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911|回复: 0

艾绒的传统炮制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7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仙人掌1973

翻看了大量的中药炮制方面的书籍杂志,找到了零星的艾绒加工文字记载。大同小异。从文字上看,太简单了,大都是石臼木杵,不断的捣筛,按一定比例捣成就可以了。或者手搓。(这个后面讲)自己一实践,才知道,其实里面学问很大。这里不得不敬佩我们的老祖先,言简意赅。

  怎样晾晒、捣杵、挑捡、卷制、保管都没有细讲。包括加工工具都没有祥写。我常常在想:老先人太厉害了,在炮制工具如此丰富的神州大地上,为何独选是石臼?木杵?为何不选其他的工具?

    原因大概如此:石臼极大,比冲钵大很多,一次能捣较多。石材易得,坚固耐击打,不生锈,不怕雨水潮湿。不用时还能存水。笨重防丢。不伤药性。用手捣比用脚蹬铁研船方便。木杵也易得,易制。捣杵过程基本无热。有韧劲,对石臼的破坏微乎其微。用铁杵易热、破坏大、易锈、伤药性。在当时还显贵重。为什么不用磨子呢?我们的先人肯定早都发现磨过的都是碎渣,无法成绒,弃用了。如果能用,肯定会留下丁点记载的,很可惜,看都过的所有书上都没有讲用粉碎的方式炮制。为什么不用研船呢?道理大概也差不多。想明白后,在加工过程中不断的有新的小东西要用到了,比如口罩、头套等,加工思路定型了,就该请主角艾叶上场了!

  关于艾叶,有说不完的话,一种承载了千年中医药精华的本草,离我们已经太远了。重西轻中,重药轻针、重针轻灸,功利、经济利益、灸法的缺点、劣质艾绒的出现等等原因使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病方法,没落到少人使用、少人问津的地步。只见针刺病、不闻艾绒香。我说的夸张吗?绝对不是。你可以回想起你是怎么知道艾灸的,你可以到你所在地的中医院里去看看谁还在用艾灸、谁会用艾灸?这几年渐兴的艾灸热,很多人都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大量的韩剧、日剧中处处有我中医的影子。按摩、刺血、艾灸、针刺、热敷、刮痧、拔罐这些本应在国产剧中出现的东西,叫韩日发扬光大了,韩国人高兴的到处申遗。当然,近些年,国家重视这方面,中央台也配合播了两期关于艾灸的片子,学术研究也有新成果付诸于册,举国上下,尤其在老百姓中蹦发出极大艾灸热,艾灸慢慢的又回来了!

  关于艾灸,解决了手工加工问题,还有一个大问题要解决,那就是艾叶道地的问题。从前我总以为厂家生产的艾条就用的是蕲艾,到头来才发现那是我的幻想。我问周围的艾友谁懂蕲艾,没有一人知道,都没见过。于是09年的五月第一次去了蕲春,找着了书上讲的蕲艾。从不知道到了解、到喜爱上蕲艾,我也从一个拿来主义者便成了手工业者。这是悲哀。一种对质量缺失的悲哀。如果厂家能够按章炮制,我肯定不会远隔千里自己去寻找。把蕲艾拿在手里,那种感觉无法形容。蕲春是李时珍的故乡,药到蕲春方显奇啊!

  提到蕲艾,不能不提到大明医圣李时珍。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1518-1593)生于蕲州(今蕲春县蕲州镇)。关于李时珍的生平和贡献,历史自有褒奖,网上都能找到。本文中主要说说李氏父子和蕲艾的典故。

  李父李言闻是名乡村医生,在当地颇有医名。,史书记载李父曾着有:《蕲艾传》云: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这可能是悠悠千年中医药史上唯一的单味道地药材的专着,可惜已经失传,这段话也是出现在别的书上的,互相引用才保留了下来。李氏父子多次从麒麟山采集艾叶标本种植于家园,进行研究。后李时珍将艾叶收载于《本草纲目》中,并附用艾叶治病的单、验方52个。同时对家乡的蕲艾十分推崇,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万物,天下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这段话被视为蕲艾的经典论述而被历代医书传载,蕲艾也因此声名天下。后作为贡品进贡。

