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01|回复: 1

[大德开示] 若人静坐一须臾(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7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34 编辑

若人静坐一须臾 宣化上人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一须臾,包括无量大劫。无量大劫不离开现前一念;现前一念没超出无量大劫。能够静坐一须臾,这时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相,没丝毫妄想,一念不生,万缘放下。这时候缩无量劫为一念,放一念为无量劫。若能静坐一须臾,或半个小时,或三、五小时,甚至七昼夜,还是静坐。这时候,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这种功德,比你造恒河沙数七宝佛塔还大。为什么?因为建塔的功德是有形相,故终归断灭。若能达到无身心、无世界,这时自己的般若智慧现前,这种智慧,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嗅之无味,但菩提觉性宛然存在。 若能须臾间,在很短的时间内,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与本来佛性相应。本有佛性能照了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因为被无明遮盖,本有的太阳光(智慧)不现前,被乌云遮盖了,而天昏地暗,于是分辨不清,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认贼作子,颠倒妄想,故流浪生死,拔不出腿来。这些人也不愿拔出腿来,离开生死妄想——多苦! 唐朝的沩山老人,在湖南沩山修道,得到静坐一须臾之定力。他将金银财宝、亲戚朋友,及一切五欲皆置之度外。沩山老人,虽不求名利,但时间久了,人人皆知,遂有很多人上山供养、亲近他,以求福求慧。这个好名誉被当时的丞相裴休晓得了,于是也上山拜谒。见到山上只有一所简陋茅蓬,连床也无,只有蒲团一个。老人常常坐在上面,人来他也不动,人走了他也不管;也不迎宾,也不送客。 裴休想:这位老禅师连庙也无。我现在有的是钱,不如供养他盖庙吧!于是命随从拿出三百两银子。沩山老人也不接受,也不拒绝。茅蓬里有一堆草,裴休把银子置于草堆中而去。 事隔三年,裴休想:庙大概建好了,去看看吧!上了山后,发觉还是破茅蓬一间,什么庙也没有造。裴休便打了一个妄想:“人给他钱,他也不造庙,仍然现出贫苦相来,不知把钱拿到那去了?”于是问沩山老人:“禅师!我给你造庙的银子,你放在什么地方了啊?” 沩山老人云:“你从前放在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去找。”裴休走到草堆边,看到银子原封不动仍放在那里。裴休又打了一个妄想:“这位老禅师真是懒得要命,给他钱他也不会用。为什么愈修愈愚癡呢?”这时沩山老人告诉他:“你既然以为我不会用钱,你还是拿回去做旁的用好了,我不想造有形相的庙。”裴休始知这位禅师有来历,乃发心为他建庙。虽然造了庙,却不知培养自心智慧,不如沩山老人在里头造智慧庙。人能够不动妄念,不打五欲妄想,这才是真修道。 摘自《人生要义》第1卷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3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13:52 , Processed in 0.268307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