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34|回复: 1

[大德开示] 大正藏第32册No.1646成实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1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大正藏第 32 册 No. 1646 成实论》

大正藏第 32 册 No. 1646 成实论


  No. 1646

  成实论卷第一

  诃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发聚中佛宝论初具足品第一

 前礼所应礼  自然正智者
 一切智应供  大师利世间
 亦礼真净法  及圣弟子众
 今欲解佛语  饶益于世间
 论应修多罗  不违实法相
 亦入善寂中  是名正智论
 譬如天日月  其性本明净
 烟云尘雾等  五翳则不见
 邪论覆正经  其义不明照
 正义不明故  邪智门则开
 罪负恶名闻  心悔疲倦等
 此衰恼乱心  皆由邪智起
 若人欲除此  罪负等衰恼
 为求正论故  当近深智者
 亲近深智者  是正论根本
 因此正论故  能生福胜等
 虽有利智人  诵百千邪论
 于众不能得  辩才名闻利
 知佛法第一  说亦得乐果
 欲令法久住  不为名闻故
 广习诸异论  遍知智者意
 欲造斯实论  唯一切智知
 诸比丘异论  种种佛皆听
 故我欲正论  三藏中实义

  于是说论。问曰。我今知汝说成实论。汝先言前礼所应礼。所谓为佛。何故名佛。成何功德故应礼耶。答曰。佛名自然人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自相差别。离一切不善集一切善。常求利益一切众生。故名为佛。教化所说是名为法。行此法者名之为僧。如是三宝应礼因缘。我今当说。佛五品具足故。为世间天人所敬。问曰。诸余圣人。亦复有此五品功德。与佛何异。答曰。佛五品法具足清净。所以者何。身等诸业无错谬故。戒品具足。又佛尚不误毁禁戒。况当故犯。又久集慈悲恶心不发。如经中说。佛语阿难。若人从生习慈。能起恶不。不也世尊。佛久集善性。不为自守怖畏名闻而持禁戒。又于无量佛所久修戒行。拔三毒根永无余习。以是等缘戒品具足。定品具足者。佛依此定得一切智。以此故知定品具足。如酥油多灯炷大故光明亦大。又佛定坚固如漆漆木。余人禅定如华上水。不得久住。又佛禅定于无量劫次第渐成。故能具足。又如来定不待众缘。若人若处若说法等。余人不尔。又如来定常深修习。如人自字恒忆不忘。佛入禅定不加心力。又譬如人自于住处乃自语言。安隐无难。佛处定中亦复如是。故言如来常在三昧。又坏禅定大喜等法。佛悉善断。又定果报。得自在神通最胜第一。以如意通于一念顷能过十方无量世界。一切所为随意即办。于诸变化自在无碍。心能普周一切诸法。其余众生莫能及者。又佛成就圣自在法。于可乐中生不乐想。于不乐中能生乐想。于乐不乐能生舍想。问曰。于不乐中可生舍想。云何于中能生乐想。答曰。善修心故。于恶口等不乐法中不以为碍。于余神通天眼天耳知他心智宿命通中。亦无所碍。以定力故神通无碍。于诸禅定通达明了。其余众生不闻其名。唯有如来出入无碍。又佛禅定名之为力。如十力中说。余人无有。是故如来定品具足。慧品具足者。有二种无明。一障禅定。二起烦恼。如来悉断断相违故。慧品具足。又得自然法。不从他闻。巧于言辞。善知义趣。辩才无竭。智慧无尽。又余众生于诸技术不能具足。唯佛尽知无有减少。是故如来慧品具足。又佛所说法。善于义趣。余小智人有所言说。不能无过。唯有如来所言无失。故知如来慧品具足。又无量功德。成此智慧故能具足。又说微妙法。无有错谬。如不净观破淫欲等。又智慧胜故威仪亦胜。以是等缘慧品具足。解脱品具足者。于二无明心俱解脱。无有余习永不退转。如是等名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者。能于一切断结道中。念念悉知。如人伐木。手执斤斧。边有智者。知柯微尽。佛亦如是。于断结智念念所尽悉分别知。又知众生深心所念。如应说法令得解脱。是故能于众生一切解脱道中。知见具足。又佛世尊知时说法。如?扶卢梵志等也。又如来善知诸法差别。应为是人说如是法。如佛语阿难。应为车匿说离有无经。是故如来善知解脱。又善方便断众生垢。如为难陀以欲断欲。又先知众生信等根熟。然后说法。如罗睺罗。又有众生为业报障不得解脱。佛能令尽。然后说法。又有众生待时漏尽。如夫妇经说。又有众生待人漏尽。如舍利弗待阿说嗜。又有众生待处漏尽。如弗迦沙王。又有众生待伴漏尽。如放牛难陀待阿由陀村人等。又有众生。待佛真身。又待化身。而得漏尽。佛悉别知而为说法。令得解脱。又佛种种说妙法故。能破一切障。解脱法故。名解脱知见具足。又佛说法。善于义趣。不说非义无果报事。又佛渐次说解脱道。犹如算数。见故易解。又佛知众生宿植善根。次第说法。又佛现得解脱。而为人说不从他闻。又佛法具足多诸技能。如以众药具足疗病。佛法亦尔。以众治门。除一切烦恼。如九想等大小诸结不能反害。故能具足破诸烦恼。又无上方便济度众生。或以软语。或以苦言。或复兼以软言苦言。是为如来解脱知见具足。

