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60|回复: 7

[人生哲理] 环保的关键在佛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6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环境恶化始终得不到有效的逆转?

   如果将环境污染比作地球的一场疾病,在“病来如山倒”的今天,我们是不是还能够对它的痊愈抱有乐观的态度?

我想,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在于实际行动;一方面还在于治疗方案,在于所采取的措施是治标还是治本。

   如果我们的环境保护仅仅在污染出现后设法治理,只是在灾难降临后设法补救,那么,在这场环保与环境危机的赛跑中,我们永远都是被动的,注定无法获得最后的胜利。

事实上,真正的污染源不只是几家企业,也不只是几个伐木者,而是当今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佛法中,将贪、嗔、痴比作危害我们心灵健康的三毒。尽管它们是无形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科学仪器可以测量到它们的存在,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却往往是有形的。

我们的生存环境之所以会恶化到今天这种危机四伏的地步,究其根源,就是人类的贪婪所致。

   所以,不仅古今中外的宗教家和智者们都将少欲知足作为人类的美德,作为人格升华的基础。在佛教的修行中,同样以此作为理论和实践的准则

人类曾经梦想制造出永动机,其实,欲望就是我们的永动机。

具体到每个人,这一生的欲望会随着色身的消亡而结束。但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一方面,个人欲望正随着经济发展而飞速增长;

一方面,人口递增又制造出了庞大的基数。所以,这台以欲望作为动力的机器,非但永远不会停止,还会以更强劲的功率运转。

在现代社会中,习惯以数字来总结一切:人均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等。

如果欲望也能以相应的数字化的指标来进行衡量,我相信,不论是人均欲望还是世界欲望总值,都远远超过了以往各个时代。

   而和这急剧增长的欲望所对应的又是什么呢?是地球上日益贫乏的资源储备,是业已失去平衡的生态环境。

长此以往,不仅我们所向往的财富会成为无本之木,即使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受到致命的影响。我们还能喝什么?我们还能呼吸什么?



在市场经济的准则下,企业的成功在于能否制造商机,商业的繁荣在于能否带动消费。这一切,使我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节俭是祖先们千百年来倡导的美德,但在今天,我们轻易地丢弃了这个传统。仅仅是几年的时间,我们甚至习惯了一次性消费。

过去的人,一生也许都用不了几双筷子,但一次性筷子的推广,使我们的消耗超出了祖先的几百甚至几千倍。

是的,我们已经有了支持这种消费的财力,但我们是否也有支持这种消费的资源呢?

还有那些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的饭盒、一次性的杯子、一次性的宾馆用品……生活固然是多了点便利,但地球却多了难以承载的垃圾。据说,在卫星照片上,这样的白色垃圾已经和长城一样醒目了。如果这也是现代文明的产物,那么只能是文明的耻辱。


   生活观念的改变还表现在对时尚潮流的追逐。每年甚至每季度都会推出的流行时装,使服装仅仅因为款式过时就被我们舍弃。

即使是耐用的电子产品,同样在以惊人的速度更新换代。我们已经有了彩电,我们的电脑也还可以继续使用,但既然厂家推出了更新的型号,为什么就不能换一个?为什么就一定要像从前那样物尽其用?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已然成了现代人的消费口号。需要指责的只是商家吗?

事实上,我们的消费观也在决定着商家的投资取向,彼此的关系是相互的。

   佛法认为,任何行为都需要有因和缘的推动,两者缺一不可。

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市场导向其实只是一种外缘,是一种鼓动消费的增上缘,但关键因素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懂得惜福,如果我们不是那样喜新厌旧,不是那样积极响应商家推出的每一款新品,市场的需求就不会那么大,对资源的消耗也就不会那么快,制造的垃圾也就不会那么多。


  
所以,人类要改变生存环境,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观念,回归到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的需要越多,付出的也就越多。

科技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但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轻松。正相反,现代人普遍都感觉活得很累,在竞争的压力下不堪重负。我们不仅累了自己,更累了哺育我们的自然。


心灵环保不仅是我们个人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一位从事生态环保的社会学家曾经指出:“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满目苍痍的世界时,我们应当明白,对世界最大的毁坏不是别的,而是我们内心燃烧的欲望。

如果我们不把爱财之心变成更多的热爱自然,如果我们不把占有的欲望变成存在的审美,如果我们不把对钱的渴望变成对生命意义更崇高的追求,我们的世界是不会仅仅被扬汤止沸的环保行为拯救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灵环保也正是生态环保的关键所在。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生态环保的今天,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心灵环保的行列中来。

   让我们的心灵拥有一个纯净的空间!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一片纯净的蓝天!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loveweiqi 于 2015-3-26 16:51 编辑

时间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思想已趋成熟和稳定。他们不再慌乱,不再盲从,而是以审慎的目光与成熟的心理素质来对待周围的一切。正因如此,佛法的高瞻远瞩,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许多对于宇宙人生有着真知灼见的人,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佛法对于现实社会的“有用性”。

