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329|回复: 4

[原创] 【同愿同行 朝山简报】第二十一期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0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46 编辑

一、目录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文:吉丽 3、大事小事都是修行——朝山跟香义工日记摘录(之五) 木心御虎 刻像荐亲
二、正文
(一)【朝山小计】
朝礼日期:3月24日—4月17日 朝礼区间:安徽省宿州市夹沟镇大山头村206国道756.9公里处至安徽省宿州市市区北门口。 叩拜数目:6526个 截止4月17日,博山正觉寺接收到的实修活动报名人数共460人次,统计如下: ?14位信众发愿与法师同数叩拜。(来自:淄博、济南、菏泽、临沂) ?97位信众发愿每日叩拜108拜。(来自: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淄博、即墨、广州、济南、河南) ?141位信众发愿诵100万遍地藏王菩萨圣号。(来自:淄博、济南、上海、延安、天津、深圳、栖霞、海口、青岛、菏泽、河津、威海、河南) ?105位信众发愿十斋日或每日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来自:淄博、烟台、北京、天津、临朐、延安、长沙、济南、河津、法国贝尔福、墨西哥) ?11位 信众发愿阅读经藏。(来自:淄博、临朐、深圳、延安) ?92位 信众发愿每日读诵《金刚经》《楞严咒》《十小咒》《心经》各1遍,《大悲咒》7遍。(来自:广州、深圳、上海、青岛、海口、济南、淄博、墨西哥)
《修行寄语》连载之(一)
文:释仁炟
博山正觉寺修行理念 严守戒律,秉持正法,普度众生,振兴佛教! 团结起来,在修行中建寺,在建寺中修行,我们和正觉寺一起成长! 发长远心,修福修慧,自度度他,自利利他,携手同迈灵山妙门! 修在当下,阳光人生! 【三五十六,阳光人生】三:三皈依;五:五戒;十:十善;六:六度。愿大众受持三皈、严守五戒、奉行十善、发菩提心,六度万行,早证菩提! 修行的目的与过程 修行的目的是祛烦恼、开智慧、了生死、成佛道。 修行,就是改正自己不正确乃至错误的思想、言论、行为。无论出家在家都要修行。在家人重在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要长养慈悲心和菩提心,。出家人不仅要完善自己的人格,更重要的是完善自己的僧格,否则,便不称其为人天师表。 修行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会有许许多多的干扰,这个干扰有外界的,有内在的。内在的有我们自身的贪瞋痴慢疑五毒,贪、瞋、痴、慢、疑,这是自己对自己的障碍。外界的干扰那就更多了,来自家庭的、社会的方方面面,干扰会更多。但是所有的成就者都是“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才得以成就。 要精进学佛,不要气馁。忏悔业障,多做功德,业障消了,魔障退了,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三皈五戒对于修行的重要性 佛教讲戒、定、慧三学,即三无漏学。戒是基础是前提,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可见持戒至关重要。佛教是讲究修持的,是可修可证、能修能证的。佛教修证的前提是持戒,不持戒而谈论佛法,等于把佛教当学问,于了脱生死无益,一无是处。 三皈五戒是每一位学佛修行人都要受持和奉行的,既是修行的开始,又是修行的基础与前提。不受持三皈五戒而学佛,就谈不上修行。仅仅把佛教当学问做,就是把三藏十二部佛典倒背如流,不受三皈五戒,也不是修行者。 从修行角度来说,要受三皈依、受五戒,然后才能说到修行。受了戒律后要严守戒律,依教奉行。 以戒为师,在守戒的基础上才能修禅定。因为禅定也是以戒律为基础的,没有戒律就谈不上禅定,也谈不上修行,也谈不上学佛,所以这些是互相关联的,一环扣一环。在持戒的基础上修定,在修定的基础上开启智慧。 学佛心要诚 学佛心要诚,这是前提。首先要信,相信佛法僧三宝,相信每个人修行都能成就。信是道元功德母,在信的基础上心才会诚。如果不信,心也就不会诚。但是光信和诚还远远不够,还要修,依戒定慧三无漏学精进修行,启迪智慧。 诵《大悲咒》有非常殊胜的功德利益,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云:“惟除不善,除不至诚”,修任何法门都如此。 