是他的命断掉了。
以上这五个条件都具备,就犯了根本犯的这条戒。根本犯这条戒,这五个条件,启发我们一个什么问题呢?面对的是人,假如我们面对的不是人呢?是畜生什么的,那就轻了;还有第二个条件,它启发我们说,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人,但我们不知道他是人,我们以为那是棵树呢,我们冲他射了一箭,他死掉了,一看,是个人,哎呀,麻烦了,犯了杀人戒,没有,这不算。当然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比如对方家里人找你这些事情,但在戒律上是构不成杀人戒的;第三是发心,这一条启发我们什么呢?就是动机想让他死。所以在医院里面,如果你们有学医的,在手术台上,一不小心你的病人死掉了,你说犯戒了,坏了!没有,因为你没有杀心,你面对的是人,你也知道是人,你是希望通过手术让他的病好,但是出现事故,这不算;第四个,通过手段,一定要通过一种手段,有时候我们对一个人很生气,我们说:他死了才好呢,在这里咒他。当我们在这里这样想,或者在嘴里念的时候,那个人在远处突然心肌梗死就死了,假如说是这样的话,那你说是犯了杀人戒吗?没有,因为你没有用什么方法,比如用刀啊、电啊、药啊,你只是有那种念头,不算;第五,命断,是结果。假如你对的是人,你知道是人,你想让他死,你用一种方便,结果他受伤了,也没有构成完整的杀生——重犯的杀生戒。
我跟大家说这几个例子,就是让大家明白,戒律的设定非常之精确,从手段、结果到你的动机都要考量的。
杀人的情况很多,自己亲自杀,派人杀,让别人杀,或者设陷阱,用药,当我们犯了这条戒,就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是最严重的根本犯;第二种是方便的,是比较次重的;第三种是最轻的。有的人说,我走路不小心踩死一个蚂蚁,这个因为你没有杀心,没有什么问题,不要因为这个闹得有思想包袱。在杀生里面最严重的是杀父母、杀圣人,杀父母就不光是杀生了,在佛教里面叫忤逆,逆罪,它让我们的生命有很大的缺陷,以后受戒受影响,也不能出家。
杀父母这种情况大家一定要小心一点,因为有安乐死这样一说,安乐死,看讲义上第四条:“有善心杀父母,令离苦、无善心、无记心”都是不行的,安乐死实际上是个善心,出发点是说希望让他离开这个病苦,不可以。戒律里面这样讲,“无善心”当然更不对了,“无记心”,既没有善,也没有恶,这个戒律的态度是这样的,这个大家要注意。但是如果你父母生病,你是给他饭吃,造成死亡,这个不算,注意,没有问题,因为你不是故意的。比如母亲生病,你喂她粥,她吃了以后去世了,没有问题,这样误杀父母也不是逆罪,也是属“误杀父母”,也不是逆罪。这是不杀生。
第二,不偷盗。 不偷盗比较复杂,有六条:第一个,是有主的东西;第二,知道它有主;第三,有盗心;第四,有相当的价值,这个价值在戒律里讲是五钱以上,在现在用法律来说,我特别问了一下,当然这个解释律师有不同的见解,我自己倾向于这样一种见解,就是你偷他的东西,价值以国家的法律过问的量——现在量是六百块钱,现在你偷到六百块钱以上呢,就有可能受行政处罚,或者再往上就是刑事案件;第五,通过一定手段;第六,让它离开本处。这六个条件就构成“盗”了。“ 盗”取的方式:亲自取,要别人取,派人取,都是盗。