他们正致力于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去研究佛法的现实价值。比如:佛教与世界和平;佛教美学和世界文学艺术;佛教哲学与实践,对创造与合作的意义;佛教对解决社会冲突及社会压力的作用;佛教和当代伦理价值危机;佛教的生命观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等。其中,尤其以佛教与环保最为人们所关注。

过去的一百年,尽管充满了战火硝烟,却也是人类社会进步最快的一百年;同时,也是美丽的地球遭受最多摧残的一百年。

许多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梦,几乎都在这一百年中变为现实,电的发明与开发利用、宇宙飞船登月、电脑网络的普及等。每一项科技发明,都在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欲望,使人们的欲望得到空前的满足。可是,人们对于自身的了解,却无奈的停留在初始的阶段,摆在人们面前的未知领域,总是随着他们知识的增长而无限的延伸着。

快乐永远是短暂的,过度开发的地球反过来也在报复人类;迷信科技万能的轻率之举所造成的人为灾难已是不计其数。你可曾听到,核辐射造就的畸形儿们回荡在广岛上空的哭声;你可曾看到,二战老兵那因病痛折磨而扭曲的面孔!我们不禁要问:究竟谁是胜利者?

地球已不堪重负。仅在二十世纪,全球的热带雨林保有量就减少了百分之五十。许多前所未有的课题摆在了科学界面前,一系列的新名词也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沙尘暴等等。王勃美好的诗句被大自然无情的改写,一时间:朝霞与黄沙齐飞,长天共污水一色。

人类无止尽的想把自己的欲望扩展到更广袤的空间,到头来,却无奈的被大自然逼回到狭窄的空调房子里。痛定思痛,人们终于发现,他们所追求的,正是以往被自己所忽略的。正如在沙漠中寻宝的人最终发现,极普通的水,才是最可宝贵的!他们开始担心,对于后代来说:“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青青草地马儿跑”,或许只能是一个神话,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梦。

虽说佛教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济世度人,但其对于世间诸苦的体认,却是无所不包的,即使是面对发生在当今二十一世纪的人们的苦难,仍然不失为一剂良药。所谓治病,不外乎标、本两个方面。所谓标,就是对外部环境的控制和治理;所谓本,则是对内部因素的发掘与修正。

从“标”而言,佛法教人“惜福”,我想,就此二字,已经足够了。举个例子:比如垃圾,在上海的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就把垃圾处理,与水环境、汽车尾气、都市绿化,等同列为四大环保课题之一,可见垃圾对于城市环境的危害之大。

据统计:美国每人每天制造垃圾32公斤,回收率仅为30%;而法国的人均数是22公斤,回收率为32%;韩国则是1公斤,回收率为38%。可见,垃圾的制造量,并不与科技的发展状况成正比,而是与人的自身素质密切相关。

常常听人谈起圆拙老法师“惜福”的生活习惯。记忆最深的,则是老法师如何的爱惜纸张,常常从废弃的旧稿纸中,把空白的部分裁下来,留作回信或写便条用。

就这一点来说,太虚大师、弘一大师,还有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都有着同样的习惯。我想,这并不是简单的雷同,这其中,包含着一种对于佛法和人生的洞见。惜福,并非为自己,而是为众生。

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把惜福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实质上,这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也是简便易行的。那么,我们的自然资源至少可以节省三分之一,而地球也将多出三分之一的绿色。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无数次的武装冲突,在地球的不同角落上演。战火硝烟下的生灵涂炭,似乎在显示人命的轻贱,与人性的沉沦、自私、好斗,冤冤相报中轮回不已的悲剧。可见,造成这一切恶果的根源,在于人性中贪、瞋、痴的造作。

曾经看过一则小故事,在水族馆,一位妇女指着“食人鱼”对她的女儿说:“孩子,这就是吃人的鱼!”而玻璃对面的“食人鱼”,此时也正在对他的儿子说:“孩子,这就是吃鱼的人啊!”

中国儒家讲“恕”,也就是“推己及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则将此一善念推广到了人以外的所有众生。

由此,我们可以说:佛法才是在新世纪中唯一能真正帮助众生渡过难关的良方。只有借助佛法,提倡“心灵环保”,剔除人们内心的垃圾,才能使现实的世界,趋于我们理想中的共同家园——人间净土。


《业报差别经》说:“若有众生,于十恶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

一者、以其杀生业故,令诸外报大地咸卤,药草无力;

二者、以其偷盗业故,感外霜雪、蝗虫毒害等,令世饥馑;

三者、以其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

四者、以其妄语业故,感诸外物皆悉臭秽。”

据此可知,有情造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贪欲、瞋恚、邪见等十恶业,不但危害有情的身心世界,也危害器世间的国土世界。

相反地,行十善业,则可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共业。

因此,从人类与动植物的时空互动关系来看,不论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矿植物等,莫不息息相关,这就是所谓“同体与共生”的理念。