大家切记修行不是赌博,而且每个人无始劫以来有很多的罪业罪障,应受罪报。有的人一边求观世音菩萨和药师琉璃光如来保佑,一边又在不停地造作罪业。有的人诵了《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如果按照他自己设定的期限未能达到目的,就怪佛菩萨不灵,而不是找自身的原因,这种想法和做法要不得。 到佛经里找智慧 人类最缺少的就是智慧,小聪明不叫智慧。佛是大智慧,是完全彻底地了解了世间、出世间的真理真相,这些真理真相都在佛经里边,我们要向佛学习,要深入经藏。 到佛经里面去找智慧,不应道听途说,问道于盲而退道心。 观察事情要靠智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缘就是不执着,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地随波逐流。 从理上讲是:本无生死可了,亦无众生可度。从事上讲还要了生死,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理和事要圆融无碍。 直心是道场不等于做事不圆融,说话做事要讲方法看效果。 禪宗打坐念佛的方法 不要把禅宗落入口头禅,随机逗趣固然很好,如果不重视参禅打坐、真修实证,整天在言词语句上用心思,对于修行将毫无益处。 禅宗打坐念佛的一种方法:吸气念阿弥,呼气念陀佛。祖师大德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禅净双修,定慧等持。 诵经打坐有困意时,一方面,按虚云老和尚的办法,瞪大眼睛用力往上看,然后眼珠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如此重复可解除困意;另一方面,困意也可能是冤亲债主干扰,睡魔障碍,可以挂超度牌位超度无始劫来的一切冤亲债主。 修行中有一些感应,都不要理它。但是如果心中恐惧,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恐惧和不适就会消失。 佛教各宗各派要团結和合 无论佛教的哪宗哪派,都是佛陀的教法,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佛教各宗各派要团结和合,共同弘扬佛法、振兴佛教。 禅净不分家,各门各派都不分家。谁能够说修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密宗的不用守戒律?修行者可以不持戒律?禅宗、天台宗、律宗、密宗的许多修行者,也发心求生净土。 修学净土是三根普被,无论上、中、下根人都可以修学净土,求生极乐。 根器是先天的条件,后天的努力全在于自己。有的人看似愚钝,不善言辞,却能进入甚深禅定。 修习任何法门都需要诸佛菩萨的加持和佑护,都需要自己精进修行。 心起不善念的時候自己要警觉 毁谤我们、欺负我们、甚至侮辱我们,这些个事情都不离因果。很可能是我们前世毁谤过人家、欺负过人家、侮辱过人家,这一世人家才毁谤自己,是给我们还债,还了旧债我们一身轻松,何乐而不为呢?要从三世因果这个高度、这个深度来看问题也就不会怨恨别人了。修忍辱也是快快乐乐地、高高兴兴地、欢欢喜喜地修忍辱,而不是在那儿赌气、满心烦恼地修忍辱,那样不是真正地修忍辱。 心起不善念的时候自己要明白,自己心里要有觉察、观照。心起不善念的时候就要马上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或者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或者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都可以,念佛菩萨圣号,求佛菩萨加持、加被自己。 抱着感恩的心情和态度做义工 对自己要少看优点,多看缺点。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谨言慎行,去除我慢之心。像印光大师所说:“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时时关照自己,提高自己的修行与修养。开阔自己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做了功德,不执著功德,才是真功德。会得到佛力的加持和诸佛菩萨的护佑。如果执著功德,自己念念不忘,希望马上得到回报,或者和佛菩萨讲条件等,如是因如是果,此种发心果报可想而知。 无论出家在家,我们大乘佛教,大家都要弘扬佛法。把佛法弘扬出去,让大家信佛,知道因果报应的道理,都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就尽我们的职责了。