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34|回复: 1

[大德开示] [中国佛教传统宗系提要]第二章印度佛教大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9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中国佛教传统宗系提要]第二章 印度佛教大宗
  第二章 印度佛教大宗

  一、南传和北传
  (一)形成南北传承的原因
  (1)巽伽王朝灭佛
  公元前二世纪,支持佛教发展的印度孔雀王朝灭亡,巽伽王朝统治中印度。
  巽伽王朝开展了灭佛运动,对佛教冲击很大。
  (2)南北传承
  在巽伽王朝灭佛的情况下,大量佛徒开始迁往外地传教。
  当时外迁的佛徒的传教方向,主要分为南、北两方。
  随着佛教在南、北两方的兴起,逐渐形成南、北佛教传承。
  (二)南传佛教
  (1)南传佛教的中心
  南传佛教的中心在铜牒洲,即今斯里兰卡。
  (2)南传佛教的主要传播地区
  南传佛教以铜牒洲为中心,向外传播逐渐传到缅、泰等地,在东南亚非常胜行。
  (3)南传佛教的主要语系
  南传佛教主要属巴利语系。
  公元前一世纪,南传佛教首先开始以巴利文记载佛经。这是文字佛经之始。
  (4)南传佛教最发达的宗系
  南传佛教经过长时期的发展,以小乘上座部佛教最为发达。
  (三)北传佛教
  (1)北传佛教的中心
  北传佛教的早期中心在中印度、北印度,及利(读音)宾、大月氏、安息等西域诸国。
  隋唐以后,北传佛教的中心转到中国。后又形成汉、藏两系,分别以中国汉、藏两地为中心。
  (2)北传佛教的主要传播地区
  北传佛教在东亚最为发达,另外在世界各地基本都有传播。
  (3)北传佛教的主要语系
  北传佛教早期属梵语系,以梵语记载经典。
  北传中心转入中国后,渐渐转为华语系。主要以华语记载经典。
  以成汉、藏两系后,也形成汉、藏两种语系。
  (4)北传佛教最发达的宗系
  北传佛教经过长时期的发展,以大乘佛教为主导。
  北传佛教的很多大乘宗系都很发达。
  二、小乘二十部派
  (一)上座部佛教
  (1)本上座部
  因此部内多上座比丘,故称上座部。
  后由于有部的兴起,此部被迫迁至雪山,故又称“雪山部”。
  反对大天五事和跋耆十事。
  主张自性本不净,因为自性与贪、嗔、痴相应。
  主张一世间只有一佛。人修佛法,最高位为阿罗汉。
  主张证阿罗汉,就与佛一样出离生死,证得涅槃。
  在三藏中主弘经藏。
  (2)说一切有部
  又称萨婆帝部、萨婆多部、有部。
  公元前二世纪,从本上座部中分出。
  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在三藏中主弘论藏。
  有部后来成为上座部的主体。
  (3)犊子部
  又称可住子部。
  公元前二世纪,从有部中分出。
  将一切法分为“过去、现在、未来、无为、不可说”五藏,主张五藏皆实有。
  主张实有轮回的主体,即补特伽罗,即所谓不可说,谓此补特伽罗与五蕴不即不离。
  犊子部被佛教界斥为附佛外道。
  (4)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
  四部皆为公元前二世纪,从犊子部中分出。
  分立原因是对“已解脱更堕,堕由贪复还,获安喜所乐,随乐行至乐。”一偈的理解彼此产生分歧。
  正量部后来成为犊子部的主体。
  (5)化地部
  又称正地部、教地部。
  公元前二世纪,从有部中分出。
  接受大众部“过未无体”的知见,反对有部“三世实有”的知见。
  主张预流有退,阿罗汉不退。
  (6)法藏部
  又称昙摩崛多部、达摩及多部、昙无德部、法护部、法密部、法镜部、法正部。
  公元前二世纪,从化地部中分出。
  立五藏说:经藏、律藏、论藏、咒藏、菩萨藏。
  主张“生、住、异、灭”中,前三为有为,后一为无为。
  主张佛与二乘解脱相等,但圣道不同。
  主张外道不能得五通。
  主张阿罗汉身已无漏。
  主张佛重僧团,建塔具大功德。
  (7)饮光部
  又称迦叶维部、迦叶遗部、饮光弟子部。
  公元前二世纪,从有部中分出。
  主张一切诸行教灭于刹那之间,烦恼未断则法有,烦恼已断则法无。
  (8)经量部
  又称修多罗论部、说度部、说转部、说经部、经部。
  从有部中分出。
  在上座部中形成最晚,公元三世纪方形成完整系统。
  在三藏中以经藏为正量。
  主张“过未无体”,反对“三世实有”。
  主张四大与心为实,他法不实。
  首先提出种子说。主张业种薰入相续,罪业方保留到下一世感果。
  (二)大众部佛教
  (1)本大众部
  因本部成员众多,故称为大众部。
  认同大天五事和跋耆十事。
  主张自本净,唯被客尘所污。
  主张“过未无体”。
  主张阿罗汉并非最高解脱。
  (2)一说部
  又称执一语言部。
  公元前三世纪,从本大众部中分出。
  主张“世出世法,皆无实体,但有假名,名即说也。”
  (3)鸡胤部
  又称拘拘罗部、灰山住部。
  公元前三世纪,从本大众部中分出。
  主张“过未无体”。
  在三藏中,以论藏为主,谓经、律为佛应机所施的方便教,所以不重经、律二藏。
  (4)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
  制多山部,又称支提山部、制多部、支提加部、摩诃提婆部。
  公元前三世纪,从本大众部中分出。
  主张菩萨仍不脱恶趣。
  主张纵然供养舍利之塔,亦不得大果。
  后因住处不同,又分出西山住部、北山住部。
  (5)说出世部
  又称出世说部、出世间语言部、出世间说部、出世部。
  公元前三世纪,从本大众部中分出。
  主张世间法不实,出世间法不虚。苦、集二谛不实,灭、道二谛实有。
