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90|回复: 1

[大德开示] 不净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长部.大念处经》中,佛陀依不净观来解释身念处如下:“诸比丘,比丘思惟这个身体,从脚掌思惟上来,及从头发思惟下去,
这个身体由皮肤所包裹,并且充满许多不净之物:在这个身体当中有头发、身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骼、骨髓、
肾脏、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脏、肠、肠间膜、胃中物、粪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液、油脂、唾液、鼻涕、关节滑液、尿液。”
像经文所教导的这样,以正念观照我们身体当中,各种不净物的修行方法称为不净观。
这种修行方法是外道所没有的,只在佛陀出现于世间时才有。这种观身不净的正念,能带来下列的利益:
一、大悚惧;二、大瑜伽安稳;三、大正念与正知;四、获得智见;五、当下的安乐住处;六、现证智慧与解脱之果:即证悟阿罗汉道果。
此不净法门,有七种善巧的学习方法:一、反复地念诵三十二身分的名称;二、反复地记忆三十二身分;三、依照颜色来确定头发等各身分;
四、依照形状来确定各身分;五、依照其位置在肚脐的上方或下方来确定各身分;六、依照所占有的部位来确定各身分;七、依照与其它部份划分的界限来确定各身分。
此法门有十种善巧的修行方法:一、次第地观照;二、不要观照得太快;三、不要观照得太慢;四、排除散乱;五、超越概念;
六、逐渐去除不清晰的身分;七、观照能导致安止的身分;八、 九、十、依照《增上心经》、《清凉经》与《觉支善巧经》的教导来修行。
在《大念处经》中,佛陀以譬喻来开示:“诸比丘,就像一个两端开口的袋子,里面装满了各种谷类,如粳米、米、绿豆、豆、芝麻、精米。
一个视力良好的人打开袋子,检查它们,说:这是粳米、这是米、这是绿豆、这是豆、这是芝麻、这是精米。
同样地,诸比丘,比丘思惟这个身体,从脚掌思惟上来,及从头发思惟下去,这个身体由皮肤所包裹,并且充满许多不净之物:
在这个身体当中有头发、身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骼、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脏、
肠、肠间膜、胃中物、粪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液、油脂、唾液、鼻涕、关节滑液、尿液。”
这个譬喻所象征的意义如下:两端开口的袋子,比喻由地、水、火、风这四界(四大)所构成的身体;
装在袋子里面的各种谷类,比喻头发、指甲等的三十二个部份;视力良好的人,比喻禅修者;
打开袋子之后,清楚地见到各种谷类,比喻禅修者清楚地见到身体的三十二个部份。能清楚地观照身体的三十二个部份之后,就能以三种方法来继续修行:
一、色遍:你可以专注于身分的颜色,来修行十遍里的色遍禅定。例如,专注于骨骼的白色来修行白遍。
如此循序渐进地修行,就能达到白遍的第四禅。以第四禅为基础,进而修行四种无色界禅定,如此就能成就八定。
二、不净观:正是佛陀在本经中开示的修行方法。你可以观三十二身分的整体或任何一身分为不净,因而达到初禅。
有一位大长老名叫无畏长老,他能以这两种方式修行三十二身分,各都达到初禅。
三、四界分别观:对每一身分,修行四界分别观就能见到色聚。分析色聚之后,你就能见到究竟色法。这就是四界分别观的详尽法。
在《长部.大念处经》中,佛陀教导观察三十二身分为不净。如何观察呢?前面已经谈过,首先你必须反复地念诵三十二身分的名称。
其次,你必须反复地记忆三十二身分等等,这是尚未修成其它业处的初学者所用的方法。