在《增一阿含经》中,佛陀开示世人,种植华果树木,得以使人清凉,功德也能日夜增长。《毘尼母经》卷五说:“若比丘为三宝种三种树:一者果树,二者花树,三者叶树,此但有福无过。”种树除了美化环境,也是佛门的修行之一。自古以来,寺院秉持佛陀遗训,植树种花,爱护大地。

为了保护环境,佛陀也不断地教诲佛弟子不得任意砍伐树木,有五种树不得斫:一、菩提树;二、神树;三、路中大树;四、尸陀林中树;五、尼拘陀树。”佛陀在过去世为鹿王时,曾为一鹿母舍身就义,感得国王划定动物保护区,禁止猎杀,这都是佛陀躬身实践环境保护的写照。


现代的人,不论是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或海里的生物,无一不食,恣逞口腹之欲,任意杀生,不但增加内在心灵的污染,也影响到外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增加暴戾之气。

因此,为了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应当提倡护生。《杂宝藏经》载,一位即将命终的沙弥因为抢救落水的蚂蚁而得延长寿命。这种种的例证无非启示后人护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化暴戾为祥和的利器。  

护生不只限于动物与植物,大至山河大地,小至日常生活的用品,无一不是我们爱护的对象。如一张桌子、一条毛巾,本可使用十年,由于我们不知加以爱惜,只用了五年,这就是“杀生”。


惜福的方法很多,今归纳为四点:

只字必惜,贵之根也。 粒米必珍,富之源也。

片言必谨,福之基也。 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净化人心

《维摩经.佛国品》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是说国土的清净,主要取决于心的清净。

因此,“环保”,除了注重地球上的环保工作外,内心的环保净化更为重要。平常贪欲、瞋恨、嫉妒、邪见等盘踞我们的内心,污浊了我们的心灵,所以我们要把心内的贪欲心改成喜舍心、瞋恨心改成慈悲心、嫉妒心改成包容心、怀恨心改成尊重心,只要我们能将内心的恶念一改,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件立刻就不一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loveweiqi 于 2015-3-29 09:08 编辑

我们不仅吃着带毒的食品,呼吸着带毒的空气,我们还过着带毒的生活。

我们之所以会过着带毒的生活,是因为我们参与了带毒的游戏。就像本帖涉嫌刑事犯罪类广告,见者请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举报!销售链条里的每个环节,都会被感染。

一个国家,参与了追逐GDP的游戏,一心一意追逐GDP,眼睛盯着外国,别人有的,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也一定要有。这就是一个中毒的国家。一个个人,参与追逐名利和膨胀自我的游戏,一心一意要比别人强,眼睛盯着别人,别人有的,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也一定要有,这就是一个中毒的人。


现在可能有一个误解,认为环境污染纯粹是当代人犯下的罪过,是城市和工业化的后果。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古代的环境污染,在有些地方,也是非常严重的。像唐朝的时候,因为烧炭,把整座山都烧得光秃秃的,结果野兽飞鸟无处藏身,这也是对众生的一种戕害。在北宋年间,杭州就因为排水系统很差,人们随便把垃圾堆积在街道,粪便四流,导致了一场规模很大的瘟疫,死了很多人。

作为佛教徒来说,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污染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特征。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被污染的世界。从古到今,莫不皆然。

有人说,西方国家的污染就很少。比如美国,环境就保护得不错。至于北欧,像瑞士、丹麦这样的小国,他们的环境就更好了,像是天堂仙境一样。但从我们佛教徒的观点来看,这都是表面现象。美国人也要穿鞋,穿鞋就要用橡胶,就要有人种植橡胶,美国人不种橡胶,那是因为马来西亚人帮他们种完了,而我们都知道橡胶树对土壤的破坏是比较大的。

就拿瑞士来说,他们环境是非常好。因为他们依靠精密仪表和旅游业支持国民经济,凡是有污染的工业他们统统都消灭了。但是瑞士人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也需要用手机,用电子产品,只是他们用的手机,是在第三世界的国家里生产的。他们本来应当承受的污染,被第三世界国家的老百姓承担了。

因此,污染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诸多特征之一。

对于佛教徒,企图让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完美无暇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妄想,是对我们修行的一种障碍。我们今生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有缺陷的世界。而这种缺陷是天生和不可挽回的。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究竟什么叫做环境破坏。比如说,地球上有些良田出现了荒漠化,我们就认为这是环境破坏了。但是我们观察宇航器发回来的照片,会发现在火星上,也有大面积的荒漠,而且气温极高。我们不会把那些视为是环境的破坏。这是因为什么?

