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80|回复: 3

[相敬如宾] 婚姻与修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5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些日子中台禅寺青年学子出家事件,令一般社会大众对佛教起了很大的误解与怀疑。很多人实在无法理解,这些有可能成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为何放着大好前途不去追求,却遁入了空门,他们以为不是这些学生不对劲,就是禅寺有问题。
  上述的这种想法中隐藏了一个价值观,即所谓的正常人就是该去结婚生子、追求事业,成为「五子登科」——拥有妻子(夫子)、孩子、金子、车子、房子;相对的出家修行则是逃避问题,消极不负责,对父母而言甚至是知恩不报,无情无义的行为。

  其实这种看法不仅是误解了出家修行的意义,即使对婚姻或家庭,也存有不正确的看法。结婚生子与修行二者间是相互冲突的吗?是婚姻障道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分别了解结婚生子与修行的意义、目的和功能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呢?因为大家都结婚?对父母有个交代?奉子女之命被她(他)缠得没办法?如果是上述理由令你走上婚姻,相信你的婚姻品质不会很高,因为你缺乏自己内在的动机,且多是为情势所逼,因此当婚姻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一个人愿意做的努力或自我的调整与改变,将都是有限的。然而即便你有了内在动机,你是因为一个人怕孤单想找个伴,或是经济上希望获得保障、或是为了逃避自己不愉快的家庭,那么婚后你一定会发现困难重重,因为婚姻绝非问题的避风港,反而婚姻本身就充满了挫折与挑战,如果我们没有做好面对问题、承担责任、欣赏挑战的心理准备,而以为步入婚姻就是走上希望幸福之路,那么婚后一定会是失望、痛苦,并懊恼不已的。

婚姻家庭的功能与挑战

  家庭与婚姻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它完成了许多的功能,诸如由合作分工而获得经济上的保障与安全感、种族繁衍与性需要的满足、子女的教育与社会化、个人获得情感、心理上的归属感与寄托等。但家庭要能达到上述功能,个体则必须通过许多考验,否则幸福不会凭空而来的。
  婚姻家庭的核心挑战即是面对家人关系。夫妻关系中要学习的是建立相互关怀、信赖的亲密关系,以及尊重、平衡的权力关系。亲密关系涉及的是人际距离问题,因此要面对依赖与独立、相融与疏离间的矛盾现象,亲密关系中我们要学习的是信心、真诚、了解与关怀;权力关系所涉及的是时间、空间及物质资源分配的问题,因此要面对的是掌控与自主,扩张与尊重间的矛盾与挣扎,这是挑战了我们公平、正义及能否尊重、欣赏差异性的价值信念与能力。

  其次家人关系中的妯娌姻亲关系,亦是一大挑战。姻亲关系是一种很复杂纠缠且矛盾的关系,尤其是在我们父系权威的文化中,因重视家庭结构及长幼次序,而赋予夫系姻亲关系很重的份量。然而表面很有关联,期待视为一体的关系,却缺乏实质情感联结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这种关系中要如何拿捏?要顺从传统的角色期待?或是满足自己内在的心理需要?处处都是问题,尤其对女性更是一大困难与挑战。

  在家庭关系中另一项重要关系即是亲子关系,父母对子女本质上是具有很大权威的,因为子女年幼时是得完全依赖父母而无法自保的,因此如何成为一个具有权威,又不滥用权力,能够关怀、照顾,又不变成溺爱无原则的父母则是一大挑战。如何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信心、耐心、会关怀、能欣赏、勇于面对挫折与问题,并具有离执力的小生命,则是父母的责任,这些涉及我们是否能够了解、尊重孩子,并随着年纪的成长,而调整我们对待他们的方法,然而我们无法给予别人我们所不具有的东西,给予子女、亲人最好的礼物即是一个能够不断修习、熏陶自我的成熟个体。

修行的目的与课题

  修行的意义与课题又是什么呢?我想修行最基本的就是要解脱烦恼。我们的痛苦、问题、烦恼从何而来呢?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对事理、对自身缺乏正确或透彻的了解,也就是所谓的迷惑、愚痴。因为我们对真实道理有所不清,基于此所展开的身、口、意之行为造作,自然是会有问题、有瑕疵或不清净的,累积如此不恰当的行为,自然就把我们带进痛苦与问题的深渊。因此学佛修行简单的说就是为了体证无常、无我的真实道理,而达到断烦恼、离我执、自在安然、如所从来地活出我们此生的生命意义与使命,同时开启我们的无限智能与关怀,引领众生走上觉悟的道路。
  然而要达到上述的目的,我们则必须先通过修行的课题与挑战。修行的第一课题即是我们是否具备了修行的资粮?也就是我们是否具备于社会中谋生自活的能力,这包括了特定的知识、技能、以及判断能力;其次我们是否具备了成熟的人格,也就是一个人经常是在有信心、客观、理性、能够关怀、了解尊重别人的状态;资粮具足的最后一项即是不断自我学习提升的能力与动机。学习固然需要向外求教,但我们并不是依赖外在的权威做为自己的答案,而是透过内省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当资粮具足后我们则可以较顺利地走上修行之路。