对于已经成就其它种业处的人,例如修行安般念达到第四禅,或修行四界分别观达到近行定的人,他们可以在智慧之光的帮助下,清楚地见到三十二身分。
能够专注三十二身分为不净,而达到初禅之后,进一步应当如何修行呢?佛陀开示如下:
“如此,他安住于观照内在的身为身、安住于观照外在的身为身或安住于观照内在与外在的身为身。”
在这里有三种身,即:三十二身分、色身、名身。你必须于内在与外在,都照见这三种身。
如何照见呢?如果你能清楚地照见三十二身分,那时就有强盛的光明产生,这种光明称为智慧之光。
在此光的帮助之下,观察坐在你前面那位禅修者的三十二身分。观察清楚之后,再回来观自己的三十二身分,
然后再观外面那人的三十二身分,如此内外交替观照。然后观照外面另一个人的三十二身分,也是内外交替地观照。
之后,再换另一个人……如此一再地内外交替观照。观照的时候,如果智慧之光变暗或消失,就再回来修行安般念,达到第四禅。
当智慧之光很强盛时,又可以再观照内外的三十二身分。必须如此由近而远,逐渐扩大到全世界。如果在智慧之光中见到其它动物,也应当观照它们的三十二身分。
当你专注外在的三十二身分为不净时,只能达到近行定,不能达到安止定。为什么呢?因为外在三十二身分的不净观,
不像内在的那么清楚,所以专注内在三十二身分为不净时,可以达到初禅。而专注外在三十二身分为不净时,只能达到近行定而已。
当禅修者观照外在的三十二身分为不净,一个接一个快速地观照时,他可以明显地检查到五禅支,但是他不会知道,那只是近行定的五禅支而已,因为他观照得很快速。
然而,如果他像观照内在三十二身分时一样慢慢地观照,就会了解观照外在三十二身分的定力,不如观照内在三十二身分的定力那么强。
近行定的五禅支还不够强,不能长久地维持定力;而安止定的五禅支则强而有力,能够使定力维持一段很长的时间。
成功地达到初禅之后,你可以在初禅的基础上,逐一地对三十二身分修行四界分别观,例如观照自己头发的四界,你将只见到色聚而已。
分析色聚之后,你就能见到头发里的四十四种色法。应当以同样的方式,观照一一身分的四界,照见究竟色法。
成功之后,也应当以同样的方式观照六门,即观照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及心脏的究竟色法。六门与三十二身分中的色法,称为色身。
然后,你必须观照取究竟色法为目标而生起的究竟名法,包括禅那名法,这些名法称为名身。
你必须如此观照内在与外在的三十二身分、色身与名身。接着,佛陀开示下一个阶段:
“他安住于观照身的生起现象、安住于观照身的坏灭现象,或安住于观照身的生起与坏灭现象。”
在这个阶段,你必须观照两种生灭,即因缘生灭与剎那生灭。必须观照由于无明、爱、取、行、业这五种因生起,所以果报五蕴生起,这是因缘生。
然后,观照由于在证悟阿罗汉道时五种因完全灭尽,所以在般涅盘时果报五蕴完全灭尽,这是因缘灭;合起来就是因缘生灭。
然后,必须观照五种因一生起就立即坏灭,所以它们是无常、苦、无我的;五蕴也是一生起就立即坏灭,所以它们也是无常、苦、无我的;这是剎那生灭。
你必须照见这两种生灭。下一个阶段是:“或者他建立起‘有身’的正念,只是为了更高的智慧与正念。”这是指从坏灭随观智,到行舍智这些上层观智的阶段。
接着佛陀开示说:“他独立地安住,不执着世间的任何事物。”若能如此有系统地逐步修行,有一天你的观智会达到成熟。
观智成熟时,圣道就会生起。由于四种圣道智会逐步地灭除所有的烦恼,所以你能够独立地安住,不执着一切五蕴。
接着,佛陀为三十二身分的修行法这一节作结论:“诸比丘,这就是比丘安住于观身为身的方法。”
在这里,五蕴及取五蕴为目标的正念,是苦谛。无明、爱、取、行、业这五种苦因,是集谛。
因与果完全灭尽,是世间的灭谛。涅盘,则是出世间的灭谛。以名色法完全灭尽为目标的八圣道分,是世间的道谛。
以涅盘为目标的八圣道分,则是出世间的道谛。总共就是四圣谛,如此逐步地修行四圣谛之后,就能达到寂静。这是致力于修行三十二身分的比丘,达到解脱的方法。