  关于灸酒坛的说法,我试过几次,选4、5种市售艾条和陈蕲艾条同时灸酒坛,感觉大相径庭,要么火力小,热不够,要么火力油大,酒坛烫手,唯独陈蕲艾灸后灸坛温和可触,当知此言不差!现又有梅全喜医生,执着于蕲艾的研发,考古论今,着成《艾叶》一书。古今学者两次以其为题着述,实属罕见!

  李时珍去世后,安葬于当地雨湖,与父母长伴同眠。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他,1955年及以后,对他的故居及陵居进行了数次修整,成立了李时珍纪念馆。位于蕲州镇,现免费开放。国家还特地在蕲州镇成立了国家级的中药材批发市场。原中科院郭沫若院长在李时珍纪念碑上题词,高度评价了李时珍的卓越贡献!

  那么蕲艾究竟和其他的地方艾有何不同呢?

  从外形上看,蕲艾异常高大,普遍在1。5——2。5米之间甚至更高,艾叶大,常大于成人手掌。叶厚,纸质。叶干了后轻搓就能成绒。其他的地方艾在端午前后大家都能见到,高不过一米,叶小,干叶手搓后易碎成渣,成绒率低。从香味上也很容易辩别,蕲艾有种特异的香,有些像薄荷味,但又不全是,新叶气味浓郁,陈叶悠长飘香,这种香是所有地方艾所没有的,假冒不了的。其他地方艾同场放置一段时间后,索然无味。从使用感觉上描述,陈蕲艾灸后温润有力,穿透力强,热往深层走。其他地方艾灸时或无力、或灼痛。当然,仅从以上三个方面讲蕲艾优于其他艾,肯定是不行的,没有说服力的,怎么办,拿数据,让数据说话,数据就是证据,呵呵!现在人都相信现代医学检测出来的数字,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了。幸好,搞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不在少数,有关蕲艾和其他艾的各种对比、研究均有论文发表,有最终的结果。在《中国针灸》杂志上很多,其他类似杂志也很多。或者在中国知网里找。我看到了一些。当然了,蕲艾虽好,如果您个人始终觉得故乡艾好过蕲艾,但用无妨,学术之争,不伤大雅!

  在将加工方法和艾叶的问题搞清楚之后,配上加工工具就可以开工了。还是先说石臼,这是个需要考究的小问题,为什么呢?我买了好几个石臼,有大有小,有凿出来的,有机器加工的。一般以倒圆锥形的多见,好用。平底的臼不好用。这个东西20年前在中华大地比比皆是,现在想找真的很难很难。通过对比,发现不同的石臼,相同的过程,结果是捣制难易不一,捣出来的绒也不尽相同。细看,发现原因:古时的石臼,都是人工凿出来的,尤其在内壁上都会有斜槽通到底部,或者四周凹凸不平。而现在的石臼是机器旋出来的,内壁是光的。带槽、或坑的石臼因为有突出棱,所以极易加工。和机器粉碎的绒稍有相象,所以有些人将艾叶机器粉碎后过筛冒充手工的的,当然这个能分出来的。用内壁光的石臼,因为没有槽,所以是整体受力,力量再大都均匀了,硬砸出来的,加工费时费力,但是绒较粗较长,感观好。两种石臼捣制出的艾绒在燃烧时间上略有差别,前者燃时稍短于后者。

  再讲木杵,像棒球棒的家伙,一般来讲,选杂木好,质地硬,前端肯定要做成与石臼底吻合的形状,一般都成锥形,轻重、长短、粗细都要靠虑,考究点的找木工或金工车一个,找不着的到农贸市场卖农具的地方买个大的锄头把,回去慢慢加工了。