  十力品第二

  复次佛十力成就故智慧具足。以往反因缘故说十力。初处非处力。是因果中决定智也。知从是因生如是果不生是果。如行不善必得苦报。不生乐报。是处名有是事。非处名无是事。是初力者。诸力之本。问曰。世间亦知因果是处非处。如从麦生麦不生稻等。答曰。处非处力。知业等法故。名此力甚深第一。诸天世人所不能及。又了知生法因次第缘增上。是故此力名为微妙。谓知去来现在诸业及诸受法。知处知事。知因知报。是故此智名之为力。以知三世处事因报。故名甚深。所以者何。或谓过去未来无法故。佛于此说言有力。又法在过去未来世中。虽无现相。佛亦现知。

  复次业有二种。若善不善。或有善业而现受苦。如以持戒而受诸恼。或有罪业今现受乐。如为破戒而得自在。或有生疑谓未来世亦如现在。是故如来次业说受。受法四种。有现苦后乐。现乐后苦。有现乐后乐。现苦后苦。佛悉了知处事因报。处名受者。事名施物。因名施心。如经中说。先心欢喜。施时心净。施已无悔。是业得果。名之为报。唯佛能知是业多少。若定不定。现报生报及后报等。悉知无余。故名为力。佛于诸禅解脱三昧三摩跋提。知垢知住知增知净。于此义中禅名四禅四无色定。即是色界无色界业。解脱者谓八解脱。能尽是业。是禅无色定及八解脱名为三昧。得是三昧用现在前名三摩跋提。三摩跋提分别四种。随垢随住随增随净。知垢者随垢定。知住者随住定。知增者随增定。知净者随达定。随达定者。暖顶忍等四法是。佛于此等悉知无余。故名为力。佛了知众生诸根利钝。信等根胜故名为利。如诸佛等。钝名不及。如蛇奴等。无有中根。以不定故。利根有边如诸佛。钝亦有边如蛇奴。中无边故不说中根。

  复次有二种道。信行法行。复有二道。难道易道。异此二道故名为中。观人利钝。是故为中。又随所乐故。根有差别。乐信根故名为信。多有智慧人。诸根皆胜。以所乐故。名和伽利。信根为胜。如是诸根悉知无余。故名为力。佛知众生各有所乐。乐名为欲。如人乐酢则欲于酢。佛随所乐。各各别知。谓是众生乐于五欲。或乐修道。如是知已。随宜说法故。能广度一切众生。佛知世间无量种性。众生久习所乐则成其性。如调达等。世世谤佛。恶心转深。便名为性。善性亦然。或有众生。从性起欲。或缘现起。如来善知所乐及性。故名为力。佛知一切所至处道。知行是道生地狱中乃至生天。知行是道得至涅槃。是业皆从根欲性生。有漏业故生五道中。无漏业故得至涅槃。先但说道。今说道果。又先总相说。今分别说。有如是业趣于地狱。有如是业能到涅槃。趣地狱者亦有差别。是业当堕活地狱中。是业当堕黑绳地狱。是故佛于第七力中知细微业。余人若知不能分别。故名为力。佛如是知过去业果。名宿命智力。又佛应知众生先所行道。知已说法故。于宿命说有智力。又佛念过去一切生处。若在色处若无色处。自知己身。亦知众生。故名为力。佛天眼智。见未来世三有相续。知三种业。四种受法。亦为记说。了知无碍。故名为力。以漏尽力知不相续。众生命终。或有相续。或不相续。是力皆为一切众生至处道力。总说涅槃道。今此力中。广分别说佛因垢净故有十力。得九力故。则智成就。得第十力故则断成就。智断具足。故名世尊。天人所敬。

