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86|回复: 1

[大德开示] 七觉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3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的‘正觉’,就是指可以清晰地觉察到四圣谛。所谓的‘觉支’,就是指出世间道的智慧,智慧之道的构成因素。


鸟儿首先是以蛋的形式,从母鸟的子宫中分娩出来,其次是啄破蛋壳而出。当雏鸟的羽毛长齐了,它们就会离开巢窝,想飞往哪里就飞往哪里。


同样的,当禅修者成功地安立在身念处上,或者贯彻完成禅定功课的时候,可以先从累世轮回所带来的心灵混乱中解脱出来。


其次是,当他们修习观禅,可以觉察到名、色、蕴等等,就可以从无知的粗劣状态中解脱出来。


最后,当七觉支开发了,成熟了,禅修者在出世间的智慧之道上,完全圆满了,羽翼丰满,证得了所谓正觉的智慧之道,


因而可以从世间的庸俗状态解脱出来。他们从凡夫的境界中解脱出来,进而证得圣人的出世间智慧或涅槃的境界。


七觉支分别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念心所的内在因素,


计有念住、念根、念力、正念道支,这就是所谓的念觉支。慧心所的内在因素,计有正见、观神足、慧根、慧力、道智,这就是所谓的择法觉支。


另外,慧的清净道开始是见清净,其次是三随观智、十观智,这些都称为择法觉支。


正如棉花的种子,必须经过推磨整理后才能制造出棉花一样,修行人反覆以直观智观照五蕴的过程,就称为择法。


精进心所的内在因素,计有正勤、勤神足、精进根、精进力、以及正精进道支,这都是所谓的精进觉支。


安立在身念处之后,一旦观照、觉察的历程持续增加中,喜悦与快乐就会出现,这就是所谓的喜觉支。


当内心的混乱、念头与思绪中止了,在修行的身心上就会经历平稳、宁静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轻安觉支,它是身轻安与心轻安的内在因素。


所谓的定根、定力与定道的禅定诸法,就是所谓的定觉支。另外,与禅定功夫、心清净有关的遍作定、近行定、安止定或八正定,


以及与慧清净有关的空定、无相定、无愿定,也都称为定觉支。而伴随观智或道果智生起的定,就以空定、无相定、无愿定这些名词来称呼。


当修行人在禅修业处的工夫上,还是缺少方法或系统,就必须多在身心上加以锻练;不过,一旦具备了方法与系统,


修行人就可以自在了,不必限制在这种身心的锻练努力上。这种自在,就是所谓的中舍性心所,这就是舍觉支。


当一位禅修者可以充分拥有七觉支,他就会在佛法内享受到一位沙门的喜悦与快乐;而这种喜悦与快乐,是任何世间上的喜乐所不能比拟的。


他就像转轮圣王一样,统领着四大洲、坐拥着七宝,享有无可比拟的轻松与自在。因此,诚如佛陀在《法句经》中所说的:


“比丘入屏虚,彼之心寂静,审观于正法,得受超人乐。”(见《法句经》第三百七十三偈颂)


“若人常正念,诸蕴之生灭,获得喜与乐,知彼得不死。”(见《法句经》第三百七十四偈颂)


如果处在观禅之乐,当所经验到的快乐与喜悦再分为二百五十六个部份,这每一个部份的快乐与喜悦,


都超过世间的国王、天人、梵天的快乐与喜悦,足见在正觉中的喜悦与快乐是如此的巨大,因此佛陀说:“诸味法味胜!”(见《法句经》)


《相应部.觉支相应》有许多故事提到,只要听闻七觉支的偈颂并勤修七觉支,就可以治疗大部份的疾病与慢性病。


不过,只有当这些听闻者完整觉察到七觉支的意义,并且生起强大、清晰的信心的时候,这些疾病与慢性病才会痊愈。


以平衡的方式获得七觉支,这位禅修者就可以在身念处中不会出现缺陷,也可以保证他在无常等的觉察,以及身心的能量当中不会出现缺陷。


因为他的心灵可以在无常、苦、无我中安立自在,他能经验到觉察涅槃所带来的喜悦,这是他在以往无尽轮回中从未出现过的。


由于心灵喜悦与自在的缘故,他对于禅修业处的观照,可以非常沉静、稳定,而这种平静的境界是以正念的努力,


从骚乱中解脱出来,并觉察到无常、苦、无我三实相的本质,激起正精进,培育出世间智慧,才会生起的。


以上所述与七觉支的境界是相互协调的,而且他们个别的功能也是特别清晰。就算是在普通的修行境界,


从安立身念处的刹那开始,例如正知、正念的诸法,就被视为觉支。当佛陀开示必须修习七觉支,就被视为觉支。佛陀是如此说的:


“修习念觉支,远离依止,远离贪念依止,灭尽依止,最后证入般涅槃。修习舍觉支,远离依止,远离贪念依止,灭尽依止,最后证入般涅槃。”(见《论藏.分别论》)


其意义是,在一般的禅修方向上,安立身念处的历程(例如:呼出与吸入),就等于是安立七觉支。有关七觉支的个别安立,参见《分别论注释》。


上述巴利文句的意义是:‘一位修行人应该修习念觉支,他依靠着一切活动、焦虑、渴望、贪婪的止息,或者轮回之苦的止息,


以及放弃四种所依的基础:执着感官的快乐、执着心的污染的激情、执着行为的功德、执着身体的五蕴。’


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尽依止是指,不会向往‘有的成就’与‘财的成就’,而是会摧毁生命中潜在身见的大部份领域,因而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成就依止是指,念念无间地从感官的执着中解脱出来,觉、正觉、觉支与菩提支的意义,都是一致的。
摘自雷迪禅师《佛教手册》

发表于 2013-6-24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0:38 , Processed in 0.11743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