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12|回复: 2

[大德开示]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三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8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0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0三集)  2011/5/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0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零一面,倒数第三行从当中看起:
  「是故经云菩萨摩诃萨」,从这里看起,「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这是《安乐集》上所说的,引用大经告诉我们,菩萨,三贤位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称菩萨,摩诃萨称地上菩萨,就是十地菩萨,菩萨摩诃萨。恒以,恒是恒常,常常没有间断以功德智慧来修行,也就是起心动念与智慧相不相应?与功德相不相应?这是真干的人。下面说,「若始学者」,这初学的人,「未能破相」,破相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菩萨破相了,摩诃萨不但破相,连见也破了。《金刚经》上说破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菩萨都破了。四见是《金刚经》后半部,「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个境界深了,摩诃萨破了。《般若经》里面所说的,多半都是讲的别教,别教初地相当於圆教的初住。所以《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都是摩诃萨,都是大菩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圆教跟别教不同的地方。破相不容易,可以不必破相,这就是净宗的带业往生,不破相也能成就,我们才有指望。怎么修法?「依相专至」,就是专念到极处,本经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专念到极处,「无不往生」。后头特别嘱咐「不须疑也」,不需要怀疑,这个事情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疑,大经里面说是菩萨最大的障碍,有怀疑就不能够精进,破坏了精进;不但破坏精进,有时候还堕落。
  「现世行人,实应谛信此说」,现在这个世间修行人,实实在在应该,谛信是真信。谛信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把这些道理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你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了,这个信叫谛信;不是迷信,不是勉强的相信,是真信。「不必先求离相」,这是净宗无比的殊胜,「但当老实持名」。相信佛菩萨告诉我们的话,决定真实,这个理太深,相太复杂,我们只要相信佛说的,决定不动摇、决定不怀疑,你就一直念下去,持名念佛一直念下去。「依相专至,无不往生」,前面说的。这个办法实实在在是为现前众生,「度生死海之指南针也」。这是讲我们现前,现前众生只有这条路,指导我们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条正确的方向,我们无需要怀疑,决定成就。
  「上」,这上是上面一段,「广引经论,以明持名念佛殊胜利益。至於持念而云专念,更云一向专念者,如《观念法门》所云: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无量寿佛名就是阿弥陀佛。诸佛菩萨慈悲到极处,不忍心看到众生造业受报,六道轮转苦不堪言。在六道,我们一定要知道,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为什么?一个人,我们细心去观察,观察自己、观察别人,从早到晚,从初一到腊月三十这是一年,决定是恶念多、善念少。什么是恶念?为自己就是恶念,为众生就是善念。那我们想想,我这个念头是为自己的多,还是为众生的多?为名闻利养的多,还是为正法久住的多?这一比较就知道了。恶念多,恶的行为多,那你在六道里头,就在三恶道的时间多。又何况六道众生烦恼心所二十六个,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换句话说,善敌不过恶,恶念多,恶的习气重。不被恶习气所牵所染那就不是凡人,修行没有相当的功夫,不可能不被环境所染,被环境所染肯定是搞六道轮回,轮回心造六道的业。阿弥陀佛把这桩事情看清楚、看明白了,知道六道众生修行成就难,太难太难,确确实实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成就。
  也让我们想到,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的大法流传在世界各地,有些地方一、二百年就没有了,有些地方五、六百年就没有了。当年弟子们传法四面八方分头去教化,唯独传到中国来这一支,在中国确实生根、茁壮、开花结果,成就超越了印度。这什么原因?这个原因我们早就体会到了,因为我们认识佛法是师道,中国人懂得,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不孝父母,他怎么会尊师重道?在外国确实他们也懂得孝道,我们在许多宗教典籍里面看到,但是没有中国人那么重视,没有中国人那么认真。认真落实孝道的是中国这个族群,佛教在中国发展自然就很顺利。像净业三福,这是大乘最高指导原则,佛自己也说得很明白,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菩萨修行成佛都不能离开这三个原则。它头一句就是「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这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佛教传在其他地方都没落?没有孝道的根。中国人孝道的根扎得好!
