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18|回复: 0

[佛化生活] 7月9日龙泉日记:呼唤大地的新生(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0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48 编辑

●7月9日龙泉日记 “旧话新提”系列之九十:
呼唤大地的新生(下)
共道的内涵
实践善行,固然是修行的入手处,却不能因为其中的一些觉受而忘记了最终的目标。这是道次第中的“下士道”,只有以出离心和菩提心摄持,它才成为“共下士”,成为成佛的资粮。我们对三宝的皈依心,要从对团体的归宿感开始培养,利益众生的心也要从承担三宝的事业开始培养。但若止于此,没有加深、扩广,没有回向到发出离心和菩提心上,就成了一种“团体心”,很在乎法师、同行对自己的看法,在乎事情的成败,陷入世间的“资历”“人际关系”“集体利益”等概念之中。实际上人天乘的佛法,它还是会在乎这些世间的成就,比如菜种出来多少,或者家人及朋友相处的幸福等等,脱离了这些,一般的人就不知道怎么生活了,处在一种虚无的状态之中。只有对法有很深的体会,把世间的种种相,顺逆得失都看成平等的,都是苦、空、不净、无常、无我的,都是有过患的,这样才能来追求出离,追寻生命的真谛。有了一点出离心的体验,一般的人又不容易转向大乘道,处在一种乐简畏繁的心态当中,只管自己的解脱,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这又需要多缘整体,缘众生的苦乐,努力去与师长的发心相应。这整个的一套思维模式,一个体系,大乘佛法的正见,就是要通过学习道次第建立起来的。有了大乘佛法的正见,我们才能把握住佛法的中心,任做多大的事业都不会执著,不会迷失,也不会退心。而建立正见的关键在于依止师长和团体,这些概念都是相辅相成的。 “大地心”的名称来自《华严经》,是说弟子要有像大地一样的心胸,荷担师长所有的悲愿和弘法利生的事业。贤然法师说,义工们都有护持三宝的心,这很好,但还应该有更广大的格局,了解师父在这个时代推动有机事业的意义。修学佛法的关键是与师长的心相应,而师长的心中,常忆念的是众生的苦乐,是时代的共业。那么具体怎么在农场中历事练心呢?贤然法师说,最主要的是净罪积资和培养信心,这些是调伏烦恼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信心不够,就急着斗烦恼,就如同身体很差的人去打仗,很难打胜,即使打胜了一次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意义。 学习佛法不在于我们学了多久,而在于我们造了多少与师长三宝相应的业?为什么做了许多却感觉没有资粮?因为我们在因地上就没有发长远心、广大心,与师长相应的心,内心希求的是别人的认可和称赞,是外在事业上的成就感,以此来建立一个内心的我相,由此而轻师慢法。这样当然集不到多少资粮了。
今生修行的目标
道次第是各法类在人内心生起的次第,可是具体落实到一生的修行中,无限生命的修行中,该遵循怎样的次第,又该安立怎样的目标呢?贤然法师举几位常住义工的例子说,如果踏实地净罪积资,几年下来,生命状态肯定会有很大的改变。法师提到工程部的苏居士,说他的变化很大,现在非常有承担心又乐在其中。就是一直努力地发心护持。信佛、学佛本身有无比的功德,只是现代的人容易出现一些偏差,而学习道次第、跟着团体走正好避免出现这些偏差,把握住佛法的宗旨和整体的框架,不管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以道次第为辅助都能更好地去修持。不要急求果报,一辈子踏踏实实地净罪积资、学修护持,不管是往生净土还是求娑婆增上生,都是没有问题的。 就净土法门的修持是以净业三福中为基础的。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些在我们团体的修学中,特别是在大地心农场的承担实践中是全部包含的。其中几个要点,菩提心是修学道次第的中心,通过净罪集资,要努力去修持发起。持戒对僧俗二众的修持都非常关键,清净持守一日一夜八关斋戒可以回向得中品往生。师父传持弘一大师的律风,弘一大师著的《南山律在家备览》就是居士持守戒律的宝典,随着道场的发展,相信居士也能更多的受用到戒律的滋益。此外,一个修持净业的团队对往生净土非常关键,生前能相相互提策,也及提供“劝进行者”“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的福田,临终前能够助念、回向。前段,一些沙弥同学去万明临终关怀医院参访,那里有一个助念团,交流之后,大家对依靠团队助念往生非常有信心。所以,护持团队,对同行观功念恩,都是往生净土的巨大资粮。 就今生来讲,则要有广大的承担心,要建立自己人生的目标。相共的目标,是建立清净和合增上的师法友团队,这样才能扭转社会的共业,将佛法撑持起来。个人不共的目标,则要根据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来制定,事业、学业、道业,分别的目标,而大部分居士是以事业为主的。做事要有广大的格局,站在师长的角度,从团体、社会、佛教、人类文明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做事还要有坚忍的精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决不动摇;还要发起长远心,做一个领域就要发心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为佛法在这个领域的运用开辟道路。
时大因缘
