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尘界明离一多 明微尘非多 问微尘多否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尘是最小的,是物质里面最小的。界是世界,是物相里面最大的。《金刚经》上讲的这个,现代科学研究的重心也是这个。他研究大的,在那里探讨、观察,在探讨、研究太空,无量无边的太空,现在科学家在探讨。虚空、太空有没有边际?边际在什么地方?这是讲大的。小的研究微尘,佛法叫微尘,他们在研究原子、电子、基本粒子,现在最新的量子,这是最小的。佛在这一段,就是把一个最大、最小的,来告诉我们如何在观念里面,把一多、大小,这都是相对的,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还是从虚妄、分别、执着里面来的,不是真的,也要把它舍掉。
“1、此明众缘聚散无常之义也。文中重在碎合二字。因其可碎可合,足证微尘世界之相,皆是缘生,当体即空。而法性中,本无此物。故虽不断灭,而不可执着也。”
“此明众缘聚散无常之义”,经文的真正意思在这个地方。这个意思现在科学家懂得,宇宙一切万法从哪里来的?都是从最小的基本粒子聚集而变现出来的,科学里面所谓是“方程式”,它的组合排列不相同,所以变成原子;原子的组织排列又不相同,这样变成分子;由分子变现出动物、植物、矿物一切万物,这是把物质的根源找到了。其实说到最小的,今天讲到量子,讲到基本粒子,有许多科学家也观察到了,实在讲这个东西就是波动的现象,科学家承认,他们讲基本粒子,或者讲波动,意思都相同。基本粒子就是波动,波动就是他们观察当中所谓的基本粒子。认识这一个事实,那就是《金刚经》后面讲的“一合相”,合是组合,同样一个东西,组合不相同,变成种种复杂的现象。相有没有?相没有。相,实在讲就是这个基本粒子的聚散,聚集起来,有了,相现前了;散开来,没有了。聚散无常,所以相是假相不是真相,相是幻有不是真有。这是事实,一定要晓得。这是说“众缘聚散无常之义”。
“文中重在碎合二字”。先说把这个世界碾碎,这正是科学家用分裂的方法,最小的物质,一粒微尘,把它分开来,分成小的,然后再分,再发现原子、电子、基本粒子,愈分愈细才发现到,这是碎,用这个方法。“合”是组合,这个基本粒子组合,那就变成世界。所以这两个字意思很深很深,我们现在讲分解,“碎”就是分解,“合”是组合。
“因其可碎可合,足证微尘世界之相,皆是缘生,当体即空。”世界怎么来的?微尘组合的。它可以组合,它可以分解。从基本的物质上来观察,现在在一般上说,过去认为物质最小的是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了;以后科学再进步,技术再进步,把原子也分裂,这是大家都晓得,把它分成中子、质子。以后认为中子、质子不能再分了。现在中子、质子又可以分,它里面还是三个最小的东西,现在科学名词叫“夸克”,组合的。夸克将来还能不能再分?科学家现在在一般观念上讲,应该还可以,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这个技术,看看将来技术再进步,大概还可以分。所以才晓得,一切法缘生,因缘生法。缘生之法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是没有自体,所以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说宇宙的现象,所有动物、植物、矿物,小到微尘,大到太虚空,都是因缘生法,都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哪一样东西是自己的?你要能了解事实真相,你还会执着吗?你还会打妄想,“这是我的”,“那个东西我要占有它”?那个念头就没有了。这统统叫妄想、妄念,绝非事实。说老实话,身体都不是自己的,身体也是这些基本物质组合而成的,缘聚身体就在,缘散身体就没有了,哪里是真的?连身都不可得,《金刚经》前面讲,不但身不可得,心也不可得,心也没有。这是我们讲得更抽象,因为心不是色法,不是物质,心是精神这一部分,也是缘生,八识五十一心所都是缘生的。这才了解原来身心万物都不可得,都是缘聚缘散的假相而已。
“而法性中,本无此物。”法性是真的,真如本性是我们自己。佛法归根究底就是找到自己。这个跟科学不一样,科学在这里探索,到后来没有结论,科学走到最后一场空;我们佛法走到最后,有个真正的自己:真如本性,这个东西不生不灭,禅宗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里面没有这些东西,本无此物。
“故虽不断灭,而不可执着也。”这些幻相,我们觉悟的人、修行的人,应当是任他万相纷纭,自不为其所动,就行了。这就是我们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诸佛菩萨如是,我们今天学佛、学菩萨亦如是。所以一切万相,需不需要断?不需要。为什么?假的,当体即空,你要断它干什么?你有个断的念头,错了!不理会它,不执着它,它就没有了,就不相干了。要紧的,决定不能执着。能不执着,四相就破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破了。只要有丝毫的执着,谁执着?我,就有我相,有丝毫的执着都不行。诸位一定要记住,有四相就是六道凡夫,有四相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着相决定不能成就。相不容易断,说老实话,讲是讲得容易,你断断看,我要断,“我”还在,我想断,还在。起心动念它在,不起心不动念它还在,这才知道难!
