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674|回复: 0

观行才能获得智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行才能获得智慧


  《实证佛教导论》这本书的特点主要是它跟现实体系有关联,这是跟大部分的佛学著作最大的不同。大部分的佛学著作,把佛教当成是哲学或信仰,不考虑佛教和现实的关联。但是我们不这么做,因为如果跟现实无关,在佛法里头叫戏论。有的东西意境非常地高远,但是你问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讲不出来,这个就是戏论,我们学佛不要落到这个陷阱去。
  现实体系是繁复的,所以只要是描述现实体系的佛学著作,必然十分细腻。在佛学里面,最细腻的首推唯识学,有的人看了很受不了,就批评:「佛法很简单,不要执着就好了!你现在搞得这么麻烦干什么?」这是两种错误的观念造成的。第一种错解,以为禅定就是全部的修行,所以他会尽量让自己不受到外境的干扰,让自己安住在无有语言文字思维的定境当中。第二种错解,则是对世俗谛和胜义谛(第一义谛)的混淆。他以为胜义谛超过世俗谛,而胜义谛是离言离相、没有分别的,所以就把不分别当成是主要的修行方法。
  第一种观念为什么是错的?我们知道,佛法的修行离不开止、观。止,又称为奢摩他,也就是禅定、制心一处。观,又称为毘钵舍那,也就是观察法相得到智慧。禅定虽然很重要,但外道也修习禅定,所以它并不是佛教修行的特征,如果把禅定当成修行的全部,就不是佛教的修行。
  第二种观念为什么是错的?胜义谛固然是离言离相,但胜义谛的修习必须从世俗谛的观行入手,世俗谛观行成就,才能修习胜义谛,所以《中论》说:「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世俗谛的观行,就是在各种现象当中去观察,不离相、名、觉想,也不离语言文字。胜义谛(第一义谛)则远离差别对待相,缘于真如而安住。能够真正缘于胜义谛而修行的人,一定会明白世俗谛不妨碍胜义谛,因此他能够于相而离相、于念而离念,只有未证胜义谛的人,才会把无分别当成修行的方法。这个部分比较困难,我们留到第七章再详细解释。
  《瑜伽师地论》有一个简单的总结:不应分别而分别是烦恼,应分别而不分别是愚痴。(大意)例如吃东西,应该分别营养价值、安全卫生,若不分别,连不干净、腐败、有毒的东西也拿来吃,就是愚痴;食物是否为流行杂志所介绍,是否为大明星所代言,则无关紧要,若于此分别,就是不必要的烦恼。
  世俗谛的观察,绝对离不开三界万法,三界万法必然是繁复的。因此,只要是跟现实有关联的学问,一定都很复杂。例如解剖学,身上二百多块骨头,每一个骨头都要替它取个名字,知道它的位置。还有肌肉、内脏、血管、神经,全都要弄得清清楚楚。你说外科医生下刀之前,他能够不知道这些组织在哪里吗?不然一下去就割到动脉。如果有医生贪图简便:「我不要学这么复杂的医学,我只要学金、木、水、火、土就好了,其他的我统统都不要学。」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他当外科医师一定出人命,因为他不知道人家哪个地方是不能碰的,对不对?
  同样的道理,三界内有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的法,三界外又有能够持种的第八识,这些法本身有自己的性质,彼此之间有关联性,有先后的次第,有因果的关系,这样弄下来是不是很复杂?因为它就是跟现实有关联嘛!你不能讲说:「我只要学简单的佛法就好,一切放下、不执着。」你如果这样,会连三缚结都断不了。因为你分不清常住法和无常法。
  所以不要贪图简便,去学一些没有用处的法。什么是没有用处的法?例如松本史朗讲的,十二因缘法就是一因一果的关系──无明一个因,就会产生行;行一个因,就会产生识;识一个因,就会产生名色。哪有这种事情?识,经典的定义是六识身,因为有六识身炽盛为缘,就会产生未来世的名色。但是产生未来世的名色难道不需要父精母血为缘吗?难道不需要四大为缘吗?你说有人不需要父精母血、不需要四大就能出生吗?这在现实上就是不可能啊!松本把佛法简化到这种地步,结果就是违背经教,也违背现实。那我们学这个要干什么?完全没有利益!不但浪费时间,还增长痴惑。所以,我们宁可多花点时间,学习跟现实有关联的学问。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么繁琐,你不能怪谁,因为它就是一个花花世界。你看武汉这个城市也复杂得不得了,你如果去记忆武汉地图,你会很痛苦的。但你不用害怕,因为你不用知道那么多,小学生只要知道怎么从家里走到学校,大人只要知道自己必须去的地方就行了。没去过的地方,你就问人,或者查网络、看地图。像今天有几位是第一次来这里,有几位是第二次来,第二次来的时候你就比较不容易走错,你如果来三次、四次,你连记都不用记,你就知道路一定就是这么走的,对不对?
  我们观察到有一个真实的事物(相、外延),然后替它安立假名及定义(名、内涵),然后看它有什么属性(自性),它和其他类似的事物有什么差别(差别)。这就是观行的过程。每一个事物,你都这样观察,现量经验就会不断地扩展,你的智慧也就越来越深广。有的人妄想在深定中,经过宇宙能量的加持,自然能够得到智慧、一切贯通。这是不可能的事!绝对没有一个人可以不经过观行就得到智慧。