接着,佛陀以九种坟场观来解释身念处如下:“诸比丘,比丘在坟场中见到死后经过一天、二天或三天的被丢弃尸体,那尸体肿胀、变色、腐烂。
他拿自己的身体来和那具尸体作比较,内心思惟着:确实地,我的身体也具有同样的本质,它将会变成那样,如此的下场是无法避免的。”
经文中,佛陀形容尸体为肿胀,因为人在死亡之后,尸体会逐渐地膨胀,就像鼓满风的风箱一样。
变色,是指尸体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泽:肌肉隆起的部份带着红色;化脓的部份带着白色;
至于以蓝色为主的部份,则像覆盖着一层蓝色的面纱一般。这是描述变色的尸体之情况。
有命根、业生暖气(业生火界)与心识存在时,人类的身体,才能够站立、行走或做其它事情。
这三项分离之后,身体就会变成尸体。尸体有烂坏的本质,它会变得肿胀、变色及腐烂,这种下场是人类无法避免的。
这是九种坟场观当中的第一种。根据摩诃尸婆长老的见解,坟场观是作为观察过患、苦厄、败坏之修行方法,即作为过患随观。
什么是过患随观呢?过患随观是苦随观当中的一种。然而根据古代的注释,坟场观也能作为止禅的法门,借着专注尸体为不净,禅修者能达到初禅。
想专注尸体为不净来修行止禅的人,必须观同性的尸体,不能观异性的尸体。
如何下手修行坟场观呢?如果你还未修成其它业处,而要直接修行坟场观的话,那么就必须到坟场去观察尸体。
然而,在此解释已修成其它禅那业处的禅修者,如何修行坟场观,例如已经修成安般念的人。
对于已修成四界分别观达到近行定的人,建议他们先转修三十二身分。成功之后转修某一种色遍达到第四禅,然后才修坟场观,因为第四禅的光很明亮,对于修行坟场观非常有帮助。
因此一开始禅坐时,你应当再度修行安般念或色遍达到第四禅。当你的智慧之光很强盛明亮时,就在心中回忆过去曾经见过的尸体,
选择愈肿胀、愈变色、愈腐烂的尸体愈好,然后专注那尸体为‘可厌,可厌……’。应当依照以前所见到尸体的模样来专注,而不要去注意它随着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例如:你在一年前见到那具尸体,你应当只专注于它当时的模样,不要观察它后来的变化,因为到现在,它可能已经变成一具骸骨或粉碎了。
一心专注于当时所见尸体的影像为可厌或不净,定力提升时,你就能持续专注很长的时间。
为什么你能这么快速,就修成这种不净观呢?因为前一个业处的禅那,是成就后一个业处的强力助缘。
以如此的禅那为基础,来专注尸体为不净时,你可以在一次禅坐中,就修行成功。若能深深地专注尸体为不净,就会产生强而有力的安止定。
当你的安止定,持续一小时以上之后,你就可以检查五禅支。首先观察有分心,当尸体的影像,出现在你的有分心时,就逐一地检查禅支。
能见到各个禅支之后,应当同时照见五个禅支。如果你的目的,只是要达到初禅,那就不需拿外在的尸体,来和你自己的身体作比较,只要一心专注外在尸体为可厌,就能达到初禅。
但是在《大念处经》中,佛陀开示说:“他拿自己的身体来和那具尸体作比较,内心思惟着:确实地,我的身体也具有同样的本质,它将会变成那样,如此的下场是无法避免的。”
由于这段开示,所以摩诃尸婆长老解释说,坟场观只是作为过患随观而已。对于这种观禅的不净观,佛陀教导弟子们观照内在与外在的尸体,如此能够提升观智,这称为无生命体的不净观。
另一种观禅的不净观,称为有生命体的不净观,在此解释这两种不净观。一、无生命体的不净观:首先应当专注外在的尸体为可厌,
达到近行定或安止定,然后如此思惟自己的身体:“终有一天我也会死,死亡之后就像那具尸体一样。”直到你能见到自己的尸体。
应当观照自己的尸体为不净,之后再度观照外在那具尸体为不净……如此内外交替观照。
然后可以观照外在还活着的人,尤其是你所执着的人,例如你的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等,内心如此思惟:‘终有一天此人也会死,死亡之后就会像那具尸体一样。’