  四无畏品第三

  又佛成就四无所畏。是故应礼。四无畏者。如来得一切智一切漏尽。能说障道及尽苦道。此四法中。若有人来。如法难问。我无所畏。初无畏者是一切智。亦是九力。第二名断。即第十力。智断具足故。如来自己功德具足。后二无畏。令他具足。佛说障碍是实障法。所谓不善或善有漏。障解脱故名障碍法。为离障碍故说出道。问曰。如汝此中所说诸力即是无畏。今力与无畏有何差别。答曰。智名为力。以此力故有所堪受。是名无畏。有愚痴人无惭愧故多所堪受。如来堪受从智慧生。又以智故不畏他人。故名无畏。所以者何。或虽有智犹怯弱故。又智名为力。能说是智名无所畏。所以者何。有人虽知不善说故。又能胜他人名为无畏。所以者何。有人虽知不胜他故。又智无尽故名为力。辩才无尽故名无畏。复次说有义趣故名为力。所说自在名曰无畏。又因名为力。果名无畏。以从智中生无畏故。又人从生怯弱后得少智。便能无畏。何况世尊。从久远来。其心广大。又得一切智。而当有畏。

  复次有人。不能胜他故有所畏。无有一人佛不胜者。故无所畏。又有论者。善于言辞。亦善义趣。则无所畏。佛即是也。得一切智故善于义趣。得无碍辩故善言辞。或复有人。于事无力。而生怖畏。如来逮得一切智故。于一切事无不有力。一切经书一切论议。皆悉通达明了问答。故无所畏。复次人有短阙若家若性若色若戒多闻智等。故致讥论。如来于此都无所阙。是故无畏。又如法论者不可破坏。佛即是也。如阿叔罗婆罗门语世尊言。如法论者难胜难坏。顺道论者。思量论者。有因论者。亦复如是。复次若人成就四种论法。亦难胜难坏。一者住于正报。二者受因非因。三者能受譬喻。四者住论法中。佛具此四。诸天世人。无能胜者。故无所畏。复次不咨善师而论议者则易可坏。如来昔曾于锭光等无量佛所修集论法故不可坏。复次佛说二谛。所谓世谛第一义谛。是故智者所不能坏。凡夫无智亦不与诤。又佛不与世间共诤。世间谓有。佛亦说有。世间谓无。佛亦说无。是故无诤。以其无诤故不可坏。复次论有二种。一者真实论。二谄曲论。诸外道等多谄曲论。佛真实论故不可坏。又佛法中正行净故论议亦净。正行清净名尽苦因。诸外道论有相似因无正因故不能得胜。又佛经清净。所说义趣不违实相。不同外道。又佛所说道不但随语。皆心自知。如经中说。佛告比丘。汝等莫但信我语也。当自知见自身证行。又言。汝来诸无谄者。若我晨朝为汝说法令夕得道。夕为说法令晨得道。复次若人于法有所不达便止不言。设有所言亦必可坏。佛无不达故能无畏。又如来得诸无碍智。于一切法无不通达故无所畏。又小智不知大人所知。大能知小。佛于众生最为大故能知小论。故无所畏。又诸外道论因所见起。佛知是见从众缘生。知集知灭知味知过知出。诸外道等不能尽知。故生诤论。佛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故。能破坏一切诸论。不为一切诸论所坏。故无所畏。如是等缘名力无畏差别义也。问曰。佛于诸法悉无所畏。何故但说四无畏耶。答曰。说四则为总说一切无畏。所以者何。前二无畏自说智断。后二无畏为他说障道法说尽苦道亦名智断。师及弟子智断具足故。名总说一切无畏。问曰。众生何故疑佛非一切智人。答曰。佛所言说或有似非一切智人。如佛问言汝从何来有如是等。又如经中说有人若至城邑聚落。问其名字。我不说是一切智人。闻斯经者疑佛非是一切智人。又佛所说似有贪着。如经中说。佛言善来比丘汝于此身为得大利。随顺我法我则欢喜。有似瞋语。如语调达。汝为死人是食唾人。又似慢语。自言。我是人中师子。成就十力四无所畏。于大众中能师子吼。又似见语。言善持我法如擎油钵。又语调达。我不以众与舍利弗目揵连等。况当与汝。有小智人闻斯等言。便谓如来诸漏未尽。又佛说诸欲是障道法。有人虽受亦能得道。又比尼中所说遮法。有人毁坏。亦能得道。小智疑佛不知障法。有人修道。亦有结使。小智生疑。谓修圣道。不能尽结。既不尽结。何能离苦。是故如来于此四法说无所畏。问曰。如向所疑当云何断。答曰。佛随俗语。世间亦有知而问者不以为过。佛亦如是。在世间故随俗而问。又世间亦有心无贪着而言似有贪有如是等。佛亦如是。利众生故现有是言。若言欲非障法。如来说欲实是障法。若欲在心则无修道。要先除欲然后得道。若言虽犯遮法犹得道者破实遮法必无得道。若非实罪以重缘故佛还自听。非坏遮法。若言修道亦有结者。圣道能破一切结使。未具足故不能尽破。譬如酥性能破热病。以服少故不能消尽。修道亦尔。是故无咎。如来成就四无所畏。是故应礼。