  比方说,色蕴,这是假名(名词、术语);「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它的定义(内涵);无常,是色蕴的属性。你知道色蕴的定义,再把它所指的事物找出来,看看它的属性是不是像佛经讲的那个样子,再看看它和其他的法(例如虚空)有什么差别。这样就是现观。
  能够现观之后,你就不用记诵它的定义和属性。因为只要有一次的现观,以后你随时都可以现观。例如色蕴是你常常看到的东西,它们的体性是什么,你不可能会忘记。每次看到有人生老病死,你都再次确认色蕴的无常。就这样,一法一法的把它们弄清楚,不要跳级。声闻法就是六见处,缘觉法是十二因缘,大乘法要先认明第八识。按部就班,就不会觉得辛苦。只要你观察得很清楚,你就会永远记住。因为你已经有现量,有现量就不需要用语言文字去记忆,却永远都记住这个法。持续这么观察,你的现量经验就会不断地扩大,你的智慧也就不断地增长。如果你是死记书本的定义,你一定会忘记,必须常常查书、翻笔记。而且要管理这么庞大的记忆,会形成很重的心理负担,这会让你思虑停不下来,很难修习禅定。
  有一些佛法它是属于原则性的框架,任何法都逃不过这个范围,你只要掌握这些原则性的框架,很快就会有判断的能力。以声闻法来说,六见处就是一个原则性的框架,你把六见处通达了以后,不管人家说什么,你都可以拿六见处来评断。假设现在跑过来一个人跟你讲:「专心做事的心就是自性清净心(第八识)。」因为你六见处很熟,你会问:「专心做事的心它能了知六尘吧?」例如读书,总不能说「我专心读书,但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这是不可能的。既然这样,专心做事的心就是想阴,对不对?既然它是想阴,一定是无常,所以你会马上知道,专心做事的心不可能是常住的自性清净心。所以,你只要把六见处通达了,你就有慧、有判断能力,只要碰到错误的说法,心念一闪,立刻就知道它有问题,不会受到它的左右。这样的话,你就不会被错误的知见牵着鼻子走。
  资粮位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和信心,如果资粮跟信心不足的话,他不会想要继续往前的。比方说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要舍己为人的,一般人一天到晚为自己打算,你叫他发菩提心,他根本发不来,他说:「我先顾自己要紧。」如果是学佛的人,他会怎样?假设他的菩萨性不很强的话,他会表现在什么地方?他会很想去极乐世界(或者其他的净土)。因为他很害怕嘛!他说:「人间这么痛苦,万一我在这里学坏了怎么办,学坏的话我会下三恶道,我还是去极乐世界比较保险一点。」这个理由很好,如果学佛的人到死都没有见道,他还是去极乐世界最好。但是,如果已经发起真正的菩提心,他常常不管自己,傻傻地发愿要长留娑婆世界。
  资粮位满足以后,你就会顺入加行位跟见道位。广义的加行位,应该是从初住位到六住位。(我暂时这么定义,不是很有把握。)因为初住位他已经发起真切的菩提心了,他开始在外门修学六波罗蜜,初住位修布施波罗蜜,二住位修持戒波罗蜜,三住位修忍辱波罗蜜,四住位修精进波罗蜜,五住位修禅定波罗蜜,第六住位修般若波罗蜜。外门修学的六波罗蜜,都和大乘见道有关,所以说这是加行位。
  如果严格定义,只有第六住才是加行位;因为第六住修习的般若波罗蜜,才跟大乘见道有直接的关系。在第六住修习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就是禅宗所谓的开悟。然后他能够转依在第八识的真如性上面,知道成佛的方法,才叫大乘见道。当然这个是很少分的,虽然很少分,你却不能说他不知道,因为他能够修真如三昧。《大乘起信论》说,真如三昧是十方诸佛成佛唯一的法门。

吕真观讲述
甄不弃整理
2010年7月17日

本文引自:吕真观豆瓣日志:
http://www.douban.com/note/133406845/

...................................................................................................................................................................................................................

观行并不是只有修行很高的人才办得到。佛教所说的观行,只要能够本于事实和逻辑,将某个事理看得很清楚,就是观行。别人先发现的事实,我们依循他的观察报告(正教量),也发现同样的事实,这也一样是有效的观行。

.................................

欢迎大家常进我的空间看看里面的佛法日志:http://user.qzone.qq.com/372037220/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catalog_list
欢迎转载。末法时期邪说众多,欢迎大家加入我管理的佛学群熏习正法。正法佛学群:7564903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15:04 , Processed in 0.13569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