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85|回复: 2

[大德开示] 不需固守既定的修行次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9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今生修布施而又有智慧的人,难得一见。普通人修布施善业时,他们的身业常带有瘕疵,或言谈不知节制,或者意念不清净。


因此,在善‘行’的种子上有缺陷的人,一旦临死投生的时候,会产生一股堕入低层四恶道的强大驱动力。


虽然有些幸运的众生,会转世投生到快乐的天界或者人间;可是,这些众生会因为以前欠缺善‘行’,例如布施、持戒等,


以致于他们吝啬,在生活上遇见困厄、刑罚、灾难等等。于是死亡之后,他们又会转世到四恶道的苦界。


这是因为,他们欠缺根本五戒与八戒,在与他人相处时,经常会引发争论、吵架、嗔怒;再加上病痛、烦闷、忧伤等,所以他们会堕入苦界当中。


因此,他们在每一种的生存境界中,都会感受到痛苦的经验,凝聚了无法抗拒的动力,缩短了生存快乐的时间,堕入到低层的四恶道当中。


在这种情形下,这些欠缺善‘行’种子的众生,想要与未来佛相逢的机缘,实在是非常的渺茫。


简单地说,只有当一位修行人具足了‘明’与‘行’的种子,才有可能于未来世,从世间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如果只拥有‘明’的种子,欠缺‘行’的种子,例如布施与戒律,就会失去与未来佛相遇的机缘。


另一方面,如果拥有‘行’的种子,可是欠缺‘明’的种子,他就不可能从世间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不可能与未来的佛法相遇。


因此,今日的文句行者们,不论男女老少,想要与未来的佛法相遇,应该在现阶段的佛法期间,藉由布施、戒律与禅定的修习,来累积善‘行’的种子;


关于‘明’(智慧)的种子,行者至少藉由直观地、水、火、风四大的修习,确保与未来佛法的相遇,并且从世间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当我们说布施是善‘行’,就归属于‘信’的范畴;而‘信’,是善人正法的一种,这属于十五种行法的范畴。


十五种善的行法,分别为:一、戒律(包括在家戒与比丘戒)。二、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防护。


三、饮食知量。四、警寤策励。五--十一:信、惭、愧、多闻、精进、念、慧这七种善人的特质。


十二--十五:四禅定——第一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这十五种善的行法,是最高禅定者的特质。


正如只修习观禅的修行人所须知的事项,他们应该去修习这十一种善的行法,也就是不包括四种禅定。


对于想要与未来佛法相遇的人而言,布施、戒律、布萨戒(忏摩)与七妙善法,是他们根本的修习事项。


对于想要在今生证得圣道与圣果的人而言,首先必须具足十一种行法,例如戒律、六根的防护、饮食知量、警寤策励与七妙善法。


在此处,戒律是指正命的根本戒;六根的防护,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的防护;


饮食知量,是指摄取适当的饮食,来维持身体中有形物质的平衡,并且藉此获得满足;


警寤策励,是指不要在白天睡觉,只在夜间三个时段中的一个时段睡觉。其余的两个时段,则用来修习禅定。


七妙善法是指:一、信。二、正念。三、惭。四、愧。五、广学。六、精进。七、智慧。


对于想要在今生成为预流道圣者的修行人而言,并没有需要特别去修习布施,而是让那些在现阶段的佛法时期当中,


没有足够的力量从世间的痛苦证得解脱的人,才特别的要去修习布施与布萨戒。修行的次第与等待未来佛的人:


既然期待未来佛的人,他们的修行是为了累积波罗蜜资粮,就没有必要严格遵循巴利圣典所展示的修行次第:戒律、禅定与智慧。


换言之,他们不应该在圆满戒律之前,松懈了禅定的修行,或者在具足禅定之前,延迟了智慧的修行。


面对七清净道的次第:一、戒清净,二、心清净,三、见清净,四、度疑清净,五、道非道清净,六、行道智见清净,七、智见清净;


他们不应该在前一阶段未圆满之前,便松懈了其余清净支的修持。既然他们尽可能地累积波罗蜜种子,就应该将戒律、禅定、智慧累积到极致。


不需要固守既定的修行次第:正如巴利圣典所陈述的,圆满修习戒清净之后,才可以修习心清净;圆满修习心清净之后,才可以修习见清净;


圆满修习见清净之后,才可以修习度疑清净;圆满修习度疑清净之后,才可以观无常、苦、无我,这样的修行次第是指,想要在今生中迅速成就道与果。


然而,对于那些无法激起此种努力,只能累积波罗蜜善行种子的人,只须把握当下,因而不能说在圆满戒清净之前,不能修习心清净。


甚至,在猎人、渔夫的例子中,也不应该要求他们放弃原本的职业,否则便不能修习禅定与观禅。有人会说,如此一来便会败坏‘法’。


因此,这些猎人与渔夫,应该忆念佛、法、僧三宝的神圣特质,并且尽可能忆念身不净的特质,默想自己与一切有情众生终究会死亡。


我曾经遇见一位渔夫,经过这样的努力修行之后,在他从事渔夫的职业期间,就可以流畅背诵巴利圣典、《摄阿毗达摩义论》的注疏,


以及《发趣论》的〈缘起章〉,这些成就便构成了‘明’的基本要求。现在,每当遇见护持佛法的在家信众,我都会告诉他们,


在真正的佛教比丘传统中,即使在家人的职业是猎人、渔夫,他们仍旧应该全心全力忆念三宝的神圣特质,以及观照无常、苦、无我。


因为全心全力忆念三宝的神圣特质,就构成了‘行’的种子;全心全力观照无常、苦、无我三实相,就构成了‘明’的种子。


即使是猎人与渔夫,也应该勇于去实修心灵的这些关注活动,而不是告诉他们,身为猎人与渔夫并不适合修习禅定与观禅;


相反的,应该协助他们渡过困难,获得更佳的认识,并且激励他们持续地修行,当他们处于累积波罗蜜与善业的趋势阶段,也应该赞美他们。
摘自雷迪禅师《佛教手册》

发表于 2013-6-20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念是清净,心似莲花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1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0:58 , Processed in 0.13531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