  今天世界的灾难,一般讲起来,中国人所受的灾难比外国轻,什么原因?祖宗所修积的不一样。中国这个族群,老祖宗是依伦理道德起家的,当然就不一样。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在中国至少认真教学了,我的估计至少一万年,根深蒂固,现在虽然疏忽了这一百多年,底蕴还是很深。过去我们在汤池做实验,三个月,这个小镇的居民良心就发现,我们这些教学的老师一个个都呆了。原先估计要教二、三年才会有点成就,没想到三个月成绩卓著,这证明什么?证明中国祖先祖德厚,根厚。就是没人教,一有人教,马上就明白,就觉悟,就回头了。证明了两桩事情,第一个是人性本善,《三字经》上讲的「人之初,性本善」,第二个证明人是非常好教的,这么容易教。这也是我们的根厚,祖宗保佑,三宝加持,很快人就觉悟、就回头。这在其他国家地区找不到,我们在前几年当中,确实经历过找一个地方来做实验点,找了好几年都找不到,缘不具足,最后是意想不到的在汤池小镇做出来了。
  持名念佛的殊胜利益,「至於持念」,这是《弥陀经》上所说的「执持名号」。大乘教里叫我们什么都放下,净宗是大乘,只有这一门特别,一切放下了,把名号抓住,持名,持名更进一步专念。再进一步一向专念,《无量寿经》上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观念法门》所说的,这就讲到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根、有中根、有下根,这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大家所用功夫不一样,所得到的功德不相同。但是「随其根性」,不管你是上中下哪一种根性,佛都是教你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四个字、念六个字都好。莲池大师在世的时候,有同学向他老人家请教,知道老人是念佛,特别是晚年专修净土,问他老人家怎么个念法?他告诉人:「我念四个字,阿弥陀佛。」《弥陀经》上只说执持名号,名号就四个字。别人问:那你教别人呢?他说:「我教别人念六个字,加南无,南无阿弥陀佛。」别人问:为什么你自己念四个字,教别人念六个字,这有什么不同、不一样?大师就说:我对於净宗、对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深信不疑,发心决定在这一生当中求往生,所以我只念四个字。完全听从经典的教诲,经典教我执持名号,名号就阿弥陀佛。为什么教别人念六个字?别人未必真正想生极乐世界,想往生是嘴上说的,对这个世界放不下;换句话说,他未必能往生就劝他念南无阿弥陀佛。什么意思?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皈依阿弥陀佛,皈命阿弥陀佛,也有恭敬的意思,恭敬阿弥陀佛,客气话。真往生那不要客气,这些客气话可以免去,一心专念。加南无都是夹杂,你看那个专,专到这样的程度,一向专念。莲池大师这个开示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学他老人家那样一心专念,决定求生。
  这下面假设一个问答,「问:五种因缘(指五念门)」,五念门后面有,后面会讲到,「皆是净业。何特於念佛行,专置一向之言耶?」五念门是天亲菩萨提的,他提出来修行有五门,第一个礼拜,第二赞叹,第三发愿,第四观察,第五回向,这叫五念门。这提问的人问到,这五种因缘统统是净业,为什么特别於念佛行专置一向之言,持名念佛为什么要一向专念?「答,此有三义:一、谓诸行为废而说,念佛为立而说」。这个废就是放下,为什么教你一向专念?你要把诸行统统放下,这个诸行是什么?八万四千法门,你要真放下。具体来说,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典你全部放下,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认真精进不懈,你走一条路,意思在这个地方。让你专心,让你能得三昧,得三昧之后你能开悟,决定往生,意思在此地。教你念佛,念佛是为立而说,其他的放下,只立这一门,你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第一个意思。
  「二、为助念佛之正业,而说诸行之助业。」助是协助你、帮助你,念佛是正业,正助双修,要以念佛为正修。助修呢?助修,像莲池、蕅益他们一生教化别人也是应机施教,有时候加上一些助行,有时候没有必要。念佛是正行,助行还是念佛,正助都是念佛,这看什么样的根性。正助全是念佛,特别容易成就,对哪一种人?烦恼习气比较重,比较愚钝这种人,他学教不容易理解,不如一心念佛好。甚至於持戒对他来讲都有困难,不必持戒,念佛,持戒就包括在念佛里头,这佛念好了,你的心里全是佛号,怎么会犯戒!这叫道共戒,念佛里面戒定慧三学具足,不必再去搞那些。往往这些人看到是下根人、愚痴人,到临命终时他的成就,聪明人比不上他,通宗通教的人比不上他。这个事情我们看到了,谛闲法师那个锅漏匠的徒弟,谁瞧得起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经听不懂,也不会念,老和尚就教他一句阿弥陀佛,教他一向专念,念了三年,你看他走得多自在,预知时至。往生前一天,到城市里面去看看他的亲戚朋友,那是什么?辞行,他不说,就是来看看大家,真的是来辞行,第二天走了,这么潇洒!通宗通教的跟他不能比。前面我们提到的,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师,没出家之前泥水匠,也是不认识字,你看预知时至,没生病,走得那么潇洒、那么自在,说走就走。最后留了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深反省,「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最后留这句话。这两个都算是出家人。
