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84|回复: 0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佛家讲慈悲,基础在孝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4 10: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14 编辑

“孝养父母,尊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净业三福的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可见“孝”在佛教中何其重要。孝心是做人的基础,孝心是学佛的起点,连父母都不关心的人,很难想象能给别人多少爱,能为社幷会付出什么。 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接引到这个世界上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此身,仅此恩德就难以回报,何况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无数的关爱和教育,更是恩重如山! 中国有首名为《劝孝歌》的古诗:“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语言虽然很直白,但是却蕴涵着很多深刻的道理。一个人,不论他生于什么样的家庭,也不论他将来的地位有多大的变化,只要他的父母还健在,那么他就有尽孝道的义务,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曾为比丘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在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食粮来养活子孙。时间一久,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 波罗奈国中有一位长者,他的儿子十分孝顺,因此,对国内有这样一条法律实在不能认同,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导正它。 岁月不饶人,长者逐渐老了,儿子为了孝顺父亲,便偷偷在地下建了一座密室,将父亲藏在里面,每天以上好的饮食供养父亲。他这份孝心感动了天神,天神现身前来协助。天神手中拿了一卷纸,来到波罗奈国王的面前,对国王说:“这张纸上有四个问题,如果七日内能够解答出来,我就拥护你和你的国家。如果答不出来,我就把你的头劈成七块!”说完,就立刻消失了。国王紧急召集群臣共同商议,然而,大家望着纸上的四个难题,绞尽脑汁却还是束手无策,期限在一天天逼近,国王急如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他将问题昭告天下,说解答出问题的人,能得到最大的奖励:“不论什么要求,国王都答应他。” 天神给国王出的难题是:“什么是最大的财富?”“什么是最大的快乐?”“什么是第一美味?”“什么最长寿?” 长者之子见到这四个问题,立即跑回家询问密室中的父亲,长者一一给出了圆满的答案:“信用是最大的财富。”“修行正法是最大的快乐。”“诚实语是第一美味。”“法身慧命最为长寿。” 长者之子向国王禀告这些解答,于是国王顺利通过了天神的考验,国王高兴极了,便问长者之子:“这些答案是你自己想,还是别人教你的?”长者之子回答:“是我父亲教导的。”国王非常诧异:“你父亲?他不是已经很老了吗?他现在在哪里?”“请大王恕罪,我的父亲确实已经老了,而我违反国法,私自将他藏在家中的密室。”长者之子接着说:“大王,父母对我们的深恩,如天地一般:十月怀胎、辛苦地抚养长大,还要教育我们一切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们。纵使有人能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走一百年,并且无微不至地侍奉、供养,这样做,都还无法报答父母的深恩啊!大王,我别无所求,只希望大王能废除’活埋年老父母’这条法律。” 当然,波罗奈王必须遵守诺言,于是答应长者之子一切的要求。而事实上,国王也深受感动,不仅废除了这条法律,还增加了另一条法律:“凡是不孝顺父母的人,将治以重罪。” 佛陀对比丘们说:“能够孝养、恭敬父母,即是孝养、恭敬一切佛及贤圣,这是非常殊胜可贵的。”佛陀接着说:“当时的长者之子就是我,由于当时能够去除不孝的陋习,更成就孝顺的法律,这份功德福报,也就是今日成佛的资粮!”比丘们听了都赞叹不已,纷纷发心效仿。 孝敬父母,这是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有心存孝敬,才能找到心中的真佛。 一个年轻人,家里很穷,他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年轻人很信佛,总是很虔诚地对待佛,而对母亲的劳苦,很不以为然。母亲为了生活总是披星戴月地劳作。年轻人不屑劳活,一心追求着他心中的佛。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听人说远方山里的寺院里有一个老方丈知道佛的真谛,年轻人涉水攀山,千里迢迢来到了寺院找到了老方丈。老方丈告诉年轻人,肯为你光脚开门的人,就是你欲找的佛。 年轻人开始了漫漫征途,寻找那光脚肯为自己开门的佛。他路遇了很多的寨子,投宿了不少的村庄。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可就是没有肯为他光脚开门的人,许多时候年轻人被藐视为龌龊的乞丐而撵出门。年轻人对佛的追求开始动摇了,失望了。他开始无比想念自己的家,想念自己不辞而别的母亲,几年不见,母亲不知怎样了,一天深夜年轻人回到了家,轻轻呼一声:“娘!”门便开了,母亲没有一声抱怨说道:“我的儿,你可回来了,为娘好想念你哟。”年轻人看到了他母亲是光着脚为他开的门。 不能事亲,焉能成佛? 古今中外,无论任何宗教都是提倡孝道的。父母养育子女,终其一生,心念都系在儿女身上,这种恩情是用尽一生的生命也无法报答的。 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中,无量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应将这感恩的心,推及一切众生,人人皆能如此,这个世界必定更祥和。明白这个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奉行孝道,时时处处关爱父母,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的同时,也让父母享受到一份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这就是佛家现世的一种慈悲,一种善行的最基本的体现。如果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时,还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待其它的老人也有这份善心和敬重,的确是善莫大焉! 善导大师的两个深信: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深信切愿念南无阿弥陀佛功德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20:39 , Processed in 0.232057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