关于这个“有主物”,说东西有主没主呢?有一种情况不算偷,你们同学同住一个宿舍里面,你把另外一个同学的东西拿来用,因为你觉得同学在一个宿舍,大家都很亲密,这个叫“做亲厚想”,这个不算;子女把父母的东西拿来用,不算;徒弟把师父东西拿来用,不算。亲厚,因为我们关系太好了。还有一种叫“暂用想”,暂用,用一下再还给你,在同一个屋里面,这个同学的手机我拿来用一下,再还给你,这不算偷;还有一种叫做“粪扫想”,“粪扫想”就是我认为这个东西是无主的,还以为是不要的呢,这叫“粪扫”,粪,扫到粪堆里的东西不要的,以为没有人要的,所以我拿了,这个不算。“有主物”,有一个注解,特别要注意,这个主可能是人,不仅仅指人,也包括畜生,比如有一匹马,这个马有个鞍很漂亮,你拿了,也是盗。
“离本处”就很复杂,离本处一般讲就是造成位置的移动。你说,我把它偷了,我也没有拿到家里,我把它拿到庙里供佛了,也不行;你说,我把它偷了以后我拿去做慈善,不行,也是偷。这是离本处,离本处有非常复杂的情形,从空中到地下,从水中、水面到水底,比如说我们偷了人家的地,可能是把人家的地的界限移动了,不是移动地,地我们移动不了,对吧?是说我们把地的界限移动;如果是诈骗别人,我们两个签了协约,欺骗别人了,协约一签,就是离本处了,实际也没有发生什么移动,这是戒律里面对移本处的注解。我知道现在事实上离本处的情形更加丰富,你们如果在电脑上,攻破了一个银行的密码,把别人账上的钱动了,其实就点了几下鼠标,离本处,那就是犯戒了;别人写的一本书,我换上我的名字出版了,这是离本处了;有一个厂的产品,非常好卖,我生产的产品冠它的名,然后我卖,也是离本处。这都是构成“盗”的几种情况。
盗戒由前面几种情况,构成它的轻和重。还有的人说,偷的价值达到国家法律过问的数额,那我分几次偷呢?这都是戒律里面说的,不是我编的,要不我们说佛是一切觉者,他把很多地方都看到了,逃不掉,逃不掉他的法眼。分几次偷呢,这种情况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我刚开始去取,比如说,我们还用六百块钱来比喻,现在在大陆标准是六百块钱,我刚开始去偷的时候,就想偷一百块钱,结果偷了一百块钱以后觉得,哎呀,真好,就连续的再偷两百,再偷一百……我这个中间的念头是延续的,这就是可以累加构成不可悔,构成重犯;假如说,我第一次偷了两百,我就想,不偷了,金盆洗手。过了一天,心里又想起来了,不行,再偷,又偷三百,然后说,不偷了!过了几天,又想,不行,再偷一次,又偷一百——六百。这个就构成三次的轻,三次的轻犯,而不是一次的重犯;然后一开始就想着,我分五次,那就更是重犯了。
戒律里面还说,如果你在美国偷的东西值一百,拿到中国值六百怎么办呢?按六百算。如果在石家庄偷的东西值六百,拿到赵县值三百怎么办呢?按六百算。这些都是戒律里面讲了,他考虑了这些情况。还有一种偷呢,是说,我没有偷,我把它搞坏,那也是不可以的。如果你同学有件衣服很漂亮,你想要,又不敢拿,最后涂上墨水,把它弄坏,让他穿不了,时装,废了,不行的,这相当于偷。你说师父说的移本处,没有移啊,我只是给他加了点颜色,不可以!毁坏一个东西相当于偷。因此我们要懂得,我们同学们在学校里面使用公共的设施,要懂得不要毁坏它,让它维持原状,用完以后让它保持原来的样子,这个是有好处的。还有一种情况,你说,偷六百块钱是犯了重犯,我们六个人每人偷一百呢?合起来呢?全部!
我们六个人合起来偷六百块钱呢?全部都是重的。不会因为你是六个人就把这重的分成六份,不会。拐卖妇女儿童都是偷,拐卖小孩,偷!
