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79|回复: 1

[大德开示] 八圣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3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的定义是:“这些法可以消除‘身见’等障碍,因而证入涅槃,止息苦界与轮回之苦,所以这些法就称为道。”


道有八种成份,分别称为: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这八种成份都会在智见清净当中出现,在前行的世间清净道当中,正语、正业、正命,只会在戒清净中出现,不会在心清净中出现等。


因此,在三十七道品中,戒清净是指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等的戒律,其依据是:“修习正语,远离依止,离贪依止,最后进入涅槃。


修习正语,远离依止,离贪依止,最后进入涅槃。修习正命,远离依止,离贪依止,最后进入涅槃。”(见《分别论注释》)


在这里所指的,并不是指会倾向‘有之成就’与轮转依止的戒律。那些有意识地放弃在今生证入圣道与圣果的戒清净,并不是严格的初梵行戒,


因而不是属于严格的三十七道品。不过,如果努力在为来世证得涅槃,这就可能成为波罗蜜戒,是属于远离依止戒的一部份。


正语、正业、正命三离心所,纯粹属于戒律的层次,因而构成为严密的戒清净。正思惟,是寻心所的作用。


因为正思惟是智慧的先驱,也就包括在智慧的范畴当中。正思惟有三种,分别称为出离思惟、无恚思惟、无害思惟。


就像一个人被囚禁在监狱当中,或者被敌军所包围,或者被森林大火所围困,或者像一条鱼被网住、被水塘或陷阱所困,


或者像一只被鸟笼所困的鸟,不能自由的吃睡与飞翔。此时只有一种想法,就是试图摆脱这些限制。


以正勤的精神摆脱陈旧的已生恶业及未来的未生恶业,如此生起的思惟称为出离思惟之道,它寻求在今生能从轮回之苦中解脱出来。


与慈心禅定有关连的思惟,称为无恚思惟。与悲心禅定有关连的的思惟,是无害思惟。与其余禅定有关连的思惟,称为出离思惟。


正见、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四种正道,已经在七觉支中讨论过了。正见与正思惟是慧蕴,它们构成了慧的集合体。


蕴的意思,是集合体。正语、正业、正命,称为戒蕴,它们构成戒的集合体。正精进、正念、正定,称为定蕴,它们构成定的集合体。


活命戒是世间戒蕴之道,行持活命戒可摧毁违反性烦恼,它是属于戒清净。活命戒有两种,分别是针对在家众的戒律,以及针对僧众的戒律。


弃绝身体的三恶行与言语的四恶行,这就构成了在家活命戒的内容。八关斋戒与十戒,可以让活命戒更加精练或完善。


在《律藏》中所制订的二二七条戒学,构成了僧众的活命戒。这二二七条戒学涵盖了身业与口业,在《律注》中已经加以分类了。


在《律藏》中所制订的其余的戒律,可以让活命戒更臻完善。正如树木是从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以心清净为起点的六清净道,


是在戒清净的土壤中开发出来的。特别的是戒清净不会与以心清净为起点的五种中间清净道相互混淆,而是以保障先前的纯粹性来支持它们。


在出世间的智清净道中,戒清净宛如戒蕴的三项构成元素而与出世间的智见清净结合起来运作。


理由是,戒清净关注的对象与这五种中间的清净道是不同的层次,而这五种中间的清净道与出世间的清净道是同一的,因此以俱生的方式共同运作。


至于定蕴,共有两种实践的方向,分别称为纯观行(只修观禅的修行人)与止观行(先修止禅、后习观禅的修行人)。


在具足戒清净及安立在身念处之后,并没有走向禅定的道路,而是遵循诸如见清净等纯粹直观的道路,这就是纯观行。


然而,如果走上禅定的道路,例如证入第一禅、第二禅等,而又据此遵循诸如见清净等的直观道路,这就称为止观行。


有关这两种道路,在第一种止观行的例子中,透过空定、无相定、无愿定这三种禅定,就可以具足禅定与心清净的功能。


不过,在第二种止观行的例子中,经由遍作定、近行定及安止定这三种禅定,就可以具足禅定与心清净的功能;


之后在观禅阶段,透过众所皆知的空定、无相定、无愿定三种禅定,就可以具足禅定与心清净的功能。


不过,在先前的戒清净与身念处的阶段中,这三种禅定则具足了刹那定的功能。在此结束了有关禅定蕴的讨论。


在安立了戒清净与心戒清之后,两种慧蕴道就具足了纯观行与止观行当中的智慧功能。这些论述与世间道、出世间道都是有所关连的。


现在我要陈述出世间道当中的预流果道。请务必记住,在此的对象是圣者中的最低层级,称之为干观的预流者。


现在有无数的众生,例如毗舍佉、给孤独、Cularatha天人、Mahiratha天人、帝释天王、Mahagovinda天人、Anekavanna天人、四大天王等,


