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84|回复: 0

[星云日记]菁华语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4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云日记
菁华语录

  拒绝的艺术
  拒绝人情、拒绝因缘,主要是由于能力、慈悲、道德不够,能干的人绝不会随便拒绝别人。“拒绝”要有“代替”,世界就会更宽广。
  菁华语录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有心,没有做不到的事。
  人若没有敞开心扉,就象是一道道封闭的门窗,思想永远在有限空间,而不能超越。
  “不知道”除了增加愚昧无明外,有时也会增加勇敢、好奇、放下与自在。
  与人共事要包容接受,礼贤下士,尊重对方;若拒绝,将因缘推开,则什么都没有了。
  我的个性是随缘不变,但随缘非随便,非随心随意,而是迁就现实,随顺别人意思为对方着想。
  凡是有人跟我们接触,必定要给对方希望,一个肯低头、谦虚、弯腰者,必定会成功。佛法最重要的是视人如己,否则不会长养慈悲。
  人有善的理想、原则时,要能改变环境,不要被环境改变。刚开始的时候要适应环境,安于环境,进而改变环境。
  面对信众无限期望热情的要求,不要轻易拒绝,就是拒绝也要有代替。凡事不要轻易拒绝,能干者工作一定会皆大欢喜。
  与人赛跑所以会落败下来,是因为力气不够;人不主动,力气就会不够。“主动”就是要让自己自动化,不要让别人来摆布我们,要做个主动、有表情的人。
  世间上的宝藏财富不在银行,不在荷包里,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心田里,只要我们开发自己的心田,就是“发心”。
  不比较、不计较
  人与人相处只要有计较、有比较,就会有纷争。佛法所谓的不思善、不思恶,就是不要去比较,在人我上、是非上、得失上不比较,凡事都不要去比较,只要计较因果就好。
  菁华语录
  发心是一念,佛道是永恒。
  对自己的承诺要负责,珍惜自己的信用就是无限的资本。
  给人慈悲就是自我结缘,是一种很欢喜的修持法门。
  拥有财富金钱,并不代表有人格道德;拥有土地大楼,也不一定会欢喜快乐,真正富有者是具有慈悲心。我们宁可失去世间上一切东西,但绝不能失去慈悲心。
  有人需要我们就是我们的价值,常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服务,做一些与人有利的事,就是价值。
  持戒不要拘于戒条,要注重精神,能用于救人救世上,才是戒的真正精神。
  令人害怕不如令人喜爱,令人喜爱不如令人赞美,令人赞美不如令人尊敬,令人尊敬不如令人怀念。
  求人不如求己,求财不如勤俭,求名不如随分,求安不如守戒,求助不如结缘,求福不如修身。
  学佛可以增进我们的修养,但很多人信佛、拜佛、求佛,就是没有学佛。没有学到佛的自在、解脱、慈悲、道德,所以真正学佛,不外是要学佛菩萨的观自在。
  参禅非逃避世间,而是要培养菩萨心、菩萨行、为大众服务。修行非只闭眼盘腿,对人要有服务奉献的心,才是禅者。
  信心就是力量,只要心甘情愿的去做事,就会有欢喜。
  对儿童教育,应该着重在养成儿童有接受的心、仁慈的心、感恩的心、惜缘的心。
  义工精神
  身为义工,不仅要时常不忘给对方利益,还要做义工的义工。因为义工非客人,而是主人,要主动接引更多的义工。在给人方便中,自己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方便。
  菁华语录
  做事一定要抱有理想,且不忘初心,才能持久,人发心就会有不可思议的因缘,可以成就难遭难遇的盛事。
  能将欢喜给人,就是做事的最大成就。
  慈悲与爱,可以战胜一切。
  要慈悲,广结善缘,随时随地想到我能给别人什么,不要又求人家给我什么,如此就能够接受外在的一切。
  要有表情、声音、动作、笑容,并懂得赞美人,在辛勤的工作中,能加上这些“色彩”,缘自然越结越广。
  肯将时间、力量布施出来,才能将欢喜布施给人,不能舍者,如何给人?在佛门布施的等级分为出钱、出力、出口讲好话,更上一层便是将心给了寺院。
  将佛法弘传全世界还是小事,应该更扩及传遍三千大千世界。因佛教的时间观是无限的未来,无量的阿僧只劫;空间观是无边的法界,非只限于一个地球,而是万万千千的地球;人间观则是指无量无边的众生。
  尊重是:尊重别人的自由,尊重天地的价值,尊重大众的所有,尊重天地的生机。
  传统的佛教较偏重个人修行,而人间佛教除了注重平常的养老、育幼、给苦难人的协助、临终关怀之外,更注意生有所养、终有所葬的人间事,也就是要把幸福、快乐在当下成就,不必将希望寄托来生。
  善听
  很多烦恼的根源,都是因为不会听话。有距离要协调,有误会要化解,包容对方无心的错误,也是一种尊重的表现。
  华语录
  其实世界都是一样的,只是自我内在的分别不一样,只要能做到无所分别,世界就真的是任我们遨游了。
  用感觉去应对世间,不是真的美好;用禅心去体会世间人生,将我们的菩提心、般若心、禅心提出来才是真美好。
  禅,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佛教专有,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心。
  真正的享受,是除了享受有,也会享受无;享受好的,也可以享受不好的;当然更高层次的是“享有比拥有更值得珍惜”。
  人与人间的纠纷,都是因为不懂其中因缘关系,若了解这种关系,则会对我们身边的一切心存感恩,因世间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而世间上最残忍的莫过于破坏好因好缘。
  对“空”不认识,是因为被假相迷惑,而外相皆非本来面目,能认识“空”者才能认识自己。
  人常会为一个位置、一个角落、一个空间起纠纷,这就是没有空间观念。在现实生活中,进一寸不见得有,退一步也不见得无。
  承担之后还要有思想,对每一地、每一物、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句话、每一样东西,经过眼、耳之后,在内心都要有想法。对一切问题,思想惯了,了解惯了,自会有头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3 02:39 , Processed in 0.11313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