因为难,诸佛如来大慈大悲,给我们开了一个方便法门,教我们带业往生,不断也能出去。可是诸位要记住,不断也能出离六道轮回,只有这一条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跟中奖一样,你中了特奖,只有这一条路才走得通,你怎么刚刚好碰上,这不容易!真的比中特奖还要困难。我们今天中了特奖,自己不晓得,那是糊涂,那才叫真可惜!这就是中了特奖,不去对奖,太可惜了!我们今天中了特奖,念佛往生就对奖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对奖了,这个要晓得。所以最要紧的是不执着,知道事实真相,于一切法都不执着;不但不执着,连分别都不要。一心一意抓住,念阿弥陀佛,一句弥陀念到底。
“2、当知世界微尘,大小虽殊,无实则一。世尊说此,是欲人彻底了解世间所有。大至世界,小至微尘,莫非虚妄,当体即空。不可执着,不必贪恋。一切放下,方能于实相相应也。迷人长劫之中,唯造惑业苦耳。”
“当知世界微尘,大小虽殊,无实则一。”大是世界、太空;小,我们今天讲的量子,量子力学是现在讲的最小的。大小不一样,但是都是假的,都是空的。大世界缘生性空;小,小到微尘,小到中子、质子、原子,也是缘生性空。“无实则一”,无实是空、性空,体性空这是一。
“世尊说此,是欲人彻底了解世间所有。”了解这个干什么?教你放下,教你不要苦苦的去执着,佛讲经说法目的在此地。“大至世界,小至微尘,莫非虚妄,当体即空。”讲到世界,讲到微尘,这里面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包括在其中,这个要知道,要晓得当体即空,要晓得统统都是虚妄的。《金刚经》经文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后面偈颂里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后面梦幻泡影四句偈,是整个《金刚般若》的总结。你要常常念着,常常想着,你自然就会放下,就会看破;放下,烦恼就轻了,智慧就长了。放下的好处太多了,开真实智慧,那真是得大受用。温哥华陈老居士刻了一个印章,就是这四句偈,我们现在把印章放大,印在背心上,我看到很多人穿着,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是好事情。
“不可执着,不必贪恋。”诸佛菩萨真的是苦口婆心的劝我们,不要执着,不要贪恋。“一切放下”,佛教给我们,诸位要晓得,他做到了。他要是没有做到,教给我们,我们会不相信。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帝王之家,世间人要求富贵,他是现成的,富贵现成得来的,统统舍弃掉,统统放下。他要不出家,可以继承王位,王位不要了,荣耀不要了,地位不要了,权力不要了。出了家,富贵也不要了,他真放得下,真没有贪恋。出家之后,三衣一钵,每天到外面去乞食,做给我们看,他的生活非常快乐,非常自在;我们世间人看到苦,其实那个生活是大自在,身心没有丝毫压力。我们看现在世间富贵人,他得富贵,享受富贵;你仔细去观察,他付出多大的代价!我看到有一些同修经商,不错!赚钱是不少,太辛苦了!如果这样辛苦,我宁愿不要,这是真的。为什么?得不偿失。一定要把事实真相看清楚,然后听到佛这个话,我们自然会点头,会肯定,不再执着,不再贪恋,一切放下。“方能于实相相应”,实相是事实真相,与事实真相相应,你过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正是《无量寿经》上讲的三种真实。“真实之际”就是说的实相相应;“真实慧”,真实的智慧;“真实之利”,我们凡夫讲利益,佛告诉你那才是真实的利益。
“迷人长劫之中,唯造惑业苦耳。”反过来看,没有觉悟的人,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他们过的生活,无论是富贵,无论是贫贱,总而言之,他们过的生活是迷惑、造业、受报,他们的日子是六道轮回的日子。佛菩萨过的日子,是一真法界的日子,怎么会相同?完全不相同。佛菩萨那种生活之乐,凡夫不知道。凡夫能看得出来的,那不是普通人,那真正是有学问、有修养,身心清净,观察到佛菩萨这个生活自在、快乐。
过去我出家受戒,我的得戒和尚道源老法师,在戒坛里面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我记得我过去好像也曾经说过,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就出现在他们的家乡,他是江苏苏北人,那个时候他还很年轻,在当小和尚。家乡有这么一个新闻,奇怪的事情。有一个要饭的乞丐,这个乞丐的儿子以后发了财,在这个地方经商很成功。他的老爸爸在外面要饭当乞丐,人家看都看不过,亲戚朋友都责备他、骂他,你不孝,你家里这么富有,怎么可以叫你的父亲到外面去要饭?他也是有口难言,他父亲甘心情愿的,但是为了自己面子,派了很多人到处去找,好不容易把老先生请回来了。请回来之后,给他换了新衣服,不让他出门了,在家里养尊处优,过一个好的生活。大概住不到一个月,老先生看到防范的人比较松了,他又偷偷的跑掉了,又去要饭了。后来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在家里享福?他说:家里面有什么福享?我这个生活才真享福!每天没有事,游山玩水,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走到哪里住到哪里,身上一文也没有。那个社会动乱,到处都是土匪,土匪不会抢乞丐,所以他的天下太平,他的天下没事。这个人了不起,不是普通人,他会找他自己的乐趣,过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是真正看得破、放得下,有智慧的人,他不做这个事情。老法师告诉我们,讲这一桩事情,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这个人并没有学佛,他有这个智慧,他要过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不愿意受约束,摆脱繁杂的社会,他连家庭都统统放下了。在我们想像,他这个人这一生没有学佛,过去生中一定是学佛的,一定有很深厚的善根;否则的话,他怎么会想到过这种生活方式。这是真实自在、快乐、幸福、美满,我们世间人怎么看得到?他快乐在哪里?身心没有挂碍,没有一丝毫忧虑,没有一点烦恼,没有一点牵挂,这才真正了不起,世间人不能跟他相比的。世间人迷在长劫之中,干的是惑业苦,迷惑、造业、受果报。我们看这个经文,确确实实如果不细说,这个经文很难看得出来,它里面有这么深的意思,真的是深广精微。下面是尊者反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