  (6)说假部
  又称施设论部、假说部、假名部、多闻分别部、分别说部。
  公元前三世纪,从本大众部中分出。
  主张世法、出世法皆有少分是假,十二处、十八界为假。
  (7)多闻部
  又称得多闻部。
  公元前三世纪,从本大众部中分出。
  将佛的言教分为世间、出世间两种。无常、苦、空、无我、涅槃寂静为出世教,能引众生入出离道。而其余言教,则为世间教。
  三、大乘佛教的两大根本宗系
  (一)唯识宗佛教
  (1)唯识宗的建立时间
  唯识宗建立于公元四、五世纪间。
  (2)唯识宗的创建者
  唯识宗的创建者为无著菩萨、世亲菩萨。
  (3)唯识宗的根本知见
  唯识宗的根本知见为“境空识有”。
  (4)唯识宗所依的主要根本经典
  唯识宗所依的主要根本经典包括:《解深密经》、《楞伽经》、《瑜珈师地论》、《现观庄严论》、《金刚般若论》、《摄大乘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显扬圣教论》、《十地经论》、《三十唯识论》、《大乘百法明门论》等。
  (5)唯识宗的主要分支教派
  唯识宗的分支教派主要包括:一分家、二分家、三分家、四分家。
  一分家主张心识的作用为“见分”。
  二分家主张心识的作用为“见分”与“相分”。
  三分家主张心识的作用为“见分”、“相分”、“自证分”。
  四分家主张心识的作用为“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二)中观宗佛教
  (1)中观宗的确立
  自唯识宗从大乘佛教中分立出来,大乘佛教就正式分成了两大根本宗系,即所谓:中观宗、唯识宗。
  除唯识宗外,依原来的大乘佛教教义的,称为中观宗。
  (2)中观宗的根本知见
  中观宗的根本知见为“心境俱空”。
  (3)中观宗所依的主要根本经典
  中观宗所依的主要根本经典包括:《法华经》、《涅槃经》、《般若经》、《维摩经》、《中论》、《大智度论》、《十二门论》、《回诤论》、《七十空性论》、《十住毗婆沙论》、《菩提资粮论》、《百论》等。
  (4)中观宗的分支教派
  中观宗的分支教派主要包括:应成派、自续派。
  应成派主张一切法毕竟空。
  自续派主张一切法胜义中空,而在名言中实有自相。
  (三)中观宗与唯识宗的主要差别
  (1)关于三性说之差别
  唯识说一切法皆具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主张遍计所执性本空,而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实有。
  中观不依三性之说,主张一切法皆空。
  (2)于三时判教说之差别
  唯识依《解深密经》等经、《瑜珈师地论》等论立三时教。1、佛初于鹿苑转四谛小乘*轮,说四《阿含》,说诸有法皆从缘生,以破外道。虽以缘生无我,破外道我执,但未说法空。2、佛依遍计所执性而说诸法无自性空,说《般若》诸经,但于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未说实有。3、佛就  大乘正理,说遍计所执性空,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实有,说《解深密》等经。
  唯识认为此三时法教,第一时堕于有边,第二时堕于空边,皆非了义。而第三时说遍计所执性空,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实有,方为了义。
  中观依《般若》等经、《中论》等论立三时教。1、佛初于鹿苑明人我空,说心境俱有,以破外道执着。2、佛说法相大乘,以境空心有破小乘执着。而由于众生执着,不解空意,故以假名接引众生。3、佛说心境俱空,平等一味之法。
  (3)于种性说之差别
  唯识顺五种性说,依《楞伽》、《瑜珈》等说众生有五种种性:1、声闻种性。2、辟支佛种性。3、如来乘性。4、不定乘性。5、无性。唯识主张“无种性人,无种性故,虽复勤行精进,终不能得无上菩提。”
  中观不顺五种性说,依《涅槃经》等,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是有心,定当作佛。”
  (4)于一乘三乘说之差别
  唯识主张一乘是权教,三乘是实教。主张“一乘为方便”,“《深密》三时教中,初皆不成,次一向成,是若过若不及,皆非了义。第三时中,有性者成,无性不成,方为了义。”有性者成,无性不成,则成三乘教。
  中观主张三乘是权教,一乘是实教。依《法华经》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依《涅槃经》说“一切众生同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脱。”依《入楞伽》说“二乘无实涅槃,但是三昧力故,后必当得无上菩提。”
  (5)阿赖耶识是否实有之差别
  唯识说阿赖耶识为实有,并说唯有阿赖耶识可以持种,保持业种到后世感果。
  中观说阿赖耶识并不实有,因阿赖耶识含藏染净种子,世世常变,不符实有的条件。至于持种问题,业种是因作业方有,所以业种并不实有,既业种本不实有,则持种的阿赖耶识也不必非实有不可。
  (6)是否有离识外境之差别
  唯识主张没有离识的外境,一切外境,皆是心识所变化的。
  中观主张有离识的外境,承认外境客观存在,只是外境都是依缘而起、与其他事物相互依存、并在不断变化着。





 楼主| 发表于 2015-7-1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9 04:38 , Processed in 0.15379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