  捣量,也就是捣多少下能成功的问题。书上多记载千余下,一千一和九千九都可以叫千余下,到底是多少下呢?经过实践,捣的数量和艾叶多少、艾叶的大小薄厚、石臼的形状、力量的大小、频率、木杵的杵头都有直接关系,一般而言:每次加工艾叶越少越好捣制。量产情况下在七千下到八千下之间,这指的是粗绒,按5:3讲的。细绒(5:1)捣数更大,在粗绒基础上再加一倍左右。

  筛网,用多粗的筛网筛绒呢?古书没有记载,网眼大,全漏下去。网眼小,杂质下不去。终于在蔺云桂医生的大作《针法灸法》中找记载(这是一本好书,都是个人经验之谈,绝无废话):25目的筛。我把10目,25目、目的筛买回比较,果真方便。

  艾条卷制。绒捣好了,该卷了,古时人都用手卷。但缺乏紧实感。 为了卷的紧实方便,我试过几种方法,找木工师父做的、在网上买的好几种卷烟机,但效果均差,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得以成功,并且率先放到我的淘宝小店里售卖,受到欢迎并且被仿制,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成就。用此机可以随意卷制很紧实的艾条。

  使用中的问题;艾条燃烧后会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艾头的问题,一个是艾烟的问题。好的艾头扔掉可惜,尤其是手工陈蕲艾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自己做了个助灸棒,简单实用,每一根艾条都可以充分燃尽。

  至于中途不想灸了,想灭掉,方法太多了。怎么样灭香烟就怎么样灭艾条。艾烟到底对人体有害吗?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甲说有,乙说没有,怎么办呢?信谁的?艾烟可以熏治很多皮肤、外科、感染类的病,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有些人初闻艾烟很不舒服,这也是个事实。所以医院里少人使用。为了防范艾烟可能带来的困扰,个人认为:在不需要艾烟治病的前提下,采取一下排烟是必要的,虽然我个人很习惯艾烟熏了,暂未有不良反应。有些灸馆里有专门的去烟装置,思路很好啊!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不动手永远体会不到其中的五味杂陈!

  1》艾叶晾晒挑捡。选陈年艾叶,充分晾干后,将杂物及叶柄尽可能的挑、摘干净,挑的越净,对后面的加工越方便。新艾是不适合做艾绒的,因其含油大,火力猛,易灼痛,伤人筋脉,而且烟很呛人。就像新砍得木头,自然条见下,要做家具,都会将木头阴放一、二年,待其干后,做出的东西才不变形。新艾再晾晒,始终叶子里面发潮,特别难捣制。所以除非做样品,平时我不会做新艾绒的,费工不说,还用不成。

  2》捣杵、筛。取适量的艾叶放入石臼中,开捣。如果你住楼房,得要给石臼垫厚垫子,不然咚咚声会影响邻里团结,一般陈艾灰大一些,所以还应准备口罩(纱布防尘的,不是防甲流的),带个浴帽,穿个脏衣服。把捣制的地方尽量与世隔绝,以免灰飘万里。初次的先捣五分钟,筛一遍,如此4——10遍。怕手磨出泡,还可以戴手套捣的时候,用点劲,别装的跟没吃饭一样。可以左手换右手。可以在石臼上用一次性床单(无坊布)盖住,开一个比杵略大的孔,将杵穿出来,这样防尘效果很好的。筛绒也很有讲究,给筛子做个布套,大部分灰能落布套里。筛的时候手要压着绒筛,因为有很多的叶梗夹在绒里面,如果不压的话,梗根本出不来,所以这个也很重要。最后就是在绒里将更细小的梗再挑出来。

  3》卷制保管。卷制最好用棉纸或桑皮纸,封口用蛋清,不能用浆糊。至于为什么?你点着艾条就知道了。留点悬念给大家。艾条易跑味,串味,所以不要和其他物品混放,存放时注意将口封好,拿保鲜袋或自封袋均可。

  经过以上的劳动,恭喜,你也成了一位原始的手工业者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3 12:50 , Processed in 0.17842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