  十号品第四

  复次经中说如来等十种功德。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天人师。佛世尊。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有所言说皆实不虚。如佛问阿难。如来所言颇有二不。不也世尊。故名如说。复次如来从得道夜至涅槃夜。于其中间所说皆实不可破坏故名如说。又以一切种智知前后际。然后说故所言皆实。又诸佛世尊忆念坚固无所忘失。有人或以比智而有所说有随经书。或有现在。不能善见而有所说。是人所说若得若失。如经中说。比智者言或得或失。佛于诸法现知已说。是故所言皆不可坏。名实说者。又佛所说皆说实义。不如余人有实不实。故不可坏。又所言应时。如经中说。佛知众生心喜心乐乃说道法。故名如说。又应为说者即为说之。如紧叔伽经中说。又所应说法而为说之。所谓若略若广阴入门等。是故所说无非真实。复次有二种语法。一依世谛。二依第一义谛。如来依此二谛说故所言皆实。又佛不说世谛是第一义谛。不说第一义谛是世谛。是故二言皆不相违。复次如来若遮若开亦不相违。随所为事遮。不即此事开。随所为事开。不即此事遮。是故所言皆不相违。又有三种语法。一从见生。二从慢生。三从假名生。佛无二种语。于第三语清净无染。又有四种语法。见闻觉知法。佛于此四所言清净心无贪着。又有五种语法。过去未来现在无为及不可说。是五种法佛悉通达。明了知已然后乃说。故名如说。能如说故名为如来。以烦恼尽故得此法。贪恚痴等是妄语根本。灭此诸结。是故应供。复次如来说应供法。是灭结法。由正智生。以无常等慧正观法故诸烦恼尽。故因正智生应供法。是正智法从明行生。前际后际及不相续善通达故。得名正智。尽行施等波罗蜜故诸明行足。余人亦于无始生死行施等法。无正行故不名善逝。佛有正道行施等行故名善逝。得此五法。如来自已功德具足。得正智故能知世间一切心念。知所念已而为说法。故名无上。调御所当调者无不调伏。已调伏者永不败坏。所调伏者天人是也。故名天人师。或有生疑。云何以生人而能化天。故言我是天人师也。佛者。若过去未来现在诸法有为无为有尽无尽若粗若细等一切诸法。坐道场时。除无明睡得一切智朗然大悟。故名觉者。如是九种功德具足。于三世十方世界中尊。故名世尊。佛十号具足故。自身具足。他亦具足。自利利人是故应礼。

  三不护品第五

  佛身口意业不护。所以者何。佛无不净身口意业。欲令他人不见不知。又诸余人。或有无记。似如不净身口意业。智者所呵。佛亦无也。所以者何。如来一切身口意业。皆由智慧正忆念起。若诸妄念少智之人无如是业。又世间人或卒误语。佛无此等。又佛善修身戒心慧。如是等法以善修故。一切不善及似不善业皆悉除灭。复次世尊从久远来修行善法不适今也。是故诸业性净不护。又佛常乐戒行。不以怖畏堕恶道等。又佛一切身口意业。皆为利人故无不善。以无不善故不须护。以净不护业是故应礼。又佛成就三念处故。所以应礼。若说法时。听者一心不以为喜。若不一心不以为忧。常行舍心。所以者何。佛贪恚习无有余故。又知诸法毕竟空故。无忧无喜。又佛善集大悲心故。于善不善心无忧喜。等起大悲。又佛深知众生各各性故。若善心听不以为喜。不善心听不以为忧。以性尔故常行舍心。又佛心坚固犹如大地。去重不高。若置重物亦复不下。余凡夫人其心如称。少增而下。少减而高。又佛世尊名大悲者。是故天人皆应敬礼。又舍深禅定乐为人说法。余人悲心无所成办。世尊大悲能济众生。故名有果。又以大悲成无上道。更无余缘。复次佛无我心。少欲知足最为第一。以大悲故自叹己身。又佛性柔和。以大悲故有苦切言。起大方便受诸勤苦。为度众生。又佛以大悲度众生故住于世间。受五阴身如热铁丸于须臾顷。不可堪忍。又佛世尊善修舍心。舍此舍心常行大悲。故可尊敬。又佛为善人善中之善。所以者何。自得大利亦利他人。自利利人故名善人。又佛为众生真善知识。如经中说我是众生真善知识。是怜愍者。利益者等。又佛世尊。有精进等诸功德聚。如和利以百句赞佛。有此功德。是故应礼。又佛自说功德。知增一阿含如来品中自说我是人中师子。人华人象。于沙门中第一沙门。婆罗门中亦是第一。众圣中王。行无错谬不随苦乐者我身是也。问曰。佛以何故。自赞其身。自赞身者是愚人相。答曰。世尊不求名利。但为他故自叹己身。又佛无我心。为利人故自叹无咎。又以因缘少多自赞。于佛功德不能说尽。是故不堕愚人相中。不自高故。又如清净经中。舍利弗住于佛前赞佛功德。是故应礼。又少欲知足等无量功德皆在佛身。所以者何。佛集一切诸功德故。以是等缘应敬礼佛。