第三,不邪淫。
这是现在大家要重视的问题,以在家人来说,就是和没有婚配关系的人发生性关系,这就叫邪淫,包括同性的和异性的。性关系的身体部位,在戒律里面讲到,三个——在女性是三个部位:小便道、大便道、口道;在男性是两个部位,就是小便道、大便道。我们要严肃的考虑这个问题,你们大家要注意,这个是部位。因此有的同学要问,师父我谈恋爱和女朋友亲嘴算不算呢?显然就不算。如果是在家人结婚以后,这是有婚配关系的,这个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和自己的妻子也会有犯这个错误,这个错误就是讲义上讲的:非道、非处、非时,非道就是没有在正常的部位,而是在大便道、口道,没有在房室中,注意,也不可以;然后是时间,时间是,当你的妻子怀胎、喂奶,如果她是佛教徒,受了八关斋戒,她那一天要过出家人的生活,那一天也不可以。所以说自己婚配关系之内,也有可能犯这个错误。
邪淫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如果在这一点上,你比较认真的去约束自己,未来你的家庭会非常的幸福,会非常的稳定,你的婚姻含金量会高。如果你在这个问题上不重视呢,你的婚姻就会含金量很低,而且你发现你的身心会在一种负担中,会在一种失去平衡中,含金量很低,于是你就不稳定嘛!你老思迁哪,见异思迁哪!就会造成一种混乱。把这一条戒如果持好的话呢,会有很多的功德。现在我们社会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中国有好多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太严重了,造成我们的家庭不稳定,我们的家庭不稳定,再影响社会不稳定。我们很多青少年,由于家庭的离异造成性格的问题,人格的问题,乃至于犯罪,非常可怜。中国社会现在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就是因为过去我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信仰,对我们的道德,破坏得太严重了,简直是连根拔起。改革开放以后,通过经济腾飞,大家的物质生活又好起来,经济物质条件好了,而我们的信仰,我们的道德建设又跟不上,两个不平衡,就出现各种问题。我告诉大家,我去欧洲特别的观察,就是我们改革开放,有时可能我们把人家没落的东西学会了,好的没学会,我觉得我们有误区。
我去年到法国去了很多次,但是通常是在佛教的范围内,就是去年我突发奇想,到我的一个朋友那里,他也是营员,老营员,在那里留学。我说我们几个人,你给我们买几张巴黎的歌舞之类的这样的票,我们去看看。从我来讲,我并没有想去看歌剧,其他几个跟着我的人,我只是想让他们开开眼界,看看西方人的社会生活,我个人的想法就是想在那样的公共场合观察一下外国人的生活。结果,当时是夏天,他买了一个露天的芭蕾舞,他们消夏,在湖边上,搭着台,露天的,也看不懂,我们买的靠后,能看清楚,但是看不懂。他是纪念一个他们的芭蕾舞大师,但是是现代派的,所以有好些那种怪异的,但是我就用心的去观察,因为是夏天,天黑的很晚,我观察来看戏的那些法国人,百分之七十以上是老夫老妻、少夫少妻,这是什么意思呢?他们的家庭很稳定,他们很重视家庭生活,他们很用心的经营自己的家庭生活。我也很注意一些老夫老妻,我能看出来这个男的是陪他太太来看,他自己倒无所谓,我能看出来。所以说欧洲人,他们家庭很稳定。那么美国人呢?我没有去过美国,但是有朋友讲,他们结婚以前是不稳定,但是一旦结婚,那是相对稳定的。今年我们到德国去,德国人更稳定了,他们家庭很稳定,他们很重视,德国人不管是朋友还是家庭,都很稳定。我们跟他们是好朋友嘛,我就问他们身边的朋友,他身边有很多朋友,我说你们认识多少年?二十年!他们很重视情谊,把友谊当个事儿,把家庭当个事儿。现在很奇怪呀,现在我们有些中国人没有把它当个事儿,把挣钱当个事儿,就是没把家庭当个事儿,也没把友谊当个事儿,这是个好大的问题。我也接触一些女孩子,一些比较有条件的女孩子,以至于她能够经常出国这样的,以至于这一些女孩子抱怨现在这个中国的男人:“靠不住啊!”想要嫁外国人,他们更愿意跟外国人结婚,很简单,就是稳定,就是有保障。