直到在心中见到那个人的尸体,然后观照它为不净。可以如此向各个方向观照外在活人的尸体为不净。
满意之后,就进一步对那些尸体修行四界分别观。见到色聚之后,就分析色聚里的究竟色法。
通常尸体中只有由火界产生的时节生色法,然而,如果尸体中还有活着的虫存在,那么就有可能见到其它种色法。
照见究竟色法之后,就观照它们为无常,因为它们一生起后就立即坏灭;观照它们为苦,因为它们一直受到生灭的逼迫;
观照它们为无我,因为在它们之中没有永恒的自我存在;观照它们为不净,因为它们一直与可厌恶的颜色、气味等混合存在。
应当如此内外交替地一再观照,这是无生命体的不净观。
二、有生命体的不净观:又可分成两种,即三十二身分与虫观。1、三十二身分:从禅那出定之后,在智慧之光的帮助下,
顺逆地观照自己身体的三十二身分,从头发观照到尿,再从尿观照到头发,作意、思维它们为不净。
能清楚地观照之后,就以同样的方法,观照坐在自己前面那个禅修者身体的三十二身分,如此内外交替观照。
外在目标必须不断地更换,尤其是要观照你所执着的人。可以向每一方向观照,直到满意,然后对这些三十二身分修行四界分别观。
见到色聚后就分析其中的究竟色法,然后观照究竟色法为无常、苦、无我、不净。这是第一种有生命体的不净观。
2、虫观:在智慧之光的帮助下,去照见存在自己身体内的许多虫,见到之后就观照你的身体为不净。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虫在你的身体里交配、生病、排放大小便、死亡,因此你的身体,就是它们的家、医院、厕所、坟场。
也必须观照外在他人的身体,由于充满各种虫因此是不净的,如此交替观照内外身体的不净。
满意之后,就对那些虫修行四界分别观。见到色聚之后,就分析色聚里的究竟色法,然后观照它们为无常、苦、无我、不净。
修行止禅之后,能够产生智慧之光,在智慧之光的帮助下,就能修行无生命体与有生命体这两种观禅的不净观,因此智慧之光对止禅与观禅都很重要。
如此,难道你能指责这样的智慧之光吗?接着我要继续解释坟场观。能够观照外在的尸体及自己的尸体之后,进一步应当如何修行呢?
佛陀在《大念处经》,开示下一个阶段的修行方法如下:“如此,他安住于观照内在的身为身、安住于观照外在的身为身,或安住于观照内在与外在的身为身。”
在这里有三种身:(一)不净身:即尸体。(二)色身:即究竟色法。(三)名身:即究竟名法。
在前面解释无生命体的不净观时,已经说明了如何观照不净身——尸体。当你的不净观或坟场观强而有力时,那样的观照就能去除贪欲。
因此,佛陀在《弥酰经》中说:“诸比丘,应当修行不净观以去除贪欲。”能够暂时去除贪欲之后,进一步你应当转修观禅。
首先应当修行四界分别观,有系统地观照自己尸体及外在尸体的四界,你就能见到色聚,分析色聚之后就能见到究竟色法。
接着应以同样的方式,照见外在的有情与无情的究竟色法,然后应当观照内在与外在的究竟名法。
观照内外的究竟名色法之后,应当修行下一个阶段,佛陀开示说:“他安住于观照身的生起现象、安住于观照身的坏灭现象,或安住于观照身的生起与坏灭现象。”
关于这个阶段,前面已经讲过,你应当观照两种生灭,即因缘生灭与剎那生灭。这阶段里包含三种观智,即缘摄受智、思惟智及生灭随观智。
然后,佛陀开示下一个阶段:“或者他建立起‘有身’的正念,只是为了更高的智慧与正念。”这个阶段,包括从坏灭随观智到行舍智这些上层的观智。
当这些观智成熟时,圣道智与圣果智会相续地生起。圣道智会灭除烦恼,所以佛陀开示说:
“他独立地安住,不执着世间的任何事物。诸比丘,这就是比丘安住于观身为身的方法。”这是九种坟场观当中的第一种。
接着,佛陀开示其余的八种方法。由于它们之间的差别,只在于尸体相状的不同,所以在此将它们合在一起讲:
二、诸比丘,比丘在坟场中见到被丢弃的尸体,被乌鸦、老鹰、秃鹰、苍鹭、狗、老虎、豹、豺狼或各种虫所噉食。
三、比丘在坟场中见到被丢弃的尸体,已经变成只剩下一些血肉附着的一具骸骨,依靠筋腱而连结在一起。