因为我们人类在定义污染的时候,在定义“破坏环境”的时候,是以人类自身的私利为出发点的。

我们根据自己的内心需求——当然,那些需求大多数都是妄想——来定义这个世界每个部分的价值和价格。

比如,钻石,就很昂贵,很值钱,很重要,因为它们稀少,能够成为人类炫耀身份的标志。

再比如,粪便,对人类来说,就是垃圾,但是对于屎壳郎来说,那其实是宝贝,是很珍贵的家园。

同样的一台电脑,人类在刚刚购买来的时候,把它当个宝贝,过了两年,它过时了,速度不够快了,跟不上电子产品的发展速度了,我们就把它处理给小贩,或者索性扔到垃圾堆里,给它换了个名字,叫做垃圾。

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知道,这些概念其实都是幻想、妄想,是我们强加给这个世界的概念体系。

我们今生所经历的这一切表象,其实都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污染也罢,不污染也罢,都是有缺陷的。

污染以及环境破坏,都是一个假名。瑞士的美好环境,其实也是假名。

确实的世界在于阿弥陀佛所建立的极乐世界,那才是确实的,无瑕的,彻底的,究竟的,完美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世界观。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为改善今世的生活环境而做一些努力。

如果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是我们旅程的归宿,而现在的世界只是我们旅程中的一个旅店,在这个旅店里我们不妨把床铺收拾的更干净一些,把衣服洗一洗,头发理一理。

现在有很多经济学家、法律学家以及科学家,都在试图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环境破坏的问题。实际上,如果你不知道环境污染的根由,你就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其实,所有的环境恶化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心恶化”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人的“贪瞋痴”也跟着发展越来越迅猛了。

当代社会结构的特征越来越单一,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都趋于单一。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人类都越来越接受这些观点:要发展市场经济,要鼓励个体自由,要鼓励人们赚钱,体谅他们享乐。至于他们有没有信仰,已经不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

在这种情形下,人必须要贪婪。人不贪婪,经济怎么发展呢?

美国人常常讲究“美国精神”,意思就是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发财成功的机会。

这种美国精神现在被中国人极为推崇。其实这个提法,是有问题的。

人贪婪,就要向大海索取良田,向沙漠索取绿洲,向山川索要矿产,这种索取稍微过了头,就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贪婪必然引发瞋恨。人因为贪婪良田,就痛恨洪水。于是就产生了以洪水为敌的念头,试图通过大坝约束洪水,结果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人类所有的活动,在潜意识里,几乎都是以整个世界为仇敌的。人类试图改造一切,试图把南方的水引到北方,试图消灭所有的病菌,结果呢,气候变的越来越反常,而病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了。

因为业力的牵引,人类总是愚痴的。人类不知道自己的贪婪和瞋恨才是导致自己不幸福,不快乐的根源,也不知道自己总是在愚痴中度日。

人类在丧失了信仰之后,就会完全沉溺在这种愚痴里。

所以,真正能够挽救环境危机的,是我们能够重新发现生命的真相。

生命只是一个短暂、瞬间和不可靠的过程。

因此,活在当下、知足、节欲、安乐才是洁净我们自身、洁净我们内心,并且也能够洁净我们这个世界的唯一可行之道。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一点,就能知道,最伟大的精神和感情,并不是什么美国精神,或者中国精神,或者任何精神,而是一个有信仰的头脑,一个慈悲的内心。

有了慈悲,我们就能够避免这个世界被持续的破坏,也能够避免我们自己深受其害。慈悲的人能够懂得因果铁律,心存畏惧,因而就能够懂得护生、惜福。

诸多实例证明,确实只有佛教信仰,才是保护环境的最根本、最有效,也是最彻底的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iloveweiqi 于 2015-3-29 09:09 编辑

一位出家人说过:如果这个世界上有10%的人真实的信仰了佛教,那么,世界经济就有崩溃的可能。但是,环境会变得更好。



为什么呢?因为佛教让人懂得事理,明白节制欲望,清净内心。


而当下的所谓现代化社会的所有根基,却都在于激发人的滚滚物欲。


当佛教全力以赴地教你怎么节制欲望的同时,当代社会却在从所有的角落,所有的角度,来激发你内心所有的阴暗之处,让你为了消费或者能够消费而热血沸腾。

这并不奇怪。其实这就是现代化的真相,也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逻辑结果。

我们说,所谓现代化的当代社会,消费就是让一切能够运转得当的润滑剂。

说白了,就是金钱的力量。那么,到底什么是消费?消费背后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而消费又是如何从一个极正常的行为,变成了当代人顶礼膜拜的神圣之物?