  在家居士也了不起,我在初出家的时候,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在佛光山教了十个月,碰上一桩事情。台南一个小镇,里面有个老太太,念佛人,念了三年,时间不长。老太太心地非常善良,不懂佛法,什么神都拜就是了,什么庙她都去烧香。三年前她娶了个媳妇,儿子娶个儿媳妇,这个儿媳妇懂得佛教,劝婆婆不要到处乱拜,家里面设个佛堂,就在家里专念阿弥陀佛。老太太真有善根,听媳妇的话,真的不再去拜了,就在家里面,家里面供西方三圣,就在家里拜佛念佛,三年,站著往生。老太太很聪明,怕说要往生,家里人会吵吵闹闹的,会障碍她,不说,没给家里人说。她走的时候是晚上走的,吃晚饭的时候,她叫家人:你们先吃,我去洗个澡。实际上她办她往生的事情,真的洗澡了,洗得干干净净,换了新的衣服。家里一个小佛堂,就在小佛堂面前,面对著佛像,站著走的。儿子媳妇等她吃饭,等了好久没出来,怎么回事?去找她,房间里没有人,看她真的洗过澡了,再去找,看她在佛堂站著,穿得整整齐齐,手上拿著念珠,喊她不答应,走到面前仔细一看,她往生,已经走了,一点干扰都没有。四十多年前发生的,四十年前发生的这么桩事情,这个小镇的人对这桩事情记忆犹新,我提到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告诉我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什么?这就是一向专念的成绩表现。
  「三、以念佛而为正,以诸行而为傍,故云一向也。下释其义,一向专念,有下三义:一者,废舍余行,专立念佛。」这第一个意思,其他修行的方法统统不要了,我就采取这个方法,一向专念。我们刚才举的这几个例子都是一向专念,无比殊胜的成就,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单提一句佛号,一门深入,不杂他法」。这么简单,锅漏匠成就,修无师成就,台南这个老太太成就,我所看到成就的人很多,都是这个方法。「诸行俱废,唯立念佛名号一法,是名一向专念。二者,唯以念佛为正业,为助此正业而修诸行。念佛为主,余行为助,主摄诸助,助随於主,主助圆融,同入弥陀一乘愿海,故亦名一向专念也」。就是宾主要分清楚,像莲池、蕅益大师他们就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甚至於提出来,持名是正,还以持名为助,正助都是一向专念。有些根利的众生,不是没有,有,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看到,在《高僧传》里面看到,在「净宗历代祖师录」看到,他们学不学大乘经教?学,学华严的、学天台的、学般若的,用这个来做助行。但是助是助主修的,助你一向专念,以一向专念为主,助是助什么?帮助你断疑生信。这个法门难信之法,帮助你认识事实真相,就是经教上讲的诸法实相。为什么?你认识得愈清楚,愈容易放下;换句话说,许许多多的障碍自然就突破。
  障碍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就是对於诸法实相不了解,总以为眼前这个样样是真的,西方极乐世界只听说,没见到,还有怀疑,这就需要经教来帮助。经典帮助我们,这一部《无量寿经》好!大经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解》是黄念祖,我们在一起学习,将学习的心得来分享,我们称它作演义。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认识极乐世界,认识阿弥陀佛,也认识了娑婆世界。我们对这个法门,对这个一向专念的方法相信,深信不疑了,一心专念,决定求生净土,其他想学的全放下,到极乐世界再学。喜欢这个东西都不要紧,暂时放下,先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有的是时间,有好老师、有好同学,同学当中有专门修学这个法门的,修心性的、修法相的、修唯识的,有专门的老师,我们才有能力找得到。