当然,这个问题可能也不是单项的,这是我听到的一些女众的感受和议论,可能反过来我跟男青年聊天,她们也许会有类似的这种议论呢。总的来说,我们现在这些问题有一点严重了,我听了以后心里非常不安,这问题变得严重了。这个问题要解决呢,我们必须要有家庭责任,我们在不邪淫戒这条要认真一点,因为这个淫欲,它让你的身心浮躁,你身心浮躁就飘起来了,你的注意力就扭曲了,你的情趣就粗俗了,你本来用于事业,用于其他方面的精力受到影响,无序。总而言之,身心无序,把这条戒持好,你的身心会有序。有序的情况下,就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家庭的稳定,这是我给你们的建议。但是小参时,也有的同学问我,学校里面,因为还年轻嘛,生理的冲动,好像很难调伏它。这个在佛教里讲,一切都是因缘法,就是人的那种性的能量,它也不是孤立的,它是由很多条件促成的。你吃食物清淡一点,不要接触那种刺激你的黄色的那些信息,让自己的感官接触很清净、很高雅的信息,这是因缘吧。另外你在年轻的时候要注意锻炼身体,有时候年轻人做一些剧烈锻炼是需要的,让你大汗淋漓,这个是需要的。从绝对的卫生来说,我们中国的太极拳哪,这些很有益于我们身心的一种稳定、清净,通过这些锻炼来让你的能量均匀分布,合理分布,就是让你的性的能量均匀分布、合理分布,更多是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当然如果你能学会打坐,通过静坐来转化它,体验到一种无欲的快乐,那就更好了。诸多的方面你都同时注意,就不会给你造成很大的困扰。这个是不邪淫戒。
第四,不妄语。妄语最重的是修行上不诚实,你不是佛,你说你是佛,我已经成圣人了;没有禅定你说有禅定;没有神通,你说你有神通;没有开悟你说你开悟,这就是大妄语。大妄语的形式有时候是说话,有时候是示意。居士们有时候爱过分地赞叹我们,说:“师父啊,你一定是开悟了。”对我来说很有负担,我得表态,我不表态麻烦了!我要是故作深沉,做沉思状,最后让人家误认为“哎呀,我说的是对的”,经常我要表态,否则就有妄语的过错,起码是嫌疑。最重的,最根本的在修行上的误导,发布错误信息,一般时候不会,但是如果涉及到邪教这就会了,邪教的教主,他有一个特征就是爱大妄语,“地球的钥匙在我这儿”,“地球要爆炸了,现在开关在我这儿” 或者“你们信我,包你们个个都能升到净土”,“我保证把你们送到极乐世界,拉着卫星的尾巴上天”,这是大妄语。这个东西伤害很大,因为它误导很多人,是很重的。
生活中的就是小妄语,为了利,为了名,但是有一种妄语是为了别人的好,为了利益对方,这叫方便妄语。可能医生说某人病很重,为了安慰他,为了利益对方,你会说:“医生说了,很快会好。”这些没有关系。还有的人来参加夏令营,也许你的父母不是很同意,你说一个其他的,你说:“我们学校,夏天让我们去实践,社会实践。”说到这里我加一句,你们在坐的都是在校的学生,如果你们学校夏天有社会实践的任务的话,你们参加夏令营,可以算社会实践,我们可以给你们写证明,写一个什么东西,反正你们要拿回去交差嘛!可以的,这样的没有关系,叫方便妄语。因为夏令营是一种实践,类似于这种不伤害别人的,这不是妄语。但是方便妄语不要经常讲,讲多了就变成习惯了。一个人养成不妄语的习惯非常重要,诚实很重要。一个人诚实,诚信度很高,相信他的人很多,他说的话大家都相信,他就能成功,很重要的。
第五,不饮酒。酒嘛,就是有酒精的饮料和食品,都不要喝。在戒律里面是什么呢?它的界定是什么呢?就是有酒色,有酒味。因为在古代,它没有化学,不好说里面有没有含酒精,验一下,有酒色和酒味,就犯这个戒。
有的同学受了这个戒,但是遇到一些情况不得不喝的时候,那你喝之前我建议你舍掉这条戒,舍这条戒很容易,可以对身边的任何一个听懂你话的人说,“我再不持不饮酒戒了”,就算舍了,你再喝没有犯戒的过错,这是戒律里面允许的。
五戒的内容是这样,我现在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提问,然后咱们就举行仪式了。仪式是自愿的,不参加的人可以在一边看着。
营员:我们有时候要下载一些盗版软件,这是不是犯盗戒?
明海大和尚:如果你知道它是盗版的,能够不用就不用。
营员:如果已经受过戒,因为不知道犯了戒,而做了,应该怎么办?
