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69|回复: 3

[素食文化] 郭耕:知难行易说素食 纵谈《孙文学说》中的饮食观(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4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纪伟人孙中山,不仅是一位继往开来的革命家,还是一位着述颇丰的理论家,《建国方略》便是他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近来,翻阅孙中山文集,才知道,实际上《建国方略》是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三部着作组成,其中建国方略之一的“心理建设”,又名《孙文学说》,完稿于1919年4月,是一部论证知行关系、批驳“知之非难,行之惟艰”之说的哲学着作,但其中摆事实,讲道理,不厌其繁地列举了饮食、用钱、作文、建屋、造船、筑城、开河、电学、化学、进化十件事,实在出乎我的意料。通篇看似古文,却抑扬顿挫,风格典雅,读来令人十分受用。
  近来因食素并在一些大学做这方面的讲座,我对素食理论比较关注,并深切感到,实践素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教大家抛弃积习,接受这个“利国、利民、利生、利天”的理念,真所谓知难行易呀。蓦然发现,孙中山也是素食者,他在《建国方略》中,对饮食,包括对素食,竟有如此高妙精辟的论述,实在使人喜出望外。
  关于饮食这一章的题目为“以饮食为证”,孙先生首先强调了饮食的广泛性、重要性、天然性:“夫饮食者,至寻常、至易行之事也,亦人生至重要之事,而不可一日或缺者也,凡一切人类物类皆能行之,婴儿一出母胎则能之,雏鸡一脱蛋壳则能之,无待于教者也。” 寥寥数语指出了“民以食为天”的通俗道理。
  而后,笔锋一转,提醒大家注意了:“然吾人试以饮食一事,反躬自问,究能知其底蕴者乎?”是啊,吃,谁不知道,但能把吃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吗?恐怕不能。“不独普通一般人不能知之,即近代之科学已大有发明,而专门之生理学家、医药学家、卫生学家、物理家、化学家,有专心致志以研究于饮食一道者,至今已数百年来,亦尚未能穷其究竟者也。”孙先生感叹,关于吃的学问,连那些现代的饮食专家都未必能超越呀。什么学问呢?可从正反两方面阐述。
  一方面孙先生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尽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是的,国人善做会吃,食不厌细,美味佳肴,欧美人只能望其项背,可这恐怕没什么可自豪的吧。
  另一方面,孙先生终于说到我国独到的素食:“夫中国之发明,如古所称之八珍,非日用寻常所需,固无论亦;即如日常寻常之品,如金针、木耳、豆腐、豆芽等品,实素食之良者,而欧美各国并不知其为食品者也。”这才是作为几千年文明古国的可以引以为荣的食文化。
  当然,接下来,孙先生还列举中国人吃动物内脏,而西方人不吃;中国人吃被西方人鄙视的猪血,实际是含铁丰富的物美价廉的补品云云。
  “……种种食物,中国自古有之,而西人所未知者,不可胜数也。如鱼翅燕窝,中国人以为上品,而西人见华人食之,以为奇怪之事也。”在这里,孙先生未必具备保护动物的现代意识,却着实道出了中西方饮食习惯的巨大差异。“夫悦目之画,悦耳之音,皆为美术,而悦口之味,何独不然?是烹调者,美术之一道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很多美好的东西大家能共享,惟独美味,得不到共识,关键是烹调,下面,孙先生关于烹调与文明关系的描述,可谓妙趣横生:
  “西国烹调之术,莫善于法国,而西国文明,亦莫高于法国。是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术之妙,亦足表文明进化之深也。昔者中西未通市以前,西人只知烹调一道,法国为世界之冠;及一尝中国之味,莫不以中国为冠亦。”看来,中国的食文化在世界的美食中,独占熬头,的确是值得称道的。
  接下来,就是孙先生为我们介绍的一段关于酱油的趣闻:“近年华侨所到之处,则中国饮食之风盛传。在美国纽约一城,中国菜馆多至数百家,凡美国城市,几无一处无中国菜馆者。美人之嗜中国味者,举国若狂,逐至令土人之操同业者大生嫉妒,于是造出谣言,谓中国人所用之酱油,含有毒素,伤害卫生,致市政厅有议禁止华人用酱油之事。后经医学卫生家严为考验,所得结果,即酱油不独不含毒素,且多含肉精,其质与牛肉汁无异,于是禁令乃止。”我虽然不吃肉,但对孙先生的这段描述,亦是额手称快。在此,早期华侨忍辱负重之创业艰难,可见一斑。那么,中餐之美仅仅在于烹调术的高明吗?岂止。
  “中国不独食品发明之多,烹调方法之美,为各国所不及;而中国人之饮食习尚,暗合于科学卫生,尤为各国一般人所望尘不及也。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又中国人口之繁昌,与乎中国人拒疾疫之力常大者,亦未尝非饮食之暗合卫生有以致之也。”
