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87|回复: 8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涤华禅师讲解金刚经注解摘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1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涤华禅师,自号无名僧,江苏淮安人,生于清宣统己酉年腊月(公元1910年1月),寂于1996年农历四月,寿腊八十八。 师父是一位日食一餐、常跌不卧、生活极简陋的修行人。梦中得释迦牟尼亲赐一茎草,醒来即彻底明了《金刚经》之义,后闭关数年撰写《金刚经注解》发愿其著出现世间,度一切相,永无截至。向人们揭示如来禅之真义及修行方法,真心实愿诸后学人能明其心而见其性。师父去世后一个多月,一直置放于江南的暖湿空气中,身上毫无异味,肢体柔软如生。遗体在火化炉中焚化时,围观者清晰看到,火光中依次显现他本人坐像、释迦牟尼佛头像、弥勒菩萨像、达摩祖师像、六祖大师像、观世音菩萨像、济颠活佛像,等等奇妙 骨灰冷却后,找到许多白色、黑色、紫色的舍利子,颗粒饱满,质地坚硬。尤为奇特的是,一些灵骨有梵文字母,在一块骨片上更有个凸起的"泰"字,字迹端正,精致无比,似神雕仙刻,......金山寺慈舟方丈看后说:“千百年才出一这么一个“泰”字”,因此被称为“千古一泰”无名僧。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悟证铭 悟而不证如故纸 且悟且证世间希 证如盘石道若天 无恶无善证菩提 自序 夫金刚者。能断一切相也。相者何。见人是人。见物是物。见而不能无见。是而不能非是。是名凡夫。能无是非者。即名为贤圣也。无能无相。无见而见。於是时中。倘能见人是人。见物是物。即名到彼岸。到者本地风光。本觉之慧命也。无道而到,即名为大觉。学佛儿。弗可弗见 弗可弗明者。其名为。明於本心。而见本性也。亦名为。悟证齐辉。亦无齐辉悟证之相。是名证菩提。以此为序焉 禅宗必要 读本注者。勿可贪多而图奥。当按佛语。能持四句等。其功德超越一切功德之上。亦名为功德母。能生一切佛种之儿。等字者、一节一义 之妙也1.无我相2.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3.不以色布施、不以非色布施。当参三者之义。非一而非三。倘能彻悟而能证之。非菩提而再生。吾弗信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悟证感 悟是知道、证是行道。悟而能行曰证。证者证其道也。孔子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非道也。道者举心动念。以及行住坐卧。吃饭喝茶洗脸洗脚。烧火煮饭、担柴运水。拔草放牛、扫地除粪等类。皆是妙菩提。妙菩提、即道也。能悟能行则转烦恼成菩提。取证如反掌、本经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发而能、正知正见者、曰悟。悟而能正觉正用者、曰证。正者、中道无邪也。悟证之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悟而不透当参。不会者不悟也。不会理解也。问、人人都有、行住坐卧等。哪人人皆是妙菩提耶。答不可。世俗之人、举心动念、都是为我着想。悟证之人、举心动念、都是无有我相、而生其心。问、何为此岸、何为彼岸。答历劫迷惑而为此岸、突然大悟、是彼岸。大悟者、悟道证到、亦名悟透证透 偈云 惑因识别转 无识即无因 无因无明尽 见闻思果明 果明即觉照 觉照自光明 光明无识相 无穷亦无竭 参学 予於三十年前。见上海版、宏化月刊。戴庞居士、公案一则。略忆些、写之於下。欲详、可看传灯录。。庞居士在京作官。年老告退雇舟回乡。渡江时、居士将积余俸金与珍宝。全部投入江心中。其二、居士草堂聚。居士言。难难难。十担芝麻枝上摊。夫人言。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女儿慧灵言。也不难、也不易。渴来茶、饥来饭。其儿无言。其三、居士坐草堂。唤慧灵。汝去堂外观日可当午耶。慧灵观日而回言。日正当午、差一点儿。