明海大和尚:忏悔,可以在佛前忏悔。
营员:(略)
明海大和尚:我知道你问的问题,因为以前有的营员也问过。我下边把这个问题讲一下。有的同学说:我们没有自己下载,但是我们中国跟美国一直都有知识产权纠纷,这是因为我们中国有很多软件,是盗用美国的。这个问题很复杂的,我们知道我们有一个领导人在美国访问,他就说了,我们四大发明,我们中国很多文化的东西,全世界都用,我们中国被侵权的多了。这是什么意思呢?盗不盗用,这个游戏规则谁制定的,这个游戏规则最早并不是中国人定的,这点你们知道的。所以这个“盗”里面,它说的,社会中我们知道是按照国家的法律,说是谁的、不是谁的,那么关于这种知识产权,这种名誉归属权,那个游戏规则,也就是说在我们中国改革开放,我们才接触这个游戏规则。我们签署那种协议,我们中国有个过程的,那兴许我现在,通过我们中国的法律,把我们中国人以前的一些东西,我们也制定说,有保护,然后你要用的话你就算侵权,是不是很多其他国家的人都损害我们,盗我们的了呢?因此呢,这个地方是有点弹性,有点模糊地带,那一旦中国最后接受这种游戏规则,我们也签了相关的协议,它变成一种法律,在国内、在国际通行的话呢,那就需要认真对待。因此,社会的变革中嘛,它有一个模糊地带,有个模糊的时候,这个是我要给你们解释的第一点。第二点,作为一个个人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离不开群体,所以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共业中,很多东西,不是发自于你自己意志能够主宰的,你只能接受,这就是我解释以前我们在这个方面,我们大家可能都多少有点“盗,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情况出现,但是我们去这么理解它。
营员:大和尚,我问两个问题。我已经皈依了,皈依时您说过两条,一个是不能对有情损害、舍弃,那么学生物专业和基础医学专业学科的时候,比如说做实验要用到一些小动物什么的。还有一个是不能与外道共住,比如说,我们如果去文庙或者去道观,是不是就不能参拜了?
明海大和尚:这一条“不与外道共住”,你们就按照我刚才解释的那几条去做,不议论外道的好与坏,然后尊重他们。尊重的意思实际上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意思就是稍微有一点点距离感的、有一点分寸感的,这种分寸感、这种距离感,有这么个意识。
做实验的问题,这也是很大的一个共业,释迦牟尼佛关于戒律有一个原则,前面讲的都是具体规定,他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当我的戒律在一个国度,和那个国家的制度、法律相抵触的时候,依那个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来。我所要求不能做的,那个国家的法律和习俗要做,那么依那个国家的法律来;我所要求要做的,在那个国家的法律不允许做,那么你就不要做。佛陀有这么个原则,这个原则实际上他让佛教和每一个国度的法律能够融洽,在这个地方呢,佛教没有把自己置于世间的权力之上,没有唯我独大,没有这样,他是一个宽容的、一个有弹性的。因此在这个原则下我们就能理解,什么计划生育也好,你说的这个实验也好,当然你如果要坚持这条戒,你是这个行业的人,你发起一个——关于这个问题我建议你们去看一本书,叫《动物解放》,你从网上查一下,是个美国人写的,就是我们人类为了研发药品用动物做实验,我们浪费了大量的动物的生命,这个行为本身后来演变了,变性了、变质了,同样的动物实验,重复、浪费了很多的动物的生命,出现了很多其他的不合理的现象,把动物的生命作为工具的这种现象,所以这个美国人,写这本书就想扭转这种错误。所以你在这个行业内,我就坚持我这个,也许因为你的坚持,会对这个社会在这个问题上有小小的推动,那就是你的贡献了。
营员:大和尚,阿弥陀佛!宁舍生命不舍皈依,做完皈依之后什么算舍皈依?舍皈依是否无罪?
明海大和尚:舍皈依的意思应该是你自己说,你在心里面非常决定的放弃佛法僧三宝,这是舍皈依。
营员:问一下大和尚,我特别想受五戒,但是由于一些情况,三皈依能不能暂时不受?
明海大和尚:戒是以三皈依为依托的,所有的戒都以三皈依为依托,三皈依是个载体,非常重要,也许你是个党员干部,我觉得不要紧。如果你没有三皈依也得不到五戒,五戒的戒体实际上就是三皈依的体。
营员问:大和尚,我请教一下,不杀生这一条戒,是不是要吃素,这是一样的吗?