至于一个人,他要做好事还是坏事,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因果自受。要弘扬佛法而不是当救世主。 精进诵经念佛做功课 大家一定要精进修行。如果不精进修行,做师父的要责罚弟子,要打板子。这是禅宗的家风,临济宗讲棒喝,是给你加持、给你消业。打到身上,那是你的荣幸。说不定一板子下去,你就开悟了。 每天坚持做功课,对于自己的修行非常重要。师父布置的功课不多,每天都要完成。如果哪一天来不及诵,第二天就要补上,不能欠账,这个欠账不是欠别人的,是欠你自己的。自己的修行跟不上就容易落伍、掉队,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 要精进诵经念佛做功课,修在当下,只管耕耘,莫问收获。日积月累,机缘成熟,就会明白“狂心当下息”的真实含义。 随着诵经功夫的加深,义理自然明了或者随文入观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恭敬虔诚地诵经,只管诵念下去,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桶底脱落。 做事与修行 在家的佛门弟子,首先要把家里的事情安置好。要尽义务、负责任,老老实实地过日子。把家里生活、学佛都安排好,这才是佛教要求你做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一边做事一边修行是真修行,也是大修行。你既出不了家,又不能逃避现实,那么就要勇敢地直面人生。 境随心转,心能转境。不要为烦恼所转,而应该转烦恼为智慧,也叫转识成智。让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快乐! 修福修慧。在佛力的加持下,业障逐渐消除,福慧资粮随之增长,违缘会逐渐减少,顺缘也会增多。要珍惜难得的人身,修在当下,回报社会,利济众生。 修行与修养 修行的两个方面,一是修福,二是修慧,好像车的两个轮子,不可偏废,修福修慧这两方面也不可偏废。做事是修福,同时在做事中修行,这也是修慧。在做事中提高我们的能力、智慧、素养和素质,完善我们的人格。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自利利他、自度度他。义工们要在建寺中学习、修行,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 每个人不要说他做得少我做得多,不要有这些想法。大家都要努力去做,这样,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才会不断前进,修行的层次才会越来越高。同时,我们也会得到佛力的加持。在勇于承担和积极奉献中,个人素养和才干都会得到历炼和提升,福报和智慧都会增长。 大家在工作中要抱着感恩的心情和态度。感谢佛菩萨,感谢正觉寺给我们这个锻炼机会,进步的机会,增长才干的机会。同时,要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去做,把博山正觉寺建设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46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46 编辑

阔别正觉寺整整三年之后,2012年农历2月19日,在殊胜的观音菩萨圣诞日,我终于又回到了这里,虔诚地跟随大众叩拜了七天的梁皇宝忏。法会结束后,得知师父和朝山队伍将前往安徽宿州宿营地,继续朝礼九华山之行,我便萌生出强烈的愿望——要随师父去朝山!遂将已经订好的返程机票退了,从寺院出发,跟随师父和朝山队伍去体验朝山,去感悟这段别样的“旅途”。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朝山之旅,当中的收获和喜悦难以言表。 这是一次修行之旅,了却了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人生第一次的考验和挑战。原来我最大的担心是自己的身体能否适应?一天天连续不断地叩拜,身体是否吃得消?我能坚持下去吗?这一连串的问号使我的心里有些忐忑。 感恩佛菩萨和师父的加持,开始朝山的第一天凌晨,在连续三步一叩后,当我气喘吁吁差点跟不上师父和大家的节奏时,真想打几个问讯歇一歇,但听到师父拜凳“轱辘辘”的声音响起,看到师兄们大踏步叩拜的身影,我也不敢怠慢只好硬着头皮坚持了。不可思议的是后来竟然越拜越有劲!在叩拜完一天之后,状况要比我预想的好很多,我不但没有头晕,还在一次次的叩拜中体悟到了轻松和快乐! 