  法宝论初三善品第六

  问曰。汝言应礼法。以何功德故应礼耶。答曰。佛自赞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清净调柔。随顺梵行。初中后善者。佛法无时不善。于少壮老三时皆善。入时行时出时亦善。又初止恶中舍福报后一切舍。是名三善。又佛三时常说正法。不杂非法如余外道。又初中后时。常为智者之所爱乐。又于三时一切甚深。不如余经初粗中细后则微末。以是等缘故名三善。义善者。佛法义有深利益。得今世利及后世利出世道利。不如外典愿增天眼。语善者。随方俗语能示正义。故名语善。所以者何。言说之果所谓义也。是故诸所言说能辩义理。是名语善。复次佛法贵如说行。非但言说。是故随方俗语能令得道。名为语善。不如外典但贵语言若失语言若失音声辞主得罪。复次善说真谛故名义善。善说世谛故名语善。独法者。佛但说正法。不为戏论说往古事。亦不杂说法及非法。又独法者。但为无余涅槃故说。又独佛能说故曰独法。问曰。有声闻部经。但声闻说。又有余经诸天神说。汝何故言独佛说耶。答曰。是法根本皆从佛出。是诸声闻及天神等皆传佛语。如比尼中说。佛法名佛所说。弟子所说。变化所说。诸天所说。取要言之。一切世间所有善语。皆是佛说。故名独法。具足者。佛所说法无所减少。如郁陀伽经中说具足相。又佛法者。不待余经而得成也。如和伽罗那经待五种经然后得成。佛法不尔。于一偈中其义具足。如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故名具足。清净调柔者。二种清净故。名清净调柔。语清净故名曰清净。义清净故名曰调柔。又佛听于正义中置随义语。于正语中。置随语义。不如外道随经而取。又佛法中依法不依人。法亦分别。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是名净法。非但随经。又佛法中。有三法印。一切无我。有为诸法念念无常。寂灭涅槃。是三法印。一切论者。所不能坏以真实故名清净调柔。随梵行者。八直圣道名为梵行。梵名涅槃是道。能到故名梵行。法宝成就如是功德。是故应礼。

  众法品第七

  复次佛自赞言。我法能灭。能到涅槃。能生正智。能善将导。能灭者。灭贪恚等诸烦恼火。故曰能灭。如习不净观灭淫欲火。如习慈心。灭瞋恚等。不如外道断食等法。故名能灭。能到涅槃者。佛法究竟必至涅槃。不如外道住有分中着禅定等。又佛法中说一切有为皆有过患。无称赞处。不如婆罗门赞梵世等。故名佛法能到涅槃。能生正智者。所有佛法皆为涅槃。是故能生正智。又佛法中有真智果。如从闻慧生思慧从思慧生修慧。故名佛法能生正智。能善将导者。佛法先自善成。后令他人住正法中。故名善导。复次佛法有六。一曰善说。二曰现报。三曰无时。四曰能将。五曰来尝。六曰智者自知。善说者。佛说诸法如法实相。若不善法说不善相。善说善相。故名善说。现报者。佛法能得现世果报。如经中说晨朝受化令夕得道。夕为说法令朝得利。又现报者。如说。现在沙门果经中说。现得恭敬名闻禅定神通等利。复次佛法皆有义理故能致得恭敬现报后报及涅槃报。诸外道法无义理故尚无现报及后世报。何况涅槃。故曰现报。无时者。佛法不待某日月岁星宿吉凶。乃得修道。某日月岁。不得修道。不如婆罗门法。初春婆罗门受火。春末刹利受火等。复有或待日出或日未出而供养火。如见五谷待时而种。或谓佛法亦当如是。故说无时。如经中说。佛法易行。行住坐卧无时不得。能将者。以正行故能将众生至解脱处。故名能将。来尝者。佛法应当自身作证。不但随他。如佛语比丘。汝等莫但信我语也。当自思惟。是法可行。是不可行。不如外道语弟子言舍是问答如人净洗不喜尘土当如聋哑但随我语。故曰来尝。智者自知者。是佛法利。智慧人乃能信解。断食等。粗愚者信乐。智者不受以正智慧能破烦恼。如是等法智者乃解。虽以甘膳充足其身。一心精进贪恚不染。如是等事智者现知。如人病愈自知得离。如水相冷饮者乃知。复次或有过语法。如地坚相。坚何等相。不得语答触乃可知。如生盲人不可语以青黄赤白。若人不得佛法味者。不可语以佛法实义。以寂灭故。复次佛法可自证知。不可以己所证传与他人。如财物等。如婆罗延经中。佛言我不能自断汝疑。能证我法汝疑自断。复次是法到他身时。不可得见如火传等。又凡夫愚人为无明山所障覆故不信是法。如因阿夷罗曰沙弥说大山喻。故言智者自知。复次佛法甚深。开示则浅。断除虚伪。流布天人。甚深者。佛法甚深。以不知因故。世间多见现果。不能知因故说自在天等邪因。十二因缘深故难解。世间智浅。于佛法中不生深想。不能通达众因缘法。乃至小草以众因缘思惟观察。其相转深。如佛所说。众因缘法。是事甚深。爱尽离灭及涅槃处。是亦难见。问曰。若因缘甚深。阿难何故生浅想耶。答曰。有论师言。是语不然。阿难是大弟子通达法相。云何当言因缘法浅。又若以总相观因缘法故生浅想。所以者何。是人不能善分别观烦恼业故。复次若人于本所学事得究竟便生浅想。如得大智还观初章。或复有人智慧未成。于甚深法则生浅想。又佛善说法故。或有众生便生浅想。复次佛法皆空。是空甚深。佛以种种因缘譬喻宣示。义则易解小儿亦知。如须陀耶沙弥等。复次佛法坚固。诸言说中最为真实。不如婆罗陀罗摩延经等。但有语言。无有实义。如卢提梵志言世尊诸比丘等。于利益法真实法中精勤修学所谓漏尽。复次佛法为利益一切世间故说。不如婆罗门言婆罗门法但自得道余人不得。又佛法尊重。诸天王等五欲自恣亦来信受。以是因缘故应礼法。