  学什么都不妨碍,寿命长;不像这个地方寿命有限,以有限的寿命学无限的佛法,怎么可能成就?没法子成就。只有到极乐世界首先取得第一德,净宗第一德就是无量寿,寿命长久,那你就有的是修学的时间。又何况在极乐世界就跟上学一样,天天在课堂,时时在学习,真精进,他没有中断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夜晚,因为那个世界是光明世界,不需要依靠日月。我们这个地球要依靠太阳,没太阳就不行,地球的自转就形成日夜,白天、晚上,白天工作,晚上休息,极乐世界没有晚上,所以精进是不间断的。极乐世界人不需要饮食,我们吃饭也中断了,他不需要饮食。进那个学校就修习,毕业就成佛,成佛才离开极乐世界。我们想想,到什么地方,能找到这么好的一个修学环境、好老师?我们修学所需要的条件,那个地方是圆满具足,一样都不缺。回想到这个地方修学多么辛苦,我们想一个清净环境找不到,我们想修学的资料也找不到,指导的老师也找不到,同参道友也找不到,真苦!今天世尊、菩萨、祖师大德,告诉我们有这么个好的去处,这个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去,就怕你自己不肯去。你真肯去的话,人人都能够生极乐世界,人人都能够亲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我们看成一家人,阿弥陀佛知道我们是一体,所以他对我们的爱护,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一点疑惑都没有。完全放心,你就依靠他,对了,依靠他肯定成就。
  第二句里,就是「念佛为主,余行为助」,修积功德,将这些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提升品位。但是助修一定是随缘,不攀缘,为什么?攀缘跟我们的正修就不相应,对正修有妨碍。随缘就没有妨碍,也就是助修的缘是自然来的,我不是去找它的。像我们最近这些年在国外,因为九一一这个事件出现了恐怖战争,这是从前没有过的。如何来把冲突化解,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事情。我们的学校找到我,希望我们帮助他解决,这是随缘,这不是攀缘,这是一桩好事。世出世间法都必须建立在安定和谐的社会,一个动乱就感到非常困难。我们自己生在这个动乱的时代,我们何尝不向往过去祖师大德在一个地方住一辈子,一辈子不下山。东晋时代慧远大师,这我们净土宗的初祖,在江西庐山建东林念佛堂,以虎溪为界,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个人就在那个地方念佛,目的就求生极乐世界,一部经就是《无量寿经》。因为《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翻译出来,远公那个时候就依一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最早翻译的,在我们想像当中,他非常可能是依安世高翻译的本子。这个本子失传了,在翻译经典目录里,安世高确实有这个本子,但这个本子今天找不到。《无量寿经》从汉朝一直到宋朝八百年间,总共有十二次的翻译,这十二种的版本有七种失传,流传到今天只有五种。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采取安世高的本子。安世高他是意译,跟罗什法师一样,非常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古大德翻经,安世高的经典我们喜欢读,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喜欢读。玄奘大师翻了很多,没有人念他的本子,除了《般若心经》之外,这流通很广,其他的经很少人去读它,都用它来做研究的参考资料。他的经是直译的不是意译,翻得很生硬,这外国文法跟中国不一样,中国人有点不太习惯。所以正助我们一定要清楚,譬如在今天你看这个世界的动乱,众生太苦了,如果我们有缘能够帮助这个世界恢复安定和谐,这是好事,有缘就要做,没有缘不需要做,自己一定要清楚,正助分明。前几年我有这个缘分做了,现在年岁大了不想再做了,后继有人,做的人很多,我们就不要做。所以我就一向专念,在《大经解》多下一点功夫,每天跟同学们一起学习四个小时,现在体力还可以。好!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这是无量的欢喜,不再浪费时间,不再浪费精力,一定要守住一向专念,正助都是念佛。
  「三者,以念佛为正,余行为傍。正傍有别」,傍就是助,助修、助缘,正助双修,「主次分明。一向念佛为主,虽不舍余修,仍可名为一向专念也」。「此论甚妥」,这一句是念老他认为这个说法很妥当。「是以念佛行人,莫不兼修礼拜、作愿、回向等念门也」。这就是五念门,五念门再加一个赞叹,再加一个观察就圆满,他提了三个。这要修,就是拜佛,特别是我们现在修行,拜佛是最好的运动,五体投地,每天能够拜三百拜,至少拜三百拜,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活动筋骨。一面拜佛,心里面想阿弥陀佛,口里念阿弥陀佛,拜佛的时候默念不用出声。发愿、回向、赞叹、观察都可以兼修,五念门都可以兼修。天亲菩萨他是念佛往生的,《净土圣贤录》有他,《往生传》上也有他。