第一次,经历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叩拜;第一次,在凹凸不平的路面感受着叩拜的困难与辛苦;第一次,感受到在凌冽的寒风中叩拜是需要无数次的自我激励……多少次想停下叩拜的步伐却又咬咬牙坚持下来,这其中的心理历程对于常年生长在城市温室中的我,无疑是很大的超越和洗礼。 这是一次快乐之旅。这次的朝山我学到了很多,在与师兄们相处的日子里也感受到了那种真正的快乐。看到朝山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付出,用心地修行,心里满是感动。 师父腿伤未好,每天凌晨三点半起床坚持早课,忍痛认真叩拜的每个背影深深地感染了我,同时在朝山的休息间隙随时随地为大家开示佛法,让有幸跟香的弟子们和信众法喜充满。 随行的跟香义工们也是让人赞叹。摄影兼煮饭的高山钟声师兄在朝山路上不断地来回奔跑,为朝山拍摄出一幅幅各具动态的真实照片。此外,他还做的一手可口的饭菜,给朝山队伍补充了体能和营养。有一天我还和他联手炮制了一次爱心大餐奉献给朝山队伍的成员,大家竟然都赞不绝口,这让我心里美滋滋的!朝山队伍中的两个军,大圣军和小圣军两位师兄,他们总是默默地做事从无怨言;朝山组的组长吉生师兄,跑前跑后,认真负责朝山路上的大小事宜,充满豁达与乐观;虔诚的朝山信众们,天未亮就由徐州赶来参加朝山;还有一位陪我们去摘野菜的善良大姐,原来就是她提供的宿营地……感谢大家,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是那么晶莹闪亮! 这也是一次创作之旅。在第二天三步一叩朝山途中,我心中正在默念“地藏王菩萨”圣号,突然间来了灵感,赶紧找旁边的大圣军师兄要了纸笔写出了一段旋律,就这样《南无地藏王菩萨圣号》的曲子就诞生了!连同之前“观音圣诞法会”期间在寺院写出的《朝礼九华之歌》、《示跟香弟子》这两首歌,我都简单地录了音,教大家演唱,大家都很欢喜和振奋。希望她成为一个纽带,把朝山队伍与正觉寺的每一个信众都连接起来,凝成一股绳,跟随师父一起朝山,一起修行! 希望不久的将来这些旋律都能成为精美的歌曲版本,与大家分享。佛歌的创作是各种修行的过程与累积。虔诚、慈悲、用心、智慧和返朴归真,用佛性的真和音乐的美揉和圆融,达到回归本我、至善至美的境界。 这还是一次成长之旅。从朝山路上回家后,感觉自己的抗压能力和意志力增强了,也更能体会到师父身体力行度化众生的艰辛与不易,更懂得了去感恩和珍惜,更加坚定了跟随师父与师兄们参与建寺、修行的决心和信心。 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原来朝山是最好的锻炼身体和减肥减压的方法呢,我回来后就轻减一圈,更健美了,如果不信,各位不妨一试! 朝山之旅,尽在修行;朝山之旅,快乐无边!它启迪了我的心灵,让我更加坚定坚强。愿你也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去朝山! 去年9月份我与师兄们一同赶往朝山路,佛菩萨的加持力真是非比寻常,回来连续精进了好几个月。 每天早上起不来的时候想想朝山队伍每天凌晨3点多就起床,不到五点就开始叩拜,睡意顿时消除。起初我基本能保证5点多起床诵经打坐,晚上11点多睡觉也没有多少困意,每日法喜充满,自己的习气也伏住了一些。后来由于自己定力不足,业障深重,由精进变为止步不前,再后来甚至每天做定课都保证不了,各种执着习气都现前了。退步的这些日子,自己也生悔恨心,但是就是精进不起来,而且还有违缘的事情发生了。我想再这样下去真的不行,于是抱着向朝山队伍学习的态度,带着一颗忏悔的心踏上了朝拜的旅程。2012年3月23日上午,我第二次踏上了跟随仁炟法师朝拜九华山的路途。 在开往安徽宿州的路上,也许是机缘成熟了,我沉淀了一下精进修行和生活的关系,思量了一下自己退步的原因。末学修行的不好,以下是自己的体会,许有不如法的地方。我们本如佛性的自性就像一颗晶莹的宝珠,而身口意三业在不断的抹脏这颗宝珠,那么只有通过精进修行才可以把污渍一点一滴地祛除,如果善根深厚可以快速地清洁得非常干净,恢复自性的光辉;但是如果不去修行,那只能是后退,有可能污渍在久经沉淀后变得顽固了,加上累劫的业力,一颗宝珠将沉于淤泥,不复光彩。 想想自己没有精进的理由,其一是觉得自己还年轻,慢慢来就行,哪里能体会到“莫待年老方学佛,孤坟多是少年人”的道理;再者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精进,以前听到善知识劝自己每日定课做不完,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做完,要对师父和菩萨生起惭愧之心,觉得很没有必要啊!