  读罢这段文字,我对老祖宗倡导的清茶淡饭的饮食方式更加奉若神明,食素,多寿而少病,省钱且护生,何乐而不为?“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这话本来就很有哲理,按孙先生所评,还暗合于科学道理。进一步,孙先生鸿图一展:“倘能再从科学卫生上再做工夫,以求其知,而改良进步,则中国人种之强,必更驾乎今日也。”
  看来,我们的老祖宗不乏优良传统,只是缺乏现代方法的科学论证或以西人尺度的论证,其实,论不论证本来是不重要的,几千年都是这么过来的,例如中药,何错之有?只是,问题是,我们在追求国际化的进程中,太惯于把别人制造的“标准”奉为圭臬罢了。殊不知,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
  还是回到素食,孙先生更具体阐述到:“西人之倡素食者,本于科学卫生之知识,以求延年益寿之工夫,然其素食之品,无中国之美备,其调味之方,无中国之精巧,故其热心素食家,多有太过于菜蔬之食,而致滋养之不足,反致伤生者,如此,则素食之风断难普遍全国也。中国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实植物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故中国全国皆素食,已习惯为常,而不待学者之提倡矣……单就饮食一道论之,中国之习尚,当超乎各国之上,此人生最重之事,而中国人已无待于利诱势迫,而能习之成自然,实为一大幸事。”这段话,分析了西方素食之缺陷和中国素食之完备,更不乏对我国素食优良传统、特别是豆腐的溢美之辞,令我这个素食者信心陡增。
  常言道:“病从口入”,中山先生不愧为行医出身,在《建国方略》中,他用不小的篇幅,入情入理地分析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人间之疾病,多半从饮食不节而来。所有动物皆顺其自然之性,即纯听生元之节制,故以饮食之量一足其度,则断不多食。而上古之人,于今之野蛮人种,文化未开,天性为漓,饮食亦多顺其自然,故少受饮食过量之病。今日进化之人,文明程度愈高,则去自然亦愈远,而自做之孽亦多,如酒也、烟也、鸦片也,种种戕生之物,日出日繁,而人之嗜好邪僻,亦以文明进化而加增,则近代文明人类受饮食之患者,实不可胜量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孙中山似乎在批评和劝戒当代的一些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之徒,同时,又以个人消化不良之症的诊疗过程,现身说法,下面,是他讲的一个他自己曾患胃病、而后治愈的故事,可谓循循善诱:
  “作者曾得饮食之病,即胃不消化之症,原起甚微,尝以事忙忽略,渐成重症,于是自行医治稍愈,乃复从事奔走而忽略之,如是者数次。其后则药石无灵,只得慎讲卫生,凡坚硬难化之物,皆不入口……”当时,孙先生实在医治不好自己的消化之病,便开始寻找杏林高手,也许是他曾求学于日本的缘故,“……乃得东京高野太吉先生。先生之手术固超越寻常,而又着有抵抗养生论一书,其饮食之法,则寻常迥异。寻常西医饮食之方,皆令病者食易消化之物,而戒坚硬之质,而高野先生之方,则令病者戒除一切肉类及溶化流动之物,如粥糜、牛奶、鸡蛋、肉汁等,而食坚硬之蔬菜、鲜果,务取筋多难化者,以抵抗肠胃,使自发力,以复其自然之本能。吾初不之信,继思吾之服粥糜、牛奶等物,已一连半年,而病终不愈,乃有一试其法之意;又见高野先生之手术,已能愈我顽病,意更决焉。而先生则曰:手术者乃一时之治法,若欲病根断绝,长享康健,非遵我抵抗养生之法不可。遂从之而行,果得奇效……”
  中山先生的胃病被治愈了,但以后又因食肉而复发,“于是不得不如高野先生之法,戒除一切肉类,牛奶、鸡蛋、汤水、茶、酒,与夫一切辛辣之品。而每日所食,则硬饭与蔬菜及少许鱼类,而以鲜果代茶水。从此旧病若失,至今两年,食量有加,身体康健胜常,食后不觉积滞,而觉畅快,此则十年以来所未有,而近两年始复见之者。”
  看来,中山先生原来不是素食者,因为健康出了问题,而选择了素食,或者说,素食,治愈了他的顽疾。他作为一个学医出身的人,难道不懂素食有利健康的道理吗?是的,他不懂,不仅他不懂,很多专家、学者同样不懂。在此,中山先生做了坦率的自我剖析和养生心得的高度概括:
  “余曩时曾肄业医科,于生理卫生之学,自谓颇得心得,乃反于一己之饮食养生,则忽于微渐,遂生胃病,及于不治,幸得高野先生着急抵抗养生术,而积年旧症一旦消除,是实医道中之一大革命也。于此可见饮食一事之难知有如此。且人之禀赋各有不同,故饮食之物,宜于此者不尽宜于彼;治饮食之病,亦各异其术,不能一概而论也。惟通常饮食养生之大要,则不外乎有节而已,不为过量之食,即为养生第一要诀也。”
  中国人多地少,无法承载人口过多之重,同样无法承载肉食过多之重,有这样一个数据:一块能维持30个素食者生存的土地,仅能养活一个肉食者。饮食健康上会“过犹不及”,生态安全上也会“因过致溃”的。
  由此说来,素食不仅是利于自身健康的养生要义,还是利于国土安全的明智之举,中山先生不愧为革命的先行者,在科学饮食方面同样深明大义:“夫素食为延年益寿之妙术,已为今日科学家、卫生家、生理学家、医学家所共识矣。而中国人之素食,尤为适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4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2 13:17 , Processed in 0.17887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