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72|回复: 2

[智慧人生] 无我的禅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1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淡-然 于 2013-6-21 10:31 编辑

只有遇见佛法,一位行者才会生起彻底自我检查旧的‘已生恶业’的机缘。只有遇见佛法,一位行者才会生起,


制止一系列生命所呈现的‘新恶业’的机缘。轮回无限,如果一位行者没有遇见佛法,就没有机缘检查这两种恶业。


因为自我检查这两种恶业的工作;与根除随眠层次的身见是一致的。而且,根除随眠烦恼层次的身见,是一种‘无我的禅修’。


只有当一位行者遇见佛法,才会生起这种‘无我的禅修’。授记为独觉佛的人,与佛法相遇的时刻,首先需要的是取得‘无我禅修’的种子。


一旦佛法在世界上消失了,即使是‘无我’的声音也都听不见。所谓‘无我’的声音,是指色法、名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及缘起的声音;


整部的《阿毗达磨论藏》,充满了‘无我’的声音,整部论藏注疏也是一样的。‘无我的禅修’,首先需要的,是具足戒律的清净。


然后,把心安住在‘念身’上。之后,净化并且控制自己狂妄不安的心灵,在禅定与观禅上努力精进。


只有透过这种努力,才能根除了随眠烦恼层次的身见,所有‘已生身见’、‘未生身见’与恶行,才会消除殆尽。


让未出现的善业出现,以及让已出现的善业增长的精进努力,是指安住‘念身’之后,圆满具足‘无我的禅修’的努力。


已生戒律与未生戒律:未生戒律是指,在过去无数轮回中从未在凡夫众生出现的戒律,包括了正语、正业、正命,


这三种戒律纳入所谓的‘预流道’当中,并且以涅槃作为他们的目标。这种戒律摧毁了在行为、言语上流露出来的恶行,以及错误的维生方式。


从摧毁的刹那开始,在行为、言语、维生流露出来的恶行,就不会再出现了;即使在以后的生生世世当中,也都不会再出现了。


当一位行者成功地修持‘无我的禅修’,才会证得这种出世间的戒律。身处佛法时代,众生就必须努力去成就这种‘未生戒律’。


这就意谓着,从建立戒清净的刹那开始,一直到圆满具足‘无我的禅修’,众生必须毫无松懈的,努力修习三十七道品。


在过去无数轮回中经常出现的‘已生戒律’,是指世间戒律或欲界戒律。当我们说,一位行者必须努力达到戒律的稳定状态,


我们必须知道世间戒律有两种层次,也就是指‘定法’与‘不定法’。圣人的境界,就是‘定法’的层次,凡夫的境界,就是‘不定法’的层次。


在‘预流道’的圣人中,欲界世间戒律达到了‘定法’的层次。初果圣纵使在梦中,也不会违犯五戒,经过轮回,终于证得完全的涅槃。


不过,在一般凡夫,欲界世间戒律还是处于‘不定法’的层次。这些凡夫在过去无数的机缘中,已经是具有德行、伦理的修行人,


他们曾在无数的四恶道中受难;而在其他的无数机缘中,他们曾经是有德行的仙人与比丘。


然而,在过去生中,他们未曾从坠入四恶道的危机中解脱出来。


甚至现在,身处四恶道的众生,还是难以计算的;濒临四恶边缘的人类、天人、梵天,也是难以计算的。


因此,具足欲界世间戒律的众生,还是‘不定法’。也就是说,还是处于暂时拥有的时刻,正当佛法的时代,他们应该转化为‘定法’。


他们应该安住在‘念身’,一旦成就了,就应该修习三十七道品,一直到圆满成就‘无我的禅修’为止。有关善业的两种戒律,就说列此。


已生禅定与未生禅定:禅定也有两种层次,就是‘定法’的禅定与‘不定法’的禅定;


同样的,智慧也有两个层次,也就是‘定法’的智慧与‘不定法’的智慧。


当一位修行人达到三果阿那含的境界,其安止定是‘定法’的禅定,而这种安止定,可以是八种定或九种定(八定加上灭尽定)。


只有证得阿罗汉境界,如如不动的智慧才变成‘定法’的智慧。现在我将陈述‘预流道’圣者所契入的禅定与智慧。


正如《中部.有明大经》所说:“预流果道上的正精进、正念、正定,是以涅槃为目标,因而称为出世间的禅定。”


这三种禅定(指遍作定、近行定、安止定)是依舍断的力量,坚决地根绝了贪婪、嗔恚的内在邪恶,而这种邪恶是以邪精进、邪念、邪定为根源的。


从舍断的刹那开始,纵使再经过轮回,这种贪婪、嗔恚的内在邪恶不会再生起了。当显现‘无我的禅修’时,这种禅定只能在佛教中才能成就的。


因此,现在他们遇见佛法了,众生应该在与佛法缘尽之前,努力去证得‘未生禅定’,切勿懈怠。


这就是说,从‘念身’开始,他们应该修习三十七道品,一直到成功地具足证得‘无我的禅修’。


过去世无数轮回的‘已生禅定’,包括了欲界禅定、色界禅定、无色界禅定。当我们说,努力精进以形成‘定法’的‘已生禅定’,


就必须知道世间禅定有两种层次,也就是‘定法’与‘不定法’。圣人所拥有的世间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建立在‘定法’的层次。