居士离座去观日。慧灵坐父座、而迁化。居士见灵迁化已。自坐次座而迁化。夫人见已、到田间呼儿去。汝父与妹、均迁化已。其儿双手荷锄、而立化。夫人托邻里、坐再次座而迁化迁化即离世间 略解 难难难。曲心转直心难。直心转无诤难。无诤转无我难。其二杀盗淫、转戒定慧难。身口意三业、转三清净难。凡夫断见取难。初果断闻思难。二果断识别难。三果断微细难。十担芝麻、即具足烦恼。枝上、即十八界。摊即妄想。难舍难离难断灭。易易易。 偈解 见难非难即是易 易难皆是替名词 倘识百草能治病 烦恼本来是菩提 唯慧灵所答最彻。故坐首座而迁化。其儿无言甚善。故不入诸座、之下而立化、其他、希自参自悟、而自得。所谓说食、而不能充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这个注解里玄妙之处太多,看的我眼花缭乱,无法详细摘录,不过静下心来细细研究发现奥妙无穷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注 1、 须菩提?佛说须菩提哪2、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汝不可说、佛能说、许多妙法3、莫作是念?汝不可有这样想法4、何以故?汝想得通哪5、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倘若有人说、佛以说法为宗旨6、即为谤佛?即是诽谤於佛7、不能解我所说故?即是不能明了、如来所说之道义 解 须菩提三个字、虽是替号、的确是正义。勿可推阻心性识、弗可弗明也。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作念说法、是生灭相。我当有所说法、即我尘相。真法性中、一尘无染、说法之相、从何而来。是故佛说、莫作是念。即莫可谓如来说、佛当有所说法之念。何以故、究竟怎么解。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若有人言、三藏十二部经、非佛说耶。答、譬喻小儿、在树下啼哭不止、其父在树下、拾片树叶、给小儿说、此叶是宝、正好玩笑、小儿见叶、即止啼、执叶而笑。略解。小儿喻遮蔽於真心、假名为小儿。在树下啼哭、喻十八界、迷惑於本心、生诸有为相。不止、喻十二因缘、周转不停。其父在树下、喻佛色身相好、坐菩提树下、演说无言、无相之真诠。拾片树叶、喻说三藏十二部契经。给小儿说、喻佛说法、四十九年。此叶是宝、喻能听是法闻此经、即能了生死而脱险。正好玩笑、喻能彻悟真常而证无法相。即得明其心、而见其性、证得无为、大道之义也。小儿见叶而止啼、喻诸相已无、万物由我而转、真常而光明、捷登於觉地。执叶而笑、喻彻悟是叶、非真非幻、非有非无。无执叶相、亦无非执相。其二希自悟自解、其名为止儿啼。如佛从案边取花执手而微笑、迦叶微笑而接花。以心而传心、即为始祖。学者当审之。插言。予略记忆、春秋大义一节。简写於下。某君、与弱弟、及臣、在桐树下、君从树下、拾一片桐叶、与弱弟言、封汝到某处为王、其臣向弱弟言、当谢君恩、弱弟及向君、叩首而谢恩、君言、戏言耳、其臣言、君无戏言、其君即命、备诸车马、从事人员、令弱弟、到彼接王位。学者当知世法、尚且如此、何况如来、无相出世之法耶。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者、是人执著法尘相也、法尘者、著相念经、拜佛、念佛、求佛者、以及庄严、世间种种诸佛相。何谓耶。是人以执著心求五欲乐。五欲者1、色声香味触2、五蕴3、五福等。求佛加被而摄受、虽得其愿、其性是有为、即名为谤佛也。不能解我所说故。我字佛也。谤佛者、谤佛真实义也。真实义者、倘无执著心、念经拜佛、无希求意、无加被想、而庄严世间佛土、与心中清净无为佛土、亦无庄严之相。无求、无贪、无住、无染、五欲诸乐之妄心。而真心如如、妙性湛湛。然说法闻法从何而来、从何而生。所谓一尘无染、万缘万法、通同放下。如是者、其名为、非谤佛也。能如是、即名为、能解如来、所说义也。所说义者、真实义也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注 1、 须菩提?如来续向须菩提、阐明其义2、说法者?谈经说法3、无法可说?凡有言说、皆是虚诞4、是名说法?姑且名为说法者 解 如来反复阐述、有无之法之道义。佛向须菩提说。说法者、即是有法可说也。