  「依据上说,则念佛之人,或兼持往生、大悲、准提等咒,或兼持诵《心经》或《金刚经》等等,只须主助分明,念佛绵密,亦皆不违於一向专念也。」这念老给我们提出的,他老人家自己就是这样的,但是他是以念佛为主,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他还有禅、还有密。李炳南老居士也如此,他每天持咒,他参过禅,好像坐香他没有了,他完全是念佛了,但是他持咒。只要是无论修什么法门,统统都是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可以,这个不违背一向专念。「《无量寿起信论》更彰此旨」,旨趣,彰是彰显,说明这个意思。「论曰」,《无量寿经起信论》是彭际清居士所著作的,「行者既发菩提心,当修菩萨行,於世出世间所有一毫之善,乃至无边功德,悉以深心、至诚心回向极乐,亦得名为一向专念。」彭际清居士前清干隆年代,是一位净宗在家的大德,他没有出家,一生以居士的身分修行弘法。黄念老介绍他的时候说,要用现代的话来讲他是**。彭际清的父亲是干隆皇帝下面的兵部尚书,就是现在的国防部长,他的父亲,所以他是贵族,他无需要去工作,生活没有顾虑。这个人很聪明,不到二十岁他考取进士,这是国家的高考,他考中了,考中一般都去做官去了,他不做官他学佛去了。考中进士,说明他的文化水平很高,通宗通教,显密圆融,在佛门是大通家,他的著作很多,《无量寿经起信论》是他写的。
  行者是修行人,既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你就得修菩萨行,像个菩萨。菩萨大慈大悲,世间、出世间法有一毫之善,这是说最小的小善,无边功德是大善。不管是小善、大善,你要是遇到,你都应该要去做,这是菩萨救苦救难。所以应该以深心、至诚心回向极乐,你看深心、至诚心、回向,它都是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观经》里面所说的,深心是至诚心的自受用,回向是慈悲,大慈大悲是他受用。所以菩萨决定是用真诚清净心,修世出世间一切善,这个意思说得好,修一切善法为谁?为众生,不是为自己。以修善的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不求别的,绝不求人间富贵,决定不求名闻利养,求生极乐世界。真说得好,念老对他这个赞叹,这句话更彰此旨,说得非常正确。
  「不必弃舍百为」,百为就是一切善法,「乃名专念」。舍弃一切法叫做专念,那是对谁?他没有这个能力,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没有因缘,你就不必修一切善法,专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专修善法,你把弥陀念成功了,你临终的时候表演给大家看,这一表演就度了很多很多人。他这个功德,决定不亚於行菩萨道的这些大德们,修一切功德的人,绝不亚於他们,这临终表演这招。我们在香港,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那个时候东莲觉苑的老太太,何东夫人已经往生了,这桩事情我没有看到,我只听说,畅怀法师知道,像何丽香居士她们应该知道。何世礼全家是虔诚基督徒,妈妈念佛,但是儿子媳妇有孝顺心,并不反对,家里面设佛堂专门供养老太太。老太太往生开了个往生大会,招待记者,招待媒体,做了往生的表演,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这一表演,她家里儿子媳妇亲自看到,统统念佛了,都皈依净宗,这真的,这是表演给你看,不是假的。东莲觉苑这个道场这些建筑,就是他们家的老房子,以后捐献出来给佛教做道场。所以老太太很有智慧,往生的时候告诉她儿子媳妇,她说「我今天往生,你们在我身边念几句佛号送给我,也是我们母子一场。」真走了,真看到这个事实真相,所以回过头来念佛了。其实当时要是真有高人、佛菩萨来教她,教何世礼可以不违背基督教,基督教徒也可以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那就更圆满了。
  为什么?佛经典里有,你看许多婆罗门教不都跟释迦牟尼佛学佛吗?并没有放弃他的宗教,显示出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往生极乐世界还是教育,到极乐世界上学去,极乐世界是学校。它不是天国,天国里头有国王、有天主,极乐世界没天主,极乐世界没国王,极乐世界是一个道场。你仔细想想,我们读这么多经,释迦牟尼佛没有说极乐世界国主是什么人,没说,天王是什么人没说。你看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色界天,初禅天的天王是大梵天王,初禅天;四禅天的天王摩醯首罗,都有;忉利天我们中国人称玉皇大帝,经典里面称忉利天主,它真的有像国家政治的组织一样。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看来看去只有一个老师阿弥陀佛,其余的是同学,菩萨是同学。同学层次不一样,有五十一个阶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是同学。不可思议的,这么多同学不同的级别,都在一个讲堂上课,都在一个讲堂听经,这是阿弥陀佛的本事,佛以一音而说法,各个不同层次去听,都觉得是跟我讲的,众生各个随类解。这个我们世间人做不到,同在一个教室,都听佛讲,听的各个人欢喜,适合我的程度,也适合你的程度,适合凡夫的程度,适合天人的程度,也适合这些大菩萨的程度。所以我们要肯定极乐世界是学校,是阿弥陀佛所办的佛教学校,各种不同的级别统统有,在一起上课。这个老师的本事可不得了,你想听什么经,你听到的他就讲这部经,奇怪!随著自己的心愿,想学什么,你听佛所讲的,就是这个法门。我想听《华严》,他想听《弥陀经》,我听的就是《华严经》,他听的就是《弥陀经》,这是一音说法,随类得解,深深显示出性德不可思议。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三集