自从有了社会最低的分工,也就有了消费。一个制陶者和一个农夫之间交换他们的产品时,他们就在彼此消费对方。消费,是社会分工背景下,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必须要进行的活动。这是最基本的消费定义。

但是,随着交换越来越发达,随着社会分工和社会结构越来越发达,消费变得越来越复杂了。消费,从最基本的需求,变成了一个被诱导、被鼓励、被武装起来的猛兽。它就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含义。

最初,消费是因为生活所需而被动进行的。人们先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去市场上寻找什么。

但是,当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已经很容易被完全满足,因此变成了人们去市场上浏览,看见什么,就产生了消费的欲望。

因此,消费完全是一种被诱导和被制造出来的东西。

事实上,当代社会实际上是很可怕的。你所能够看见的,使用的,接触到的,以及你脑子里所能够想到的,你的快乐、失落和悲伤,统统都是被社会的消费文化控制的。

大工业集团控制媒体,而电视、广播、报纸又每天都在影响你的判断,你的思维,你的结果。

最终,帮助你建立起一套差别不大的世界观:赚钱,把它消费掉,日子过得更好,更高,更强。

这种塑造的力量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你试图独立去思考的时候,会加倍地感到孤独。如果你不想被这个社会摔出拐弯处,最好就是乖乖地参与到游戏里去。

但是,刺激人的消费狂热并不简单。

它要把人内心最丑陋和最阴暗的那些力量激发出来。

当你的邻居买了新车,汽车销售商是不希望你能心平气和的。

他希望你能心生妒忌,并且暗暗发誓自己也一定要买一辆更好的新车。

事实上,我向你保证,汽车销售商的目的总是能够达到。但你完全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当你产生这种嫉妒之心,并且为汽车销售商增加利润的时候,你的内心已经中毒了。

因为你在潜意识里,已经把你的邻居当作了你的竞争对手,甚至是敌人。你不愿意衷心地为他高兴,他能消费任何你消费不了的东西,都让你抓狂。

假如你不相信消费欲其实是一种微量的毒素,那么,就看看消费强迫症患者或者消费成瘾者吧。

他们就是中毒症状明显之后的表现,毒素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一个医生曾经这样描述道:

当我们把“上瘾”一词和购物、花钱联系在一起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是指心理层面的依赖。

海洛因或酒精上瘾是身体上的依赖,而赌博上瘾或购物上瘾则是心理层面的依赖。

心理学研究显示,很多人,尤其是女性,购物上瘾是为了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或是用于补偿现实生活中的遗憾,也就是所谓的补偿性消费。

对于这些女性来说,购物成为逃避现实问题的途径。

身陷补偿性消费怪圈的女性赋予了金钱原本没有的力量。钱并不具有解决问题的魔力,它只不过是交换手段。

但是,补偿性消费者在花钱购物中体会到的那种高昂的情绪却使她们深信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这种高昂的情绪转瞬即逝。

购物痴狂描述的则是一种身体上的症状,包括脉搏加速,血压增高,当然也伴随着一些心理状况,比如感觉无法行走或是做出购物决定后的莫名狂喜。

这些都是大脑的自然反应。简单地说,大脑的“快乐回路”被激活,并释放出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它诱发了我们兴奋的身体和情绪状态——人们为此上瘾。

然而兴奋之后是持续的低落——面对节节攀升的债务的愧疚,以及面对床底下那些尚未拆封的袋子的自责。

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女性朋友找到我们寻求专业的咨询和帮助。


很多人有时会出现花钱过度的情况,这是正常的。而强迫型购物狂由于心理上瘾而坚持要去花钱购物,不管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债务、家庭破裂、情绪低落等等。这就必须要及时治疗了。

适度而快乐的消费,是生活里的锦上添花。但是完全被当代社会的消费文化牵着鼻子走,你就会完全迷失了自我。

这意味着你不仅要一点一点地放弃财务自由,也意味着你的焦虑、空虚、自卑同时也在逐日增加。

更重要的是,消费文化还试图要你彻底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愿望,要你彻底放弃自我,变成一个古怪的动物,就像是传说里的貔貅,它把市场上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都吃下去,而且从来不拉。

事实上,我们生活环境的变化,跟我们这个时代的消费文化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环境从来没有自己变得更糟糕——我们内心狂热的欲望,使自己彻底忘记了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生活。

我们在逛那些光怪陆离的高级商场的时候,我们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从而变成了一个贪婪的貔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我们为什么面临那么多困境?我们这个社会出了什么问题?而我们自己又出了什么问题?

自从1840年自大的中国人被英国军舰痛揍了一顿后,这个民族就变得敏感、自卑和小心谨慎了。

从那时起,到现在的这一百五十年里,中国人虽然很少在口头表达他们对西方的羡慕,但是从李鸿章、左宗棠到孙中山,一直到现在中国的治理者,其实都是怀着一个失败民族的失意,来窃窃地希望自己能够追上西方的脚步。

不管是否承认,中国人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开采矿产,建设工厂,通过诱骗或者强制来推行城市化,大量使用化学农业改造传统农业,建立法制及秩序。

中国人一百年来一直渴望“现代化”,这曾经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后来我们才发现,这简直就成了一个噩梦。

亿万吨的废水和有毒的污染排泄到长江淮河,我们可能需要再等一百年才能让它们恢复清澈。

优质的土地被圈占,在上面建设的工厂还没有投产就开始亏损。

大烟囱日夜排泄黑烟,笼罩湛蓝的天空。古老的建筑被推土机推为瓦砾,偶尔看见一个完整的四合院都觉得惊奇。

城市风貌已经不复存在,每个城市都是千篇一律的高楼。曾经的历史文化名城,宏大气魄的伟大城市北京,被鄙弃为“充塞着二手货的平庸之城”。


数目庞大的财政收入和银行储蓄成为城市建设的急先锋。


外国人会被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所震惊,他们往往会吃惊于那些一夜之间就拔地而起的楼群。