以后的来生,乃至最后证入般涅槃,这些圣人即使在梦中,贪婪、嗔恚等邪恶的行为,都不会生起。


凡夫所拥有的世间禅定,是在‘不定法’的层次。在无数的过去世轮回中,这些人曾经是入定的凡夫、入定的仙人、入定的比丘,


在多生累劫中,拥有飞天入地等等的禅定与神通力。每个世界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劫,每一劫都是漫长的。


在这些劫当中,这些凡夫曾在梵天中是梵王。每一个这种世界系统当中,也都会出现四恶道。


相同类型的梵天充满了这些四恶道,没有别的众生。这些众生曾经是梵天王、饿鬼、阿修罗、畜生以及地狱的众生。


从无尽漫长的轮回来看,每个世界系统的生命周期;就像一转眼之间而已。因此,趁我们还身处佛法的机缘当中,


努力将‘不定法’的世间正精进、正念以及正法(在过去无尽机缘中所获得的),改变为‘定法’的世间正精进、正念、正定。


一旦安住在‘念身’之后,我们必须修习三十七道品,一直到圆满成就了‘无我的禅修’。有关善业的两种禅定,就说到此。


已生智慧与未生智慧:正如《中部.有明大经》所说:“预流果道上的正见与正思惟,是以涅槃为目标,因而称为智慧。”


这种智慧摧毁了随眠层次的身见,并且以舍断的决定力量清除一切邪见、邪思惟的遗迹,坚决地断除恶行、邪命。


邪业的旧库藏也会完全消除,进而从四恶道的轮回中解脱出来。从此刻起,邪见恶行的罪恶,在未来生中不再生起。


只有在佛法中,当‘无我的禅修’生起了,智慧才会生起。因此,已经遇见佛法的众生,应该在佛法还存在的时候,努力证得这种‘未生智慧’。


这就是指,从‘念身’开始修习三十七道品,一直到圆满具足‘无我的禅修’。圣人的世间正见、正思惟是建立在‘定法’的层次上。


从他们安立的刹那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化转世,一直到证入般涅槃为止,这些圣人都拥有‘业自性’的正见智、经教智、实践智及四圣谛智。


不过,凡夫所拥有的世间智慧,是建立在‘不定法’的层次。凡夫在无尽的轮回中飘荡,他们有时候在‘法’中修习;


有时候从修习中获得声誉,有时转世成为大长老、大物理学家。其他时刻,他们也会生为蜗牛、水蛭、虱子、昆虫、蛆、扁虱等生物,只是求生存而已。


因此,当众生有缘遇见佛法,必须努力精进,以便将‘不定法’的智慧,转变为‘定法’的智慧(道智)。


这就是指,从‘念身’及四念处开始,精勤地修习三十七道品,一直到圆满具足‘无我的禅修’。

长久以来,经过无尽的轮回,‘身见’已经在我们的人格中塑造出来了,未被摧毁过,而贪、嗔、痴等烦恼依旧激烈、杂多、有力。

它们可说是住在我们心中的原住民,在这种情形下,作为这些烦恼敌人的戒律、禅定、智慧,反而像是偶而造访的客人。

他们的造访,就像外来敌人侵入阿罗娑迦鬼的食人国(见《相应部.夜叉相应》的〈阿罗娑迦鬼经注〉)。这些食人鬼,个个孔武有力。

以前,外来的侵入者往往沦为这些鬼的食物,住所也被摧毁。曾经有一次,五百位有禅定的仙人,从须弥山来到阿罗娑迦鬼的住处,

这些食人鬼,逐一地抓住这些仙人们的脚,将他们丢进恒河当中,五百位仙人就这样被消灭了。

因此,凡夫、仙人与比丘们,有幸在今生遇见佛法,并且期望来生脱离罪恶,又希望在他们身上安稳建立诸如‘戒清净’的法,

他们应该以适当的正勤修习四念处,来摧毁随眠性烦恼层次的‘身见’。如果他们希望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这种愚痴是指陷入缺少智慧的黑暗当中,

以及拔除了对佛、法、僧神圣特质的忆念,和弘扬佛法的尊贵情操,在来生中,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

如果他们希望从巨大的‘邪法’中解脱出来,而这些‘邪法’曾在过去无尽的轮回中,引导他们去亲近、礼敬一切假的佛法。

因为,对于凡夫而言,他们不认识真实的佛、真实的法、真实的僧。如果他们希望从今生今世开始,证得信、证得慧;

并且,藉此可以生起礼敬之情来对待真实的佛、真实的法、真实的僧;如果他们希望这一切成为‘定法’,

就必须以适当的正勤修习四念处,来摧毁随眠层次的‘身见’。因此,适当的修习正勤,是指诸如‘宁可让皮肤、骸骨干枯等’的坚决来完成的。
摘自雷迪禅师《佛教手册》
发表于 2013-6-22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我’即无烦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能无我,即断烦恼,但是很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0:50 , Processed in 0.141075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