当今时代,各种诱惑,道德滑坡,诚信危机,竞争加剧,给在家居士的修行制造了很大的障碍。假定共业不能挽救的话,则佛法的菩提树,没有生根的地方。这是一片沃土,以这一点来看,前面提及在家居士很难积集成佛资粮,如今却变成了在家居士的“时大”因缘,因为这个时代太需要一股清流、一颗爱心,太需要佛法悲智的光辉。事实上,最脏的东西,却是最好的有机肥料,这也是佛出世,为什么用莲花做为表征的根本原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个时代,所有有良知有善根的人都慢慢发现了问题,开始追寻人类心灵净化的道路。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我们何以对这项事业具备坚定的信心呢? 有了佛法正知见的引导,人的思维变得开阔而圆融。干活,世间人觉得不情愿,要发工资——许多有机农场面临的问题就是人工费越来越贵,但很多人却非常愿意来寺院当义工。青山绿水,纯净的心灵,人们都愿意在工地、大寮或者农场出坡,这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净化心灵,锻炼身体。尤其在农场,比打高尔夫球(GOLF)还好很多,GOLF是GREEN绿色,OXYGEN氧气,LIGHT阳光和FEET足部运动的缩写,而大地心的GOLF中的F,还是FRIENDSHIP,友谊。 销售渠道的问题,通过三宝的力量也能很好地解决。那么多义工和居士,谁不愿意护持三宝的事业,同时吃上以慈悲与感恩心种出来的有机菜?有很多居士是农民,我们制定自己的有机种植标准,让更多的人来加盟,就可以帮助大家找到销售的渠道。师父说,我们的菜将来还要到大超市里面去卖,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传播一种理念,让大众知道还有这样一群人在坚持。贤然法师说,我们就是要打破大家的观念,认为光鲜的蔬菜才是好的,我们要拿那些没有看相的、有虫眼的菜去卖,去见证自然的本色、农人的辛劳。其实虫眼也只是一个名言安立,现代人已经不稀罕光鲜的蔬菜了,他知道这个有虫眼,但是是健康的,其中还包含着众生平等的理念,有精神上的内涵,他是能接受的。 贤然法师举去年曾经来寺院参访的日本“大地之友协会”为例,现在东京60%以上的蔬菜都是由他们配送的。当初这个协会是由几个关心民生的大学生发起,自己种有机菜,然后挨家挨户去推销,起步也是很艰难。经过一群家庭主妇的口耳相传,慢慢建立了口碑。现在他们的管理已经非常成熟,他们推向市场的菜,按是否用过农药化肥会有价格的不同,而且菜上会标明使用农药化肥的次数、时间和浓度等。如果能建立起类似他们的种植标准和统一销售的渠道,中国的有机农业就能大规模地推广。 那么有机农业能否养活中国这么多的人口呢?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贤然法师的心里,有一套农业问题的完整的解决方案。法师说,推动素食、减少浪费,粮食问题就能解决。说到素食,这不只是出于一个佛教徒的立场,生产肉类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美国很多的粮食都用来喂给牲畜。从价格上来说,再贵的有机蔬菜也比肉便宜,如果一个人能吃得起肉,一定吃得起有机蔬菜。而从营养含量上来说,人工催肥、含有大量毒素的肉类不一定比有机蔬菜好,豆类的蛋白质含量超过肉类,只要合理配比,吃有机菜绝对能保证营养。我们不要求国民都成为严格的素食者,但能否调整大家的饮食结构呢,少吃肉,多吃素?温总理在参加了关于碳排放的全球会议后,提倡国民每周一素;还有一种说法,一个人吃一天素就相当于种植了一棵树,因为动物的生理活动如呼吸、放屁等会向大气种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从这个角度来说,素食既是一种时尚,又是道德的选择。 我们这样呼吁,我们所做的,则是从为大家提供有机蔬菜,关爱人们的健康开始,慢慢将有机种植和素食的理念传播出去。
因上努力
贤然法师介绍,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今年大地心农场已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及景观建设。栗子园菜地主要作为示范田和育种用,南线和西跨院菜地则大量种植。下一步要在义工中推动有机理念的学习,同时在社会上征集原种。 所谓原种,即是没有经过转基因和杂交的品种,拥有长年来都基本保持不变的基因。这些种子在转基因铺天盖地的今天已非常珍贵,据说在美国,不允许个人拥有五粒以上原生态大豆种子,市场上所有卖给农户的种子全是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来的。如果再不收集,可能十几年后,许多原种真要灭绝,再难找到稳定的粮食种子了。大地心农场计划建立一个种子库,收集各种原种,并比较它们的特性。目前就收集到的大豆原种,已有六七种,今年在栗子园、南线和西跨院各种一种(分开种植,避免不同种之间自然杂交),然后比较它们的优劣,以后向有机农友们推广。 义工的学习也很重要,佛法认为,外境的好坏都是人内心的呈现。事业的前景师父都已规划好,关键是义工们能否成长起来,跟上师父的步伐,承载师长的事业。世间的事业,往往开头很红火,却中途夭折,其原因在于人的烦恼。在做事的过程中,各种执著,贪、嗔、痴不断增加,人与人的观过、摩擦不断升级,最后整个事业的大厦轰然倒塌,前工尽弃。佛法注重因地的建设,所谓因地,就是人纯正的发心,同行善友间理念的一致,和合默契,个人烦恼的调伏。 如果这两件事都做好了,下面就可以拟出一套有机耕种的标准,在一些农场中试着推广。大规模的推广是急不得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任重而道远,大地和人类的未来,也许就决定在您的餐桌上,在农人们每一天躬耕的汗水中。

希望参加龙泉寺网络学佛可以加群54042598 欢迎您周末来龙泉寺做义工您可以加群87819397,了解相关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0:27 , Processed in 0.21994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