十年前,北京的中关村还有农田村舍,而现在,则被最豪华的高档写字楼所替代。事实上这些建设都是来自国家财政和动用的公民储蓄,而不是市场运作的结果。


他们还会惊讶于街上那么多的豪华汽车,里边坐着非常年轻的美丽女子,以及那些热销的别墅公寓,还有喜欢在纽约伦敦进行奢华采购的中国人,他们的出手阔绰令人羡慕。



这些表象正在迷惑乐观主义者们——国有经济的破产所造就的新贵在社会最耀眼的地方招摇过市,被广泛报道,而大面积的贫困者默默无言,似乎他们并不存在。

对现代化进程的喝彩声响成一片,失望的眼神被淹没在报章和电视中。

乐观主义者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化肯定是有一些缺陷的,但他们拒绝补充下面的话:这些缺陷可能需要我们用几百年的时间来弥补,甚至是永久无法弥补的。


也许我们可以忽略北京的古老城墙被拆毁,或者忽略淮河被彻底污染,或者忽略由于高速挺进的建设速度而导致的能源匮乏——


但有个问题我们无法忽略,也绕不过去。我们究竟要干什么?




当我们以高速铁路来取代马车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并不能抢回来更多的时间。


相对来说,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确延长了普遍的寿命,但我们这样漫长的寿命未必是舒适的,很可能其中有1/3是在病痛和衰老不堪中度过的。


我们也的确能够以高铁的速度前进,但并不妨碍我们在城市里穿行去上班的时候迟到。


我们有了很便捷的电子书——但当代人并没有比古人更好的阅读习惯,甚至没有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




现代化究竟是什么?


那些脱离了幸福核心的高楼大厦、IPAD、高档衣服,那些脱离了蓝天绿水白云的城市,那些脱离了大自然的吃快餐长大的孩子,我们要这些现代化究竟做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注意的是,在联合国环境署的一份报告里,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他们认为,除非我们改变吃动物产品的饮食习惯,否则地球最终走向灭亡将是不可挽救的可怕未来。


“我们正逼近临界点,这不再是理论而已,现实世界中指证历历。唯有全球真正改变饮食习惯,不再吃动物产品,才能真正减少对环境的冲击。”


以上这段结论取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欧盟执委会,这份名为《消费和生产对环境冲击的评估:重点产品与材料》确认造成环境压力的两个主要因素:石化燃料与农业,特别是动物养殖业值得关注。


报告呼吁:彻底改变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方式。自然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畜牧业产品、尤其是肉品,耗用了庞大的资源。


如果我们真的想认真讨论生物多样性、水质、硝酸盐污染、碳排等问题,就应该从农业下手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份研究指出:肉和乳制品两种动物产品,比植物性替代品需要更多资源,且造成更高的碳排。此外,非季节性蔬果成长、冷冻或空运时,都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英国自然灾害专家比尔麦圭尔曾发表文章提醒说,忘记全球恐怖主义吧,因为地震、超级火山和飓风的定时炸弹正在滴答作响,它们的威胁更猛烈。


麦圭尔列举了可能发生的十大灾难,其中包括:飓风席卷纽约、海啸摧毁北大西洋沿岸、2030年地中海沿岸沙漠化、本世纪内海平面可能上升1~2米——上升1米将威胁到地球上1/3的农田,如果上升4米,美国迈阿密海岸线以内60公里的区域都会变成汪洋大海。


沉沦入海底的还包括整个中国上海、福建以及广东海南全省。


那么,人类离安全气候的边缘还有多远呢?德国科学家说,只有2摄氏度——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再升高两度,那么人类的生存条件就将受到威胁,人类社会就将陷入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2度这个界限是欧盟科学家提出,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引用了该结果。他们特别强调以2度来作为危险水平。


说到底,这是一个“要钱还是要命”的问题。很多接受采访的学者在私下里摇头叹息说,不消耗资源,就不能发展经济。


地球的问题很重要,天空的问题很重要,大地的问题也很重要——但是,当涉及到具体行动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原来还是自己的钱包最重要。


人类为了发展经济,赚钱,过上更加富足和奢靡的生活,已经完全忘乎所以了。因此,道理就挂在墙上,怎么做,却是另外一回事。


那么,未来呢?或许我们不会亲眼目睹灾难到来的那一天,但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愚痴是最大的贫困
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认为贫困和环境是一对不可协调的矛盾。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就必须要牺牲环境。至少在某一个时期,牺牲环境,以换取富裕的生活和充裕的财政收入。