无法可说者、即是没有法、可以能说也。是名说法者、即是非说、非不说也。至理之要道、非反复而弗可至也 偈云 有无皆是客尘悟 中道亦是寄宿亭 说与未说亦如是 如如是是有真谛 有尘却是无生客 已入无生主亦迁 其主迁至何处去 何处莫非觉性天 如如不动转三际 湛湛无说演真经 济公吞鸽明法性 二祖末后拜佛心 行船走马见大道 舞台剧场说法厅 倘能无智亦无得 是是非非尽菩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 1、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即是无妄心2、修一切善法?本心如如、真性湛湛、妙识融融、无有不善之处、即是修一切善法3、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提是真心、故有、而无相。得从何处而来、是故是名为得者。当知菩提、就是真心。真心即是菩提 解 以无我之心、转贪瞋痴、为戒定慧。用无我之性、转杀盗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将无我之识、转见闻思三惑、成大智慧、到彼岸。以无我之观、所见所闻、无有不是菩提之大道。无我者、非无真我也、真我者、菩提也。真我者、非色身妄想、识别是非之心。倘能以色身、所见所闻之心、无染而无住、即为真心。能无动摇、此色身心、即非色身心、是名为、如来本觉慧命心。无人者、见诸男女老少、亲疏恩怨之人、无有分别心、无有瞋恨心、无有爱欲心、无有挂念心、无有见取心、无有回忆心、即得无染住之心。而非无见於人也。能见如未见、闻如未闻、六尘无能、染住其心、迷於性识、即不被尘缘诸相而转。是名为得不动三昧、亦名证不动地。以慧眼观、见诸人相、皆是业缘而生、业缘而成。凡夫者、犹如梦幻泡影也。若业缘报谢、即非凡夫。倘有一丝半缕之业缘、生死仍然无了期。若无业缘之相、即名为证菩提。无众生者、真心无妄、本性无邪、妙识当空、见诸世间、诸众生类、无生诸相。知诸众生、是业所造、倘无业缘、即非众生。心盼业缘、人我不无、即名众生。身心放尽、无是无非、即非众生。如大圆宝境、心生何类、其宝境中、即见何类。学佛者、若无九类相心、即名非众生。是故佛说、无众生者、是心无众生相也、而非无世间众生也。无寿者、无执我寿、他寿、物寿之相也。诸寿之相、无常无我。非无真我、无相者寿、无相者寿、无穷无尽也。亦非无世间、万物性别、幻寿者。是故书云、人是万物之首、亦名万物之灵。无寿者相、万物如如、身心如如、虚空如如、常住而无灭。无寿者、非无其寿也。其寿无穷、等虚空而无尽。无寿者、无此假名相也。是故佛说、无寿者、有寿必有终也。无寿者、无始无终也。修一切善法者、即修尽一切、诸尘相网也。修一切善法者、不住不迁、亦不泥於善法也。而非修於世间、福德福报、善法之相也。凡是有相、皆为尘相。无法无尘、即为修一切善法之道也。修一切善法、不生心、不动念、无是非、即善法。诸妄喻病、诸法喻药、无病之人、不需服药。无修而修、是名为修。无我人众生寿者、为善法 。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得者、即无得相、亦无非得相。菩提者、无言无说、亦无形相也。本心正直、即是菩提。其心歪曲、即为众生。本心者、本来无妄真心也。妄心者、歪曲其心、被妄所遮也。心无妄、即本心明。心生妄、即本心蔽。倘若用金刚尖刀、剥尽层层妄膜与邪见。其人本心及时放大光明、照破一切、邪妄之见相、无有剩余之处。即名、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这是涤华禅师讲解金刚经注解TXT版下载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3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感恩师兄布施,期待下载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下载就在那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0:54 , Processed in 0.25963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