续-《●[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0三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我们《华严》虽然没有学完,学了懂得一些,贤首国师的《还源观》,我们学了两遍,道理明白了一点。实际上佛有没有说法?不要说佛了,《华严》是圆教,初住菩萨妄想分别执著都破了,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放下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有什么法可说!无法可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我们要问一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起心动念?肯定没有。没有,能说法,这经教里有句话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确实有言语,大家都听到了。无说是什么?虽有言语,他没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还不行,说法得要分别执著,这才能说法,而释迦牟尼佛确确实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释迦牟尼佛能做到,阿弥陀佛怎么做不到!释迦牟尼佛对的是我们娑婆世界六道众生,我们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有诸天,有声闻、缘觉、菩萨,我们肉眼凡夫看不见,那就不算。这个说法不可思议,佛当年说法,你看听众,听众程度不齐,无论在家、出家,这里头有菩萨、有声闻、有缘觉、有诸天,人间里有智慧很高的上根,还有愚痴的下根,懵懵懂懂,释迦牟尼佛全都把他们得度了,至少也证须陀洹果。一音说法,随类得解,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了,真有这个能力,不是假的。
  阿弥陀佛就更不必说了,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对象四土三辈九品,同居土里面天、人,有天道、人道的,方便土里面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去往生的,真正有证果的法身大士四十一个阶级。这是他讲堂里面大众,程度参差不齐,佛以一音说法,随类得解。说而无说,无说而说,都能叫众生听懂了生欢喜心,觉悟、证果了。这样的学校能不去吗?真搞明白了,愈早去愈好,不要耽误了。我们要想度众生,真正成就回来再度众生,现在度自己都度不了,怎么能度众生?所以你真把极乐世界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知道殊胜,你才知道世出世间找不到第二个这样好的修学环境。所以在这个世间,佛法大乘活活泼泼,净宗也不例外。关键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要衡量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性,这个太重要了。如果不是上根利智,我就老老实实一门深入,一句弥陀念到底,三年就成功,就能往生。如果有缘分、有能力,还能行一点小善,帮助众生做点好事,要做,不能不做。不做怎么?不做你没菩提心,你没慈悲心,这个与菩提心相违背。
  做了怎么样?做了不著相,这一点重要;做了著相你就会堕落,为什么?你堕落到名闻利养去了。无论做多少,统统不著相,功德只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回向往生见佛,就这么一个念头,就这么一个目标、一个方向,那就对了。你不论行大善、小善,一毫之善,甚至於无量功德,统统帮助你往生,你可以做。祖师大德、佛菩萨也就是怕我们缘殊胜了,自己把持不住就退心,就堕落,这是错误。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常有,不是没有,先是随缘,随缘之后攀缘,好像他的法缘愈来愈殊胜,到最后怎么?最后不能往生。这一辈子干的是什么?人天福报,来生享福,那就错了。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在经论里面所说的,我们要很细心去体会、去观察、去反省,让我们自己有智慧能够辨别,有能力能够学到「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就是做了,做了以后有什么效果不要放在心上,这就对了。古人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才能保得住深心,就是清净心。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深心、至诚心,回向极乐,这也叫一向专念。所以「不必弃舍百为,乃名专念」。