现在能体会到师父苦口婆心叮嘱我们做日课的用意,“坚持日课对于挑战自己的毛病习气,养成良好的修行习惯,对于自己定力的修行,慧力的增长,去除业障、积累福德资粮都很重要。不要忽视日课,这也是历事炼心的提升。大家持之以恒,发长远心、坚固心,法喜和吉祥都会不期而至。只管耕耘,莫问收获,坚持种善因,那么吉祥的果自然会不求自得。” 仁炟法师是无论多忙多累,一定坚持做完定课的。在24号朝山回来之后,我们在宿营地准备饭菜,师兄们有的择菜,有的刷碗,有的做饭,还有的在一起交流心得,好不热闹。老法师坐在阳光下,拿起佛珠,微闭双眼,一边诵咒一边捻佛珠。老人家无论身体多么劳累也没落下定课,外界熙熙攘攘,我感觉到仁炟法师的内心如如不动,正如一首禅诗所表现的:“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这一幕深深地震撼着我,也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仁炟法师的膝盖和腰椎从朝拜初期一直就不好,但老人家从来没让这些伤病影响到自己的意志,影响到朝拜。就像《金刚经》所云: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在宿营地吃饭的时候,跟香的吉生、大圣军、小圣军、妙雷和高山师兄一直忙前忙后,那么辛劳的情况下,每次吃饭的时候,怕饭菜不够,始终在厨房里随便吃点馒头咸豆腐,仁炟法师也是把我们当成尊贵的客人,每顿饭都非常的营养可口。朝山队伍每天的所做让我领悟到了,修行确实是要落实到每件事情上,可能口头上说要发菩提心,觉得自己已经发菩提心了,其实还远远不够,真正能落实到每个念头、每件事情上的菩提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朝山队伍的感染力非常强大,大家都那么精进,会让你警醒到自己应该反省内心;在这里充满着阳光和欢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沁人心脾,最纯净慈悲的笑容。 感恩佛菩萨的指引,让我有幸能够得遇佛法,感恩仁炟法师的带领,让我有了修行的依止。
唯以今后的依教奉行、精进努力,才能报得佛恩、报师恩。
大事小事都是修行
——朝山跟香义工日记摘录(之五)
【编者题记】 时间:2012年3月18日 题记:朝山生活中,几位跟香的师兄之间互相帮助、支持和勉励,大家变得很坚强而且思想统一,任何困难都显得那么渺小,这将是每个人人生里程中终身难忘的记忆和精神财富。 吉安:感受真正的修行和无坚不摧的力量! 今天是我跟随师父朝山的第五天,感受非常深,每天都可以跟师父学到新的知识、新的见解,跟随师父朝山的所见所闻,对我的学佛修行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尤其是对我在学佛修心这方面,是自己在家修行无法体会和体验到的。在朝山生活中,我们师兄弟之间互相帮助、支持和勉励,这是我来时没有想到的,让我感到特别欣慰。 看见师父七十多了,还在朝山路上用心地叩拜,我才知道修行的真正含义。 这几天我发现沿途遇到有宗教信仰的人比较多,有信佛教的,也有信基督教的等等。他们对佛学知识了解得不多,但是通过师父朝山,边叩拜边弘扬佛法,只要师父经过的地方,附近的老百姓都学到了一些佛法知识,对师父都肃然起敬,这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这几天一直阴天,已经连续三天大雾了。今天天气很冷,依然大雾。这几天师父每次早上朝山叩拜时,开始都很冷,拜一会就会大汗淋漓,一休息又马上降下温来,阴冷的寒气、湿气往身体里面渗。特别是师父的腰和腿,活动开了,在冷风中一吹肯定受不了,所以我们跟香朝山的师兄都希望师父的腰和腿早日康复,顺利到达九华山! 虽说这几天天气很差,但对我们朝山来说基本上没有影响,这源于我们发自内心对朝山的崇敬和赞叹,因此产生一股无形的力量,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在师父的感召下,我们这几位跟香的师兄们变得很坚强而且思想统一,任何困难都显得那么渺小。我们晚上是三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面露宿,因为潮气大,早上起来帐篷里面都是露水,被子上也有,摸起来很潮湿,白天阴天,又没有办法晾晒,晚上被子盖在身上很凉,但这些都动摇不了我们的坚定信心,天气对我们来说是小问题。听师兄说以前连这种条件也没有,比现在还苦,他们都坚持过来了。我想现在的条件已经非常不错了,对这环境和条件,没有任何退却和心里障碍,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现在我们大家都没有把这个放在心上,都习惯了。 这将是我人生里程中终身难忘的记忆和精神财富,非常感恩,阿弥陀佛!