但当我们仔细考察这个问题,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有人认为,贫困造成生态环境退化,即认为,贫困地区的人们开垦边际土地导致水土流失,到稀疏的草地放牧导致草原退化,砍树烧薪破坏了森林资源。这一看法似乎很有道理,而实际上农民在日常生活和劳作时,是保护当地资源的。

农民常在房前屋后、庄头村边种植树木,视它们为护村林、风景林。农民参与乱砍滥伐森林,主要还是与国家的林业和权属政策有关。从某种意义上,他们是被政策怂恿着去破坏环境的。

贫困的农民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差,使他们成为自觉不自觉的生态环境破坏者,这有时是事实。

但这指的是他们即便不会主动地、有意识地保护生态环境,对于他们赖以生计的衣食之本: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他们却是知道应该如何维护的。

对于有稳定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资源,他们总是精心维护,而对于利益虚化的资源,他们才没有保护的意识。这就是为什么政府组织的造林活动,有资金、技术、物资和政策的保障,但林木的存活率很低,“年年造林不见林”,而农民房前屋后的树木,不需要技术指导和护林员,仍然长得很好。

所以说,不能把生态环境的破坏,简单地归结为贫困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差,其中有着更复杂的体制、政策和社会原因。

贫困的农民并非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者,相反,越是贫困的人,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损害就越大。当村边河流被污染了,穷人只能饮用被污染的浅水井里的水,因为他们没钱去打深水井,更没钱去买桶装水。

当山林被砍伐,水土流失毁坏穷人的田地,他们的衣食之源就会断绝。越是贫穷的人,其生活和生产越是依赖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环境恶化,他们将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所以,如果不是不当政策的引导,穷人会是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维护者。

引起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首先发生在城市。在一个个很小的城市空间里,聚集着大量的人口,进行着大量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大量排放的污染物无法及时消散、稀释、分解和疏散,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有毒危险品的危害。城市,尤其是中国的城市,长期以来是远离贫困的。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城市里的贫困人群正在形成。

中国的现实是,城市环境污染还在相当严重的时候,城市贫困问题已经浮现出来。但在政策层面,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城市减贫安排。

一方面,城市穷人更多地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当城市自来水受到污染时,穷人没钱买桶装水;当大气污染严重时,穷人没钱买空气净化器。另一方面,治理环境污染时,如果没有有利的政策安排,穷人可能要承担较大份额的治理费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穷人更多地暴露于环境污染之中,可能更多地受到有毒有害废物的危害,从而患病的风险更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形成贫困的一大原因。

这一切都能够有力地说明:穷人不是环境的破坏者,破坏环境也未必带来富足。必须牺牲环境才能得到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的观点是荒谬的。

事实是,承受贫困的人,往往是对环境最依赖的人群,也是最愿意保护环境的人。


以汽车为例子。尽管人人都知道,开车会污染空气,侵害你的呼吸,但是,对于一个每天需要上班来赚取生活开支的人来说,他不开车,就要去挤地铁或者公交车。

在上下班高峰的时候,著名的一号线地铁会把你挤成一张照片,你还必须要承受其他的困扰:丢了文件,掉了鞋子,被变态者骚扰……完全斯文扫地,毫无人的尊严,因为当你的脸紧紧贴着窗户的时候,你会想到,当年从非洲运输黑奴到美洲的时候,情形恐怕就是这样的。

这是必须要买车的第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是政府给你的。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汽车工业和汽车消费都被作为GDP的重要拉动力而被鼓吹,购买汽车被社会普遍认为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也是城市繁荣的标志之一。

但是,普通市民乘坐便利的公共交通,却并不能证明城市的繁荣。

第二个理由就是,你的成功与身份也需要一辆好车来表达。人的虚荣心熊熊燃烧,因为你在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都会习惯性地在饭桌上比较彼此使用的手机,在餐馆外,则会比较彼此驾驶的汽车。要坐公交车去参加聚会?宁肯死了!

仔细观察贫困这个现象,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混淆了两个问题,

第一是事实上的衣食无着的贫困,

第二是与别人比较或者因为内心空虚而造成的贫困感。

贫困和贫困感实际是两回事,我们只是常常有意或无意地把它们混为一谈。

在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绝对的贫困实际是少见的,更多的则是贫困感。

贫困感才是最大的问题。

它既有我们这个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的原因,也有我们内心的虚荣妄想之毒熊熊燃烧使我们辗转反侧难以安眠的原因。

说实话,这是一种最大的愚痴,而这种愚痴,不仅破坏环境,还破坏我们的人生,毁灭我们的幸福,摧垮我们的指望——它才是最大的贫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更为严峻的一个问题是:环境在遭受屡屡破坏之后,保卫环境的行动却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破坏活动。当保卫者开始实施保卫活动之后,一轮新的破坏活动也随着开始。这是一个多么荒谬的话题。

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统计全区草原发生鼠害的面积达到9821.68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4245.96万亩,接近44%。

在内蒙古乌拉特草原生活了40多年的牧民苏雅拉图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老鼠。他说:“到处是老鼠洞,都不敢在草原上骑马了,马蹄要是陷进去很容易摔倒。”