  「以佛性遍一切处,有弃有舍,不名念佛故。」讲得真好!为什么?有弃有舍,你还有分别执著。只要有分别执著你就麻烦,弃错了,舍也错了,不弃错了,不舍也错了,只要有分别执著反正全错了。如果没有分别执著,全对了,弃对了,舍对了,做也对了,没有一样不对。所以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真诚心、清净、平等、觉。我们讲的菩提心,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在,有这十个字,弃舍、作为都是对的;如果与这十个字有违背,就全错了。这叫不失菩提心,教化众生,成就无量功德,他念念与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这就对了。「此论甚契时机」,彭际清居士这个说法非常契合现代的时机。「当前世人,世事繁多,颇难摒除净尽,终日念佛」。这个不容易,你没有办法把事业放下,关著门专心念佛。现在胡小林居士在做,做得很好,他告诉我,他整个上午诵经、念佛、拜佛,公司里面事情不闻不问,吃过午饭之后公司上班,管理公司事情。他能够抽出上午四个小时做他的功课,这是一般当老板的人做不到,他能做到,他能做到也是他修学的缘成熟,不是偶然。你看他自己首先落实《弟子规》,真做到了;落实《感应篇》、《十善业道》,他真做到,然后他们一家人做到了。再推展到事业上,公司上下员工全做到了,每个员工自动自发不需要管理,不需要督促,个个都那么认真,都能负起责任。所以他上午可以不上班,可以不问事,诵经、念佛做他的功课,这是现代人的好榜样。
  「但能深信切愿,求生净土,事来便做,事去即念。」这也符合一向专念,经商做这个企业,事情很多,来了马上处理,处理完了念佛,这就对了。对於净宗、对於佛教(佛陀的教诲),教你怎样做人,怎么样齐家,怎么样工作,管一个公司就是治国,齐家治国。经典里面都有教诲,有理论、有方法、有经验、有效果,你都应该好好去学习,都把它变成日常生活,事来便做,事去即念,做完马上就念佛。「世法本无碍於佛法」,世间法妨不妨碍学佛?不妨碍,「何况更以世出世间一切善行,以至诚心回向极乐」。这几句话太难得,世间善行、出世间的善行,用真诚心回向极乐世界,「故亦名一向专念。」
  「据《起信论》,兼行世善,尚得名为一向专念」。这个《起信论》是《无量寿经起信论》,不是《大乘起信论》,彭际清居士造的,他的话我们可以相信,他的这些著作,有些都被历代祖师大德们所肯定,印光大师对他的著作都非常赞叹。「更何况兼修余出世法」,余是什么?其他的不是净宗的,出世法的善行。「例如:蕅益大师《梵室偶谈》云」,这是个小册子,蕅益大师的小品,写得非常好。「又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但具信愿,则参禅即净土行也」。《梵室偶谈》里面这一小段,这是讲参禅的人他也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蕅益大师告诉这些人,不必改为念佛,你就参你的禅,把参禅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行。这是「三辈往生」,最后的一段叫「一心三辈」,那不是修净土法门,是修大乘法的,无论修学哪个大乘,只要能够把你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统统得生,阿弥陀佛这个门非常广大。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那学其他宗教的行不行?肯定行。你信基督教,不必放弃基督教来皈依佛,不必,你就好好的依照基督教去修,临命终时将你修学的功德求生净土,决定得生。问题是你要真干才行,这个道理,就是净宗基本的原理,「心净则佛土净」。你所修行的,不都是修清净心吗?只要清净心现前,真诚心现前,恭敬心现前了,以这个来回向求生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修什么样宗教不妨碍。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你看看跟他学的许多是宗教里面的传教师,还有宗教里面的管理人,跟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没有叫他改变宗教。佛门里面讲外道,外道不是佛教之外其他的宗教,不是的,外道的意思是心外求法,这称外道。佛法所修的是向内,是明心见性,是求智慧,求清净心,像我们这个经题上讲的,你要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而不迷,这就是学佛。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只要得到清净心,求生净土统统都能往生,决定没有障碍。天天念佛,天天薰修大乘,心不清净,还是不能去,不是佛号念得多就能去,你不要搞错。念到清净心现前,肯定得生,清净心的现前,肯定你要把世缘放下。为什么?就是它扰乱,我们心不清净,必须把妨碍清净心的统统放下,这是往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蕅益大师这几句话好!