  走在修道路上的第一关则是能否获得正确的知识,能够不断地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此才不会引发错误的见解、走上错误的道路,而能够在正道上不断努力、精进、了解修行的次第与方法,并对定力与观察力勤加修习。寻求善知识,未必就是追随「大」师或「名」师,一来大师、名师未必就是良师,二来大师或名师的教法未必适合我们的根性,因此求师的重点是在于我们是否具备正确的心态,对老师所教并不只是相信,更重要的是体证。因此善知识具足则是修行的第二个必备条件。当这两个课题能够完成,而我们对修行具有足够的信心、渴求心与毅力时,再修行我们才是建立了坚固的基础。

婚姻与修行的关系

  由前所述进入婚姻与走上修行的目的与课题后,我们不难了解二者间的关系,也就是进入婚姻或修行的动机问题,无论个人是决定结婚或修行,如果我们的决定是基于一种自我匮乏状态,诸如个体是处于缺乏安全感、焦虑、担心、害怕,或是希望自己获得拥有更多东西,如名望、财富、才干、能力等,我们都同样无法达到婚姻与修行的目的,反而是不断在烦恼与痛苦中打转,除非我们对婚姻或修行是抱着做功课的心态,也就是无论进入婚姻或修行,我们都是在通过自身的课题,都是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去完成还没做完的功课,也就是净化自身的缺点与问题,否则二者都是徒劳无功的。
  如果以婚姻与修行要通过的课题来看,姻姻与修行可说是相辅相成的。婚姻可以成为修行中具备资粮的最佳场所,也就是说婚姻与家庭即是修行的道场,因为婚姻与家庭生活,及养儿育女的过程中,可将我们自身的问题与弱点充分暴露,因此婚姻关系正是让我们充分面对自己所需学习课题的机会。如果身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对关系中的问题都无法面对、处理,而侈谈上道修行,我想是有些本末倒置、缘木求鱼。因为学佛不外是要锻炼自己活在当下,也就是老实生活,觉察自己每时每刻的起心动念,是否为正念正行,并且勇敢地面对自身的问题,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连自身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都无法省思、修正,那么修行又是为什么呢?

  当然婚姻亦可是修行成就后,菩萨布施、救渡的道场,如同维摩诘经所示现。但毕竟大部份的我辈凡夫都不在维摩诘居士的境界,因此也很难如经所述地随时在生活中渡化周遭的人。所幸阿含经中有提到,仍在五欲中的在家居士,修行五随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男性可证二果,女性可证初果,或是勤修十种善法,断十种不善法亦可得上述果位,因为无法处于无欲的状态,或无法入灭受想定。

  由上我们亦可知道,进入修行的个体一定要能少欲知足,然而在目前物质生活丰沛的环境里,在面对姻家庭,及养育子女的生活中,能够少欲知足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你自己能少欲知足,但你的配偶能配合吗?又配偶与自身的家庭能配合吗?或有甚者你那嗷嗷待哺的子女能够了解吗?你能够不为境所转吗?而诸欲中的性欲又是一更难克服的挑战。迦叶尊者,家庭富裕,衣食无虞,自己又是博学强记,通达经教,还有爱修梵行的妙贤为妻,二人誓约婚后绝不相碰触,即便在这种种条件下,仍不免感叹与妻守誓共修,要远远难过于行走在刀锋上,或进入火坑之中,而最后仍是走上了出家修行之路。

结语

  身处于滚滚红尘的我们,究竟要选择婚姻、家庭做为我们修行的道场呢?或是出家生活为道场?我想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重点是认清自己所需完成的功课是什么,选择合适自己的环境,然后勇敢老实地面对承担不同道场的挑战与课题,这样好象也就是我们能做的吧!


发表于 2012-10-26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学佛不外是要锻炼自己活在当下,也就是老实生活,觉察自己每时每刻的起心动念,是否为正念正行,并且勇敢地面对自身的问题,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连自身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都无法省思、修正,那么修行又是为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6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24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02:57 , Processed in 0.123364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