他们居住在四天王天界、三十三天界以及更上层的天界,可是他们还是在轮回中出生与死亡。


他们是已经在欲界往返七世的众生。至于其他的凡夫,则在欲界、色界或无色界再生的次数是未定的。


为什么他们会称为预流者呢?五大河及五百小河都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它们不会倒流上去,而是持续不断地流向大海,因此称为流(sota)。


同样的,圣者不会退回到凡夫的境界,而是持续不断地向四果阿罗汉前进,一直到他们证入无余涅槃。


在凡夫的情形,虽然他们可以在最高层的梵天中再生,但还是会堕入最低层的无间地狱。可是,在圣人的情形,不论于何处再生,


他们是不会堕落的,而会持续不断地在较高的天界中重生。虽然凡夫可以在色无、色界天生为三因梵天,但他们还是会堕入无因结生的恶趣中,


化生为饿鬼、猪、狗等有情。不过,在圣人的情形中,他们不会退回凡夫的阶段,而是每再生一次,就会证入更高的圣者境。


因此,不论是再生于任何天界,或者每次再生所证得的境界,圣者是不会倒退的,反而会从一个天界前进到另一个天界,


从一个境界提升到另一个境界,一直到脱离五蕴,达到无余涅槃,即是证得最高的四果阿罗汉。


这条攀登道所穿越的单一道路,就称为法预流,包括了正见预流、正思惟预流、正语预流、正念预流、正定预流。


正见预流是指安立于正见的巨大王国,以便觉察到四圣谛的光明。正见的具大王国,是安立在巨大的身见随眠王国当中。


就像黑夜褪去,太阳升起,黑暗一旦散尽,光明就安立了。同样的,经过法预流一直到证入无余涅槃,正见的光明会持续安立,从此生到彼生,


这种正见会逐渐增强,愈来愈稳定。这就像有一个人,自从在他的母亲子宫中诞生以来,就因为白内障失明了,一旦他遇到好医生治愈了他的白内障,


因而重获光明。从白内障消失的时刻开始,大地、山峦、天空、太阳、月亮与星星等景观,向他敞开了,从此以后,终其一生都是这样。


同样的,预流果圣者证得三法印与四圣谛的景观,就像上述盲人的例子中可以看见天空、太阳、月亮,这些圣者可以自由自在地觉察诸法。


佛陀说:“诸比丘,当正见安立了,正思惟就会展开!”(见《相应部.大品.道相应第一.无明品第一.无明经第一》)


针对此点,如果正见安立了,包括从世间的病苦中脱离出来的意念与规划,以及保护他人免于受到摧毁与痛苦的正思惟,


也会安立起来,经过法预流的开展,一直到证入无余涅槃。《注疏》说:“当正思惟安立了,正语就会展开!”


如果从世间的病苦中脱离出来以及看到别人快乐、自在的意念与规划,已经安立了,从语恶业中解脱出来的正语就会生起,而且会很迅速的安立下来。


“当正语安立了,正业就会展开!”如果从世间的病苦中脱离出来以及看到别人快乐、自在的意念与规划,已经安立了,从身恶业中解脱出来的正业就会生起,而且会很迅速的安立下来。


“当正业安立了,正命就会展开了!”当观念、意向、言语、行为纯化了,生命的型态也会变得纯粹,修行人就可以从底层的生命型态中不断地解脱出来。


“当正命安立了,正精进就会展开了!”当观念、意向、言语、行为与生命型态纯化了,从恶业、邪命解脱出来的精进就会不断地安立下来。


“当正精进安立了,正念就会展开了!”因此,根植于戒、定、慧的正念之道,也会从此生到彼生中安立下来。


“当正念安立了,正定就会展开了!”因此,根植于戒、定、慧,以及对心灵拥有巨大掌握力的正定,就会安立了。


在此,我们说明了称为预流法的八正道,是如何通过修行而安立下来,从众生证得预流圣者阶段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最后证得无余涅槃为止。


从身念处安立的刹那开始,就会展开上面所陈述的历程。只要决定的境界还没有达到,众生就还不是一位圣人,预流道是预流圣人的起点。


一旦众生证入预流道,他们就会进入圣人的领域。因此,经文如是说:“当他们第一次证入‘预流圣人’,他们就称为‘预流者’。”


众生一旦证入圣人的境界,就会超越凡夫的境界。他们不再是俗人或世间的众生,而是成为出世间的众生。


他们不再是顺从轮回之苦的众生,而是成为能涅槃寂灭的众生。纵使经过再次投生,他们也不会退回到涅槃的第一个阶段。


他们不会退回到‘随眠身见’的层次或凡夫境界的情愫,他们会持续安立在圣者阶段,于七世轮回内享受人类、天神、梵天的快乐。


进一步的诠释,请参考我的作品《四圣谛手册》、《第一义谛灯注》等。——摘自缅甸雷迪禅师之《佛教手册》

发表于 2013-6-24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02:03 , Processed in 0.128941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