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54|回复: 3

[人生集趣] 俞平伯的佛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俞平伯的佛缘
转自:菩萨在线  
  中国古典文学大家,新诗先驱者俞平伯,以研究《红楼梦》嗜名于世。他的著作富有文彩,兼得哲理,不少乃受益于佛经。
  俞平伯是晚清国家级学者俞樾曾孙,俞樾八十岁得之,大为欢喜,将他乳名取为“僧宝”。俞平伯四岁时,俞樾就就决定让他开卷读书,同时就送进苏州塔倪巷宝积寺做个挂名小僧人,以求菩萨保佑,长命富贵。这也是江南的民间习俗。但因此在幼年时而往寺院游玩和观赏宗教仪式,从此与佛教结下了因缘。他在1932年9月写的《戒坛琐记》回忆此情此事,“对于菩萨、天王有一种亲切兼敬畏之感,甚至于眼里梦里都被这些偶像所缠扰,至今未已,这个童年的印象,留下一种对于寺庙的期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与叶圣陶信谈及童年与佛时,又说:“对寺院、佛像之爱好固有此童年有关,可能也还有别的因缘。”
  别的因缘是什么呢?
  俞伯平没有细说,可能就是一小说,二佛经。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因苏州地区混乱,俞乎伯随家迁居上海,开始接触除在私塾所读外的其它闲书。其中夹杂有宗教神话的章回。他后来说:“那时我心目中的好书,是《西游》、《三国》、《荡寇志》之类,《红楼梦》算不得什么的。”
  但影响更多也更大的是佛经。
  俞伯平后来在”76年6月与叶圣陶谈及读《维摩诘经》佳处时,顺势说:“弟幼年买过《楞严经》、 《坛经》、《起信论》,看得似乎有些懂的是《坛经》,他两种看看就放手。 《心经》、 《金刚经》听人读, 《心经》现在还背得出几句。至于《维摩诘经》、 《圆觉经》从未寓目。”
  众所周知,二十世纪初在北京的俞平伯就研究《红楼梦》,也讲述古典诗词,其实他也用心应用佛经读佛经,用佛经说《红楼梦》的“色”和“空”,所谓有说“昔人云《法华经》是譬喻因缘, 《红楼梦》殆亦然也。”
  有些佛经家里没有,一时购置困难,就向师友借阅。192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时,请刘半农介绍《敦煌发见之佛经俗文》,以备讲课,在阅读《大盘涅盘经》后,又赴苦雨斋向周作人借《维摩诘经》、 《大立严经》。
  俞平伯因于佛学研究有造诣,在他于燕京大学时,就在北京地区宗教界颇有知名度,人们多有前来请他为寺院题字写诗的,有1925年写的《西关砖嗒嗒砖歌》和1928年写的《西关砖塔藏宝箧印陀罗尼经歌》等长诗,写五代钱仿在杭州的建造的雷峰塔,其中所用佛家语言,随手捡来,浑然天成,足见他的佛学之深,现录后首长侍前阙:
  如是我闻薄伽梵,无垢宅宇初应现。
  前路逾陟丰财园,有塔崩催荆棘里。
  榛草瓦砾是充遍,于是忽出善哉声。
  尔时世尊往塔所,脱身上衣覆其上。
  泫然垂泪已微笑,十方诸佛同瞻睹。
  何缘现大瑞光相,法音布宣明朗明。
  心印法要宅于斯,以为神力加持故。
  天龙八部人司队,各怀希奇未曾闻。
  七宝塔乃现土聚,金刚手起白世尊。
  如来藏身恒不灭,众生业果自沉沦
  后世未法多逼迫,不求三宝植善根。
  我今缘此长雪涕,被诸如来亦如是。
  若问于塔奉法要,获受福扯宜多少?
  譬如胡麻子俱胝,此宝箧印陀罗尼。
  具有殊胜威神力,金刚乎爱受密旨。
  世尊为说心咒已,即有七宝牢堵波。
  松土聚间自涌起,高广微妙庄严饰。
  放大光明无所极,受乐安隐阎浮提。
  诸佛人无大欢喜。
  三四十年代,俞平伯虽是大学国文系教授,但与佛教界人士多有往来,经常参加北平居士林活动。1947年7月,还应邀向信徒和社会作了《今世如何需要佛法》的讲演。认为“科学与宗教并不曾冲突,科学的终点即是宗教的始点,所以须要把唯物与唯心配合起来,得到谐和,方是近代文明的开始。”还说, “在中国的古书上,平等两个字根本没有。这话最初发现于佛经。佛主张一切平等,不但人与人平等,众生与佛亦平等。”他又说,用孔子可以弥补西方文明,但用孔子的力量来救世,却是不够的。但孔子价值可等于宗教,但缺乏宗教核心。只有佛法所说才是最圆满的境界。
  俞平伯晚年仍对佛经颇有兴趣,在七十、八十年代十几年间,常与叶圣陶信件往来,有时几天一封,有时一天几封,其中有几段时间,双方还就佛经和佛经若干问题讨论,抒发自己的佛学认识理念。
  他们谈得很多的有禅宗和其它佛教各宗。1976年3月,俞平伯有信就儿时与寺院、佛像印象谈及自己时, “其向望大半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所知极陋,岂有‘妙语’只从《起信论》人门。近于病榻翻阅《坛经》,对禅宗兴趣较净土为多,二宗教必有矛盾处。其它各宗之间亦然,佛教本身即包罗万象。”又称“佛陀在众生心内(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不在其外或其上。或难遽言其超绝恒蹊,即斯一点已向迥与世间一切教义不同。其次,万法从因缘生,世间只有因缘,此外更无实体。因之,一切言文诠表皆只是譬喻。不仅七卷《法华经》然也(语见《坛经》)。内典浩瀚,而禅宗不立文字,非同亦非异也。”
  俞平伯从《坛经》说到惠能,1976年11月还写了一首《感禅宗六祖事》:
  金轮女帝当阳日,
  一衲南天旨弗遵。
  谁谓空门忘节操,
  花开五叶道弥尊。
  他把这首诗写与叶圣陶,有跋称:“偶见旧文不能无感,漫咏一诗,讵意北秀南能之胜劣于千载之后也。”


发表于 2012-11-2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俞平伯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万法从因缘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5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09:13 , Processed in 0.139628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