(图:翠竹,白雾,土坡,朝山人……)
吉生:大事小事都是修行 最近几天非常潮湿寒冷,早上起来,我就觉得寒气嗖嗖的,顺着大腿骨头往上走。 在这样寒气大的天气朝山,师父的身体肯定受影响的,虽然师父已经把拐杖扔了,但是早上起得早啊,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是一天气温最低、寒气最大的时段。所以,虽然师父不说,但是我们明显能感觉到师父在努力坚持! 新来的吉安师兄,发心挺好,一直坚持过午不食,我们很赞叹!不过我们朝山天天都在活动啊,一时都闲不着,体力消耗很大,所以我们希望他根据身体情况,过午不食量力而行。吉安师兄非常细心,大事小事都看在眼里,积极去做,大事一般人能留意到,有些小事比如说我们师兄们水杯没水了,他都主动地给我们添水,让大家非常感动。 修行啊,就是从这些大事小事上去做,磨炼自己的身心,我们大家都应该向吉安学习,阿弥陀佛! 大圣军:友好的信众 今天雾挺大,我们走得比较慢,今天跟拜的是徐州薛恒师兄一行七八个人,路上没有其他情况,天寒雾大,师父的腰依然不适。 每拜一段就要起来把师父背起来,把师父的腰顶一顶,这样走得慢一点,平时我们都是拜到八点,今天都拜到十点左右,不过数量没有变,今天还多磕了十几个头。路面情况不错的,没有积水,就是车太多了。因为下雾高速公路封了,车都改走206国道了,还好雾天大车开得都挺慢,因为车多速度慢,尾气排放严重,再加上大雾,空气质量很不好。 今天遇到一辆司法车停到离我们有三十米的地方,一直看着我们叩拜,等师父拜出去三十米左右,他们开走了。到了九点多又回来了,打开窗户冲我们微笑,然后问我们情况,后来请了师父开光的护身符,开开心心走了。还有一个专门跑徐州线的大货车,看到我们之后,专门停下来请结缘品。沿途信众对我们都很友好,我们很感动,这也是师父威德和慈悲的感召吧!
(图:寒雾蒙蒙,长路漫漫)
小圣军: “帐篷三人挤” 和“一坛甘露水” 分享一下我们的“帐篷三人挤”,呵呵!因为这几天一直大雾,天气非常潮湿,妙雷、吉安和我三人同住一个帐篷里,去年冬天也是这样三人同住的。虽然现在气温比去年冬天提升了许多,但潮湿度比去年更大,早晨起来帐篷里面都是露珠,被子上也有,帐篷上流下来的水接了一坛子,“一坛甘露水”哦! 吉安师兄把帐篷全部掀开,让水分挥发出来,也晾晾被子,因为阴天,被子从来没有晾干透过,晚上盖在身上冰凉凉的,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小事,很快可以过去的。
(来源:《朝山座谈》 编辑:千江月)
徽州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史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茶圣”陆羽写出世界第一部茶的专著《茶经》,系统总结了茶的功能,并将产茶的地方划成8大茶区,徽州是其中之一。 徽州在安徽省南部,多高山峻岭,因世界名山黄山座落于此,现改名黄山市,这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且山地土质含有较多的金属物质,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在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经年累月迎朝霞,送夕阳,承雨露,沐风雾,渐渐吐出芬芳,它叶嫩味甘,香气隽永,风味独特,加上精湛的采制工艺,徽州遂成名茶荟萃之地: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竹铺大方、绿牡丹等都是饮誉中外的出口产品。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双双获得金奖。1987年,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祁红”又一举夺魁。祁红、屯绿、毛峰、猴魁,红绿相映,金奖叠加,在中国十大名茶中,几乎占去半壁江山。黄山茶,国饮之冠,可谓名不虚传。徽州漫山遍野皆茶园,锦山秀水中散落着星星点点的茶村,谷雨前后,山野里随处可见身背茶篓的茶姑在采茶,户户生火炒茶。有道是:“未见黄山面,十里闻茶香”。