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80|回复: 1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索达吉堪布:菩提心的基础是慈悲心,慈悲心的基础就是一颗善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35 编辑

修四无量心时,在论典中通常顺序是慈、悲、喜、舍;但按照上师们的窍诀,如无垢光尊者、华智仁波切的教言,则应先修舍无量心,真正做到自他平等之后,才观得起来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 我们在这里也是同样,按照论典的观点,修 菩提心 的话,先要通达胜义 菩提心 、世俗 菩提心 的基本道理;但从窍诀的角度而言,则用不着学很多理论,关键是内心中要生起“一切众生都是我母亲,跟今生的母亲一模一样”的念头。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而实修,这就叫做窍诀。 所以,窍诀的实修,跟理论的讲法完全不同,它不需要太多的教证和理证。现在很多知识分子特别强调理论,经常用因明、中观的逻辑推理分析事情,这样的分别念,对很多修法不一定适合。因此,我们在实修时,应将理论上的推断暂时放下来,然后按照传承上师们的教言,次第去实地修持,以令所修的内容在心里浮现出来,自心与法融入一体,这才是修行的目的。 大家修加行时也是如此,不管是 菩提心 ,还是其他修法,实际修持才最有意义。如果没有这样,理论上再怎么精通、再怎么会说,这些法也跟你的相续相隔千里。因此,传承上师非常强调实修的重要。 尤其是藏传佛教中,修行的次第相当完整,这在其他传承中极为罕见。如今大家有幸值遇这样的教法,一定要按照前辈大德的教言去做。否则,有些人口口声声自称是大乘佛子,实际上根本没有大悲心,对众生也没有同情心,甚至有时候连世间人都不如,那就很值得惭愧了。 我听说有一个领导,看了11个孤儿的贫困家庭后,在开会时一直流泪,别人见了也深受感动。我们反观自己,自认为是大乘佛子、是密宗行人,但看到这种情景,会不会觉得心如刀割?还有些其他宗教的人,不顾自己的安危,到特别严重的传染病群体中去,一心一意帮助他们,或者在大海里轮船被毁时,自己不愿意坐救生船,而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老弱病残,这种无我利他的精神,我们学大乘佛法的人有没有?所以有时候看来,我们利益他众的大悲心,确实很差劲。明白自己的境界后,就算别人怎么赞美你,你也要有自知之明。 要知道, 菩提心 的基础是慈悲心,慈悲心的基础就是一颗善心。倘若连一颗善心都没有,对所有众生恨之入骨,那你能不能列入大乘行列,自己应该心知肚明。假如没有大乘种性的善根,再宣扬自己是学大乘佛法的,也很难做到名副其实。 那么,什么样的人有大乘种性呢?有两种情况 :按照《入中论》的观点 ,当你听到般若空性的法音,欢喜得汗毛竖立、眼泪直流,这是大乘种性苏醒的一种标志;还有,根据《大乘庄严经论》中所说 ,当你体会到众生的痛苦,发自内心地流下悲悯之泪,这也是大乘种性复苏的一种象征。 当然,这两者都跟前世的善根有关。前世学过大乘空性,或修过 菩提心 的人,因缘成熟时才会有这种现象。而有些人的话,听了多少大乘经论,看过多少 菩提心 的功德,也像听气功报告一样,心里没有什么感觉。即使偶尔有一点点,也像云间的阳光一样,一下子就被分别念的乌云障蔽了。这样的人,不但称不上是“密宗大师”,连“大乘行者”的名号也当之有愧。
发表于 2012-11-2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35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13:41 , Processed in 0.24523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