  我们再往下看,「又大师」,这个大师就是蕅益大师,「曾掩关结坛」,就闭关结坛来修行。「持往生咒,求生净土,并作长偈为誓。偈云:我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心,然臂香三炷,结一七净坛,专持往生咒,唯除食睡时。以此功德力,求决生安养」。这是蕅益大师,下面注解讲得很清楚,「足证但具往生信愿,则参禅持咒皆净土行也」。蕅益大师持咒,结一七净坛,他这个期限不长,像打禅七一样,七天,闭七天关,叫方便关。这个一般就是我们讲精进佛七,但他不是念佛,他持咒,这个七天完全念往生咒。这个偈子好,最重要的菩提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心,这就是菩提心。燃臂香三炷,出家人燃臂香供佛这是表法,燃香的意思是什么?燃烧自己、照耀别人,是这个意思。燃香燃得再多,如果没有慈悲心去帮助别人,这个香不要燃了,燃得毫无意义,那又何必?燃香的意义,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已经发了这个誓,我必须要这样做,看到众生有困难,一定要伸出援手去援助他,燃香用意在此地。出家燃在头顶上,在家燃在手臂上,出家人已经受过大戒,头顶已经燃过,通常特别发愿也可以燃在手臂上。
  我见过,见过法师很难得,持戒修行好像很清净,手臂一伸开,燃了恐怕有十几二十个香疤,对待人没有慈悲心,见到人有苦难,他总是闪避,这就错了,完全错了。以为燃香会供佛,佛才不喜欢看到这个,把佛门这些表法的意思统统用错了,以为我燃多,佛就欢喜了,哪有这种道理?燃是你自己看的,自己发了这个愿,要兑现,明白这个道理,燃一颗就行了,看到这个提醒自己。所以一定要明白道理,这是什么意义,搞清楚,它会起作用;搞不清楚,以为这样子是供佛,佛欢喜,错了。你看还有燃指头的,供佛,观世音菩萨嫌两个手不够用,还要千手千眼,你只有两个手还把它烧掉,你能办什么事?你跟观音菩萨背道而驰,错了。这个都是不明教义,误会了,以为这样做是对的。佛在经上这么讲,是表法的,不是叫你真的去燃指。专持咒,你看誓词里讲得很清楚,「唯除食睡」,祖师日中一食,吃饭的时候就不念咒,睡觉的时候不念咒。在那个时代,大概寺院庵堂睡眠的时间,标准的时间是中夜,这是经典里面说的。蕅益大师对於戒律非常有研究,明朝末年他一个人;民国初年在中国又有一个,弘一大师。弘一很多地方像蕅益大师,蕅益大师这个模式,弘一认真学习,学得很像。这个地方,「足证但具往生信愿,则参禅持咒皆净土行」。
  下面,「又著《弥陀圆中钞》之幽溪大师」。《阿弥陀经》三部最重要的注解,这个地方都引用到,第一个是莲池大师的《疏钞》,第二个是蕅益大师的《要解》,第三个是幽溪大师的《圆中钞》。学小本《弥陀经》,这三部注解必定要读,尤其是《疏钞》跟《要解》。「幽溪大师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无虚日」。幽溪大师平常的功课,拜法华忏、大悲忏、光明忏、弥陀忏、楞严忏,这是他日常的功课。「临终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复高唱经题者再,泊然而寂,如是则修忏持经均是净土行也」。幽溪大师是往生净土的,他临终的时候并没有念佛,临终的时候他念南无「妙法莲华经」。这个方法在日本很风行,日本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就跟中国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一样很多,他们是天台宗的,跟智者大师学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10 18:12 , Processed in 0.176927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