徽州人与茶有不解之缘,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无不有茶的踪迹,体现出浓郁的乡风民俗。 徽州是个文风昌盛的地方,讲究以茶怡情,以茶待客。朋友相聚,围桌把盏,品茗助兴,一杯清茶,几片绿叶,幽香缕缕,其乐融融。茶文化由此发端,与茶相关联的有茶诗、茶楹联、茶散文、茶著作、采茶舞、请茶歌等,当地至今还流传着种种有关黄山茶的谚语、掌故。 民间有这样一则传说:清朝乾隆时,日本天皇派使臣向乾隆皇帝进献日本玉露茶,使臣一再介绍此茶如何名贵。当晚,乾隆帝品尝了玉露茶,觉得日本使臣的介绍过分炫,有点瞧不起大清王朝,因而龙心不悦。次日上朝,就问各大臣对日本使臣献茶印象如何?有个会察颜观色名叫杨仪的臣子说:“皇上,我看那个使臣献茶是假,炫耀是真,看不起咱大清朝,应予回敬。”此话正中乾隆下怀,他即命杨仪设法弄点名茶回敬日本天皇,以振国威。杨仪听罢,十分为难。回家后将此事告知爱妾,不料妾说:“此事何难,我家乡徽州有紫霞名茶,茶名就不凡,远胜玉露茶。因国人喜欢代表吉利的红色,百红方一紫,故紫色更是大吉大利大喜。紫霞茶长在峭壁之中,不见阳光,只靠彩霞雾露滋润,这种无阳茶,只有大清国生产,价值连城。”杨仪大喜,连夜进宫将紫霞茶的来历向乾隆帝禀奏一番。乾隆立即下旨徽州知府,火速送十斤紫霞茶进京。不久乾隆帝召见日本使臣,满脸傲气地说:“感谢天皇献茶之情,也请将大清的紫霞茶带回供天皇饮用,看看此茶比玉露茶如何。”杨仪趁机将紫霞茶名的含意、品质特点等向日本使臣细述一遍,又说:“常饮此茶不仅能延年益寿,还能催人长高,使矮子变成巨人。”最后一句含有嘲讽之意。杨仪这番表演使乾隆帝龙心大悦,杨仪也因此官升三级。 日本使臣回国后向天皇献上紫霞茶,天皇看此茶确实胜过玉露茶,遂赐予三皇太子。说来也巧,三皇太子自饮过紫霞茶后,身材逐渐变得魁梧。天皇父子因此都很感激乾隆皇帝。 当然这只是聊供一笑的传说,中国人喝茶的历史,大约有四千年。茶文化深不可测。饮茶确有助提神、助食、明目、利尿的保健作用。 千百年来,中国人饮茶十分考究用水、茶具。这里,摘引三百年前大美食家袁枚先生饮茶体会,供品茗者参考。他说:“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杯,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 如今,茶是世界两大饮料之一,全球饮茶人口约33亿。历史悠久的徽州茶文化也将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扬光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46 编辑

木心御虎
唐代华州慧日寺的法尚和尚,三十七岁时出家。他过去在家时,曾经从事打猎。一天,看见树林里时时放光,心中惊异,下马仔细察看,仅是一截约一尺多长的朽木在发光,后来又去打猎,看见原地方还在放光,心中觉得稀奇,便把前次捡得朽木放置在树枝上,回家去了。 途中遇着一只虎,他驰马去追赶,不料弓弦断了,没有可代替的武器;这时猛虎回头扑来,他惊惶逃跑,马突然跌倒了,人就落到地上;自料将被老虎吞食,不能幸免的了,吓得失魂落魄,神志昏迷。 在迷惘中,看见一位形状丑陋的和尚出来追赶猛虎。他便问:“你是什么人?”回答说:“我是地藏菩萨。树林里的朽木,就是我的身体。你的曾祖父曾在这里建寺造像,现在寺庙已经破败,我的像也朽坏了,只剩下像内的木心。你是他的曾孙儿,所以能看见我的光明。现在我是来搭救你的。”过了许久法尚才清醒过来。定神一看,马还站在那里长鸣,猛虎已无影踪了。 经过这件事以后,他深切忏悔,便在放光的地方,建造慧日精舍,把朽木粘合上泥土,塑成地藏菩萨像,使法灯能持续下去。 法尚和尚七十八岁那年的二月十四日,告诉众僧说:“地藏菩萨来到我的房里,说我是弥勒三会说法中第二会得道的人。 此刻舍报身,好可生忉利天,我对菩萨说:“天上是五欲境界。快乐无比,万一迷失菩提,难望成佛。我只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菩萨回答说:“随你所愿吧。如果想往生净土上,应当专心致志地念阿弥陀佛一日一夜,即得往生。”我听后,从昨天起,专念阿弥陀佛,现在我要往生净土了。”说完,合掌面向西方,安然而逝。
刻像荐亲
