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所述进入婚姻与走上修行的目的与课题后,我们不难了解二者间的关系,也就是进入婚姻或修行的动机问题,无论个人是决定结婚或修行,如果我们的决定是基于一种自我匮乏状态,诸如个体是处于缺乏安全感、焦虑、担心、害怕,或是希望自己获得拥有更多东西,如名望、财富、才干、能力等,我们都同样无法达到婚姻与修行的目的,反而是不断在烦恼与痛苦中打转,除非我们对婚姻或修行是抱着做功课的心态,也就是无论进入婚姻或修行,我们都是在通过自身的课题,都是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去完成还没做完的功课,也就是净化自身的缺点与问题,否则二者都是徒劳无功的。
如果以婚姻与修行要通过的课题来看,姻姻与修行可说是相辅相成的。婚姻可以成为修行中具备资粮的最佳场所,也就是说婚姻与家庭即是修行的道场,因为婚姻与家庭生活,及养儿育女的过程中,可将我们自身的问题与弱点充分暴露,因此婚姻关系正是让我们充分面对自己所需学习课题的机会。如果身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对关系中的问题都无法面对、处理,而侈谈上道修行,我想是有些本末倒置、缘木求鱼。因为学佛不外是要锻炼自己活在当下,也就是老实生活,觉察自己每时每刻的起心动念,是否为正念正行,并且勇敢地面对自身的问题,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连自身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都无法省思、修正,那么修行又是为什么呢? 当然婚姻亦可是修行成就后,菩萨布施、救渡的道场,如同维摩诘经所示现。但毕竟大部份的我辈凡夫都不在维摩诘居士的境界,因此也很难如经所述地随时在生活中渡化周遭的人。所幸阿含经中有提到,仍在五欲中的在家居士,修行五随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男性可证二果,女性可证初果,或是勤修十种善法,断十种不善法亦可得上述果位,因为无法处于无欲的状态,或无法入灭受想定。 由上我们亦可知道,进入修行的个体一定要能少欲知足,然而在目前物质生活丰沛的环境里,在面对姻家庭,及养育子女的生活中,能够少欲知足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你自己能少欲知足,但你的配偶能配合吗?又配偶与自身的家庭能配合吗?或有甚者你那嗷嗷待哺的子女能够了解吗?你能够不为境所转吗?而诸欲中的性欲又是一更难克服的挑战。迦叶尊者,家庭富裕,衣食无虞,自己又是博学强记,通达经教,还有爱修梵行的妙贤为妻,二人誓约婚后绝不相碰触,即便在这种种条件下,仍不免感叹与妻守誓共修,要远远难过于行走在刀锋上,或进入火坑之中,而最后仍是走上了出家修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