  十二部经品第八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正藏第32册No.1646成实论

续-《大正藏第 32 册 No. 1646 成实论》

摘自《大正藏第 32 册 No. 1646 成实论》
  复次佛法分别有十二种。一修多罗。二祇夜。三和伽罗那.四伽陀.五忧陀那.六尼陀那.七阿波陀那.八伊帝曰多伽.九阇陀伽.十鞞佛略.十一阿浮多达磨.十二忧波提舍。修多罗者。直说语言。祇夜者。以偈颂修多罗。或佛自说。或弟子说。问曰。何故以偈颂修多罗。答曰。欲令义理坚固。如以绳贯华次第坚固。又欲严饰言辞令人喜乐。如以散华或持贯华以为庄严。又义入偈中。则要略易解。或有众生乐直言者。有乐偈说。又先直说法后以偈颂。则义明了令信坚固。又义入偈中。则次第相着。易可赞说。是故说偈。或谓佛法不应造偈似如歌咏。此事不然。法应造偈。所以者何。佛自以偈说诸义故。又如经言。一切世间微妙言辞皆出我法。是故偈颂有微妙语。和伽罗那者。诸解义经名和伽罗耶。若有经无答无解如四无碍等经名修多罗。有问答经名和伽罗那。如说四种人有从冥入冥。从冥入明。从明入冥。从明入明。从冥入冥者。如贫贱人造三恶业堕恶道等。如是等经名和伽罗那。问曰。佛何故说无答无解经。答曰。有经义理深重。是经义阿毗昙中当别说。是故不解。或有人言。佛所说经皆有义解。但集法者。撰深义经置阿毗昙中。如因内结外结人终夜解义此义应在结使聚中。伽陀者。第二部说祇夜。祇夜名偈。偈有二种。一名伽陀。二名路伽。路伽有二种。一顺烦恼。二不顺烦恼。不顺烦恼者。祇夜中说。是名伽陀。除二种偈余非偈经名忧陀那。尼陀那者。是经因缘。所以者何。诸佛贤圣所说经法。要有因缘。此诸经缘。或在修多罗中。或在余处。是名尼陀那。阿波陀那者。本末次第说是也。如经中说。智者言说则有次第。有义有解不令散乱。是名阿波陀那。伊帝曰多伽者。是经因缘及经次第。若此二经在过去世名伊帝曰多伽。秦言此事过去如是。阇陀伽者。因现在事说过去事。如来虽说未来世事。是事皆因过去现在故不别说。鞞佛略者。佛广说经名鞞佛略。有人不信。谓诸大圣乐寂灭故不喜愦闹。厌世杂语。拔乐众根故不乐广说。如经中说有得道人。过二月已乃出一言。为断此故说有广经饶益他故。如说如来二种说法。一广二略。广胜略故。阿浮陀达磨者。未曾有经。如说劫尽大变异事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有人不信如是等事。是故说此未曾有经。现业果报诸法势力不思议故。忧波提舍者。摩诃迦栴延等诸大智人广解佛语。有人不信谓非佛说。佛为是故说有论经。经有论故。义则易解。是十二部经名为佛法。法宝具足如是功德。是故应礼。