唐代陈都督的小女儿,自幼丧母,日夜思念,以未能相见,心想自杀。都督宽慰她说:“我也是你的亲人,你母亲虽死,父亲还在,怎么不饮不食,要想绝食而死呢?你如果思念亡母,可以造地藏菩萨圣像,祈求救拔母亲的罪苦”。随后,便拿出钱财,雇请匠人雕刻一尊三尺高的圣像。 女儿又对父亲说:“我希望将圣像安放在母亲寝室中,那末,当我想见母亲时,就可见到圣像。”父亲怜悯她,依从她的请求,就腾出寝室,安放圣像。女儿便日夜礼拜供养,祈求救拔母亲的罪苦。 一次,梦中见到一位和尚对她说:“你母亲现在焦热地狱中。从前我现女身时,父亲名尸罗善现,母亲名悦帝利。由于母亲死后,在地狱受苦;我因此发菩提心,誓愿救度众生的罪苦。现在感你的孝心,我已到地狱去,为你母亲放光说法,拔救罪苦,使她已得生天。” 陈女看见和尚衣服焦黑,问他是什么原故。和尚说:“当我入地狱时,猛火炎炎,以致衣服被熏焦了。”陈女听后,知道母亲确已生天,悲喜不已。便终身不嫁,奉侍佛法。
浑身似口挂虚空,不论东西南北风,
一律为他说般若,叮叮咚咚叮叮咚。
“铃铎” 是佛教法器之一,也被称为“手铎”、“手铃”、“宝铎”、“风铎”、“檐铎”等,通常用“金、铜、铁”等金属制造。“铎”即大铃,“檐铎”是挂在佛寺殿堂、宝塔檐角上的大风铃。
铃铎以音声做佛事,表惊觉、欢喜、说法三义。《大般若经》卷第一云:“垂天花盖,宝铎珠幡,绮饰纷纶,甚可爱乐。”《佛说无量寿经》云:“... ... 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曜,尽极严丽。自然德风,徐起微动... ...” 风吹宝树、宝网、宝铃声,是西方极乐世界演畅妙法的清和雅音之一。
在佛堂或佛塔、寺院供养铃铎,风吹铃响,以此妙音供佛,其功德有:
一、端严无比;二、妙音适悦;
三、声同迦陵;四、言辞柔软。
五、见皆欢喜;六、得阿难多闻;
七、尊贵自在;八、美名流布;
九、往来天宫;十、究竟圆寂。
目前博山正觉寺大雄宝殿、宝塔、四菩萨殿、药师七佛殿、钟楼、鼓楼等殿堂的飞檐都已悬挂了檐铎,每当我们从殿堂旁经过,叮叮当当……清净和雅的铃音在微风中鸣响,声声敲打在我们的心上,洗去尘劳,感受清凉自在和禅悦法喜。
博山正觉寺殿堂悬挂的檐铎由纯铜制成,上面精铸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每一声铃响,都在虚空中播洒着观世音菩萨的清净慈悲和智慧庄严。
佛经故事:
宏亮的声音
释迦牟尼佛在说法的时候,有一位比丘起来问佛陀道:
“佛陀!我们的世尊!善和比丘,以什么因缘,会长得那么丑陋?可是,他的声音却是那么清脆和雅?而且,在同道中,很快就获, 证罗汉果,请佛陀指示!”
<, FONT face=宋体 size=4>
无论什么问题,佛陀都能为大众解说。佛陀说道:
“你们要知道,善和比丘,在很久很久以前,当人的寿命有四万岁的时候,也就是拘留孙佛在世度完有缘的众生而进入涅盘后,当时的国王,得到佛陀的舍利,就招来很多土木工人,要建造一座巍峨的七层宝塔。
这时,有一个工人,对同伴说:“仅仅几粒舍利,国王为什么要建筑这么大的宝塔来供奉?这样,不是既浪费金钱,又浪费人工。”
同伴们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并劝他别多嘴。因为建塔是好事情,不要出口破坏。当宝塔快完成时,那工人又再生起轻慢心,但没有人理睬他。七层宝塔终于完成了,很多来观光的人,都异口称赞,生欢喜心。这时,那个造塔的工人,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不该对庄严的宝塔,起轻慢心。为了忏悔前罪,他办斋供众,多结善缘,, 并且在塔尖上,行大布施,悬挂一个金铃。
弟子们!当时起轻慢心的,就是现在的善和比丘。由于他的轻慢佛塔,所以有丑陋之身的果报。后来他能够悔改,并奉献金铃,所以今生他有和雅的声音,使听到的人都能觉得心情舒畅,感到欢欣。 (本文转自网络)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1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46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0:08 , Processed in 0.24835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