每公顷2800个有效鼠洞口是个什么概念?据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草原工作站工作人员介绍:“以长爪沙鼠为例,按照《草原主要害鼠危害分级表》的规定,每公顷650个以上有效洞口已经是重度危害,而每公顷1000个以上有效洞口算是极度危害。你可以想见2800个洞口的严重程度。”

事实上,内蒙古草原的最严重的破坏,就是保护环境的活动引起的。

首先,牧民大规模的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地退化,草地退化引来了鼠灾。

这是第一轮破坏。

然后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向牧民发放鼠药,甚至直接用飞机喷洒鼠药,这些鼠药的确药死了很多老鼠,但这些带毒的老鼠尸体被狐狸、蛇、老鹰这些老鼠天敌吃了之后,也跟着纷纷死亡。

但是老鼠的繁殖能力远远大于这些天敌,于是,次年,没有了天敌的制约,老鼠之灾空前绝后。这就是第二轮人为的破坏。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滇池。

滇池历经二十多年的治理,投入资金达上百亿之巨,水质却没有实质性转变,反而成为各方的实验品,耗费大量的资金。

曾在昆明市政府担任秘书多年的滇池研究会秘书长李国春说,云南自1993年开始治理滇池,至今已逾18年,其中“九五”期间花费20余亿,“十五”期间近20亿,“十一五”的总费用计划为170余亿,现在已经花费70余亿。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已经公开的“十二五”计划里,上面列举的治理滇池的总费用盘子达到420亿之多,涉及100多个项目,包括引水、环湖截污、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


云南省当地媒体如是叹道:一个又一个五年过去,几乎与昆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一致:滇池水质依旧,恶臭更甚。

这些钱又花到了哪里?李国春的手上也只有一份稍微详细的资金去向表,而在滇池持续多年的治理中,也被各路专家用于各种实验,花费资金亦不菲,水葫芦就是最新的一个实验品。

污染生态学专家、云南大学王焕校教授说,包括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院校都曾经在滇池实施过污染生态的实验,项目资金都不在少数。

如清华大学建立一个十平方公里左右的实验区,花费达2600万元,他给予的评价是“成本太大,不宜推广”;

而某院校一个9000万的实验项目,实验之初有效果,但仅仅两个月不到,实验区又恢复原样,实验宣告失败;

武汉大学的鱼类实验,也没有明显效果,还有院校计划在滇池里造围堤搞湿地处理系统,而最近的“十一五”项目,课题资金就达7000万元。


几乎以滇池为家的张正详对于滇池上的这些实验再熟悉不过,他将这些实验形象地归纳为:先“动物”——鱼,后“植物”——水葫芦,滇池就是一只小老鼠。

云南当地媒体曾发表质疑文章称:云大学者按环境货币化换算公式做了一项课题,结论是:滇池流域的利润收益,在扣除环境指数和治污投入后,呈负数,意思很简单,历年在滇池流域投建的产业收入,带来的只是赔钱生意。


“滇池在多年的污染中,就是一个大实验场,各方专业人士都在对它的治理进行实验,滇池投了数不清的钱,而实验的结果呢?

我们都看到,它还是没有清”,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侯明明如是说。

记者在调查中深刻地感触到一个问题:对正义没有坚定信念的执法者,法律终将会成为自己牟利的工具;

对因果没有真诚信仰的行善者,他们的善行也一定会沦为谋取名利的捷径;

那些对生命没有真正敬畏的人,他们保护生命的行动,最终也会变成戕害生命的恶行。

环境保护亦是如此。

当我们内心的欲望并没有减少,我们的道路仍然指向错误的方向时,妄谈什么环境保护,只能给一些人增加赚钱发财的崭新途径而已。

有些地方政府,以环境污染为要挟,向中央政府要求不停地增加拨款,但污染却越来越严重,因为污染越严重,他们得到的拨款就越多。

有些丧失了良知的科学家,只知道利用环境污染的公益名义,申请课题经费,将老百姓时代居住的家园作为实验室的小白鼠,徒增其污染的种类和程度。

事实上,从张星水律师身上,我们就能深刻感受到法律的无奈。

张星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和美国坦普尔大学,早年供职于司法部中国律师事务中心,曾在2003年轰动一时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孙大午“非法集资案”为被告做辩护律师。

这个当年认为法律乃至高无上的人士如今成了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中国普遍缺乏对法的敬畏、权力泛滥的时候,他转而求助于佛法。

我们不能不哀叹,并且承认:单纯依靠立法者、执法者以及守法者的自律,我们生存的环境难以重见天日。

那不仅是一厢情愿,更是“与虎谋皮”。

一个没有信仰也没有敬畏的国度,这些国民是不惮以最糟糕的手段来牟利的。

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思这些问题,重新回归到正确道路上来。这条正确的道路,就是启发我们的真知,认识生命的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19:00 , Processed in 0.20047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