  僧宝论初清净品第九

  问曰。汝先言应礼僧。何故应礼。答曰。佛于处处自赞叹僧。是僧宝戒品清净。定品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品清净。应请应礼合掌供养无上福田能益施者。戒品清净者。佛弟子众持戒无瑕。乃至小罪深怀畏惧。又佛弟子不为福报生人天等。亦不怖畏堕地狱等。而勤持戒但乐善法。故名清净。又持净戒不限时节。不如婆罗门六月持戒。长夜受持乃至究竟。故名清净。又持净戒离于二边。离五欲乐。亦离苦身。故名圣所爱戒。是戒名为智者所爱。又心净故戒亦清净。又深心止恶。不但守戒。怖畏后世。故名僧宝戒品清净。定品清净者。若定能生真智。故名清净。慧品清净者。若慧能尽烦恼。故名清净。解脱清净者。若得尽诸烦恼非但能遮。故名解脱清净。解脱知见清净者。于诸烦恼尽中得智。谓我生尽非未尽烦恼中言我生尽。是名解脱知见清净。应请应礼应供养者。以能具足如是功德故。应求请礼敬供养福田者。于中殖福获报无量。乃至涅槃。犹不可尽。能益施者。能令施者功德增益。如八功德田。滋茂五谷不令败坏。僧田亦尔。成就八功德故。能令施种功德增长。是故应礼。

  分别贤圣品第十

  问曰。以何法故名之为僧。答曰。四行四得戒定慧等功德清净故名为僧。四行者。行须陀洹。行斯陀含。行阿那含。行阿罗汉。四得者。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行须陀洹有三种人。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随无相行。信行者。若人未得空无我智。信佛法故随佛语行。故名信行。如经中说。我于是事以信故行。若得真智则不但随信行。如经中说知不作者不信者等是名上人。是故当知未得真智名随信行。如经中说。若人于法能以少慧观忍乐者是名信行。过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于其中间不得命终是名信行。是人在闻思慧中正观诸法。心忍欲乐。虽未得空无我智能生世间似忍法心。自此以来名过凡夫地。所以者何。后当广说。若无信等五根。是人则住外凡夫中。是人渐习得暖法等修慧。仍本名故亦名信行。以终不及法行人故。是经应言要必当得须陀洹果。不应言不得命终。所以者何。是信行者以尚远故。如郁伽长者供养众僧。天神示言某是阿罗汉。某是行阿罗汉者。乃至某是须陀洹。某是行须陀洹者。若在十五心中。不可得示。当知行须陀洹者有近有远是名信行。法行者。是人得空无我智。在暖顶忍第一法中。随顺法行。谓空无我等是名法行。是二行人入见谛道见灭谛故名无相行。是三种人。名行须陀洹果者。世俗道中无断结故。不得名为行。三果者。此事后当说。须陀洹者。如佛经说。若人断三结。身见疑戒取名须陀洹。不堕恶道。必得正智极至七有。问曰。若须陀洹。见谛所断烦恼都尽。灭无量苦。如池喻经说。何故但言断三结耶。答曰。此事后当广说。谓身见尽故余等亦尽。不堕恶道者。后业聚中。亦当广说。必至菩提者。是人入法流中必至涅槃。如木在恒河离八因缘。必到大海。极七有者。是人于七世中无漏智熟。如歌罗罗等七日变成。又如服酥等极至七日。坚病则消。又如亲族限至七世。又如七步蛇螫人身时。以四大力故得至七步。以毒力故不得至八。又欺诳法极至七世。又如七日出时则劫烧尽。如是七世集无漏慧烧烦恼尽。又法应七有。有须陀洹今世入涅槃。有第二第三极至第七。是名须陀洹。行斯陀含者。思惟所断结有九品。若断一二至三四五。是名行斯陀含者。有人言。以一无碍道断。是事不然。佛经中说以无量心断。如斧柯喻经中说。又行斯陀含者。亦名家家。是人或二或三往来。或于现身得入涅槃。是名行斯陀含者。斯陀含者。一来此间便入涅槃。是人思惟所断结薄。住是薄中名斯陀含。是斯陀含。或今世入涅槃。行阿那含者。若断第七第八品结。是人皆名行阿那含。断第八品。是名一种。行阿那含者。或有今世即入涅槃。尽离欲界九品结故名阿那含。是阿那含。差别八种。所谓中阴灭者。有生有灭者。有不行灭者。有行灭者。有上行至阿迦尼吒灭者。有至无色处者。有转世者。有现灭者。随上中下根故有差别。中阴灭者亦有三种。上中下根。有阿那含深厌世间。有少障碍。不得现灭。是人则于中阴中灭。生亦三种。谓生灭者。行灭者。不行灭者。生灭者生时深厌离有即入涅槃。是名生灭。以根利故或有生已诸无漏道自然在前不加勤行而入涅槃。是不行灭。以根中故。或有生已深畏受身。勤修行道。乃入涅槃。是名行灭。以根钝故。上行灭者亦有三种。若从一处终。至一处生。便入涅槃。是名利根。二三处生。是名中根。一切处终一切处生。是名钝根。从初禅至广果天是名决定。到广果已若生净居。是人不复到无色处。以乐慧故。若入无色处者。是人终不生净居天。以乐定故。转世者。若先世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后转身得阿那含果。是人不入色无色界。现灭者。第一利根。即于现身得入涅槃。复有二人。一名信解脱。二名见得。是二人者根差别故。若钝根学人在思惟道名信解脱。利名见得。若阿那含具八解脱是名身证。是等皆名行阿罗汉者。以断结同故。若尽断灭一切烦恼名阿罗汉。阿罗汉有九种。退相守相。死相.可进相.住相.不坏相.慧解脱相.俱解脱相.不退相。是诸阿罗汉。以得信等根故有差别。最钝根者是名退相退失三昧。退三昧故无漏智慧不能现前。守相者。根小胜故。若护三昧则不退失。不护则退。前退相者虽护亦退。死相者。根又小胜。深厌诸有。是人不能得三昧故。无漏智慧难得现前。设得喜失故求死也。住相者。若得三昧不进不退是名住相。前三种在退分三昧。住相者在住分三昧。可进相者。若得三昧转深增益。是人住在增分三昧。不坏相者。得三昧已种种因缘不能败坏。是人住在达分三昧。慧最利故。善取三昧入住起相。故不可坏。因灭尽定故。有二人不得此定名慧解脱。得此定者名俱解脱。不退相者。所得功德尽无退失。如经中说。佛语比丘。若我弟子以床舆我。我先所得尽无退失。如是九种名无学人。先十八学人及九无学。是二十七人。名为一切世间福田。僧中具足。是故应礼也。

