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藏巴拉 于 2013-9-13 09:53 编辑
古时的抄经感应(摘录) 从六朝以后各朝代都有非常多的虔诚佛教信仰者,包括出家僧人和帝王、官吏、宫人、士大夫、平民等在家居士,为了弘扬传播佛法而写经;或者为了祈福、报恩、布施、超荐亡人而写经。 例如明代的明勋法师,未出家前为中书舍人,一日忽患人面疮,痛不可忍。后来由于书写《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及《三昧水忏》,遂使疾患不药而愈。 又如宋代温州参军,书写《金刚经》一卷,恭入佛殿供奉,于乘舟涉海还乡途中,虽遇风难,而能平安抵达到岸。 日本弘仁九年(八一八)春,日本国中疫病流行,死者不计其数。嵯峨天皇深感痛心。后因弘法(空海:七七四 - 八三五)大师上奏,以一字三礼竭诚之心抄写《般若心经》,在《般若心经》净书完成之际,立刻有了灵验,疫病即时被控制,全国欢喜之声遍及大街小巷。之后为了解救国家的灾变、民生的疾苦,后光、后花园、后奈良、正亲町、光格等五位日本天皇,亦举行写经。这些抄写的经文与《般若心经》一同被奉祀于大觉寺的心经殿中。从此日本全国人民倾心于《般若心经》的抄写奉祀。 抄经的要求:戒定慧 敬静净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抄经就是礼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抄经就是皈依三宝。 一分诚敬,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十分利益。由敬生静,以致心净,心净则国土净。 摄心为戒。抄经时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其中,集中精神。断除各种杂念,使心念专注于经文上,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一心不乱就是定,也可称止,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心不乱的同时,保持当下的觉照,就是观,一笔一画都要清晰明了,逐渐深解义趣,则智慧之光将与日俱增。 随着戒定慧不断地增强,我们的贪、嗔、痴叁毒烦恼,将会渐渐地调伏放下。我们的内在品质将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这正是我们抄经的根本要求。 这个抄经笔是我批来方便大家抄经时一起请的。这种是笔头0.7,1.8内径的。比较合适。抄经会容易些。上面的图是抄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