四、比丘在坟场中见到被丢弃的尸体,已经变成一具没有肉,而只有血迹漫涂的骸骨,依靠筋腱而连结在一起。
五、比丘在坟场中见到被丢弃的尸体,已经变成一具没有血肉的骸骨,依靠筋腱而连结在一起。
六、比丘在坟场中见到被丢弃的尸体,已经变成分散在各处的骨头:这里一块手骨、那里一块脚骨、这里一块脚踝骨、那里一块小腿骨、
这里一块大腿骨、那里一块髋骨、这里一块肋骨、那里一块背骨、这里一块胸骨、那里一块颈椎骨、这里一块下颚骨、那里一块牙龈骨、这里是头盖骨。
七、比丘在坟场中见到被丢弃的尸体,已经变成贝壳色的白骨。
八、比丘在坟场中见到被丢弃的尸体,已变成经过一年以上的一堆骨头。
九、再者,诸比丘,比丘在坟场中见到被丢弃的尸体,骨头已经腐朽成骨粉。他拿自己的身体来和那具尸体作比较,
内心思惟着:确实地,我的身体也具有同样的本质,它将会变成那样,如此的下场是无法避免的。
古代印度人处理尸体的风俗,是将它丢弃在坟场,并不加以掩埋,因此在坟场中,可以见到各个阶段的尸体。
但是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很难找到尸体来观照,想修行坟场观的人应当怎么办呢?如果你已修成其它业处,你就能依照前面所说的方法,
来照见以前见过的那具尸体,专注它为可厌以达到初禅,然后慢慢地观察那具尸体后来的变化,一直观到今天。
在这样的过程中,当尸体变化到你想观照的那个阶段时,就将心定在那个阶段,暂时不观察尸体的继续变化,
专注那时的尸体为可厌以达到初禅,如此就能修行所有九种坟场观。满意之后,就可依照前面所说的方法,来观照内在与外在的尸体。
进一步应当如何修行呢?佛陀开示说:“如此,他安住于观照内在的身为身、安住于观照外在的身为身,或安住于观照内在与外在的身为身。”
在这里,应当依照前面讲解过的方法,来观照内外的不净身:即内外的尸体。内外的究竟色法。内外的究竟名法。
下一个阶段是:“他安住于观照身的生起现象、安住于观照身的坏灭现象,或安住于观照身的生起与坏灭现象。”在这阶段,你应当观照因缘生灭与剎那生灭。
接着下一个阶段是:“或者他建立起‘有身’的正念,只是为了更高的智慧与正念。他独立地安住,不执着世间的任何事物。
诸比丘,这就是比丘安住于观身为身的方法。”这包含从坏灭随观智,到圣道智与圣果智的各个阶段。
在九种坟场观这一节里,正念与正念的目标(五取蕴),是苦谛。造成苦的五种因,是集谛。苦谛与集谛都不生起,是灭谛。
了知灭谛的八圣道,是道谛。如此精进地修行四圣谛之后,就能达到寂静。这是致力于修行九种坟场观的比丘,证悟阿罗汉果、达到解脱之道。
到这里,我们已经讲过身念处的十四种修行方法,即:安般念、四威仪、四种正知、不净观(三十二身分)、四界分别观、九种坟场观。
在这十四种方法当中,只有安般念与对三十二身分的不净观,能达到安止定。由于坟场观在此作为过患随观,所以连坟场观在内的其余十二种方法,都只能达到近行定而已。
注释里如此解释,乃是根据摩诃尸婆长老的见解而说的,但是若根据古代注释者的解释,修行九种坟场观也能达到初禅。
在这里,大家必须记住一项重要的事实:身念处并不是只对身或色法修行而已。尽管身念处确实是注重在观照色法,
但是只观照色法,并不足以令你证悟涅盘,必须也观照名法为无常、苦、无我。你可以说身念处着重在观照色法,但是不能说身念处只观照色法而已。
此外还必须记住这一点:在身念处当中,佛陀也教导止禅业处,如安般念、三十二身分、九种坟场观,因此在身念处中有止禅与观禅。
身念处的这十四种修行方法,有时也称为身至念业处。——摘自缅甸帕奥禅师开示的《正念之道》
发表于 2013-7-30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随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6 23:56 , Processed in 0.30627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