  福田品第十一

  问曰。以何等故此诸贤圣名为福田。答曰。断贪恚等诸烦恼尽故名福田。如说稊稗不去害善谷苗。是故施无欲人。得报利大。又是人心空故名福田。所以者何。以空相故诸贪恚等烦恼不起。不生恶业。又诸贤圣得不作法故名福田。又是人等所得禅定皆悉清净。永离大小诸烦恼故。又弃舍忧乐。故名福田。又能断除五种心缚心得清净故名福田。又成就八种功德田故。又以七定具善护心故。又能尽灭七种漏故。无诸漏失。又具足戒等七净法故。又能成就少欲知足等八功德故。又能度彼岸及勤求度故名福田。又经中说。但能发心欲行善法尚多利益。况修行耶。是诸贤圣常行善法故名福田。又经中说。谁施主家有持戒比丘。受供养已入无量定。是施主家得无量福。众中有入无量三昧无相三昧无动三昧。能令施主得无量报故名福田。又经中说。三事和合故得大福。一曰有信。二曰施物。三曰福田。于众僧中多功德人。功德人中。信心易生。又施众僧具九因缘故获大果。又施众僧以受者净故施必清净。又施有八种。有清净心少施物亦少施破戒人。有清净心少所施物多施破戒人有清净心少施物亦少施持戒人。有清净心少所施物多施持戒人。有清净心多施四种物亦尔。于僧中施必当成就若二若三。一切善人皆因众僧增益功德。然后随意回向菩提。又所施僧。此物皆当得解脱果。于生死中终不能尽。又所施众僧皆为严心。又若于一人生信净心或时可坏。于众僧中信心清净终不坏败。又于一人生爱敬心。或不能广。于众僧中生信敬心。缘无量故心则广大。又施为一切入僧数人。以心大故果报亦大。以是等缘诸贤圣人名为福田。是故应礼。◎

  ◎吉祥品第十二

  以是三宝功德具足故经初说。又此三宝于一切世间第一吉祥。如吉祥偈说。佛法及众僧是名最吉祥。复有诸经以吉祥为初学者增寿万岁。名闻流布。是作经者意也。如阿陀等字贯在经初此非吉相。后当广说。若求第一最吉祥者三宝是也。应当归依。如吉祥偈说。

 诸天世人中  无上尊导师
 佛为大觉者  是名最吉祥
 若人于佛所  安信心不动
 奉持清净戒  是名最吉祥
 远离愚痴人  亲近有智者
 可敬者则敬  是为最吉祥

  是故应礼三宝。以最吉祥故。我经初说◎。

  成实论卷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10 18:11 , Processed in 0.144647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