明海大和尚:受不杀生戒不等于要吃素,这是很多人的误解。不杀生就是刚才说的戒律上诠释的,注意啊,我诠释的就是它,你不要人为的增加,当然你也不要减少。在吃素这个问题上,你受了五戒以后,注意,不要吃活鲜的就可以,佛教叫三净肉:不见杀,没有听到它被宰杀挣扎的声音,不是专门为你杀的,这都可以,半成品的,但是不要吃活鲜的为好。所以你们受了五戒以后,在你们工作环境下有人请客,你要提出来,或者你回避。这里面受戒、持戒有很多技巧,比如说不妄语,有的时候要用沉默来掩饰或者回避打妄语;有的时候要环顾左右而言他,在佛陀那里都教给我们,比如说有一只鹿被射伤了,被一个猎人追着,从你跟前过,往东边跑了,猎人气喘吁吁地过来说:“你看见一只鹿了吗?”你怎么回答呢?佛陀教我们,佛陀说:你就不要回答他的问题,你就说:“哎呀,累了吧,来喝茶。”包括你告诉他,你说别的,你说:“从哪里来呀,坐一坐,歇一歇。”他弄得不耐烦了,走了,就好了呗!所以说持戒有一定技巧,有的时候需要沉默,有的时候顾左右而言他,有时候而回避,等等。总而言之你要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保护你自己,你能保护自己,你才能去帮助别人。问最后一个问题。
营员:大和尚好,我想问一下,如果偷窥算不算犯盗戒?比如偷看人家洗澡之类的。还有如果是被QJ算不算是破了淫戒?
明海大和尚:偷窥,这看你窥的是什么?如果你窥的是国家机密,商业机密,那就是有问题,假使你这个窥的结果,到达六百以上,那就犯戒。如果是一个人的日记,他不愿意让你看,你偷偷的看了一页,算是盗,但是不算很严重。他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戒律里面有类似的问题。它不是讲眼睛,它是讲鼻子。有一个比丘在莲花池那里偷偷闻香气,它讲这个个案。所谓偷嘛,就是人家不允许,你去做,你悄悄地做,这个心态就有点阴暗的,阴暗的心态就不要有。第二个QJ的问题,戒律里面有讲到,被迫的,被人家所逼,被有力量的人所逼迫,在佛陀是戒律里面他不一定让你为了生命去怎么……但是,他又说:在被逼迫中,你有受乐的意思,心念上受乐,有主动受乐的意念,那也算。
营员:请问大和尚,抽烟为什么不在五戒之中呢?因为我觉得烟比酒还不好,因为它不仅害己还害人。我觉得很奇怪。明海大和尚:抽烟在戒律里面没有这一条,因为酒伤害我们的神经系统,它是伤害理智,伤害神经系统以后就会犯杀盗淫妄。但是没有听说哪个人,烟抽多了以后去杀盗淫妄,没有这样的情况。那么他抽烟,当然是伤害他的健康,我们希望他不要抽,但是戒律里面没有。
戒律的问题不能想当然,是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在南传佛教,在泰国、缅甸也有居士拿烟去供养那里的师父,当然有的师父不要,可能也有个别的师父会抽,你不要认为师父怎么还抽烟?因为他们认为戒律里没有这一条呀。因此人类互相之间的伤害和自我伤害,道德的这种害,戒,可以说是全部囊括了。别看这五条,佛陀的大智慧,全部把它囊括在里面。好了,我们现在举行仪式,大家站起来,想参加的就留下,不想参加的可以出去,也可以在边上站。
好,现在我们念一段经。(诵《心经》)
好,刚才我已经给大家讲了三皈五戒的意义,你们诸位选择,自愿选择,在这里皈依三宝是非常难得、非常稀有的。我非常赞叹,我希望大家有一个殷重心,一个难遭难遇的心,下来我念一句,大家跟我念,用心念就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六届:授三皈五戒(明海法师)

续-《●[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六届:授三皈五戒(明海法师)》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营员随念)
(三皈五戒仪轨略)
就是这样,很简单。我给你们留个作业,“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每天念一千遍,念一个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一遍,每天念一千遍大概要半小时,坚持一个月,目的是让你在内心深处真正的把你的心念和佛法僧发生一个连接——刚才我讲的那种连接。连接到什么程度?连接到你睡觉做噩梦,一想到佛,好了!那你就好了。你在生活中遇到危险,遇到困难,遇到绝望,你要首先向佛祈祷,向佛法僧来呼救,那就三皈依了,目的是让你建立一个连接。
大家注意!现在我们回向,随我一起念:
受戒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好,今天下午的受戒圆满,恭喜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07:56 , Processed in 0.14026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